利用信源冗余的容错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冗余的原理

冗余的原理

冗余的原理冗余原理是信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使用冗余的方法对信息进行编码和传输。

冗余原理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有意地添加冗余信息,以便在出现传输错误时能够恢复原始信息的技术手段。

冗余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多余的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编码,将信息中的冗余部分嵌入到消息中,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时,根据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冗余原理的目标是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传输错误的影响。

冗余原理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检验(CRC码)、海明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都是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额外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根据冗余信息来检查和校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简单的冗余编码方式,它通过在每个信息块的末尾添加一个比特位表示“1”的个数是否为偶数来检测错误。

这种编码方式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

循环冗余检验(CRC码)是一种常用的冗余编码方式,它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得到一个校验码,并将校验码添加到原始信息中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校验码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如果余数为0,则认为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

如果余数不为0,则认为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海明码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冗余编码方式,它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校验位,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海明码的编码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它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

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冗余位,并通过矩阵运算来计算校验位,海明码能够检测和纠正多个错误。

冗余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数据通信中,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通常会使用冗余编码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在磁盘存储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常会使用冗余校验来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错。

在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多媒体领域,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传输,通常也会使用冗余编码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传输。

网络冗余与容错的重要性

网络冗余与容错的重要性

网络冗余与容错的重要性在科技的世界里,网络冗余与容错就像一位拥有神奇魔法的巫师,它以超乎寻常的力量,保证了我们的网络稳定和安全。

当我们谈论网络冗余与容错时,我们仿佛在探索一个充满奇迹的新世界,每一个数据都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和潜力。

网络冗余与容错技术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网络稳定和安全的新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

首先,网络冗余与容错的核心特点就是备份和恢复。

想象一下,在一个庞大的舞台上,无数的演员都在表演,而网络冗余与容错就像一位导演,能够实时地掌握舞台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决策。

在网络冗余与容错的世界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路径得到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就像一条条清晰的道路,让我们的通信更加顺畅和高效。

同时,网络冗余与容错技术利用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了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就像一位忠诚的守卫,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宝藏。

其次,网络冗余与容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我修复和自适应。

在网络冗余与容错的世界里,网络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修复故障,就像一个智能的管家,能够根据主人的需求自动调整家庭设备。

网络冗余与容错技术让我们的网络系统拥有了更高的自修复和自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然而,网络冗余与容错的应用并非一片光明。

首先,网络冗余与容错的实施和维护成本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网络冗余与容错的世界里,虽然我们可以享受到备份和恢复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实施和维护成本。

当我们试图在网络系统中广泛应用网络冗余与容错技术时,成本效益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就像是一座高山,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攀登,都无法轻易到达顶峰。

此外,网络冗余与容错的技术和标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冗余与容错的世界里,存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标准,如多路径路由、冗余交换机等,每种技术和标准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技术和标准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冗余与容错的挑战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冗余与容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寻找更有效的实施和维护方法。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冗余与容错技术研究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冗余与容错技术研究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冗余与容错技术研究随着数据量不断增长和分布式存储需求的迅猛发展,分布式文件系统已经成为了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可靠的环境因素,数据冗余和容错成为了确保数据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关键技术。

一、数据冗余技术数据冗余是指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将数据复制到多个存储节点上的过程。

通过数据冗余,即使部分存储节点发生故障,系统仍然能够提供完整的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1. 三副本机制三副本机制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常用的数据冗余技术。

它将每个数据块复制到三个不同的存储节点上,当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其他两个节点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三副本机制不仅提供了数据冗余,还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负载均衡,因为系统可以选择就近的节点进行数据读取操作。

2. 错误纠正码技术错误纠正码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数据来实现数据冗余和容错的方法。

它将原始数据分成多个块,并添加冗余校验码。

当数据块发生错误或丢失时,系统可以通过冗余校验码进行错误检测和修复。

常用的错误纠正码技术包括海明码和RS码等。

通过使用错误纠正码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实现较高的冗余度和容错性,从而提高数据可靠性。

二、容错技术容错技术是指通过冗余的数据和备份策略来保证分布式文件系统在节点故障或网络异常等故障情况下仍能提供正常的数据访问和服务。

1. 心跳机制心跳机制是一种检测存储节点状态的技术。

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每个存储节点都会定期向主节点发送心跳信号,主节点通过检测节点的心跳信号来判断节点的健康状态。

当某个节点的心跳信号长时间未收到或不正常时,系统可以将其判断为故障节点,并进行故障恢复操作。

心跳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节点故障,并保证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和进行故障恢复。

2.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一种常见的容错技术,它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上来实现数据冗余和容错。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备份可以采用全备份或增量备份的方式。

冗余性原理

冗余性原理

冗余性原理冗余性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中,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和容错性,通常会在信息中加入冗余信息。

这些冗余信息可以帮助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冗余性原理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从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冗余性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冗余性原理在信息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字通信中,为了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常常会采用差错检测码和纠错码来增加冗余信息。

差错检测码通过在数据中添加校验位来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而纠错码则能够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进行自动纠正,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这种冗余性原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保障了通信的顺利进行。

其次,冗余性原理也在信息存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计算机存储系统中,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常常会采用数据冗余备份的方式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并在其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从而提高了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此外,冗余性原理还可以应用在数据压缩和加密中,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的压缩率和安全性。

最后,冗余性原理还在信息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为了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质量,常常会采用冗余编码和纠错技术来对信号进行处理。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系统检测和纠正信号中的误差,从而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冗余性原理还可以应用在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中,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图像和音频的质量和清晰度。

总之,冗余性原理在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冗余性原理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信息通信和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软件系统的错误和故障也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和损失。

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人们提出了各种容错技术。

本文将讨论容错技术的四种主要手段:冗余技术、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恢复技术以及容错编码技术。

一、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指在软件系统中增加冗余资源或功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冗余技术可以分为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两种类型。

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是指通过增加冗余的硬件设备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常见的硬件冗余技术包括:•备份冗余:将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备份系统,当主系统发生故障时,备份系统会自动接管工作。

•热备插件:系统在工作时可以插拔硬件设备,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更换并继续工作。

•重建冗余:在系统中使用多个相同的硬件设备,并通过算法保持它们的状态一致,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用其他设备进行重建。

2. 软件冗余软件冗余是指通过增加冗余的软件模块或进程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常见的软件冗余技术包括:•任务冗余:将同一个任务分为多个子任务并行执行,当某个子任务发生故障时,其他子任务可以继续执行。

•数据冗余:在系统中存储多份相同的数据副本,当某个副本发生错误时,可以使用其他副本进行恢复。

•算法冗余:在系统中使用多个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通过多数投票等方法来选择正确的结果。

二、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是指通过添加或嵌入检错和纠错代码来检测和修复软件系统中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包括:1.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技术,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校验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校验位的奇偶性可以用来判断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2. 循环冗余校验 (CRC)CRC是一种更强大的错误检测技术,它通过生成多项式来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然后将生成的校验码与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容错与冗余技术

容错与冗余技术

容错与冗余技术容错控制的研究虽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如鲁棒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给容错控制的研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而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容错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1.1 容错概念的提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般有两种办法:1、采用缜密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来尽量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

2、以冗余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可靠性。

利用前一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采用容错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随着八十年代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容错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容错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环境中。

我国的容错技术现在发展的也很迅速,一些重要的工作场合如航天、电厂等现在都采用了容错技术。

所谓容错:就是容许错误,是指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部分法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地进行检测与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维持其规定功能,或牺牲性能来保证设备在可接受范围内继续工作。

错误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固有错,如元器件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错、线路与程序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错。

这一类的错误需对其拆除、更换或修正,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类的错后天性的错,它是由于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了缺陷所导致的故障。

这种故障有瞬时性、间歇性和永久性的区别。

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常采用的容错方法有硬件容错、软件容错、信息容错和时间容错。

1.1.1 智能容错的定义智能容错IFT(Intelligent Fault-Tolerance):就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关键部件发生故障或即将发生故障之前,利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自动进行补偿、抑制、消除、修复,以保证设备继续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或以牺牲性能损失为代价,保证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预定功能。

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九)

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九)

提升网络可靠性是当今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网络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故障和服务中断给个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容错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容错技术是指在设计和实现网络系统时采取的各种措施,以便在硬件、软件或应用层面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和无缝地从故障中恢复并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下面我们来探讨几种常见的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首先,冗余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容错技术,旨在通过备份关键组件或系统来提供备用资源。

它可以分为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

硬件冗余通常包括使用双机热备、磁盘阵列、热插拔设备等,以确保在硬件故障时能无缝切换到备用设备。

软件冗余则是通过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来避免单点故障。

冗余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使系统能够在部分故障的情况下继续提供服务。

其次,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容错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可以帮助检测并自动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常见的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测(CRC)、海明码等。

这些技术通过增加冗余的校验信息来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丢失。

此外,负载均衡技术也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网络流量负载均衡可以将用户请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以避免单一服务器过载或崩溃的风险。

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等,系统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和负载情况合理分配请求,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此外,备份和恢复方案也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定期备份数据,并实施紧急恢复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数据丢失、设备故障或人为错误而导致的系统故障和服务中断。

同时,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分布式环境中,以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最后,网络监控和故障诊断也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网络设备、服务器和服务的性能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故障排除。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故障容错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故障容错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故障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领域,故障容错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障容错技术旨在提高硬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由硬件故障引起的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常见的故障容错技术及其原理,以及对硬件系统性能的影响。

一、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故障容错技术中最常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增加冗余元件来实现系统部件的备份,以应对硬件故障或错误操作引起的故障。

冗余技术包括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两类。

1.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主要包括备用和交互冗余。

备用冗余是将备用部件与主设备保持同步,并在主设备故障时迅速切换到备用设备,确保系统的持续运行。

备用冗余在高可靠性要求的系统中应用广泛,如服务器集群、高速网络设备等。

交互冗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部件进行并行工作,并对其输出进行比较,以检测故障并自动修复。

交互冗余主要应用于对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航空航天等。

1.2 软件冗余软件冗余主要通过错误检测和错误修复技术实现。

错误检测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添加冗余位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错误。

错误修复技术包括重试、回滚、恢复点等。

这些技术能够在硬件发生故障时自动对系统进行修复,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

二、容错存储器容错存储器是计算机硬件设计中常见的故障容错技术之一。

容错存储器通过增加编码冗余信息来检测和修复存储器中的错误。

常见的容错存储器包括ECC(Error Correcting Code)存储器和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存储器。

2.1 ECC存储器ECC存储器通过添加冗余的校验位来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ECC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写入数据时使用额外的冗余位对数据进行计算,并将校验位与数据一起存储。

在读取数据时,系统会对数据进行校验,检测和修复错误。

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与冗余设计

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与冗余设计

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与冗余设计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的存在,而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与冗余设计成为保障网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设计原理、常用的冗余技术及其应用。

一、网络拓扑结构的容错设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路径和可用性。

在容错设计中,采用适当的网络拓扑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等。

1.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通过一个公共的传输线连接起来,数据传输按照先到先服务的方式进行。

在总线型结构中,任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因此,在保证网络传输速度的前提下,需要在总线两端设置冗余节点,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的中断。

2. 环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是指各节点按照环状连接,数据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输。

在环形结构中,任何一个节点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环路断开,因此需要设置冗余节点或采用双向链路来实现容错设计。

此外,还可通过添加从其他网络拓扑结构到环形结构的连接实现冗余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3. 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以中心节点为核心通过独立的链路连接起来。

在星型结构中,如果中心节点故障,将导致所有的节点失去连接。

所以,在星型结构中添加冗余节点成为保证网络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4. 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是指各节点通过多个链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网状结构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冗余性和容错性,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但是,网状结构的缺点是链路数量多、布线复杂,成本较高。

二、常用的冗余技术及其应用冗余技术是实现网络拓扑结构容错与冗余设计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冗余技术有冗余链路、冗余节点和冗余路径。

1. 冗余链路冗余链路指的是在网络中为主链路设置备用链路,以备主链路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链路。

电路基础原理深入研究电路的冗余设计和容错能力

电路基础原理深入研究电路的冗余设计和容错能力

电路基础原理深入研究电路的冗余设计和容错能力电路基础原理深入研究:电路的冗余设计和容错能力电路的冗余设计和容错能力是电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电路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元器件的短路、断路、失效等,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电路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失效。

因此,在电路设计中,进行冗余设计和提升容错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冗余设计的意义和方法冗余设计是指在电路中增加一些冗余元器件或电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在电路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冗余设计,如冗余元器件、冗余路径、冗余逻辑等。

冗余元器件是指在电路中增加一些多余的元器件作为备份。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可以使用冗余门电路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若某个门电路失效,备用的冗余门电路可以自动替代故障的门电路继续工作,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冗余路径是指在电路中引入额外的路径以提高电路的容错能力。

通过引入多条路径,可以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例如,在通信电路中,可以使用纠错码技术来增加冗余信息,实现数据的高可靠传输。

冗余逻辑是指在电路中增加额外的逻辑电路以实现容错能力。

例如,可以在逻辑电路中增加冗余比较电路,用于检测和处理电路中的错误。

二、容错能力的提升方法容错能力是指电路在面对故障时能够继续工作的能力。

提升容错能力可以增强电路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在电路设计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容错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来提升容错能力。

通过增加冗余元器件和冗余电路,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实现自动的切换和替代,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其次,可以使用容错算法和纠错码技术来提高容错能力。

容错算法可以用于检测和修复电路中的故障,在出现错误时及时进行处理。

纠错码技术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和校验位来实现数据的纠错和恢复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线和良好的隔离设计来提升电路的容错能力。

合理的布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电磁干扰和干涉,减少电路故障的发生。

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容错和冗余设计

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容错和冗余设计

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容错和冗余设计计算机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功能。

然而,计算机系统也存在着硬件或软件故障的风险,这可能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容错和冗余设计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容错和冗余设计。

一、容错设计容错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加入一定的机制,使其能够在面对硬件或软件故障时保持正常运行。

容错设计的关键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即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而不中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错设计技术:1. 容错硬件:容错硬件是指采用特殊设计的硬件组件,能够在硬件故障发生时进行自动修复或切换,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采用冗余电源、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可以实现故障切换,从而避免单点故障。

2. 容错软件:容错软件是指在系统的设计和编程过程中采用特殊的算法和技术,以实现故障的自动检测、纠正和恢复。

例如,使用冗余数据和校验位进行数据校验和纠错,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 容错网络:容错网络是指通过网络协议和拓扑设计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例如,采用双机热备份、链路冗余等技术可以防止网络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二、冗余设计冗余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增加额外的硬件或软件资源,以实现故障恢复和性能提升。

冗余设计的关键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冗余设计技术: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加入备用的硬件设备,以备份主要设备的功能。

例如,采用双电源供电、磁盘镜像等技术可以确保系统在硬件故障时正常运行。

2. 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保存备份数据的副本,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例如,数据库的备份和复制可以避免数据丢失。

3. 服务冗余:服务冗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提供备用的服务节点,以确保系统在主服务不可用时仍能继续提供服务。

例如,通过部署多个服务器节点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实现服务的冗余和故障切换。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

容错技术的4种手段容错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避免和解决软硬件失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容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使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更加稳定可靠,为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损失提供保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容错技术。

1. 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一些关键的硬件或软件部件进行备份,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会因其中一部分出现故障而受到影响。

例如,可以对计算机存储器进行冗余备份,如果一个存储芯片发生故障,备用芯片可以顶替原来的芯片,使计算机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2. 检错技术检错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算法和方法来检测数据传输或存储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实现检测、恢复错误的目的。

例如,可以在存储器中增加奇偶校验功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3. 容错硬件容错硬件是一种设计方法,它在硬件电路中嵌入了故障检测和容错修复机制。

当系统中的硬件出现故障时,容错硬件可以检测到这些故障并进行修复,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就是一种常见的容错技术,它可以在磁盘阵列中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校验,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 容错软件容错软件是指设计具有容错功能的软件程序,这种程序可以检测和处理软件程序中出现的故障或错误,提供恢复或继续运行的选择。

例如,操作系统中的自动重启功能就是一种常见的容错软件,当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进行重启操作,从而避免系统由于故障而崩溃。

总的来说,容错技术对于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数据安全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各种容错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在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手段。

冗余和容错简单理解

冗余和容错简单理解

冗余和容错简单理解
冗余和容错是两个相关的概念,都涉及到处理系统中的错误或故障,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冗余是指为了防止系统中的错误或故障而设置的额外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硬件、软件、信息或时间等,用于提供额外的计算、存储或通信能力,以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运行。

冗余可以是通过硬件重复、软件重复、信息冗余和时间冗余等方式实现的。

容错则是指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检测和诊断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容错技术通常包括冗余技术、故障检测与隔离、恢复策略等。

容错系统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错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它们对系统的影响,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简单来说,冗余是为了提供额外的资源来确保系统能够处理错误或故障,而容错则是通过自动检测和诊断错误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容错与冗余技术..

容错与冗余技术..

容错与冗余技术容错控制的研究虽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如鲁棒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给容错控制的研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而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容错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1.1 容错概念的提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般有两种办法:1、采用缜密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来尽量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

2、以冗余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可靠性。

利用前一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采用容错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随着八十年代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容错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容错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环境中。

我国的容错技术现在发展的也很迅速,一些重要的工作场合如航天、电厂等现在都采用了容错技术。

所谓容错:就是容许错误,是指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部分法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地进行检测与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维持其规定功能,或牺牲性能来保证设备在可接受范围内继续工作。

错误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固有错,如元器件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错、线路与程序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错。

这一类的错误需对其拆除、更换或修正,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类的错后天性的错,它是由于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了缺陷所导致的故障。

这种故障有瞬时性、间歇性和永久性的区别。

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常采用的容错方法有硬件容错、软件容错、信息容错和时间容错。

1.1.1 智能容错的定义智能容错IFT(Intelligent Fault-Tolerance):就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关键部件发生故障或即将发生故障之前,利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自动进行补偿、抑制、消除、修复,以保证设备继续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或以牺牲性能损失为代价,保证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预定功能。

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八)

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八)

利用容错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一、引言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以完成各种工作和生活任务。

然而,网络出现故障或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容错技术是一种在网络中实现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二、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容错技术,它通过冗余设备或备份数据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例如,在服务器集群中,可以增加备用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用服务器能够立即接管工作。

类似地,在数据存储中,可以使用冗余阵列磁盘(RAID)来保护数据。

RAID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一旦某个磁盘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通过磁盘间的冗余数据进行恢复。

三、自愈网络自愈网络是一种利用自我修复能力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技术。

它基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信息共享,能够快速检测和纠正网络中的故障。

例如,当网络节点A发现自身出现故障时,它可以向相邻节点发送信号,请求帮助。

接收到信号的节点会协助修复A节点的故障,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自愈网络能够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和修复,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四、回滚技术回滚技术是一种在网络出现故障时恢复到事先的可工作状态的方法。

它通过记录网络的状态和操作历史,当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回滚到故障发生之前的状态。

回滚技术可以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快速将网络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五、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网络负载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它可以将网络流量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服务器或网络路径上,避免出现某个节点过载而导致的故障。

负载均衡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六、故障预测与预防故障的预测与预防是一种提前发现和避免网络故障的技术。

通过对网络设备和连接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设置警报机制,在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

通过故障的预测和预防,可以大大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容错纠错机制

容错纠错机制

容错纠错机制1. 简介容错纠错机制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处理错误和异常状况的方法。

它能够通过添加冗余信息、纠正错误和恢复受损数据,实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容错纠错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通信系统、分布式系统等。

它在提供高可用性、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容错纠错机制的原理、应用和常见算法,并探讨其在不同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2. 容错纠错原理容错纠错机制主要基于以下原理来实现错误处理和恢复:2.1 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到原始数据中来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冗余信息可以用于检测和纠正错误、提供错误检测和容错机制。

常见的冗余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2.2 错误检测错误检测是容错纠错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检测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CRC、海明码等。

错误检测可以通过比较校验和、哈希值等方法来进行,一旦检测到错误,系统可以自动采取相应措施,如纠正错误、重新传输数据等。

2.3 错误纠正错误纠正是容错纠错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通过纠正错误来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常见的错误纠正算法包括海明码、重复码、纠错码等。

3. 容错纠错机制的应用容错纠错机制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其在一些常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 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中,容错纠错机制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使用存储器错误检测与纠正码来检测和纠正存储器中的错误。

此外,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备份和恢复机制来实现容错。

通过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3.2 数据库容错纠错机制在数据库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系统可以采用冗余存储技术、错误检测和纠正算法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数据库容错纠错机制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事务日志和数据冗余等。

数据存储的冗余和容错机制

数据存储的冗余和容错机制

数据存储的冗余和容错机制数据存储的冗余和容错机制数据存储的冗余和容错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环境中,冗余和容错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冗余和容错两个方面来介绍数据存储的相关机制。

首先,冗余是指在数据存储系统中存储了冗余数据,以提供备份和修复功能。

冗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常见的冗余机制包括备份、镜像和编码等。

备份是最基本的冗余机制之一。

通过将数据复制到不同的存储设备或位置,可以在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恢复数据。

备份通常由定期的数据复制操作完成,可以是完全备份(全盘复制)或增量备份(只复制新增或修改的数据)。

备份的优势在于恢复速度快,可靠性高,但也存在存储空间占用大和备份操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问题。

镜像是一种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多个存储设备上的冗余机制。

通过实时同步数据的写入,镜像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一旦某个存储设备发生故障,可以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上继续工作。

镜像的优点是恢复速度快,但缺点是成本高,存储空间占用大。

编码是一种将数据进行分块和编码处理的冗余机制。

通过将数据分为多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冗余编码,可以在一部分编码块丢失的情况下通过其他编码块进行恢复。

编码的优点是存储空间利用率高,但缺点是编码和解码的计算开销较大。

除了冗余机制外,容错机制也是数据存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容错是指系统能够在出现故障或错误的情况下继续正常工作和提供服务的能力。

常见的容错机制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故障转移和自愈等。

错误检测和纠正是容错机制中的基础。

通过添加冗余校验位或编码,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或存储中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出错误,并根据冗余信息进行纠正。

故障转移是一种在系统故障或错误发生时,将任务或数据从故障节点自动切换到备用节点的机制。

网络规划设计中的容错与冗余策略(七)

网络规划设计中的容错与冗余策略(七)

网络规划设计中的容错与冗余策略一、引言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桥梁,也是支撑各类应用和服务的基础设施。

然而,网络中的故障和中断是无法避免的,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可靠性,容错与冗余策略成为了网络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容错策略容错策略是指在网络设计中采取措施,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故障和中断。

常见的容错策略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负载均衡、容错路由等。

备份和冗余设备是指在网络中增加备用设备或冗余链路,以防止单点故障引发的网络中断。

例如,在关键交换机等设备上设置备份设备,一旦主设备出现故障,备份设备可以自动接管工作,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负载均衡是指通过将网络流量分摊到多个设备上,提高网络处理能力和吞吐量。

通过在网络中添加冗余设备,并合理分配客户端请求到各个设备上,可以避免单个设备过载和性能瓶颈。

容错路由是指在网络中设计多条可备选路由,以实现故障自动迁移和快速恢复。

当网络故障发生时,容错路由可以自动切换到备选路径,保证网络连通性。

三、冗余策略冗余策略是指在网络设计中增加冗余设备或链路,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冗余能够通过主备备份、冗余路径以及镜像机制等实现。

主备备份是指为关键设备或系统配置备份设备或资源,一旦主设备发生故障,备份设备可以迅速接管工作,保证网络的可用性。

冗余路径是指在网络中设计多条冗余链路,以应对链路故障和拥塞。

当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或拥塞时,数据可以通过备选链路传输,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流量的正常传输。

镜像机制是指将网络中的关键设备数据实时备份到备用设备中,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这样,在主设备故障时,备用设备可以快速接管,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容错与冗余结合策略容错与冗余策略在网络规划设计中常常相互结合,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例如,在网络设备中既可以采用备份和冗余设备策略,也可以设计冗余路径和容错路由策略。

这样,无论是设备故障还是链路故障,都可以通过备份设备和备选路径进行故障切换和自动恢复,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数据的正常传输。

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分析

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分析

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分析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是指在控制系统中对于可能发生故障或错误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处理,以保证系统能够继续正常工作或者快速恢复。

容错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控制系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安全关键型控制系统,容错技术的可靠性和鲁棒性非常重要。

容错技术主要分为硬件容错和软件容错两大类。

硬件容错技术是通过多样化和冗余设计来增加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常见的硬件容错技术包括冗余设计、故障屏蔽和故障恢复。

冗余设计是在控制系统中增加冗余元件,如冗余传感器、冗余执行器和冗余通信通道等。

冗余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当一个元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切换到备用元件继续工作。

冗余设计可以采用独立冗余、冗余FT(Fault Tolerant)和冗余NFT(Non-Fault Tolerant)等多种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成本控制。

故障屏蔽是通过传感器冗余、数据滤波和信号处理等方式来屏蔽或降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故障屏蔽技术能够通过检测和判断故障信号的合理性,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故障恢复技术是指在发生故障后,系统能够自动或者通过操作员干预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常用的故障恢复技术包括检测和诊断、重构和重组系统等。

检测和诊断技术能够快速检测故障并定位到具体的故障位置,从而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重构和重组系统是指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系统结构和参数,恢复到一个更可靠和稳定的状态。

软件容错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常见的软件容错技术包括编码和检错、多版本软件和软件补丁等。

编码和检错技术是通过在软件设计中增加冗余信息,在传输和运行过程中检测和修正错误。

常见的编码和检错技术包括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海明码等。

多版本软件是指将软件设计为多个版本,每个版本处理相同的输入并给出相同的输出,通过比较多个版本的输出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软件补丁是指在软件运行过程中修正错误或者添加新功能的一种方法,通过及时打补丁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冗余性原理

冗余性原理

冗余性原理冗余性原理是信息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冗余信息。

冗余性原理对于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减少信息传输的错误率和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领域,冗余性原理被广泛应用,它对于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冗余性原理的存在是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噪声、干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信息往往会出现错误或丢失。

为了弥补这些错误和丢失,通常会在信息中引入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对信息进行校验和恢复。

这种冗余信息的引入就是冗余性原理的体现,它可以通过各种编码和纠错技术来实现。

在数字通信中,常见的冗余性原理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在信息中添加一定的冗余校验位来实现对信息的校验和纠错。

当接收端接收到信息后,可以通过对冗余校验位的验证来检测出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存在错误,则可以根据冗余信息进行错误的位置定位和纠正,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除了在通信领域,冗余性原理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数据存储中,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通常会采用冗余阵列(RAID)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这种冗余性原理可以在某些磁盘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冗余数据进行恢复,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冗余性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引入冗余路径,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网络故障对通信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冗余路由和冗余链路来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降低网络拥塞的风险。

总的来说,冗余性原理在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因此,在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冗余性原理,采取适当的冗余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2]研究了这一问题。文献 [10] 根据高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群的码速调整错误会导致低次群的失帧,从而 使得低次群在发送规律码的位置出现严重误码 这一现象,在准确检测出规律码位置之后,将 分接的数据在该位置上的误码情况反馈给高次 群, 来增强其码速调整判断的正确性。 文献 [11] 、 文献 [12] 则通过统计数据中码速调整指示比特 的出现规律,将这一先验信息用于码速调整错 误的恢复。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以大幅提高码速 调整判断的准确率,如果两者相结合,可以比 较彻底地解决高误码条件下群路信号分接的滑
,填充比特为该支 作调整时,指示码为“ 000 ” 路的信息比特。 由于传输错误的影响,接收信号中码速调 整指示码可能出错,分接时采用大数判决法可 以减少误判。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码速调整指 来决定是否调整, 示码中是否有两个以上的 “ 1” 只有当两个以上的比特出错时, 判决才会出错, 这就降低了调整出错的概率。 但是,如果传输误码率较高,则大数判决 仍然可能出错。因此,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 无线通信时,研究高误码率下码速容错恢复问 题显得十分必要。
帧问题。
容错译码指利用信源冗余进行超常规纠错 译码的过程,也可称为强纠错译码。相对于一 般意义的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容错译码受到的 关注相对较少。文献 [13] 研究了多路信源卷积 码的联合译码, 文献 [14] 将其扩展到 TPC 编码。
综述:利用信源冗余的容错技术综述
但是上述两篇文献没有考虑通信系统中通常采 用自同步加扰这一情况。文献 [15] 针对卷积码 考虑了自同步加扰,其采用的方法是在 Viterbi 译码的状态格图路径选择时去扰。但是,在使 不可能构造庞大的 用 TPC 和 LDPC 等长码时, 因此这种办 格图并应用 Viterbi 算法进行译码, 法不适用。文献 [16] 针对自同步加扰系统的固 定字段利用问题,提出由去扰数据进行固定字 段检测,得出错误位置,并进一步映射为去扰 前错误位置,从而在译码之前预先纠错,降低 译码器输入误码率以提高译码性能的容错处理 方法。该方法对信道编码没有限制,但是要求 固定字段分段连续,因此仅适用于单用户通信 系统。最近,作者找到一种将去扰数据先验信 息传递给加扰数据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同时适 用于单用户系统和多用户复用系统,文中一并 介绍。 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第 2 节介 绍容错分接技术;第 3 节介绍容错译码技术; 第 4 节给出实验结果;最后对容错技术进行总 结,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 引言
香农指出,信源中的冗余可以在接收端被 用来提高系统性能 。近十几年来,利用信源 冗余的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 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利用了信源编码的残 注 [2-7] 。 留冗余。如果数据流中某些比特可预测,或者 能统计出其为 0 或 1 的概率,则这些比特存在 有冗余,也可视为一种信源冗余,如 HDLC 组 帧过程加入的“ 7E ”固定字段可根据接收信号 预测,而 PCM 话音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 统计出比特取 0 或 1 的概率的。这些冗余普遍 存在,能为接收机提供丰富的先验信息,如果 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也必然有助于系统性能 的提高。为与利用信源编码残留冗余的联合信 源信道译码相区分,我们将利用上述冗余的处 理技术称为容错技术。 根据用途的不同,容错技术大致可以分为 容错分接和容错译码两个大类 。容错分接指 利用信源冗余完成高误码条件下数字分接的技 术。在卫星、微波或其他大容量无线通信中, 为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常需要将多 个低速信号以数字复用的方式合成为一路高速 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宽带信道传输,目前采 用最多的是准同步 (PDH) 复接技术,如 ITU-T
2 容错分接
2.1 准同步数字复接
准同步数字复接 (PDH) 是把多个不同时钟 源产生的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 号的技术。由于支路信号由不同时钟源产生, 数码率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如果用简单的方法 (如或门)复接,合成信号会出现重叠和错位 现象,从而丢失信息。因此,合并前需要首先 进行同步, 使各支路信号瞬时数码率达到一致, 这就涉及到码速调整。实际中一般采用脉冲插 入法,通过控制各支路信号中插入脉冲的多少 来调整各自的码率。复接时,通常提供 3 个比 特用于一条支路的码速调整指示, 1 比特用作 该支路的填充比特。当需要作出调整时,指示 ,填充比特插入随机码;当不需要 码为“ 111 ”
2.2 利用可预测比特的容错分接
支路数据含有可预测的比特时,可以利用 这些比特进行容错分接。高次群的码速调整错 误会导致低次群的失帧,这使得低次群在原来 发送可预测比特的位置所获取的数据中误码严 重。如果把低次群可预测比特上的误码情况反 馈给高次群,就能增强其码速调整判断的正确 性。 设 e j 表 示 码 率 调 整 指 示 判 决 为 j, j {0,1} 时,相应的码速调整指示码的误码个数和低次 群中可预测比特的误码个数之和。 m 表示码速 调整指示码和低次群可预测比特的总数。则在 信道误码率 p 下,码率调整指示判决为 j 的概 率为
·46·
[8] [1]
标准 G742 、G743 、G745 、G747 等 [9]。要对衰 需要解决 落的 PDH 信号进行准确的信息还原, 高误码率条件下的数字分接问题,其中最重要 的是如何处理码速调整的容错恢复。在正常通 信的误码率 10-4 水平下, ITU 推荐的多数判决 法可以保证正常的码速恢复。但是随着信道误 码率的增加,该方法在短时间内会造成误判, 导致滑帧,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分接。文献
电信技术研究
总第 383 期 RESEARCH O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4 年第 1 期
利用信源冗余的容错技术综述
涂世龙
摘要: 详细介绍了两类容错技术,即容错分接和容错译码。容错分接是在高误码条 件下对具有码速调整的数字复用信号的分接,包含了利用可预测比特和利用码速调整规 律两种方法。容错译码则是要实现强纠错译码,包括伪随机加扰多层复用信号的容错译 码、自同步加扰单用户系统的容错译码和自同步加扰多用户复用系统的容错译码等。最 后对容错技术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容错;信源冗余;分接;译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