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初生护养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3(妇科)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八十一婦人經脈門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註人之初生,先從腎始。
女子七歲,腎氣方盛。
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
血乃腎之液,髮乃血之餘,故髮長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註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
衝任二脈,并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循腹上行,為經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
月有盈虧,故女子亦一月而經水應時下泄,虧即復生。
故于初生之時,男女構精當為有子,虛則易受故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註腎氣足,故真牙生。
其牙者,盡根牙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註女子四七情血極盛之時,是以筋骨堅髮長極也。
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註陽明之脈榮於面,循髮際,故衰則面髮焦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註三陽之脈盡上於頭,三陽脈衰,故面皆焦;血脈華於色,血脈衰故髮白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註癸水藏於腎,天癸竭,是足少陰下部之脈道不通。
衝任虛,是以形衰而無子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註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後天之津液所資益也。
】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註二陽者,足陽明胃經也。
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穀之所資生,脾主為胃行其精液。
二陽病則中焦之汁竭,無以奉心神而化赤,則血虛矣。
水穀之精,脾無轉輸於五臟,則腎無所藏而精虛矣。
男子無精,有不得為隱曲之事,在女子無血,則月事不得以時下矣。
此病本於二陽而發於心脾也。
精血兩虛則熱盛而生風,風熱交熾則津液愈消竭矣。
火熱爍金而傳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蓋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評熱病論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25-326)呃门 噫气门 懊憹门 懈惰门 太息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25-326)呃门噫气门懊憹门懈惰门太息门呃門噫氣門懊憹門懈惰門太息門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二十五☆呃門●黃帝素問○至真要大論少陰之復,燠熱內作,外為浮腫噦噫。
【註噦者,小腸之氣不通。
逆氣上走心而為噫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甚則心痛否滿,腹脹而泄,嘔苦欬噦,煩心,病在鬲中。
【註欬噦,肺氣逆也。
欬噦煩心者,病在鬲中,陽明之氣上逆也。
】太陽之復,厥氣上行,唾出清水及為噦噫。
【註唾出清水及為噦噫,從胃而上及於心也。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心脈小甚為善噦。
【註心臟虛而火土之氣弱也。
】○九針論胃為氣逆噦。
【註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併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
】○雜病篇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
【註陽明所受穀氣,欲從肺而達表,肺氣逆還於胃,氣併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
以草刺鼻,取嚏以通肺,肺氣疏通,則穀氣得以轉輸而呃逆止矣。
鼻氣不通而無息,則疾迎引之,連取其嚏也。
大驚則肝心之氣分散,胃之逆氣,亦可從之而外達也。
】●金匱要略【漢˙張機】○噦病證治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
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千金翼》小承氣湯,治大便不通,噦數讝語。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中藏經【漢˙華佗】○脾病脾脹則喜噦,四肢急,體重不食,善噫。
寒則陰中與腰脊俱疼,面黑耳乾,噦不能食,或嘔血是也。
●活人書【宋˙朱肱】○傷寒證欬逆者,仲景所謂噦者是也。
噦,胃寒所生。
傷寒本虛,攻其熱必噦。
又云: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發汗者,其人水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
所以然者,胃中寒故也,橘皮乾薑湯、羌活附子散、半夏生薑湯、退陰散主之。
若服藥不瘥者,灸之必愈。
其法: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灸三壯;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為率。
正以男左女右,艾炷如小豆許,與乳相直間陷中動脈處是。
然亦有陽證欬逆者,小柴胡湯、橘皮竹茹湯。
古今图书集成之医部全录
《医部全录》共520卷,约950万言。
第1到70卷为医经注释。
内容包括对《灵枢》、《素问》、《难经》三部经典的注释。
其中对《灵枢》的注释,采用了明代马元台全文注释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注解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两家注文;对《素问》的注释,则采纳了唐代王冰重新编次并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明代马元台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三家之注;对《难经》的注释,仅取元代滑伯仁注释的《难经本义》一家注文。
诸家注释辞达理明,析其精微,探其隐赜,钩其玄要,辨疑正误,颇得岐黄越人之旨趣。
第71到216卷为脉法、外诊法、脏腑身形等内容。
其中“脉法”和“外诊法”,摘取了30余种医学书籍中有关四诊的论述。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临床诊断疾病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禀赋、动静等情况;望诊、切诊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词简意明,描述生动,辨析精详,切合实用。
对“脏腑身形”内容,共博采了50多种重要医学名著的有关资料,详细载述了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运气理论、身形理论,详细阐发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华内容。
第217到500卷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
其中“诸疾”为内科常见病证,收辑了古代医书中有关52种内科常见疾病证治的资料,一一做了论述。
外科部分,多取材於元代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明代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楼英的《医学纲目》等书内容。
列痈疽疔毒、附骨流注、游风丹毒、疠疡癜风、浸淫疥癣等11门;妇科部分,所辑录的文献资料,多取材於妇科名著,以月经、子嗣、胎前、临产、产后、崩漏等分门别类,详尽论述;儿科部分,内容最为丰富,用100卷之多,分两大部分详细地作了载述,前半部对小儿一般常见病证列52门,分别进行阐释,包括胎养、初生护养、诊断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后半部痘疹专论,详尽地叙述了中医对天花、麻疹的治疗经验。
在其所选载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录自现已少见的古代儿科著作。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39至卷439小儿心腹痛门)
小儿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
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圣惠》治小儿心痛,但觉儿将手数数摩心腹即啼,是心痛不可忍,宜服芍药散方。
茅先生治小儿心痛,用金铃散。
外治
庄氏家传小儿未能语,啼哭不能辨者,当以手候其腹,如有实硬处,即是腹痛,治之方,研生姜取汁,暖令温,调面成糊,涂纸上,贴脐心立定。
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硇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39至卷439小儿心腹痛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三十九
小儿心腹痛门
小儿直诀【宋 钱乙】
腹痛
小儿腹痛体瘦,面色晄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呕利撮口,此脾土虚而寒水所侮也,用益黄散、调中丸主之。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痛也,用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以白朮散调补胃气。
热痛
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黄,与三黄丸,人参汤下。
积痛
积痛,腹中阴阴而痛,面黄不食,儿大者口吐酸馂气。先治积滞,后调脾胃,其痛自止,仍辨虚实和解。治法见后癖积条中。
虫痛
虫痛,面晄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
田氏云:虫痛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光,口吐涎沫,此谓虫痛。
当归散 治脏寒腹痛,面青手冷,夜啼不乳。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各二分 桔梗 橘皮去白,各一钱
右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
沉香降气汤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不食。此药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小儿胷背手足病门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小兒胷背手足病門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五☆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千金方【唐˙孫思邈】○鵝口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中亦有之。
此由兒在胞胎中受穀氣盛故也,或姙娠時嗜糯米使之然。
治之之法,以髮纏著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脫去;如不脫,可煮栗荴汁令濃,以綿纏著頭拭之。
若春夏無栗荴,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重舌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
可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髮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重齶重齗小兒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裏清淨也。
若喉裏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針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
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
餘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
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裏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齗上者名重齗,皆刺去血汁也。
刺後用鹽洗拭,急用如聖散,或一字散摻刷。
○齒病論凡齒齗宣露,多是疳(上匿下虫)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齗間使滿,勿食油,不過二三日瘥。
食油及乾棗即發。
所以患齒者,忌油乾棗及桂心。
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印牢密。
凡人齒齗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齒根露也。
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無不愈也,神良。
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識者深宜慎之。
所以日月蝕未平時,特忌飲食。
小兒亦然。
●小兒直訣【宋˙錢乙】○弄舌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牽緊,時時舒熱,當少用瀉黃散。
或飲水者脾胃虛而津液少也,兼面黃肌瘦五心煩熱者疳瘦也,用胡黃連丸。
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註按小兒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屬心脾虧損,用溫脾散補之。
舌舒長而收緩舌吐舌,乃心脾積熱,少用瀉黃散主之。
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屬胃經實熱,用瀉黃散。
《医部全录》——我国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医部全录》——我国最⼤的⼀部医学类书你见过蜜蜂采蜜吗?它从⼀朵⼜⼀朵的花中采撷花粉,经过⾃⼰的加⼯,酿成营养丰富,甜美⽆⽐的蜂蜜。
我们研究⼀种学问,往往也希望能象酿蜜⼀样,从众多资料中吸取有⽤的东西,经过加⼯,提炼成象蜂蜜⼀样有价值的精华。
陈梦富搜集了18世纪以前的全部医学⽂献,主编了《医部全录》这部我围最⼤的医学类书。
这部书在公元1723年出版。
《医部全录》是我国规模巨⼤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的⼀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全名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简称《医部全录》。
我国清代陈梦富主编的《医部全录》,就是这样⼀种性质的书。
我们如果想查找医学中某⼀类的资料,⽽⼿头⼜没有很多古代医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医部全录》中按类拽出许多⾃⼰需要的资料。
那是多么⽅便呀!陈梦富,福建闽候⼈,在康熙年间中了进⼠,以后被授予编修等职。
因为他性情直爽,⼜忠⼼耿直,得罪了⼀些⼈,所以被诬告⽽⼊狱,吃了⼗年官司,才被释放回家。
他⾃以为太平⽆事了,谁知到雍正初⼜被莫名其妙地捉了去,最后死在牢狱中。
在他⾃由在外的时候,搜集了18世纪以前的全部医学⽂献,主编了《医部全录》这部我围最⼤的医学类书。
这部书在公元1723年出版。
《医部全录》是我国规模巨⼤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的⼀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全名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简称《医部全录》。
《医部全录》辑录了⾃《内经》到清初的医学⽂献120余种,分类编纂,并标明出处。
内容有古典医籍的注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及医学艺⽂、医学记事、医学家传略等。
全书叙述较为系统,内容⼗分丰富。
书中按时代先后罗列各家叙述,可谓兼收并蓄,毫⽆偏见。
全书共有520卷。
建国后,⼈民卫⽣出版社为了读者⽅便起见,将卷帙浩繁的《医部全录》520卷分为⼋⼤部分出版。
现将部分内容作⼀概括的介绍。
第⼀部分:医经注释。
因为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字古奥,意深义远,如果没有注释就很难读懂,所以《医部全录》主要收集了《素问》、《灵枢》、《难经》三部医学经典著作的注释,可以给⼈们学习这些医学经典著作时参考。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嗽喘门
虚咳时常作热,面黄气短无神,当归陈皮白茯苓,栀子黄芩桔梗。知贝前胡天麦,甘草枳壳人参,再加黄蘗妙如神,前胡生姜作引。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喘急
愚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气盛而有余,然气盛当认作气衰,有余当认作不足。盖肺气盛者,肺中之火盛也;有余者,肺中之邪有余也。其脉右寸必浮而有力,右颊色赤,用泻白散以泻之。前证若乳母感冒风寒,肺经蕴热,致儿为患,用参苏饮;若乳母膏粱醇酒积热,致儿是病,用清胃散。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议曰:小儿有因惊暴触心肺,气虚发喘者;有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有感风咳嗽,肺虚发喘者;有因食咸,咸鹾伤肺气,发虚痰作喘者;有食热物毒物,冒触三焦,积热熏蒸清道,肺肝气逆作喘者。喘与气急有轻重之别耳。喘即口开欲言不能,隘于胸臆,息短促急,心神迷闷。其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者,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主之,佐以天麻定喘饮,乃效。其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是表不解,以小青龙汤、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辨其冷热而施治焉。其感风咳嗽肺虚发喘者,则三拗汤加减治之。其食咸鹾而喘者,啖以生豆腐;有热,治之以凉肺定喘之剂。又有哮喘者,以许叔征十六般哮喘之法治之,无不愈。又有汗下之后而喘急者,葛根、黄连、黄芩主之;喘甚者加葶苈子。又有葶苈丸宽气进食,千金射干汤治咳逆喘急大效。
若五七月间身热甚,唾枯者,以褊银丸下之;若无热证而但嗽者,以葶苈丸主之,后用化痰药。
咳而后喘面肿者,肺火盛也,用泻白散泻之。
咳而哽气,喉中有声,或嗽久肺亡津液者,皆肺虚也,并用阿胶散补之。痰盛者先实脾土,后用褊银丸微下,涎退即补肺。
嗽而吐青绿水者,百祥丸下之;嗽而吐痰涎乳食者,白饼子下之;嗽而咯脓血者,甘桔汤主之;嗽而痰实面赤饮水者,褊银丸下之。治初嗽下之,久则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50-450)小儿疟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小儿疟门幼科全书【元•朱震亨】疟疾治疟有二法:新疟先截后补,久疟先补后截。
凡治疟之法,要分早晚治之。
如午前作者,此邪在阳分气位也,先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治之,后以平疟养脾丸调之。
午后作者,此邪在阴分血位也,轻者或以四物汤加桂枝,或以桂枝汤加桃仁、红花,发出血中寒邪;甚者以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则以平疟养脾汤调之。
如疟来热多寒少者,俱以白虎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如疟来寒热相半者,俱以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后用平疟养脾汤调之。
如大人,以补中益气汤调之。
以上数证,皆先截后补者。
凡久疟缠绵不退,或二日一次,或三日一次,其邪已深,不可妄用截药,只以平疟养脾丸调之。
有汗要无汗,无汗要有汗,其疟易退。
再要避风寒,禁鸡、鱼或冷水。
如犯此戒,虽九转灵丹,亦不可治。
凡疟疾后转作痢疾者,此疾多得于夏末秋初,因内有伏阴,多伤坐冷故也。
当从虚治,不可妄用通利之药。
如单下痢者,以香连丸,陈米汤吞下;如疟痢并作者,以平疟养脾丸、橘皮和中丸治之。
如疟后面目遍身浮肿者,此因汗后受风故也,以胃苓丸,用五加皮灯心长流水煎汤治之。
外用浴法,于日当午时,向背风处以温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时,以被盖之,微汗为度。
日日依此法行之,甚效。
如疟后腹胀或气喘,或气不喘,此因伤生冷脾肺俱病故也。
盖胀属脾,喘属肺。
治法以塌气丸消胀,以葶苈丸定喘,后以集圣丸调之。
如疟后腹中有痞者,此疟母也。
因多饮冷水所致,亦有热极而成者。
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疟后形体黄瘦且虚热者,只用集圣丸调之自愈。
袓传治疟之法,以斩鬼丹截之,以胃苓汤调之。
余常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为末,每服一钱,于临发时,五更用桃枝七根煎汤送下。
西江月疟疾来时寒热,内伤外感生痰。
初时截法似神仙,不可养虎贻患。
外感小柴饮子。
内伤平胃为先。
内加草果与常山,桃柳枝煎引面。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
袪邪补正作良医,不让仲阳钱乙。
疟久若生痞块,面黄腹胀消肌。
月蟾集圣是根基,此个方儿秘记。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诊视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诊视门.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
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三小儿诊视门黄帝灵枢经论疾诊尺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注此论人之血气,本于先天所生,而上下环转者也。
婴儿者,始生之儿。
毛发者血之余,少阴精血之所生也。
发复下垂,以应人之血气从下而升,复从巅而下。
若发上逆,是惟升而无降矣。
升降息,故不免于死亡。
】耳间青脉起者掣痛。
【《甲乙经》作瘈腹痛。
】【注肾主骨而开窍于耳,故耳间青脉起者,当主筋骨掣痛。
此承上文而言人之血气,始于先天肾脏之所生。
】大便赤辨,【《甲乙经》作青辨。
】飧泄脉小者,【《甲乙经》作脉大。
】手足寒,难已。
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
【注辨,别也。
大便赤辨者,谓黄赤之间别也。
盖中焦泌糟粕,蒸津液,乃化而为血,独行于经隧,命曰荣气。
水谷常并居于胃,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济泌别汁而渗入于膀胱。
如大便赤辨,乃中焦之血,与糟粕并下矣。
飧泄,大肠虚而不能济泌矣。
此肠胃虚泄于下,中焦之汁不能荣于脉中,故脉小也。
若手足温者,得下焦之生气,故泄易已。
此言中焦水谷之精微,有借下焦之生气以合化。
】相儿经【晋?严助】寿夭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啼声散者,不成人。
啼声深者,不成人。
脐中无血者,好。
脐小者,不寿。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
鲜白长大者,寿。
自开目者,不成人。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寿。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头四破,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
【一作不聪。
】额上有旋毛者,早妨父母。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语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踞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7-418)小儿风寒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七小儿风寒门千金方【唐•孙思邈】伤寒论曰: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
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
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
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
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小儿直诀【宋•钱乙】伤风兼变证治伤风贪睡,口中气热,呵欠烦闷,用大青膏发散之。
若饮冷不止而善食者,用大黄丸微下之。
余不可下。
伤风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当以益黄散温脾胃,以大青膏散风邪。
伤风自利,脾脏虚怯也,亦用益黄散、大青膏;未瘥,用调中丸。
有下证用大黄丸,后服温惊丸。
伤风腹胀,或作喘,脾脏虚也,当先发散仍补脾。
伤风兼肝则发搐烦闷,兼心则惊不安,兼肺则喘嗽便气,兼脾则困睡,兼肾则目畏明,各随补其母。
伤风多睡能食,引饮吐泻,大便色黄,此胃虚热也,当先用白朮散以生津,后用大青膏以发散。
伤风吐沫,泻色青白,闷乱不渴,哽气出气,睡而露睛,先用益黄散,后用大青膏。
伤风或凉或热,多睡气粗,大便黄白,呕乳不消,不时咳嗽,先用大青膏,后服益黄散,慎不可下!伤风误用下药而作渴饮水者,此胃亡津液而虚热也,多用白朮散,热渴自止。
【注 按大青膏乃表散之剂,必外邪蕴结于肺,而肺气未亏损者,方可用之。
大黄丸乃疏利之剂,其食痰积滞于胃,而胃气尚充实者,乃可施之。
况前证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又当临证制宜,必以固脾胃为主。
若兼肢冷自利,腹胀喘嗽者,脾肺虚寒也,六君子加木香、升麻、桔梗。
若兼惊悸痰甚,饮食少思,属心脾脏虚也,四君子加芎、归、酸枣仁。
若兼肢体倦怠,喘嗽哽气,脾肺气虚也,六君子、当归、桔梗。
若兼目畏明,白睛多,肾气虚也,六味丸加五味、鹿茸;如未应,更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干山药,以补肾母。
若多睡能乳,饮水吐泻,大便色黄,脾气虚而下陷也,补中益气汤升补元气。
若吐沫泻青,睡而露睛,脾虚木所乘也,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调补脾气。
若乍凉乍热,喘嗽气粗,大便黄白,呕乳不消,脾肺气虚而有邪也,先用惺惺散,后用四君子汤。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264至卷267大小便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264至卷267大小便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四大小便门黄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注人之清阳,本乎天而出上窍;人之浊阴,本乎地而出下窍。
味有质,故下流于便泻之窍;气无形,故上出于呼吸之门。
】玉机真脏论冬脉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注肾为生气之原,不及则心肾水火之气不能交济,故令人心悬如病饥。
肾之生阳不足,故(月少)中冷。
肾虚而不能施化,故小便变而少腹满也。
】标本病传论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
冬人定,夏晏食。
【注病先发于脾,则身痛体重,一日而之胃则胀,二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
冬之人定在亥,谓土败而水胜也。
夏之晏食在寅,木旺而土绝也。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
冬大晨,夏晏晡。
【注病先发于肾,则少腹腰脊痛。
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
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
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
冬夜半后,夏日昳。
【注病先发于胃,故胀满。
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月吕)、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而之脾,则身体重;再六日不已而死。
冬夜半后者,土败而水胜也。
夏日昳者,乃阳明所主之时,土绝而不能生也。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胻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
冬鸡鸣,夏下晡。
【注病先发于膀胱,则小便闭。
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胀,腰脊痛;一日而之胃,则腹胀;一日而之脾,则身体痛。
冬鸡鸣在丑,乃太阳少阳生气之时,气绝而不能生。
夏下晡,乃阳明生气之时,阳明之气亦绝。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02-402)小儿初生护养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二小儿初生护养门千金方【唐•孙思邈】初生出腹论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一作衔。
】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儿已生,即当举之。
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
乃先浴之,然后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
【一云成内钓。
】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
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
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
长则伤肌,短则伤脏。
不以时断,若挼汁不尽,则令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
生男宜用其父故衣裹之。
生安宜以其母故衣。
皆勿用新帛为善。
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
儿衣绵帛,特忌厚热。
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宜时见风日。
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
皆当以数絮衣之,勿用新绵也。
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
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凡裹脐法,椎治白练令柔软,方四寸,新绵厚半寸,与帛等合之,调其缓急,急则令儿吐哯。
儿生二十日,乃解视脐。
裹脐时闲户下帐,燃火,令帐中温暖,换衣亦然。
此谓冬时寒也。
儿洗浴断脐竟,绷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
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
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
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
若不得吐,可消息计。
如饥渴,须臾更与之。
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
如得吐出恶汁,令儿心神知慧无病也。
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
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癎气急,变噤痉而死。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51-451)小儿诸汗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一小儿诸汗门小儿直诀【宋•钱乙】汗论喜汗者,厚衣卧而额汗出也;盗汗者,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用止汗散。
遍身汗,用香瓜丸。
胃虚汗者,上至项下至脐也,用益黄散。
六阳虚汗者,上至头,下至项,难治。
【注 按前证因小儿元气未充,腠理不密,或因饮食停滞郁热,或厚衣温暖,脏腑生热而津液妄泄也。
其喜汗属心经血热用导赤散,血虚用团参汤。
其盗汗属肾经,虚热用五味异功散,气血虚弱用人参养荣汤。
若寒水侮土,用益黄散。
设泛行施治,误损脾胃,多成疳瘵。
其六阳虚汗,乃禀赋不足,若用参附、芪附二汤,亦有生者。
大凡汗多亡阳,必至角弓反张,颈项坚强,用十全大补之剂,多有生者。
】幼科发挥【明•万全】头汗汗者,心之液也。
惟头汗不必治。
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
头汗者,炎上之象也。
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自汗自汗者,昼夜出不止,此血气俱热,荣卫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主之。
其方以黄芪以补其卫,当归、生地黄以补其荣,芩、连、蘗以泻其气血之火,用浮小麦为引入肺,以泻其皮毛之热,此治诸汗之神方也。
盗汗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
婴童百问【明•鲁伯嗣】盗汗骨蒸仲阳云:盗汗出者,乃睡而汗自出,肌肉虚也。
团参汤治小儿盗汗虚汗。
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汤氏云:汗者血也。
血虚亦能自汗作热,宜服团参汤、牡蛎散、龙胆汤,治小儿一切盗汗。
又有通神丸治通身多汗。
小儿精气未盛,性体多热,若衣裘伤厚,过食热物,或犯时气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阳气偏盛,水不胜火,腑脏积热,熏灼肌体,甚则销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
久而不已,变成骨蒸,日晡发热,肌瘦颊赤,口干,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瘥后余毒不解,生犀散主之。
自汗议曰:凡初生至周晬之儿,不可自汗。
自汗则亡阳气怯,脉虚神散,惊风有作。
凡乳幼自汗,切勿止之,宜用白朮二钱半,小麦一撮,煮令干,去麦为末,煎黄芪汤调与服,以愈为度。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卷四百二十六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卷四百二十六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六卷目录医部汇考四百六小儿脏腑形證门钱乙小儿直诀〈五脏虚实寒热五脏相胜證治〉万氏育婴家秘〈五脏證治总论〉幼科发挥〈五脏主病〉鲁伯嗣学婴童百问〈五脏病治〉薛氏保婴撮要〈肝心脾肺肾〉龚信古今医鉴〈五脏生成观面部五脏形色歌〉楼英医学纲目〈五脏〉徐春甫古今医统〈五窍相通应證五脏克绝〉王肯堂證治准绳〈五脏五脏补泻法〉李梴医学入门〈五脏形證〉乔岳五脏绝歌〈心肝脾肺肾〉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六卷医部汇考四百六小儿脏腑形證门《宋钱乙小儿直诀》五脏虚实寒热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而悸。
心热则合面睡,或上窜咬牙者,导赤散主之。
心气实而喜仰卧者,泻心汤主之。
〈注〉按前證若心小肠实热,宜治以前药。
若心脾血虚,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
若因心血不足,用秘旨安神丸治肝,心血燥用柴胡栀子散。
若因肝心血虚,用六味地黄丸。
若因脾虚食郁生痰,而惊悸不安者,宜用四君子以健脾,神曲麦芽以消导,山栀柴胡以清热。
如用前方。
病气虽去,前證仍作,急调补元气。
或反甚,急温补元气。
凡此多因妊娠厚味七情,或小儿乳哺失宜,或乳母饮食郁怒所致,病气既见,形气已虚,必当推其所因而以助胃壮气为主,佐以治病之剂为善,馀仿此。
肝主风,实则面青目直,叫哭壮热,项急烦闷,虚则咬牙呵欠。
肝热则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
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
〈注〉按前證,若肝木实热生风而自病,肺金实热而尅木者,宜用前二药以泻其邪气之实。
若肝经风热而目直等證者,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火,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
若肾虚而咬牙诸證者,用六君子汤以健脾土,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
苟不审其證之虚实,而妄用前药,则虚虚之祸,不能免矣。
慎之!肝有风则目连劄得心热则发搐,或筋脉牵动而直视,用泻青丸以治肝,导赤散以清心。
肝热则目赤或兼青发搐者,亦用前二药,风甚则身反张,强直用地黄丸以补肾,泻青丸以治肝。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
摘要:在宋代,儿科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治疗儿童的私人药铺和幼科医生。
大量涌现的儿科著作,专门介绍了小儿初生护养与疾病防治的知识。
其中“小儿初生护养”部分,包含新生儿服饰使用方法的内容,涵括襁褓、冷暖、旧衣理论,这些理论对明清甚至今天儿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针对儿童遭受的疾病,背裆、袴、青衣、药囊等服饰能够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肌体,配合药物辅助治疗。
本文从医学角度,结合宋代的医学文献、图像资料,探究儿童服饰对于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儿童;服饰;宋代;医疗;疾病中图分类号:J18;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0) 06-0032-07Health Care, Disease and Clothing of Children in Song DynastyZhao Shiqi Chen FangAbstract : In Song Dynasty, paediatrics developed towards specialization. The private pharmacies and pediatricians treating children’s diseases emerged in succession. A large number of pediatric works had been published, presenting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nursing the new born baby. The part of ‘nursing the new born baby’ included how to use children’s clothing and the theory of swaddl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old clothes. These theories ha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aediatric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even today. Children’s clothes, such as vest, open-seat pants, Qingyi(青衣) and medicine bag(囊),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ir body against the disease, helping th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dru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medical literature and images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a medical point of view, explor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ldren's clothing in children's life and health.Key words : children; clothing; the Song Dynasty; medical treatment; disease赵诗琪陈芳一、宋代儿科的发展古代社会,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人口死亡比例极高,成人常常遭受疾病的困扰,更不必说那些新出生的婴幼儿。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卷四百二十八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卷四百二十八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八卷目录医部汇考四百八小儿初生诸疾门二鲁伯嗣学婴童百问〈初诞变蒸噤风撮口脐风胎惊风胎风遍身软五软五硬夜啼客忤惊啼胎疾语迟百晬内嗽〉王纶明医杂著〈脐风小儿无补肾法〉薛氏保婴撮要〈脐风胎惊胎风五软五硬胎證夜啼悲哭语迟百晬内嗽〉楼英医学纲目〈百日内不治證胎疾夜啼〉徐春甫古今医统〈小儿初生总论便血脏毒五软五硬变蒸〉王肯堂證治准绳〈初生不能啼不小便不大便大小便不通垂痈口中有虫噤风撮口脐风脐突脐湿脐疮胎惊胎痫胎热胎寒胎赤胎黄百晬内嗽悲哭五软〉李梴医学入门〈初生撮口噤口脐风胎风胎惊夜啼变蒸五软五硬乳嗽〉龚廷贤万病回春〈初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五气论初生变蒸论变蒸赋〉董凤翀活幼精要〈初诞歌〉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八卷医部汇考四百八小儿初生诸疾门二《明鲁伯嗣学婴童百问》初诞杨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者,宜用茯苓丸加减治之。
又法,下胎毒临产落草时,浓煎淡豉汁服极好,不可与辰砂、黄连、轻粉等。
其或乳食宿滞不化,当用消乳丸化积温脾等剂治之。
变蒸巢氏云: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
仲阳云:变者易也。
又云变蒸者,自内而长,目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生长脏腑意智故也。
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
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经,肾脏,藏精与志;至六十四日,二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经膀胱腑,其发耳与骪冷,肾与膀胱合,俱主于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经心脏,藏神,其性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经小肠腑,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与小肠合主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至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经肝脏,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经胆腑,其发目不闭〈一本作开。
(卷438-438)小儿二便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三十八小儿二便门儒门事亲【元•张从政】大小便不通凡小儿大小便不通,《内经》谓三焦约。
约者不行也,可用长流水煎八正散时时灌之,大小便利则止。
若不因热药所攻而致此者,易治;或因多服热药而燥剧至此者,非惟难治,不幸夭耳。
亦可用蜜水调益元散送通膈丸。
淋沥小儿病沙石淋及五种淋沥闭癃,并脐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长流水调下。
八正散、石苇散,依方服用。
此三药皆可加减服之。
小儿病沙石淋及五种淋沥癃闭,并脐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长流水调下。
盖因热在膀胱,燥其津液,故俗谓冷淋者,天下之通弊也。
五淋散减桂加益元散,名曰淡渗散。
婴童百问【明•鲁伯嗣】大小便不通议曰:调理婴孩伤寒,体热头目昏沉,不思饮食,夹驾夹食,寒热,大小便闭濇不通,烦躁作渴,冷汗妄流,夹积伤滞,膈满胀急,青黄体瘦,日夜大热,及疗伤风、伤暑、惊癎、客忤、肾脏疳气等热,并宜脱甲散主之。
亦可服大连翘汤加大黄、神芎,治小儿惊风积热,大小便濇滞,其效尤速。
又掩脐法:用连根葱一根,不洗带泥土,生姜一片,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二匙,同研烂,捏饼烘热掩脐中,以绵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然另换一剂。
小便不通亦可。
大便不通议曰:小儿大便秘,乃是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乃实热也,当以四顺清凉饮加柴胡。
热甚者加山栀、黄芩流利之。
其表里俱热者,面黄颊赤,唇燥口干,小便赤濇,大便焦黄,无汗者,先解表以柴胡散汗之;解后大便秘或肚疼者,以清凉饮、大柴胡汤、承气汤皆可下之。
积热者,神芎丸尤妙。
小便不通汤氏云:凡小儿小便不通,皆因心经不顺,或伏热,或惊起,心火上攻,不能降济,肾水不能上升,故使心经愈热,而小肠与心合,所以小便不通,木通汤主之,甚者八正散。
又小便不通,脐腹胀闷,心神烦热,栀子仁散主之。
积热者,神芎丸效。
遗尿巢氏云: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
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
小便者,水之余也。
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杨氏云:小儿尿床,由膀胱冷,夜属阴,小便不禁,睡里自出,宜破故纸散治之。
古代胎教:关于古代胎教思想的综述
中国,最早提出了胎教之说。
⽆论在哲学、政治、⽂学、史学、教育、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古籍中均有论述胎教的学说。
查阅古籍中最早有关胎教的记载,可以确认中国提出胎教要⽐希腊学者——哲学家亚⾥⼠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早1000多年。
例如,早在2000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到了宋代,名医陈⾃明在《妇⼈⼤全良⽅》中就⽴有“胎教论”,对胎教进⾏了专篇论述。
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步完善起来,成为⽐较系统和全⾯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了较⼤影响。
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起,⽴为“⼩⼉未⽣胎养门”,列⼊⼉科分卷之⾸来给以强调。
就连清代末期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同书》中,也有建胎教院,以培养聪明后代,提⾼⼈⼝质量的主张。
关于胎教在养育杰出⼈材⽅⾯的特殊事例的记载更是发⼈深醒的。
例如《史记》记载了中国古代第⼀个对其⼦进⾏胎教的是周⽂王的母亲太任,《史记》其中记载了“太任者,⽂王之母,??太任之性,端⼀诚庄,惟德之⾏。
及其有娠,⽬不视恶⾊,⽿不听*声,⼝不出傲⾔,能以胎教。
??⽂王⽣⽽明圣,太任教之⼀⽽识百。
君⼦谓,太任为能胎教。
”这就是说:太任是周⽂王之母,她诚实庄重,讲究德⾏。
到了怀孕的时候,她眼睛不看不正经的颜⾊,⽿朵不听**的乐声,⼝不出狂傲的话语,⽤此⽅法对胎⼉实⾏教育。
⽂王⽣下来就显得很聪明,太任教他时,他能“举⼀反三”,同时学到很多东西,⼈们说太任是善于胎教的。
在《⼤戴礼记》中记载:“周后妊成王于⾝,⽴⽽不跛,坐⽽不亻差,笑⽽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詈,胎教之谓也。
”这段记载是说, 周武王的⼉⼦ ⽂王的 孙⼦ 周成王也是受胎教⽽⽣的。
意思是周成王的母亲 武王皇后 在怀着他的 时候, 对坐⽴姿势都很讲究, 虽然愤怒也不骂⼈, 结果成王长⼤后也很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医得效方 【元?危亦林】
灸法论
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易成病。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癎也。惟阴癎噤痉,可针灸爪之。
儒门事亲 【元?张从政】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之矣。然《礼记》曲礼、王符《潜夫论》所云,天下皆不知。曲礼云:童子不衣裘棠。说云:裘太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今之人养稚子,当正夏时,以绵夹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垂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之小儿乎!然君子当居密室,亦不当如是之暖也。王符《潜夫论》云: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夫小儿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此二者,乃百病之源也。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惊者,火乘肝之风木也。疳者,热乘脾之湿土也。吐者,火乘胃膈,甚则上行也。泻者,火乘肝与大肠而泻者也。夫乳者,血从金化而大寒,小儿食之肌肉充实。然其体为水,故伤乳过多,反从湿化,湿热相兼,吐痢之病作矣。医者不明其本,辄以紫霜,进食、比金、白饼之属,其中皆巴豆、杏仁,其巴豆大热有大毒,杏仁小热有小毒,小儿阳热,复以热毒之药,留毒在内,久必变生。故刘河间先生,以通圣、凉膈、神芎、益元治之,皆无毒之药。或曰:此大人所服之药,非小儿所宜也。余闻笑曰:大人小儿,虽年壮不同,其五脏六腑,岂复殊耶?大人服多,小儿服少,其实一也。故不可下者宜解毒,可下者宜调胃泻心。然有逐湿为之方者,故余尝以牵牛、大黄、木通三味末之为丸,以治小儿诸病皆效。盖食乳小儿,多湿热相兼故也。今之医者,多以此药谤予,彼既不明造化,难与力辩。故予书此方,以俟来世知道者。然善治小儿者,当察其富贵贫贱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怒多则肝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则乘脾矣。又况贫家无财少药,故死少;富家有财多药,故死多。故贫家之育子,虽薄于富家,其成全小儿,反出于富家之右。其暗合育子之理者有四焉:薄衣淡食,少欲寡怒,一也;无财少药,其病自痊,不为庸医热药所攻,二也;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三也;母既作劳,多易生产,四也。此四者,与富家相反也。俚谚曰: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罗。此言唯鄙,切中其病。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老子曰:终日号而不嗄。余尝授人以养子之法:儿未坐时,卧以赤地。及天寒时不与厚衣,布而不绵。及能坐时,以铁铃木壶杂戏之物,连以细绳置之水盆中,使一浮一沉,弄之有声。当炎暑之时,令坐其傍,掏水弄铃以散诸热。《内经》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手得寒水,阴气达于心中,乃不药之药也。余尝告于陈敬之:若小儿病缓急无药,不如不用庸医。但恐妻妾怪其不医,宜汤浸蒸饼令软,丸作寸丸,绐其妻妾,以为真药,使儿服之,以听天命,最为上药。忽岁在丙戌,群儿皆病泄泻,但用药者皆死。盖医者不达湿热之理,以温燥行之,故皆死。惟陈敬之不与药,用余之言,病儿独存。噫!呜呼!班固真良史,尝曰:有病不治得中医。除暴得大疾病,服药者当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若未病之前,从予调养之法,亦复不生病。纵有微疾,虽不服药可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二
小儿初生护养门
千金方 【 唐?孙思邈】
初生出腹论
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 一作衔。】 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儿已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 一云成内钓。】 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不以时断,若挼汁不尽,则令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
小儿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则令筋骨软弱。时常宜见风日,若爱惜不见风日,令儿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当将父母穿过旧絮着衣,少假父母之余气,幸勿以新绵着儿。又当消息衣服,无令衣多,多则令儿汗出,汗多则致虚损,风邪易感。
夫小儿当慎风池,在颈项筋两辕之问,诸疾从此而发。小儿脐带未脱,不可频浴,频浴则脐中入水,撮口脐风,皆从此起,不可不慎。此乃前人之成说,后人之龟鉴者欤。
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善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
生男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安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数絮衣之,勿用新绵也。
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浴儿法: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凡儿冬不可久俗,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癎;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枝亦得,(口父)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治小儿惊,辟恶气,以艾虎汤浴。艾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
格致余论 【元?朱震亨】
慈幼论
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童子不衣裘帛,前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下体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裘皮服,温软甚于帛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厚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
初生小儿,未乳之先,用黄连些少浸汁,调干胭脂一蚬壳,抹儿口中,去其腹中旧粪,方可与儿乳之。三日内以少朱砂入蜜些少,调灌半蚬壳。一月,以牛黄少许,徐徐抹儿口中。若儿多唾,慎勿强与乳之。
新生浴儿,用五根汤浴儿。五根者,桃、柳、楝、梅、槐,加之苦参、白芷煎汤浴之,辟诸不祥。若遇热时,以软绢蘸汤拭之。
血气俱盛,食物易消,故食无时。然肠胃尚脆而窄,若稠粘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煎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只与熟菜白粥,非惟无病,且不纵口可以养德。此外生栗味咸,干柿性凉,可为养阴之助。然栗太补,柿太濇,俱为难化,亦宜少与。妇人无知,惟务姑息,畏其啼哭,无所不与,积成病疾,虽悔何及!所以富贵骄养,有子多病。迨至成人,筋骨柔弱,有疾则不能忌口以自养,居丧则不能食素以尽礼,小节不谨,大义亦亏,可不慎欤!
违和说
《书》云:阳升阴加,四序无差。万物禀阴阳之气,男女由精血而成。三旬而阴气纯厚,子称襁褓;两月而阴气方生,儿呼为芽。在百日名奶星,至半载而为夸。乳童周期而阴阳各半,孩儿千日乃真气方奢。此际全在乳母,能调则和,不调则违。且和者,其母慈祥,能调寒暑,乳哺得宜,是以百疴顿释,形貌充悦,筋骨隆盛,情性异常。违者,乳哺失节,不能调摄,或嗔怒乳儿,令儿邪狂;或酒醉乳儿,令儿惊癎;或有孕乳儿,令儿黄瘦疳积;或感患乳儿,令儿患惊风异疾;或吐后乳儿,令儿呕逆羸瘦;或伤饱乳儿,令儿多热喘急;或劳房未定乳儿,令儿多病;或乳母与孩儿同睡,口鼻之气,侵吹顖门,令儿鼻塞;或母过爱,绷袍衣服,通寒常加火烘,热气郁积,令儿患热病风毒丹毒。又有乳母悞将孩儿衣服,留于月下晒晾过夜,被恶鸟羽屎落于衣上,遂成无辜之疾;或将恶相异物嬉戏,乍忽一见,遂成惊忤。《书》云:衣安月下,招无辜以为殃;童子未成,见稀物而触忤。皆为母之过失,使儿伤精损血,形体黧黑,四肢枯瘁,病之生杀,从此而来。是以《内经》不载其说,乳下婴儿之疾,有病难治者,皆无所据。中古巫妨氏着《颅顖经》以占寿夭,历世相授,于是小儿医方兴焉。其次晋宋江左推诸苏家小儿方传习有验,隋间有巢氏方撰集《病源》,唐有孙真人留心此术。迨后贤俊俊集,名医颇众。然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博考群书论说,但有证而无治法。张焕有方而阙脉证,惟钱氏一书,古今所重。谓小儿方脉,固难求证,不可以言语取者,乳下之婴,襁褓之孩,故专于一科。古人有言医之为难而兹幼科,比诸医者,又出人一头地。虽然人有长幼,病感则一,但幼小不能言者耳。人有四百四证,能调则生,失和则死。幼者归罪于母,壮者或四气七情,或饥饱劳逸,或嗜欲误犯,皆能成疾。故上古神农氏之王天下也,观人之违和,啜草木之味,以定咸酸甘苦,以治疾病沉疴。咸以软之,酸以收之,甘以缓之,苦以坚之。奇哉辛味,总摄四性。然后播种百谷,以养人之形骸。古考巢居穴处,不昧其道,故能全形返质,以道自守,气血坚刚。终保百年之寿。于是乎明医间出,继踵不绝。岐和振袂于前,李华驰声于后。悲哉,后人巧伪日增,故此夭寿不满。虽有明医续世,诊视无功。淫祀妖邪,以求余福,可谓息灯觅朗,枯壑驾舟,虽欲求生,反遭艰险。大抵养生之士,要识违和之理,则天命无穷矣。
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乳酪厚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从此法。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儿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尩弱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