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荀况蚕赋赏析
鸣蝉赋第四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
………………………………………………………
《文选·潘岳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 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南宋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 风半夜鸣蝉。”清 袁枚《所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陈志岁《夏午》诗“插罢前垟绿秧,午间一晌闲静。村边树下风来,不忿鸣蝉 唤醒。”
• 《后汉书·朱穆传》中:“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貂”就 是貂尾。“珰”为金珰,附在冠前,上有蝉纹。所以可以称之为 “金珰”或“蝉珰”。蝉珰的形状类似圭。圭是从先秦起就出现的 非常重要的礼器。蝉珰以圭形出现,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处体现一 个“礼”字。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国学 骈体文
鸣蝉赋
第四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鸣蝉赋》为作者于嘉祐元年夏,大雨水,奉诏祈晴于醴泉宫,闻 鸣蝉,有感而作。
• 鸣蝉属同翅目,蝉科。鸣蝉体色暗绿色,并有黑色条纹;足绿色; 前翅透明,翅脉黄褐色;中胸背板前缘有以“W”形斑纹;喙管向后, 超过后足基节。它体长35~38mm。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山地。
蠺赋第二段赏析【唐代】陆龟蒙骈体文
……………………………………………………… ………………………………………………………
蚕,繁体字作蠶。《说文解字》说:蠶,任丝也。从,朁聲。意即肚子里有丝之虫。成为“天虫” 之蚕,是后来的事。我国养蚕的历史有近五千年,神话传说中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即教万民养蚕 缫丝。在一些蚕桑产地,至今依然保留着祭拜蚕神或者蚕花娘娘的风俗。自古以来,不管官方和 民间,对蚕都是十分重视的。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从蚁蚕到熟蚕吐丝做茧一共五龄,经四 次“眠”,四次蜕皮)、做茧化蛹、破茧成蛾等阶段。古代历史上,描写蚕的诗词歌赋多不胜数。
THANK YOU!
• 陆龟蒙在《蚕赋序》叙述创作宗旨亦云:“诗人硕鼠之刺,于是乎在。”可见 其主张诗文应具有讽喻时政之功用。
• 所以,蚕之一物,在不同人手里就有不同的作用,在能够与民休息的统治者手 里,就是强国富民的宝贝,在贪官污吏手中就是剥削压迫的工具。变的不是蚕, 是世道人心。
作品赏析
•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荀子即称颂蚕“功被天下,为万世 文”,可见对蚕评价之高。而他又从功立身废、事成家败、 女身马头、屡化不寿、善壮拙老、有父母无牝牡、冬伏夏 游、食桑吐丝、前乱后治、夏生恶暑、喜湿恶雨、三伏三 起等外形变化、生活习性各方面进行描写,揭示了家蚕变 态、眠性、化性、生殖、性别、食性、生态、结茧、缫丝 和制种等方面特征,可见当时养蚕、做丝、织绸工艺之成 熟。当然,他说有父母而无牝牡,说明当时或许还不懂分 辨蚕之雌雄。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 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诗人、农学家。 陆龟蒙举进 士不第,曾作湖、苏二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 甪直)。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实逊于皮。其诗求博奥险 怪,七绝较爽利。写景咏物为多,亦有愤慨世事、忧念生民之作, 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等。文胜于诗,《四舍赋》《登高文》 等均忧时愤世之作。小品文写闲情别致,自成一家。主要收在《笠 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 稻鼠》等。著有《耒耜经》《吴兴实录》《小名录》等,收入《唐 甫里先生文集》。
鸣蝉居高多远韵——咏蝉古诗词赏析(上)
鸣蝉居高多远韵——咏蝉古诗词赏析(上)鸣蝉居高多远韵——咏蝉古诗词赏析(上)川雪蝉,雅名蜩,俗称“知了”,在夏、秋季鸣叫,声音响亮,吸树汁为食。
它本是一种昆虫,但由于它常居高枝,古人误以为是靠餐风饮露为生,又因它体态娇美,声音连续悠扬,于是人们发挥想象,赋予了它优良的品质。
晋代陆机在他的《寒蝉赋序》中认为蝉有六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居巢,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
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古代诗人,更是结合社会现象、自身经历和感受,寄托了诸多意象,使原本微不足道的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诗经·七月》中已有“五月鸣蜩”的句子,被称为千古悲秋之祖的宋玉在《九辩》中写道:“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蝉的寂寞无声,成为悲秋的典型意象之一。
蝉高居树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诗人常把它作为高洁的象征,并往往托物言志,寄予自己崇高的情怀。
隋朝旧臣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在这首题为《蝉》的诗中,诗人写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这首诗先写蝉的形貌和生活习性。
它颈垂着高贵冠缨那样的须,饮的是天上的清露。
这里,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实际上意含象征。
“垂緌”,暗示身份,显其“贵”;“饮清露”,暗示品质,昭其“清”。
屈原早在《离骚》中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高洁的情怀。
蝉“饮清露”,品格当然高洁。
接着写它的居处和声音。
“凤翱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它的鸣叫是从高大疏阔的梧桐树间传出来的,像神鸟凤凰一样非同凡响。
“流响”状蝉鸣不已,悦耳动听;“疏”则更见高拔清远;听到这鸣声,使人仿佛见到了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气韵。
驯鸢赋第二段赏析【唐代】卢照邻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德门、仁路者,仁义之家也。高粱者,膏粱也,富贵门庭之意。 “听鸣鸡、侣群鹊、狎兰砌、玩荆扉”等句,隐隐然有绝意宦游而 散发扁舟之志。后世苏子作赋云“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直追其意,卢生初起崇儒, 后来求道,一生轨迹,泾渭分明。
• 风去雨还、河移月落谓时光荏苒,霞庄、云阁皆天空云霞之意。此 段委婉道卢生得友人之助,得脱囹圄,故感兹大德,不揣陋薄,必 当一报,陈王《野田黄雀行》“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 天,来下谢少年。”诗意较之差相仿佛。然末句“欣百龄之有托”, 实出其意料,后卢生感染风疾,手足俱残,中年万念俱灰,投水而 死,年未满五旬,身世悲辛,令人鼻酸。
•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明代胡震亨说他领韵疏拔,时 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其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历史题材,描绘首都长安的繁华 景象与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及其互相倾轧的情况,抒发了下层志士儒者的 不平。清词丽句,委婉顿挫,寄慨深微,耐人寻味,和骆宾王《帝京篇》同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优秀作品。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 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 《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国学 骈体文
驯鸢赋
第二段
唐代 卢照邻
作品赏析
• 669年秋天,三十六岁的卢照邻在任期末尾,被人陷害,为人所讼而入狱,旅经友人救护脱难。 遭受牢狱之苦的卢照邻写下了《驯鸢赋》。在这篇赋文中,卢照邻以鸢(一种鹰)自比,“孕 天然之灵质,禀大块之奇工。嘴距足以自卫,毛羽足以凌风。怀九围之远志,托万里之长空。” 鹰本来是一种猛禽,它有着强劲的翅膀,锋利的钩爪以及犀利逼人的目光,性情凶猛,是力量 无畏的象征。这只鸢同样是卢照邻对自己的生动描绘,天赋异禀,志向远大。下文却笔锋一转: “既而摧颓短翮,寥落长想;忌蒙庄之见欺,哀武溪之莫往。”面对无情的现实,眼前的这只 鸢已然是“屈猛性以自驯,抱愁容而就养。”它本虽威武勇猛,却已然受挫,暗指诗人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并且对仕途也开始产生厌倦之情。
“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荀赋析论
一
“ 天下 明”; 既是 “ 而 不 采 ” “ 然 易知 ” , 为 它 文 、简 的 又是“ 致明而约 , 甚顺而体” 凭借着它 , 生者 以 的; “
寿, 死者以葬。城郭以固, 三军 以强。粹而王 , 驳而 伯, 无一焉而亡” “ , 匹夫隆之则为圣人 , 诸侯隆之则
又从正反两方面描绘了“ 的作用 : 桀纣 以乱 , 智” “ 汤 武以贤。君子 以修 , 以穿 室。 论述 了 “ 能修 跖 ” 智” 身 、 家 、 国 、 天 下 的 功效 : 行 义 以正 , 业 以 齐 治 平 “ 事 成。可以禁暴足穷 , 百姓待之而后宁泰。 ” 《 云赋》 。苟子《 礼赋》 《 、 知赋》 是对抽象的范
子通过 描述礼 的形 态 、 静 、 点等 宣扬 了礼在个 人 动 特 及 国家 中 的作 用 : 是一 个 “ 礼 大物 ” 它 虽 然 “ 丝 非 , 非
畴的阐述 ,云赋》 《 则是对具体事物 的描述。他将云 或动或静、 或圆或方 、 或聚或散 、 或舒或展 、 或精微或
充盈 、 或绚丽或隐讳的形态描绘得精微细致、 淋漓尽 致。苟子认为 , 云不仅有如此优美洒脱的形态 , 同时 它也是世 间必不可少 的: 天下失之则 灭, 之则 “ 得
、
荀赋 的 内容
苟子的《 赋篇》 总共包括五篇咏物赋和一首《 饱 诗》 。从内容上看 , 前五篇赋是咏物说理的, 饱诗》 《
春秋赋第二十段赏析【清代】庄棫骈体文
……………………………………………………… ………………………………………………………ຫໍສະໝຸດ 骈体文春秋赋 第二十段
清代 庄棫
作品赏析
•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 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 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 编年史名为《春秋》。
THANK YOU!
•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 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 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 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 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 (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 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 “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 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 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 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 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春蚕作茧赋第三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 ………………………………………………………
《书·禹贡》:“桑土即蚕,是降丘宅土。”《淮南子·人间训下》:“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 而天下称仁焉。”《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孟子·梁惠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北魏时期颁布的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每人 可授桑田20亩。桑田是世业,不在还授之列。初受田时,原无桑田者,依制受田;桑田不足者依 制补足。在桑田上,除种谷物外,还必须依制种上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 《礼记·月令》记载, 在每年春季,“命有司无伐桑柘,乃修蚕器;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
• 《蚕经》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所谓的始蚕,就是最早开始养蚕。《周 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隋唐时期著名经学家孔 颖达注疏说“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 制长达,故云垂衣裳也。”黄帝之前的中国社会,尚处于野蛮时代,
作品赏析
•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 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反映出妇女采桑养蚕、制衣作裳的生动场 景。
国学 骈体文
春蚕作茧赋
第三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代 莫晋
作品赏析
• 《管子·山权数》中说:“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 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意思是说,国民中有 精通蚕桑技术、能养好蚕、使蚕不遭病害的,官府一定要好好请他传授经验, 并给予黄金和免除兵役的奖励。《荀子》中专门有记载“蚕”的《赋》,文辞 虽短,但深刻阐述了蚕理,“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 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同时又详细记载了蚕的生活习性和生命规 律,“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 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荀子赋篇特点
荀子赋篇特点
荀子啊,那可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位大思想家呢!他的赋篇那可真是有特点。
你瞧,荀子赋篇的语言多生动有趣呀!就好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那文字不呆板,不死板,活灵活现的,让你读着读着就仿佛身临其境了一般。
这不像有些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跟啃馒头似的没啥滋味。
荀子的赋篇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有滋有味,让你大饱口福!
再说这内容,那也是相当丰富啊!什么天地万物、人情世故,都能在他的赋篇里找到影子。
荀子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画家,用他的笔描绘出了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
你想想,这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做到啊!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
荀子赋篇还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呢!这就好比是给文章加上了一对翅膀,让它能飞得更高更远。
通过这些比喻和象征,那些抽象的道理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谜题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给解开了。
你说妙不妙?
还有啊,荀子赋篇的节奏感也很强呢!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跟唱歌似的。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对文字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才行。
你说荀子是不是很厉害?他就像是一个指挥家,把文字当成音符,谱写出了一篇篇美妙的乐章。
哎呀,荀子赋篇的特点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咱就说,这么好的东西,咱们可得好好去研究研究,好好去欣赏欣赏。
要是错过了,那可真是太可惜啦!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让这么好的宝贝就这么被埋没了呀!所以啊,大家都赶紧去读一读荀子的赋篇吧,相信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
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1. 荀子的散文善用比喻啊,那可真是巧妙绝伦!比如在《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用骐骥和驽马的对比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这多形象啊,一下就让人明白了!
2. 荀子的文章论述很有条理呀,简直是丝丝入扣!就像《非十二子》,对不同学派的批判条理清晰,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逻辑性,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3. 他的语言还非常精炼呢,没有一句废话!看《天论》里的阐述,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哇塞,这得多么精准的表达能力呀!
4. 荀子散文的气势也很强大呀,读起来真带劲!读一读《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不是感觉到那种豪迈的气势了呢,就好像海浪在不断拍打!
5. 还有还有,荀子能把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这多了不起!像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简单几个字就传达出了学习进步的道理,简直太厉害了!
6. 荀子的散文真实性情显露无疑呀,那是真性情!在《性恶》中直白地表达对人性的看法,毫不掩饰,这得有多大的勇气!
7. 他的散文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呢,能让你不得不服!比如《富国》中对国家治理的论述,让人听了就觉得很有道理,真牛啊!
8. 荀子的文章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呀!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难道不是超级有魅力的吗?总之,荀子的散文真的是太有特色啦,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学习!。
飞蛾赋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飞蛾之微,翱翔于天。
朝霞映照,夕月照临。
翩翩舞影,恍若仙子。
岂知其身,脆弱如丝。
风动其羽,尘拂其身。
飘摇不定,若浮云之随风。
【注释】1. 飞蛾:一种昆虫,身体小而轻,善于飞行。
2. 翱翔:在空中盘旋飞翔。
3. 朝霞:早晨的霞光。
4. 夕月:傍晚的月亮。
5. 翩翩:形容轻快地飞舞。
6. 仙子:神话传说中的美丽女子,此处比喻飞蛾舞姿轻盈。
7. 脆弱如丝:形容飞蛾身体非常细弱,如丝线一般。
8. 羽:翅膀。
9. 尘拂:被灰尘拂过。
10. 飘摇:摇摆不定,不稳定。
11. 浮云:飘浮在空中的云彩。
【翻译】微小的飞蛾,在天空自由飞翔。
清晨的霞光映照着它,傍晚的月光照耀着它。
它轻盈地舞动着翅膀,宛如仙子般飘逸。
然而,谁又能知道,它的身体如此脆弱,如同细丝一般。
一阵风吹过,它的翅膀轻轻颤动,灰尘拂过,它的身体被轻轻触碰。
它摇摆不定,就像随风飘浮的云彩。
【原文】嗟乎!飞蛾之志,虽微而高。
欲附光明,不顾其身。
自取灭亡,何其愚也!世之愚人,亦复如此。
欲攀高位,不顾危亡。
至死无悔,岂不惜哉?【注释】1. 嗟乎:表示感叹。
2. 志:志向,愿望。
3. 高:高尚,伟大。
4. 附光明:附着在光明之上,比喻追求高尚的目标。
5. 自取灭亡:自己招致毁灭。
6. 愚:愚蠢。
7. 攀高位:追求高官厚禄。
8. 危亡:危险和灭亡。
9. 至死无悔:直到死都不会后悔。
10. 惜:可惜。
【翻译】唉!飞蛾的志向,虽然微小却很高尚。
它渴望附着在光明之上,却不顾自己的身体。
最终自取灭亡,这是何等的愚蠢啊!世上的愚蠢之人,也是如此。
他们渴望攀上高位,却不顾危险和灭亡。
直到死去都不后悔,这岂不可惜?【原文】嗟乎!人生在世,如梦如幻。
飞蛾之死,不过瞬息。
而世人追求,却如海之波涛,永无止境。
吾人当如飞蛾,虽小而坚毅,虽微而高远。
勿为世俗所惑,勿为名利所困。
方能超然物外,达到永恒。
【注释】1. 如梦如幻:形容人生如同梦境和幻境,变化无常。
2. 瞬息:极短的时间。
先秦荀况蚕赋赏析
先秦荀况蚕赋赏析作品赏析《蚕赋》的主旨是赞其功业,哀其不幸。
因而蚕以其功用而有特异出众的地位,即用之于庙堂之上。
据《礼记》中《祭义》和《月令》所载,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由三宫之夫人、世妇,亲自浴种,饲养。
收蚕后,由夫人、世妇亲自缥丝,染色,然后做成郊庙之服。
《蚕赋》以蚕喻贤士与《云赋》类似。
荀子主张以圣贤治国。
蚕的地位是尊贵的,蚕造福百姓,功被天下,但蚕的身世却是可悲的,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这是作者在对社会现实做针贬。
荀况五篇赋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先问后答,前半段用四字句段落来形容描绘这个东西,后半段用反诘和陈述来解释这是个什么?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作品正文有物于此,(人蠡)(人蠡)(同“裸裸”)兮其状(1),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
名号不美,与暴为邻(2)。
功立而身废(3),事成而家败(4)。
弃其耆老(5),收其后世。
人属所利,飞鸟所害。
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6)。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7)?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8)?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9)。
复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三俯三起(10),事乃大已。
夫是之谓蚕理(11)。
作品注释(1)■(lu%裸):同“倮”、“裸”,没有毛、羽的样子。
(2)与暴为邻:“蚕”(蚕)在古代与“憯”(通“惨”,残酷、狠毒的意思)音近,所以这么说。
蝉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蝉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
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
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
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
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
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
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
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
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
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
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
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
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
委厥体于膳夫。
归炎炭而就燔。
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
气(忄替)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
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刑)[形]。
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
皎皎贞素,侔夷节兮。
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荀子《赋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汉赋的影响
荀子《赋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汉赋的影响刘寅子【摘要】荀于<赋篇>采用民间隐语形式,吸取了<诗经>四言句式和先秦散文的杂句形式,运用了铺排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主客问答的体式,咏物言志,创造了与诗文相异的新文体.<赋篇>的内容、形式对汉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13【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荀子;《赋篇》;隐语;问答;铺排【作者】刘寅子【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把荀子列为古代十大辞赋家之首,荀子的《赋篇》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可谓是早期赋体文学的开山之作。
荀子《赋篇》共包含《礼》、《知》、《云》、《蚕》、《箴》等五篇短赋,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初步具有了赋文学的基本特征,它有主客问答的结构,铺陈排比的描写形式,以及讽谏的创作目的,咏物言志,对汉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子《赋篇》作为早期赋体文学的萌芽在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与成熟的赋体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荀子采用民间隐语形式,吸取了《诗经》四言句式和先秦散文的杂句形式,运用了铺排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主客问答的体式,咏物言志,创造了与当时诗文相异的一种新文体——赋。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于是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艺附庸,蔚成大国。
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1]80刘勰明确指出,荀赋“爰锡名号”、“命赋之厥初”的独特地位,并指出赋的特点是“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以此为据,荀子《赋篇》的创作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荀结隐语,事数自环”荀子《赋篇》以四言为主,又有散文的杂句形式,很像谜语。
实际上荀子正是运用隐语手法来创作赋文的。
庄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
庄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赋篇作者:【先秦】荀况爰有大物[1],非丝非帛,文理成章[2]。
非日非月,为天下明。
生者以寿,死者以葬。
城郭以固,三军以强。
粹而王[3],驳而伯[4],无一焉而亡。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5]?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6]?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7],甚顺而体[8],请归之礼。
礼。
皇天隆物[9],以示下民[10],或厚或薄,常不齐均。
桀、纣以乱,汤、武以贤。
涽涽淑淑[11],皇皇穆穆[12]。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13]。
君子以修,跖以穿室[14]。
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
行义以正,事业以成。
可以禁暴足穷[15],百姓待之而后宁泰[16]。
臣愚不识,愿问其名。
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17]?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弇迹者邪[18]?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
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夫是之谓君子之知[19]。
知。
有物于此[20],居则周静致下[21],动则綦高以钜[22]。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大参天地,德厚尧、禹。
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23]。
忽兮其极之远也[24],攭兮其相逐而反也[25],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26]。
德厚而不捐[27],五采备而成文。
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
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
弟子不敏,此之愿陈。
君子设辞,请测意之。
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28],入郄穴而不逼者与[29]?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与[30]?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31]?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冬日作寒,夏日作暑。
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云。
有物于此[32],㒩㒩兮其状[33],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秋声赋唐代:刘禹锡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
如吟如啸,非竹非丝。
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
废井苔冷,荒园露滋。
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
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
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
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
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幺么。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译文: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宰相中山公写了篇《秋声赋》,用来应和吏部尚书的赋作,一唱一和都很绝妙。
虽然都表现了遇到良时、理想得以施行的未尽兴致,却仍有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感叹,何况像我这样抑郁苦闷、老而多病的人呢?吟诵之后,援笔成章,以寄托我心中的孤臣之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蓝天有如清澈的水啊,是那样遥远深幽;百虫迎来了岁暮啊,万叶也在吟唱寒秋。
树林中将要飘下的枯叶,在西风中瑟瑟作响;潜藏的昆虫呼唤着同伴,声音凄凉而又悲忧。
送那将归之人啊,来到水边;远离了故土啊,为望乡登上高楼。
晚秋的树枝上蝉鸣阵阵,牵惹旅人的乡愁;黄昏的蔓草中寒蝉哀吟,引起人几多离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我国历代咏蝉哲理诗歌赏析 组图
我国历代咏蝉哲理诗歌赏析组图唐代“咏蝉三绝”古诗赏析在狱咏蝉(并序)唐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译文: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这首诗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
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有一位叫徐敬业的起兵反对她,用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散布天下,揭露她的昏庸和暴行。
不久,骆宾王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全篇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陷之忧。
苟得的文言文翻译
《苟得赋》昔者,有贤者游于江湖,怀才不遇,世态炎凉。
一日,见一老者,须发皆白,背驼腰弯,步履蹒跚。
贤者问:“老丈,尔何故至此地步?”老者叹曰:“吾一生辛勤,尝尝苟得,然终未得其所欲。
”贤者愕然,遂问:“苟得者,何也?”老者曰:“苟得者,勉强得到也。
吾辈之生,犹如草木,随风摇曳,无所依凭。
苟得者,亦如蜉蝣,朝生暮死,无所寄托。
虽得之,又何乐哉?”贤者闻言,心中颇有感触。
想自己亦尝尝苟得,未得其所愿。
于是,贤者问:“苟得有何害处?”老者答曰:“苟得者,失其本心。
人之所以为贵,在于有其志。
苟得者,心无定志,随波逐流,终难成大事。
”贤者沉思良久,终悟其理。
遂辞别老者,归隐山林,励志苦修。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贤者终于得其所愿,名垂青史。
时至今日,苟得之风犹存。
世人纷纷追求名利,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或因一时之得失,而失其本心。
苟得之害,犹如腐蚀人之心灵,使人迷失方向,难以自拔。
苟得者,犹如杯水车薪,难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若能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则苟得之害,亦不足为惧。
吾辈当以此为鉴,珍惜当下,把握未来。
勿为苟得而迷失自我,勿为名利而失其本心。
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不负平生。
夫苟得者,非真得也。
真得者,在于心灵之富足,道德之完善。
苟得者,犹如过眼云烟,瞬间即逝。
真得者,如日月长存,永不磨灭。
故曰:苟得非所得,真得在心中。
愿吾辈皆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得其所愿,不负此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荀况蚕赋赏析
作品赏析
《蚕赋》的主旨是赞其功业,哀其不幸。
因而蚕以其功用而有特异出众的地位,即用之于庙堂之上。
据《礼记》中《祭义》和《月令》所载,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由三宫之夫人、世妇,亲自浴种,饲养。
收蚕后,由夫人、世妇亲自缥丝,染色,然后做成郊庙之服。
《蚕赋》以蚕喻贤士与《云赋》类似。
荀子主张以圣贤治国蚕的地位是尊贵的,蚕造福百姓,功被天下,但蚕的身世却是可悲的,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这是作者在对社会现实做针贬。
荀况五篇赋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先问后答,前半段用四字句段落来形容描绘这个东西,后半段用反诘和陈述来解释这是个什么?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
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
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
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作品正文
有物于此,(人蠡)(人蠡)(同裸裸”)兮其状(1),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
名号不美,与暴为邻(2)。
功立而身废(3),事成而家败(4)。
弃其耆老(5),收其后世。
人属所利,飞鸟所害。
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6)。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
善壮而拙老者与(7)?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
(8)?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9)。
复生而恶暑,喜湿
而恶雨。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三俯三起(10),事乃大已。
夫是之谓蚕理(11)。
作品注释
(1 )■(lu%裸):同棵”、裸”,没有毛、羽的样子。
(2)与暴为邻:蚕”(蚕)在古代与僭”(通惨”,残酷、狠毒
的意思)音近,所以这么说。
(3)身废:自身被废,指蚕把
茧织成后自身被人煮杀。
(4)家败:家被破坏,指蚕茧被人们缫丝而尽。
(5)耆(qO齐)老:老年人,指蚕蛾。
(6)占:推测。
五
泰:字面意义是五方通”等于现在说万事通”,这里是虚拟的人名,用来指一个无所不通的人。
古代常用这种方式来虚拟人名。
(7)拙老:不善于度过老年。
蚕蛾不但不善飞,而且口器退化而不取食,交尾产卵后便死去,所以说”拙老”。
(8)游”字下当脱者与”二字,因为”游”与上文押韵而与下文不押韵。
(9)前乱而后治:蚕开始结茧时吐的丝起固定蚕茧的作用而较为纷乱,后来吐的茧丝很有秩序,所以这么说。
(10)三:泛指多次。
俯:蛰伏,指蚕眠。
即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
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
(11)本章韵脚:神、文、分、存、邻,真文旁转(
神”、
邻”属真部,其余属文部)。
废、败、世、害、泰,月部。
首、寿、老、牡、游,幽部。
治,之部。
暑、雨、父,鱼部。
起、已、理,之部。
作品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赤裸裸啊它的形状,屡次变化奇妙如神,它的功德覆盖天下,它为万代修饰人文。
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
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了它然后才成。
它的名称却不好听,竟和残暴互相邻近。
功业建立而自身被废,事业成功而家被破坏。
抛弃了它的老一辈,收留了它的后一代。
它被人类所利用,也被飞鸟所伤害。
我愚昧而不知道,请万事通把它猜一猜。
万事通推
测它说:这东西是身体像女人一样柔美而头像马头的吗?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的吗?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为年老图谋的吗?是有父—母而没有雌雄分别的吗?是冬天隐藏而夏天出游的吗?它—吃桑叶而吐出细丝,起先纷乱而后来有条不紊。
生长在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雨淋。
把蛹当作为母亲,把蛾当作为父亲。
多次伏眠多次苏醒,事情才算最终完成。
这是关于蚕的道理。
一一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