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与研究自拟益心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疗效明显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药物如丹参、川芎、天麻等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丹参是一种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抗缺血、抗心肌梗死作用,可降低心肌的氧耗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
川芎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冠心病合并症和病因的调理作用显著。
天麻对冠心病伴有心绞痛、狭窄性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针刺穴位可以改善心脏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次数和减轻症状。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等途径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较高,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提倡“调理阴阳”,通过药膳调养心脏,增强体质,改善冠心病的易感因素,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治疗也强调“因病施治”,提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特点,个性化地选取药物治疗,达到个体化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因子的参与,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这些研究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例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药方剂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比如,经典方剂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现代研究发现,丹参饮中的丹参、檀香、砂仁等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再如,炙甘草汤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其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
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等可以益气健脾,生地、麦冬、阿胶等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复脉之功。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针灸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缺血。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降压药、降脂药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
而配合使用中药,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对患者的整体调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中医通过情志疗法、中药调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一位患有冠心病多年的患者,经常感到胸闷、胸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给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也有了明显改善。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冠心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现代西医对其主要从改善供血、减少心肌耗氧以及缓解症状等方面治疗,但是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而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青睐。
本文主要从冠心病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面论述,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系统、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堵塞、冠脉痉挛为发病原因,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高危疾病。
在中医学中虽无冠心病病名,但可将其归类于“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等疾病,主要与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等致病因素相关,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是从实致病或从虚致病,从而演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现代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等,在疾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而中医防治从整体出发,同时注重局部症状,通过调肺气、通血脉、助心行血进行治疗,达到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阐述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因病机我国传统医学没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名,但其症状早在《灵枢·五邪》中就有记录。
后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才第一次提出“胸痹”,并对病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更系统全面的描述了本病的症状特点,更贴合临床,对其辨证论治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各个医家临证经验不同,对本病发生的见解也各不相同,查阅文献后发现:大多认为与寒邪、饮食、情志、年迈、体虚等因素相关[1],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心脉痹阻”,病理变化的重点在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在中医药学中,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中的科学依据。
一、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中药在降血压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中药降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发挥作用:1. 抗氧化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降低血压。
2. 调节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在体内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某些中药能够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
3.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RAAS在血压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RAAS的作用,从而减少血管收缩和体液潴留。
二、中药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机制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中药在改善心肌供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张冠脉: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供。
例如,丹参等中药能够通过扩张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直径,改善心肌血供。
2. 抗血小板聚集:中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心肌供血。
3.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新生),从而增加心肌血流的供应。
三、中药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心脏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会造成心肌损伤,而中药在减少心肌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中药减少心肌损伤的几种作用机制:1. 抗氧化作用:心肌梗死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心肌细胞损伤。
而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心肌细胞。
2.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梗死会引发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组织损伤。
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保护心肌组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现代中医药在理论发展、诊断研究、循证医学及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成果,近年来,由于人们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向年轻化发展。
基于此,通过探讨并分析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优势,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毕颖斐等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129例冠心病病人,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复合证型为主,其中虚、气滞、阳虚等证候要素兼见;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候多见,表明我国冠心病病人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候以气虚为本、血瘀或兼痰浊为标多见。
二、中医对病名的认识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传统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病名,但与其相似的却有很多,而其临床表现也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山海经》中最早出现了心痛的记载,“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食之已心痛”《黄帝内经》中也多处提及心痛,又出现了“厥心痛”“真心痛”,如《灵枢·五邪》中“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中“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真心痛,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中“真心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亦首次提出了“胸痹”一词,“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将胸痹心痛并在一起,提出了“阳微阴弦”为病机关键。
晋代《肘后备急方》中“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数日害人”,其对胸痹的描述更为细致,与西医心绞痛发作相似。
宋代的《圣济总录》将心痛按照发病缓急分为“卒心痛”和“久心痛”,以不同病因将其分为九种心痛,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传统中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评价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大量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和评估。
相关研究表明,中药能够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和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对心血管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益心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0 1 1 ( )5 . J. 20 ,5 3 :6 部症 状 , 效 显 著 , 未 见 毒 副 作 用 , 避 免 因使 用 抗 生 素 而 产 生 疗 且 可 [ 4] 孙广莲, 胡志力 , 盂 红 , MT 等. r法检测板 蓝根抗 巨细胞 毒效应 的耐 药 性 及 不 良反应 , 治疗 急性 咽 炎 的 有 效 方剂 。 是 [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0 0 2 ( ) 17 J. 2 0 ,4 2 :3 . [ 5] 秦 箐 , 贺海平 , 陈 鸣. 板蓝 根低极 性流分的分离及其免疫活性 [1 刘晓燕 , ] 曾晓春, 江剑春 , 广 东土牛膝抗炎镇痛的研究 [ ] 中医 等. J. [ ] 中国I 床药学杂志 ,0 11 ( )2 . J. } 缶 20 ,0 1 :9 药 学 刊 ,04,2 8 ;56 20 2 ( ) 16 . [ 高章圈 , 6] 张建新 , 徐 铎 , 甘草酸抗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研 等. [ 2] 刘郴淑, 陈华萍. 岗梅根 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 ] 中药材 ,04, J. 20 究进展[ ] 解放军药学学报 ,9 9 1 ( )2 . J. 19 ,5 5 :7
关键词 : 心绞痛; 冠心翕;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益心活血汤
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目标: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引言: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样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1. 中药筛选选取一批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潜力的中药,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初始候选组,并通过实验筛选出具有明显疗效和较好安全性的中药。
2. 细胞模型的建立选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细胞系作为模型,例如人心血管细胞系(如HUVEC),通过细胞培养和传代,获得稳定的细胞模型。
3. 中药对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筛选出的中药加入培养基中,利用细胞计数、增殖实验、染色实验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生长、增殖和形态的影响。
4. 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分子的调控机制通过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分析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PCR方法检测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5. 中药对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疗效评价建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例如大鼠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通过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心肌组织病理学等多种指标综合评价中药的疗效。
数据采集与分析:1. 细胞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根据细胞实验的数据,对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评估不同中药对细胞的影响。
2. 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的分析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实验获得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差异表达分析、通路富集分析等手段,探究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分子的调控机制。
3. 动物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生存分析等方法,评估不同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作用
促进心脏康复
中医药能够促进心脏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
调节血脂和血压
中医药能够调节血脂和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03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 研究
Chapter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结词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独特的 见解,提出了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为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详细描述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涉及针灸、 推拿、气功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通过刺 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拿 治疗则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气 功治疗则通过调息运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体 质。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 效,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对策
中医药研究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相 对较少,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发展。
中医药人才缺乏:具备中医药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影响 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
增加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提高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中医药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01
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推进中医药临床试验规范化
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 础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 的理论指导。
加强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方法学质量 控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
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 面的优势和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 血管疾病治疗体系。
中医药治疗标准化的推进
未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建立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的可比 性和可重复性。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医 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策略
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中药治疗原则及方剂选用依据
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 络、温阳散寒、益气养阴等治法。
方剂选用依据
中药方剂选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而定,常用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 枝汤、生脉散等。这些方剂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 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包括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异常等。
03 严重程度评估
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评 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
0 因果关系判断 4分析不良反应与中医药治疗之
间的因果关系,以明确不良反 应是否由治疗引起。
05
机制探讨与作用靶点研究
中医药对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影响
药物配伍使用。
当归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 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 化等病。可煎汤内服或浸酒、熬
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一、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副作用和耐药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手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机理。
二、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复方的种类中药复方是指由不同种类的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包括桑拿胶囊、络氏心脑康胶囊等。
这些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心脏功能、抗氧化等。
这些作用机制有利于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中药复方的应用举例(1)桑拿胶囊桑拿胶囊是一种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中药复方,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山楂、当归等。
桑拿胶囊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2)络氏心脑康胶囊络氏心脑康胶囊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参芪、黄芪、山楂、甘草等。
络氏心脑康胶囊通过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理探讨1. 中药复方扩张血管的机制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扩张血管机制主要包括增加一氧化氮(NO)的释放、调节内皮素(ET)的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病变。
2. 中药复方降低血脂的机制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降低血脂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脂负载和脂解。
这些机制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炎症和斑块形成。
3. 中药复方改善心脏功能的机制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改善心脏功能机制主要包括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纤维化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延缓疾病的发展。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点及疗效评价-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点及疗效评价-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代医学防治冠心病取得了长足进步,药物、介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日趋成熟,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难点与盲区,如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后无复流及再狭窄、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及副作用等。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显示出疗效优势,总结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势,并通过科学方法对其加以评价,是目前冠心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任务。
1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优势目前已有相关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在缓解心绞痛、干预PCI 术后再狭窄、防治再灌注后无复流、调节心律失常、改善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临床优势。
1. 1 缓解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属于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复方丹参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硝酸酯类( 消心痛) 相比,复方丹参方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脂,缓解伴发症状; 在安全性方面,复方丹参方出现不良少,没有硝酸脂类的血管扩张性头痛、面部潮红、眩晕、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1]。
另一项系统评价结果也提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2]。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于2010 年顺利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Ⅱ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在高剂量和低剂量水平均有抗心绞痛作用,且高剂量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3]。
1. 2 干预PCI 术后再狭窄PCI 术后血管内皮过度增殖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洗脱支架等手段防治PCI 术后再狭窄,取得了一定进展。
目前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作用于再狭窄的多个病理环节,对PCI 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具有一定疗效优势。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群。
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西方医学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最容易引起并发症的疾病之一。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药理作用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一些草药还具有降低血压的长期调理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二、中医药对冠心病治疗的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症状。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节血脂代谢,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延缓病变的进展。
三、中医药对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
中医药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等作用,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微循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与西医药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发挥中西药物的优势,增强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综合调理病人的身体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特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心脏病作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早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传统的西医药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副作用和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相对而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对于心脏病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心脏病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血瘀、痰湿等因素导致。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艾灸等,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二、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的功效。
例如,桂枝、草果等中草药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液供应;丹参、山楂等中草药则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另一方面,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脏病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三、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难点与挑战然而,中医药治疗心脏病仍然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尽管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争议。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产品研发和标准化仍然比较薄弱。
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产品开发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流程,这对于产业化推广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展望与建议对于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心脏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政府、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确保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中医:推荐二剂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
老中医:推荐二剂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01.益心汤(颜德馨方)【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9g,葛根9g,川芎6g,丹参12g,赤芍药9g,山楂9g,菖蒲6g,决明子30g,降香4.5g【功效主治】益气养心、活血化瘀。
胸痛隐隐,遇劳则作,频繁复发,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自汗,舌质胖紫,苔薄白,脉弦细乏力,或脉结代。
【方义】方中重用党参、黄芪益气养心为君,以培补中气、宗气,辅以丹参、山楂、赤芍活血通脉为臣,葛根、川芎升发清阳,降香、决明子降浊止痛,升降相因,加入菖蒲一味引药入心经,兼有化痰开窍之力。
其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又可行气通滞;黄芪为补气虚之要药,与党参配伍,则补气升阳之效增强;山楂消食导滞,且有降脂化痰之力。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脉、化痰祛瘀止痛之功。
此方一药多效,选药精当,以调气和血为法,“调和”与“通阳”为特点,充分体现了颜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观点。
【加减应用】气虚阴盛,胸痛甚者,加肉桂3g,三七末3g(冲服);气虚甚者,党参改人参粉3g(冲服);气虚及阳,脉迟肢冷者,加附子6g、桂枝6g;阳虚欲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加别直参9g、附子6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附注】胸痹心痛重症或真心痛症见阳微阴弦,胸痛剧烈,气短乏力,形寒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微。
须重用益心汤中黄芪量至30~60g,改党参为人参15g(炖),降香为9~12g,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并重用附子温通心阳、祛寒解凝,临床用量为15~20g,且先煎。
附子大辛大热,为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其性剽悍,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脉,既行气分,又入血分,既能通阳又能温阳,还可祛寒燥湿、回阳救逆,上温心阳以通脉,中助脾阳以健运,下补命火以复阳,外固卫阳以止汗,内驱寒凝以止痛,辨证使用常可应手起效。
若伴有低血压者,可用药对黄芪与升麻,以加强升发清阳之功。
胸痹重且急、四肢逆冷、血压低者,可先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以回阳救逆,再予益心汤按上法加减服用。
观察益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观察益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分析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脏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冠心病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医学界和患者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中常用的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和中药益心汤都被认为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围绕观察益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阿托伐他汀的作用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强效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起到降脂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阿托伐他汀已成为当前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益心汤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益心汤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复方,由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养血、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益心汤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益心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1. 药理作用互补: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益心汤则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肌血供,从两个方面增强心脏的保护作用。
益心汤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补充,增强治疗效果。
2. 缓解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使用中,尽管疗效显著,但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肌痛、肝酶升高等。
而益心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自拟安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自拟安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研究魏红军【摘要】目的:采用安心汤类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按照奇数和偶数的方式分成两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对照组结合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安心汤等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62.5±3.68),高于治疗前的(48.32±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效果会明显高于只用西药治疗,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血管神经症症状.【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7(014)009【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安心汤;中西联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治疗【作者】魏红军【作者单位】西平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平 46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心血管神经症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近些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安心汤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特殊的疗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提高心功能[1]。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方面的作用,我们选取本院从2016年以来的心血管神经症88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88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本院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在电脑资料文件库里进行顺序编号,将患者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 19 例,年龄 45~75 岁,平均年龄(62.6±4.6)岁,病程 3~18年,平均病程(5.1±1.5)年;治疗组女性 21例,男性 2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45.2±2.1)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45.8±1.6)年。
李辅仁经几十年摸索,自创护心第一方——益心汤
李辅仁经几十年摸索,自创护心第一方——益心汤益心汤组成:党参、丹参、麦冬、五味子、龙眼肉、郁金、炒远志、菖蒲、柏子仁、瓜蒌、薤白、葛根、黄芪。
功效:益气强心,化瘀通痹。
主治:胸闷心悸,气短憋气,冠心病,心房纤颤,早搏等。
方解:党参、丹参自拟为“二参汤”,益气活血化瘀,配麦冬、五味子、黄芪,调整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瓜蒌、薤白通心阳;炒远志、菖蒲为“远志汤”,伍龙眼肉、柏子仁,有健脾宁心启闭之功效;枸杞子滋阴益肾,固其根本。
临床以此方为基本方,灵活加减。
肾虚者加仙茅、仙灵脾、杜仲;脾胃失调者加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体胖痰湿者加二陈汤;肝阳上亢,眩晕头痛者加珍珠母、生石决明;肝肾不足者加一贯煎;水湿泛溢者加葶苈子、车前子;心肾阳虚欲脱者加附片、生牡蛎、冬虫夏草。
临床治验例1.迟某,男,69岁。
患者左胸痛已年余,心悸气短,胸闷纳少,背沉酸痛,心烦失眠,易悸喜静,大便干燥,小便正常。
检查:脉三五不调,弦虚无力,每3~5至出现间歇,舌质暗红少津,边有瘀斑,苔薄白腻。
西医检查:眼底动脉硬化,心电图ST段下降。
诊断为冠心病。
中医辨证为胸阳不振,气滞血瘀。
治则为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处方:党参20g,丹参20g,夜交藤30g,炒远志10g,柏子仁10g,麦冬15g,五味子15g,龙眼肉10g,瓜蒌20g,郁金10g,菖蒲10g,薤白10g,黄芪20g,清半夏10g。
共服药20剂后诸症消失。
按:冠心病属中医学之“胸痹”范畴。
老年冠心病较为复杂,往往兼证较多,不是单一的辨证用方能治愈的。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老年冠心病较为复杂,往往兼证较多,不是单一的辨证用方能治愈的。
“益心汤”是李老几十年摸索出的经验方,出现兼证时临床灵活加减。
例2.李某,男,75岁。
患者于10月10日因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入院。
应邀会诊。
诊时,患者右胸膺憋气,视其呼吸微促,面无光泽,食欲不振,颈部不舒,状似落枕,多梦,多年来腰酸腿软,脉细结,舌质暗,苔薄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35期19投稿邮箱:sjzxyx88@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与研究自拟益心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胡正聪(苍溪县中医医院门诊部,四川 苍溪)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药物疗效。
方法 辩证论治,分析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重在益气活血,补养心肾,从心脾肾入手。
结果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肯定。
结论 应用中医药自拟益心汤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得到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
关键词:自拟益心汤;中医药;冠心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35.009本文引用格式:胡正聪.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与研究自拟益心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5):19-20.New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esearch onthe Efficacy of Self Made Yi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HU Zheng-cong(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Cangx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gxi ,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Dialectical treatment,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mainly in yi qi huo xue and activating blood, nourishing heart and kidney, start with heart and the spleen and kidney.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affirmativ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elf-madeYixin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Self-made Yixin decoction; Chinese medicin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0 引言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较早的起源,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且研究自拟益心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1 中医的认识中药学起源较早,甲骨文中已有了“心疾”的字样,早于《内经》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关于心病的记述,对心的内容记载最详细的当属《内经》时代,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心的生理、病症、病因、病机、诊法、治法等内容[1]。
胸痹心痛,痛位在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虚,心阳不足,阴血亏虚;标实为血瘀、痰浊、寒凝、气滞。
主要病理为脉络不通[2,3]。
2 病因病机研究2.1 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属于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病”的范畴,提出了心阳虚衰,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年迈体衰、阴寒内盛、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等[4]。
古籍中将胸痹病的病、证、理、治逐条分类列出,对胸痹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清以后,进一步丰富了胸痹的诊疗方法。
现代中医亦对胸痹心病进行了大量研究。
1994年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提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分为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心血亏损、痰浊闭塞、心血瘀阻、寒凝气滞六型[5]。
我认为病因初期实证多有血瘀、寒凝、气滞、痰浊;后期多为气虚、血虚、气阴两虚、心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
本人采用古籍精华认为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多从益气活血、化瘀通脉等方面入手。
通过五脏的分析,心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6]。
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且肾同属于少阴,两者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故补肾阳以助心阳,人过五十,阳气自半,肾气渐衰,老年人心肾气虚或阳虚,不能温润五脏,温煦心阳,故心痛时常发作,体乏无力,畏寒胸闷、气短、自汗[7];本人还纠其痰浊、血瘀的病因认为,肾阳不足,以致胸阳失展,则痰浊易留居上焦,升降失调而发为胸中阳气衰微,以致血瘀凝滞经络,前者是由津液不化,痰浊滋生,后者血凝脉阻,而成血瘀,两者可以重见,称为混合型,但两者纠其原因是肾阳不足以致胸阳不振。
我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以益气养心,活血化瘀、宣痹通脉、通补并用为宗旨治疗冠心病。
2.2 气虚血瘀的认识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多由思虑烦劳过度,耗伤心气、心血,使胸阳不展,或因年迈体弱、脾肾两虚、心失所养、致心气不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由于心气虚,不得帅血运行,则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发为心痛。
如《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2.3 年迈体衰的认识2.3.1 肾阳虚衰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阳气,致心阳不足,血脉失于温运、血流不畅、痹阻于心系脉络则致心痛[8]。
2.3.2 肾阴亏虚肾阴亏虚,肾阴虚,不能濡养于心致心阴虚,脉道不充,血行不畅,瘀阻于心系脉络而致心痛,也有因阴损及阳,致心气虚,故而出现气阴两虚致瘀而痛,如从《景岳全书》“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故缺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
”2.4 寒凝心脉的认识素体阳虚,心阳不足,复感寒邪,则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胸中,心悸气短,胸阳失展,甚则喘息不得而卧,心脉瘀阻,发为心胸疼痛。
3 辨证治论我对冠心病病因及病机的认识,自2006年跟师从事心血管疾病以来,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针对寒凝心脉,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年迈体衰(肾阳虚、肾阴虚)型等这一环节,通过多年的治疗经验,将自拟益心汤加味应用在治疗胸痹心痛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3.1 气虚血瘀的辨证治疗·论著·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3520投稿邮箱:sjzxyx88@症见:心痛时重时轻,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乏力、气短、心悸、自汗懒言、苔薄白、舌质暗淡、伴有齿痕、脉弱无力。
以自拟益心汤加味:黄芪30g,西洋参15g,当归15g,丹参30g,远志15g,茯苓15g,川芎10g,甘草6g,心痛明显加延胡索15g、高良姜10g,自汗多加浮小麦、血瘀加红花6g。
现代医学表明,方中黄芪具有扩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排血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脏代谢;西洋参具有强心能起到调整心肌能量代谢及提高心肌细胞自身缺血,缺氧能力,使心肌供血增加,促进血液循环,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当归、丹参、川芎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强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9];远志宁心,具有抗心率失常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冠脉、益心血、对心脉瘀阻型心绞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甘草能降低血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
3.2 年老体衰的辨证治疗症见:(1)心肾阳虚: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部乏力,面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自拟益心汤加味:黄芪30g,西洋参15g,当归15g,丹参30g,远志15g,川芎10g,茯苓15g,甘草6g,肾阳虚加制附片15g,熟地黄30g,淫羊藿30g,山茱萸20g,枸杞子30g,补心肾,益心血,纳气助肾,调理冠脉;现代医学表明,方中制附片心可保护濒死心肌,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动过缓,温心助阳,同时与淫羊藿合用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抗心衰的作用。
(2)心肾阴虚: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悸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自拟益心汤加味熟地黄30g,枸杞子30g,山茱萸20g,滋补肾阴,提高肌体免疫力,调节肾脏血液循环,扩张肾血管,改善肾功能,对心肾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3 寒凝心脉证症见:心胸疼痛,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心悸气短,甚则喘息不得而卧,常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紧。
自拟益心汤加减当归四逆汤祛寒宣痹,益气通脉。
4 临床疗效观察4.1 病案一张××,男,68岁。
200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心前反复疼痛8年,3月前胸闷胸痛加重,心悸、气短、乏力、胸部有刺痛感,双下肢浮肿,舌苔暗淡可见少量瘀点,脉细涩弱,在本院行辅检,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右室舒张力能降低;心电图检查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经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效果欠佳,配合硝酸甘油口服后病情缓解,但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查体心率68,心率不齐,血压135/84mmHg,心脏伴有杂音,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绞痛心衰,分级2级。
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心脉瘀阻;治以益心血,通瘀止痛,给予自拟益心汤加味口服,方药组成:黄芪30g,西洋参15g,当归15g,丹参30g,远志12g,川芎10g,茯苓15g,甘草6g,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5g,高良姜10g;血瘀加红花6g,三七10g,服药6剂。
2周复诊,症见心前区痛,心悸、气短、乏力等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舌苔淡,脉细白滑,上方疼痛明显减轻,减去延胡索、三七,续药巩固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观察自拟益心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收到良好的效果。
4.2 病案二赵××,男,73岁,2007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述患冠心病20年,多次心脏检查诊断明确,3月前因劳累病情加重伴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双下肢浮肿发凉;在当地给予消心痛,丹参片等药口服效果不佳,前来本院就诊,证见:胸闷、胸痛、气短、乏力、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出汗、腰酸腿软,双下肢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