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峡》导学案完美版

《三峡》导学案完美版

15. 《三峡》导学案华三中李秀琼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并默写课文,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学习课时:两课时【知识储备】1、文题解读:“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文章以三峡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洁、明快,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2、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 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3、相关资料:⑴《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⑵三峡简介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 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阙()叠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绝巘()飞漱()长啸()属()引哀转()(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都是活用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虽乘奔.御风:(3)回清.倒影:(4)清.荣.峻.茂.:(5)每至晴初霜.旦:(6)素湍绿潭:3. 下面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请指出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

《三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三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三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三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三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入我们经过多次的学习,《三峡》这篇文章已经非常熟悉了。

但是,我们曾经学习的知识,会不会被遗忘掉呢?为避免知识的遗忘,今天我们将进行《三峡》的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1.复习《三峡》原文的考点知识。

2.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为保持母语课绩效提供条件。

3.以本文的阅读为突破口,理解水利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

2.备课教师将复习资料准备好,每一部分讲完后都进行自测。

3.每一部分复习完毕后,都交给学生进行电子收集。

四、复习要点1.主题文章主题是水利发展的重要性。

2.文章结构段落1:介绍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背景。

段落2:对三峡大坝工程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段落3:探讨水利微循环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3.文章语言技巧1)拟人例句:整个山体就像是一个粗糙的面孔,白天在阳光下时显得威武高大,而到深夜时,它顿时变得模糊不清,好似一位脸上有伤痕的脆弱老人。

2)比喻例句:如同人类身体需要营养一样,国家、地区和人民也需要水资源。

3)双关语例句:水利微循环就像是血管,在国家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文章考点基础词汇:微循环、流域、水土流失。

语法知识:同位语、主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五、校外作业1.背诵《三峡》一文。

2.回答以下问题:1)三峡大坝工程有什么利与弊?2)水利微循环对国家和人民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3)如何应对水土流失?4)解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六、课后反思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三峡》的复习课,我们通过多次复习来巩固自己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更加了解了水利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在以后的复习中做到轻松应对通过本次复习课,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背景、利与弊,以及水利微循环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详细描述
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和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同时,教师应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在点评和总结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5
CHAPTER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重点词汇掌握情况
文章理解程度
写作技巧运用
学生对《三峡》的整体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03
02
0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按时提交、作业质量如何。
长江三峡是中国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峡地区孕育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代建筑、石刻、墓葬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人类活动的印记。
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
从文学角度看,长江三峡是诗人、作家笔下的重要题材,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无数文艺创作灵感。
06
CHAPTER
练习与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三峡》一课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作业需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家长签字。鼓励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多重功能。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导学案

10. 三 峡素养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学法指引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1.句首发语词后、关联词语前要有停顿。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4.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2.背景简介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

郦道元注释《水经》,或征引古代典籍,或参以亲身探访经历,或采用一些相关的逸闻、神话、传说、歌谣,大大充实了原著的内容。

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身在北方,实际并未踏足三峡地区,《三峡》一文是他在前人记述(主要是袁山松的《宜都记》和盛弘之的《荆州记》)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黑体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①,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②,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③,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④,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三峡》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9 三峡 学案【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北涿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

● 背景知识《水经注》是一部记载我国水道的地理书,旧传为汉·桑钦所作,经清代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

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的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说明和补充,它表达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的秀丽山川作了生动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

● 根底积累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以下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阙.〔 〕曦.〔 〕 襄.〔 〕 溯.〔 〕 御.〔 〕 湍.〔 〕 巘.〔 〕 漱.〔 〕 涧.〔 〕 猿.〔 〕 啸.〔 〕 属.〔 〕嶂.〔 〕 寝.〔 〕 荇.〔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以下词语。

〔1〕朝.发白帝〔 〕 〔2〕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通 ,4. 区别以下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文学常识5、《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学家、 家。

撰《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____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填空6、文章抓住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的特点。

写水,那么描绘的不同景象:夏水,船只阻绝;春冬景美,;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

作者用笔匠心,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10《三峡》导学案 (教师版)

10《三峡》导学案 (教师版)

10 《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语言,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学习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译课文,然后形成笔译。

合作归纳文言知识。

4.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品析课文1.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一)读“三峡之山”1.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哪些句子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句子属于侧面描写?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写山高峻。

互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下文的“林寒涧肃”亦是。

●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并成一句。

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③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寒水、沙④画山绣水——画绣山水⑤山青水秀(改一错别字)(青——清)4.齐读,欣赏“三峡群山”之美------雄壮美(二)读“三峡的夏水”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三峡》导学案及解析

《三峡》导学案及解析

《三峡》第一课时八年级语文组【新课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1、导入新课:2、出示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文学常识,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2)在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基础上品味文章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

【预习检测自主探究】(10分钟)1、本文作者是(填朝代)学家,选自《》。

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阙处()重岩叠嶂()襄陵()曦月()御风()沿溯()素湍()绝()长啸()属引()涧()飞漱()3、听读课文,标注朗读节奏,感受文章音韵美。

(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4、初读课文,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20分钟)一、结合课下注释,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疏通第一、二自然段文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亭午....,隐天蔽日,自非..阙.处。

重岩叠嶂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品阅山之美领略水之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1、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2、“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话的视觉角度有什么不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本段描写的是三峡的(请用原文一个词回答)。

4、概括夏季江水的特点:5、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一首诗,请写出相关语句:【拓展升华检测点评】(10分钟)一、文言字词(每题1分,共4分)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2、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自.非亭午夜分(连词,)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4、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或许,也许)二、翻译语句:(每句2分,共6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导学案12(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12(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12(含答案)七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

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

个别纠错并强调易错者。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

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常见文言虚词,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

《三峡》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三峡》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三峡》导学案预习解决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阙()湍()涧()曦()巘()啸()溯()漱()嶂()襄()奔()属()二、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毫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太阳月亮)⑶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⑺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四、【古今异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假如今义:名,自己;介,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字在句中意思。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六、【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作动,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作状;响:回声,名词)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导学案》答案

《三峡导学案》答案

答案:一1、郦道元( 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二(二)1、自(在)三峡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王命急宣清荣(茂盛)峻茂哀转(同啭,声音曲折)久绝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2.强调特殊句式句子的翻译(大屏幕出示)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按“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按“(如)有……(则)有时……”理解。

飞漱其间:是“飞漱于其间”的省略。

“飞漱于其间”即现代汉语的“于其间飞漱”。

于,从。

清荣峻茂:应补充主语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三1、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3、三峡的山美,美在它的连绵不断。

三峡的水美,美在它的清澈。

三峡的秋美,美在它的凄婉。

三峡的山美。

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

三峡的夏天美。

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

三峡的春冬美。

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

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三峡的秋天美。

你看: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

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

26、《三峡》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教学重点】1、重视朗读训练。

2、积累重点实词含义,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创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国朋友曾经问他:“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余秋雨毫不犹豫的回答:三峡。

有人说,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老师是重庆人,但我一直很遗憾没能去一趟三峡,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追随郦道元,走进1500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二、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处;重岩叠嶂,)峻(引()凄异,空谷传响,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5、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探究。

1、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要点:写山,突出山“的特点。

”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2、写水则分别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象,从“”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突出三峡的“”美,从“”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突出三峡的“”美;从“”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林寒涧素,五、布置作业请写出描写三峡的诗文名句(不少于4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导学案+练习答案

《三峡》导学案+练习答案

十五《三峡》课堂学习活动单个性调整(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懂得一些文言词汇的用法。

【课前预习】1.《三峡》一文选自。

(朝代)的地理学家给《》作的注。

2.给加点字注音。

重岩叠嶂()沿溯阻绝(..不见曦月()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属引凄异(.))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或王命急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活动方案】活动1:自由读课文,在朗读有困难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组内讨论,力求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抄你认为重要的八个四字短语于下面空白处。

)活动2:参照课文下面注释理解文章,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合作解决,质疑释疑,疏通文意,力求字字落实。

(自己疏理——小组讨论——小组内展示)文章总共九句话,一个组展示一句(可以一个人展示,也可以分角色展示)。

(将原句抄到小黑板上,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读原文,重点词语理解,翻译全句。

)各人将重要的词句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活动3:从文中找出能够印证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相关内容的句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课堂随笔:【链接阅读】《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此书简要记述了137 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郦道元 , 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在《水经》基础上扩充撰成《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

26.《三峡》导学案【教师寄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学习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

2.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资料:《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题目解说:此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约200公里。

因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湍急,故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了解郦道元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 分析《三峡》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导学内容:1. 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郦道元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 《三峡》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4. 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三峡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郦道元(15分钟)1. 讲解郦道元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介绍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特点;2. 让学生阅读郦道元的代表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引导学生理解郦道元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第三步:分析《三峡》(20分钟)1. 分析《三峡》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2. 分组讨论《三峡》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文学鉴赏(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文学鉴赏题目,让他们分析《三峡》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分析《三峡》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批判能力。

第五步: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稳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三峡为题材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深入了解郦道元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三峡》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郦道元《三峡》导学案

郦道元《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主备人:黄竹君复备人:时间:2016.4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同学们,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最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什么地方去看看呢?学生自己说最想去的地方-------让几个同学说-----2min余秋雨先生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他:“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他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吧。

播放《三峡》风景片,PPT展示三峡图片同时老师旁白—(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三峡为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是中华名族的发源地之一,她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又像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万里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冲破巍巍夔门,截断巫山云雨,拨开西陵叠嶂,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3min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郦道元的《三峡》。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小组展示--------作者常识--《水经注》范读课文----3min学生齐读---读出节奏、重音、感情、读准字音小组读分别读------6min小组合作文言文要学习什么?写景散文要注意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一、导入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闻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而郦道元,是中国唐代闻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索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干系,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意义。

二、导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了解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3. 探讨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导学过程1.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请同砚们查阅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可以从长江的流经地区、三峡的名称来源、三峡大坝的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

2. 三峡的文化意义- 让同砚们思考三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可以讨论三峡在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体现,以及三峡所承载的历史和人文精神。

3. 郦道元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介绍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官职任免等。

同时,选取郦道元的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4. 探讨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 让同砚们思考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可以从郦道元的诗歌中找到对三峡的描写和赞美,也可以从三峡的景观和历史中找到与郦道元诗歌相呼应的元素。

5. 总结讨论- 结合以上内容,引导同砚们总结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干系,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可以启发同砚们思考当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及诗歌在传承文化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四、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三峡或郦道元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制作一份关于三峡或郦道元的PPT,展示给同砚们。

3. 收集与三峡或郦道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并与同砚们分享。

五、扩展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三峡和郦道元的文化内涵。

2. 组织同砚们进行实地考察,前去三峡或郦道元的相关景点进行参观和体验。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篇一:26_三峡_导学案含答案[4]】t>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导学过程一、知识点拨:《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预习检测:1.本文作者是学家,选自《》。

课文标题所指“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之间。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阙处()重岩叠嶂()襄陵())))素湍()绝巘()长啸()属引()涧()飞漱()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理解加线词语。

14、小组展示翻译课文三、课内自主探究(一)读、背第1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本段描写三峡的。

突出其、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面映衬/烘托出。

3、自主提问互相质疑(二、)读、背第2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请用你喜欢的1-3个字词概括)三峡夏季江水特点:。

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这段写清秋三峡之,重点渲染叫声的,写出了三四、自主探究互相质疑2、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峡的。

这一句,你想到谁的什么诗?五、总结:4、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以疾也” 这一句?冬的顺序来写?每段描写的内容、特点并概括分别突出了三峡的哪方面的美? 2.5、自主提问互相质疑(三)读、背第3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作者用哪四个字概括春冬之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受是?3.主题: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景象:先写三峡的,后写三峡的作者对大自然三峡的无比之情。

《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

三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知识链接1、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水经注》的地位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名为《水经注》。

这部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全国1252条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古今中外对《水经注》的研究形成了专门的学问——郦学。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㈠、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㈡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㈢、理清思路阅第一段后回答: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和。

这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

2、文章第二句写山、。

3、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4、归纳这段主要写:阅第二段后回答:1、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你想到谁的诗?4、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5、文段中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手法,通过“”、“”的航行描写以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导学案(电子版)
班级;学科;任课教师;周次;课次
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含义。

2、虚词含义。

3、文言句式。

4、文言相关知识。

5、背诵、默写课文。

二、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本文语言特点。

三、学习难点:1、文言词语、语法古今异同。

四、自主预习: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2、通晓课文大致内容。

3、翻译课文。

五、导学过程:
1、定向自学(成果):
①郦道元:
《水经注》:
②牢记下列文言实词:
略无:阙:亭午:夜分:
曦:襄:溯:疾:
绝巘:飞漱:属:
引:2、示疑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问题一: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问题二:找出文中有张有弛、动静结合的句子并加以探究。

(2)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每人一至二句。

(4)教师答疑。

(5)教师总结点评。

3、堂堂清(考试):
翻译句子:
①冬春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日日清(课下作业):
①翻译全文。

②默写全文。

六、师生课后记:
1、学生的收获及存大的问题:
2、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