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梨黑星病
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
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降低当年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削弱树势。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供参考。
一、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1、对病菌在芽鳞内越冬品种,于梨树发芽前喷布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400倍液,或在芽萌动期喷布12.5%腈菌唑乳油2 000~2 500倍液,以杀死芽鳞内越冬病菌。
2、落花后幼果期喷布75%猛杀生干悬浮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一旦发现病叶、病果(约在5月中下旬)喷布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
4、7~8月份进入雨季,可喷布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二、梨黑星病的症状识别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危害新梢、芽鳞及花序,在发病部位产生黑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叶片受害初期先在叶片背面主、支脉上发生长条状或星芒状黑色霉斑,严重时叶正面也产生黑色霉斑。
梨树果实也受害,幼果表面产生近圆形黑色霉斑,逐渐呈疮痂状,膨大期发病,果面产生不规则黑色霉斑,病斑逐渐凹陷,表面龟裂,病果易脱落。
三、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梨黑星病菌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各部幼嫩组织。
发病时期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渤海湾地区发病时期在5月中下旬,7~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水适宜时,可大量危害果实。
病害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主要取决于雨水。
春雨早而多,早期发病重;夏季阴雨连绵,秋季雨水较多,后期发病较重。
四、梨树黑星病的预防方法1、冬前清扫落叶,剪除病、枯枝,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2、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
3、五月中下旬,及早剪除病芽梢,一并带出园外烧毁。
4、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铲除树下杂草,排除积水,降低果园湿度。
5、结合叶面喷肥,前期喷尿素,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南方优质梨黑星病综合防治
南方优质梨黑星病综合防治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梨树主要病害,常造成重大损失。
幼果受害,导致果实畸形、龟裂,落果严重;叶柄、叶片受害,过早脱落,引起果树开二次花、结二次果,严重影响翌年产量。
一、病害症状。
为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
果实发病初期生淡黄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病部稍凹陷、上长黑霉,后期病斑木栓化,坚硬、,凹陷并龟裂。
叶片受害,初在叶背主、支脉之间呈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淡黄色斑,不久病斑上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的霉。
严重时,整个叶片背面布满黑色霉层。
叶脉受害,常在中脉上形成长条状黑色霉斑。
叶柄上症状与果梗相似。
叶柄受害引起早期落叶。
新梢受害,初生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病斑,后逐渐凹陷,表面长出黑霉。
最后病斑呈疮痂状,周缘开裂。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腋芽的鳞片内、枝梢病部和落叶上越冬。
翌春新梢基部最先发病,病菌再通过风雨传播到附近的叶、果。
病菌侵入最适流行温度为14~20℃。
如阴雨连绵,气温较低,则蔓延迅速。
在广西,南方优质梨黑星病自开花、展叶期开始直到果实采收为止,均可在植株地上部的幼嫩部位上陆续为害,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
病害盛发期在6~7月。
三、防治措施1.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坚持深翻和重施有机肥。
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千克~3000千克。
化肥施用要注意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的配合。
花前肥以氮为主,株施尿素0.5千克~1千克。
花后追肥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谢花肥,壮果肥,采果肥,每次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千克~2千克。
灌排水注意肥水结合,尽量不要灌水过多,以免树体过旺。
严格疏花果,控产提质,防止树体衰弱。
2.清除病菌侵染来源,减少病害。
在秋末冬初至翌年果树萌动前彻底清扫果园,清除落叶、落果,并结合冬剪清除病枝,摘除残留病果。
结合冬季土壤深翻掩埋果园枯黄杂草。
生长季节发现病叶、病果立即摘除,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
3.改善果园环境,减轻为害。
梨黑星病的流行,必须具有高湿环境条件,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可减轻病害的流行和为害。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该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造成叶片早落、果实畸形和枝条枯 死,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
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
病原
梨黑星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色斑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病斑上产 生黑色霉层。果实受害后,果面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病斑中部逐 渐凹陷,形成畸形果。枝条受害后,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的黑褐色病斑。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 而降低梨黑星病的发病率。
使用生物农药
选择一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等,具有环保、安全的 优点。
04
梨黑星病的预防措施
品种选择与培育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不同品种的梨树,选择对黑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 植。
培育无病苗木
效果评估
经过针对性的防治,该品种梨树的 梨黑星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 ,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梨黑星病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尽管梨黑星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 不足之处,例如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了 解不够深入,对梨黑星病抗药性机制和治理策略缺乏系 统研究等。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2023-11-07
目 录
• 梨黑星病概述 • 梨黑星病的诊断与识别 • 梨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 梨黑星病的预防措施 • 梨黑星病防治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梨黑星病概述
梨黑星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梨黑星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梨树病害,在中国各地梨 产区均有发生。
梨黑星病发生及防治
梨黑星病发生及防治
梨黑星病是一种梨树经常发生的病害。
这种病对梨树危害很大,在近几年曾影响过一些地方的梨果出口,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近来一些地方的梨黑星病有重度发生迹象,专家建议抓紧防治。
梨黑星病的症状为:树梢及叶柄染病后,在其基部形成黄褐色长椭圆形病斑,以后产生黑霉层逐渐向上扩展,病梢及叶柄上布满霉层,终至枯死。
当夏季新梢上出现病斑时,稍隆起如豆粒,其上布满霉层,尔后霉层病斑渐凹陷龟裂,至次年病疤脱落,仅留一疤痕。
叶片发病时,多在叶背沿支脉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淡黄色,后成暗色污斑,上面生有黑霉,边缘呈星芒状辐射。
病害严重时可扩及叶片正面,随病势发展,病叶渐变红褐色脱落。
果实染病后,起初发生淡黄色圆形病斑,并逐渐扩大出现黑绿色霉层,病部果肉变硬,随果实增大而逐渐凹陷龟裂。
病重时幼果呈畸形易早期脱落。
梨黑星病在一些地方一般5月上旬、6月上旬发病,一些干旱的地方发病要迟一些。
最易感病的品种为鸭梨、慈梨、秋白梨、宝珠梨、海冬梨等,且发病时间最早。
预防梨黑星病可喷洒1:2:200的波尔多液。
6月下旬和8月下旬可用石膏4000-60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的发生。
- 1 -。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Pear Scab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雾病、乌码、荞麦皮,是我国梨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该病危害果实,果面产生病斑,使之失去商品价值;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严重消弱树势。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病在种植鸭梨、白梨等高度感病品种的梨区发生较重,原来抗病的雪花梨、酥梨等品种在近几年的受害程度也逐渐加重。
但由于防治技术的普遍提高,因该病严重发生而导致早期大量落叶的现象较为少见。
当前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近成熟期的果实。
由于果实受害,降低经济价值,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
一般年份是需要经常加以重视和防治的梨树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尤其要密切注意其发展动态,及时进行防治。
症状梨黑星病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梢及一年生枝条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为常见。
该病从展叶期开始,一直到果实采收期都可发生,有时在储藏期仍可继续发生。
该病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呈银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病部组织不腐烂。
叶片:叶肉、叶脉及叶柄均可发病。
刚展开的幼叶最感病,展叶后一个月以上的老叶抗病性很强。
叶部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背面,尤以沿叶脉处较多。
初期沿叶脉长出星状放射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叶片正面难见异常表现;稍后,霉状物扩展连片,与背面黑霉对应的叶片正面开始出现不规则形黄斑;再后,病斑逐渐变褐枯死。
叶上病斑多时,可导致叶片枯黄,甚至早期落叶。
叶柄和叶脉上的病斑呈长条形或梭形,中部凹陷,表面易产生霉层,严重时叶脉断裂,叶柄变黑,叶片枯死。
叶柄受害常常是早期落叶的重要原因。
果实:从刚落花的幼果至采收期甚至储运期的成果均可发生,果实成熟度增加,感病程度加重,近成熟期的果实最易受害。
刚落花即受害的小幼果发病,多数在果柄或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的近圆形霉斑,这类病果几乎全部早落。
稍大幼果受害,果面产生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霉;干燥时不产生黑霉,呈绿色斑,俗称“青疔”。
梨黑星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绿色植保梨黑星病又名梨斑病、疮痂病,此病危害梨树新梢、叶片、花芽及果实,其中叶片和果实发病最重,大发生时病叶率可达80%以上,并且提前大量早落,梨果受害后形成畸形果,病果率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品质。
若连续发生数年,树势加剧衰败,病叶泛滥,挂果锐减,甚至可达到毁树毁园的地步。
因此,应高度重视梨黑星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通过采取树木管护、清除病叶病果、幼果期开始套袋和适时喷洒杀菌药剂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梨黑星病对树木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
1梨黑星病的致病原因1.1管理水平部分果农对如何管理梨树园没有计划和安排,园区管理粗放混乱(见图1),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树木日趋衰弱,导致黑星病及其他病虫害流行发生,严重危害梨树的健康,影响梨树的正常生长,致使果品产量下降,果农见不到收益,种植的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图1粗放管理的梨园1.2气候条件梨黑星病发生与气候条件尤其是湿度条件密切相关。
若雨季来临早,阴雨天气比较多,降水量丰富,空气湿度相对比较大,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流行。
据观察,当日均温度在8℃以上、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连续2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时,该病病菌孢子开始侵入,当日均温度上升到17~20℃时,病害流行迅速。
1.3栽植情况部分梨树果园栽植不合理,株间距小,不利于树形修剪;有些果园选址在河滩地上,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园区常年积水、湿度较大;有些果园林分郁闭度高,密不通风、通透性差,透光性也不好;有些果园树龄大未及时更新,树势比较衰弱。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梨树的生长,会减弱梨树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极易发生梨黑星病及其他病虫害。
2病害症状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果实、新芽和嫩梢。
叶片受到侵害,初期在叶背出现淡黄色斑块,形状为多角形、圆形或椭圆形,随后病斑上长出一层黑色霉状物,边缘呈辐射状,发生严重时整个叶背面遍布黑色霉状物,7—8月叶片就开始早早脱落。
早动手防治梨树三种病害:黑星病锈病腐烂病
早动手防治梨树三种病害:黑星病锈病腐烂病一、梨黑星病症状: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叶柄、新梢。
果实发病初期生淡黄色、蝇头大小的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展到5~10毫升,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出现黑绿色霉层(黑霉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层),病斑木栓化,坚硬龟裂,病疤附近的果肉变硬,并带苦味。
如幼果期受害,常引起果实畸形;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沿叶脉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不久病斑上延主脉长出黑色霉层,边缘呈辐射状。
病害严重时,整个叶片的背面布满黑色霉层,由于叶柄、叶脉受害,常常导致早期落叶,有时7、8月间叶片即落光,梨果也随即脱落。
发病规律:在北方梨区,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
洋梨系品种普遍抗病,其余品种都不同程度感病,其中白梨系中的鸭梨高度感病。
防治方法:及时喷药防治,剪除病芽梢,是目前控制黑星病的最有效方法。
主要原则是预防初次侵染。
在花蕾膨大时或花谢后喷第一次药,梨果核桃大时喷第二次药,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共喷4次。
使用的药剂有1:2: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二、梨锈病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可以发病。
叶片受害时,先在叶片正面发生橙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中部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围有一黄绿色的环纹,病斑溢出淡黄色黏液,不久即干枯。
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表面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颗粒,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一张叶片上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枯,早期脱落。
新梢被害后,初期病部稍肿起,以后病斑渐渐凹陷,在同一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并且病部龟裂,新梢枯死,刮风时引起病梢折断。
发病规律:病菌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该病不易发生。
梨树黑星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办法
梨树黑星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办法
1.症状识别
梨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
①叶片受害。
开始在叶背沿叶缘处发生长椭圆形淡黄色斑,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霉;在叶正面有时也产生病斑,被害严重时树叶早落,生第二次叶,削弱树势,影响下年产量。
②果实受害。
在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
幼果期感病,生长严重受阻,使果实变畸形,早期脱落。
果面先发生淡黄色圆形或椭圆形小斑,病斑逐渐扩大,以后上面长出黑霉,但在幼果期有的病斑并不扩大,也不产生黑霉而成大量墨绿色的小斑点。
果实近成熟期感病,果面上出现黄色圆斑,以后逐渐扩大到1厘米左右,并长出黑霉,在后期由于其他腐生菌的混合危害,呈现灰白色或粉红色霉,病果易脱落,病部味苦质硬,易腐烂。
③梢部受害。
新梢受害多由病芽发出的新梢基部向上蔓延所致,其上生一层黑霉,后期病部呈溃疡状。
芽受感染后,芽鳞表面生黑霉,发病重的芽鳞片瘦小并开裂,以致全芽枯死。
除新梢外,短果枝及果台枝,果台也有发生。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栽培管理。
要改变施肥制度,果园内多施基肥,培养壮树,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此病发生;合理修剪,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挖
1。
梨 黑 星 病
梨黑星病
病状
梨黑星病可以为害梨树的所有绿色组织,包括叶片、叶柄、果实、果柄、新消和花果台等.受害处先生出黄色斑,逐渐扩大后在病班叶背面生出黑色零层,从正面看仍为黄色,不长黑霉。
果实受害处先出现黄色圆斑并稍下陷,后期长出黑色霉层.枝条被害生成黑色病班,形状不一,温度大时也生出黑雾.侵染及发病规律梨黑星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过冬,也可以菌丝团或子囊壳在落叶上过冬。
在北方,多以在树体病组织处过冬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而传播浸染;而在冬春雨雪多时或南部多雨、温暖地区可形成有性世代,在落叶上过冬的子囊孢子成为主要侵染源,借风雨传播.梨黑星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发生多少和气象条件关系很大,尤其和降雨及大气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发病严重.年降雨在500毫米以下的年份或地区一般发病较轻,600-700毫米为中等发病年份或地区,年降雨在800毫米以上的年份或地区为大发生年.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湿度的关系也很大,有些地区降雨量虽不大,但多连绵小雨,空气湿度很大,也有利于黑星病的发生。
梨黑星病的发生和品种关系很大,有些品种很感病,如鸭梨等,有些品种很抗病,如蜜梨、胎黄梨等。
防治措施
(1)我国南部雨季早,降雨早,发病早,开花前后应
开展防治。
在适宜流行的地区或年份自落花后每10一15天喷过量式波尔多液240俗一次。
(2)在中度流行的地区或年份,应在雨季到来前喷一次,雨季喷药2-3次。
(3)轻度流行的年份或地区雨季喷药1-2次即可.经多年实践证明,硫酸铜配成的波尔多液及硫酸铜的各种演变剂型效果最好。
(4)发芽前喷代森胶400倍液,杀死菌源。
《园艺植物保护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89)一、单项选择题1.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
A.子囊及子囊孢子 B.担子及担孢子C.孢子囊及孢囊孢子 D.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
A.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C.菌丝 D.分生孢子器3.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
A.分生孢子盘 B.分生孢子器 C.分生孢梗束 D.分生孢子座4.不同梨树种类对梨黑星病有抗病性差异,其最感病的是()。
A.中国梨 B.日本梨 C.西洋梨 D.香水梨5.苹果白粉病病部产生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
A.子囊壳 B.分生孢子器 C.闭囊壳 D.分生孢子盘6.诱发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
A.树体营养不良和冻伤 B.高温多湿 C.低温高温 D.低温多雨7.柑桔溃疡病菌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如表现病征,应是()。
A.霉状物 B.点状物 C .锈状物 D.脓状物8.梨锈菌的转主寄主为()。
A.马尾松 B.柏属植物 C.十大功劳 D.小檗9.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病斑为()。
A.鸟眼状 B.同心轮纹状 C.圆形凹陷 D.霉斑10.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雌虫形态为()。
A.线形 B.柠檬形 C.蠕虫形 D.纺锤形11.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
A. 呼吸减弱,光合增强B. 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 二者均增强D. 二者均减弱12、()为坏死型症状。
A. 玉米大斑病B. 柑桔青霉病C. 烟草花叶病D. 西瓜枯萎病13、下列()是降低病害流行速度的措施。
A. 铲除转主寄主B. 种子消毒处理C. 田园清洁卫生D. 防治传病介体14、螳螂的前足是()A. 开掘足B.步行足C.捕捉足D.跳跃足15、病毒病害的症状一般不会出现( ) 。
A. 花叶B. 青枯C. 丛枝D. 叶脉肿突和耳突16、蝼蛄的前足是()A. 开掘足B.步行足C.捕捉足D.跳跃足(下面标黄的跟后面37、38、39、40和57、58、59、60重复)17、活体寄生物一般能够直接侵入寄主体内,但( )是从微伤口侵入的。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鸭梨黑星病果面症状
鸭梨病斑表面 产生霉状物。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病果出现粉状物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雪梨黑星病果实症状
雪花梨病果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酥梨黑星病果实症状
酥梨病果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果实病斑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病果后期症状
病果植物产病害生防治黑讲义色之梨黑痂星病状病斑
梨黑星病后期病果丛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病果丛
梨黑星病被控制后果面表现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果实病斑被控 制后,斑面干 枯开裂。
梨黑星病病芽症状
病芽植梢物病上害防治生讲义浓之梨密黑星霉病 状物
梨黑星病枝梢症状
病树枝梢上 产生溃疡斑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
*高感品种:鸭梨、秋白梨、京白梨等 *中抗品种:砀山酥梨、雪花梨等 *抗病品种:蜜梨、香水梨、巴梨等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生育期
*叶片的不同阶段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幼叶高度感病 -展叶一个月以上的叶片高度抗病
*果实的不同阶段抗病性不明显
*采收前一个半月,果实逐渐进入高度感病 期,如遇连绵阴雨,近成熟果的发病率或带 菌率将明显增加。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把病害控
制在未发或初发阶段。
*防治上主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
-清除病菌:减少初侵染及再侵染的病菌数 量,降低病菌的侵染几率。
-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喷施有效 药剂,防止病菌侵染和病害蔓延,重点是降 低果实的发病率及带菌率,保证果品质量。
梨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
果实受 害 , 发病 初期产 生淡黄色 圆形斑点 , 逐渐 扩 大病部稍 凹陷 、 上长 黑霉 , 病斑木栓 化 , 硬 、 后 坚 凹陷并
龟裂 。刚落花的小幼果 受害 , 多数在果柄或果 面形 成黑 色或墨绿色的近圆形霉斑 , 这类病果几乎全部 早落 。稍 大幼果受害 , 因病部生长受阻碍 , 变成畸形。 果实成长期 受害 , 则在果面生大小不等的 圆形黑色病疤 , 斑硬化 , 病 表面粗糙 , 开裂 , 荞麦皮 ” , 呈“ 状 果实不 畸形。近成熟期 等部位 , 或蔓延在空气 中。病菌主要是 由伤 口侵入鳞茎 ,
果 实受 害 , 形成淡黄绿色病斑 , 凹陷 , 时病斑上产生 稍 有
稀疏 的霉层 。 果梗受害 。 出现黑色椭 圆形 的凹斑 , 上长黑 霉。 病果或带菌果实冷藏后 , 病斑扩展较慢 , 病斑上常见
重。 一般年 份是需 要经常加以重 视和防治 的梨树病害 之
一
浓密 的银灰色霉层 。
叶片受害 。 病初期 在叶片背 面产生 圆形 、 圆形 发 椭 或 不规则形黄 白色病斑 , 病斑沿 叶脉扩展 , 产生黑 色霉 状物 , 发病严重 时整个 叶背面 , 甚至 叶正面布满黑霉 , 叶
2 1 年第 2 期 01 l
梨黑 星病 的发 生及 防治
任 利 鹏 苏 秀 朵 秦 元 元 。
(. 1 郑州森林 苑 园林绿化 工程有 限公 司;. 州市城 市建设开发 总公 司, 2郑 郑州
3 许 昌林 业 科 学研 究所 , 南许 昌 . 河 4 10 ) 6 0 0
400 ; 5 0 0
湿度7 % 5 为好。 l 0 ~7% -
2 1 加强栽培管理 . . 合理施肥 灌水 , 强植株抵抗力 合 增
梨黑星病防治关键技术
梨黑星病防治关键技术梨黑星病是由梨黑星菌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多发生在梨树上,是梨树主要的病害之一。
此病害严重危害了梨树的生长,导致梨的产量减少,甚至使梨树死亡。
因此,如何防治梨黑星病,成为梨树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梨黑星病的症状梨黑星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常出现黄曲病斑、枯干、翻卷和边缘卷曲等现象;幼果容易被侵染,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果实表面有明显的斑点或霉状物;梨幼枝上的病斑呈黑褐色,感染结果导致萎缩和死亡。
二、梨黑星病的传播途径1.种子传播:病害通过梨果实中的种子进行传播。
2.污染源传播:患有梨黑星病害的梨树或感染烂果上的病原菌会通过降雨、风或操作而被作物间传播。
3.土壤传播:土壤中病原菌可以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和湿度下自然越冬,等待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孢子并感染幼小的梨树。
三、梨黑星病的防治措施1.清除病源:经常清除开花期的病叶、病果和病枝,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在种植新梨树时,应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消毒。
2.疏果:梨树采取适当的疏果措施,减少感染病害的果实。
3.预防性喷药:开花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前适当喷施含灵锰菌肥的农药,以增强植株抵抗力,降低病害的发生。
在病害高发期,加大喷药和防治力度。
4.局部防治:在果树感染梨黑星病的早期,可以采用局部防治的方法来减少病害的扩散。
例如,可在患部喷雾腐烂的果实、枯死的幼枝进行清除。
5.坚持集约经营:多年都在梨田内种植梨树容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对梨树适度定植,实施有氧无土栽培、轮作休耕等方法,增强梨树的生命力和抗病性,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四、梨黑星病防治的关键技术为了更好地防治梨黑星病,下面分别列出了梨黑星病防治的几个关键技术。
1.喷施农药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甲基对硫磷,已被国家饲药兽药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为不干扰环境安全的安全农药,可以用于防治黑星病。
但应注意控制用药数量和频率,以减少植株和环境污染。
2.多种方法配套使用应选择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梨黑星病防治方法
梨黑星病防治方法
梨黑星病: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梨树的幼嫩组织(幼叶、幼果、嫩稍等),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叶子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呈褪绿色不规则形,叶脉和叶柄上为长条形和椭圆形,病斑上很快出现黑霉层,叶片变黄、变红,易早落叶。
幼果病斑开始为淡黄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黑霉层逐渐凹陷,变硬或龟裂,易早脱落,果实在生长后期发病,病斑为圆形,有黑霉层但不凹陷。
嫩梢上的病斑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有黑霉、凹陷、龟裂、呈疮痂状。
由病芽抽生的嫩梢,病斑多在嫩梢的基部,芽鳞片松散不落。
正在生长的徒长枝和秋梢易染病,严重时枯死。
花序的病斑,多在花梗的基部,渐使花序干枯萎蔫。
梨黑星病从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鳞片、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器、果实等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从花期开始侵入危害,造成落花落果,3月份病源侵入后在8月份果实采收贮藏期果心变黑。
防治方法:1、梨落花后,结合疏花疏果剪除病梢,对控制全年发病有很大作用。
2、落花后7~10天用20%代森铵1000倍、40%福星8000~10000倍进行防治。
3、发病盛期,6月中下旬用40%福星8000~10000倍、62.25%仙生167克、80%代森锌800倍进行防治。
- 1 -。
梨黑星病
谢谢观看
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良好,萌发的温度范围2-30℃,以15-20℃为适,高于 25℃萌发率急剧下降。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12-20℃,最适温为16℃。冬季落叶上形成子囊壳,需要有一定降雨 和地面湿度,同时需要较暖的温度。分生孢子萌发所需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在80%以上时萌发率最高,低于 50%则不萌发。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在-14至-8.3℃温度下,经过3个月尚有半以上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病 叶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4-7个月。干燥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存活,可是在湿润的条件下,虽然分生孢 子容易死亡,但病菌却大量产生子囊壳,以更换越冬方式来保存菌源,这也是病菌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 适应的一种表现。该种病原可侵染梨。
病原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子囊壳扁球形或圆球形,黑色,颈部较肥短,有孔口,周围无刚毛,大小(52.5-138.7)微米×(50.5150)微米,平均11微米×91微米。壳壁黑色,革质,由2-3层细胞组成子囊。棍棒状,聚生于子囊壳底部,无色 透明,长35-60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淡褐色,鞋底形,双胞,上大下小,大小(10-15)微米× (3.8-6.3)微米.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从寄主角质层下伸出,呈倒棍棒状,暗褐色,直立或弯曲,常不分枝, 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两端略尖,单胞,萌发前少数生一横隔,大小(7.5-22.5)微 米×(5-7.5)微米。
梨树病虫病害防治—黑星病
梨树病虫病害防治—黑星病梨树病虫病害防治—黑星病树黑星病是梨树主要病害。
它造成叶片早落,大量病果,降低果品产量品质,使果园减少收入,甚至树势衰弱而毁园。
我国北方梨区普遍发生。
症状主要为害梨树叶片和果实,也对新梢、花序、叶柄和芽造成为害。
被害芽鳞片茸毛多,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春天病芽所抽出的新梢,基部产生淡黄色病斑和黑色霉层。
病梢的病斑后龟裂成溃疡斑。
如扩展到叶柄基部,叶即变黑枯死。
叶柄上有长椭圆形凹陷斑,有黑霉层。
叶部病斑在叶背面,沿主脉产生不定形斑,具黑霉层。
严重时扩及叶正面,叶片变色脱落。
果上产生褐色斑和黑霉层。
幼果早落或长成畸形;大果出现多个疮痂状凹斑,龟裂,或长成青疔和畸形果。
有的病斑呈放射线状黑点,病斑伤口染上杂菌而腐烂。
病原梨树黑星病有2种病菌。
1种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称梨黑星病菌,属子囊菌亚门,为害白梨、秋子梨、砂梨等;另1种为Venturia pirina Aderh为害西洋梨。
2个种在形态和致病性方面均有差异。
梨黑星病菌产生的子囊壳为扁球形或圆球形,黑色,壳内产生棒状的子囊,每个子囊中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双胞,上大下小,哑铃形,浅褐色。
黑色霉层是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
孢子梗倒棍棒形,暗褐色。
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单胞,淡褐色。
发病特点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鳞片中、病叶、梢、果和枝条上越冬,或以菌丝团、子囊壳在落叶中越冬。
春季残存和新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树体各部。
新梢基部先发病,做为侵染中心扩及叶片、花序基部。
梨花期以后,嫩叶、病梢即发病,直至梨果采收。
春雨多、夏季雨多,即提早蔓延,6~8月为发病盛期。
幼果发病只有摘除。
凡地势低洼、树冠郁闭、树龄大、管理差、树势弱的梨园,发病较重。
9~10月份病菌侵染当年生芽,10月以后停止扩展。
秋梢嫩叶发病,成熟老叶不发病。
果实采收前病斑呈淡黄色,有稀疏黑霉。
贮藏期果实陆续发病,斑黄绿色,有银灰色霉,造成果品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风雨传播…… 潜育期:12~29天
发病过程(河北省):
气流传播……
侵入:叶片/气孔,果实/皮孔;也可直接侵染
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出现并稍,产生分生孢子; 经传播,侵染幼叶、幼果;潜育期12~29天; 5月底、6月初甚至6月中下旬出现病叶、病果; 再侵染循环; 7~8月份发病盛期,果实近成熟期高度感病。
四、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越冬菌量:病梢数量/病芽数量/7、8月份防治情况 落叶上的病菌/冬᭣特点뼛 幼树发病情况…… 降雨:春季4~5月份……
7~8月份……
生育期:叶片; 果实
品种:感病品种/鸭梨、酥梨……
较感病品种/雪花梨…… 抗病品种/黄冠及黄金、圆黄等日韩梨
五、防治技术
1 处理越冬菌源 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粉2000倍液 40%信生可湿粉5000~6000倍液
开花前后喷药:减少病梢形成。(内吸性药剂)
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
12%腈菌唑可湿粉2000倍液………
春季摘病梢:4月25日~5月25日,7~8天1次
注意方法…… 清扫落叶:……
2
生长期药剂防治 “抓两头” 麦收前后(落花后至麦收/4月下旬~6月初): 目的……… 一般年份4次药(4月底5月初、5月中下旬、6月初、6月中下旬) 多雨年份5次药(4月下旬、5月上旬末、5月下旬、6月初、6月 中下旬) 干旱年份3次药(5月中旬、6月初、6月下旬) 采收前1~1.5个月: 目的………注意套袋果的区别 一般年份3次左右(7月中旬、8月上旬、8月底9月初) 多雨年份4次左右(7月上旬末、7月下旬、8月中旬、9月初) 干旱年份2次左右(7月中旬、8月中旬)
梨黑星病
又叫:疮痂病、荞麦皮、黑霉病、乌吗、雾病
一、症状
为害部位:叶片、叶柄、果实、果柄、新梢、芽、枝 时间:发芽后 生长期 果实采收 贮藏期 主要症状特点: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霉状物下部组织绿 黄 褐(枯死)。
叶片:幼叶感病,成熟叶抗病(30天)。
星状霉状物,叶片正面、背面…… 叶脉、叶柄病斑梭形,凹陷……
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粉2000~2500倍液
12%腈菌唑可湿粉2000~2500倍液……
新梢:病芽萌发形成。
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新梢基部向上 逐渐产生一层浓密的 霉状物,可扩展到叶 柄、甚至叶片基部。
最后枯死
一年生枝 病芽枯死 后形成, 无霉状物
二、病原 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子囊菌亚门 梨黑星孢(Fusicladium pirinum),半知菌亚门 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菌丝:5℃~28℃ ,最适22℃~23℃ 分生孢子萌发:5℃~30℃,最适20℃ 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4~7个月 子囊座: 冬季温暖 潮湿条件下 形成
三、侵染循环 越冬:形态:菌丝、分生孢子;场所:病芽、落叶 河北主要以菌丝状态在病芽中越冬 初侵染来源:主要--病梢上的分生孢子 其次--落叶上的分生孢子(冬季温暖干旱) 少见--落叶上产生的子囊孢子 病梢出现时间:最早4月16~28日,一般4月23日左右 出现盛期5月5~15日(占80%以上); 最晚5月25日(以前产生的占99.7%) 亚顶芽出现率最高,占50%以上 产孢期38~57天,平均47天; 一个病梢每天可产孢10~70万个
喷药间隔期:10~15天/15~20天
均匀周到
有效药剂: 保护剂:80%大生M-45(太盛)可湿粉800~1000倍液 80%必得利可湿粉800~1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粉1000~1200倍液
1:2~3:200~240倍波尔多液……… 治疗剂:40%信生可湿粉8000~10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 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
果实:幼果至成果均可受害,近成熟果高度感病 幼果受害……“大黑斑”……“畸形………” 膨大期受害……“青疔”……
“凹陷”……
近成熟果受害…… “荞麦皮”
套袋果受害……
贮藏期发病…… 浓密的灰色霉状物, 寄生红粉而腐烂
芽鳞:病芽表面产生霉 状物;
重病芽枯死,周围形 成黑斑; 轻病芽萌发形成病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