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循环小数
品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
品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王再梅今天,听了黄爱华《垂直》一课,一节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展现在我的面前。
不仅孩子们听的兴高采烈,我也听的意犹未尽。
他自由洒脱、运筹帷幄的气度,幽默诙谐的语言,张弛有度的课堂,令学生们痴迷,也让在场的老师们艳羡不已,纷纷不由地感慨:不愧为名师风采。
除了个人魅力之外,黄老师对《垂直》课堂的设计,构思巧妙,定位精准,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向我们准确诠释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学生主体、教师引领。
以下,我就自己的观点对黄老师执教的《垂直》一课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同时以此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
一、用肢体语言,培养听课习惯。
在课前谈话中老师与学生约定:假如你学得很好,都听懂了就翘起大拇指;假如你不太懂,模模糊糊的就用一只手拖着你的腮帮子;如果你学得很不好,完全不理解老师或同学所讲的话,那你就用双手拖住你两边的腮帮子。
“托腮帮”这个姿势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不太好的坐姿习惯,但老师理解这一行为并把它与听不懂的挂钩起来形成后,那么原先经常有这个习惯动作的同学就不会随意的这样坐了。
因为他怕人家误会:你怎么老听不懂呢?所以这样的约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加以引导。
课堂从词语“互相”开始,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强调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帮助我,我也帮助你”、“你向我学习,我也向你学习”,就此引入“互相垂直”概念,从而有效地突破学生只是字面记忆“垂直”,不明“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更是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总是有不少学生认为“直线a是垂直”,不管我们如何强调“互相”,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仍不占少数。
这节课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什么叫“位置关系”,黄老师举例说明——“两位同学可以并排坐,也可以面对面坐”,这是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用两枝笔来模拟,两条直线可能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艺术特色是“趣”、“实”、“活”。
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何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近,听了几节中学数学比赛课。
有一节课,虽然知识结构合理,课堂结构严谨,却因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拿不到理想的奖项,事后,主讲教师总结教训时说:“学生不配合,没有办法”。
平时,也听到不少关于“学生不配合”、“学生不注意听”、“启而不发”等议论。
现在,每位老师都明白,要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气氛。
但对于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却又感到力不从心。
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师生尊严为师生平等。
特别要注意从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通过意志努力来注意教学活动。
其实,意志和情感是不可分的伴侣。
意志需要情感,情感是意志的动力。
首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它和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相伴的,师生间稳定的情感沟通不仅可以鼓舞学生勤奋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谈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
有人说“文科,如历史课,教师可结合数学内容,时而悲,时而愤,理科,如数学课,怎么能让学生激动得流眼泪呢?”这说明,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表现形式缺乏全面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不仅是情绪的起伏变化,而更重要地表现为教师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魅力。
教师对教材能否用活,解决问题策略是否高明,教学艺术手段是否得体,对学法的指导是否实用等,都影响学生情感的发生和转移。
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否真诚;对学生的情感特点是否理解;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耐心;对教学工作是否负责等,都有可能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共鸣。
只有师生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和共鸣。
才能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师生间情感不会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学生的情感大多依教师的情感来转移。
张小波 反思〈黄爱华的课有感〉
观黄爱华《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有感常平镇木棆小学张小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是课程改革所涉及的重要课题,黄爱华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我们木抡小学数学科组组织到佛山聆听他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不时被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感染。
我们知道,《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其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一般教师都会采取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练习后揭示规律,再安排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而黄老师的数学课,却采用与学生玩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1、本堂课,黄爱华老师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比赛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维,学生很活跃,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培养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黄老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设计了抽数字卡片的游戏,让学生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以比赛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维,学生很活跃,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
3、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
循环小数课堂实录(黄爱华)
黄爱华课例——循环小数教学内容]九年制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26-29页。
[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达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
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认识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一、做好铺垫1.拍节奏游戏。
师:这个节奏能拍出来吗?(学生一起拍掌,中断后提问)师: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无数次。
师: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生:是有限的。
[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
另外,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投影抽拉片,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图形)(1)当逐个出现至第十个图形,即第四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师: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吗?生:下面一个图形是“圆”。
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生:因为这幅图形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
每组都有三个图形,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形,而且是按照这样的规律重复出现的,所以这个图形应该是第四组的第二个图形,当然是“圆”。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师接着演示,让学生猜出图形)(2)出示完第14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了“……”。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组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形,这样的图形。
师:对的。
也就是说,这幅图形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生:很多组,无数组。
观特级教师黄爱华有感
观特级教师黄爱华有感观特级教师黄爱华《求平均数》有感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教师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该怎样实践这点呢?我一直在认真思索,在仔细琢磨,在努力践行。
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燃烧自己。
不知道有多少教师和我一样,如艾青笔下的纺织女工:“我们始终是蜡烛/只知道自己被燃烧/愈来/愈短。
”不厌其详,苦口婆心教学生。
日清月结,一点一点地教,要求学生亦步亦趋。
人家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老师的心和父母的心何尝不是一样?生怕他们不会,担心他们不懂,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统统传授给他们。
但有时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却收获甚微。
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求平均数》这堂课,我突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做老师原来可以这样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这样有趣。
相比较之下,我发现自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吃力地拉纤,船像蜗牛一样一点一点的移动。
而他更像一个牧者。
牧者的职责就是把羊群带到一个水草丰盈之处,让之快活吃草,自由成长。
羊儿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享受着和煦的阳光,轻柔的凉风。
在黄老师的课堂,学生也享受思考、研究、学习的快乐。
一、“教数学的”与“教学生学数学的”上课前,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短暂又有意义的交流。
他问学生:“黄老师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教数学的。
”他纠正:“不,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
这与教数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后,他总结:“教学生学数学,意味着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只是引导者,当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找我,但我不能代替你们学习。
”这番新颖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求助老师,但不能依赖老师,所有的问题需要自己思考,研究解决。
黄老师不光是这么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一直履行着自己引导者的责任。
学生在困惑不解时,他在旁敲侧击;学生在自主讨论时,他在检查观看;学生在台前汇报时,他在聆听评价;从头至尾,自始至终,他坚守一个原则: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
黄爱华执教的教学片断
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课堂中出现纷繁肤浅且无益低效的教学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当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后,使我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
黄老师那朴实的数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全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片断一: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生1:“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那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生2:不是晚上7点,是19点。
生3: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计时法”。
师: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
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的时刻写到黑板上来?8∶50——上午8∶509∶30——上午9∶3014∶00——下午2∶0016∶00——下午4∶0019∶00——晚上7∶0022∶00——晚上10∶00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片断二:师:见到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很快用12时计时法来计时吗?生:可以!师:黄老师昨天下午3点钟坐飞机从深圳飞来南宁,我说的下午3点是12时计时法,飞机票显示的是什么时间?生:飞机票上显示的是15点。
师:黄老师到达南宁是16点20分,我们要把它转换成12时计时法,应该怎么写?生:应该转换成4点20分。
(一些学生在提醒:错了,是下午4点20分)师:真棒!大家都会转换了。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
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一、个人成长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
看来动手去把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
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所以,我还是应该坚持去写教学札记。
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主张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
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
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三、教学体验黄爱华老师把教育工作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他认为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经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
书中黄爱华老师所提倡的‚创造性‛,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不及的,更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同时数学学习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思维过程,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对数学美的反映过程,从而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学习,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高效地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研读着他的一个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黄老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的选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的选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特别是苏教版的教材,无处不呈现出情景。
但教材中的情景不是对每个地方,每位教师和学生都适用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不同于教材的教学情景。
好的情景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让学生注意力保持长久;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知识。
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选取切合实际的课堂情景呢?一、从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中选取情景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数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数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课堂上的学会,不意味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回到生活,才能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1、用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物品,如一副扑克牌,在刚学完整数的加减乘除后,教师可利用它来玩“24点”游戏,即从中抽出4张牌,利用加减乘除法,使它们的得数是24。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全班竞赛、个人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也用了一副牌,先抽出两张大王,让学生说出剩下的张数后,再从中抽出红色的部分,“每种同色的各有多少张?”“13张。
”“13张是52张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52张的41是多少张?”“13张。
”板书:52 ×41 = 13(张)。
之后,把41 改变成25 %,“41 与25 %相同吗?”“相同。
”出示编题:有52张牌,其中红色的占25 %,红色的有多少张?很快同学们都列出了式子。
2、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之中去,使学生明白数学的作用,如学生日常遇到的建筑面积、算法,家中铺地砖的选购、校园的规划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数学带到生活中,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出发,选取情景小学生天性喜欢玩耍,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的心理,在学习活动中一般都求新、求奇、求趣,“玩中学”,“学中玩”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
走进名师——黄爱华
教 学 特 色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 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 “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 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 “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 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 “年、月、日”等,都较好地 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 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 扎实的教学功底。
教 学 成 果
黄老师在教书之余,还坚持写文章, 著书立说。近年来,《小学生报》 《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月刊》 《小学生学习指导》等报刊上刊登 了他为小学生写的30多篇文章。 《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福建教育》 《江苏教育》《上海教育》《广东 教育》等十多家省市级以上教育杂 志上发表了他的教育教学论文60余 篇。他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 系列文章在《河北教育》杂志上连 载之后,在小学数学界引起了一定 的反响。他的《质数和合数新授课 练习设计》,在《上海教育》举办 的全国征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教 学 成 果
他的《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 力的对策》一文获《江苏教育》举 办的“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 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尝试教学法研 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他参加编写 由中国少儿出版社等出版的少儿读 物共计有12册,约50万字,还参加 编写多种教学参考用书,约60万字。 与人合著的《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 究》一书,被指定为小学数学师资 培训教材。他担任副主编的《引探 教学法教例精选》,由海天出版社 出版。1993年,黄爱华被收入《中 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1994年9 月他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 秀”。1995年9月他又被评为“广 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南粤 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 国优秀教师”。
教 学 特 色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 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 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 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 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 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 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 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 学机智与幽默等。限于篇幅,下面仅从教 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一下黄爱华课堂教学 艺术的特色。
教学观后有感
从一个故事突破难点——听特级老师黄爱华“循环小数”教学有感2007年10月14日,我有幸观摩了“首届两岸四地小学教育研讨会暨课堂教学观摩学术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特别是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循环小数”一课给我感触颇多。
现将特级教师黄爱华就这节课开头的教学片段整理摘录如下,与大家共赏。
片段:师:同学们一点钟就准时到了,而且坐得非常好,老师为奖赏你们,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生:好!(兴奋)师: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这个故事你们能不能接着讲下去?生:能。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时黄老师小声地插了一句:‚学生都把‘山上’讲成‘山里’没关系,讲吧。
‛)(生很整齐地讲个不停)师:停。
这个故事能讲完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重复不断地讲下去。
师:我们刚才一遍一遍地讲就是重复。
(师板书:重复)师:老师让你们不断地重复讲下去,你们讲得完吗?(师在重复前板书:不断地)生:不能。
师:这部分内容能讲多少次?生:无数次。
师:讲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生:无限的。
(师板书:无限)师:刚才黄老师讲了两遍,你们讲了六遍,我们合在一起就讲了八遍,你们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生:有限的。
(师板书:有限)师:同学们刚才为什么能说得那么整齐呀?生:因为我们始终都是说这几句话。
师;是不是按次序说这几句话?生:是。
第一句是从前有座山,第二句是山里有座庙,第三句是庙里有个老和尚,第四句是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师:数学上用‚依次‛表示这个意思。
(师在不断地重复前板书:依次)师: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讲故事的现象,就叫做‚循环‛现象。
(师板书:循环)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一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在循环后板书:小数)(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循环小数》。
黄爱华老师这一片段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理念,我个人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导入新颖、自然。
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几点建议作者:宋佳舫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4期教材无论如何完美,都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
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针对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材和教学情境适用的最大化。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困惑。
本文对这些问题与困惑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缩小教材与现实教学情境之间的差距。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它是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一、基于教材原始文本的二次开发综合当前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纠正。
深究其中的原因,最根本的莫过于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做到“眼中有材,心中有本”。
因此,要想对教材二次开发做到游刃有余、新颖别致,我们首先要咬定教材不放松,以全局观“视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各知识点的脉络线索。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适度”开发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1.科学利用教科书中的课外延展知识在数学教科书的说明中指出:编入书中的思考题和练习中带星号的题,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作统一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那么,对于教科书中的“做一做”、“想一想”和“你知道吗?”等思考题,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如何把握这些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教科书资源呢?第一,在每一节课程内容讲完后的时间,引导学生“做一做”。
“做一做”大多数比较简单,是对例题的简单变形。
新授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些题目做适当的引导,让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去做。
第二,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想一想”。
“想一想”的内容比“做一做”的内容稍难一些,教师并不需要对此内容进行全班讲授。
第三,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一读”。
教科书中“你知道吗?”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是介绍知识的由来。
黄爱华老师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心得
黄爱华老师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心得黄爱华老师《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心得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刘念龙黄老师所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使用的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材的编排力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体会比较数大小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而且在生活中他们也有过解决同类问题的经验,所以教材中并没有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总结成书面文字,而是更注重学生真正的理解,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莞城区数学教师培训现场,我有幸听到了黄老师的这节课。
听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我所听到的一节“终身难忘”的数学课,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回味着,这节课为什么如此精彩和出色,深深打动在场的几百名教师。
下面我力求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充分借助“游戏”,在“活动”中学数学。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兴趣”对学习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竞赛活动更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每一个神经细胞。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他认为数学操作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
”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的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黄老师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溶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比赛之中。
因而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逐步的、水到渠成的、踏雪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每一位学生都亲生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
(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略谈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循环小数
新颖扎实简约一、故事导入,新颖有趣师:这两天,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故事,而且在来这里的路上我一直认为大家肯定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你们肯定是没有听过的。
同学们想听吗?生:想!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
(生偷偷地笑了)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会说吗?生(齐):会。
师:好,你们会讲这个故事吗?生(齐):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师:停,停!这个故事能讲完吗?生:讲不完?师:为什么讲不完呢?生1:因为我们一直在重复讲着这几句话。
师:好,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重复”。
(板书:重复)一直地重复下去,讲不完,我们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生2:……不断师(板书“不断”):如果老师让你们一直讲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讲多少遍?生3:要讲无数遍。
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生3:……是无限的。
师(板书“无限”):你们刚才讲的遍数呢?生(齐):是有限的。
师(板书“有限”):为什么大家说得这么整齐?生(齐):因为那个小故事总是四句四句地有顺序地讲下去的。
师:对,我们刚才听、讲的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着”这四句话。
(板书:依次)二、循循善诱,扎实精彩师(投影出示):下面这组题中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请找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好吗?2÷9=0.222……5÷12=0.4166……9÷55=0.16363……生自由商议师:谁来说一说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1:0.4166……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2:0.222……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2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3:0.16363……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63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师:0.3333……, 0.222……, 0.4166……, 0.16363……像这样的小数,都属于循环小数。
黄爱华讲座心得体会
黄爱华讲座心得体会黄爱华讲座心得体会《黄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觉得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黄爱华个人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
同是数学教师读后更令我惭愧,黄老师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的东西。
首先我觉得身为教师,特别是一名理工科的数学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不放弃学习与阅读的习惯。
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
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
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
多年来,所做的笔记就有80多万字。
书,是他最好的朋友。
学无止境,中的万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而他则是那一个最痴迷的读者。
因为,他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
如果说,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的话,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黄爱华老师说: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也正是思考,让我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黄爱华时刻都在备课,把生活中的情境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十分自然,又让他的学生觉得数学确实在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
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南宁市澳华小学雷凤卿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及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拍节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拍节奏的游戏,请认真听。
教师拍节奏:×××︳×××︳×××︳……师:这个节奏能拍出来吗?(学生一起拍掌,中断后提问)师: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指名回答。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要拍无数次)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无限的)指名回答。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是有限的)指名回答。
2.找规律,猜图形。
课件出示图:教师:你能猜出下一个图是什么吗?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因为这幅图的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接着演示,让学生猜出图形)出示完第14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了“……”。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组这样的图形。
师:也就是说,这些图形是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很多组,无数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颖扎实简约
一、故事导入,新颖有趣
师:这两天,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故事,而且在来这里的路上我一直认为大家肯定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你们肯定是没有听过的。
同学们想听吗?
生:想!
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
(生偷偷地笑了)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会说吗?
生(齐):会。
师:好,你们会讲这个故事吗?
生(齐):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
师:停,停!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讲不完?
师:为什么讲不完呢?
生1:因为我们一直在重复讲着这几句话。
师:好,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重复”。
(板书:重复)一直地重复下去,讲不完,我们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
生2:……不断
师(板书“不断”):如果老师让你们一直讲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讲多少遍?生3:要讲无数遍。
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3:……是无限的。
师(板书“无限”):你们刚才讲的遍数呢?
生(齐):是有限的。
师(板书“有限”):为什么大家说得这么整齐?
生(齐):因为那个小故事总是四句四句地有顺序地讲下去的。
师:对,我们刚才听、讲的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着”这四句话。
(板书:依次)二、循循善诱,扎实精彩
师(投影出示):下面这组题中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请找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好吗?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生自由商议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1:0.4166……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2:0.222……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2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3:0.16363……中的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个63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师:0.3333……, 0.222……, 0.4166……, 0.16363……像这样的小数,都属于循环小数。
谁来尝试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循环小数?
生4:一个数或几个数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是数还是数字?
生5:是数字。
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这句话好像没有开头。
生6:一个小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整数部分的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也叫循环小数吗?
生7:小数部分……
师:从小数部分哪里开始呢?都从第一位开始吗?
生8: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说得好!请你找个小伙伴再说一下。
生9:……
三、合作探究,简约高效
师(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判断下面这些数,看看哪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5.02727……
3.212121
6.416416……
3.1415926……
0.547745……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
师:3.212121是循环小数吗?
生1:不是。
师:小数部分的“21”这两个数字不是依次重复出现三次吗?为什么不是循环小数呢?
生1:它出现了三次就没有了,不是“不断地”重复出现。
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
(教师板书:有限小数)
师:3.1415926……是循环小数吗?为什么?
生2:不是。
因为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没有重复出现,所以……
师:那3.1415926……是什么小数?
生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在0.547745……这个小数中,“5”、“4”、“7”这三个数字已重复出现了两次,它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生3:不是。
因为这些数字不是依次重复出现,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