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而国际贸易政策则是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并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拥有的资源和产品来实现互利共赢。

他指出,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后,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成本差异理论”和“比较成本差异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双方在特殊条件下的互惠互利。

而后的学者们也陆续提出了其他的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产品寡头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国际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大类。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关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本国产业。

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强调降低贸易壁垒,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

自由贸易政策的核心是贸易便利化,如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政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关系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

比如在实施国际贸易政策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分析和预测其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

著名的“大洋洲挡板案”就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一个案例,通过对进口挡板的征税,保护了本国农业产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国际贸易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比例 从工业国家进口的比例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0.56 0.81 0.95 0.51 0.51 0.76 0.82 0.39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国家
0.75
0.73 0.77 0.70
0.72
0.69 0.80 0.70
例子
纺织品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二十世 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 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尤其中国的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而欧美成了纺织品 的净进口国。 家用电器是另一个例子。美国于1923年发明了第一台电 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 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 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 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再比如汽车行业,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 在则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 汽车出口国了。
INTERNATIONAL TRADE
国 际 贸 易
主讲:陈勇兵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 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 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 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 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 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 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 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 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 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 市场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并对本 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货 物和服务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 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促进和保护本 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本国 的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对外交往 中的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1.定义
海关对进口商品在征收正常的进口税外,额 外加征的关税。
2.特点 属于临时性的措施
特 点
受限制小 针对性、灵活性强
3.目的
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 国商品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 政策等。
4.主要种类 1.反倾销税 2.反补贴税 种 类
3.报复税 4.惩罚税 5.差价税
(1)反倾销税——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倾销的认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出口价格
A实施反倾销 的前提条件
损害的确定: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 成重大损害或威胁 因果的判断:损害是由倾销直接造成 反倾销调查:一般一年为限,最长不 超过18个月
反倾 销税
B反倾销措施 的实施
a措施 b税额 c时间
(2)反补贴税(补偿税、抵消税)——防止外国商品 低价竟销
从该项进口货物同一出口国或者地区购进的相同或 者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估 定 完 税 价 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 成交价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内市场上的 批发价格,减去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其他税收以及 进口后的运输、储存、营业费用及利润后的价格 海关用其他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就具有比较优势,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2. 国内优势理论:国内优势理论是由贸易学家希厄尔·欧林(Heckscher-Ohlin)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如果该国家对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拥有较高的比例,那么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

国内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要素流动和贸易模式。

3.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代表了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和扩展。

詹姆斯·量化和保罗·克鲁格曼是该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可以由许多因素推动,包括规模经济、差异化产品、增长路径依赖等。

该理论强调了技术、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等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4. 战略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策略选择进行研究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非价格竞争,例如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

战略贸易理论强调了企业间的竞争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在深入分析这些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内容:- 不同国际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而国内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战略贸易理论则是从企业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

这些理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不同方面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 全球价值链和国际供应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和国际供应链的概念逐渐变得重要。

全球价值链指的是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方式,而国际供应链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流和合作。

这些概念对于解释国际贸易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还推动了技术传播、文化交流和经济增长。

要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就需要掌握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的。

传统的贸易理论,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带来福利的增加。

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绝对的生产效率优势时,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种商品。

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相对效率上存在差异,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实践的变化,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一些新的贸易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促使了新贸易理论的产生。

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会下降。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即使两个国家在生产技术和要素禀赋上完全相同,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并开展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则使得企业能够凭借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等因素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格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认为,产品从诞生到衰退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其生产和贸易模式会发生变化。

在产品的创新阶段,通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往往集中在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国家。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传播,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参与到生产和贸易中来。

要素禀赋理论则从要素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它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相对丰富程度,决定了各国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作为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商业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不仅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为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改善关系的机会。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政策指导下,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在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原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互利共赢。

另外,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相似的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因此会在市场上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而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则是强调,在众多贸易交易中,应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重商主义理论则认为,国际贸易应该通过保护主义政策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至于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则强调了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指导尽管有着多种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但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往往比较复杂多样。

在现实中,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

例如,一些国家可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即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鼓励多边贸易。

而另一些国家则可以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自己的国内经济不受外来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是中立政策,坚持保持中立立场。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政策选项。

例如,一些国家采取的是产业政策,即通过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和支持,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再比如,一些国家可以通过参与世贸组织,进行多边谈判并签订贸易协议等方式来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交流。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评估和挑战在实践中,国际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需要得到评估。

其中,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在效果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指标和社会影响因素,判断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解释行业内贸易
2021/8/1
1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21/8/1
1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
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
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
2021/8/1
14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
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
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
示项目。
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
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
SITC编码 描述
0
食品和活动物
02
乳品和禽蛋
答:(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
象。
(2)特点
1)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2)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3)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品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上能
够互相替代②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2021/8/1
2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课前回顾:
一、掌握要素充裕度、要素密集度等主要概念
的界定
(1)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充裕”是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
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如果A、B代表两个国家,K表示资本,L表
示劳动,如果KA/LA> KB/LB,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它是一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 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 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6)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四)新贸易保护政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 激烈,保护贸易的理论和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称其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公平贸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理念 2.贸易保护制度法律化 3.贸易保护政策综合化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 自由化政策
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率 二是组成区域性贸易集团,在贸易集团内部取 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惠制税和特惠 制税制度,给予进口关税的优惠待遇
四是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增加自由进出口 商品的数量,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投资乘数论
1 投资乘数:K=—————————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 △Y(收入) △Y= △I(投资)×K
外贸乘数论 假定:
△X为出口增加额, △M为进口增额;
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
△Y=【 △I+( △X—△M)】·K
当 △I一定时,外贸顺差( △X—△M)也 能对国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倍数作用。
(2) 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 现实经济中不存在。 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 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概念入手,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资源和产品的有效配置,促进各国经济的互动和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存,贸易行为会涉及到大量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为解释和阐述国际贸易现象而建立的经济学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几个主要流派。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立的。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是由于各国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对成本优势所致。

即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生产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到需要的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不但解释了各国之间贸易的规律,而且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所创,他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贸易来获取更丰富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与比较优势理论不同的是,绝对优势理论着重于解释各国之间生产效率不同的原因,因此更注重各国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调。

3.国内需求因素理论国内需求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治揆·拉比创立。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本国的内部需求有关,由于消费需求的差异,所以各国要从事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生产。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本国需求来选择进口和出口产品和服务。

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防范国际贸易竞争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几种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T 1
i 1 n
n
Xi Mi
(2)
i 1
i 1
专栏4-2 中国卷烟市场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 入门案例 规模化生产:福特是先驱
– 带着问题学习:
• 什么是规模化生产?其相关的贸易理论内容是什么 ?
• 规模化生产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 你能从实践中举出更多的规模经济贸易的例子吗?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同时对同产业部门产品 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的大量贸易。
•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一 般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 1、引入期的营销策略
– 设法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缩短介绍期,更快地进 入成长期。
• 2、成长期市场营销策略
– 为维持市场的继续成长,需要保持或稍微增加促销费用。
• 3、成熟期市场营销策略
国产网游面临本质化竞争
– 带着问题学习:
• 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 段需要采取什么销售策略?(看书后可回答)
•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比分析美国、韩国和中国网游产业 贸易情况。(上网搜索资料后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第四章 国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四章 国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要素禀赋❖赫克谢尔—俄林模型❖雷布斯津基定理❖列昂惕夫反论❖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1一、 H-O模型的基本命题1、H-O模型的提出(1)李嘉图认为比较利益源自劳动成本相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国际贸易(2)赫克谢尔——比较利益存在的两个前提:一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比例应该不同。

(3)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差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应该具有相同的起因和特点,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4)H-O模型以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从要素禀赋方面说明生产成本的差异。

2、H-O模型的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劳动与资本。

❖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

❖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1H:赫克谢尔(Hechsher),O:俄林(Ohlin)。

3、H-O 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1)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源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即使要素的生产率相同,会产生生产成本差异,两国会发生贸易。

(3)交换的结果,是使各国间要素的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4)在这个理论中,还存在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二、 H-O 模型的基本内容1、H-O 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的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产生2、H-O 模型的数学推导X :劳动密集型产品;Y :资本密集型产品L :劳动投入系数; C :资本投入系数W :工资率; R :利息率两个国家:A 国资本相对丰富;B 国劳动相对丰富。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较为频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向。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于有效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19世纪戴维・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成本比对方国家低,那么就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将生产的剩余商品出口到对方国家。

比较优势理论则进一步指出,虽然一方可能在多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存在绝对优势,但是另一方在某商品生产上的成本较低,因此两国都可通过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来实现互惠互利的贸易。

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经典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是在20世纪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代替。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竞争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下,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所有国家的福利最大化。

新古典理论认为,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会趋于全球一致,生产和流通效率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自由贸易并不能完全达到福利最优状态。

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国际贸易涉及到同时跨越多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和资源配置,因此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成为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

国际投资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实现跨国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两国之间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更高收益,但是跨国投资也存在管理和监管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跨国公司理论则强调了跨国公司作为多国经济实体,其战略决策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需要兼顾不同国家的利益和政策环境,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四、现代货币体系和贸易政策理论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支撑,因此现代货币体系和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成为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依据。

现代货币理论主要强调了国际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币值方面的调控、利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都将对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教材教学课件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教材教学课件

新要素贸易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将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管理等新 生产要素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以波特为代表,强调国家竞争优势对 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而扶持本国战 略性产业的成长。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 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演变以及贸 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 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
政府应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贸易伙伴的合作 与交流,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05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挑战与 机遇
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为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措施,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对农产品国际贸 易造成阻碍。
农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
各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 面临质量认证和监管难题,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
运输和物流成本上升
农产品易腐、易损,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国际贸 易中运输和物流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的难度。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促进农产品出口
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
通过出口补贴等措施,降低出口成本,提 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外国 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保护国内农业生产 ,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国内支持等措施,保障农民收入,提 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探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2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介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阐述进口与出口的区别1.3 国际贸易的演变与发展分析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探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1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2.2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影响2.3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析国际贸易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3.1 关税政策介绍关税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 非关税壁垒介绍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分析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探讨汇率政策、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政策工具第四章: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4.1 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WTO的成立背景与目标分析WTO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2 区域贸易协定介绍区域贸易协定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实施探讨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分析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与监督第五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5.1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2 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介绍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评估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5.3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6.1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讨论经典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不足分析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与经典理论的差异6.2 新兴国际贸易理论介绍新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探讨新兴理论对传统理论的补充与挑战6.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国际贸易与市场准入7.1 市场准入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市场准入的含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市场准入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7.2 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议探讨WTO等国际组织对市场准入的规定分析不同协议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7.3 市场准入的限制与挑战讨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中面临的限制分析如何克服市场准入的挑战第八章: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调整8.1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8.2 贸易政策调整的动因解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对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国际因素如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对贸易政策调整的作用8.3 贸易政策调整的策略与方法讨论在调整贸易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介绍有效的贸易政策调整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9.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不同形式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探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分析这些案例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启示9.3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政策讨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国际贸易的未来展望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探讨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10.2 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预测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新兴领域如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0.3 国际贸易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导论、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协定与组织、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个章节。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世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产、资本日益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商品结构以及地理方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显得越来越脱离实际,需要有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新问题,其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Wassily Lenonitief,1906—1999)生于俄国彼德堡,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他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荣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之谜全称为“里昂惕夫稀少生产要素论之谜”(The Leontief Scarce Factor Paradox)简称“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按照赫-俄理论,各个国家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少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里昂惕夫同其他经济学家一样,确信其理论的正确性。

他于1953年对美国的进出口部门作了一个经验研究,目的在于对赫-俄理论进行验证。

于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大约200个行业的出口货物和进口替代品(美国需要进口,同时也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量和资本量进行了比较。

其研究结果于1953年发表在《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再考察》一文中。

里昂惕夫计算了1947年生产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K)和劳动(L)数量,其计算数据见表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资本要素是一种极为活跃的生产要素,资本国际流 动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在程度和范围上要远超劳动力 国际流动的影响。 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基于各国资本要素的禀赋 状况。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最直接的后果是世界总产值和 各国国民产值的增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品创新阶段及特点 2.产品成熟阶段及特点 3.产品标准化阶段及特点
三、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赫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 成品国际贸易流向,认为新产品的创新一般首先发生在美国。 这是因为:美国较高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引起了对复杂技术设备 的需求;美国较高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度大 于其他国家;美国高水平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裕的资 本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与生产上占据优势地位。如图 4.2 所示, 美国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 开始了。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新型生产要素 1.技术要素
2.人力技能要素
3.研究与开发要素 4.信息要素 5.规模经济与管理
二、要素密集性的变换
定义及概念: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要素密集性特征是不同 的。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技术进步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 劳动力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技术差距理论通过引入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 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模仿时滞相关概念:需求时滞、模仿时滞、反应时 滞、掌握时滞
创新国
生产/出口
创新国出口 t0 t1 t2 模仿滞后 模仿国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创新国生产
t3
时间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
图4.1 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
产量 发明国 (美国) 出口 消费 生产 生产 模仿国 (欧洲国家) 进口 第三国 (发展中国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出口 消费
生产 消费 进口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时间
图4.2 制成品国际贸易的五个阶段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演变我们还可以通 过图4.3看出来。
Q 出口>进口 t0 t1 t2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案例导入:移动电话的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见教材)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
(1)现实中各国技术是有差异的 (2)技术本身具有随时变动并在各地流动的特点
一、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是以科学发明、技术 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由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首先提出。 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 一直在提高,但是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主讲人:
本章学习目标
(1)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及主要理论模型。
核心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与新贸易理论
3.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表明,商品贸易可以替代要素流 动,并使要素价格趋于均等。现代生产要素流动理 论则试图说明相反的问题,即要素流动替代了国际 贸易。
蒙代尔曾经详细地阐述了资本流动替代商品贸易的 过程。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基于各国资本要素 的禀赋状况。小岛清基于与蒙代尔的不同假设条件, 并根据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
美国 t3口
贸易开始
欧洲成 美国成 为净出 为净进 口国 口国
发展中国家 成为净出口 国
图4.3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演变
四、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梅基和罗宾斯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对在国 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了 原料生命周期说。 梅基和罗宾斯将原料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位移。 劳动力国际流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方面。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劳动力国 际流动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后果是改变了相关国家 劳动力要素的供给数量即要素禀赋状况,从而给劳 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带来不同的经济影响。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劳动力要素价 格趋于均等。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 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 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认为,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的市场寿命或经 济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 淘汰的全过程。 依产品进入市场后不同时期销售的变化,产品的 生命周期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 期和衰退期。
第一阶段是“派生需求上涨”时期
第二阶段是“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时期 第三阶段是“人工合成和研究与开发”时期。
通过对原料贸易周期的分析,梅基还得出了以下一些重要 结论:
第一,在原料贸易初期,发展中国家因为拥有对发达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的原料而居主导地位,但在原料贸易末期,发达国家逐渐成为原料市场 的控制者。 第二,技术突破既决定了在原料生命周期之初对天然原料需求的剧增, 也决定了在其生命的晚期对天然原料需求的下降。 第三,全世界天然原料供给的最终耗竭并不意味着它的供应全部断绝。 第四,原料的贸易条件在原料周期的第一阶段随着需求的增加而改善, 但在生命周期的后期,天然原料的贸易却随着人工合成原料和其他代用 品的投产而下降。 第五,在处于导致原料贸易中断的非常时期,对原料的替代的研究和开 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技术进步是对天然原料贸易的一种替代。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案例导入:意大利的瓷砖业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见教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钻石”理论 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或者取决于由 每天的工作、每一美元的所投资本以及每一单位所 投入的一国物质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