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展示一张小猫钓到的鱼的数量,让学生猜测小猫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从而引出加法。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减法计算小猫吃掉了一条鱼后还剩下多少条鱼。
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你们去过哪里的大海?跟大家描述一下生:(自由描述)导入新课《赶海》二、预习展示,提出问题观察情境图,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说吗?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三、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四、小组合作,精讲点拨1、摆小棒小组内由两位同学捧,两位同学写算式小组汇报: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先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再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再讲讲你们写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课件演示摆小棒)2、计数器小组内由两位同学拨计数器,两位同学写算式小组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
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3、竖式计算通过预习,大家还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大胆的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吧!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帮助小兔子找萝卜五、自主练习,当堂检测1、自主练习1、2、5、7题六、汇报总结,互相评价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设计: 12+26=38(只)1 2+ 2 63 8学情分析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一年级一班共43人,通过学习,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窗口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十减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数学_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学生可能提出:(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学生也可能拿不准。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进一步教授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等内容。
虽然这些内容在计算难度和方法上有些相似,但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以下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获得灵活的本领。
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更能展示个性。
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将静态的情景动态化。
我们可以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另外,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一课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解决问题。
例如,二(1)班有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
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也不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整顿错误资源,避免揪错的道路。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避免揪错的道路。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错误资源,及时整顿,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思维与成人不同的情况,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知识,也可能成为学生的难点。
一百以内教学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
一百以内教学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教案标题:一百以内教学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学习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字概念和基本加减法运算。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概念,如加法进位、减法退位等。
- 使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概念。
3. 讲解方法和策略(10分钟):- 分别讲解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常用方法和策略,如列竖式、数轴等。
- 演示示范计算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方法的应用。
4. 练习和巩固(15分钟):- 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涵盖不同难度和类型。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完成练习,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5. 检查和讲解(10分钟):- 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常见错误和困惑,进行集体讲解和澄清。
- 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好的解题策略。
6. 拓展应用(10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7. 总结和反思(5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澄清疑惑。
-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案教学反思:- 教案的引入部分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在概念讲解部分,通过使用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 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提供了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鼓励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教案的总结和反思部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澄清疑惑,并鼓励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果。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2―25页,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
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
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
(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
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
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
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0以内加法、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科书26页至40页。
一学习目标1.熟知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方法课前归纳、合作交流、感受体验三.教学过程1.课上小组展示交流课前整理归纳的知识点。
把100以内加减法整理归纳,在归纳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加法与减法在计算方面的异同,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对归纳知识点进行完善和深化。
2.认真观看微视频回顾10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观看过程中进一步对比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知其计算过程。
3.完成课堂检测独立完成课堂检测,该过程可以检测学生的熟练程度。
4.小组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中的想法和算法,通过此让计算方法变得更加系统熟练。
四.谈收获生谈一下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五.推送下一课的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
一年级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100以内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效果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
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所以我们提前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然后课上小组交流完善,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三、学会评价欣赏他人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这学生个人展示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算法的多样性,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维严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引出课题。
投影展示:3+2+5= 10-2-5= 5+3-1=师:让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并且能够说出如何计算。
点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生:学生依次回答,引出“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师板书:从左到右以此计算。
(二)展示信息窗,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海底世界,想不想买点工艺品做纪念?明明同学准备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我们一起来走进商店看看吧。
1、出视信息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预设,老爷爷和小明说:海豚23元、贝壳25元、海螺13元、珊瑚17元。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钱?(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同学们先观察一个问题,自己能解决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解决:50-13-17=20(元)验证:5 0 3 7 5 0- 1 3 - 1 7 - 1 33 7 2 0 3 7- 1 72 0预设另一种解法,先算一共用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3+17=30(元) 50-30=20(元)(四)算法交流、沟通优化(一)组内交流、思维衔接做完让同学先交流,讲给同桌听一听。
(二)分组交流、梳理算理让同学们准确的说出在自己的算法,讲给合作的同学们。
交流不到的地方可以让同学板书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1、连减:50-13-17还有别的解法吗? 17+13=30 50-30=20 让学生拓展思路,先算一共用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根底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管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一样之处,但也不乏存在肯定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意学问间的联系和比照,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注意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敏捷获得本事。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由于它更注意了学生的自主进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现学生的共性。
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表达学生的共性,让学生更好的进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
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大胆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意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依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查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
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
从中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力量。
让学生不但会依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依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留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
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
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和借位的处理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位和借位上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和讲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监督。
其次,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三、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评估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竞赛、口头回答等。
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口头回答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其次,在小组竞赛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作弊现象,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和管理。
针对上述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进位和借位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强和补充,增加相关练习题的量。
2.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3.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4.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5.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去学习,尤其是孩⼦,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的思维体系。
学数学就是在学⼀种思维体系,在⽇常教导孩⼦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这⼀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位加、减⼗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进位加法(凑⼗法) 1、凑⼗歌:⼀凑九,⼆凑⼋,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
(注:凑⼗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法:8+72=15⼗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法:个位⽤弧线连上,⼗位加1,个位减补数。
(⽅法和20以内⼀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法:个位⽤弧线连上,⼗位减1,个位加补数。
【篇⼆】⼩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第5、6、8题。
教学⽬标: 1、掌握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能正确地进⾏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活中的作⽤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
2、⿎励学⽣⽤多种⽅法进⾏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准备3捆6根⼩棒。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算。
(电脑出⽰。
学⽣开⽕车练)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 87-3= 96-6= 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减数⼩,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起研究两位数减⼀位数的退位减法。
小学数学_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回顾整理中上半部分的内容,综合练习第1题。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和笔算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3、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4、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数感,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5、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今天老师看到同学们精神抖擞,每个同学眼睛里充满了求知欲。
老师现在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正月十六开学呢?生答:十五是元宵节,闹元宵、、、、(鼓励:孩子们的思考真敏捷,动脑真快、、、)【设计意图】让孩子从问题中思考,引起兴趣。
师:元宵节上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呢?生:看烟花、扭秧歌、打花鼓、踩高跷、看灯会、、、(鼓励:同学们懂得知识真多,课外知识真丰富、、、)【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的东西很多,通过电视也好,通过电脑也好,有很多晚会,现实中也有很多歌舞队,让孩子发现身边的东西。
师:对,看灯会!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看灯会。
(播放等会视频)师:同学们说等会上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灯?生:彩虹桥花灯、羊的花灯(希望同学们在羊年里学习洋洋得意)、“春”字花灯(希望同学们春天里多一分耕耘)、蝴蝶花灯(希望同学们的学习翩翩起舞)、、、师:同学们的观察的真仔细,各式各样的花灯真实绚丽多彩啊!在等会上老师拍了以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生:回答提出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真聪明、真爱动脑筋)师:老师选出了五个问题,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困难踩在脚下。
【设计意图】这个单元是五个信息窗,针对五节内容提出五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本上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听
过哟观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学生根
据信息猜想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通过上面猜想得出来
方法,检验一下是否正确,指导学生用过去学过的数小
棒或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提问学生哪一种方法更好,
结合以前一捆一捆数小棒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称
这部分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
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由于两位数的加减法算理基
教材分析 本相同,通过例 1,学生已经大致理清了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思路和算理,例 2 可以用例 1 的情境迁移规律来学
加减法的算理上,通过列竖式进行演算得到了掌握和巩
固。
通过对例 1 算理的迁移得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 教学策略选
法,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学习和迁移 择与设计
的,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掌握算理,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
主讨论思考解题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
用。
1、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
习。
1、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交流等方式来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斯克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数
小棒推算理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生学习能 的动手操作原理,在这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主
力分析 体图猜想求证解题方法,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对两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算法的多样性,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维严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引出课题。
投影展示:3+2+5= 10-2-5= 5+3-1=
师:让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并且能够说出如何计算。
点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生:学生依次回答,引出“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师板书:从左到右以此计算。
(二)展示信息窗,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海底世界,想不想买点工艺品做纪念?明明同学准备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我们一起来走进商店看看吧。
1、出视信息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预设,老爷爷和小明说:海豚23元、贝壳25元、海螺13元、珊瑚17元。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同学们先观察一个问题,自己能解决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
解决:50-13-17=20(元)
验证:
5 0 3 7 5 0
- 1 3 - 1 7 - 1 3
3 7 2 0 3 7
- 1 7
2 0
预设另一种解法,先算一共用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3+17=30(元) 50-30=20(元)
(四)算法交流、沟通优化
(一)组内交流、思维衔接
做完让同学先交流,讲给同桌听一听。
(二)分组交流、梳理算理
让同学们准确的说出在自己的算法,讲给合作的同学们。
交流不到的地方可以让同学板书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1、连减:50-13-17
还有别的解法吗? 17+13=30 50-30=20 让学生拓展思路,先算一共用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2 竖式交流
5 0 3 7 5 0
- 1 3 - 1 7 - 1 3
3 7 2 0 3 7
- 1 7
2 0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得出:运算结果相同,过程不同。
第二种不用再重写了,更加简便也不容易混谣。
2、巩固练习:60-12-34
(三)迁移积累、深化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绿点问题:“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找学生上台板书,并说出算理和解决过程。
(四)联系生活数学应用(做练习题p65-p67)
(五)布置课下作业(课本p65第三题)
四、回顾梳理、反思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预设:1、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提出连加、连减问题。
2、会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会与小组同学进行合作讨
论。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
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讲,难度逐渐加大,在教师引导下分两步计算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算理,并且用一个竖式计算并不容易。
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效果分析
该课整体效果不错,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十分默契,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懂得了“连加、连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用竖式解决计算问题”。
这节课我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探究欲望。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实际意义上体现出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一个信息窗的两道例题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一个红点有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用50元减去买海螺花去的钱,再减去买珊瑚标本花去的钱,就是剩下的钱,学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方法。
(2)先求买海螺和珊瑚标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再求还剩多少钱,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要学习解决此类应用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又要学会两步计算的笔算方法。
第一个绿点,要买一个海豚、一个贝壳和一个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学习连加混合计算的方法。
用一个竖式计算。
评测练习
课内评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
课后评测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
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然后说明为了写起来简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强调了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计算中有的要进位、退位,有的不进位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笔算,在计算中容易出错,我着重指导了学生认真审题,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这样学生计算的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很多学生对连加、连减的学习感到不吃力,只有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照顾到少数学生的学习心理。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一年级数学数的运算的要求: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