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借款
中国近代史论文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1840年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根据条约对外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这些赔款到底数量有多少?后来是怎样赔付的?最终赔付了多少?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恶劣的影响?一.历次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含《广州和约》规定的赎城费600万银元,英国商馆损失费62372银元;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鸦片烟价6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关平银1600万两,含中英《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军军费银600万两、商亏银200万两;中法《北京条约》中规定的法军军费银700万两、商亏及抚恤费银100万两。
(3)1874年琉球事件赔款①库平银50万两,含中日《北京专条》中规定的日本修道筑房费40万两、抚恤费10万两。
(4)1876年马嘉理事件赔款②关平银20万两,含中英《烟台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欠、抚恤费。
(5)1881年伊犁事件赔款900万银卢布,含中俄《改订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亏、抚恤费。
(6)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费3000万两。
(7)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16886708两。
(8)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以上共计八大笔。
二.近代中国主要战争赔款的实际支付情况(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全部赔款于4年内分做7次全部偿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
结果,清政府在1842―1845年如期偿付了这笔赔款。
(2)甲午战争赔款。
在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2亿两军费分8次交清,第1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6个月内交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12个月内交清,其余分6次交清,自第2年起每年交一次。
近代史资本帝国主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总根源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大门,也打开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
在这段屈辱史中满是战争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知道1945年以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度与中国的侵略分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相对于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更应警惕,这两种侵略方式更隐秘,却更危险。
说起来侵略中国,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取利益。
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都是为了经济掠夺,进而获取更多利益做铺垫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初的目的就是获得原材料和开拓市场。
从不平等条约中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大家都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时丧权辱国的开始,在这些条款中都有一个非常强盗条款,赔款。
在赔款之后,常有开商,办工厂的条款,甚至干涉中国的关税。
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及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例如《马关条约》中: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在这些表面上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隐藏的巨大的野心和阴谋。
中国小农经济的崩溃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和冲击,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完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强烈冲击着中国城乡手工业,促使其衰落手工纺织业是衰落较早的部门。
造成中国手工纺织业衰落的经济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输入中国的棉纱量迅速增加。
据资料:同治中年,洋纱每年输入不过100余万海关两,光绪初增至300余万海关两,中法战争后迅速增至一千二三百万海关两,甲午战争前后更达三四千万海关两。
汇丰银行的发展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汇丰银行的发展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一、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二、汇丰银行何以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三、结论与启示一、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引言1865年,一家小银行同时在上海和香港营业,资产总规模仅为500万港元,之后却逐渐成长为中国金融市场最有号召力的银行。
它既是一家大规模给清政府贷款的外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银行模仿的对象。
它保管着清政府、北洋军阀时期的关税款项,左右着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大权,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的座上宾。
改革开放后,在逐步开放的每一个金融领域他都走到了其他外资银行的前列。
这就是深度参与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汇丰银行一、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清朝时期汇丰在设立时就看到其他外国在华银行的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汇兑活动,在其设立计划中就确定要以贸易对金融的全部需要为主要业务。
汇丰的四项业务:汇兑,存款,印钞,放贷汇丰的汇兑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强大的股东。
如英国的宝顺洋行,美国的琼记洋行,德国禅臣洋行等,都是各个国家在华非常有实力的洋行。
他们的在华业务深入到各分开放口岸,又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这是其他外资银行所无法得到的。
另一方面,他后来看到了华侨汇钱回国的需求,在华侨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侨汇构成了其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吸收存款方面开办一元账户的储蓄业务,向底层发展,这是其他银行忽略的地方。
通过这项业务,不仅使普通百姓获得利息,也使汇丰的存款稳步提升,声誉得到广泛传播。
汇丰吸收存款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商人、财主及清政府官员。
庆亲王奕劻曾被御史参劾以低息将120万两白银存入汇丰银行。
户部派人追查,汇丰以“任何人存款不准告人”为由,拒绝为户部提供信息。
汇丰的良好声誉使得各个阶层争相存款,蔚然成风。
印钞业务1848年丽如银行等英资银行就有在香港发行钞票的特许营业项目,只是他们并不热衷与这项业务。
汇丰开业后就在发行钞票方面积极进取,汇丰享受港英政府的优待和庇护,发钞权一步步扩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及问答
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2.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10.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
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
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
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11.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
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29.“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一、起步阶段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
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
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
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
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
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
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中国近代史习题总汇
《中国近代史》习题总汇一、填空题1、1841年2月,英军大举进攻虎门,水师提督率守军数百人,奋勇抗敌,因弹尽粮绝而壮烈殉国。
2、1842年6月,英军攻打吴淞炮台,江南提督身受重伤,力竭殉国,吴淞失守。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为围困天京,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在扬州城外建立江北大营。
4、太平天国起义后,于1851年9月攻克,首次占据了城市,这是太平军第一次占领省城。
5、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起义,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6、1860年8月,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逃往热河。
英法联军闯进北京西郊的,大肆抢劫。
7、1856年英国借口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出兵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8、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事件共同出兵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9、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增开为商埠,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归属香港界内。
10、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俄国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把东岸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11、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了负责办理中外一切交涉事宜。
1901年改称外务部。
12、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卸任回国,次年以大清国钦差大臣身份出使西方各国达两年之久。
13、1875年8月,清政府正式派遣候补侍郎出使英国,并在英国后设立了清政府第一个驻外使馆。
14、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经营形式大体上有官办、官商合办、三种形式。
15、在我国西北和东南边疆出现危机时,,于是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场“海防”与“”的争论。
16、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以旅顺和两军港为基地,丁汝昌为海军提督。
17、谭嗣同于1897年写成《》一书,发挥了“民权平等”、“民本君末”的思想。
18、同盟会成立后,在日本东京设立总部,根据的原则,设置执行、评议、司法三部。
19、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一览表一、屈辱史(列强侵略中国):1、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经过:①1840年六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②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③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3)影响:①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b.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关);d.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商税);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③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a.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一切特权;b.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察贸易”;c.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④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a.法国享有《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b.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⑤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社会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⑦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2)经过:①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②1857年,英法联军到达中国;③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投降;④英法联军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⑤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3)影响:①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②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准许华工出国;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a.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b.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3、列强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1)办洋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洋行;(2)开银行: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面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3)经营*船公司:*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4)设工厂: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4、中日甲午海战:(1)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③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2)经过:①第一阶段(1894.7-9):a.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同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b.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日军最终占领平壤;c.黄海战役:日舰受到重创,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②第二阶段(1894.10-1895.4):a.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占领九莲池与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日军最终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影响:①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辆;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港口;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②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③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④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⑤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1)争做中国的债主:①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长江沿岸地方“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他国”;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③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①法国、俄国先后抢夺了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几条铁路的修筑权;②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的厂矿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4)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经过:①1900年6月初,英、法、俄、德、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像天津进犯,7月14日,天津沦陷;③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不久,北京沦陷;④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2)影响:①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德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c.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f.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②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③清政府完全出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清朝官吏严厉*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⑤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志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7、日本侵占山东:(1)一战后,日本趁机加紧对华侵略,企图独占中国;(2)日本已对德宣战为名,与大战爆发后派海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3)接着,英日联军攻占青岛;(4)最终,中国的胶州湾就从德国转到日本手里;【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的论述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的论述列强在中国攫取路权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另一种方式是投资铁路、矿务,攫取筑路和开矿的利权。
最先在中国抢得铁路修筑权的是法国。
法国在19世纪90年代已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号称“印度支那帝国”,它以这个“帝国”为根据,企图进一步向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扩张。
1895年6月,法国以“干涉还辽”有“功”,逼迫清政府签订《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和《续议界务专条附章》,对中法在1886和1887年议定的商约和界约作了有利于法国的修订。
在《续议商务专条附章》中有关于修筑铁路的规定,允许法国在与中国协商后,把它在越南修筑的或计划修筑的铁路“接至中国界内”。
从此,法国逐步取得在云南的筑路权。
与法国遥相呼应,俄国在中国东北也获得了筑路权。
90年代初,俄国开始修筑西起莫斯科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按计划,这条铁路的赤塔以东一段沿石勒喀河和黑龙江北岸修筑,但是这一带山高泽多,地形复杂,筑路条件极为困难,因此决定借道中国东北修路,这样不仅地形有利,而且可以缩短铁路长度1000多俄里。
除此以外,这条铁路还将有利于俄国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举行加冕典礼,俄国政府想利用这个机会就借地修路等问题和清政府秘密举行高级会谈,它指名要清政府派李鸿章担任祝贺专使,前往彼得堡。
清政府也欣然同意,因为它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加强和俄国的关系。
原来,甲午战后,清政府中已形成亲俄势力,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带头参加干涉还辽,赢得了清政府的好感。
4月末,李鸿章到达彼得堡,受到国家元首规格的欢迎。
在沙皇及其大臣的威胁和利诱下,李鸿章于6月和俄国签订了《御敌互相助援条约》,又称《中俄密约》。
其主要内容是:(1)如果日本侵略俄国、中国,中俄两国陆军则互相支援,彼此接济军火和粮食。
(2)战时俄国军舰可以驶入中国任何港口。
(3)中国允许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穿越黑龙江、吉林两省,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以在这条铁路上运送兵员、军械和粮食。
中国近代史重要史实
中国历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是当时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3、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租界以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的英租界为最早。
6、1856年,发生了“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英法两国便以这两个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7、二鸦——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8、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9、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0、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70年代后,又提出“求富”口号1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事宜12、冯子材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双方订立《中法新约》,中国西方门户被打开13、1894年,甲午战争——邓世昌——“吉野号”14、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5、甲午中日战争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们对中国的侵略从以侵销商品为主,转向以输出资本为主,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6、1899年,美国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的照会17、康有为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公车上书18、1898年,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实行变法19、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20、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21、1894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2、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3、章炳麟最重要的文章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24、邹容著作《革命军》25、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26、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历史上称辛亥革命27、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28、陈寿和华蘅芳参照国外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29、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30、袁世凯背地里唆使歹徒暗杀宋教仁31、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二次革命”32、5月9日,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33、1915年12月袁世凯做了“中华帝国”的皇帝34、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35、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护法运动,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36、新文化运动主要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1、提倡民主和科学;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8、李大钊又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39、1919年5月4日,一场伟大的爱国的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开始40、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4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4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3、1925年5月30日,英国巡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44、英法帝国主义——“沙基惨案”45、叶挺独立团被武汉人民誉为“铁军”46、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47、毛泽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48、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49、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0、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完全胜利51、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了“九·一八”事变52、日军在上海——“一·二八”事变53、1935年——“一二·九”运动54、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55、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开始56、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人达30多万57、台儿庄战役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58、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9、百团大战,在彭德怀指挥下,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60、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6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62、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区,建立了根据地63、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解放了全东北64、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中原和华东的解放军,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65、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66、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全会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67、李四光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论断68、竺可桢发表《中国气候概论》69、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70、侯德榜研制出纯碱71、茅以升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72、1949年九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首都由北平改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7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完成大陆统一74、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国人民解放军在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75、1953年美国同中、朝方面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抗美援朝取得胜利7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的结束,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77、九·一三事件——林彪仓惶出逃78、“四五运动”为以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79、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结束80、198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81、1979年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后来写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4、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
名词解释: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
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
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
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
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
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
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
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
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
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
中国近代史纲要 名词解析
1. 《辛丑条约》是 1901 年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因为 1901 年正好是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1894 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895年 4月 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病死,由他 6 岁的儿子载淳即位。
遗命肃顺等 8 人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
载淳的母亲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和留在北京的奕訢勾结起来,并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于11月12日在北京发动了政变,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下令将肃顺斩首,并否认咸丰遗诏;让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
接着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 1862 年为“同治”元年,表示东、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实际上慈禧篡夺了最高统治权。
这一年正好是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而发生此事的地点在北京,故又称“北京政变”。
4.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5. 19 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借贷的历史发展
中国“借贷”历史中国借贷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从古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中国的借贷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最开始的借贷方式——农业贷款和高利贷。
农业贷款:是指农民在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贷给贫困农民衣食钱财以维持生活,让农民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
再到夏收、秋收以后,农民还本付利息。
这样做不但能让国家从中增加国库存量,同时还能解决贫困农民的困乏。
高利贷:公元前300年,孟尝君在自己的封邑薛地放债取息,作为奉养三千门客的财源。
有一年,薛地歉收,很多人没交利息,他派人催收,仍“得息钱十万”,可见放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
借贷历史从战国时期发展至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是最为强盛的王朝,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是很发达的。
随着商业的繁荣,都城长安的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西市面积约1平方公里,遍布各种店铺和作坊,其中借贷机构提供各种借贷服务,有提供抵押现代借贷的质库,有提供普通借贷的公廊,有收受存款或提供保管便利的柜坊和各种商店。
的借贷业务形式,在当时都已经产生。
在唐朝放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
信用放款:指的是南北朝时开始的举贷,是指当时比较富裕的,家中有积蓄的人,官府给予印章历法,进行举贷放款,从而获得利息,赚取更多的金钱。
抵押放款:指的最常见当铺,在唐朝时称之为质库。
唐代对于借贷活动的利率有所限制,虽然允许上下浮动,但对于复利始终是禁止的。
借贷发展至宋朝,这个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空气繁荣的时代,高利贷活动进入猖獗时代。
从乡村到城市,从偏远州县到首善之区,到处都是高利贷活动的场所,到处都有高利贷者的足迹。
由于是厚利之所在,不论是官府和官员,还是寺观和僧道,无不放债取利,从事这项活动。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1850年10月于赴广西统辖平叛途中病故。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同属今文学派。
主持编译和审定《四洲志》并积极探求西方知识,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也是禁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39年奉道光帝之命到达广东开展禁烟运动。
林则徐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为启示后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
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
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
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
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
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
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5.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
近代西方资本在中国
近代西方资本在中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等种种特权,逐渐占领了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步—步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近代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成为中国近代定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甲午战争前,英、法、德、日等国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据资料统计在华外国银行有八家,分支机构十六个,它们包办中国政府各项贷款及投资,并发行纸币,吸收中国存款以扩张其在中国的金融势力。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垄断的金融势力开始大规模向外资本输出,逐渐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外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开辟了通路。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形式大体为政治贷款和经济投资两种。
其一,政治贷款。
据史料统计,中午战争前,1853年到1893年间,清政府共举外债39次,从1894年到1911年间,所借外债108项,总额为12. 394亿余元,为甲午战争前借款的27倍。
贷款被附以苛刻的政治条件作抵押。
1895午到1913年,西方在华共设银行13家,85个分支机构,构成对华政治贷款扩大资本输出的金融网络。
其二为经济投资。
到1898年11月,西方国家共取得6420英里的对华铁路投资权,至1911午,西方在中国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长达8900多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93%以上。
西方国家修筑铁路所到之处,大量移民,强占村镇,开铺设埠,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大煤矿、重要铁矿、金矿均被西方国家控制。
欧战爆发后,日美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大肆扩张,1914年日对华投资达21960万美元,占西方国家对华投资总额(160130)万美元的13.6%。
到1931年增至113690万美兀,占外国投资(324250)万美元的35.1%。
到1945年6月,日对华投资达260亿日元,折合美元100亿。
通过在占领区的大量投资,日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殖民主义的残暴掠夺。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德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
有的“黄祸论”鼓吹者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意愿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方队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3、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1841年5月,英国侵略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海国图志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还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现代西方学习的新风。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第十讲、近代中国的外债历史
“只要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 (孙中山)的丰碑”(鲁迅)。
2019/7/6
《公债经济学》
14
2.2、北洋政府外债的运用
出(无经济效益),还本利 息就成巨大财政包袱,拖欠、 展期、再展期就成家常(而 每一次展望就意味着利率提 升、利息外流)。
(核心是债务重组),并于 1921年成立整理内外债委 员会。主要内容:清理、登 记、商讨、偿还规划(发新 债或偿债基金)等。
教训:由于外债的非生产性 债务整理失败的标志:债务
2019/7/6
《公债经济学》
15
2.2、北洋外债的运用分析:为什么称其为恶债?
北洋外债是军阀混战的经费来源。北洋 政府国库如洗,只得依靠外债。1912- 1928年用于军事支出的外债达6.7亿银 元,占北洋外债43%。
北洋外债是镇压人民革命的帮凶。例如, 袁世凯“83天的皇帝梦”与其善后大借 款和“二十一条”,段祺瑞与亲日派和 “三一八惨案”。
借贷无门关税低押只能一20201225公债经济学1824债务整理失败的原因分析政局的动荡如城头变幻大王旗革命的风云如国共合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北伐战争列强的勒索和欺榨如北洋政府将提高关税的关税会议作为救命稻草却未成功20201225公债经济学19附录
第十讲、近现代中国的外债分析
主讲人:贺晖
2019/7/6
北洋外债是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中 国逐渐殖民化的历史见证。清政府将关 税、厘金和田赋抵押贻尽,北洋政府就 以盐税、森林、矿藏等作抵押。
中国近代史下
及其同学等,为外地入湘之维新派。
湖南时务学堂 长沙 1898 创办背景 中文总教习梁启超 西文总教习李维格。
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维新宣传:民权平等之说; 反清言论;康有为改制论、三世说;社会改革思想
《天演论》的基本思想: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的运用。 天演规律: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优胜劣败 严复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界 新知识、新制度的基础:西学 西学在近代的命运 达尔文进化论早期传入:1870年代,但未引起注意
谭嗣同与《仁学》
非正统思想的发掘 “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谭嗣同的经历与《仁学》的写作 《仁学》基本思想:
外篇十五,曰益智、游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 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会通、非弭兵、非攻教。主张 进行一些改革,如对外开放。
《劝学篇》还系统地阐发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 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成为洋务运动思想纲领的很好概 括。宗旨:维持现有政治、文化以图变局。
《翼教丛编》与湖南保守派思想 叶德辉、王先谦等人对维新思想的反对。 对民权思想、开放主张的抨击,对纲常伦理的维护。
《劝学篇》的思想: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 风气。认为“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 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制敌应变之术;不知本,则
有菲薄名教之心”。故须“务本”、“务通”。
《劝学篇》内容: 内篇有九,曰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 守约、去毒(鸦片)。反驳民权思想和维新派批评封建伦理 纲常的言论。
《孔子改制考》1891始作,1898刊行 主要观点: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备课笔记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根底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侵占租借地和划分“权利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进展资本输出。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根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在中国侵占以重要港口和海湾为中心的租借地,划分“权利范围〞,进展殖民地式的统治。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它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利,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要求培养学生的才能: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培养学生区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概念的才能,进步学生对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特点的分析才能。
通过对本节的瓜分中国简表和两张示意图的识读,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才能,并能充分运用本节提供的两段史料,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展说明和论证的才能。
教学要点一、争做中国的债主二、抢夺路矿和办厂权1.争夺修筑铁路权2.争夺开矿权3.争相开设工厂三、侵占租借地和划分“权利范围〞四、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本课重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列强侵占租借地和划分“权利范围〞。
本课难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导入新课讲述本课详细内容之前,教师可提问学生: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教师应明确指出: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只剩下中国这一大块半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是资本输出和划分“权利范围〞,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构造1.经济上①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场倾销获取利润;②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货款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1890 嵩武军借款 德国泰来银行 182482 年利率6.5% 4年
31 1890 山东河工借款 德华银行 364964 年利率6.5% 4年
合计 43838221
9 1878 西征借款5 英商汇丰银行 1750000 月利率1.25% 6年
10 1881 西征借款6 英商汇丰银行 4000000 年利率9.75% 6年
11 1882 新疆俄商借款 新疆俄商 120000
12 1883 广东海防借款1 英商汇丰银行 1000000 月利率0.75% 3年
6 1874 福建台防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2000000 年利率8% 10年
7 1875 西征借款3 英商怡和洋行
英商丽如银行 1000000 % 3年
3年
8 1877 西征借款4 英商汇丰银行 5000000 月利率1.25% 7年
17 1884 滇桂借款 宝源洋行 1000000 年利率8.5% 3年
18 1885 福建海防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3589781 年利率9% 10年
19 1885 广东海防借款4 英商汇丰银行 2012500 年利率9%
20 1885 援台规越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2988862 年利率8.5%
表131865—1894年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所借外债统计表(单位:库平两)
序号 年份 借款名称 贷 款 者 数额 利率 期限
1 1864 福建借款 福建厦门洋商 150000 1年
2 1865 广东借款 广东英商频志洋行 92000 1年
3 1867 西征借款1 上海洋商 1200000 月利率1.5% 半年
续表
序号 年份 借款名称 贷 款 者 数额 利率 期限
4 1868 西征借款2 上海洋商 1000000 月利率1.5% 10个月
5 1872 使法借款 英商丽如银行 30000
21 1885 神机营借款 英商怡和洋行 5000000 年利率7.5% 10年
22 1886 轮船招商局借款2 英商汇丰银行 1217140 年利率7% 10年
23 1886 南海工程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300000
700000 年利率8.5% 10年
26 1887 郑工借款1 英商汇丰银行 968992 年利率7% 1年
27 1888 郑工借款2 英商汇丰银行 1000000 年利率7% 4年
28 1888 津通铁路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134500
29 1889 鄂省织布局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160000 年利率5%
30年
24 1887 三海工程借款 德国华泰银行 980000 年利率5.5% 15年
续表
序号 年份 借款名称 贷 款 者 数额 利率 期限
25 1887 津沽铁路借款 英商怡和洋行
德国华泰银行 637000
439000
13 1884 轮船招商局借款1 天祥、怡和等洋行 678000
14 1884 广东海防借款2 英商汇丰银行 1000000 月利率0.75% 3年
15 1884 广东海防借款3 英商汇丰银行 1000000
16 1884 沙面恤款借款 英商汇丰银行 1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