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语文】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审题: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姜鹏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

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

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

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

②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

,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

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蔬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

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③《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账。

《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

【】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

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位五十四年间,外服四夷,内强皇权,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走向。

这么重要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只给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讲述九年,每卷不超过两万字。

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试想,若规定用两万字的篇幅把抗日战争叙述一遍,我们能讲什么?把主要战役,指挥将领,牺牲多少同胞罗列一遍,大概也不止两万字。

然而《资治通鉴》就在两万字不到的篇幅里,把汉武帝时代波澜壮阔的九年给讲完了,何等惜墨如金!④这样看下来,《资治通鉴》的篇幅成为一个相对的问题。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横峰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年级 语文 试题 命题人: 薛红阳 考试用时: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每个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官话与国语 张鸣 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

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

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

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或者叫清语。

入主中原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做官的人,无论满汉,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语。

就像在全国推行剃发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

然而,清语的推广,却不了了之。

原因是满人自己,包括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语言”。

因为这样的文字,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这个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更没有故事。

相形之下,汉语里什么都有,特别是有满人极其喜爱的《三国演义》。

在没入关之前,满人就是双语并用。

入关之后,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论文化,他们则是被征服者。

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不重满文,教满文的谙达,根本没有地位。

皇帝尚且如此,时间一长,别说汉臣不能说清语,就连满人大臣也不会说了。

大家都在说官话,所谓的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

清朝是满人当家,只能如此,进入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也如此,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高层大多为南方人,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语,跟现在的普通话,基本差不多。

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于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沟通。

其次,要归功于科举考试,如果不是持续1 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无形中在文化人中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一样会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有些地区,会逐渐根据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别的地方根本就不认识。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doc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doc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开辟/复辟烙印/炮烙寥廓/寥寥无几纤绳/纤维B.模仿/模具蛮横/横财勾当/一笔勾销取缔/缔造C.殷红/殷切慰藉/狼藉刊载/载歌载舞稽查/稽首D.徒劳/迁徙驰骋/招聘躯壳/金蝉脱壳谬赏/谬论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懈怠荒辟变幻扶危济困B. 膨涨嗔怪威摄众口铄金C. 罢黜钳制自诩勃然大怒D. 渲染攻讦卮酒戳力攻秦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 )A.滟滪堆是一堆黑色礁石,它对准峡口。

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C.小张总喜欢在会议上故弄玄虚,以吸引领导的注意。

事实上他不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D.当日本发生大地震时,不少人兴高采烈,以为这是老天爷对日本的惩罚,而小王却不以为意,毅然向日本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 )A.在两会上,有代表指出,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能否程度地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违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5%。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等等。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

创作固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像一切有价值的活动一样,它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好。

假定有中人之资,依着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有一分功夫,决有一分效果,孜孜不辍,到后来总可以达到意到笔随的程度。

这事有如下围棋,一段一段地前进,功夫没有到时,慢说想跳越一段,就是想多争一颗子也不行。

许多学子对文学写作不肯经过浅近的基本的训练,以为将来一动笔就会一鸣惊人,那只是妄想,虽天才也未必能做到。

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文学本来是以语文为工具的表现艺术。

心里有东西要表现,才拿语文来表现。

如果心里要表现的与语文所表现的不完全相同,那就根本失去表现的功用。

所谓“不完全相同”可以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能力不够,一是他存心要说谎。

如果是能力不够,他最好认清自己能力的限度,专写自己所能写的,如是他的能力自然逐渐增进。

如果是存心说谎,那是入手就走错了路,他愈写就愈入迷,离文学愈远。

许多人在文学上不能有成就,大半都误在入手就养成说谎的习惯。

所谓“说谎”,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心里那样想而口里不那样说。

一个作家须有一个“我”在,需勇敢地维护他的“我”性。

这事虽不容易,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在逢迎习俗,苟求欺世盗名,昧着良心去说话,其实这终究是会揭穿的。

文学不是说谎的工具,你纵想说谎也无从说。

“言为心声”,旁人听到你的话就会窥透你的心曲,无论你的话是真是假。

《论语》载有几句逸诗:“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斯远而。

”孔子一眼就看破这话的不诚实,他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作者未尝不想人相信他“岂不尔思”,但是他心里“未之思”,语言就无从表现出“思”来。

他在文学上失败,在说谎上也失败了。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

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

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

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

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

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

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

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

《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

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 -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 -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36分,第Ⅱ卷114分,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拓.片(tuò)榫.头(sǔn)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ú)B.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气屏.声(bǐng)C.吞噬.(shì)厢庑.(wú)间.或(jiān)少不更.事(gēng)D.石栈.(jiàn)朔.漠(sù)迁谪.(zhé)群山万壑.(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得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每年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城市常常是十室九空....,人们举家来到这里赏樱花,到那时,这里就如同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处处花朵簇拥,人流如织。

B.只从生活上无所不至....地体贴对方,却不从思想上和工作上帮助对方进步,这是不对的;只注意对方的思想和工作,生活上却一点也不体贴对方,也是不对的。

C.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纷争经常发生。

D.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报从今天起,开辟《辉煌十一五》专栏,突出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江西省横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江西省横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廖保平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

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

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

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

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

由于这种考试是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

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黄琦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是(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的一组是:A. 毕竟 寒暄 变幻莫测 B 梦靥杀戮 走头无路C. 烟霭D. 安 嬉闹 脉膊 没精打采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黛玉应外祖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

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

黛玉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李纨(贾珠之妻)和三位姑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宋志明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

可是“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

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

“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这是儒家讲安身立命之道的滥觞。

《论语》也谈到“身”。

《学而》篇写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这里,“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

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

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这里所说的“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

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

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

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分值: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参差(chī) 敛裾(jù) 猗郁(qǐ) 肄业(yì) B.敕造(shè) 庑门(wǔ) 殉葬(xún) 丝绦(tāo) C.正月(zhēng) 被褥(rù) 桌帏(wéi) 榫头(sǔn) D.混沌(hǘn) 两靥(yàn)广袤(mào) 杜撰(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厮打 臭迹 歆享 散手人寰 B.嘻闹 渣滓 神彩 汗流夹背 C.缪种 寒暄 朱拓 不径而走 D.颓圮 漫溯 寥廓 揠苗助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B.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C.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众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焕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

2020-2021学年横峰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横峰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横峰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

最好的小说,无疑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那种。

这是一种完美的小说。

在这种小说中,意义和意思这两个元素不仅都有,而且两者是水乳交融的,是严丝合缝的,是浑然一体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完美的小说却少而又少,不但在中国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太多。

任何一位小说家,毫无疑问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

但是,这种小说不是想写就能写得出来的!它的诞生需要足够苛刻的条件,除了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指引和艺术的支撑,还要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更为重要的是,恐怕还要等待天赐良机,或者说灵感来袭。

总之,这种完美的小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许多貌似完美的小说,包括一些所谓的优秀小说,粗看上去似乎意义和意思都有,但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和意思并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

它们经常是两张皮,要么牵强附会,要么生拉硬扯,要么风马牛不相及。

既然完美的小说一时半会难以写出来,那小说家们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因此,我们经常读到这样几种小说,一种是有意义没意思的,一种是有意思没意义的,还有一种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

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显然是最差的小说了,如果我们还把它称为小说的话。

这种小说不写也罢,也不值一读。

至于另外两种小说,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有意义没意思的这种。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小说差不多占据了小说的大半个世界。

但是,就我的审美趣味而言,我也很不喜欢这种小说。

原因是这种小说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价值,有的故作高深,总是削尖脑袋往哲学的象牙塔里钻;有的则假装激进,笔锋一转就溜上了政治的跑马场。

说实话,这种小说没什么读头。

如果仅仅为了获取某种思想,我们还不如直接去读那些哲学原著和政治文件。

相对来说,大多数读者更喜欢那种有意思的小说。

有意思的小说是从情调和趣味出发的,它不求宏大,也不求深刻,或者说,它不怎么重视意义的建构,只求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

横峰高中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横峰高中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cāo tuó)B. 炽热(chì rè)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D. 纵横交错(zòng héng jiāo cu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周开始,每天增加两节自习课。

C.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还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深深思考。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B. 他的笑声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周围的阴霾。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这条河流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地流淌在山间。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破釜沉舟C. 风和日丽D. 惊天动地5. 下列诗句中,描述自然景色的一项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施彦章。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原名吴承恩。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原名罗贯。

7.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B.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C.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D. 《登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8.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分值:150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出卷人:邓婉君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中国传统上的牛年。

中华民族自古赋予了牛各种象征意义,有关牛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等也广为流传。

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

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有着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它不仅具有浑厚的文化价值,更有厚重、深远的华夏农耕史价值。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

我国养牛的历史悠久,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与书写。

《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立春日,人们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

牛身形庞大且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们都是牵着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耕地播种,载拉运送,都是默默无闻的牛儿们的任务与使命。

因此,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就运用了牛,这是牛在军事上运用的典型例子。

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

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

以牛为标,化牛入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峰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个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官话与国语张鸣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

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

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

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或者叫清语。

入主中原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做官的人,无论满汉,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语。

就像在全国推行剃发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

然而,清语的推广,却不了了之。

原因是满人自己,包括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语言”。

因为这样的文字,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这个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更没有故事。

相形之下,汉语里什么都有,特别是有满人极其喜爱的《三国演义》。

在没入关之前,满人就是双语并用。

入关之后,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论文化,他们则是被征服者。

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不重满文,教满文的谙达,根本没有地位。

皇帝尚且如此,时间一长,别说汉臣不能说清语,就连满人大臣也不会说了。

大家都在说官话,所谓的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

清朝是满人当家,只能如此,进入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也如此,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高层大多为南方人,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语,跟现在的普通话,基本差不多。

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于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沟通。

其次,要归功于科举考试,如果不是持续1 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无形中在文化人中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一样会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有些地区,会逐渐根据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别的地方根本就不认识。

每次科举,虽然取士不多,但大士绅带小士绅,所有习文之人,读的都是一样的书,写的都是同样的文章,写出的东西,自然同文同义了。

不可能出现广东读书人写的东西,跟山西人不是一种文法的情况。

文字如此,说话也类似。

做官的人,必须说官话。

当年本省人不能做本省的官,一省的官场,官员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如果各说方言,漫说同僚之间无法沟通,就是上下级之间,也没法对话。

再说,清朝的规矩,官员上任,皇帝必定要召见一次,哪怕小小的县令也是如此,如果被召见的时候,一口土语,那么你说什么皇帝都不明白,没法留下好印象。

所以,不会官话,对仕途很不利。

(摘自《今晚报》,有删节)1.下列选项中,关于“官话与国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满清统治结束后,进入民国,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决定,废除满清时期官话清语,推行现在的普通话。

B.满人入关之前,只会说满语,这个满语,经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成为满人的“国语”,又叫清语。

C.满人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要求为官者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话,为此,清语成为满清时期的官话。

D.所谓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跟现在的普通话很接近。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说官话便于同僚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清朝召见时会给皇上留下好印象,因此,不说官话对仕途不利。

B.满人入主中原之后,满清统治者曾一度要求官员一律要学清语,实行文化改造,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在文化方面反而成为了被征服者。

C.清语没有成为官话的主要原因是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没有故事,更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D.满人入关后,皇帝只重汉文,不重满文,就连满人大臣也不许说清语,时间一长,汉语就自然成了官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的科举考试,在文化人中无形地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

大多数的习文之人,读同样的书,做同样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文字与文法的统一。

B.满清统治者试图将清语作为官话进行推广,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及缺乏群众基础,愿望未能实现。

C.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但文字都是统一的,这要归功于象形字的音义可以分开和持续的科举考试。

D.清语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文字,没有群众基础,缺乏文化内涵,就连满清皇帝自己也不喜欢,要想征服汉文化谈何容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君墓表欧阳修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

世为鼓城人,后徙吴兴,自君之七世祖宝,又徙常州之武进。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

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

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

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

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

”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

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

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某家诚冤。

”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

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

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

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

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

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

”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君在如皋,时年五十。

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

”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

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钱姓出陆终,盖颛顼之苗裔。

始以士为周官,久而以为姓。

自三代以来无甚显者至唐末钱氏多居东南及镠乘乱世起余杭有地十三州号兼吴越而王者几百年。

而武进钱氏独以隐德累世不显。

武进之钱,自宝七世,至君有闻,又有贤子,不坠益彰,其势孰止!盖恃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而终显。

立石刻辞,其示弥远。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麦禾大稔稔:成熟。

B.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尝:曾经。

C.迹其来自某家迹:痕迹。

D.某家诚冤诚: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归业者.千余户今者.项庄拔剑舞B.致仇人以.法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C.久而以.为姓人非生而.知之者D.县人为.君立生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即便有钱冶这样的贤士出现,也无法扭转钱姓氏族衰落的势头,因此欧阳修在替钱冶写墓表时无奈地发出“其势孰止”的感慨。

B.潮州大姓某氏家着火,官吏认为是某家所为,但某家喊冤不服,太守便叫来钱冶调查案件,钱冶最后使这个案件真相大白。

C.如皋的百姓多以食盐生意为业,钱冶因势利导,兴利除弊,给人们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许多方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在钱冶治理金堂期间,当地出现了“天降甘露”“麦禾大稔”之祥瑞,人们纷纷说是钱冶的功劳,钱冶却说他只是做了该做的而已。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2)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长相思-雨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8.全词不着“雨”字,却是通篇写雨,请分析词人如何写雨。

(5分)9.请分析“空阶滴到明”“空”字的妙处。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

”(2)《琵琶行》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写出了琵琶女复杂的矛盾心态,表现了人物特有的美感为下文埋下伏笔。

(3)《登飞来峰》一诗中,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演员于是之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是配角。

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

在那部戏中,于是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

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词,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

他头上扎着破旧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

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下牙,唇口已然冻木……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下。

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马的台词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

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

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子发僵。

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来的。

“他没让你看到那个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

”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

《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26岁的于是之尝尽成功的喜悦,《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

“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

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他们要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一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

”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用手指头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出程疯子的手势……“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

老舍先生说,程疯子“原是有钱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于是之将程疯子精确定义成庶出的旗人子弟,没落之后曾唱单弦为生。

《程疯子传》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几乎是一篇上好的小说的开头。

白描手法被时年26岁、正式学历仅到初中的于是之运用得得心应手,不让老舍、汪曾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