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与影响
社会问题关心太少
• 行政过程: 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理论强调的是“合法性”,讲究的是连续性决策,从规划调查到规划 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的公共审查,直至规划的批准,是一个“长耗时”的 过程。这就使得规划具有一套规模庞大的体系,使规划的实施失去了灵活性, 进而使规划失去了时效性。
①问题界定; ②数据搜集和处理; ③目标形成(代表公共利益); ④设计多方案; ⑤方案选择; ⑥实施; ⑦监测和反馈。
理性主义规划的批判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 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
• 工作方法: 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
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 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
• 规划师在该理论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首先,由于受规划师本身时间、知识 水平、处理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不可能的;其 次,规划者也不可能穷尽实现特定目标的可能的所有规划方案;另外,规划 师作为“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决策者,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
• 理性规划所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也是无效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 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的,每个利益集团都会为争取自己集团的利益而 不择手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全体利益。
其思想方法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标准理论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的特征
从规划理论的角度来讨论规划中的理性在西方规划界中 已有一段历史。现代理性规划的的主要特点为:
• 依程序行事 • 防止快速决断 • 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选择 • 综合审视,不专注于一件事情
“理性综合规划观”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序 组成,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程序规划方法。典型的理性 综合规划过程如下: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转变(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殖民地独立、欧共体成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等等)以及科技的繁荣、新价值体系的洗礼。
科技的繁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途径,但是人却越来越沦为无个性的客体,并引发了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
因此可以说,20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最不安定、动乱最大、灾难最多、争议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内,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其所在的历史的。
下面首先简要的对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分期和综述。
(1)1900年代至二战以前,这是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各种探索、实践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产主义政权上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各国基本进入了普遍繁荣的时代。
德国是西方骚动的中心,并直接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后建立了新秩序。
在战争期间诞生的这些精英思想包括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宣言《雅典宪章》,有机疏散思想,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2)二战后至1960年代末,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
在这个时期,“功能”、“实用”、“效率”成为主题词。
这个时期有卫星城理论的提出与新城运动,有战后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以及第十小组的“人机结合”规划思想及理论。
(3)1970年代至1980年代,西方社会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社会”,社会价值观体系处于混乱交织的过程。
事实上,战后重建的二三十年,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人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社会内部依然处于动荡的边缘,冷战的加剧,社会分化加剧,道德沦丧,文化种族冲突,资源环境枯竭等等等等使人们不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后现代社会思潮。
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梳理与探讨
技术与应用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梳理与探讨Carding and Discussion of W estern Urban Planning Thoughts Since the20th Century李言LIYan(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School of A 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Lanzhou Jiao t ong University)【摘要]自19世纪末田园城市诞生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中,城市规划理论经历了极大的发展,在指导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百多年间,科技发展引起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变革,使得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城市规划何去何从。
文章对20世纪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探讨了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应该如何借鉴。
[Abstract]In the more than a century since the birth of the idyllic city at the end of the19th century,urban planning theor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and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guiding urban construction,planning,and development.Over the past100years,the political,economic,and ecological change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led scholar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consider the future of urban planning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urban planning idea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nd discusses how China's current urban planning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关键词】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思想[Keywords]rationalism;humanism;urban planning;theory;thought1引言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了社会、政治、科技等的复杂学科。
从理性到人性——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
从理性到人性——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摘要:世界建筑与城市规划走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当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与理论,关于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论述从来就没有停滞过,在这些繁多的理论当中,各种思想包含其中,追求理性的功能主义思想,关注人的人文主义思潮。
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真正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是在著名的《雅典宪章.》颁布以后,从《雅典宪章》开始,规范的被广泛认可的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理论逐步发展,城市规划与发展思想的演变进入了稳步前进的阶段。
从《雅典宪章》的理性主义到《马丘比丘宪章》再到《北京宪章》,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宪章的所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异同来解读分析近代工业化社会以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发展变化的轨迹。
关键字: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北京宪章,城市规划思想变化,物质空间思想,社会文化系统思想,广义建筑学世界城市的产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成为思想和理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思想理论却是在近代特别是在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化以来,大量而快速的城市建设催生了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但是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城市规划思想,必然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总体来说整个世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思想的发展都带有时代的特色,各种繁杂的城市规划理论的背后都是鲜明的时代特色。
而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上三大城市规划圣经级别的宪章无疑集中的反应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建设规划的思想,它们之间体现出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异同也展现了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时代转变,体现了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变化趋势。
西方国家在进入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以后,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直接导致了城市规划发展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从十九世纪至今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先后经历了六次历史转折,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无疑是1933年的《雅典宪章》和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城市建设规划史上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其所处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思想的总结,并且深刻的影响着以后的城市设计规划思想,《马丘比丘宪章》是对《雅典宪章》功能理性主义规划建设思想的修正与扩充,是对其建设性的发展,其中的很多的原则依然在为现代城市规划发展所运用。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
”——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
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
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
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
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
西方理性城市规划模式的思考和启示
对各种 方案进 行评估 , 最后得 出解决 问题 的最 佳方 案。具 体 理的科学模式之 中 , 规划的知识可 以通过 实证 标准进行评价 。理 案 , 而言 , 可以分 为以下 7 个步骤 : 性思想在方法论 、 空间组织 以及 管理 等多方 面对城 市规划产生 了 视觉效果。如果建筑的表现形 式与思想 内涵相 一致 , 么人们看 术方 面有着很深 的造诣 。密斯 凡德 罗将 “ 就是 多” 那 少 的意 念引入 到的建筑便是 由其特性构成的精心作品 , 人们 才能从 中获得美学 现代建 筑体 系 , 赖特基于“ 有机建筑 ” 的理 论表达 了人对 大 自然 的 的感受。要理解建筑 艺术语 言中的表达力需要有 共鸣 , 只有 人们 向往 , 这些事实都足 以证明建筑艺术与抽 象艺术难解难 分的统一
开阔地带 , 现出整个 园的 中心 景观。在这里 , 显 充分体 现 出建 筑 也不能象绘画 、 雕塑那样具体 地表现场景 和故事 。建筑艺术 所要 时间和空间相结 合的艺术效果 。中东部 建筑处理更 为奇妙 , 一院 表达的是 比较概括 和 比较抽 象 的 内容 , 这一 点 与音乐有些 相似 。
建 筑与其他艺术 门类是 互相 融合 、 密不 可分 的。从 古 到今 ,
无论是 中国 的传 统 建筑 还是 西 方建 筑 , 常常 和雕 塑、 画 、 都 壁 彩
绘、 园艺绿 化等结合在一起 , 并通过其他 门类艺术 的衬托 , 增强 了 建筑本 身 的表 现力 , 其所表 达的涵义 更丰 富, 使 意境更 深远 。如
西 方 理性 城 市规 划 模 式 的思考 和 示 启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
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西方的城市规划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
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其中城市规划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是:第一、城市规划从“物质形体设计”转变到崇尚系统分析方法(Systematic analysis)的理性决策过程(Rational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的科学性规划。
第二、规划从“蓝图式”实质性规划逐步变为“过程中”规划,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诸多学者认为城市规划师并非仅仅是扮演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角色,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体系来进行城市规划;规划的这种技术性角色应该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汇集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
后来的“联络性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以及“倡导性规划”(A dvocacy planning)等就是在对城市规划的反省中出现的城市规划新思路。
第三、以后现代主义规划思潮占主导地位的多元论规划思潮对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起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城市规划思想处于划时代的转变时期”。
一、由“艺术”到“科学”:城市规划的“物质形体设计”传统转向系统理性的城市规划二战后到60年代的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被视为是建立在“物质主义”之上的“形体规划设计”。
好的形体环境可以增进幸福,而形体环境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加以改造和控制,只要加强设计和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形体环境。
事实上,这种观点可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更远。
城市规划历来被视为是建筑师的份内之事,城市规划不过是基于城镇层面上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单体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战后的城市规划大多是建筑师规划,城市规划的工作建筑师完全能够胜任。
在传统的这种“物质形体设计”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城市规划中,“美学观念”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和出发点,和建筑设计一样,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门“艺术”。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三、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规划理论
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规划理论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明显地转向 对公共部门规划所面临主要问题的讨论,并因此导致以问题为核心 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特征。1980年形成了5个主要议题:城市经 济的衰退与复苏;社会不公正现象与机会平等;全球生态危机与可 持续发展;全球环境的美学品质;地方的民主管理与“公正”规划。
一、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
二战后城市规划概念的构成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1)城市规 划是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以与社会、经济规划相区别;2)城市设计是城 市规划的核心,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延伸;3)城市规划涉及到编制 “总体”规划或规划“蓝图”,这种蓝图应以统一的精细程度表达城市 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结构,形成“终极状态”规划,同时对建筑或其他 人工结构环境进行设计。 与以上观点相应的内容是城市规划是一种“技术”行为,这种行为 本身不是政治性的,或者至少它不带任何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或承诺。大 多数城市规划从业者是“建筑师出身的规划师”。同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方面。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准则提出的背景是激进的社会变革和保守情怀的 文化。 规划的基本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理论, 一是关于城市规划寻求创造何种城市环境的理论。以上理论可以通过当 时盛行的四项规划准则得以说明:1)乌托邦式综合规划。希望能够通 过物质和设计的城市规划将所有的问题都一块解决,并普遍抱有进步思 想,认为应当将历史发展形成的现状城市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清理,为新 的城市发展让路;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对未来城市抱有渴望乡村
二、1960年代的规划理论
这两种理论的显著区别在于系统理论关注的是规划活动的目标, 是实质性的规划理论;理性过程理论关注的是规划活动的过程或程 序,是程序性的规划理论。 早期的激进现代主义和乌托邦综合式的城市规划实践引发了广 泛的城市抗议活动,导致人们对城市规划本质的进一步反思,认为 它更接近于政治,而不是技术或者科学。理论研究也由此开始更多 的关注城市规划中的政治问题。这是作者所提到的“规划是一个政 治过程”。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及其影响
理论起源
• 一方面是18世纪“理性时代”(Age of Reason)所带来的 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对问题给予足够的思考,任何关于 事物的规律都能够揭示,甚至是社会学和人文科学的问题。
• 另一方面,随着19世纪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社会结 构日益复杂化。工业革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冲突,产生了 很多不同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社 会科学和政治学只能求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 数学物理方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 行政过程: 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乏充分认识
对理性规划的批判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由于该理论强调的是“合法性”,讲究的是连续性决策,从规划调查到规划 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的公共审查,直至规划的批准,是一个“长耗时”的 过程。这就使得规划具有一套规模庞大的体系,使规划的实施失去了灵活性, 进而使规划失去了时效性。 规划师在该理论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首先,由于受规划师本身时间、知识 水平、处理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丌可能的;其 次,规划者也丌可能穷尽实现特定目标的可能的所有规划方案;另外,规划 师作为“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决策者,在现实中也是丌可能的。 理性规划所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也是无效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 各个丌同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的,每个利益集团都会为争取自己集团的利益而 丌择手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丌是整个社会的全体利益。 理性规划技术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过于繁杂,使得规划失去了更接近人性的东 西,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规划的初衷。规划是由于人的基本利益受到威胁而产 生的,可是如果过于理性,忽视了人性的存在,那么,规划就没有存在的价 值了。
1960~197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简述美国规划理论中社会学习学派的主要思想来源
简述美国规划理论中社会学习学派的主要思想来源?整个1960`197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界对规划的社会学问题的关注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65年达维多夫发表了《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及其在此之前的1962与雷纳合著的《规划选择理论》,罗尔斯在1972年发表的《公正理论》和大卫·哈维的《社会公正与城市》,把这个时代的规划社会学理论推向高潮。
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 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
理性规划理论是战后西方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法卢迪(Andreas Faludi),其代表作是1973年出版的《规划原理》(Planning theory,1973)。
理性规划理论的提出,相对于过去对规划的理解基于“作为设计的规划”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科学的”和“客观的”方法去认识和规划城市。
理性规划理论认为规划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度(过程)组成,而政府和规划者是价值中立的公众利益代表者。
理性规划理论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规划的影响很大,英国目前的规划体制和技术在相当程度上是这一理论的产物。
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源于1970年代。
其代表人物是丹尼斯(Dannis)、戴维多夫(Davidoff)。
其主要的观点是针对规划师过去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评价者和决策者而言的。
该理论认为规划师应该作为倡导者,作为政府利益、集团利益、组织利益或政策可能影响到的社区个人利益的代表,参与到政治进程中去。
倡导性规划引发了关于规划实践的严肃争论,对经验性研究、增加规划新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
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
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侵入亚欧,造成名族的迁徙与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与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
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
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与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
但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与波斯军队展开决战,在希波战争中获胜。
2.建造了雅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希腊城邦解体。
12.马其顿人入侵地中海,建立包括全希腊在内的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伊特鲁里亚时期1.古罗马国家先后经历了城邦时代、共与时代与帝国时代。
理性主义与城市规划评估方法的演进分析
整 体而 言 , 源 于古 希 腊 时期 的理性 主义 经历 了
唯理论 、 经验论 以及工具 理性 、 价值 理性、 有 限 理
性, 直 至沟 通 理 性 的 演 变 , 形 成 了具 有 不 同 目标 和
侧重 的理 性 主义 。理 性 主义 成 为 多维 度 的 概念 集
估方 法演 变 与 其 隐 含 的理 性 主义 哲 学 之 间 的互 动 关系, 澄清 各 类 型 规 划 评 估 方 法 适 用 的社 会 、 经 济
背景 , 从而 为规划 评估 研 究 更好 地 结 合 我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需求 和 主流价值 观提供 借鉴 和启示 。
总体规 划 、 镇 总体 规 划 的组 织 编制 机关 , 应 当组 织
行为构 成理性 主 义三 个 互 为依 赖 的要 素 。其 中 , 观 点与行 为源 于理念 的指导 , 而理 念 又通 过 观 点 和行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是 中 国人 民 大 学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项 资 金 资 助 ) 项 目资 助 成果 ( 项 目批 准 号 1 0 X N 1 0 2 1 ) l 2
规 划 评 估 实 践提 出三 点 建议 : 规 划 评估 作 为 政 府 、 市场 和 市 民 的沟 通 平 台 ; 规 划 评 估 方 法 作 为 多元 利 益 主 体 的 交 流 工 具 ; 通 过
规 划评 估 制 度 设 计 保 障评 估 成果 。
【 关键 词】 规划评 估; 理性主义; 工具理性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A
学 基础 , 诸 如规 划评 估 究 竟 为谁 服 务 ?制定 规 划 标 准 应遵循 什 么 样 的价 值 观 ? 如何 选 择 和 使 用 合 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12 0037 0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收稿日期:2008 01 02作者简介:王志凌(1981 ),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王志凌摘 要: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时期西方主流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以传统的城市设计为主的规划理论向系统和理性程序理论转变、规划师的角色转换等两个主要转变,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出发分析其产生及演变的根源。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城市设计,系统,理性程序中图分类号:T U 981文献标识码:A1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城乡规划在战后时期就主要被认为是一种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与设计行为,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1)城镇规划是物质空间形态规划;2)城市设计是城镇规划的核心;3)城镇规划需要编制总体规划或规划蓝图,这种蓝图应以统一的精细程度表达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结构。
由于城镇规划被当作一种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延伸。
在二战后早期,大多数城镇规划从业者是 建筑师出身的规划师 ,特别强调将城镇规划作为城市设计。
在吉伯勒的!城乡规划原理和实践∀一书中,作者将整个新城总体规划深化成了详细设计。
正如埃里克#里德在1987年表示,城镇规划的实践不是完全依赖经验性研究和理论,规划编制和决策大部分是基于直觉的,或者是那些有关城市形态与布局的过于简单化的美学概念。
在如何有效地协调城市丰富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审美概念体现了空间形态决定论者的构思。
2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价值取向2.1 乌托邦式综合规划乌托邦主义一般而言都是非常典型的注重功能设计的现代主义(如戈涅的工业城市、柯布西耶的阳光城市等),根据这种想法,未来城市依托单一用途的庞大街区进行组织,在不同街区之间有快速干道相连,在形式上表现为均质排列的单纯几何形功能性建筑。
2.2 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英国城镇规划思想核心中存在着浓厚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即 反城市化 的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862(2019)04-0017-08理论探讨理性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李强▽张鲸'(1.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北京,100124; 2.北京工业大学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北京,100124;3.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摘要】理性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石,理性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从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宕蒙、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理性的内涵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与此同时,基于理性的不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诞生了不同的规划理论模式。
理性内涵飽重构与规划理论的重构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
【关键词】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空间规划理性【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0序言理性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石,理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以此为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不同的规划理论模式。
古典时期理性更多地表现为自然或宇宙秩序背后的定则与规律,并进一步扩展为人类社会背后合乎自然秩序的正义;在中世纪人类的理性成了上帝的恩赐;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赶走了神,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主体理性;现代主义时期以人为中心的主体理性不断地被强化,理性逐步退化成支配人类个体的工具理性;后现代主义时期,哲学家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人类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对话的交往理性,并逐步成为社会重构的基础。
以理性的历史内涵为基础,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为不同的历史特征,古典时期城市规划模式表现为合乎自然或宇宙秩序的理性模式;中世纪的城市规划表现为宗教秩序与自然形态秩序的融合;文艺复兴与理性启蒙时期的城市规划呈现出古典自然理性与秩序的回归;现代主义时期的城市规划表现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理性综合规划模式;后代主义时期的城市规划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交往理性成为规划理论的重要基础,理性规划模式逐步被沟通规划模式、协作规划模式所取代,规划逐步被解释为多元化利益主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体共同参与、达成共识的民主决策过程。
1古典时期的理性与城市规划1.1古典时期理性的概念古典时期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的历史时期⑴。
“理性”孕育于西方古典时期早期对世界的本源及自然或宇宙秩序的思考,古典时期理性表现为万事万物秩序的“定则”与“规律”。
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或一切物质的基质是“水”、“气”、“火”、“原子与虚空”等,并且,万事万物的变化背后有“定则”与“规律”支配。
这种“定则”与“规律”就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这种理性被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称为“罗格斯”(the logos)121o早期古典哲学家,还认为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遵循一种平等秩序,而且,万物是相互的、对称的、可逆的,具有“明显的几何学性质”⑶。
这些思想里面蕴含着公理、假设、推理等理性认识方法⑷。
从苏格拉底(Socrates)到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理性从客体的自然与宇宙扩大到主体的人及人类社会。
自然秩序背后的理性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秩序就是符合自然秩序,并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⑸。
理想国的社会是建立在理性的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并由理性的化身哲学家来治理。
这种安排就像尊重自然秩序的规律一样,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可以达到至善的目的。
同样,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政治与社会正义时,也要求遵循天然的正义⑷。
理论探讨李饌等:理性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1.2古典时期的城市规划古典时期哲学家对世界本源、自然秩序正义以及理性社会生活的探索,对古典时期城市规划产生着深刻影响。
柏掠图的“理想国(城市)”的形态是建立在自然秩序基础上,理想城市形态是典型的同心圆模式⑺。
希波战争后,西方古典时期理性哲学、几何学以及希腊城邦人民的政治生活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建设。
以几何棋盘式格网及规整的城市中心广场为特征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城市逐步成了希腊古典、希腊化以及古罗马时期城市建设的经典模式,对气候与环境物理的适应性在规划设计中成了次要因素。
城市几何棋盘式道路格网不仅符合古希腊哲学与数学对和谐与秩序的诠释.也满足了人民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米利都(Miletus,图1)与普里埃耶城(Priene)是希波丹姆模式的典范,这种范式不仅体现了意识领域的理性思维,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精神生活的理性需求。
⑻图1米利都街道格网(Miletus, Street Plan)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2中世纪时期的理性与城市规划2.1中世纪时期理性的概念中世纪是西方古典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文化巅峰时期之间的1000年时期,大约是5~15世纪⑴。
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欧美人文主义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代”,是宗教及封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自然秩序背后的定则与规律.被披上了万能的神的外衣。
但是中世纪在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芒福德(Lewis Mumford)1101等学者那里得到了重新评估。
虽然,宗教神学主导了中世纪西方的社会秩序,但是科学与宗教并非截然冲突,而是有着复杂的关系和深刻的融通⑴。
宗教信仰在主导人们生活的同时,还是为科学理性留下了方便之门,对自然秩序的归纳、演绎、推理的理性在中世纪获得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严密逻辑的以对物理世界中的运动与变化的理性探索为核心的自然哲学o中世纪宗教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中间力量,但是科学的理性精神已经深入渗透到宗教神学教义〔⑵。
2.2中世纪时期的城市规划罗马帝国的裂解,再加上封建制度使得中世纪西方国家呈现破碎化状态。
由于国家的规模小,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控制能力弱,使得人们很难去规划一个大的城镇⑴」。
但是中世纪城市秩序的美,来自于对自然形态的尊重利用以及对基督教生活的有机组织。
中世纪城市一部分是在罗马军营的基础上发展闻来(图2),—部分是围绕修道院(monasteries)、采邑(manor)或城堡发展而来,教堂常常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中世纪的规划不是整齐端正,而常常是不规则的,街道较窄而且弯弯曲曲,城镇通常采用中心放射状路网(radio-centric pattern),并在周边设有环绕四周的围墙(wall as an encircling rim)""。
从城市图2在罗马城墙基础上扩张的佛罗伦萨图片来源:歩考丈献[14]李强等:理性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理论探讨规划视角看,中世纪城镇呈现另一种风景,中世纪伟大城镇一般是一个自然的增长过程,而不是由规划师规划而得⑴〕。
3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理性与城市规划3.1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理性概念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大约是公元14至18世纪的历史时期,是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交替的历史时期。
文艺复兴时代并不只是感性的人的觉醒,理性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科学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康德(Immanuel Kant)、黑格尔(G. W.F.Hegel)、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洛克(John Locke)等,被视作是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他们在哲学领域去除了宗教枷锁,确立了人的自主地位。
牛顿(Isaac Newton)则从科学领域让人类对生存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去除了宗教枷锁,并把科学带入了人类的世界。
文艺复兴与理性启蒙时期认识论被推向新的高度,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解放。
康德把哲学研究领域从本体论推向认识论,并强调认识的实践性。
黑格尔提出逻辑思维有三种形式:知性、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思辩的或肯定的理性。
黑格尔将理性理解为精神,认为认识不是用僵死的定义去规范事物,而是要用活的生命来体验U"。
霍布斯(Thomas Hobbes)用理性与激情概念一起构成了探讨公民哲学思维的基石〔⑷。
洛克(John Locke)认为人是“理性的造物”,理性是人的最高贵和最重要的能力。
理性是正确而明白的原则,或是根据这些原则而进行的演绎〔切。
3.2文艺复兴和理性启蒙时期的城市规划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解放,数与宇宙关于美的规律决定了城市存在“理想形态”,城市形态呈现科学性、规范化秩序和几何规则凹-对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弯弯曲曲、狭窄的街道、陈旧而且不堪重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以及被市场侵蚀的城市公共广场的改造,构成了文艺复兴与理性启蒙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
莫里斯(Morris 1994)把文艺复兴时期规划设计归结为三要素,包括主要直街(primary straight street),基于格网的街区设计(gridiron-based districts)以及诸如广场、市场和场所等围合空间归打其中,“主要直街"(primary straight street)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创新,不仅实现了与周边的建筑以及区域线路的连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城市内部地区之间的通行能力。
这种观念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改造,以及巴洛克时期的罗马、阿姆斯特丹、凡尔赛宫的更新改造与规划建设中得到清晰的体现,而且在其后奥斯曼(B.G.Haussmannn)对巴黎的改造中得到了更集中的体现。
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被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学者批判为集权主义的和是为资产权阶级服务的。
巴内翰(2004)也把巴黎“切口”式的改造(图3),解释为“按照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制度化空间来组幺口”[22]夕、o图31850-1870间巴黎新开的街道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2]4现代主义时期的理性与城市规划4.1现代主义时期的理性概念"二战”以后,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在基于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o工具理性即追求最大效率,也被称之为效率理性。
韦伯(1978)把“社会行为”约定为只有个人行为以他人行为为取向时才是社会行为,并根据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把行为分成四类,即工具理性(instrumentally rational)、价值理性(value-rational)、传统(traditional)、情感(affecual)o工具理性行为是对不同的手段(alternative means)及其目的(ends)以及他们附带后果(secondary results)进行综合思考与权衡做出选择的行为。
价值理性由对某种伦理、审美、宗教和其他行为形式的价值的有意识的信念决定⑺)。
韦伯区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只理论探讨李強等:理性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考虑达成目的的手段,忽视价值的合理性,这成了现代资本主义恶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