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师知识点整理

 城市规划师知识点整理

城市规划师知识点整理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而城市规划师则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士。

城市规划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社会学等方面。

在此,我们来对城市规划师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探讨,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城市规划理论包括城市学理论、城市地理学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等,城市规划师需要掌握这些理论,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

二、城市设计与空间组织城市规划师需要了解城市设计原则、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设计是建筑、景观、交通等设计的整合与协调,它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包括块状式、环形式、微地形式等,不同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态和功能分布。

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布局组合,它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形态和特点。

三、土地利用与开发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师需要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土地供应等因素,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

土地开发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土地利用活动,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用地。

城市规划师需要了解土地开发的各种方式、各类土地开发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师需要在规划城市交通体系时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流动管理、环保等因素。

同时,城市规划师需要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如交通流量计算、交通运输模型、道路设计等。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师必须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保护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师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中,如开发绿地、推广公共交通、提高建筑能源效率等。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且成为西 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回发 达国家。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新兴工 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同时又导致了发达国家的逆工业化或
后工业化进程。
•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 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大部分 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



二、城市空间 理论 2、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1) 生态区位学派

生态学派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历史形 态方法,概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历史增长趋 势并归纳城市空间分异规律。
生态学派的基本理论有轴向增长理论、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其 中,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被 学术界誉为三大经典生态区位理论,它们
(2) 增长机器理论
• •
1976年,勒根(R·Logan)和姆勒塔克

一、城市增长 理论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城市政治就是追求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 政治,城市的土地拥有者、房地产开发商、 金融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及其精英分子 ( elites )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会积极地影 响政治家和城市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一、城市增长 理论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区域层面上,通讯网络的形成使交通 运输不再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城市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区域行政界限。网络缩 短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企业分布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形成开放式、 网络型、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coopetition )代 替传统的等级关系。在网络化城市体系中,中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多学科交叉协作和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以达到提高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结构、塑造城市形象等目的的活动。

城市规划涉及诸多领域,例如地理学、建筑学、交通工程学等。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际中常用的方法进行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城市规划初期阶段、城市规划现代化阶段、城市规划后现代化阶段。

现代化城市规划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感知和需求,注重提高城市的品质。

城市规划的理论主要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方面。

策划师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例如,在考虑规划工程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一定的生态条件。

在制定城市规划策略时,亦应考虑城市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等因素。

二、城市规划的方法城市规划中,最难的是如何有效管理城市资源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需要准确掌握城市空间、功能和居民需求等信息,以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的主要方法如下:1.城市分析法城市分析法通过利用城市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的测算。

城市分析法可利用多种设备来分析一个城市的情况,从而制定具有鲜明特点的规划方案。

例如,对城市的人口、环境、经济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城市规划的重要信息,借以扶持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或帮助制定单个地区政策,提高城市体质。

2.城市模型法城市模型法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城市未来发展,并预测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模型法可把每一种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案的特点用抽象符号表示出来,然后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进行模拟,以得到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预测。

例如,在“绿城”规划中,可运用城市模型法以模拟未来城市的生态环境,并预测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模型法可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加快城市的发展和优化。

3.社区参与法社区参与法是通过整合社区居民的意见来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方法。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来源: 2004-11-5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与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就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与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与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与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与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与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a city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在市场上,乡村是市区的工业品市场,而市区是乡村 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二、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一) 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理论,他认 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 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 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 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
第三节 风水
一、风水内涵
风水起源于原始性自然崇拜,风水理论包含着一套选择聚落、 住宅和墓地的方法,目的是寻找一块具有地理优势的场地,满 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带来幸福、健康、财富和 权力)。实际上是古人选择居住环境的实践艺术。
村镇或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也有两道封闭 圈 :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 青龙、白虎山,成左右环抱之势,将后方及左右方围 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 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 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 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 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
2.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 3.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 4.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 5.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形成)
第二节 城市开发理论
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 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土地和房屋)、城市基础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建筑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 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 空间,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是通过城市开发来实 现的。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7)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7)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7)42、城市改造(U r b a n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

43、地形测量(T o p o g r a p h i c s u r v e y)将某一些区域的地形和实物特征加以测量并绘制成地图,以表示其相对位置和标高。

44、区位理论(L o c a t i o n T h e o r y)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及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

中心地带理论和同心区理论是区位理论的一部分。

45、城市规模(C i t y s i z e)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46、天际线(S k y l i n e)由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在天际形成的轮廓。

为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纽约。

47、空间布局(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为提供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和娱乐要求的空间而对建筑物内部的面积使用所做的设计工作。

48、城市网络(U r b a n n e t w o r k)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城市相互之间和它们与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包括与区域以外其他城市地区的关系。

49、临街面(F r o n t a g e)1、一块土地或房产临街的一面;2、土地房地产沿街的地界长度,以英尺或米度量。

如五十英尺长的临街面。

50、古建筑保护(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h i s t o r i cb u i l d i n g s)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合理安排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

以下是对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的整理。

一、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一)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的规划往往受到宗教、政治和防御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的城市以广场为中心,周围布置神庙、市政建筑和住宅;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多采用方正的布局,强调中轴线和等级制度。

(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城市面临着住房短缺、卫生条件差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划理论,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缓解城市的压力。

(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0 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发展。

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强调高层建筑和高效的交通系统;而雅各布斯则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反对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一)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发展能够长期持续。

这包括推广绿色建筑、优化能源供应和加强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二)公平性规划要确保不同社会群体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隔离的现象。

(三)人性化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和便捷的环境。

(四)灵活性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

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一)商业区规划商业区的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人流量和周边配套设施。

中心商务区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而次级商业区则分布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或居民区附近。

(二)住宅区规划要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结构,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如高档住宅区、普通住宅区和保障性住房区。

同时,要考虑配套的教育、医疗、休闲等设施。

(三)工业区规划工业区应远离居民区,以减少污染和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简介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开展过程中,基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因素,制定出合理而科学的城市开展规划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主要依据一系列的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主要的理论,包括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

1. 功能分区理论功能分区理论认为城市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功能分区理论的核心原那么是“相近原那么〞,即相似功能的区域应该靠近彼此,以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城市的层次性,即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有序。

2. 城市适应性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认为城市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展。

该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通过适应性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干扰和环境破坏。

城市适应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即要根据人类活动的需求和地域条件的特点来合理布局城市。

例如,在建设城市住宅区时,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可持续开展理论可持续开展理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了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开展应该以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根本原那么是“三位一体〞,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开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公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实现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论城市规划主要依据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功能分区理论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城市效率和生活质量;城市适应性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开展理论追求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来源: 2004-11-5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得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得具体方法或过程, 以指导已建环境得设计与开发。

传统得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得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与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得变化所产生得影响, 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得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 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得城市规划。

就是确定一个城市得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得总体布局得全面环境安排得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 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与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 按城市总体规划得要求, 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得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得规划, 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 选定技术经济指标, 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 确定各项用地得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 指根据已编制得城市总体规划所做得市内各局部地区得规划。

各区按不同得功能与性质, 有各自得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与水质]得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 政策与工作程序得规划, 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得规划, 包括居住区与住房建造得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得设计, 把现有一切自然与人为得物质条件纳入规划, 加以全面考虑, 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解读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解读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1898年提出的恩温——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提出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沙里能——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考试大|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大城市带3、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1)格迪斯、芒福德等——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四项基本原则1.《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答案:B 考P29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宪章》。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考试大|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学了城市规划多年,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理论么?中国城市规划正在面临一种“政策化”的趋势,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1、综合设计美学论,我们讲的最多的物质设计型城市规划理论,也是目前实践最多的理论,成于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对于理想城市的乌托邦追求,与现代主义相伴生。

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收到较多批评,突出的批评如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型》。

2、系统理性科学论,应对前一阶段城市规划受到的批评,以及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专家意图用“调查-分析-规划”(格迪斯)的理性主义方法,用系统科学的手段(法卢迪),寻找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城市规划朝着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似乎城市规划人从此就成了价值中立理论专业的科学家。

吉登斯试图用“控制论”对之进行解释。

同时,批评接踵而来,比如有人认为这些理性套路对实际城市状况的改善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其过程无法避免价值导向而实现中立,等。

从而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归根是政治,不是纯粹的科学。

3、公众参与政治论。

承继上一阶段,既然城市规划是政治活动,那么在民主国家就必然发展到公众的参与,这伴随着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及众多公民抗议运动(如女权、人权、后现代主义等)。

英国规划首先推动的是公众咨询,但是很快阿恩斯坦发表“公民参与的阶梯”,揭示公众参与的本质与程度,也为民主发展提住了一个致命的程度性问题。

实际上,多少程度的民主是最优的,民主学者自身也无法尽知。

4、行动规划实施论。

有人开始规划的实效性,这不是新的思潮,但是在美国,JohnFriedmann是推动实践的主力(这与他今年推动中国社会规划有着类似的思维导向),行动规划成为新的时尚。

基本的关注点就是将规划作为一种多方参与和互动的行动过程,弱化规划或政策的预先制定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

这伴随着六七十年代美国城市更新成或败的运动,并导致人际关系协调和引导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技能之一,而传统的设计绘图技能不复风光。

城市规划设计师知识点

城市规划设计师知识点

城市规划设计师知识点城市规划设计师是负责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和可持续的建议。

下面将介绍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必须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一、城市规划原则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是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性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可持续性强调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不会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

二、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城市规划理论,如城市发展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城市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

城市规划设计师可以利用GIS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城市的空间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交通状况等,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指导城市的发展,平衡城市的建设需求和土地资源的供应,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系统,并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六、住房规划住房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和住房供应。

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制定住房规划,确保城市的居民能够获得适宜的住房条件,并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设计来提高住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七、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10)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10)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基本理论(10)如两者有冲突的时候,广大人民的利益应先于私人的利益。

城市应该根据它所在区域的整个经济条件来研究,所以必须以一个经济单位的区域计划,来代替现在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计划。

作为研究这些区域计划的基础,我们必须依照由城市之经济势力范围所划成的区域范围来决定城市计划的范围。

城市计划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一、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息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的布置,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二、订立各种计划,使各区依照它们的需要和有机律而发展。

三、建立居住、工作和游息各地区间的关系,务使在这些地区间的日常活动可以最经济的时间完成,这是地球绕其轴心运行的不变因素。

在建立城市中不同活动空间的关系时,城市计划工作者切不可忘记居住是城市的一个为首的要素。

城市单位中所有的各部分都应该能够作有机性的发展。

而且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应该保证各种活动间平衡的状态。

所以城市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应该保证个人的自由和集体的利益。

对于从事于城市计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一切城市计划应该以一幢住宅所代表的细胞作出发点,将这些同类的细胞集合起来以形成一个大小适宜的邻里单位。

以这个细胞作出发点,各种住宅、工作地点和游息地方应该在一个最合适的关系下分布在整个城市里。

要解决这个重大艰巨的问题,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以供我们使用的现代技术,并获得各种专家的合作。

一切城市计划所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基本上都必须要受那时代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不是受了那些最后所要采用的现代建筑原理的影响。

有机的城市之各构成部分的大小范围,应该依照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

城市计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而不是长宽两度的科学,必须承认了高的要素,我们方能作有效的及足量的设备以应交通的需要和作为游息及其他用途的空地的需要。

最急切的需要,是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城市计划方案与区域计划、国家计划整个的配合起来,这种全国性、区域性和城市性的计划之实施,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一定认识的十大城市理论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当是什么样的描述。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 , 存在好多学派 , 见解很不一致 ,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 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一样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 , 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能够提出对城市的不一样理论。

但是, 联合国于 1996 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经过了《对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余人类居住区的宣言》, 简称《 21世纪人居议程》,此中频频重申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看法。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 (1933) 指出 ,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 : 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 ; 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 ; 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构造相协调的原则 ; 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 ; 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犹如 : 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四周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 , 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 , 要与领土规划、地区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阐述:1 住所区应当计划成安全舒坦方便安静的邻居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2 城市依靠地理的,经济等地区单位而发展。

—— 1933 年《雅典宪章》3工作地址与居住地址之间的距离,应当在最少时间内能够抵达。

——1933 年《雅典宪章》4公园适合的地址应留作公共设备之用,建立音乐台、小图书室、小博物馆及公共礼堂等,以倡导正当的集体娱乐活动。

—— 1933 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 , 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 , 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全部因素应以人的舒坦、安全、欢乐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 , 创造并延长精神的自由空间 ( 张开济 ,2000) 。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 (2001.9) 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 ( 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 ), 五大系统 ( 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 ), 五大层次( 全世界、地区、城市、社区、建筑 ) 和一个原则 ( “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 。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配置的科学规划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1.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层次化理论和空间选择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具有各种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形成中心和辐射地区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层次化理论认为,城市由多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拥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按照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发展,上一层次提供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居住和工作的动因,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等。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碳城市则是指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交通。

循环经济则是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3.技术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城市交通流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拥堵和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城市规划方案以三维模型或虚拟实境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规划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布局和效果。

风险评估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等,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城市的抵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
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5)城市生态理论或生态城市理论
在殖民时期,欧洲移民兴建的沿海城市,都是以大教堂、主广场为中心,采用棋盘式布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首都和港口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墨西哥城、波哥大等很快发展为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次第出现。

但城市只是按原有布局延伸扩大,出现了住宅短缺、交通阻塞、环境质量下降等情况。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有所发展。

巴西为发展内地经济,在中部荒原建设一座容纳50万人口的新都巴西利亚,经过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见巴西利亚规划)。

整个拉丁美洲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增无已。

为了合理地规划新城市和改建旧城市,1977年世界各地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秘鲁马丘比丘城,通过了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文献《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1977)提出了“人-建筑-自然”的生态城市的设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森林城市的设想,即绿化和美化的设想。

城市绿化率要在4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要在30m2以上,其中乔木占70%,花草地占3O%,防治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污染,主要垃圾处理措施齐全,有效“工业生态园”普及,有害物品减少到最低水平。

(6)城市功能理论(聚集与扩散理论)
城市是地区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聚集与扩散中心,尤其是信息流的聚集产生和辐射中心。

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带动了物质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快速流动,使财富更加集中,还能推动地区的发展,这就是城市和聚集的扩散效应。

上海同济大学硕士朱京华就撰写论文《城市扩散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的城市扩散》研究上海的城市扩散。

他以上海市近年来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口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上海的城市扩散。

首先总结城市扩散的理论、方法、动力机制及其影响;然后运用城市扩散度量方法和上海近年人口分布数据,分析上海城市扩散的时间特征及发展阶段;运用SPSS 统计软件分析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结合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典型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城市扩散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影响特征;最后分析上海的公交布局特点,通过等值线及趋势面分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对上海城市扩散的影响。

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化、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展等多个层面表征了上海城市扩散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时间推移,整个扩散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的各种要素逐步向郊区扩散。

随着新交通网络的构建和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开发,上海城市扩散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7)城市主义理论
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

基于市郊不断扩大、市区日趋瓦解的状况,主张营造新的城镇生活气氛,建立完整紧凑社区的发展新模式,力图构筑更合理的城市空间,营造人性和自然回归的生活空间。

作为一个社区,作为一个寄托新世纪中国人居理想的柔性社区,我们不仅关注所有社区的细节,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天鹅湖的气质,是天鹅湖作为城市的社区,作为人们的居所,所能给城市和人们带来
的变化,所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更加美好和理想的空间。

(8)城市信息化理论
城市是信息的聚集与扩散中心,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基地。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数字化分异和信息鸿沟,并形成了边缘化现象。

凡是位于信息节点交通枢纽的城市,或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城市将得到飞速发展,相反,则日趋衰落,出现新的分化。

(9) Garden city理论
首先是由英国城市学家EbenezerHoward在他的名著《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1898)中提出来的,后来它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流传。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在英国还建立了“Garden City Association”,同时建立了Letchworth和Welwyn两个Garden City。

接着,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波兰、西班牙和美国也都出现了Garden City。

其主要理论为城乡一体化的思想。

该理论指出,Garden City是指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要涉足各种社会生活。

他认为城市有优点和缺点,乡村也有优点和缺点,而只有城市与乡村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和克服两者的缺点。

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向正真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唤起了人们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意识。

1902年,该书改名《明日田园城市》再次出版。

在该书中他描绘了一个既没有贫民窟又同时具备市镇和乡村优点的城镇(比如:就业机会,娱乐设施,高收入,优美的风景,新鲜的空气,低廉的房租等等)。

他用了一个“三磁体图”来表述其观点,提出了“人类该去往何处?”的问题。

(10)城市结构理论
城市的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自然生态环境,简称为自然层次,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地理、气象、水文、动植物、自然资源与环境,尤其是自然灾害等因素,构成了城市的自然基础。

第二层次:人工建筑环境,简称建筑层次,包括城市的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及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因素,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基础。

第三层次:社会经济环境,简称人文层次,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民族、历史、人口、观念与道德等因素,构成了城市的主体。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城市系统,它和吴良镛教授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是相一致的。

第一层次相当于自然环境系统,第二层次相当于居住系统和支持系统,第三层次相当于人类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

城市的基础设施应以城市的三个层次结构为依据,但是也应按城市基础设施的逻辑重新组合。

以上理论都是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来的,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因此,现代的城市理论,要取上述各理论之所长、之核心内容,在“宜人为本”的框架下进行综合,形成新的城市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城市是人们舒适、方便、高效和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聚集场所,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现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高度的综合和人口集中的地点;它是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区和民族、历史、文化相协调的,与区域规划相一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集中心,同时也是辐射源。

现代城市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尤其是信息化的城
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和“山水城市“(钱学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