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路径
工 群 体 不 仅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代 表 着 中 国 工
人阶级的现在 } 也昭示着工人阶级的未来 。 能否以他们 为基础和依托 , 重组 中国工人 阶级 队伍 , 塑中 国产 业大军 , 重 重振 中 国
工 人 阶 级 雄 风 , 关 党 执 政 兴 国 的 战 略 任 事
力量 的群体 , 一个需要 出路规划和 空间设
计的群体。 去 年 下 半 年 , 国 政 协 副 主 席 郑 万 通 全 率 领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视 察 团 , 后 赴 农 民 工 先
地 、 具 体 政 策 到 人 文 关 爱 的统 筹 协 调 的 从 视 察 团 建 议 , 切 实加 强 对 我 国 工 人 应
程 中的生力军作用” 。
全 国政 协 委 员 们 深 入 工 厂 企 业 、 业 职
学校 、 民社 区 , 泛听取政府部 门 、 居 广 专家 制度 体系 , 新生代 农民工融入城 市才能取
得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 随着 国有企 业改革 的深入推进 , 传统
意 义 上 的工 人 阶 级 队 伍 急 速 分 化 重 组 , 农
民工群体开始 大规模地登上舞 台。数据 显
示, 至 21 截 0 0年 年 底 , 民 工 在 加 工定 位
技 能培训不足 、 权 力度不够 , 维 医疗 、
身份 转 换 不 同步 造 成 的 , 观 上 是 因 为 对 主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
2016年第9期【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来说,有着更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各种限制,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制度层面和社会认同层面,因此应该从这两个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约因素;对策建议一、前言《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化率突破了50%。
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了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社会特征。
他们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他们对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愿望更加迫切。
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平稳地实现市民化,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对现行的制度进行重构,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同时在社会认同层面上,城市要包容他们,使他们成为城市的一员,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既有制度的束缚,尤其是户籍制度导致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到均等的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一种“半市民化”的尴尬境地。
同时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传统观念也阻碍了其融入城市的步伐。
(一)市民化的户籍制度障碍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各项福利待遇实行城乡居民区别对待,如今已经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户籍制度带来的身份差异以及由其衍生出的相关利益分配的制度,在当前已成为加剧社会分化和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必须克服户籍的限制,户籍的改变是市民化的核心。
(二)市民化的住房制度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基本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所在城市有稳定的住所。
同时,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迁移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的农村青年,他们在完成初中或高中教育后来到城市就业。
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且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他们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例如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户籍制度限制。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正式落户,缺乏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户籍迁移限制,使农民工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推动建立一套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可以推行个人账户制度,让农民工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而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职业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更高级、高薪酬的工作。
也可以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等活动,鼓励农民工创业,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还需要面对社会融入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隔阂。
为了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可以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培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也可以推动社会组织、社区等机构开展更多的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相应的政策支持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例如提供住房贷款、创业扶持资金等。
也可以推行一些就业优先政策,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时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他们需要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则,并通过市民化过程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农民工市民化目前仍面临着一些现状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主要包括:经济困境、法律保护不完善、社会融合不足三个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经济困境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挑战。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问题,法律保护不完善导致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受到限制。
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与本地居民相隔离,社会融合度不高,限制了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交往,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针对这些现状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要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就业环境,提高经济水平。
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生活权益。
要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使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推动其实现市民化的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比较明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的新生主力军,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市民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及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社会、经济、制度及自身身心素质等深层次障碍,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策略。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策略我国城镇化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生代农民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来说,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阻碍,由此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在城镇化中显得特别重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语,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更加不理解,第一次提出是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有民二代的说法,它既不同于以前老一代的农民工,又与城市中的市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当时国家提出来这个词的原因是城市中存在着大量80后、90后的农民工,目的是为了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保障他们权益,使其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进一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那么,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有着农业户口的80后、90后来到城市中务工,从事的不是农业劳动,由于他们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渴望着再进行教育和培训,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比如就业、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也给国家和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调查的资料,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进城后就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融入到城市的愿望十分强烈。
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什么,又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首先,从生活地域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原来生活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来到城市中,长期居住或者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其次,从身份和思想意识等方面来讲,他们以前是农村户口,进城之后逐渐改变成为城市户籍,就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也在发生改变,要求享受国家规定和城市户籍的市民同等待遇;再次,从职业方面来讲,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获得家庭收入,进城后转变为非农产业为主要来源获得的收入。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离开农村,成为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市民化成为他们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要实现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需要融入城市社会和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城市文化、交流城市居民,增强自己的城市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活动,了解和关心城市居民的需求,与城市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城市中,技能和知识是竞争的关键。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还需要关注自身的法律权益和社会保障。
他们可以了解和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等。
他们还可以购买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改变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社会组织工作等,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
他们还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增强自己的城市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关注自身的法律权益和社会保障,改变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这样,新生代农民工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城市的发展红利。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对策分析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现阶段城市务工人员的主力军,其市民化进程实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优劣。
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分析其市民化的重要意义,为新生代农工更好的转变为城市居民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6亿城市农民工中约占60%。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特征。
[1]作为重塑城市社会结构的主力军,他们是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分析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二重性特点阻碍其市民化进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点。
一方面,他们普遍受过较高的教育,自身能力和素质较强,择业观念灵活,对城市生活环境更向往;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上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更看重择业的收益,容易好高骛远,承压能力差。
新生代农民工的二重性,使其自身素质与城市环境的融入产生偏差,从而很难被城市传统文化所接纳,导致其市民化进程受到阻碍。
2.现行的制度缺陷阻滞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阶段进城务工人员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目前政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制度层面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和缺失。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根本上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而由此引发的城乡分割的就业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等都难以保全其合法权益。
所以说,现行的制度缺陷,严重的阻滞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3.城市传统认识的偏见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道路难以为继城市传统文化对农民工认识的偏差由来已久,农民这个称谓不仅仅是职业的专属,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新生代农民工从身份上没有脱离农民的属性,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文化环境中就显得格格不入。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成长的年轻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队伍逐渐呈现出新老交替的态势。
他们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创业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是非常不平衡的。
一方面,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进修学习、自学等方式提高了自身素质,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取得了较好的就业或创业机会。
仍然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岗位,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同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面临的社会认同感不足。
由于与城市居民的习俗、思维方式、社会地位等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遭遇歧视和排斥。
他们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
由于技能短缺、知识水平较低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无法在城市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作。
他们面临的财务压力较大。
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往往难以满足日常开销,无法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竞争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让他们有机会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投入,确保他们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
应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平等待遇,使他们有机会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加强社会融入与多元文化交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政府可以开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机会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深入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 ) 一 政府部 门大力开展制 度改 革 , 营造农 民工 市民化 良 好的制 度环境 一
1 .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 ;
生代农民工市 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 民化问题得到越来越 , 多的关注。 如何引导帮助其转化为市 民, 是摆在社会各界 面前
的重要问题 。
一
15 9 8年, 在我 国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 建造 了“ 农业户 口” 与“ 城市户 口”这种户 口上的区别造成 了实际利益的不平等 。 , 由户籍制度派生出的二元就业 二元社保 和二元教育制度等 对农村人 口和城镇人 口区别对待 ,导致新 生代农民: 法与
、
新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 的含 义
新生代农 民工是指 18 9 0年之后 出生 的,在 9 0年代外 出 到城市打工却不具有城市 户口的青年农民工。 概括地说 , 新生 代农 民工市民化就是使新生代农 民_ 在身份 、 T 职业 、 地位 、 价 值观 、社会权利以及 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向城市市 民转 型, 以实现城市文 明的社会化过程 。
二、 新生 代农 民工 市 民化的现 状
目前 ,我国的新生代农 民工市民化 与老一代农 民工相 比 处于 中市民化阶段【 新生代农 民工市民化 面临着具有较高意 3 1 。 愿但却难以实现的现实问题 。 一般来说 , 新生代农 民工向市民 转化过程主要从下面 的三个阶段来 分析 :
离开农村— 一 进入城市— 一 融 入城 市 收稿 日期 :0 0 0 — 3 2 1— 6 0
业期望值高 , 物质和精 神享受要求高 , 工作耐受力低。他们走 出校园后直接进入城市打工 , 于家 乡日益疏远 , 对 对于城市 充
满 向往 , 渴望进入城市 , 成为真正的市民, 所以 , 新生代农 民工 是市 民化的主要对象 。 0 0年新生代农 民工 的提法更是首次 2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称谓 。
经济收益 。由于受教 育程度普遍较 高 ,新 生代农 民工 为 了深入 了解 新生代农 民工市民化进程 的现实状 除了对薪资 的需求之 外 ,还会较多地关 注 自身兴趣 、 况 ,以期达到 发现问题 、解决 问题之 目的 ,我们通 过 工作 满意程度 以及 自身发展趋 向等方 面 ,因此 ,多种 各 种方式对在 广东省打工 的新 生代农 民工进行 实地 调 因素促成新生代农 民工对于职业 的多样化选 择。问卷 研 。一是通过 问卷 调查 的方式 ,本 次调研共发放 问卷 调查 的结果也表 明了这一点 。 4 0份 ,回收有效 问卷 4 8 ,回收率达 到 9 . 8 6份 75 %;二 是通 过个别访谈 的方式 ,对部分新 生代农 民工进行 实
与农 民市 民化 相关 的 政策 大 都 以宏 观叙 事 的手
更多 、更好 ,他们 的观念 、生活方式 到行 为方式与他 法 ,把农 民工置 于市 民的对立 面来 描述 ,多 采取政策
们 的父辈 ( 即老 一代农 民工 ) 已大相径庭 ” “01% 性 、行政性 的方法来 消除矛盾 。而不是从农 民工 的切 [。 6 . 2 的新生代农 民工 ‘ 想要成 为城市 中的一 员 ’或 ‘ 已经 身利 益和 自主发展方 面来考量 。 比如 ,农 民工在城市 成为城市 中的一员 ” ’…,他们对城市 的认 同 ,要远远 大于对农村 的认 同 。 4 谋 求享受意愿强 . 内找 不到工作 时 ,还 没有纳入 “ 失业 ”救助 的政策庇 护之 下 ,因此 ,他们 也享受不 到与城镇失业 人员 同等 的再 就业政策和待遇 。农 民工 “ 在待业期 间 ,7 . % 14 4
第2 7卷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是农民工中的一支新力量,他们具有更多的城市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他们更加倾向于融入城市社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他们的市民化路径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市民化支持和服务。
本文将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展开研究,介绍其市民化特点和困难,提出更好的市民化路径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和适应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方面拥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由于他们的家庭可能之前就有人在城市工作,所以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和规则有着一定的了解,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更容易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更有可能接受过城市的教育,拥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技能,这为他们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倾向于融入城市社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实现更好的生活,因此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更倾向于融入城市社会,甚至争取获得城市户口,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他们更有能力和意愿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得更好。
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可忽视,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关心。
1.城市户口问题。
城市户口一直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瓶颈。
由于户口制度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在城市中享受到与城市户口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权益,这对于他们的市民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职业技能不匹配。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但他们的职业技能往往不匹配城市的需求。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市民化过程。
3.社会融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讨
为市 民还 比较 困难。新生代农 民工进城之后心理落差大,在城市生活圈子很小 ,只是工厂 、宿舍 、
工友 ,跟城市的真正接触很少 ,也远远谈不上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 民工已经“ 非农化” ,却没有
作者简 介:郭兴全 (9 7 ) 16 一 ,男 ,副研究员 ,研究方 向: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 。
越辱私 菅 Aruu 1c oi d a g et 圣 gctaEo mc nM n e r ilr n s a mi a
21年第4 总第8 01 期 期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路 径 探 讨
郭 兴 全 ,屈 晓 东
(陕西省社会科 学院政 治与法律研 究所,西 安 707 10 5)
改革 开 放 的头 3 年 ,工 业化 的快 速 发展 造就 了 2 多 城 乡两栖 的农 民工 大军 ,中 国的城 市化水 0 亿
平滞后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尽管政府 已将新生代农 民工定位为“ 产业工人” 的组成部分 , 但仍未享 受到产业工人应有的待遇 ,体制和政策障碍 、社会资本障碍 、人力资本障碍 ,使得新生代农 民工成
・
6 ・ 7
郭 兴 全 等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路 径 探 讨
实 现 “ 民化 ” 市 ,成 为真正 意 义上 的 “ 民阶层 ” 市 。新 产业 T人 的定 位是新 生 代农 民 的历 史 宿 新
生 代农 民T 已经 具备 ]人 阶级 的主 要 特征 。全 总T 会早 已指 出 “ 民 _是 中 I 阶级 的重 组 二 农 『 i 人 成 部分 ” 。新 生代 农 民工 正 在形 成新 产 业 _人 阶层 ,这不 仅 是一 个 重大 的理论 问题 ,也 是一 个紧迫 T 二 的现实 问题 。新 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 对 于 中国 的T业化 道 路 以及城 市化进 程将 产 生深 远影 响 .
新常态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路径
2 0 1 5年 第 5期
NO. 5. 2O1 5
新常态 下 新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 主 要 路 径
徐 建 华
( 中共 烟 台市 委 党 校 , 山东 烟台 2 6 4 0 0 3 )
[ 摘 要] 新 生代 农 民工和 老一代 农 民工相 比 , 其 市民化 有 比较 优 势 。 当前 经 济发 展 进入 新 常 态 , 这为
中共 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P A R T Y S C H O 0 L O F C . P . C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城镇 落户 ; 二是 为不 够 条 件 落 户 或者 不 愿 落 户 的新
生代农 民工 提供 基 本 的公 共 服 务 ,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化 。而 当前 经 济发 展进 入 新 常 态 , 这 为 新 生 代农 民工 市 民化 带来 新 挑 战 。为此 , 探 索新 常 态 下
农 民 工就 业难 度 。 因此 , 新 常 态下新 生代农 民工市 民化 的重 点路径 应放 在 : 一是 以提 升新 生代 农 民工技 能 素 质 为重 点 , 加 快构 建 中 国特 色职 业教 育体 系; 二是 以构建 高效就 业信 息平 台为重 点 , 进 一 步健 全 劳动 力 市 场
二、 新 常 态 下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面 临 的 新 挑
战 分 析
中国 经济 进 入新 常 态 , 表 明经 济 增速 进 入 换 档 期, 经济 结构 进入 优化期 , 发 展动力 进入 转换 期 。新 常态, 使 得新 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遇 到新挑 战 。 ( 一) 经 济结构 进 入 优 化期 , 这 对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素质 提 出了更 高要求 新 常 态 的核 心 问题 是 经济 结 构 的优 化 , 即经 济 结 构和产 业结 构要 加快 转型 升级 。随着 城市 产业 结 构 调整 步伐 的加快 , 先进 制 造业 、 现代 服务业 和 战略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塑造社会结构尤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
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能否顺利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及角色转变。
试从我国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并探讨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困境;路径选择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2月20日发布了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报告中传递出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约有1亿多,其中16岁~30岁的青年农民工占61%,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较高,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且相当一部分梦想成为城里人,但是由于政府管理的局限、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在由农民向市民身份及角色转变的实现过程中出现相关的制度困境,严重阻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责任与挑战。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从国内的一些研究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探讨中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民化”可以指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作为工作所在城市的市民身份和权利的过程,如居住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等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市民化”还应包含市民意识的普及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权利主体的过程,借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地位、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1]。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完整的新生代农民市民化应该是广义上的市民化,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社会身份的根本转变,即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获得市民身份;第二是居住地域的变动,即由居住在农村变为居住在城市且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三是职业性质的转换,由劳动力市场上次属的、非正规的职业转变成首属的、正规的职业;第四是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与当地市民同等社会政治权利的获得;第五是文化意识的转变,即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
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独特而又引起广泛关注的过渡性群体。
他们不仅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社会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直接脱胎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传统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近1亿人,随着传统农民工年龄增大并逐步退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大,年龄轻,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绝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第三,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时间明显较短,跨省流动的比例较高, 省内流动的比例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契机。
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其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生并成长在农村,后来随家人迁往城市谋求生计的年轻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外流现象日益加剧,农民工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城市劳动力队伍。
由于户籍或其他限制,这些农民工通常面临着城市市民化的难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现状及路径选择,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挖掘其市民化的潜力和机制,为农民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未来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方式,寻找有效的途径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研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探讨社会各界合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途径,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合作机制。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支持,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的融合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城市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进行。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对策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8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对策分析彭智慧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不仅同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本文从我国城镇化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市民化进程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008-01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城镇化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东部及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中西部地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理念,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还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合理利用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地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大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加大社会建设的力度,切实保护好、发展好、解决好最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问题。
对中小城市要采取积极发展的态度,增加城市数量,完善中小城市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到城镇建设,扩大城镇规模,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多机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二、加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想法一直受到约束,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市统一了户口性质,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但是这种取消似乎还仅仅停留在了意识层面,距离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社会公共服务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种由于户籍的不同所带来的城乡差距一直为人所诟病,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迫切的希望能够把户籍制度改革提上议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籍 门槛 、 民工 的工 资收入 、 农 尚未健 全 的社 会保 障 与城镇 住 房保 障等 仍 然制 约着 农 民工 市 民化 . 以需 要创 所
中央在 考虑新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政策 时依 从 的是整 体宏 观逻 辑 。 对新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需 求 主要
源 于市 民化可 以推进 城 乡一体 化 、 大 内需 、 扩 确保 社会 公平 以及 维护新 生代农 民工 的各 种社会 权益 。因此从 中央政 府 的角度 来说 如果 在各 种 条件具 备 的情 况下 , 其对 市 民化 的需 求相 对 比较强 烈 。而地 方 政府 对 于市 民化 的内在需 求则 要弱得 多 , 虽然市 民化 后可 以为 城市 经济与社 会 发展提 供较高 素质 的人 力资源 . 解 当前 缓 不 断蔓延 的民工荒 , 促进 地方 经济 发展 , 缓解城 市人 口的老龄化 压力 。但 是新生 代农 民工 的市 民化本 身是需
[ 稿 日1 10 2 0 - 2 收  ̄ 2 1— 30 1
[ 金项 目】 文 系南 阳 师 范 学 院科 研 基金 资 助 项 目“ 生代 农 民 工社 会 保 障制 度 建 构 中的 利 益分 析 ” 项 目编 号 : N 0 11 。 基 本 新 , Q 2 10 9 【 者 简 介 】 闯 , 阳师 范 学 院政 治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师 , 作 黄 南 讲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三 农 f题 。 * q
黄 闯
( 阳师 范学 院政治 与公 共管 理学 院 ) 南
f 摘 要] 生代 农 民工 的 市民化 作 为解 决 新 生代农 民工 问题 的 重要 手段 , 于统筹 城 乡社 会 和 新 对
谐 发展 , 维护 农 民工权 益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新 生代 农 民工在 市民化 的过 程 中具有 非 均衡 性的 但 特征 。新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非 均衡 源 于不 同利 益 主体 需 求的 非均衡 , 具体 的路 径 选择 上 , 在 新生 代 农 民工 市民化 可 以从 市民化的 对 象、 市民化 的 区域 以及 市 民化 的 内容 的 非均衡 循序 渐进 式 地推
要 成本 的 , 市 民化 的成本 分担 机制 没有 明确 确定 的情 况下 , 民化 必然 会增 加地 方政 府 的财 政支 出 , 在 市 而且
经济 资本 的三重 约束 , 因此 市 民化 的实现需 要加 大对 新生 代农 民工 人力 资本 的投 资 , 大新 生代农 民工 的社 扩
会 关 系 网络 , 建立 城 乡统一 的社会 保 障制度 等 。圆 过一 系列 影 响新 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 的相关 因素对 于不 同 不 的新生 代农 民工 群体来 说影 响程 度并 不相 同 ,而且促 使新 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 的相关 政策 对 于不 同的利益 相 关 者 的效应 也是 不一样 的。 现有 的研 究 的关 键 的 问题 是相 关研 究都 存在 着一个 预设 前提 , 即认 为新 生代农 民
进。 。
[ 关键 词】 生代农 民工 ; 新 市民化 ; 非均衡
【 中图分类 号]4 28 [ 献标 识码] [ D 2. 文 A 文章编 号]0 6 1 8 (0 2 0 — 0 1 0 10 — 7 9 2 1 )5 0 7 — 5
新生 代农 民工 的市 民化作 为解 决新 生代 农 民工 问题 的重要 手段 , 于统 筹城 乡社 会 发展 、 大 内需 、 对 扩 维
・
71 ・
当代 青 年研 究
21 0 2年 第 5期 总 第 3 4期 1
从新 生代 农 民工市 民化 主体需 求非 均衡 的角度 探讨新 生 代农 民工市 民化 路径选 择 。
一
、
新 生代农 民工 市 民化主体 需 求的非 均衡性
( ) 民化 进 程 中利 益 主 体 需 求 的 非 均 衡 一 市
新 生代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进程 中主要 涉及 到 中央 、 方政府 和新 生代农 民工 三方 利益 主体 。 民化 的最 终 地 市
实现也 需要 三方 主体 的不 断互动 共 同推进 , 但是 三者之 间对 市 民化 的内在需 求并不 是完 全一 致 的 , 他们 对市 民化 需求 的 内在 动力 机制是 非 均衡 的 。
21 0 2年 5月 总 第 3 4期 第 5期 1
当 代
青 年 研
究
Co tmp r r u h Re e rh n e o a y Yo t s a c
Ma , 0 2 y2 1 S ra . No5 e ilNo3 4 1 .
非均衡性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分析
新 农 民工 的劳动就 业制 度 、 善农 民工 的社 会保 障 、 完 健全 农 民工 的城 镇住 房保 障 、 完善 覆 盖农 民工 的城镇 公
共服务 体 系 以及 加快 户籍 制度 改革 等 。[ 1 1 学者认 为 新生代 农 民工 的市 民化面 临着人 力 资本 、 会 资本和 也有 社
工及 相 关利益 主体 都有 着强 烈 的市 民化 愿望 , 只要改 变相关 政 策就 能快 速地实 现新 生代农 民工 的市 民化 。 但
这 并不 是一个 事 实 , 并不 是所 有 的新生 代农 民工 和相 关利 益主 体都有 着 强烈 的市 民化 的意愿 。 新生 代农 民工
为何 要 市 民化 ,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需要 , 是 还是 地方 政府 和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需 要 , 亦或 是他们 共 同的需 要 。 文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