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

合集下载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2011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计划。

那么,你的2011计划是什么呢?是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还是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无论是什么,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制定计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首先,2011年的计划可以从工作和学习方面入手。

对于工作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好的业绩,或者是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地位。

无论是制定更高的销售额,还是争取更多的奖励,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争取更好的成绩,或者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考取更高的学历,还是获取更多的证书,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学习。

其次,2011年的计划可以从生活和健康方面入手。

对于生活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丰富的生活目标,争取更多的快乐,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无论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生活计划,并积极地去实践。

对于健康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取更好的身体状态,或者是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识。

无论是坚持健康饮食,还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健康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去执行。

最后,2011年的计划可以从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入手。

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目标,争取更多的友谊,或者是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无论是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还是拓展与朋友的交往,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人际关系计划,并用心去经营。

对于情感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更美满的情感目标,争取更深的爱情,或者是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

无论是经营婚姻关系,还是培养爱情情感,都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情感计划,并用心去经营。

总之,2011年的计划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机会。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计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无论是工作和学习,生活和健康,人际关系和情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计划,用心去实践。

2011计划

2011计划

2011计划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需要对接下来的一年进行规划和安排。

2011年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首先,我们需要对公司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

在2011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与沟通。

在2011年,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将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和渠道商的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在2011年,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更加复杂和多变,我们需要加强对市场、政策、竞争对手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之,2011年对我们来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国家2011计划

国家2011计划

国家2011计划国家2011计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11年所制定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这一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国家2011计划着重于经济发展。

政府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国家2011计划注重改善民生。

政府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国家2011计划致力于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将加大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国家2011计划强调加强对外开放。

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贸易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国家2011计划是中国政府在2011年制定的一项重要发展规划,其目标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

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为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2011计划

教育部2011计划

教育部2011计划教育部2011年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计划,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

这一计划涉及到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教育部2011计划着眼于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动学校自治和民主管理。

同时,计划还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激励优秀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等政策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部2011计划关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等政策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利用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另外,教育部2011计划还强调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加强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等政策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教育部2011计划还关注了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改善城乡教育差距等政策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总的来说,教育部2011计划是一项全面的教育改革计划,涉及到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教育部2011计划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1 年五年计划的背景和目标2.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3.2011 年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果4.2011 年五年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正文【2011 年五年计划的背景和目标】2011 年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 2011 年至 2015 年。

这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背景是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阶段,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矛盾凸显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这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为主要任务,加快从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人才为本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2.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

3.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5.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对外开放。

【2011 年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在 2011 年至 2015 年的五年间,我国政府按照五年计划的部署,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 47.2 万亿元增长到 68.9 万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 4.9 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8600 万人。

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

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

2011计划第一批名单(共17所)黑体字高校为牵头高校,括号内高校为共建高校及集团.一.行业产业类1.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天科技集团)2.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3.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4.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中南大学)5.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6.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二.科学前沿类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2.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3.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4.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三.域发展类1. 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2. 绿色制药: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研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研究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4.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四.文化传承类1.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2.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3. 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2011计划与协同创新

2011计划与协同创新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2、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扩招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 的快车道。我们用十多年时间,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从 精英教育阶段快速推进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 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 紧迫的任务。
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支 撑国家创新发展。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3、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
2012年7月6号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
在十八大前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印发了《中共中
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 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核心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 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政策环境和支撑 条件,关键是系统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科技资源配置的决策体 制、科技评价体系、科技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科技人员评聘管理
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
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 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革优先发展的实验区。 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国家将给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关政策倾斜和引导性、
奖励性资金支持。 建立“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程绩效管理模式。
三、“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求

“2011”工程完整名单

“2011”工程完整名单

“2011”⼯程完整名单 2012年度⾸批2011⼯程院校名单 2011⼯程⼤学【新民⽹讯】据⽂汇报,继“211”、“985”之后,教育部于去年启动的“2011计划”⼀直被全国各⼤⾼校视为第三块诱⼈“⼤蛋糕”。

昨天,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批⼊选名单。

经专家三轮评审,共有14个协同创新中⼼从全国176个申报项⽬中脱颖⽽出。

这些中⼼的牵头⾼校,包括北⼤、清华、南⼤、天⼤、中科⼤等国内20多所名校。

让⼈感到遗憾的是,这份名单上,上海⾼校集体“缺席”。

资⾦扶持跨界新组织 “2011计划”,全称为“⾼等学校创新能⼒提升计划”,是我国⾼等教育领域继“211”、“985”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介绍,“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建设为载体,包含科学前沿、⽂化传承、⾏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类。

“2011计划”在框架设计时,就表现出⼀种对⾼校扶持模式的颠覆:国家资⾦投⼊的不再是某⼀所特定的⼤学,⽽是⼀个跨界新组织——“协同创新中⼼”。

从进⼊⾸批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看,每个中⼼都由⾼校牵头,联合科研院所、⾏业企业等组成。

⽐如名单中的“量⼦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由北⼤、清华、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

在国内量⼦研究领域,这三家单位实⼒都属顶尖⽔平,某种意义上是“竞争对⼿”;⽽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标是实现“1+1>2”。

没吃透特点导致失利 去年5⽉4⽇,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2011计划”后,全国150所⾼校成⽴了协同创新中⼼,26个省市成⽴了“省级2011计划领导⼩组”。

此次进⼊⾸批名单的14个中⼼,是从176个申请项⽬中过关斩将胜出的。

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没有出现上海⾼校的名字,只有两所沪上科研院跻⾝“协同单位”,分别是:“长三⾓绿⾊制药协同创新中⼼”⾥的上海医药⼯业研究院,以及“量⼦信息与量⼦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的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2011计划为何会取消

2011计划为何会取消

2011计划为何会取消
2011年计划取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2011年是中国经济
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国家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需要调整部分预算支出,以保证
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2011年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因此需要对一些原
有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再者,2011年是国家深化
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不
必要的行政审批等,因此需要取消一些繁琐、过时的计划,以减轻
政府的行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此外,2011年是国家社会事业发
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因此
需要对一些原有计划进行调整,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2011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需要加大对改革创
新的支持力度,因此需要取消一些不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计划,
以推动国家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2011年计划取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为了适
应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社会事业发展等新形势、
新要求,以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
福感。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这一决定,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邮票发行计划

2011邮票发行计划

2011邮票发行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 邮票发行计划的内容梳理我们需要对2011年的邮票发行计划进行详细的梳理,包括邮票的主题、设计、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邮票发行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邮票设计方案的征集与筛选我们将向全国范围内的设计师征集邮票设计方案,并从中筛选出符合2011年邮票发行计划的主题、风格和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与设计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符合度。

3. 邮票发行的宣传和推广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邮票发行宣传和推广计划,包括邮票发行前的预热、邮票发行时的宣传和邮票发行后的推广。

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收藏2011年的邮票,提升邮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工作任务1. 邮票发行计划的制定我们需要根据2011年的邮票发行计划,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工作计划。

这个计划将包括邮票设计的任务分配、邮票发行的时间安排、邮票宣传的渠道选择等,以确保邮票发行的顺利进行。

2. 邮票设计方案的征集和筛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邮票设计方案的征集渠道,并向全国范围内的设计师发布邮票设计方案的征集通知。

在征集结束后,我们将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从中选出符合2011年邮票发行计划的设计方案。

3. 邮票发行的宣传和推广我们需要制定一套邮票发行的宣传和推广计划,包括邮票发行前的预热、邮票发行时的宣传和邮票发行后的推广。

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发布、社交媒体、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收藏2011年的邮票。

第三、任务措施1. 建立专业团队为确保邮票发行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包括邮票设计、发行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家。

这个团队将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邮票发行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沟通协调在邮票发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设计师、印刷厂、发行渠道等多方进行沟通协调,确保邮票设计的质量、印刷的质量和发行的高效性。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2011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崭新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期待,我们都希望能够在这一年里实现一些目标,追求一些梦想。

那么,2011计划究竟是什么呢?首先,2011计划是关于目标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希望能够为自己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无论是工作上的目标,还是生活中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小小的,也可以是宏大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目标都是我们在2011年中努力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其次,2011计划是关于计划的。

有了目标,我们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计划可以是具体的行动步骤,也可以是详细的时间安排。

通过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再次,2011计划是关于行动的。

有了目标和计划,就需要付诸行动来实现。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积极的态度,才能够不断前行,不断靠近我们的目标。

最后,2011计划是关于梦想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梦想,而2011年,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起点。

无论这个梦想是什么,无论它有多么遥远,我们都应该怀揣着梦想,为之努力奋斗,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直到梦想成真。

总的来说,2011计划是关于目标、计划、行动和梦想的。

在这一年里,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付诸实际的行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2011年中取得更多的成就,收获更多的幸福。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实现自己的2011计划,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

2011计划是什么2011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计划。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对未来做出规划和安排,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那么,2011年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对于个人来说,2011年的计划可能包括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

在学业方面,可能会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参加培训等,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在事业方面,可能会制定职业规划,包括提升工作能力、争取晋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等,以实现事业上的突破和发展。

在家庭方面,可能会制定家庭计划,包括关爱家人、规划家庭财务、提升家庭幸福感等,以实现家庭和谐和幸福。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2011年的计划可能包括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

在市场拓展方面,可能会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开拓新市场、拓展新客户群、提升市场份额等,以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实现。

在产品创新方面,可能会制定研发计划,包括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提升产品质量等,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竞争力。

在管理提升方面,可能会制定管理规划,包括提升员工素质、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效率等,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整体运营的改善。

总的来说,2011年的计划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并且付诸行动,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愿望。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市场需求等,以确保计划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确保计划的实施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2011年的计划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安排。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并且付诸行动,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愿望。

希望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摘要:一、引言二、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三、五年计划的具体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促进内需扩大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5.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五年计划的实施成果五、结语正文:一、引言2011 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五年计划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下,我国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积极实施五年计划,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内需扩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五年计划的具体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加大对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3.促进内需扩大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优化消费环境、发展消费热点等措施,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5.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计划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四、五年计划的实施成果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2011 年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摘要:一、引言二、2011 年五年计划的目标三、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优化产业结构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保障和改善民生5.深化改革开放四、五年计划的实施与成果五、结语正文:一、引言2011 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政府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旨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1 年五年计划的目标根据“十二·五”规划,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三、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将加大对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粗放向集约、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多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5.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四、五年计划的实施与成果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均实现了规划目标。

2011计划

2011计划

“2011计划”让创新要素活起来所谓“2011计划”,其实是一个简称,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其后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2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两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该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12年5月7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

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2013年2月27日至28日,“2011协同创新中心”答辩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协同创新中心自组建以来首次接受同台检阅。

经过激烈的角逐,167个参加“检阅”的中心,仅14家通过专家认定,成为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的中心将以“国家队”身份进行协同创新,做“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大事,形成若干国家“智库”。

“211”“985”“2011”三驾马车驱动中国高等教育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根本目标方面,“211”“985”“2011”三大工程并无二致。

“2011计划”可以看做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2011计划”的新特点在于: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美国从基础研究中的一个发现到成为市场上的产品,仅需要6年,而我们往往还停留在写文章的阶段。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说:“…2011计划‟切中要害,高校再不整合资源,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2011计划

2011计划

1.一个根本出发点
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2011计划”的目
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旨在引导高校围 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 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 题,聚集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 围,创造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 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加速建 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六:2011计划管理机构
1.2011计划领导小组。 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
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 理等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教育部。 2.专家咨询委员会 。
由来自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 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的知名专家组成 “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重大政

一:2011计划的背景。 二:2011计划简介。 三: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 四:2011计划与985、211计划的关系。 五:国家支持措施。 六:2011计划管理机构。 七:申报2011计划的条件。
一:2011计划的背景
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
诣的国内外专家;同时,评审专家还必须对 协同创新有较深认识和了解,为人公正,精 力充沛。
七:申报“2011”计划的条件
最重要的一点,即建立了实质性的协同创
新体,各方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建立了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和形式, 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 D:\视频 讨论:看完2011计划后,大家认为这是一 个噱头,还是真正能够使我们国家走上创 新之路?
策、评审认定、监督评估等提供咨询。

2011计划 71个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 71个协同创新中心

附: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电子所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38、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1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1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1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设立的重要资助项目。

自1999年启动以来,每年发布的计划均囊括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涵盖了科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推广等多个方面。

2011年度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作为当时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支持措施。

2011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需求展开,主要聚焦于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关键领域。

其目的是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政策层面,该计划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建立了科技项目评审和监管体系,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施效果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2011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资助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

一方面,该计划充分发挥了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分阶段资助等方式,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持。

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采取了分类管理和专业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2011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除了科研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外,该计划还强调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衔接,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2011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不仅是中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该计划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经济社会全面转化,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11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涵盖了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和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与升级需求。

其中,高技术产业是重点扶持对象之一。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加速了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升了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州大学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湖北(7所)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4所)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985工程”简介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 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 程。 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 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 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随后,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中,将此规划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 讲话时间命名为“985工程”。

中国大陆39所985大学的详细分类

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7所: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 以行业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2所: 国防科技4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农林科技2所:中国农业大学(二)、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二);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 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于199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 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 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 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 大决策。

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 计划

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 计划

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11年。

该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协同创新来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综合学科。

它涵盖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技术、地球观测技术等多个智能领域。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2011计划是该中心在成立时确定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

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合作等方面。

首先,人才培养是该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心计划通过开设研究生课程、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

中心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科研创新是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心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中心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包括遥感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

中心还将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此外,中心计划推动产业合作,促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中心将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等活动。

中心将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中心的研究项目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支持,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继续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心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攻关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三病区ICU工作计划
2011年,我科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更上一层楼。

1.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以患者为中心,视病人
为亲人,为患者提供完好的医疗服务。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新项目,赢得兄弟科
室的信任,争取更多的病人来源。

3.经济效益增长20%以上,总量争取达到年收入700
万元以上。

4.争取开放10张床位,合理增加医护人员的配备。

5.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安排立志从事ICU专业
的优秀医生1-2名外出进修学习。

6.与上级医院保持联系,及时得到上级医院的技术指
导。

三病区ICU:何文宗
2011年ICU医疗工作总结
ICU于2009年11月成立,经历了二年的发展,2011年我科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各相关兄弟科室的业务指导下,在各质控小组的督导下,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2010年制定的目标计划严抓落实,认真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我科一年来的医疗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工作中成长
回首过去,我科在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全院同仁的鼎力支持以及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科全年共收治病人433例,均为急、危、重症病例,病情涉及内外多科,包括神经内、外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经过我们精确治疗和悉心护理后均获得较好的转归,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ICU的精髓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我们也一直以此为己任,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并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院领导的支持下,2011年,我科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了呼吸机4台、有创
监护仪6台、肠内营养泵3台,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各种仪器在ICU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应用。

ICU
医师可以完成的基本技术主要有:心肺脑复苏的能力;呼吸支持的能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能持续地心电监测;有识别处理心率失常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能力;作紧急心脏电除颤、对各种化验结果作出快速反应并立即给予反馈的能力;多个脏器功能支持的能力;进行全肠道外营养的能力。

并开展了全院首例经皮气管切开术、声门下吸引、持续CVP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

目前ICU收治及抢救成功的病种有:(1)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病人(尤其是术前有合并症如冠心病、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术中经过不平稳、出血量大、有一过性缺血缺氧性损害或生理紊乱严重者);(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者;(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人;(4)心肺脑复苏(CPCR)后的病人;(5)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者;(6)急性心肌梗塞;(7)各种严重休克;(8)严重复合伤、多发伤;(9)急性药物、毒物中毒,虫蛇咬伤者;(10)淹溺、中暑、电击伤者病人等。

二、持续质量改进
在定期的质控检查中,都会有一些经常的或共性的问题存在,成为医疗工作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的问题,我科质控小组制定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每月针对一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加强对重点医师、重点病人、重点时间段的质控,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做好质量跟班考核,持续改进质量。

三、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从一月份开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在ICU 实施。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ICU病人导管多,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是院感目标监测的主要内容,通过认真监测,及时听取感染科的反馈及指导意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正确管理,提高卫生洗手依从性,及时留取标本培养,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医院以及上级专家的肯定。

四、ICU医疗人才梯队的建设
我科目前共有医生八名(硕士研究生二人),其中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二名,
住院医师四名。

这一年中,有多人次外出参加各级重症医学学习和培训,通过省医学会举办的ICU专科培训获得“ICU资质证书”,在多次的抢救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熟练操作各型仪器,具备一定的重症医学专科技能。

成绩犹如金秋累累的硕果,虽然美满,但都已悄悄落下,在品味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在规章制度执行方面,仍存在意识淡漠。

病人的需要是我们服务的范围,病人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标准,病人的感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优质服务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ICU真正成为医院具有强大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疗单元。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ICU 何文宗
2011年12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