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结束WU
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科索沃战争
❖ 1999年3月~6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 约越过联合国安 理会,以南联盟 军队屠杀科索沃 的阿尔巴尼亚族 人为借口,对南 联盟境内进行狂 轰滥炸……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附近 的居民区 遭空袭后冒出浓烟
4月5日,北约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 南联盟内务部安全学院被炸前后的航拍图。 左图为被炸前,右图为被炸后。
(4).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 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作
用具 和体 影对 响象 不 同
通 控实过制际两上政、两极是治操极中指、纵格的美其军局“苏中事他两极的实国个”“家力超是极级;来” “ 综而既合极构有而成国国”多多家力的极大极,,,国化也化主即中有;中要科的国堪是技家“称凭、集极一团借”经 济─实─如力欧,盟以,及在在一定国意际义事 务上中还包的括协某调些作影用响,较对大的其
北约东扩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逻洋舰正在发射标准舰空 导弹。
载有助推段拦截武器的飞机在空中巡逻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发射
20世纪圆了美国的 梦想,21世纪将是 “美国的世纪”; 到 2015年前将没有哪 个国家能对美国构 成全球性的挑战。
——克林顿
他世国界性家或、地地区区性乃国至际全组织球。
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经济实力
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但明显 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 局面。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第11课 冷战的结束
1、两德分裂是纳粹德国战败及冷战格局形 成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的统一依赖于美、 成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的统一依赖于美、苏 对该地区控制的逐渐减弱, 对该地区控制的逐渐减弱,依赖于德国自身对 于战争的反省以求得统一, 于战争的反省以求得统一,得到欧洲各国的认 同。 2、联邦德国在促进欧洲统一进程中促使西 欧经济复苏、崛起,在两极格局中求发展, 欧经济复苏、崛起,在两极格局中求发展,求 得自己的独立自主。 得自己的独立自主。 3、联邦德国在促进欧洲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联邦德国在促进欧洲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让欧洲看到一个经过战争浴火后反思的和平发 展的德国,为德国统一铺平了道路。 展的德国,为德国统一铺平了道路。 4、20世纪80年代苏联“新思维外交方针” 20世纪 年代苏联 新思维外交方针” 世纪80年代苏联“ 对于两德统一的外部促进作用。 对于两德统一的外部促进作用。
三、向新格局过渡的世界 1、和平与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 2、美国“单边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 美国“单边主义” ——1990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 ——1990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 年海湾战争 9.11事件 和阿富汗战争; 事件” 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 战争等等,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战争等等,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2)明斯克协定——独联体的成立 明斯克协定——独联体的成立 阿拉木图宣言》 (3)《阿拉木图宣言》和苏联解体 (1991.12.25) ——存在了近 年 拥有2240万平方 ——存在了近70年,拥有2240万平方 存在了近70 公里国土,2亿9千万人口,1900万党员的 公里国土, 千万人口,1900万党员的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解体了。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解体了。
2、70年代世界格局向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0年代世界格局向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直接导致两国国力 的相对衰弱,直至苏联解体; 的相对衰弱,直至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 界中日本和西欧崛起, 界中日本和西欧崛起,形成美日欧三路鼎 立局面;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立局面;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三世界的 崛起。 崛起。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因素 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军备竞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冷战的起源与结束,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一、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起源可追溯到二战后的1945年。
当时,盟军取得胜利并分割了德国,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然而,两个大国在意识形态、理念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1. 盟军对德国的分割二战胜利后,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大国通过波茨坦会议对德国进行了分割。
然而,美国和苏联在分割细节上产生了分歧,这为冷战的起源埋下了伏笔。
2. 意识形态差异美国崇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提倡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
而苏联则奉行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和中央计划经济。
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引发了双方的冲突与矛盾。
3. 核武器竞赛在二战期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苏联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也加快了自己的研发。
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和相互的不信任。
二、冷战的发展与持续冷战主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斗争来体现。
双方之间的争吵和对抗逐渐加深,使得整个世界陷入了两极化的局势。
1. 联合国与北约成立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在二战结束后成立。
但是,两个超级大国仍然对彼此的利益和影响力争夺不断,导致联合国的决策陷入僵局。
同样,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成立了北约,组建了军事同盟。
2. 游击战争与代理人战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没有直接战争,但他们却在世界各地通过支持不同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
例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3. 空间竞赛与军备竞赛美苏两国通过太空探索和科技竞赛来表现自己的实力。
1969年,美国成功登月,成为太空竞赛的胜利者。
此外,两国也在军备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巨大的军费开支。
三、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在1989年至1991年结束。
第11课 冷战的结束 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知道德国的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知道苏联解体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控制的北约推行“单边主义”引发地区冲突的主要历史事件。
理解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理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与美国及其控制的“北约”推行“单边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此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2、技能:巩固梳理知识,编制年表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编制19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变迁的大事年表,使学生巩固对于梳理知识、编制年表方法的掌握。
通过引导学生从世界整体化进程的角度来思考冷战终结的必然性与单边主义的不合理性,使学生初步掌握将史实的分析上升到理论层面归纳、概括的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带给人类的教训以及国际政治单边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对于当今世界发展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价值观的切实认同,并增强人类文明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信念。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一)练习与测评1、20世纪80年代以后,雅尔塔体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终结的?答:雅尔塔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终结经历了:(1)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方针,宣布不干涉东欧各国事务;(2)东欧各国在苏联“新思维外交”方针的影响下,发生政权更迭和脱离苏联集团的事件,就是“东欧剧变”;(3)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走向瓦解;(4)以苏联为中心的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相继于1991年解散,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
使雅尔塔体制最终走向终结。
2、请你制作一张19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变迁的大事年表。
答:1815年,德意志邦联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强大。
1862年,俾斯麦出任首相,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
冷战与和平两极格局的结束
两极格局下的经济竞争促进了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起步。
军事意义
双方在军备竞赛中达到了相当高的军事水平,一 定程度上维持了地区和平。
后冷战时代的发展趋势
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他国家如中国、欧 盟、俄罗斯等也在崛起,形成多极化格局。
经济全球化
冷战结束后,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全 球化加速。
军事力量的扩张
美苏两国在战后都大力扩张自己 的军事力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 赛,进一步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 势。
全球战略利益的争
夺
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战略 利益,包括对欧洲、亚洲、非洲 和拉丁美洲等地的控制和影响力 。
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形成
美国领导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分别形 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核武器的扩散
美苏两国拥有核武器,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核军备竞赛,使得世界 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经济封锁与贸易限制
两国通过经济封锁和贸易限制等手段,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影响
国际关系的紧张
冷战期间,国际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许 多地区和国家被卷入了美苏之间美苏两国在科技和军备方面展开了激烈 的竞争,推动了航天、核能等领域的发展。
冷战与和平两极格局的结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冷战与和平两极格局的形成 • 冷战结束的标志与原因 • 和平两极格局的结束 • 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 • 总结与展望
01
冷战与和平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起源
政治意识形态的对
立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了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 政治意识形态,形成了对立的局 面。
关于冷战终结
冷战终结的原因苏联的崩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是因苏联的消失而结束的,苏联的解体又是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后果,同时又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对苏政策的结果。
因此冷战的终结不能不涉及戈尔巴乔夫。
在分析冷战终结的原因时,戈尔巴乔夫以及其改革应该是把握的重点。
一、冷战结束的序幕1、苏联方面: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就意识到,苏联国内问题丛生,政治、社会、经济、信仰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苏联几十年的发展所积累的各种弊端积重难返,必须采取坚决而果断的措施。
苏联需要一次彻底的变革,重建苏联的实力与威望必须减轻来自外部的压力。
客观现实和改革需要都要求戈尔巴乔夫采取新政策,走出冷战,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集中国家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富强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根据国际环境的变迁提出了新思路,并为适应国内政治变动和社会经济改革的需要,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如全面推进同美国的关系;提出和实施“欧洲大厦”的设想,对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择的原则,谋求同中国关系的正常化等等。
戈尔巴乔夫对外教政策的调整既有国内改革的需要、为国家发展服务,也有戈尔巴乔夫对也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环境的认识与反应,以及对过去几十年外交活动的痛苦反思。
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并开始了最终导致苏联崩溃的改革。
他提倡公开性,鼓励揭露过去,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成果。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经济入手,急遽转入政治领域,并以改造苏联共产党为重心,改革走入歧途。
造成了苏联社会动荡,生产急遽下降,民族矛盾公开化,苏联共产党被取消。
戈尔巴乔夫还提出了外交新思维,大幅调整对外政策,放弃原来的政策与主张,实行全面退让。
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全球一体化、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共同安全等思想,这些标志着苏联意识形态的转变。
而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引起苏联的剧烈变化。
第一,改变苏联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内涵和追求的目标。
戈尔巴乔夫提倡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寻求普遍和平与合作,强调“全人类价值”;第二,否定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主张在互利基础上通过政治途径建立“综合国际安全体制”。
冷战的结束
地区冲突的表现:阿以冲突和印巴冲突等
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
1990年的海湾战争 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 2001年阿富汗战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2001年911 恐怖袭击 事件
冷战前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有何变化?
本质相同 建立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冷战时:遏制苏联、扩大自己势力,与苏联争夺霸权。 形式有所 不同 冷战后:扩展战略、扩展自由世界的疆域、加强介入 和参与国际、地区事务的力度。
一、东欧
剧变
含义和实质 东欧剧变原因
波兰:格但斯克城市
二战前和东欧剧Biblioteka 前经济状况对比二战前波兰 匈牙利 经济水平在欧洲 属中上 经济发展水平比 芬兰高 世界十五个工业 强国之一,高于 奥地利
东欧剧变前
1986年外债高达 382亿美元 到80年代,国民 生产总值只及芬 兰的五分之一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居世界第三十 三位,低于奥地 利十多位
第十一课 冷战的结束
美苏争霸概况
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 期—60年代初期
特点
既缓和又紧张 优势在美
第二阶段
1982年,苏联的国内生产 总值只有美国的54%,1989 年,苏联的通胀率高达 20世纪60 年代后 苏进攻 12%
期—70年代末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
美收缩 美强硬 苏收缩
捷克
依据材料分析东欧剧变原因: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 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 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 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 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 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 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冷战结束的浪漫句子有哪些
冷战结束的浪漫句子有哪些
1. 告别冰冷的敌对,迎来和平的温暖。
2. 冷战的终结是史诗般的胜利。
3. 战争后的和平,如同花朵绽放在瓦砾中。
4. 舞动的白鸽带来了和平的音符。
5. 冷战的消散,揭开了新世界的序幕。
6. 和平的曙光照亮了被冰封的大地。
7. 终结冷战,是人类智慧的伟大胜利。
8. 双方的握手,象征着冷战的终结和友谊的开始。
9. 冷战的结束,让世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10. 和平的钟声敲响,将和解和团结带给世界。
11. 冷战的终结带给了世界和平的巨大机会。
12. 冷战的凝视转化为友善的微笑。
13. 和解的日落洒满了大地,驱散了冷战的寒冷。
14. 和平的穿透力,冰封了冷战的边境。
15. 冷战的结束,是人类心灵的觉醒。
16. 两个敌对阵营的拥抱,将冷战化为历史。
17. 冷战的终结让人们重新相信世界充满着希望。
18. 冷战的消散,耀眼的光芒使世界重焕青春。
19. 世界的和平真理战胜了冷战的荒谬。
20. 冷战的谢幕,是和平友谊的启航。
21. 冷战的征服者将盾牌化为鲜花。
22. 冷战的谢幕铺展的是和解的羽翼。
23. 和平的艰辛筑起了冷战的尽头。
24. 冷战的消逝,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25. 冷战的终结,是世界进步的里程碑。
26. 冷战的敌对关系化为长久的友谊。
27. 冷战的终结带来了全球的欢腾和庆祝。
28. 冷战的结束,让人类社会走上了一条更加和谐的道路。
你是如何看待冷战的结束?冷战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一、你是如何看待冷战的结束?冷战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答:(一)1991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
关于冷战结束的看法,我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理解。
(1)在我看来,冷战的结束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均势失衡的必然结果。
战争的起源与持续都在于两大国势均力敌,后来随着苏东巨变,冷战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意识,那就是全球范围的冷战即使是以前苏联的瓦解为标志而告结束,但这并不等于冷战的结束只是美国的胜利,西欧日本也是冷战的获胜者。
(2)对于冷战结束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其中苏联起着最大的作用。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冷战结束的一个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施及对美在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加速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例如在军事方面,苏方做出出重大让步:不再坚持要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宣布单方面停止核试验和裁军。
在政治方面,戈尔巴乔夫要实行“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一党制,允许多党共同竞选造成造成了苏联的解体,促使了冷战的结束。
冷战主要由于苏联新一代领导人认识到其国内外政策的失败而把它引向结束。
是戈尔巴乔夫把冷战引向结束②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实施与巩固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起以苏联为首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更胜一筹。
当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虽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但自诞生以来只有几十年光景,但它一直处于探索前进阶段,而且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涌现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令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以致走过了不少艰难曲折的里程。
在当时两种制度的交锋中,社会主义这股“东风”终究未能压倒资本主义的“西风”,也是无可争议的史实,同时也成为促成冷战结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于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进攻性政策,如制订星球大战计划,采取了许多破坏苏联石油工业和国防工业的秘密措施,瓦解苏对波兰、东欧、阿富汗的控制等等,导致了苏联的没落和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文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文案
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些历史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世
界格局。
2. 198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相继实现了民主化,这是东欧剧变的开始。
3. 苏联解体,标志着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的消失,也是冷战结束的重
要标志。
4. 冷战结束,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与稳定,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
的机遇和空间。
5.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人们看到了民主和自由的力量,也让人们
更加珍惜和维护这些宝贵的价值观。
6. 冷战结束,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打开了新的大门,也为全球化
进程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7.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人们认识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和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平等和多样性。
8. 冷战结束,为世界各国的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也为全球
治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9.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和机遇,也让人
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10. 冷战结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走向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走向终结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无疑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它们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冷战,这一持续了几十年的国际政治对抗,其核心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竞争与较量。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组成的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峙。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诸多问题。
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苏联长期重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
这导致了民用商品的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僵化的特点逐渐显现,抑制了经济的活力和创新。
政治体制方面,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民主机制,腐败问题滋生。
而在东欧地区,许多国家在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经济上,同样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政治上,一些国家的政策未能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和意愿,导致社会矛盾逐渐积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改革政策,本意是为了改善苏联的状况,但由于改革方向的偏差和措施的不当,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使得苏联的政治局势失控,各种思潮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经济改革的失败更是让苏联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在东欧,各国的政治局势也动荡不安。
民众对长期以来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压抑感到不满,纷纷要求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政权发生了更迭。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解体使得冷战格局彻底崩溃,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趋势
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趋势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持续了大约四十多年。
它是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强大的超级大国为主导,以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对立和地缘政治斗争为主要特点的全球性冲突。
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来临,冷战逐渐走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趋势的兴起。
冷战的结束源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苏联在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即所谓的“戈尔巴乔夫时代”,为这一时期标志性事件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苏联不再以强硬手段捍卫其利益,而是通过改革开放试图走上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里根的上任也标志着美苏关系的缓和,两大国家开始寻求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其次,国际局势的变化也成为冷战结束的推动力。
在1989年至1991年之间,东欧剧变成为一系列独立和民主化运动的舞台,苏联势力在这一地区逐渐解体。
尤其是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东西方分裂的象征,也让整个世界开始相信冷战的结束已经不可避免。
冷战的结束对全球化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的关系转向互惠互利的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多边主义的趋势。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不同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全球市场。
同时,资本的全球流动也使得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各个国家。
这种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增进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导致了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
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浪潮。
许多国家开始迈向民主政治,并加入了国际民主促进的组织和机构。
这种民主化的趋势推动了国家间合作的增加,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恐怖主义等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和社会的交流与融合。
上课用第11课冷战的结束
02 03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对抗,对国际关 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化 趋势逐渐显现。
冷战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了赢得军备竞赛,大力投资于科技和军事研究, 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冷战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 流与合作。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 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 争并存。
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 遵循平等、互利、尊 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 等原则。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 发展和融合,促进了国际 贸易和投资。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 战。
02 赫尔辛基协定
1975年,美苏两国签署了《赫尔辛基协定》,旨 在改善两国关系和促进欧洲稳定。
03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 烈谴责。
冷战的结束和影响
01
02
03
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 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德国统一
德国在冷战期间分裂为两 个国家,随着苏联解体和 冷战结束,德国最终实现 了统一。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对人 类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尊重和平等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和对立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当今世界,各国应 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独立,摒弃冷战思维,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交流 的增多和信息传播的便利,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给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这个在二战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争夺。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且多层次的。
首先,经济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
苏联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效率低下。
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中,苏联逐渐处于劣势。
长期以来,苏联侧重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这使得民生领域的产品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其次,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也对苏联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官僚主义盛行,决策失误频繁。
政治体制的不民主和不透明,使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再者,民族问题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民族政策存在一些失误,导致民族矛盾不断积累。
一些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推动力量。
苏联的解体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政治格局方面,冷战的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地区力量开始崛起,如欧盟、中国、日本等,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加多元化。
在军事领域,随着苏联的解体,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有所缓和。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核武器的扩散风险增加,一些原苏联的核武器和军事技术流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经济上,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地区的经济陷入了混乱和衰退。
许多大型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经济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苏联的解体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市场和投资机会,但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冷战后的特点和趋势
冷战后的特点和趋势
冷战后的特点和趋势有以下几个:
1.全球化。
冷战后,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
2.多极化。
冷战后,世界上的大国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要由美国和苏联所主宰,而是出现了多个大国竞争的局面。
3.经济繁荣。
冷战结束后的20年里,全球经济蓬勃发展,全球化带来了极大的贸易和投资便利。
4.民主化。
冷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政治制度逐步改革。
5.恐怖主义威胁。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威胁逐步增强,成为新的安全挑战。
6.地缘政治竞争。
冷战结束后,各国地缘政治利益竞争加剧,甚至出现争端。
7.科技革命。
冷战后,科技革命的浪潮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冷战以后的情感文案短句
冷战以后的情感文案短句1. 在冷战的阴霾消散后,我们终于能够展现深情的一面。
2. 冷战结束后,令人愉悦的暖春降临,使我们的感情更加和谐。
3. 冷战的终结,唤醒了我对你的深深的爱意。
4. 没有了冷战的伤害,我们的爱情终于可以茁壮成长。
5. 冷战结束后,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6. 相互争斗的日子终于过去,冷战结束,我们终于可以相互依靠。
7. 冷战过后,我们彼此更加珍惜对方的存在。
8. 冷战的一切已经过去,我们选择了相爱相守。
9. 冷战的结束带来了和平与宽容,让我们一起走向美好未来。
10. 冷战的远去,使我们意识到和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加温暖相待。
11. 冷战后的相处更真实,因为我们深深了解对方的价值。
12. 冷战的终结让我们看到了彼此间的真正美好。
13. 冷战过后,我们重新点亮了彼此的心灵火焰。
14. 冷战终结后,我们重新找回了彼此间的默契和亲密。
15. 冷战的结束给我们的感情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16. 冷战过后的我们更加成熟,懂得如何宽容与包容。
17. 冷战的结束让我们懂得了将忍耐与宽恕放在首位。
18. 冷战的结束成为我们爱的证明,我们愿意一直守护彼此。
19. 冷战过后,我们更加珍视亲密关系,不再留下伤疤。
20. 冷战后的和谐相处,使我们的爱情更加持久稳固。
21. 冷战的终结教会我们理解与宽容,让我们的爱更加长久。
22. 冷战的结束成为我们的新起点,放下过去的矛盾,用心投入爱情。
23. 冷战过后,我们更加珍惜彼此间的宝贵时刻。
24. 冷战的消散,使我们彼此更加了解、更加相信对方。
11 冷战的结束
“新思维”的 核心是缓和 苏联同西方 特别是同美 国的关系。
拆毁柏林墙. 拆毁柏林墙
庆祝德国统一 1990年 年 Nhomakorabea1989 1990
1990
1990 1989
1990
1990
请留意: 请留意:
东欧剧变 的实质: 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 社会制度发 社会制度发 生了根本性 变化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 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 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 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 的杜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的杜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 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 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 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 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 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 动作用。 ——钱其琛 动作用。 ——钱其琛
• 。1990 年3 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 代表大会决定修改宪法第六条,苏联 由一党制国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得到 法律的确认;确立了总统制,选举戈 尔巴乔夫为总统,国家权力中心正式 从苏共中央政治局转移到总统和总统 委员会手中。
1991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宣告结束。 美苏冷战宣告结束。
11 冷战的结束
1985年3月,新即位的戈尔巴乔夫致 年 月 信美国总统里根: 信美国总统里根: • “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 异,但是,我们相信这不是相互仇视的 原因。每种社会制度都有生存权利,它 不应以暴力和军事手段来显示其优越性, 而应与另一制度在和平竞争的大道上相 互竞赛。……我希望,总统先生,您能 从这封信中感觉出苏联领导人,包括我 本人在内,准备积极地找到改善我们相 互关系的共同途径。” •
冷战发生的原因及其结束的经过
冷戰發生的原因及其結束的經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出現冷戰。
這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的長期鬥爭。
冷戰源起歐洲,其後漫延至亞洲及全球。
冷戰雙方於1970年代欲改善關係。
美國在1971年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以示友好;美國總統尼克遜亦於1973年訪問北京,這促使兩國關係趨於正常化。
1985年蘇聯總統戈巴卓夫的「新思維」欲著意於經濟發展而解除對東歐衛星國的控制,共產主義陣營漸趨崩潰。
隨著蘇聯於1991年瓦解,冷戰隨即結束。
冷战的展开与结束了解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反思核武器扩散的威胁
冷战的展开与结束了解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反思核武器扩散的威胁冷战的展开与结束:了解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反思核武器扩散的威胁冷战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事件之一,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和竞争的象征。
从1947年到1991年,这场全球性的冲突对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进行深入了解,并反思核武器扩散对国际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
一、冷战的展开冷战的爆发源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战后,世界被分割为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即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支持的方式遏制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这一政策成为冷战的象征,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二、冷战的对抗和竞争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和政治对抗。
最著名的对立形式是军备竞赛,双方努力通过增加军事力量来获得相对优势。
核武器竞赛是冷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备竞赛之一。
为了维持战略平衡,美国和苏联不断增强核武器的威力和数量。
这种竞争加剧了全球核武器扩散的风险,给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除了核武器竞赛,冷战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些战争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的战场。
三、冷战的结束冷战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逐渐结束,其原因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苏联经济的崩溃和内部政治的不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然而,这些改革导致了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的结束带来了全球格局的巨大变化。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冷战的胜利,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走向瓦解。
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从地理的意义上讲, 德国可以被称为“欧洲的心脏”。历史上德国曾 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两次战败,竟然又能两次崛 起。目前德国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稳 居全球前三位。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德国历史上的两次统一分别在什么时期、怎 样实现的?(4分) (2) 有人说:“德国是欧洲稳定的关键。”你 怎样看待?结合有关史实加以分析。(5分) (3)德国在经济上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3、越南战争,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4、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东西德国人的手一起拉下了柏林墙上的铁丝网
统 一 之 夜
两德统一
(A)
(C)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 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 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上图是德意志四 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 的变迁?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
(1)第一次是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 战争,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后完成统一;第二次是 20世纪90年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实现统一。(4分) (2)有一定的道理。(1分)因为每当德国太弱或 太强时,就会使欧洲各种势力失衡,对欧洲和平带 来威胁。比如19世纪前期,当德国处于四分五裂时, 法国拿破仑曾以武力横扫欧洲,使德国惨遭蹂躏屈 辱。但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后,经济军 事强大起来,就妄图称霸世界,先后挑起两次世界 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4分) (3)政治稳定,重视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教育事 业等。(2分)
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 德国重新实现统一 德国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 德国统一标志雅尔塔体制瓦解。 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相继于1991年6——7月解散。 启示:分裂不得人心,统一符合人民愿望。
东西柏林边界开放后大批东德公民涌向西柏林
摧毁柏林墙,摄影者亚历山大阿维茨凭此照片获新闻摄 影比赛大奖。
第11课
冷战的结束
一、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1、东欧剧变 原因: A、经济建设照搬苏联模式和管理体制 B、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遏制战略、和平演变、经济援助的诱惑 C、苏联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
表现: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脱离苏联。
2、德国统一
条件:A、东欧剧变 B、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动荡; C、柏林墙被推倒,东德统一社会党无法控制局面 D、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公布关于实现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E、苏美英法商讨统一的外部问题 F、苏联不干预态度
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 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 界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相互抗争,“冷战”和 “热战”交替并用,世界并不太平,但也没有发生世界大 战。“铁幕”的背后充满潜在的危机,此局面维持至八十 年代末,一直到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
三、后冷战时代的格局转变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演变趋势: 国际政治多极化 存在问题: 美国的单极霸权 地区冲突 恐怖主义等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评价美苏“冷战”) 消极影响: (1)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 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 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 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 的战争威胁中。 积极影响: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二、苏联解体(1922、12、——1991、12、)(两极格局解体)
原因 外因:西方和平演变政策之影响 内因: 根本原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外交上扩张争霸。 具体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影响:A、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格局发展,世界格局 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 B、打破了欧洲力量的平衡,美苏分治欧洲的格局不复存在。
戈尔巴乔夫讲话宣布 辞职
苏联解体
2004年3月29日,北约盟主美国总统布什 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仪式,欢迎保加利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 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7国正式加入 北约。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北约欧洲 盟军司令琼斯上将及上述7国的总理和国 防部长出席了仪式。4月2日,北约在其 布鲁塞尔总部举行吸纳上述7国入盟的升 旗仪式。至此,北约完成了其成立后的 第五次扩员和冷战后的第二次东扩。 北约此次东扩后,其成员国从19个 增加到26个;总人口从7.746亿增加到 8.199亿;总面积从2338.70万增加到 2397.98万平方公里;军队人数从443.75 万增加到474.76万。通过此次东扩,北 约不仅接纳了前华约的几乎所有成员国, 而且还突破俄罗斯设置的北约不得逾越 的“红线”,接纳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 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国, 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的边境。这样,波 罗的海基本上成为北约的“内海”,黑 海西岸和西南岸成为北约的“领土”, 北约的“辖地”空前扩大,北约的力量 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