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田 录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16分)1.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处处都可以找到(yùn)________藏了几千年历史信息的文化资源,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bīn)________危的,也有新生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不同地区、不同社群之间的文化习惯、文化形态也参差多样,勾连交错,互相(shèn)________透,形成万花筒般变化多(zī)________的文化生态。
2. (6分)(2011·黄石) 默写填空。
我国古代文人常用各种寄托来怡情遣怀:有的观鸟赏花,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有的探山访水,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写“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有的登高望远,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________ ,决眦入归鸟”;有的弄弦读经,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________ ,________”。
3. (4分) (2017八下·柯桥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②觥筹交错________③鳞浪层层________ ④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____4. (2分)下列有关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 《格列-佛游记》中,英国人格列佛出海前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
C .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
D . 格列佛在“慧骃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
归田录_精品文档
归田录引言:归田这个词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代表着一个人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回归到乡村,过上宁静与简朴的生活。
归田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崇尚,他们相信在田园环境中,可以追求真善美,享受自然的宁静与恬淡。
本文将探讨归田的历史背景、文人的心态以及归田对个人的意义。
一、归田的历史背景归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田园生活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与政治和商业活动相比,被认为更能培养人的素质和品德。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归田被视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回归田园,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他们追求自由和宁静,远离政治纷争和世俗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灵感的源泉。
这些文人常常在闲暇之余写作诗词,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
二、文人的心态归田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态。
文人们向往田园生活,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远离尘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在田园环境中,文人们可以静心思考、寻找灵感,创作出优美的诗词和文章。
文人们的心态也受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身心的和谐。
在士人眼中,田园生活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
在田园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无拘无束,与自然相融合。
三、归田对个人的意义归田对个人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归田可以给人带来身心的放松和安宁。
繁忙的城市生活让人忙于应付各种琐事,而在田园中,人们可以远离喧嚣,重拾内心的平静。
在这种宁静中,人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恢复精力和活力。
其次,归田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田园环境充满了自然之美,人们可以欣赏到四季的变化、绿树成荫的景色和鸟语花香的氛围。
这种美丽的景色和氛围,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最后,归田还可以帮助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
在田园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愿望。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21张PPT)
读
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qiǎn)之。
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 跟他相媲美
卖油翁
欧阳修
他曾经有一次在自家 的园子里射箭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
译
凭着
曾经
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
物 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语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气
陈
尧咨字嘉谟,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
年)状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
学士、右谏议大夫。卒后,朝廷加赠
尧 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
“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
发贯其中。”
咨
——《宋史·陈尧咨传》
人 二、认识卖油翁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物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翁
卖油翁
欧阳修
读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一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
欧阳修《归田录》读释
述》 篇说 :今 之 常言 , “ 有文 有笔 , 以为无韵 者笔 也 , 有
韵 者文 也 。E 所 言 无 韵 之 笔 即包 括 “ 记 ” ,2 ,3 笔 。以“ 笔
( 陈振孙 )直 斋 书 录解 题 》 :或 言 公 为此 录 , 宋 《 日 ‘ 未
成而 《 》 出 , 陵索之 , 中本 载时事 及所 经历见 序 先 裕 其 闻 , 敢 以进 , 为此 本 , 初 本竞 不 复 出 。 王 明清 不 旋 而 ’
新, 撰文 以释 其要 。
《 田录 》 欧 阳修 在京 为 官 时 期 , 见 、 闻 、 归 是 所 所
所 历 、 感信 笔记 下来 的 笔记 。所谓 笔记 , 所 执笔 记 录 叙 述而 言 。《 释名 》 :笔 , 日 “ 述也 , 事而 书之 也 。 ¨ 述 ”1 ] 笔 记一 般偏 重于 实 录 而缺 乏 文采 。《 心 雕 龙 ・总 文
书 呢?《 田录 》 者《自序 》 :《 田录 》 , 廷 归 作 云 “归 者 朝 之遗 事 , 史官之 所不 记 , 与夫 士大 夫笑谈 之余 而可 录
者, 录之 以备 闲居 之览 也 。 [( 这 段话 不 仅 概 括地 ”4 ] 说 出 了《 田录 》 内容 , 说 出 了这本 笔 记 记 录 的 归 的 也 时 间和 目的 。《 四库 全书 》 归 田录 》 提要 ” :陈 氏 《 “ 云 “
欧 阳修《 田录 》 归 读释
窦 玉 玺
( 新乡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 河南 新乡 4 30 ) 5 0 0
摘 要 : 归田录》 欧阳修的一本随笔, 归田录》 《 是 《 非归田后所录 , 而是为官时所录 《 归田录 》 映 了斥 恶扬善 的积 反
极 的思 想 内容 , 现 了平 中见 奇 的 艺 术 特 色 。 体
张衡《归田赋》
2023-11-09contents •张衡与《归田赋》的背景介绍•《归田赋》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表达•《归田赋》的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归田赋》的影响与传承•《归田赋》的当代解读与启示目录01张衡与《归田赋》的背景介绍生平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
成就张衡在文学、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文学和天文学最为突出。
张衡的生平与成就东汉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士人普遍追求隐逸和归田的情绪高涨。
时代背景张衡在政治上不得志,加上体弱多病,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因此产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
个人背景《归田赋》的创作背景02《归田赋》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表达自然风光张衡在《归田赋》中描绘了田园的自然风光,如“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这些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
田园生活的描绘与向往乡野乐趣张衡通过描绘乡野的乐趣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这些描述展现了田园中的和谐与生机。
隐逸之乐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对隐逸之乐的向往,如“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官场生活的批判与反思官场现实张衡在《归田赋》中揭露了官场的现实,如“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仕途艰辛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仕途的艰辛,如“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人生追求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如“庶追贞遁之路,寻蒙轨迹之踪。
”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归隐之情的抒发与追求归隐之情01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归隐之情,如“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翻译文言文归田录
原文:归田录者,吾归田之后所作也。
自余罢官,不复问政事,退居田园,以诗酒自娱。
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皆记于此,以备来者观览。
余归田之初,见乡邻相望,皆面带菜色,衣衫褴褛。
问之,皆言生计艰难,官府催租逼债,民不聊生。
余心酸鼻,遂作《田家苦》一首,以抒怀。
田家苦,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
官府催租逼债,民不聊生。
愿朝廷减赋税,宽征敛,使民得安生。
居田园,见村童嬉戏,闲步田间,心旷神怡。
遂作《田园乐》一首,以抒怀。
田园乐,村童嬉戏,闲步田间。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愿岁月静好,吾得安居。
闲居田园,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余心甚慰,遂作《邻里和》一首,以抒怀。
邻里和,相望相守,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守望相助。
愿邻里之间,友谊长存。
偶游邻村,见一老妪纺纱,勤劳不懈。
余问其年,答曰:“年九十矣。
”余叹曰:“人生七十古来稀,九十犹健在,真乃仙人矣!”遂作《纺纱老妪》一首,以抒怀。
纺纱老妪,年九十,勤劳不懈。
人生七十古来稀,九十犹健在,真乃仙人矣!一日,余与友泛舟湖上,见一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余问其乐,答曰:“吾乐在湖上,与鱼为伴,悠然自得。
”遂作《渔翁垂钓》一首,以抒怀。
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与鱼为伴,乐在其中。
愿人生如斯,悠然自得。
余归田之后,见世间万物,皆有生机。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时光荏苒。
遂作《时光荏苒》一首,以抒怀。
时光荏苒,花开花落。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
愿岁月静好,吾得安居。
余归田录,记录吾归田之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愿来者观览,有所感悟。
翻译:《归田录》是我归田之后所写的东西。
自从我罢官之后,不再过问政事,退居田园,用诗酒来自娱。
其中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所感的,都记在这里,以供后来者观看。
我归田的初时,看到乡里的邻居相互望着,都面带菜色,衣服破烂。
问他们,都说生活艰难,官府催租逼债,民不聊生。
我心酸鼻,于是写了一首《田家苦》,来抒发情感。
农家苦,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
官府催租逼债,民不聊生。
希望朝廷减少赋税,放宽征收,让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归田录
归田录(宋.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自序《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于兹矣。
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于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
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于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余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
为子计者,谓宜乞身于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
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校勘记[一]退避荣宠夏敬观校(以下简称夏校):祠堂本有夹注:“一作远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祸”十三字。
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
”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一作衣)微行,饮于其中。
宋代笔记传奇
狐锯树
阳曲北郑村中社铁李者,以捕狐为业。 大定末,一日张网沟北古墓中,系一鸽 为饵,身在大树上伺之。二更后,群狐 至,作人语云:“铁李、铁李,汝以鸽 赚我耶?汝家父子,驴群相似,不肯做 庄农,只学杀生。俺内外六亲,都是此 贼害却。今日天数到此,好好下树来。 不然,锯倒别说话!”
狐锯树
即闻有拽锯声,大呼搘镬煮油,当烹此 贼!火亦随起。铁李惧,不知所为。顾 腰惟有大斧,思树倒则乱斫之。须臾天 晓,狐乃去。树无锯痕,旁有牛肋数枝 而已。铁李知其变幻无实,其夜复往。 未一更,狐至,泣骂俱有伦。李腰悬火 罐,取卷爆潜爇之,掷树下。药火发, 猛作大声,群狐乱走。为网所胄,瞑目 待毙,不出一语。以斧椎杀之。
宰揖王入堂上,唤一妇人出,乃其妻也。 相顾大恸欲绝。盖昔年将徙舍之夕,奸人窃 闻之,遂诈舆至女侩家,而贷于宰,得钱三 十万。宰以为侧室,寻常初不使治庖厨,是 日偶然耳。
使呼车送诸王氏,王拜而谢,愿尽偿元 直。宰曰:“以同宫妻为妾,不能审详,其 过大矣。幸无男女于此,尚敢言钱乎?”卒归 之。
予顷闻钱塘俞惊话此,能道其姓名乡里, 今皆忘之。如西安宰之贤,不传于世,尤祐绍圣二十
年中所身历事。其间或名臣勋业、或治朝政教、 或地里方域、或梦幻幽怪、或神仙伎术,片语单 词,谐谚纵浪,无不毕具。而其生平迁谪流离之 苦,颠危因厄之状,亦既略备。然而襟期寥廓, 风流辉映,虽当群口见嫉,投荒濒死之日,而丽 然有以自适其适,固有不为形骸彼我,宛宛然就 拘束者矣。
元好问《续夷坚志》
…..所续《夷坚志》,岂但过洪景卢而已! 其自序可见也。恶善惩劝,纤细必录, 可以知风俗而见人心?岂南北之有间 哉?…
元 宋无 跋《续夷坚志》
贞 鸡 房镐希白,宰卢氏时,客至,烹一 鸡。其雌绕舍悲鸣,三日不饮啄而 死。文士多为诗文。予号之为“贞 鸡”。
文言文_归田录的翻译
【原文】归田录者,吾乡先辈之述怀也。
其文简练,意蕴深远,余读之,感其志趣高远,遂录之以为纪念。
【翻译】《归田录》乃吾乡前辈所撰述其心志之篇章。
文辞简练,意境深远,余阅读之后,深感其志向高远,故录之以为纪念。
【原文】先辈少时,志在四方,游历山川,观览风俗。
及长,志欲归田,以求淡泊明志。
遂弃官归里,躬耕陇亩,以观天地之变,考风俗之异。
【翻译】前辈年少之时,胸怀壮志,渴望游历四方,游览山川,观赏风俗。
等到成年,他立志回归田园,以求达到淡泊明志的境界。
于是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亲自耕种田地,以此来观察天地之间的变化,研究风俗习惯的差异。
【原文】归田之初,躬耕自给,虽居陋巷,亦乐在其中。
日与邻里共耕,夜与妻子话桑麻,生活恬淡,宛如仙境。
【翻译】归田之初,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却也乐在其中。
白天与邻里共同耕作,夜晚与妻子谈论桑麻之事,生活恬淡,宛如置身仙境。
【原文】然世事无常,田园亦非久安之地。
先是官场风波,继之盗贼横行,终至家园荒芜,先辈忧心如焚。
【翻译】然而世事无常,田园生活并非长久安宁之地。
先是官场风波不断,接着盗贼横行,最终家园荒芜,前辈忧虑重重,心情如同火烧。
【原文】先辈虽心忧,然不忘初心,仍坚守田园。
他广结善缘,助人为乐,以期重振家园。
【翻译】尽管前辈心中忧虑,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依然坚守在田园。
他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希望借此机会重振家园。
【原文】岁月如梭,先辈年迈,但仍精力充沛。
他感叹人生短暂,劝诫世人珍惜时光,努力追求真善美。
【翻译】岁月如梭,前辈年纪虽大,但精力依旧充沛。
他感叹人生短暂,劝诫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追求真善美。
【原文】归田录终,先辈离世。
然而,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翻译】《归田录》至此结束,前辈离世。
然而,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欧阳修笔记《归田录》的独特风貌与文化意义
《归田录》为北宋初期文坛盟主欧阳修所作,欧阳修以简短的条目、简易的笔法记载了北宋前期人物事迹、官职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所记事件多为作者耳闻目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归田录》共两卷、115条,后来又从其它文献中辑佚出来一些,这些散佚的条目,多为欧阳修呈书给宋英宗时曾删去的不合适的条目。
根据《归田录》序言,此书当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作起,后延续至欧阳修归于颖上后,这期间作者每有会意便信笔写来,作法类似今天记日记,篇幅也都短小精悍。
夏敬观先生认为欧阳修曾作《归田录》八卷,那些因宋英宗而删去、后来又辑佚回来的条目有些真实性不可考,所以本文的考察对象仅限于后代广泛流传、没有异议的两卷本《归田录》。
一、《归田录》应属中国传统小说体例《归田录》的题材,应属中国传统小说大类。
《四库全书》把它归为“子部小说家类”,对其这样介绍:“《归田录》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欧阳修撰。
多记朝廷轶事,及士大夫谈谐之言,自序谓以唐李肇《国史补》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
”[1]从内容看,这种简练记录士人轶事、谈谐之言的笔法,类似于我国魏晋时代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后清代学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是继承这一传统手法的笔记体小说。
中华书局1981年版《归田录》附录二《归田录佚文初探》也曾论述宋代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认为欧阳修的《归田录》应属宋代的小说。
凡此种种都证明,我们应把《归田录》看作相对真实的笔记体小说来加以考查。
二、《归田录》内容的类别划分《归田录》的写作时间长,再加上笔记手法的灵活多样,所记事件的宽泛芜杂,使得此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北宋政坛、民俗、物候等各个方面。
作为官员,欧阳修记载了君主、大臣的一些政事,记载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年号改变的原由;作为学者,欧阳修历数各种制度风俗的发展由来,并对流传中产生的谬误加以澄清;作为文人,欧阳修记载了当时很多诗词和相关评判,以及宴游唱和的场景;作为一个世俗世界中的人,欧阳修也有诙谐好奇的一面,所以他也记载了一些可笑之言,奇异之事。
归田录_宋_欧阳修撰
歸田錄宋歐陽修撰自序《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餘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閒居之覽也。
有聞而誚餘者曰:“何其迂哉! 子之所學者,修仁義以為業,誦《六經》以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而幸蒙人主之知,備位朝廷,與聞國論者,蓋八年於茲矣。
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憤,有所建明,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使怨嫉謗怒,叢於一身,以受侮於群小。
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於不測之淵,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闖伺,乃措身其間,以蹈必死之禍。
賴天子仁聖,惻然哀憐,脫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賜其餘生之命,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蛇雀之報。
蓋方其壯也,猶無所為,今既老且病矣,是終負人主之恩,而徒久費大農之錢,為太倉之鼠也。
為子計者,謂宜乞身於朝,退避榮寵,〔一〕而優遊田畝,盡基天年,猶足竊知止之賢名。
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決,此而不思,尚何歸田之錄乎! ”餘起而謝曰;“凡子之責我者皆是也,吾其歸哉,子姑待。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廬陵歐陽修序。
校勘記〔一〕退避榮寵夏敬觀校( 以下簡稱夏校) :祠堂本有夾註:“一作遠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禍”十三字。
歸田錄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贊寧奏曰:“不拜。
”問其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
”贊寧者,頗知書,有口辯,其語雖類俳優,然適會上意,故微笑而頷之,遂以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議者以為得禮。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
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
”其用心之精蓋如此。
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
有《木經》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國朝之制,知制誥必先試而後命,有國以來百年,不試而命者才三人:陳堯佐、楊億、及★忝與其一爾。
仁宗在東宮,魯肅簡公( 宗道) 為諭德,其居在宋門外,俗謂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側,號仁和,酒有名於京師,公往往易服( 一作衣) 微行,飲於其中。
浅析《归田录》中小品文的文本特色及语言艺术
郭绍虞在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经学家的文论》中提 到: “自 《 史
通》 以简要为主,欧阳修、尹洙等 复扬其波 ,于是古文家论文,遂多 偏 于 尚简 。”而 《 归田录》 中也不乏与欧 阳修 尚简理念 相符 的小品 文 ,篇幅短小 、叙述灵活而随意,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杨大年每欲作文,则与门人 宾客饮博 、投壶 、弈棋 ,语笑喧哗, 而不妨 构思。以小方纸喜书 ,挥翰如飞,文不加 点,每盈一幅 ,则命
门人传录,门人疲于应 命,顷刻之 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 豪也 。 杨 亿 乃 北 宋 西 昆体 诗 歌 的代 表 人物 , 自幼 文 思 聪 颖 ,才 气 过 人 , 十一岁便以其诗赋 闻名于宋太宗并被授秘书省 正字 。欧 阳修直接从杨
大年作文的场景开始描述 ,以宾客盈屋、相聚饮 酒、下棋 、投壶 的场 景从视觉和听觉上烘托 出文人聚会 的热闹氛围,而杨亿则借情绪之高 涨激发文思,又在动中求静 ,实现创作的 自然流露。欧阳修 以 “ 挥翰 如 飞 ,文不加 点 ”来形 容杨亿属文 的巅峰状态 ,可见其流 畅挥毫 , 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属 文之快甚至超过 了门人抄录 的速度 。此时作 者 的视线 由聚会之人转移到门人,以门人 的疲于应命 、焦头烂 额衬托
出杨文公 的思如泉涌、从容 自若,顷刻成千言 ,无怪乎欧阳修叹其为 代之文 豪”。此则小品文颇 为简短 ,但欧阳修仅 以寥寥数语,通 过状 写人物 的双重状态和其他人物的衬托 ,使一位挥斥方道的大文豪 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篇没有过多的细节和语言描 写,但近乎简单的短
“
一
句 叙述 当中亦营造 了宏微兼备 、有声有色 的画面 ,读 来令人浮 想联
万叶集关于归田赋的注释
万叶集关于归田赋的注释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
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
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
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
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
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
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
鸣声吱喳,美妙动听。
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
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
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
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
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
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
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注释(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
永:长。
久:滞。
言久滞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谋略。
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林训》曰:“临川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
徒:空,徒然。
羡:愿。
(4)俟:等待。
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
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
(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
《史记》卷七九有传。
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
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
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
(7)谅:确实。
微昧:幽隐。
(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
”嬉:乐。
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于川泽。
(9)超尘埃:即游于尘埃之外。
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
遐逝:远去。
(10)长辞:永别。
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归田录【宋·欧阳修】
归田录【宋·欧阳修】自序《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于兹矣。
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于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
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于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
为子计者,谓宜乞身于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
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 ”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校勘记〔一〕退避荣宠夏敬观校 ( 以下简称夏校 ) :祠堂本有夹注:“一作远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祸”十三字。
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
”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 ( 宗道 ) 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 ( 一作衣 ) 微行,饮于其中。
归田录_吕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归田录吕文余自幼怀高洁之志,不屑于世俗名利,屡遭权贵排挤,遂致仕途坎坷。
然余心无怨怼,独爱山水之自然,遂决意归田,以寻得心灵之安宁。
一日,余携家眷游历于山水之间,见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心旷神怡。
遂卜居于此,筑庐而居,与世隔绝。
闲来无事,或读书作文,或吟诗作赋,或抚琴赏月,自得其乐。
归田之初,余心有余悸,恐误入歧途,遂遍访名贤,请教归田之道。
先生曰:“归田者,远离尘嚣,潜心修为,以达天人合一之境也。
”余闻言,心中豁然开朗,遂潜心向学,以期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余居田园,与农民为伍,亲身体验农耕之艰辛。
每当农忙时节,余皆亲临田间,与农民一同劳作,体验播种、耕耘、收割之过程。
余深知农民之辛苦,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然余亦深知,唯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人生百态,领悟世间真谛。
余居田园,亦喜与山林为伴。
每当月圆之夜,余便登山赏月,观星辰之璀璨,听虫鸣之悦耳。
此时,余心中无挂碍,只觉天地之间,唯有我一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余归田后,虽远离尘世,然心中仍牵挂家国。
每遇朝廷有难,余便暗自祈祷,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余虽不能为国家出力,但愿以我之微薄之力,为百姓祈福。
岁月如梭,转眼间,余已归田数载。
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余曾几何时,热衷于世俗名利,如今却心无挂碍,与大自然为伴。
余深知,人生短暂,唯有顺应自然,方能求得真我。
翻译:归田录吕文我从幼年时就怀有高洁的志向,不屑于追求世俗的名利,屡次遭受权贵的排挤,导致仕途坎坷。
然而,我心中没有怨恨,只喜欢山水之间的自然风光,于是决定归田,以寻求心灵的安宁。
有一天,我带着家人在山水间游玩,看到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心情愉悦。
于是,我在这里定居,建造了庐舍居住,与世隔绝。
空闲时,或者读书作文,或者吟诗作赋,或者弹琴赏月,自得其乐。
归田之初,我心有余悸,担心误入歧途,于是遍访名贤,请教归田之道。
先生告诉我:“归田的人,远离尘嚣,潜心修为,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听了这番话,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潜心学习,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卖油翁》《钱思公爱读书》整合群文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卖油翁》《钱思公爱读书》整合群文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卖油翁》,疏通文意,总结并实践写人技法。
2、整合《钱思公好读书》,钱思公好读书,理解欧阳修的人才观,深入领悟欧阳修卖油翁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引导学生学习上精益求精,拥抱工匠精神,勇做当今时代的卖油翁。
教学重点:深入解读卖油翁的写人技巧,归纳总结并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普通的劳动者,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喝彩!课时设置:一课时教学流程:疏通两篇文章的文意,流畅朗读文章。
第一部分检查上节课的朗读,让学生给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章断句屏显: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屏显:挑出错节奏1、公亦以此自/矜2、吾/射不亦精乎?3、以我酌/油知之。
4、徐以/杓酌油沥之第二部分品读语言,总结写作技法。
这篇不足50字的文章流传千年,是因为学大师欧阳修的反复斟酌和删改。
屏显:欧阳修为何这样修改?A、陈康肃公以射艺自高。
改为: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B、久而不去改为:睨之,久而不去。
C、康肃问曰:“汝知射乎,吾射精乎。
改为: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屏显:总结写人技法写言写行抓特征,运用夸张很分明,加上神情更生动,问号叹号加进来,标点符号建奇功。
屏显:这是个____________的康肃公这是个____________的卖油翁屏显:展示学生写作作品她长得很文弱,秀气,像是一个机灵古怪的小花鹿一样。
清脆的声音总是叽叽喳喳的"今天上课这道题你会了吗?那道好难啊......′′。
但在跑道上,活泼可爱的"小麻雀"却成了一位战神,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归田录的主要内容
归田录的主要内容《归田录》是明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部随笔集,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观察。
本文将结合《归田录》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首先,《归田录》主要讲述了作者陈维崧的归隐生活与思考。
陈维崧在归隐之后,以淡泊名利的态度过着宁静的生活,通过对自然、山水、花鸟等的观察和领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美、人生哲学的文章。
他以同样的淡定心态对待人际关系问题,敦亲睦邻、宽容大度,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随后,《归田录》中还涉及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陈维崧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权贵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指出了社会的弊病和不公平现象。
他鼓励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提醒个人要坚守正道、勿被世俗之风所动摇。
此外,《归田录》还关注了人生智慧与人生观的探索。
陈维崧通过对人性、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智慧的观点。
他倡导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内心修养,追求精神的富足和人格的高尚。
他认为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审视人生并坚持追求真善美。
总的来说,《归田录》以生动丰富的笔触,勾勒了作者陈维崧在归田生活中的思考与观察,丰富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阅读《归田录》,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个人修养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归田录》的指导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同时也激励人们在社会中积极作为,推动社会的公正与进步。
通过领悟《归田录》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归田琐记---退庵自订年谱
归田琐记---退庵自订年谱退庵居士系出安定梁氏,名章巨,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
由泉州宋丞相文靖公派下分居福州长乐县南乡之江田里,国初迁居福州城中。
自前明迄今十五传,皆为郡县学诸生不断,河闲纪文达公督学闽中,以「书香世业」扁旌吾闾。
乾隆四十年乙未七月初六日生于福州淳仁里。
时先考翼斋公上公交车未回。
是年先叔父九山公成进士,入翰林。
翼斋公讳赞图,字斯志,又字翼斋,行二,乾隆戊子与同怀弟九山公同举于乡,考补内廷咸安宫教习。
【门下士潍县刘鸿翱拜填讳。
】丙申,二岁。
丁酉,三岁,长房伯兄虚白公【初名功,改名际昌。
】入县庠。
戊戌,四岁,虚白伯兄为发蒙,先妣王太夫人自课之。
己亥,五岁,十月,先大母林太淑人弃世。
是年翼斋公教习期满引见,以知县用,回里即丁忧。
庚子,六岁,在家读书,先考自课之。
辛丑,七岁,先考授徒于经院巷彭宅,随往读书。
壬寅,八岁,先考授徒于开元头林宅,随往读书。
癸卯,九岁,先考授徒于杨桥巷蒋宅,随往读书,始学作小诗。
是年同怀弟章█生。
甲辰,十岁,先考授徒于盐法道德清戚公署斋。
闰三月,先妣王太夫人弃世。
太夫人少以孝称,在室时尝割臂肉疗父笃疾。
先考为作传略纪之。
乙巳,十一岁,先祖天池公弃世。
公弱冠即为名诸生,以耆儒宿学教授里中五十余年。
值八十寿,纪文达公有文祝之,【文载公集。
】至是考终年八十二岁。
是秋先考为卫防郡丞汉军刘公延请课子,随往读书。
福州距厦门五百里,是冬以台湾林爽文滋事军兴,孔昭道梗,不得归。
丙午,十二岁,仍在厦门厅署,始学作八股文,并随先考偕同里先达郑苏年光策、何实斋西泰、林于川雨化、张燮邦经邦诸公遨游众岛各岩洞,复泛海览鼓浪屿之胜。
时厦门洋船丛集,商贾殷赈,仙山楼阁,甲于南天。
闻近日井里萧条,大有今昔之感矣。
是年长房三兄曼云公【初名雷,改名运昌。
】入县庠。
丁未,十三岁,冬,随先考回福州,移住新美里,与九山公同居,从虚白伯兄学举子业。
戊申,十四岁,学使者云间陆耳山师锡熊甄别生童,余以第九名童生录送鳌峰书院肄业,山长为孟考功瓶庵先生超然,都讲即虚白伯兄也。
《归田赋》原文及解析
《归田赋》原文及解析《归田赋》原文及解析《归田赋》是汉代辞赋家张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下面是《归田赋》原文及解析,欢迎阅读。
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分层解析这篇赋虽然很短,但却凝聚了张衡仕宦一生的感慨与情志,《文选》将它纳入“志类是非常科学的。
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自己功业难就,决心抽身退隐。
所谓“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是用《史记》蔡泽与唐举之典。
蔡泽当年不遇于时,曾让唐举为他相面决疑。
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泽自比,但通过卜相决疑后,他决心归隐,去追随象楚辞中所写的渔父,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这一层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相当悲愤的,虽然语似旷达,但在旷达中掩盖不住他对江河日下的东汉末世的失望。
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黄河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虽有蔡泽那样的满腹经纶,却再也没有他那样建功立业的机遇了。
他只好向着人间社会,慨叹一声,悄然而去。
第二层写自己归田后的欣喜心情。
感情的曲线由低沉转向高昂。
心情也从抑郁转向开朗。
天气是那样的晴朗,百草是那样的丰茂,鸟儿是那样的欢跃。
面对着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烦恼,“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了。
第三层又顿作转折。
感情的曲线又跌了深渊之中。
作者在写渔猎时,并没有写其中的乐趣,而是大发了一顿“云间之逸禽”如何“触矢而毙”,“渊沉之魦鰡”如何“贪饵吞钩”,这不明明是语此而意彼,借以大发世事之险恶,官场之倾轧的感慨吗?话虽很短,但这里面显系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种种悲愤与心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古典精华文库 归 田 录 〔宋〕欧阳修撰 归田录 ・1・ 目录 自序………………………………………………………………01 卷一………………………………………………………………02 卷二………………………………………………………………19 佚文………………………………………………………………36 归田录 ・1・ 自序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 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有闻而诮余者曰: “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 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 盖八年於兹矣。
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 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 以受侮于群小。
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 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
赖天子 仁圣,恻然哀怜,脱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 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 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
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 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
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 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 ;“凡子之责我者皆是 也,吾其归哉,子姑待 。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注释 〔一〕退避荣宠夏敬观校(以下简称夏校):祠堂本有夹注: “一作远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祸”十三字。
归田录 ・2・ 归田录卷一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 录赞宁奏曰 :“不拜 。
”问其何故,对曰 :“见在佛不拜过去 佛 。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 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议者 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 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 :“ 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
”其用心 之精盖如此。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 为法。
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後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 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 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 易服(一作衣)微行,饮於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 乃与公约曰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 不异同 。
”公曰 :“但以实告 。
”中使曰 :“然则当得罪 。
” 公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一作罪大)也 。
”中 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一作公) 归田录 ・2・ “何故私入酒家 ?”公谢曰 :“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 俱)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
然臣既 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
”真宗笑曰 :“卿为宫臣,恐为御史 所弹 。
”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 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
其後章献皆用之。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孙何与 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一〕。
会言事者上言 :“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因言:“庶几与举子於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
” 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了,遽叱出之。
由是 何为第一。
〔二〕 故参知政事丁公、(度)晁公(宗悫)往时同在馆中,喜相谐 谑。
晁因迁职,以启谢丁,时丁方为群牧判官 ,乃戏晁曰 : “启事更不奉答,当以粪墼一车为报 。
”晁答曰 :“得墼胜於 得启 。
”闻者以为善对。
石资政(中立)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
尝因入朝, 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遂自左掖门入。
有一朝士,好事 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去声 )掖门入 ?”石方□班 ,且 走且答曰:“□为大(音□ )王迎授 。
”闻者无不大笑。
杨大年 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於一隅。
大年因诵贾谊《鹏赋》以戏之云 :“止於坐隅 ,貌甚闲 暇。
”石遽答曰 :“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
”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 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基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 “九百 。
”和性褊急 ,遽回顾小吏云 :“ 吾靴何得用一千八 百?”因诟责久之。
冯徐举其右足曰 :“此亦九百 。
”於是烘 归田录 ・4・ 堂大笑。
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钱副枢(若水)尝遇异人传相法,其事甚怪,钱公後传杨大 年,故世称此二人有知人之鉴。
仲简,扬州人也,少习明经, 以贫佣书大年门下。
大年一见奇之,曰 :“子当进士及第,官 至清显 。
”乃教以诗赋。
简天禧中举进士第一甲及第,官至正 郎、天章阁待制以卒。
谢希深为奉礼郎,大年尤喜其文,每见 则欣然延接,既去则叹息不已。
郑天休在公门下,见其如此, 怪而问之,大年曰 :“此子官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寿尔 。
”希 深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
希深初 以奉礼郎锁厅应进士举,以启事谒见大年,有云:“曳铃其空, 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 ,公其如苍生何!”大年自书此四句 於扇,曰 :“此文中虎也 。
”由是知名。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 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进得而不杀,谓曰 :“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 当请当尔一官 。
”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进具其事送之於 朝,请赏以官。
太祖曰 :“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 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 :“使臣失信,则不能 用人矣 。
”太祖於是赏以一官。
君臣之间盖如此。
鲁肃简公立朝刚正,嫉恶少容,小人恶之,私目为“鱼头 “。
当章献垂帘时,屡有补益,谠言正论,士大夫多能道之。
公既卒,〔三〕太常谥曰“刚简”,议者不知为美谥,以为因谥 讥之,竟改曰“肃简”。
公与张文节公(知白)当垂帘之际 ,同 在中书 ,二公皆以清节直道为一时名臣,而鲁尤简易 ,若曰 “刚简”,尤得其实也。
归田录 ・5・ 宋尚书(祁)为布衣时,未为人知。
孙宣公一见奇之,遂为 知己。
後宋举进士,骤有时名 ,故世称宣公知人 。
公尝语其 (一无此字)门下客曰 :“近世谥用两字,而文臣必谥为文,皆 非古也。
吾死得谥曰‘宣’若‘戴’足矣 。
”及公之卒,宋方 为礼官,遂谥曰“宣”,成其志也。
嘉佑二年,枢密使田公(况)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 翰林侍读学士。
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
盖往时高若讷 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同,亦不降麻,遂以为故事。
〔四〕 真宗时,丁晋公(谓)自平江军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
近者陈相(执中)罢 使相除仆射,乃降麻,庞籍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士,又不降 麻。
盖无定制也。
宝元、康定之间,余自贬所还过京师,见王君贶初作舍人, 自契丹使归。
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 外 ,呈榜子称“不敢求见”,舍人遣人谢之而去 。
至(一无此 字)庆历三年,余作舍人,此礼已废 。
然三衙管军臣僚於道路 相逢,望见舍人,呵引者即敛马驻立,前呵者传声“太尉立马”, 急遣人谢之,比舍人马过,然後敢行。
後予官於外十年而还, 遂入翰林为学士,见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 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
〔五〕旧制: 侍卫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司 。
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止 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一止作马步军指挥使)以来,侍卫 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例为三衙也。
五代军制已无典法, 而今又非其旧制者多矣。
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 “皇宋通宝”,近世钱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号 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
归田录 ・6・ 太祖建隆六年,〔六〕将议改元 ,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 於是改元乾德。
其後 ,因於禁中见内人镜背有乾德之号,以问 学士陶谷 ,谷曰:〔七〕“此伪蜀时年号也 。
”因问内人 ,乃 是故蜀王时人。
太祖由是益重儒士 ,而叹宰相(一有之字)寡闻 也。
〔八〕 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议者谓 撰号者取天字,於文为“二人 ”,以为“二人圣”者,悦太后 尔。
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於文“日有并”也,与“ 二人”旨同。
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一作遂)改曰景佑, 是时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也。
五年,因郊又改 元曰宝元。
自景佑初 ,群臣慕唐玄宗以开元加尊号,遂请加景 佑於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
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 朝廷恶之,遽改元曰康定 ,而不复加於尊号 。
而好事者又曰 “康定乃谥尔”。
明年又改曰庆历。
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 民死者十八、九,於是又改元曰皇佑,犹景佑也。
六年,日蚀 四月朔,以谓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三年,仁 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曰嘉佑。
自天圣至此,凡年号九, 〔九〕皆有谓也。
寇忠愍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贬衡州副 使,又贬道州虽驾,遂贬雷州司户。
时丁晋公与冯相(拯)在中 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而丁忽自疑,语冯曰 :“崖州再 涉鲸波,如何?”冯唯唯而已。
丁乃徐拟雷州。
及丁之贬也, 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 :“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 处不相逢?”比丁之南也,寇复移道州,寇闻丁当来,遣人以 蒸差别逆於(一作迎於)境上,而收其僮仆,杜门不放出,闻者 多以(一作公)为得体。
归田录 ・7・ 杨文公(亿)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刚劲寡合。
有恶之者, 以事谮之。
大年在学士院,忽夜召见於一小阁,深在禁中。
既 见赐茶,从容顾问,久之,出文藁数箧,以示大年云 :“卿识 朕书迹乎?皆朕自起草,未尝命臣下代作也 。
”大年惶恐不知 所对,顿首再拜而出。
乃知必为人所谮矣。
由是佯狂,奔於阳 翟。
真宗好文,初待大年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亦由此也。
王文正公(曾)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 。
尝谓 : “ 大臣执政 ,不当收恩避怨 。
”公尝语尹师鲁曰 :“恩欲归 己,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李文靖公(沆)为相沈正厚重,有大臣体。
尝曰 :“吾为相 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 。
”士大夫初闻此言, 以谓不切於事。
及其後,当国者或不思事体,或收恩取誉,屡 更祖宗旧制,遂至官兵冗滥,不可胜纪,而用度无节,财用(一 作力)匮乏,公私困弊 。
推迹其事,皆因执政不能遵守旧规, 妄有更改(一作改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