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及特点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1. 制定合适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是要制定合适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或者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活动、展开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集中讲解和总结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问题探究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

通过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得出结论,巩固知识点。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和实际性强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能够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教学法实践应用(3篇)

问题教学法实践应用(3篇)

第1篇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问题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问题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促进师生互动问题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确定问题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确定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实际问题或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数学应用案例,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问题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建模能力。

二、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在实践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作用。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问题的启发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定义、原理、特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定义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原理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核心原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面临问题的挑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1. 学生主导: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学习活动来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实际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 多样化评价: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思维方法,评价不仅仅关注结果,而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实践。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和观察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除了学科教学外,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设计中。

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然而,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问题探索教学法是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是一种注重实践与应用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问题探索”教学法的实施和效果。

一、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问题探索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贴近实际。

通过问题探索教学法,教师应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鼓励合作。

问题探索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

问题探索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通过问题探索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流程1.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包括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设计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或者播放一段吸引人的视频等,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主动参与。

2.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学科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欲望。

3.让学生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研究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分享成果。

学生探索问题后,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例如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设计作品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还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学习。

5.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问题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引言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问题教学法则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数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究。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对于函数的概念,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和特性。

又如,对于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讨论数列的递推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到递推公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和验证。

这样的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解析几何中的图形变换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并总结规律的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究。

一、问题教学法的优势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数学规律,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启发式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求解难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或数学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授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时,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某地区高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85分,标准差为6分。

如果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前10%的学生能进入重点大学,请问成绩在多少分以上才能进入重点大学?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正态分布的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2、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通过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授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连续,且对任意的x和y都有f(x+y)=f(x)f(y),证明函数f(x)在[0,1]上一定是指数函数。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探索函数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来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究,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引导,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
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

在高中数学中,问题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接下来将从三个
方面探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

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
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
习二次函数时,可以提出如何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轴线和开口方向等问题,让学生通过
观察函数图像和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
学到具体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教学中,往往会引出一系列
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排
列组合时,可以提出如何求解某个特定情况下的排列组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
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
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引言一、理论依据问题教学法是立足于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适当的情境中,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究和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

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

3.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了问题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时,我会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方程、解方程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数列特点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深入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以上的实践探究,我发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实践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不够。

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和控制,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一、引言二、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两个方面。

1.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提出个体通过感知、意识和记忆等心理过程来获取知识。

问题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感知、意识和记忆等认知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学习。

问题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步骤1. 导入问题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习探究在导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团队合作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结果分享学习探究阶段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享。

学生可以就问题的解决方法、思维过程和感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 思维延展在结果分享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延展。

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对原有问题进行延伸,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引言一、问题教学法概述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探索者。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即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确定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

在教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某工厂生产的洗衣机价格为5000元一台,如果按照生产洗衣机的数量不同,洗衣机的价格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函数关系?”通过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函数概念和性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提出问题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需要善于提出引人思考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问题。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逐步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引导讨论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4. 实例分析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问题。

实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
1、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及特点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

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程序化、模式化。

当代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

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

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加思索地接受知
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

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而在其中,笔者认为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例谈“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一、探索与实践的背景山区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一种数学教学活动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没什么用处,因此学数学也就没有多大的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山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课堂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探索与实践的相关理论1.问题教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

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基础之上的。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马列主义认识论是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数学问题,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历史学科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石晓峰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改革思路和教学方式。

问题式教学法是对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研究探索,其宗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从问题信息中归纳出一定规律、运用规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以“问题式教学法”来感召新课程改革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根据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从问题式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及其紧迫性、问题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问题式教学法;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式教学法”在许多学科中进行了尝试,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也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且把它带进了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我觉得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

一、问题式教学法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紧迫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解惑”的功能。

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问题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以
课堂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成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提问、探究和启示,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
和发现问题,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晰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序地安
排每一道问题的提出,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2.选取适当的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课程
内容以及教学要求,选取适当难度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
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创造开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
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
兴趣。

4.强化互动交流。

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解答、点
拨思路等方式,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5.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答案反馈和评价,给与学生精准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从问题中归
纳和总结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问题探索”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学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探索”教学法中,教师会定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不仅能够靠着老师的指引,更能够自主完成目标的达成。

二、强调合作学习,促进协作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探索”教学法中,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接触不同的思考模式,更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乐观,更愿意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三、体现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升在“问题探索”教学法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授,更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无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在“问题探索”教学法中,学习的不仅是单一的学科知识,更是涉及到跨学科的学习。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关注其他领域的知识。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总之,“问题探索”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更加与同学合作,更加重视实践探索,更注重全面发展的各项能力。

只有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问题探索”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问题探索”教学法。

问题探索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入问题,并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问题探索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自主提问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索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还会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实践与观察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问题探索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不仅可以独立思考,还可以通过团体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共同思考问题,交流意见和经验,从而互相启发和提高。

这种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问题探索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究

初中数学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究

初中数学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究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和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方法1.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或多个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3. 探索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方式,以及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5. 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巩固和拓展知识。

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以下效果: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在实施问题教学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因为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对问题教学法持怀疑态度,缺乏主动参与。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拓展问题、做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可能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对问题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提供参考资料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水平,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问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方法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方法改进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二、理论探索1.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改进有很多学生天赋不同,遇到学习困难时,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2.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趣味性的实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实践案例分析1.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案例在某中学,教师意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难题,因此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方法。

她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2.创新教学的实践案例在一所小学中,教师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和项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调研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四、探索的意义和挑战教学方法改进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挑战。

首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和教育研究的支持。

五、改进措施1.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培养创造力的需求。

2.课程设计与评估方式改革学校可以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

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索1. 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索问题教学法的实践,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 问题教学法的定义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

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问题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教学法的优势3.1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

而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参与到学习中。

3.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和评价,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逐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发问题,学生可以从问题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探索的欲望,持续学习的动力也会得到提升。

4. 问题教学法的局限性4.1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限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然而,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有限,可能只能找到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法,而无法获取更深入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去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师对问题的把握难度较高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前置知识和能力,以确保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够被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例谈“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一、探索与实践的背景山区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一种数学教学活动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没什么用处,因此学数学也就没有多大的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山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课堂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探索与实践的相关理论1.问题教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

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基础之上的。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马列主义认识论是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数学问题,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问题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探索、讨论并解决问题;(3)反思应用深化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数学问题。

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动力。

数学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三大因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

其中,教学目标需要问题来展现,教学过程需要问题来活化,教学对象需要问题来触动。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引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存,使问题与激情互动。

教师所提出问题,一方面是要巧妙的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衔接起来,让学生有熟悉感,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讲《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一课时,我提出如下问题:(1) 我们前面已学习过的椭圆是如何定义的?(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得来的? (生:通过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求得。

)(3)若把椭圆定义中:“平面上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的“和”字改为“差”字,动点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该曲线又如何定义?(4)怎样求以上曲线的方程?2.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探索、讨论并解决问题2.1观察、研究、探索问题课件演示,学生观察:①动点M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1MF MF )与21F F 之间的关系;② 观察追踪动点M 得到的轨迹形状。

探索出当2121F F MF MF <-时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进而给出双曲线的定义。

2.2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师:现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椭圆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双曲线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只说“差”不行吗?为什么要加“绝对值”三个字呢?生:只说差表示双曲线的一支,加上“绝对值”三个字,才表示整条双曲线。

师:以上所提常数是否可以大于等于21F F ?生:应小于21F F 且大于零。

当常数=21F F ,点的轨迹是以1F 、2F 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21F F 时,轨迹不存在。

(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加深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

)2.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问题)师:下面,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我们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设21F F =c 2,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先让学生思考,独立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巡视,归纳出以下几种解法,幻灯片展出。

(1)()a yc x yx 222222=+--+ ∴1)(2222=-+by ac x (其中222a c b -=);(2)ayx yc x 2)2(2222=+-++ ∴1)(2222=--by ac x (其中222a c b -=);x(1)(2)x(3)(3) a yc x y c x 2)()(2222=+--++ ∴12222=-by ax (其中222a c b -=)。

师:选择哪一种方程作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说明理由。

生:将方程12222=-by ax (0,0>>b a )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因为此时方程最简洁,对称中心是原点。

师:很好!我们把方程12222=-by ax (0,0>>b a )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

焦点在y 轴上的呢?生:12222=-bx ay (0,0>>b a )师:椭圆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有什么异同? (幻灯片)“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学环节由一连串问题组成,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具有链接性和层次性,即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又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拓展。

教师先呈现出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时要注意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勤于思考,对有根据,错有原因。

教师还要时时注意,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层层剖析,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牢固地掌握知识。

3.反思应用深化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例1已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116922=-yx,则焦点坐标是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_____。

生:焦点(±5,0),焦距是10。

师:知道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何写出焦点坐标?生:先确定焦点的位置,然后根据222a c b -=求出c ,写出焦点坐标。

师:如何判断焦点的位置呢(引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哪个二次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相应的轴上,请同学们类比看看)?生:哪个二次项系数是正的,焦点就在相应的哪个轴上。

师:请注意:焦点始终在与双曲线相交的那个轴上。

例2 (1)方程|2222)5()5(y x y x +--++|=6表示什么曲线?生:双曲线。

(2)方程2222)4()4(y x y x +--++=6表示什么曲线?生:双曲线的右支。

(3)方程2222)4()4(x y x y +--++=8表示什么曲线? 生:以点(0,4)为端点,沿着y 轴正向的一条射线。

例3 已知10,8==c a 且焦点在x 轴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生:先求b ,由222a cb -=得b =6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366422=-yx.变式1 已知c=6,经过点(-5,2),且焦点在x 轴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焦点在x 轴上,c=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622=--λλyx(其中60<<λ)。

∵双曲线经过点(-5,2) ∴16425=--λλ∴λ=5或λ=30(舍去)∴所求双曲线方程是1522=-yx。

变式2 已知过点P (3,415),Q (-316,5)且焦点在坐标轴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师:(提示)大家想一想,在椭圆中,若椭圆经过两个点,求它的标准方程时,我们是如何设方程的?生:设椭圆的方程为)0,0(122>>=+n m nymx师:那双曲线呢? 生: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22=-nymx∵P 、Q 两点在双曲线上. ∴⎪⎪⎩⎪⎪⎨⎧=+=+12592561162259n mnm ,解得⎩⎨⎧=-=916n m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91622=+-yx 。

“问题教学法”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当是传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

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使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即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反思---发现新问题---再探究新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四、探索与实践的体会问题教学,突出了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每个人的能力与他的具体活动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可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分析综合、教师“旁敲侧击”及时引导,使问题迎刃而解。

使学生尝到成功,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问,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识,建立起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转变为会学。

并且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建立我能学的自信,使自己的学习赋予了新的生命价值,从而对数学不再是望而生畏。

“问题教学法”应当成为山区学校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相信它在山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能焕发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注:本文获河源市2006年度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