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运用到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尝试
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d275c84028915f804dc2f6.png)
体育教学 中心理 表现包括记忆 、 思维 、 情感 、 意识 、 格 性
个性 、 情绪、 信心等诸多方面 的内容 。
1 1 1体 育技术 的复 杂性需 要学生 进行 记忆、 ,. 表象 回
忆、 思维等方面的活动。首先动作要领 、 路线要通过大脑 进
行记忆 , 对教师的示范进行表 象回忆、 记忆 , 通过大脑整理 、 组合进行 思维 , 寻找快速 、 合理掌握动作 的途径 和方法。这
作者 简介 : 康晶( 9 9 )女 , 1 7 一 , 黑龙江齐 齐哈 尔人。现 为黑龙江大学教 育学院应 用心 理学系教 师。主研 方向: 心理 学
一
19— 1
维普资讯
2 2合理地运用激励理论 . 人类 的行 为, 别是那些 有 目的的行 为一定是 在某些 特 动力的推动下完成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 人类行 为一切 动 力都起源于需要 。需要是人动力 的源 泉 , 需要 引起动机 , 动 机导致行为 。一个人内在动力 ( 动机) , 大 积极性 就高 。 内在 动 力 ( 机 ) , 极 性 就 低 , 至没 有 积 极 性 。所 以 要 了 解 动 小 积 甚
1 2 2在体 育运 动过程 中 , .. 身体运 动施加 给机体 感受
器 的刺 激会 在大 脑 中引 起 主 观 意 识 感 受 , 心 理感 受 。 果 即 如
才能对培 养学生“ 健康第一” 的思想 , 活跃课 堂气氛 , 提高 教
学效果起 到事 半功倍 的作用 。
1 体 育教 学 中心 理 学 因 素 的体 现 . 11体 育 教 学 需 要 心 理 学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2期
( 第3 总 8期 )
心理学理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理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e1a30a58fb770bf78a55d8.png)
心理学理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蔡友波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部门改革工作开展建设中,初中体育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可以改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可以将以上目标进行完成。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初中体育教学应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可以帮助初中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情绪正确把握。
心理学对于初中阶段体育教育效果起到积极性作用,帮助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育工作。
一、学生心理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长期从事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都会意识到,想要开展教育工作就要提升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兴趣是人类对于某一项事物或者活动主动进行认识的倾向。
兴趣细分也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不需要他人引领,仅仅是因为事物本身的魅力而感觉到需要。
间接兴趣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原本并不喜欢,但是经过他人进行引领后对于某种感觉喜欢。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就是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引领,让对于学习不敢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于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对于教师教育内容可以积极参加。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新异事物较为感兴趣,反而简单枯燥的事物学生则会产生淡漠情绪。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开展工作,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
人们的心理发育情况是兴趣作为基础的,历史中的伟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广阔的兴趣爱好。
初中体育教师想要将体育工作做好,就要对于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充满兴趣才会去参加到体育教育中国,但是一定到保证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兴趣的稳定性。
心理学规律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规律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d75c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心理学规律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经繁荣发展,特别是在体育教育的领域,心理学的规律已经在体育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其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创设一个舒适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时感到轻松、快乐。
在设计每堂课的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可能学习水平,尽量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老师还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可以通过耐心的讲解,细心的解答,经常性的检查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此外,老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和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实践,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心理学的规律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积极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比赛、庆祝仪式等等,以使他们在玩中学,享受由心理健康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多多使用新的技术和设备,使教学更有趣、更有效,以及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习惯,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发现自身的能力。
总之,心理学规律在体育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多多运用心理学的规律,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体育教育,从而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要素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要素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e1560aa6c30c2258019e0d.png)
赞赏, 教学活动中委以 任务。因 恰当 的表扬、 赞 誉和 信任引 起的愉快情绪, 可以使学 生对本 课程 产生喜 爱和 自信 感, 减 轻学习任务本身带 来的负 担感。对 学习 成绩不 理想 者应 多 予以鼓励、 关心 和辅 导, 了 解并 分析 原 因, 帮助 学 生排 解 疑 难, 降解学习动机的负 诱因。对 骄傲 自大、 态度 不认 真的 学 生, 应适当批评, 设置一定的学习问题情 境, 使其 重新认识自 己, 知道自己拥有的知识 尚贫乏, 进 而树 立高层 次的 学习目 标。恰当地批评与表扬均能引起学生情 绪的变化, 从而激发 学习动机。
兴趣
兴 趣作 为认 识活 动的 动机, 支 配感 知的 方向 和思 维 加 工, 从而支持着对新异 事物 的探索。 严格说 来, 认识 的对 象 并不具有活动的驱策性, 促使人去认识事物的是 兴趣和好 奇 心。学习兴趣是学习者 积极 认识与 关心 学习活 动的 心理 倾 向, 是一种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学 生若对课 程 的某一部分具有浓厚 兴趣, 将推 动学 生配合 老师 的教 学, 从 而提高学习效率。 . 直观教学 , 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 师一味 叙述 性讲授, 一 成不 变的教 法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呆板、 兴趣低落; 同时由 于该课程教 学内容多、 理论性强, 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反 映学习困 难, 教学 效果不理想。通过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传统 的课堂教学
89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应用科 学, 实践技能操作 内容丰富且 各有特点, 可根据技能学习迁移规律合理安排进 行符合其特 点的阶梯式教学。以按摩手法教学为例可 作如下安排 : 先教 作用于身体浅表、 难度 小的单 一手 法, 如推、 搓、 擦、 揉等; 继 教作用部位深、 难度大、 连贯 性强 的复合 手法, 如 揉捏、 运拉 等; 难度大的手法动作由分 解到 连续, 各部 位按 摩单 独手法 练习到综合手法 按摩, 产 生单 一动 作技 能 “ 刺 激一 反应” 联 结形成至连续 “ 刺激 一连 结” 程 序, 使学 生能 迅速 掌握 手法 要领, 达到动作熟练自动。 根据体育保健学课程特点, 采用优化的教学设 计和各种 教学模式, 并合理运用心 理学组 织教 学内容 完成 教学任 务, 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 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 法; 同 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 学原则, 确 保学 生通过 本课 程的 学习, 能掌握体育保健的有关知识和技 能, 并把其运用 到体育教学 和运动训练中去, 以提高教 学质 量和 训练水 平, 保证 体育教 学任务的完成。 当然, 教学中教师用心 理学 方法 多种多 样, 应根 据需要 合理选择, 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_王武
![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_王武](https://img.taocdn.com/s3/m/4661a2ce58f5f61fb7366691.png)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1卷 总第44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2 2009(Vol.11 Sum No.44)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 武(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 要:随着体育运动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心理学运用到体育学中,运用心理学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活动,掌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活动特点,使体育教学向更科学化更完整的方向发展。
其中,全面传授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就必须注重心理学思想与方法的引用,用心理学的观念来引导体育教学。
上好体育课,教师不但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体育运动心理学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规律。
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并重视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心理学;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2-0196-02一、引言目前,心理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教师的重视,这是很好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他们的心理活动调节下完成的。
体育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是值得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就是由于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是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需要为基础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就会对有关事物先给予注意,而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产生了兴趣。
谈谈心理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心理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10c85ebe23482fb4da4cc9.png)
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初学者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这些紧张状态,表明学生们所有的心理过程都进行得异常激烈、迅速、活跃,它超过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甚至体育课中其它内容的紧程度。这种特占领对学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都发生着一定的教育影响。但学习中过度紧张往往会妨碍学生的注意分散和转移,妨碍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和胆怯心理。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直观作用,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接近教材的诱导练习,鼓起学生勇气,培养他们的意志用来消除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去完成整套动作。
学生学习山羊分腿腾越时心理紧张的几种个体表现:
1、助跑慢、步伐零乱,踏跳时有踏而无跳起动作,就去撑“羊”。
2、手触“羊”后停留时间长,没有快速推手,有的甚至用手向后抵撑,产生了制动,减弱了向前的速度。
3、踏跳后手不敢向前伸出,也有的前后撑着或用“爬行”勉强地去越过“山羊”。
4、两腿夹着羊侧和坐在“羊”上。
5、面部肌肉紧张出现瞪眼,嘴歪或张口等表情。
论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b47242e45c3b3567ec8be1.png)
运 动 ,可 以培养 学 生的 良好 心理素 质 。因
为 学 生在 参与 体育 活动 的过程 中,不仅 仅
22 培养 学 生 对体 育运 动 的 独立 .
是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团队精 理 学知 识 的运用 。这 也是 本文 写作 的 旨趣 思 维 所在 。 教 师 传 授 的 知 识 必 须 经 学 生 的 思 维 神 ,在 与人 的 交往 、合作 与竞 争 中发现 自 我 潜 能、 明确 自己的定位 。由于体 育本 身 内化 为 自 己的知识 ,这 才是 体 育教 学本 身
2 心理 学在体 育教学 中的实 所 追 求 的教学 效果 ,尤 其是 在一 些体 育项 目的 教学 中 ,既要 求学 生积 极思 考 ,又要 践 意 义
就 带有 一定 的竞 技性 。有 竞争 就必 然有 成
功 与失败 。所 以,在 这个 过程 中 ,还 应 该
求 学生 积极 实 践才 能掌握 所 学动 作 的基本 学会 承 受挫折 、克服 困难 ,分享 其 中 的成 技能 这 知 功 的体验 、失败 的感 受 。有此经 历 ,就可 21 培 养学 生 对体 育运 动 的 兴趣 技 术 、 和技 巧 , 就要 求 学生 做到 “ . 行合一 ” 。割裂 了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没有 以慢慢提到 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 自 爱好
一
佳 ,将 会 制约 体育 教学 的效 果 。同时 , 良 趣 的学 生 ,则应 该在 教学 过程 中细 心 加 以
好 的体 育 教学 则促 进学 生培 养 良好 的心理 培 养 。 以鞍 马 教 学 为 例 ,在 开 始 学 习 阶 素 质 。因为 良好 的体 育教 学 的效 果取 决于 段 ,部分 学生 怕撞 、怕碰 、怕 摔 以致产 生 学 生参 与体 育教 学活 动 的 自觉 性 、主 动性 畏惧 心理 。对 此 ,老 师应 该应 控制 难 易程 和 积极 性 的程度 , 同时体 育教 学 的实践 性 、 度 ,循序 渐进 。倘 若操 之 过急将 会 影 响学 紧 张性 、竞 争性 、公 开性 、协 同性 和集 体 生 的学 习态度 ,进 而 也影 响到 了鞍 马教 学 性 等特 点 决定 了体 育教 学对促 进 学生 的心 的有 效性 。 理 发展 。 因此 ,在体 育教 学 中必须 注 意心
浅谈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33a26e0b1c59eef8c7b429.png)
1 . 加强集 中注意力和抗干扰的能力, 培养独立作战的能力。
2 . 克 服 运 动 极 点 的 意 志训 练 。 如 在 长 跑 项 目 中要 发 展 其 耐 力 , 发 展 人
体 坚持 极 限 强 度 下 运 动 的能 力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地 控 制 运 动 强 度 , 培 养 克 服 1 . 掌握想象训练的时机。如在想像训练 中及 时提 问 , 利用技术讲解使 疲 劳 的意 志 力 。 学 生 的 思考 与教 师 的讲 解 达 到 同 步 进行 。 3 . 随着练 习的深入 发展 过程 中, 增 加练 习的运动强度 , 提高人体 对剧 奏, 加 强 正确 技 术 的想 象 和 正 误 对 比 的想 象 。
的心理状态。
四、 加 强 学 生 的 意 志训 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 加强安全保护 , 帮助学 生克服心里 胆怯。要及 时进行教 学反馈 , 发 现问题 , 及 时 纠正 。在 完 成 某 一 技术 环 节 后 加 以总 结 , 多给 与表 扬 和 鼓 励 。
二、 发 展运 动 能 力 的 心 理 训 练
3 . 在 教 学 的 具体 过 程 中 , 教 师 在 教 法 上 采 用分 散 技 术 难 点 , 减 小 动 作
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以致形成正确 的动作 。 防止或减 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难度 , 用诱导练习给予辅助 , 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决心。 5 . 课堂组织严密 , 使学生保持旺盛 的精 力, 并采用比赛的方法 , 激发 练 4 . 在完整技术教学过程 中, 对胆汁质 学生要严 格要 求, 抓 住错误 动作 习热情 , 在学生学 习技术达到一定程度 后, 采用比赛方法 , 可 以转化 练习时 立即解决。对抑郁质学生要 多关心鼓励和启发, 不能挫伤其自尊心。
浅谈心理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d16137192e45361166f509.png)
浅谈心理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身心健康的含义不仅包括生理、形态、机能的正常发育,而且也包括健康心理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的锻炼有时是被动的,是在愁眉苦脸地“出汗”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条件下接受知识,进行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呢?我认为:1、寻找合理的心理负荷,对完成体育课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内外因两个因素,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呢?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来看,它一方面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另一方面是学生可能产生学习新事物的动机、兴趣和需要。
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这就是环境和教育。
如教材的安排、场地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体育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良好的,适当的外部条件引起学生自身的内部运动,使他的知识、智力、体力、心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体育教师在精心设计一堂体育课时,既考虑到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注意到教材的趣味性,尽量使学生能主动、生动活泼地上好体育课,从而达到“欢欢乐乐出一身汗”的教学目的。
2、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
动机是人参加活动的心理因素,目的是参加所要追求的结果,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就差。
所以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
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应根据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将动机和目的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激发上进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信心,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doc
![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6e16adda38376baf1fae75.png)
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体育教学应用摘要: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
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了解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竞技运动、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教学等广泛领域,它是心理学理论方法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体育学习、教学训练、身体锻炼心理学依据。
并且把自身实践与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从而对这门课的部分章节有较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完成技术的表现,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而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被忽略了,致使体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不良心理状况及其成因,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做一些新的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们所表现出的害怕,焦虑,逆反,依赖,冲动,孤独等不良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本次课的学习。
而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及时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有效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
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
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如何使体育教学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优化课堂心理气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谈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谈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c08313ba1aa8114431d930.png)
谈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职高学校的学生这段年龄正是青春期发育阶段,学生心理、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
心理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而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值得思想和探讨的问题。
本人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引导学生克服运动时的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各项体育运动中,以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并完善其身心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心理教育《体育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缺乏所需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准备状态,便不能很好地完成体育运动训练任务。
因此,组织体育运动训练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为体育运动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那么如何调整学生心态,提高运动参与率呢?因为学生不参加体育运动,教师也就无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课运动是提高运动积极性的前提,但是只有调整好心态才会有提高的参与率。
体育意识和能力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教学中应首先从培养体育意识入手,以体育能力的提高为目的。
心理教育正是通过激发、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情感和动机来促进他们的增强体育意识,其做法如下:(一)根据心理特点因人施教职高生的心理特点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但还是缺乏明确的自我认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所以应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条件,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体育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和完善心理素质的观念。
针对训练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的状况,尤其是女生来月经时不上体育课的现象比较严重,教育方法有3种:其一是鼓励其勇敢地面对困难;其二讲清体育运动的益处,对来月经不上体育课的女生讲清生理学知识,对来自月经期适当参加体育训练对身体没有影响,反而有益身体健康;其三,加强体育训练监督;其四是奖勤罚懒。
长此以往,学生明确了体育课的意义,心理对体育课有了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参与率也显著提高,不再有上体育课逃避的现象。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c419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c.png)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运动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克服困难、增加动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学在体育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运动员心理训练。
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心理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以及提高动力和执行能力。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可视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场景,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提高实际竞技表现。
此外,心理训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学会专注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提高技能的练习效果。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对于团体运动的成功至关重要,而心理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心理学家可以与教练和管理人员合作,提供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训,通过增强沟通、合作和决策能力来提高团队表现。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解决冲突,建立互信和支持的团队文化。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而且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和身份认同问题。
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心理教育和支持,帮助运动员学会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之,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心理训练、心理干预、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培养、运动伤病的康复和预防,以及心理健康的改善。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克服困难和挫折,增加动力,提高心理健康。
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运动员来说,心理训练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心理学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思考
![心理学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697143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6.png)
智慧课堂中华传奇140心理学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思考◎.许丹姝/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摘要:在当下新课程改革标准日益推进和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不光要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初中的体育教学当中,我们不光要教授学生接触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观念,帮助学生健全体育学科的学科素养。
在教学当中,我们要积极把握学生心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心理学效应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运用就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课教学导向性的分析,提出了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用心理学效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体育课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当下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的制定。
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顺利改变教学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当下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许多学校和老师都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由于应试压力的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认为学生的体育课程只是一门副科,因此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上。
在一些初中,由于课程设置的压力,体育课程的课时被压缩,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主课老师会占用体育课成的时间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大大压缩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显然是不利的。
其次在当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当中,仍然将老师作为教学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方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体育的锻炼太为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d85f4bfc4ffe473268ab0d.png)
浅谈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甄爱兵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6期心理学体育教学运用一、重视教学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在体育课练习中是很重要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产生的心理活动,然后针对运动项目和心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课前场地布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正确的示范动作,能激发学生模仿练习的积极性。
3.教师讲解清晰、生动形象,能达到深化技术动作的表象作用。
4.教学内容要系统性。
系统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接受,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以致形成正确的动作,防止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5.课堂组织严密,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并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练习热情,在学生学习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采用比赛方法,可以转化练习时的心理状态。
6.加强安全保护,帮助学生克服心里胆怯。
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完成某一技术环节后加以总结,多给与表扬和鼓励。
二、发展运动能力的心理训练1.掌握想象训练的时机。
如在想像训练中及时提问,利用技术讲解使学生的思考与教师的讲解达到同步进行。
2.在进行想象训练过程中,抓住重要环节,建立想象程序,联系动作节奏,加强正确技术的想象和正误对比的想象。
3.想象训练要结合常规教学,把想象训练融进教学的各个阶段。
在技术形成的第三阶段,加强想象训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技术定型,加快掌握完整技术。
三、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人的气质是不同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气质,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的开始阶段,运动量要适宜,不能过早加量加强度。
2.在技术教学中有重点的进行难点教学。
3.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在教法上采用分散技术难点,减小动作难度,用诱导练习给予辅助,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决心。
4.在完整技术教学过程中,对胆汁质学生要严格要求,抓住错误动作立即解决。
把心理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
![把心理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https://img.taocdn.com/s3/m/3c6be9ba0975f46526d3e150.png)
把心理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作者:欧桂彩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01期引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
揭露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体育教师运用心理学,有益于体育教学。
体育课教学与心理学紧密相关,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状态、动机与掌握技能的心理规律,是设计安排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安排合理、组织科学的体育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心理的某些可能性变成现实,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因此,运用心理学理论辅助体育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心理学,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
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心理条件有两点:一是想学、爱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属于学生学习动机问题;二是会学、巧学,能运用恰当的方法高质量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这属于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问题。
学习动机不是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技能提高而自发产生的。
而是随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理想与世界观的树立而变化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前提。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1.漫话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新异性;2.多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3.运用美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美的体验;4.多创造一些能充分显示个人专长和集体凝聚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5.利用表扬和批评,让学生明确有奖、有罚的原则;6.利用比赛的竞争心理,让学生互相评定,互为裁判,激发学习动机,活跃气氛:7.让学生体验适当的成功感和失败感,也有助于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看到缺点与不足,激发上进心;8.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等。
激发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一门艺术,教师应结合课程的任务、教材、对象和环境条件等灵活运用。
二、运用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体育教学和身体练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学生遇到矛盾、困难时,思维能力更处于积极状态。
例如在上支撑分腿跳跃(山羊)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时,一位女生由于没有及时的分腿。
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c127e2e75a8102d277a22f10.png)
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发表时间:2012-09-11T09:48:55.8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8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张小青[导读] 学生在整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法和措施。
张小青贵州省福泉市第三中学550500 摘要:心理准备是身体准备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使身体准备更加迅速、更加完美。
否则,身体准备也不不充分的。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关键词:心理学运用探索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遵循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抓心理准备,完成生理准备所谓心理准备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控制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刺激学生的身体迅速、完善地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
要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是教师的表率及过硬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饱满热情、端庄的举止等都是无声的语言,促进着学生的心理准备。
教师过硬的业务水平(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等)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敬。
相反,无敬业精神,业务水平低下,知识贫乏,实际上早已在一些方面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准备。
其次,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做好心理准备的条件。
如上篮球课的准备活动在划好场地、安好篮板、挂好网子的场地里进行,就与在一般场地进行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刺激学生的心理。
准备6项向学生讲清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如准备活动的慢跑中学生有厌跑心理,可在跑前向学生说:“慢跑是最好的健身方法之一,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还可启发学生说:“跑步要心情舒畅,轻松自然,才不会感到沉重、吃力。
”二、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完成教学内容心理学实践证明,掌握动作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学阶段。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dbb7f64693daef5ef73d73.png)
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苏松摘要: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运用意义一、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无论任何人,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发现他们的体育天赋都离不开体育教学。
从体育教育的角度,他们成才的道路要经过发现,教学,训练,竞赛,终身受益的过程。
因此,加强体育课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是体育教育心理成为运动训练心理和运动竞赛心理的基础,没有前者的培养与发现,不可能有后者的开花与结果。
体育教学是运动训练的初级阶段,首先通过教学初步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然后经过严格、系统、科学的训练,巩固运动技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最后在竞赛中出现良好的竞技状态,取得好名次。
这一系列过程的实质是应用不同的体育教育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学生常常需要克服种种困难,磨练意志,主动尝试,自我调节练习。
二、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间题,其实质就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休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等状况,还取决于学生的思维、注意、记忆、意志、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
因此,重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1.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习愿望。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又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上好体育课,首先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要素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要素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58064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f.png)
心理学要素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春霞
【期刊名称】《体育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2006(021)0z1
【摘要】通过对影响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加以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杨春霞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体育系,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心理学理论运用到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尝试 [J], 许丽
2.基于师范性与应用型的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为例 [J], 李珍
3.基于师范性与应用型的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为例 [J], 李珍;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侯辉
5.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J], 李险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 研 究表明 :当学生对 学习对 象有兴趣 时 ,大脑 中有关学 习 的 神经细 胞处于 高度兴 奋状态 ,而无 关的则 处于抑 制状态 。孔 子说
过: “ 知之 者不 如好之 者”。学习兴趣是学 习者积极 认识 与关心学 习 活动 的心理 倾向 ,学 生对课 程的兴趣将 直接影 响到老师的教学 效果 和学 生的听课效 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 学能 力,教学方 法灵活 多样 体 育专业 的学生好奇心强 、注意力 易分 散好动 ,因此 《 体育 保健学 》 教师 必须利用本学科理论结合实际的特 点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讲课是授课的 主要形 式,教师语 言能力表达高低对教 学效果 有直 接影响 。生动有趣 的语 言能 引起学 生浓 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 运用比喻和有趣的语句 、 配合直观的教 具 、 图的模 仿示范 、 一些 挂 举 与体育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例子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 体育保健学 》内容 丰富 ,涉及面很广 ,具有多学科 集成 、实践 性强的特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思维应 当是非常灵活 的 , 灵活 的教学方 法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本课程本 身就 与体育 实践结合得 比较 紧密 ,那么就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 .来启发他们的思维 ,就 会让学生 从枯燥 的传统 听课模式中解放出来 。比如运动损伤这 一章 ,教师一味 的讲述 会让学 生一知 半解感 到乏味 ,而大 多数学 生部有过受 伤的经 历 ,如果让他 们 自己回顾受伤的过程 ,分析受伤的原 因,探讨损伤的 预 防 .然后教 师用精练的语言总结 ,这样不仅顺利完成 了教学任务 , 而且在培养学 生能 力方 面也起到很 好的作 用。
安排 ,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是教师努 力追求的效应 。 《 体育保健学 》
是运动生理 、生化 、 病理 等学科 有机的结合以后以崭新的综合面貌出 现在新的课程中 ,这些科 目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提高保健学学习的前 提 。在理论课教学中 . 先对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让学生有 目的的预 应 习 ,起到正迁 移作 用。例 如营养卫生这 一章 ,可布置学生复习生理生
( 8 页 )5 技 术 的应 用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接 5
从以上技 术的应 用情况 看 , 干法主要 用于断层和岩性圈闭体的 相 解 释,几乎 没怎么 涉及储层参数和 流体性质方 面的储 层解 释。这可能 是因为这方面 的解 释取决于 各种参数提取 的精 度 、 法和判断 能力 , 算 而与是 否在 二维空 间还是 三维空 间无关 。另外 ,为满 足油藏 工程的需 要. 这些储层参数和流体性质的估计精度和可信 度还需进 一步提 高 , 这就涉 及到地震属性等技术 的开 发研究 。油藏 内储层 参数和流体性 质 方面的研究也是可视化技 术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3 【 7 4) :6 " 2 06
I1 刘春 阳. 油 地 质 三 维 数 据 场 可视 化 . 国科 学 院计 算 技 术 研 究 5 5 石 中
所 . 硕 士 论 文
作 者 简 介 尹应 东 ( 97 】7 一),本科 .毕业 于江 汉石 油 学院地 质 系 , 现就职于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目前主要从事V P} S  ̄ g
参 考 文献 I 张 剑秋 . 维地 质 建模 与 可视化 系统 开发研 究. 1 l 三 南京 :南 京大 学计
算机 系,19 98 II 黄 文静 等. 绘 制及 三 维 交互技 术在 地 质 数据 可视 化 中的应 用 工 2 2 体 程 图学 学报 ,19 :6 9 8 0—6 6 I1 唐 泽 圣 三 维数据 场 可视化 北京 :清华 大学 出版社 ,19 :7 "8 3 9 9 0- 8 II 曾代 勇等 . 质 构 造 三 雏 可视 化 模 型 探 讨 . 质 与勘 探 ,2 ), 4 4 地 地 (1
参 考 文 献
【 心理 学在 保健 学 中的 尝试 刘祥梅 1 】 I 《 育 理 学 》 浙 江教 育 出版社 ,19 2 1 教 98
( 稿 日期 :2) - 1 9) 收 () 1 —1 ( 9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 习对 另一种学 习的影响 ,这 种影响 可以是 积
极 的 ,也可 以是消极 的 。积 极的影 响是正迁移 ,消 极的影 响是负迁 移 。教学和学 习迁移是相互联系和促进 的。教学方法恰 当会促进学 习 迁移 。而有效的学习迁移又能提高教学成效 。因此 ,通过教学 内容 的
化学三大供能 系统 、三 大能 源代谢供能 在运动中的特点和影响运动能 力的生化 因素等 。而常 见运动 损伤 ,指 导学生先对相关解剖生理特点 复 习,使学 生轻松掌 握本课 程 内容 ,以顺 利完 成教学任 务 。另外 , 《 体育保健学 》还是一 门应 用性学科 ,实践操作内容较多而且还很有 特 点 ,可根据技能学习迁移规律合理安排进 行阶梯 式教学。例如按 摩 手法的教学可以先教一些难度小 的单 一手法 ,如推 、擦等 ,然后教难 度大的综合手法 .如揉捏 、运拉 由分解 到连续 ,各部位按 摩单独手法 练 习到综 合手法按摩 ,产生单一动作技能 “ 刺激一反 应”联 结形成至 连续 “ 刺激一 连结 ”程序 ,使 学生 迅速体会 要领 ,达到熟 练掌握 动
作
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受 各种 心理 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把握学生心理 活动的规律和特 点 ,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 ,提高学 生的学 习欲望和学 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育保健学 》是体育教 育专业 主课程之 一.对学生专业 素质的 体 培 养具有 深刻影响 。本 文从 以下三 个方 面进行 初步 尝试 , 而应 用 从 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恰 当 激发 学 习 动机
3 激 发 学 习兴 趣
成功 的学 习活动必须具有 良好的学 习动机 ,因 为动机是学 习活动 的原因 、出发点 .是影响学 习行为和效果的始动 因素,它是直接推动 学生进行学 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因此 .在教学 中培养和激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成 为日益关注的问题 。任课教师针对教学 内容恰 当有效地激 发 学生学 习动机 是提高本 课程教学 效果 的重要基础 。① 任课教师 针对 《 体育保健学 》全课程及各单元 内容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的要求 ,使抱 负 不同的同学有各 自相应的选择 ,利用抱负和 目标的联系激发 、 维持 学习动机 ,从而使 学生均能达到要求 之上甚至更佳水平。②教学 中采 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来活跃学生 的思维 ,让学生不由 自主的产生探索 知识的积极性 。 另外 ,要适 当进 行教学效果 的检测使学 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结 果。利 用他们争强好胜的 特 点促发学习动机 、 高学习积 极性 ,促进 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 提 适 当运 用表扬 与批评 。因恰 当的表扬 可以使学 生产生对本 学科的 自 信 感 ,对学 习不i 的学生也应适 当批评 ,设 置一定的学习问题情 境 , 人真 使他 们知道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从而端正学习 目标 。
关 工作及 地震 资料 采 集 、处理技 术研 究等。
( 收稿 日期 :2 / 一 0 2 0 l 1 - 1) q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是教与学 、师与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学是教师的 “ 教”和学生的 “ 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人才 培养活动 ,怎样在 一堂课 中成功地 诱导主体 积极有效地投身于本课程 的学习活动 、完善学习过 程 、达 到良好教学效 果 ,是每个任课教师梦 寐以求的境界 ,同时也 能反映 出一个教 师教 学水平的高低 学习过程
体 育 科 技
肉 I 科 技 2 1年第1 = 0o 期
心 理 学 理 论 运 用 到体 育保 健 学 教 学 中的 尝 试
许 丽
( 南省 许昌市体育运 动学校 ) 河
摘 要 通 过 对 影 响 《体 育保 健 学 》教 学 因素 加 以 分析 , 发 现 学 生 的 学 *心 理 对 于教 师 改 进 教 学工 作 、提 高教 学 质 量 十 分 重要 - 3 、 《 育保 健学 》是 体育教育专业主 干课程 ,在教 学 qz 体 , x激发 学生学 习动机 、兴趣 ,促进 学 习为 出发点 ,尝试 运用心理 学理论进行教 学 , 目的 在探 索 出提 高 本课 程 教 学 效 果 、适应 教 学 改 革 需要 的路 子 关 键 词 学 习 心理 体 育保 健 学 教 学探 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