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车间,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
下面就谈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为教学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譬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方式,但往往总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思维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
问题的答案往往由老师预定而且是唯一的,如果所提问题质量不高,又很琐碎,就更是古人所说的“导而弗牵”的现象。
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这与课改的理念相悖。
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压缩了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教师很少讲定理方法的由来,概念的产生、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等等。
而侧重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记住,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结果使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坛子,做题的机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一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主张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过去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和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根本不讲。
现在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割补、拼摆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受到了学校、家庭和老师的重视。
然而,如何让学生们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出了几点思考。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应突出重点,重视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应当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和技术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实际的问题出发,给出运用实际的数学解决方案,才能体现学习小学数学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以便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可以从考试中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在后续的数学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参与讨论,逐步萌发自主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应加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主题教学、游戏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来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老师应教会学生自律,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将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另外,老师也应配合学生的学习,做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实际应用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更高的学习效果。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巩固基础知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
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讲解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方法、基本数学公式和基本定理等,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
班级应该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失误。
二、注重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并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更应该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也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结账、买菜算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三、关注学生思维习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教师不仅要在教授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学题目时,可以多安排一些思维拓展类问题,鼓励学生多种解法,培养学生不同思路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创新能力等。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家长也应该配合教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上所述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其中人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最后,希望教育人士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和支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共同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数学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它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强化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家所说:“选择对一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现在,由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教学方法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存在教学法上的“百宝箱”。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常常是几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巴班斯基说得好:“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
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用的。
”“教师对合理地、适当地和有效地把各种方法加以结合,以便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某一任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了解得越丰富,综合选择方法就会越成功、越活跃、越有效。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问:“一个人、一辆车或一个物体,运动时的情形与结果,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生活中也常见。
那么两个人、两辆车或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形与结果有谁知道吗?”针对学生凌乱的回答,我说:“情形与结果比较多,那么哪两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看。
”接着让学生演示,全体同学领悟与掌握了“同时(不同时)、相向(相背)、相遇(相离、交叉走过)”等的含义。
然后我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讲解,让学生轻松解决实际问题。
这里我综合运用了谈话法、演示法、尝试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轻松地解答了行程问题。
2.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设计如何,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 息 技 术课 要 以全 新 的 面 目 、 的 教 学 指 导 思 新 想面对学生 。而不是像有些 人想象 的那样 , 上课 只 是让学生玩玩电脑 , 没有升学的压 力, 轻轻松松 。信 息技术 的教学内容每年都 有很大 的变 化 , 于学生 对 而言, 有说不 出的苦恼 。越 来越 多的学生早 已掌握 了书上 的操作内容 , 操作得很熟练 , 上课 时根本不爱 听, 就是 喜欢上 网聊天 、 游戏。 因此 , 玩 信息技 术课 如果不换一种方法上 的话 , 吸引不 了学生 就 更激发
样的图片 、 表格 , 经过处理 , 完成一份图文并茂 、 精致 华丽的电子贺卡送 给老师 , 的学生制作课程表 、 有 值 日表 、 通讯录来管理班级 。也 许有 的学生运用 笔和 纸进行学 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 , 但他们分 析、 处 理和应用信息 的能 力却高于其他 同学 , 这正是信 息 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 所在。这样 , 学生 在操作过 程 中 受到了信息素质 的教育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有 了自 己的能力 和意识 , 学习 计算 机 的动力也 就提 高 了。 相信只要学生有 了学习的动力 , 就一 定会增加 学习 本 课 程 的兴 趣 。也 使 教 师 在 课堂 教 学 中能 顺 利 达 到 教 学 目的 , 而 提 高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从 信息技术课是一 门重在操作 的课程 。在教学 中 笔者发现 , 有些内容讲得越 多, 学生越糊涂 。讲 了一 节课不如操作 1 0分钟 。所 以本人认 为, 在许多需要 操作 的课 程中, 应注重少讲多练 , 通过精心导入 , 让学 生明确本堂课 的学 习内容 , 后讲授 学习 内容 和方 然 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 导人和新授 的时间应该压 缩在 l 5分钟左右 , 余下 l 分钟到 2 8 o分钟的时间让学 生充分上机练 习, 达到巩 固、 熟练和提高的 目的。 运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 固 知 识 。 这 种 手 段 主 要 是 巩 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 内容主要是一 些微机 的基础理论 知识 , 比如 , 认识 计算 机 , 理论 性 较强 , 课程 中知识 的巩 固, 如果采取 一般 的方法 , 是 单调 的, 可以做成课件 , 但 如填 图等练习形式。达到 巩 固知 识 的 目 的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洛阳市实验 中学)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着手。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实践等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例题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成就。
老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都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于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新的小学数学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新教材的特点与优势小学数学新教材相较于传统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明显的改变。
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时,新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注重与学科的整合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了探究性学习法:新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法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数学思维培养: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供了丰富的教辅资源:新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电子课件、试卷与答案、教师用书等,这些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辅助材料,使教学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新教材的应用与实施新教材的应用与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时,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更新和学习能力。
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2. 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解、游戏性学习、拓展实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教材的评价与展望新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新教材的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对小学数学教改几点看法[论文]
我对小学数学教改的几点看法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
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早期阶段,往往对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感到陌生和抵触,这就需要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或者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展示等形式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并且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际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和分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像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乘法的规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的美呢?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我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
“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
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加强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
如在学习统计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数据,学生可以相互协作,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还有在“测量圆的周长”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让他们自己去商量谁定直尺,谁转圆,谁记录,谁总结等,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考《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应是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化的数学,情趣化的数学,问题化的数学,实用化的数学。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现行的小学数学呢?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破主宰立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学生必须服从的行动指南。
一张讲台把师生的等级鲜明的分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
在这种气氛里,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压制了,想像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处于积极互动的关系,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角色,变“主宰”为“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开辟、创设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互动环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的合作戏。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建立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
在课堂中要多用“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谁来试一试?”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说“错了没关系,再想想,肯定能行!”等鼓励的话语。
甚至教师也可以当当小傻瓜,故意做错题目,让学生去纠正,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对。
从而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辩驳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时老师要主动地走下讲台,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同学意见,亲切交流。
这种情境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搞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搞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新课改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数学
课程。
要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关注学生成绩提高的问题。
2. 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生动、形象、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质,提
高他们的数学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4. 教材的适应性
在新课改中应该考虑教材的适应性,教材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
年龄特点,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5. 考试评价方式的改变
新课改应该改变考试评价方法,跳出单纯的分数评价,通过多
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减少考试的压力和负担。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数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好的教学素材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施中应如何诠释”生活数学”这一基本观点呢?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再比如: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
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我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距离新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老教法教新教材,拼时间、题海战术等老路子。
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没有真正地减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的数学教师。
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手段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设计的杂乱无序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准确、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等,特别是教师要本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负责的态度,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结构要有通盘地了解、把握,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任教的某一年级。
我在教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方程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对六年级知识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减少麻烦,忽略了让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做对就行,学生尽管普遍地使用算术方法解题,但教学效果也没有受到影响。
今年教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时,发现方程解法才是主流解法,由于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生疏,导致掌握方程解法的学生寥寥无几,为此,我费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花了大量的时间,想使学生尽快学会找等量关系,但收效甚微。
如果当时教材能理解到位,今天学生能学得这么累吗?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追求短期效应。
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科书就是完美无缺的,教师不能越雷池半步。
过分的依赖和局限于教材,往往使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新性发挥。
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钟表的情况下,直接教学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把教材需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
这位教师认为学生对于钟表,早已司空见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再去认识钟表了,如果硬要让学生去认识,势必影响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冲破教科书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有了新的追求,教师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低效的教学面貌。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非常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优化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倡导充分发挥丰富想象力,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此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以供同仁参考,旨在共同交流進步。
标签: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是需要通过长期的、不同角度的练习才能培养出来的。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约束,不再采用“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更多适合学生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培养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指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创新的时间以及空间,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以及创新环境[1]。
教师不仅仅要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还可以利用一些实践知识以及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进而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积极开动脑筋,然后可以利用实践的方式来印证猜想。
例如,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不要被题目的标准答案所束缚,应该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解题。
小学数学创造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创造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江苏如皋市柴湾小学 (2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00 ) 刘铭凤
极鼓励学生 开拓思维, 探求猜想 的合理性和 准确性.在 梯形面积 公式的教学 中,当学生 形成合理 的猜想后, 我让学 生自主探究 , 用
� 准备好的 一个 或两个 完 全相同 � 的 梯形, 根据 自己的 猜想 进行割 新课标改革的 一个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与 补 , 移拼, 检验自 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探究的积极 创新意识.创造型 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 创造性的教育 和创造性的学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创造 型的人 才, 教师必须 更新教 学观念 , 优 化教学 方法, 构 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 一, 数学教学应是发现式而不是注入式 在数学教学中 ,应当让学生对发现 或创造产生兴 趣并试着去发现, 去创造.对 每一个知识的掌握, 教师 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去练习加以巩固.例 如, 在教学 "圆 的周长" 时, 可问 " 怎样量 五分硬 币的周 长" , 学生可能会选用 "滚动法" .教师肯定后又提出 "怎 样量环 形大跑 道" , 若 学生采 用 " 绳测法 " , 教师 又一次 设疑 "如果 把一个小 球系在 绳子一 端, 拉着另 一端, 在 空中旋转一周, 所得的轨迹也是 圆, 又怎 样量此圆的周 长 " 我在肯定学生的思 维方法后, 因势利导, 说明用绳 测, 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 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让 学生讨论: 能不能找出 一条求圆的周长的 普遍规律呢 接着让学生按小组活动 , 拿出自 己的实验材料, 探究圆 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并完成实验报告.在教学过程 中允许误差产生, 并引导学生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学生 在学习中虽不能像数学 家那样去创造和发明 , 但是, 数 学中问 题的解决 , 规 律的发 现, 其过程 是有代 表性的 , 通过这 些自身 的积极 参与的 创造性数 学学习 活动, 可 掌握创造的策略, 并将这些创造性的策 略迁移到其他 的实践活动中去. 二, 数学教学中要大胆引导学生猜想 1.引发猜想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应注意 提出有探索性, 挑战性 的问题, 引发学生猜想.如, 教学 "梯形的面积计算" , 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 忆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面积公式的 推导过 程, 并提出问 题: 我们 能否也利 用转化 的方法 , 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 问题 一抛出,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 有的说可以 把它转化成平 行四边形来推导出 面积公式,有的说可 以转化成三角 形来推导面积公式 ,还有的说可不可以 把梯形转化成 长方形呢��合理 猜想是主动探究的 动力,它可以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产生亲自动 手试一试的强 烈愿望, 在这种情境下的学习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验证猜想 猜想只是对未 知的量及其关系所作 的一种预测或 推断, 还需要经过验证.只有 经过验证, 才能得出科学 的结论, 这也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在学生有了初步的 猜想后 , 教 师要为学 生营造 一种宽 松, 和谐的 氛围, 积 小学教学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慧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6期
【摘要】小学教育改革创新数学教育创新是学生的硬性任务以及新课改的重要条件。
研究改革学生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为题,谈及笔者对于该话题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及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33-01
“创新”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首要条件,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就包含其内。
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铸就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突出体现新课改关于创新理念提出的新目标,要求教师以及学校结合新思想、新理念实施新课堂、新教学方案的有效结合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关注教育理念创新
关于创新,数学家高斯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高斯小时候作数学老师出的题,计算“1+2+3+4+5+6+…100=?”,当时学生拿笔不停的算,而他不动笔,就不停的想,他在想,能不能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把这个题目简化算呢?这样算起来实在麻烦,后来他使用
“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的规律计算出101x50=5050”得到计算结果,并且老师告诉他很准确。
这里提出这个故事并不是夸赞高斯有多聪明,而是强调他能够勇于创新,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计算出这道题目,并且快而准。
创新教育理念确定两个重要方向,第一,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第二,解放孩子是创新教育的希望。
创新教育实际上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到和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让这些闪光点得到他应有的发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能力,以及在创新思维面前,每个人都有能力或可以创造新思维,关键在于思维的开采和挖掘,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
另外,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上我们说,在学生进行创造新思维能力培养之前,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几教学方式需要和正在努力
成长的地方,吸收和变革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旧面貌,使科学高校的教学方式全面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打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以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创新的主要方式不断进步,成功步入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体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例如“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陈列出一些生活当中常见得事物给学生:2个梨子,4根粉笔,6个苹果,7支笔,9本书。
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事物分为4份,然后拿出其中一份物体让学生观察,显然,这四分事物数量不均,学生不知道怎么办,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我告诉学生:“我们总共有多少个物体呢?28个,对吗?
然后,拿出一份,我们说他占总数量的多少呢?那么比如说笔,这里共有7支笔,他又占总数里的多少呢?”学生分了分发现笔的数量刚好是这些事物均分数量的一份,经过分析,我告诉学生:“很好,大家既然发现了这个规律,那么,我告诉你们,笔的数量实际占事物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开始兴致勃勃的探究起来,根据这个规律,我又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单位及意义,学生学得饶有兴致。
三、注重课程评价创新
学生常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充分说明现行考试制度对学生的影响,无论是采用试卷,还是评分制,亦或是操评结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无非就这几种方式,学生只能一刀切地掉入老师设置好的教学圈套中,学生一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套用公式,在这个理论化的学习过程当中规格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新课标提出“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发展理念,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整体性转变。
小学数学提倡个性化、分层次教学评价,学习评价卡的采用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步或是不足,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评价卡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
另外,试题选用分高、中、低三个档次进行,考核方式的有效转变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享受或体验到不同的快乐。
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创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也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学学习的实例,数学探究实际上是学生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过程,满足和启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将教学过程联系实际生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结合实际能力进行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更懂生活,更热爱学习。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到极致。
五、开发学生悟性创新
很多时候学生会问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的智商到底和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有的人反应快,那是不是智商高的表现,而有的人反应慢,又是不是智商低的表现?仔细想想,学生会有这种认识并没有错,因为数学课堂上的确有部分学生反应快,一部分学生反应慢,这不是智商问题,笼统的讲,这应该是思维能力的问题,也是悟性问题。
关于悟性,数学界引出“再创造”这个概念,什么是再创造,就是所谓创新,而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恰恰体现在此,这个所说的悟性是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创新发现思维能力,这种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往往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惯性的表现,而非一朝一夕由所謂智商决定的一种超能力。
六、结语
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我们把这个概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其表现即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也是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和层次,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造,转变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邵万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猜测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8).
[2]王书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4).
[3]向文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8).
[4]杨秀敏.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