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蔗汁澄清的应用探索

合集下载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实验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实验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S un —siY N u —w iWA G X a —j ( eigEet ncSi c n eh o g oao a C lg ,B in h ag h, A G G o e, N i o i B in l r i c neadT nl yV ctn l o ee eig e j co e c o i l j
张晓辉 , 李双石 , 国伟 , 晓杰( 京电 科 杨 王 北 子 技职业 生 程系, 京 10 ) 学院 物工 北 0 2 09
摘要 : 介绍 了微 生物絮凝 剂的富集培养 、 分离和 筛选的方 法及过程 。并 用试验 所制备的微 生物絮 凝剂对啤 酒工 艺实训 室废水进
行 了处理研 究。研究发现 , 生物絮凝剂对啤酒工艺 实训 室废 水具 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微
沉降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使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 , 研
母浸膏 2 、 g七水硫酸镁 02g磷酸二氢钾 O5、 . 、 5 .g初始
制高效率 、 、 低毒 经济适用 的高分 子絮凝剂任务迫在 眉睫。天然 高分子 絮凝剂对人体无害 , 可被生物降
解, 对生态环境也不存在不利影响 , 比无机 和有机 远
关键词 :t a 生物絮凝 剂; 实验室废水 ; 用研 究 应
中 图分 类号 : 73 1 x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3 120 )3 03— 4 10 —20 (0r 0 —02 0 7
S u y o r p r t n a d Ap l a i n i a o a o y W a twa e fM i r b a l c ua t Z t d n P e a a i n p i t n L b r t r se tr o c o ilF o c l n . HAN io— h i I o c o G Xa u ,L

生物质絮凝剂

生物质絮凝剂

生物质絮凝剂1.引言生物质絮凝剂是一种由生物质原料制备而成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与传统的合成絮凝剂相比,生物质絮凝剂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来源广泛等优点。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质絮凝剂在工业水处理、食品工业、染料废水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生物质絮凝剂的来源、制备方法、性能、应用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2.生物质絮凝剂的来源生物质絮凝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资源。

其中,植物源包括木质纤维素、淀粉、藻类等;动物源包括壳聚糖、明胶等;微生物源包括细菌、真菌等。

这些原料经过适当的处理和转化,可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生物质絮凝剂。

3.生物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

提取法是从天然原料中直接提取出具有絮凝活性的物质,如从壳聚糖中提取的壳聚糖絮凝剂。

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某些细菌发酵产生的多糖类物质。

酶法是利用酶催化天然原料中的特定化学键,生成具有絮凝活性的产物,如用木聚糖酶催化木聚糖制备的絮凝剂。

4.生物质絮凝剂的性能生物质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和环保特性。

其絮凝机理主要包括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作用。

生物质絮凝剂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悬浮颗粒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可有效处理低浓度的悬浮液。

此外,生物质絮凝剂还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的优点,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生物质絮凝剂的应用领域生物质絮凝剂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工业水处理领域,生物质絮凝剂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重金属离子和有害有机物,提高水质。

在食品工业中,生物质絮凝剂可用于果汁、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的澄清和过滤,以及食品中蛋白质、色素等物质的提取和分离。

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生物质絮凝剂能够有效脱色并去除有毒物质,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此外,生物质絮凝剂还可用于农业废弃物处理、纸张生产等领域。

蔗汁的澄清脱色技术

蔗汁的澄清脱色技术

糖厂应用最成功 的是利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脱 色, 典型的这类脱色剂是季铵盐化合物 , 如双十八烷
基双甲基氯化铵 , 国 T t y 公 司的商品名为 英 a &L l e e
Tl o, a f c它是氯化铵或溴化铵 的 4个氢离子被 4个 o l 羟基置换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 其烃链有一定的长度 ,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1 期 5 1 20 年 l 月 06 1
化 工





V0 . 5 No 1 13 .1
No . 0 6 v2 0

Te h oo y & De eo me to e  ̄ l n u ty c n lg v lp n fCh mi d sr I
蔗汁 的澄清脱色技术
李会娟, 刘和清 , 李洪文, 付 伟
(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 广西 南 宁 5 0 0 ) 3 0 4

要 : 了近几 年蔗汁脱色 的研究概况 , 了表 面活性 剂 、 综述 介绍 离子交 换技术 、 附脱 色 、 吸 氧化还 原脱色 等技
术及其应用情况。并指出研发改性蔗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值得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题主要是色值 、 浊度 和 s h的含量时有偏高 ( c 一级
白 色值 低 于 10 I s h含 量 不 高 于 3 I - 糖 5 U,c 0r l g
k -) g 1 。因此 , 究蔗糖 脱 色方法 对亚硫酸法 工艺 研 发展具有相 当重要 的作用 。 在蔗糖脱色领域 , 国制糖工作者进行 了大量 各

水溶液中离解 为带正 电的季铵离子 [ N] 长链被 , 水强烈排斥 , 所以有很强 的憎水性及很强 的表面活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管控分析韦李艳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管控分析韦李艳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管控分析韦李艳发布时间:2021-10-29T03:24:48.00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韦李艳[导读] 在我国糖业生产中,甘蔗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利用甘蔗制糖则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广西南华商贸有限公司摘要:在我国糖业生产中,甘蔗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利用甘蔗制糖则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进行制糖时,澄清程度对于整个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澄清程度发生问题会影响整个糖产品的总体质量。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甘蔗制糖澄清工艺的优化及管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管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与消费国之一,制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甘蔗制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亚硫酸法或者碳酸法直接生产白砂糖,也称为一步法;另一种是先利用石灰石法制备原糖,然后将原糖回溶、饱充、蒸发,再次结晶获得精炼糖,也称为两步法。

中粮屯河崇左糖业有限公司采用两步法生产白砂糖,即以甘蔗为原料,通过石灰石法生产原糖,再将自制原糖及外购原糖、国储糖等原料精炼制备白砂糖。

相比一步法季节性生产的特点,该工艺基本可以做到全年生产,具有很大的优势。

1.甘蔗制糖澄清工艺的重要意义甘蔗制糖一直是我国制糖的重要方式之一,甘蔗汁液的澄清程度会对糖产品最终的质量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整体糖的品质。

我国和国际上都对甘蔗制糖澄清工艺有着极高的重视程度,希望可以通过改善甘蔗制糖澄清工艺来提高甘蔗制糖中的糖产品质量。

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的优化方案,如对澄清剂进行合理的选择,将亚硫酸法或食品级湿法磷酸等方式应用于澄清工艺,解决我国现阶段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甘蔗制糖澄清工艺进行优化。

我国的甘蔗制糖澄清工艺经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许多制糖企业会根据实际经验和季节、产品等因素来进行甘蔗制糖澄清工艺的选择和实际操作,使甘蔗制糖澄清工艺质量起伏较大,而甘蔗制糖澄清工艺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条件与应用分析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条件与应用分析
Ab ta t sr c :Bifo c ln ,an w tp ff c ua t a e o o e e r htp crc nl e a s o c ua t e y eo o c ln ,h sb c meah t s ac o i e e t b c u e l l r y 0 t nq e n tr .Thsp p ri t d c d t eb o o c ln n t p cs td n p l ain, fi u i u au e s i a e nr u e h if c ua ti woa e t :su y a d a pi t o l s c o a d d ti d h t e a d utr c n i o s f a tra n eal te y s n c l e o dt n o b cei whc p o u e bolc u a t t e e p u i ih r d c d if c ln , h o l c lt h oy,a d p a t e n wae r ame t swela u r n rbe n e eo me t f c u ain te r o o n rci s i trte t n ,a l sc re tp o lmsa d d v lp n c
21 0 2年第 3期




V 1 8 03 0 1 N . .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产 生 条 件 与 应 用 分 析
武 贤智 ,张 森 媛 ,郭 安剑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 院, 安 西 70 5 ) 10 5

要 : 生物 絮凝 剂作 为一 种新 型絮凝 剂 , 微 因其 独特 的 性 质 已经 成 为研 究 的 热 点。本 文从 微 生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蔗汁酒精生产废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蔗汁酒精生产废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j c ui e
K e w o d :c i s n; fo c ln : ac h l se tr ta s i a c : CO D y r s ht a o l c u a t lo o wa twa c ; r n m t n e t

在 甘 蔗 发 酵 制 乙醇 的 生产 r , 生的 废 液 除 了含 有 发 酵 过 f I产 f 程 中部分酵母菌体残骸和一些 呵溶性营养物质外 , 还保 留了蔗 汁 中原有的 各种无机物、有机物( 如蛋 白质、淀粉等 ) 大量 的 和 有色物质等 。据 计算每产 1 吨酒精约 产生 1 3 的废 液,量 2t ~1 t 很大 , 若直接 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 。 如果能从酒精废液 中把 具 有价值的成分加 以回收 ,既有利于 降低 酒精 废液 后处理的难 度 ,又 回 收 了 大 量 高附 加 值 产 物 。 壳聚糖( htsn T ) 甲壳素( ht ) C i a ,C S 足 o C in在碱 性条件下 水 i 解并脱去部分 乙酰基后生成的衍生物 , 是一种天然 有机高分 子 絮 凝 剂 …。 与 无 机 高 分 子 絮 凝 剂 相 比 ,壳 聚 糖 具 有 分子 量 大 、 对 胶 体 物 质 的 吸 附 架 桥 能 力 强 、适 用 范 围广 的特 点 , 且 因 其 而 天然、无毒 、对人体无任何损害 ,在水处理 中显示独特 的优越 性 ,但 壳聚糖 价格高 、最佳 投药 范围窄 0。三 氯化铁 (e I F C ) 易 溶 于 水 并 且 有 强 烈 的吸 水 性 ,能 吸收 空气 里 的 水 分 而 潮 解 , 其 水 解 生 成 的 F ( H)胶体 具 有 吸 附 性 ,可 沉 聚 水 f 的杂 质 , eO } I 当 其达 到 一 定 质 量 时 便 沉 聚 到 底 部 , 水 得 以净 化 , 三氯 化 使 故 铁 可 作 净 水 剂 。 单 独 应 用 存在 着 比 有 机 高 分 子 絮 凝 剂 投 药 垦 但 高、产泥量大等缺点 。 由于 天 然 有 机 和 无 机 高 分 子 絮 凝 剂 各 自存 在 的 优 缺 点 , 使 得 复合 絮凝 剂 成 为 发 展 方 向 , 章 采 用 无 毒 的复 合 絮 凝 荆 壳 J 文 聚糖和氯化 铁对甘蔗汁酒精废液澄清工艺进行研 究。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高效、安全地处理废水成为了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各种水处理方法中,絮凝剂作为实现水质改善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阐述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探讨其在环保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二、水处理絮凝剂概述水处理絮凝剂是一种通过吸附、电性中和等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颗粒物凝聚成大颗粒,从而方便从水中去除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成分,水处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三、无机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铁盐、铝盐等,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无机絮凝剂进行了诸多改进和优化。

1. 新型无机复合絮凝剂:针对单一无机絮凝剂的局限性,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新型无机复合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合铁盐等。

这些新型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和更低的毒性。

2. 纳米无机絮凝剂:纳米技术为无机絮凝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纳米无机絮凝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提高絮凝效果。

四、有机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1.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淀粉、壳聚糖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等优点。

研究者们通过改性等方法,提高了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

2.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等,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分子链柔韧性。

针对其安全性问题,研究者们正在开发新型的、低毒性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五、新型水处理技术中的絮凝剂应用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技术如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也开始应用絮凝剂。

这些技术结合了絮凝剂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水处理絮凝剂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水处理絮凝剂将朝着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研究者们将继续开发新型的、低毒性的絮凝剂;另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对现有絮凝剂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生物絮凝剂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化学药剂,它具有凝聚与沉降的作用,可以将水中的悬浮颗粒及固体颗粒、有机物质等凝聚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得这些颗粒可以在水中沉降下来,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生物絮凝剂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在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絮凝剂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物种来进行聚合反应,产生一些有机物分子,这些有机物分子会聚集在水中的悬浮物上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使这些悬浮物凝聚成为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最终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菌群、菌种、微生物营养物质等,其中微生物营养物质是生物絮凝剂的核心成分,它负责维持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促进菌群生长,从而使得生物絮凝剂效果更加显著。

生物絮凝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药剂均匀地加入水中,并进行搅拌,使药剂可以充分溶解,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和沉降后,就可以得到经过净化的水。

生物絮凝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市政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水利、养殖业等各个领域。

生物絮凝剂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生态环保:生物絮凝剂采用生物方法进行净化,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

2.经济高效:生物絮凝剂生产成本低,可以大规模生产,价格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较为优惠。

而且生物絮凝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水质问题,净化效果显著。

3.稳定性强: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即使在复杂水质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4.使用方便:生物絮凝剂不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易于使用,操作简单。

当然,生物絮凝剂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生物絮凝剂的净化效果受到微生物物种和菌种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水进行选择性应用,使得药剂的效果更加显著。

2.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药效降低的情况。

3.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控制,可能会出现有毒物质的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微生物絮凝剂综述及实验报告

微生物絮凝剂综述及实验报告

1 微生物絮凝剂概述1 微生物絮凝剂概述絮凝剂是一种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悬浮颗粒凝聚沉降的物质。

絮凝剂的种类包括:无机絮凝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生物絮凝剂)等。

在这些絮凝刘中有机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因其良好的絮凝效果和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的应用。

但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的单体有神经毒性和”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铝盐具有毒性,会影响人类的健康,铁盐会造成处理水中带颜色,高浓度的铁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不利影响。

由于传统絮凝剂存在以上种种问题.研究和开发絮凝效果好、适应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和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絮凝剂就成了迫切而有意义的课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体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质、纤维素、糖蛋白和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质构成,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使水中胶体悬浮物相互凝聚。

生物絮凝剂具有来源广、种类多、絮凝性能好、培养条件粗放、没有环境毒性、处理效果好、使用范围广和使用受限制较少等优点,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

微生物絮凝剂是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一种,主要分为3种类型: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的絮凝剂以及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但是,目前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远未达到大规模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阶段。

制约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生产成本过高和产量过低,因此筛选高效絮凝剂产生菌并提高其絮凝剂产量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开发和系统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关键的第一步。

本文主要采用常规的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产絮凝剂功能的细菌、酵母菌、霉菌,并利用高岭土悬浮液对所产微生物絮凝剂进行絮凝活性测定,从而找出分离的土壤微生物中,絮凝活性较高的菌种。

同时,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和絮凝活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44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年第2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发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培养真菌和细菌等,使其发酵,随后再对其进行提取与精制的一种方式。

因为微生物絮凝剂具备生物高效性,可以让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缺陷得到弥补,能够实现无污染排放的目标。

当前,世界各国对絮凝剂的研究还处于深入之中,各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究。

1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解读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属性,微生物产生之后,便分泌到细胞之外,属于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微生物絮凝剂能够让液体中原本悬浮的固体颗粒以及菌体细胞等产生凝聚和沉淀,因其不会对水质等造成污染,所以被人们视为分解性与安全性高效、无毒,也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

不过,因为微生物絮凝剂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且目前的发酵生产工艺还有很多待改善之处,加之絮凝剂的成分与絮凝效果欠缺一定的稳定性,因而会导致微生物絮凝剂发展受限。

2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2.1 絮凝机理分析2.1.1 微观絮凝我们现在立足于微观角度分析絮凝剂原理,其指的是当处于微观世界中时,我们可将在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进行不断放大。

当污水经过人工处理之后,就会转变成直径介于10~30微米之间的微型絮凝块。

这些带电的负电粒子彼此排斥,所以几乎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不会停下。

因为其体积小于一般物体,因此想要其在短时间内沉淀下来,是很难办到的。

对其进行处理的最佳方式即应用离子型絮凝剂,使其能够转变成更大的絮凝块,加快沉淀或脱水的速度。

2.1.2 宏观絮凝水质中通常颗粒的直径是大小不一的,针对超过1微米的颗粒,絮凝时的主要措施为水的慢速混合,可以适当应用机械搅拌器。

搅拌产生的速度梯度会造成悬浮的颗粒在空中碰撞,由此被称作是宏观絮凝或是同向絮凝。

但是,从宏观方向来分析絮凝混合过程时,絮体的颗粒还会受到剪切力作用,由此造成部分絮体聚集体的瓦解和破损。

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混合之后,就会逐渐形成尺寸和分布都很均匀的絮体,絮体颗粒的形成与破碎几乎处于平衡状态[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绪论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能够促使悬浮液中微小悬浮颗粒结合成较大颗粒的生物产物。

由于其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1. 研究方法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主要通过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培养和筛选等方法获得原料菌株。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来改良和合成新的微生物絮凝剂,提高其絮凝效果和使用寿命。

2. 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主要包括生物胶凝、表面吸附和胞外多糖等。

其中,生物胶凝是指微生物细胞通过分泌胶态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在一起;表面吸附是指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吸附作用,使悬浮颗粒结合在细胞表面上;胞外多糖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聚合物,能够与悬浮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群。

二、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现状1. 污水处理领域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通过加入微生物絮凝剂,可以促使悬浮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淀或过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絮凝剂还可以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2. 污泥脱水领域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生物脱水剂,可以与污泥中的水分结合形成饼状物,在离心或压滤后将水分从污泥中分离出来。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脱水剂,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三、微生物絮凝剂的未来发展方向1. 结合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技术来改善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通过调控微生物絮凝剂中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提高絮凝效率和抗腐蚀性能,拓宽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范围。

2. 基于遗传工程的改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微生物细胞内的絮凝相关基因,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和稳定性。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活性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活性
维普资讯
环 境 污染 与防 治
第 2 9卷
第 l 期 l
20 0 7年 l 月 1
微生 物 絮凝 剂 的 制备 及 其 絮凝 活 性 *
吴 焕 利 冯 贵 颖 。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学 资源 环 境 学 院 , 西 1西 陕
赵 淑 艳 张 雪峰
g i g S a xi7 2 0 ) ln h n 1 1 0
Ab ta t 20 ba t ra ta n ha a r sr c : ce ils r i s t tc n p odu em ir a l c a sw e e io ae r m c ia e l d nd s i c cobilfoc ulnt r s l td fo a tv t d s u gea ol
Y n l g S a x 1 1 0 2 C l g f S in e No t w s S i eh U ie s y o rc l r a d F rs y, a — a g i h n i7 2 0 ; . ol e c c , r et c— c nv ri f Ag iut e n oet Y h n e o e h T t u r
frfo c ln o mainwee u r s c n e taina a b ns u c , ra0 1 V t e t n . 5 a ir— o lc ua tf r t r :s co e2 o o c n rt sc r o o re u e . 5 0wi p po e0 1 snto o h
关 键 词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筛 选
影 响 因素 污 水 处 理
Pr du to a d lc ulto a tvte ir b a lc ulnt W u o c in n fo c a in ci iis ofm c o i lfo c a s H ua i , ng nl Fe Gui n yi g , ao huy Zh S an。,Zha ng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给 水絮 凝 剂 , 其 最 优投 加 量 为 6 mg / L, 在 2 0 0 r / mi n搅 拌 1 mi n , 6 0 r / ai r n搅 拌 3 mi n , 静置 2 0 mi n的 条 件 下 , M

7对 原 水 的 浊 度 去 除 率 达 到 9 3 . 8 9 。
1 0 0 0 0 r / mi n离 心 2 0 mi n以 去 除 不 溶 物 。重 复 用 冰 乙 醇
2 . 1 . 1 试 验 菌 种
试 验 所 用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产 生 菌 从 郑 州 市 五 龙 口污 水 处 理 厂 活 性 污 泥 中 分 离 获 得 , 所 产微 生物 絮 凝 剂 命
点口 。本 研 究 对 一 种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进 行 提 取 及 成 分 分
名 为 M一 7 。 2 . 1 . 2 培 养基
玉米淀 粉废水 1 L, 蔗糖 2 g, 0 . 2 g( NH ) S O , p H 值7 . 0 , 0 . 1 MP a 、 1 2 1 ℃灭菌 2 0 mi n 。
定极 限的, 不 可 能 对 排 放 指 标 作 出 根 本 性 的改 变 ; ③ 垃
( 固定喷头喷 N a O H 或 固定 喷 头 喷 石 灰 浆 或 旋 转 喷 雾 ) +干法( 石 灰 干粉 和活 性 炭 ) +布 袋 除 尘 器 ” 的 烟 气处 理
工艺 。
圾 发酵时间、 投入垃圾 的松散度 ; 垃 圾 焚 烧 炉 的燃 烧 温 度、 垃 圾 的燃 烧 充 分 度 、 烟 气 在 炉 内 的 停 留 时 间等 。 同
2 . 1 . 3 M 一7的 制 备
将菌 种 接 入 培 养 基 中 , 3 0 ℃、 1 5 0 r / mi n摇 床 培 养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绪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沉淀或过滤。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絮凝剂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使用条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悬浮物质(如黏土颗粒、悬浮液等)、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如0.1%、0.5%、1%等。

(2)取一定量的悬浮物质,加入试管中。

(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混合均匀。

(4)观察悬浮物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时间和形态。

(5)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浮物质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添加絮凝剂后,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明显加快,颗粒团块也变得更大。

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有所差异,浓度较低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弱,颗粒团块较小,沉降速度较慢;而浓度较高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强,颗粒团块较大,沉降速度较快。

因此,选择合适的絮凝剂浓度对于水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出结论,絮凝剂的作用效果与悬浮物质的性质有关。

例如,黏土颗粒在添加絮凝剂后往往能够形成较大的团块,而悬浮液中的颗粒则较难聚集成团块。

这可能是由于黏土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易于与絮凝剂发生反应,而悬浮液中的颗粒表面电荷较小,难以与絮凝剂发生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 絮凝剂的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

2. 不同类型的悬浮物质对絮凝剂的反应不同,一些颗粒易于聚集成团块,而一些颗粒则较难聚集。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仅考察了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未涉及具体的水处理实际应用。

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添加其他辅助剂,如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等,以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中的复杂条件。

此外,可以通过测定悬浮物质的浓度和絮凝剂的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投加量,以提高絮凝效果。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分析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分析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分析摘要:甘蔗制糖属于我国制糖工艺中非常重要一项内容,在对制糖环节管理和监督时,需要对澄清程度重点关注,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

因为如果澄清效果不佳,会对产品价值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澄清工艺优化。

制糖企业在对甘蔗制糖工艺完善时,还需要提高甘蔗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企业还要提高对工艺应用重视程度,并选择更加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制糖水平。

本文就甘蔗制糖澄清工艺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分析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期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糖类产品,需要满足消费人群味觉需求。

在制作糖类产品时,甘蔗属于主要产物。

在对甘蔗处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环节加工需求,选择合适工艺类型。

尤其要对澄清工艺优化和完善,才能提高糖类产品制作质量。

制糖企业要从综合层面上对加工情况实时关注和处理,还需要对现有生产流程全面优化,确保各个加工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并从根源上对质量问题全面预防,避免不良产品流入到市场中[1]。

一、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应用特点及受甘蔗成分影响程度(一)工艺特点我国在制作糖产品期间,一直将甘蔗作为了主要生产物,因为甘蔗汁液的澄清程度,会对成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应用澄清工艺,对甘蔗汁有效处理,促进整个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国在对甘蔗汁澄清工艺研究时,已经通过对澄清剂有效筛选,并将食品级湿法磷酸和亚硫酸等方法应用到澄清工艺中,提高了甘蔗制糖澄清工艺应用效果。

但因为澄清工艺在应用期间,会受到复杂因素影响,季节性因素也会对工艺效果产品一定影响,因此制糖企业需要从各个层面,对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才能保证制糖工艺在应用时,能够发挥更好效果[2]。

(二)影响程度甘蔗内部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含了还原糖和蔗糖以及有机酸等物质。

在进行制糖生产时,还原糖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出现分解反应,在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之后,生成有色物质和有机酸。

一种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石伟杰,周继柱,朱希坤,王国瑞,孙松厚,冯春晖,张志平,柯建怡
申请号:CN202011066360.3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号:CN114317615A
公开日:
202204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制浓度为
1×106~1×107CFU/mL酱油曲霉孢子悬浮液。

第二步,取10μL孢子悬浮液涂布于载片上,干后,将载片放到ARTP诱变育种仪内,诱变功率设定为120~150W,气流量设定为8~10SLM,诱变处理时间设定为30s~40s。

第三步,将诱变后的酱油曲霉孢子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按照3~5%的接种量接种,于25~30℃,100~130r/min,振荡培养2~5d,收集培养液,过滤除去菌体,得到发酵液,再10000r/min冷冻离心10~15min,取上清液,即为微生物絮凝剂溶液。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大大提高,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污染、安全高效等特点。

申请人: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062450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工业园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段晓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甘蔗混合汁单宁无硫澄清脱色机理的研究

甘蔗混合汁单宁无硫澄清脱色机理的研究

甘蔗混合汁单宁无硫澄清脱色机理的研究谢彩锋;马英群;丘春平;丁慧敏;李红;陆海勤;杭方学【摘要】依次使用截留分子量为250、100、50 kDa的管式超滤膜来对甘蔗混合汁单宁无硫澄清工艺的一清汁进行过滤,再分别在一级截留液、二级截留液及三级透过液中加入单宁溶液、Ca(HCO3)2溶液及石灰乳进行二步澄清处理,分别检测二步澄清处理前后蔗汁色值,并使用全波长扫描技术分析蔗汁紫外吸收情况,分析单宁钙、Ca(CO3)2对蔗汁的不同分子量色素脱色效果;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纯水体系和蔗汁体系所生成的单宁钙与碳酸钙沉淀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蔗汁澄清脱色机理。

结果表明,单宁钙与碳酸钙可减少蔗汁中含有不饱和键致色物质含量和减少致色物质不饱和健数量,具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单宁钙与碳酸钙晶体具有多孔隙结构,能很好地将蔗汁中有胶体、色素等非糖分吸附形成共沉淀,具有良好澄清效果。

%The 1# clarification juice of tannin sulfur-free clarification process were treated by 250, 100, 50 kDa tubular ultra filtration membrane in sequence, then Ca(HCO3)2 solution, tannin solution and lime were added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te retentates and the third stage permeate, respectively, to discuses the decolorization effect on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pigments of tannin precipitation and CaCO3 with UV spectrum sca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of tannin precipitation and CaCO3 formed in pure water and sugarcane juice were both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igment quantity and unsaturated bonds of pigment in cane juice were reduced by tannin precipitation and CaCO3, which resulted in high decolorization. The tannin precipitation and CaCO3 were of porous structure, and could absorbcolloids and pigments of cane juice to formed co-precipitation, resulted in excellent clarification effect.【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混合汁;单宁;无硫;澄清;脱色;机理【作者】谢彩锋;马英群;丘春平;丁慧敏;李红;陆海勤;杭方学【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南宁530004;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广西南宁530012;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44+.2我国是世界第3大产糖国,但超过90%甘蔗白砂糖是使用亚硫酸法生产的,存在二氧化硫含量偏高的问题,导致我国食糖无法进入高端食品、饮料市场。

基于两级磷浮技术澄清甘蔗混合汁的初步研究

基于两级磷浮技术澄清甘蔗混合汁的初步研究

基于两级磷浮技术澄清甘蔗混合汁的初步研究彭长生;张平军;高俊永;黄向阳【摘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甘蔗混合汁清净效果的因素及其范围,由L9(34)安排正交实验得实验范围内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上浮磷酸量600 mg/kg、一次上浮糖汁pH 8.2、二次上浮磷酸量500 mg/kg和二次上浮糖汁pH 8.2,此条件下实验所得清汁色值为986IU、浑浊度为10 MAU、钙盐含量为0.253%;由方差分析可知,试验范围内各因素糖汁脱色率的顺序为:二次上浮磷酸量>一次上浮磷酸量>二次上浮糖汁pH>一次上浮糖汁pH,其中一次上浮磷酸量和二次上浮磷酸量对糖汁脱色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两级磷浮技术;澄清;甘蔗混合汁【作者】彭长生;张平军;高俊永;黄向阳【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44+.20 引言制糖行业生产的食糖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是我国食品、饮料、医药等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又是我国居民生活的必需品。

我国制糖工业基本采用碳酸法或亚硫酸法清净工艺生产耕地白糖,它们都存在较大的问题[1-5]。

碳酸法因产生大量的碱性(8.5<pH<11.5)固体废弃物-滤泥(湿滤泥对甘蔗原料比约为 5%~10%),处理困难、排放量大,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甘蔗糖厂95%以上采用亚硫酸法制糖工艺生产耕地白糖,由于亚硫酸对色素的还原漂白作用不稳定,糖品久放返色,灰分、不溶物杂质、酸性絮凝物含量高,难以满足市场对优质食糖产品的需求。

壳聚糖-活性炭协同对蔗汁的脱色效果

壳聚糖-活性炭协同对蔗汁的脱色效果

壳聚糖-活性炭协同对蔗汁的脱色效果李雪珍;沈石妍;郭家文【摘要】为有效降低蔗汁在常规清净过程中,因加热造成颜色加深、可溶性非糖杂质增加等给后续加工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壳聚糖、活性炭为材料,对蔗汁进行室温下的脱色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的添加量仅为0.05%(g/mL)时,蔗汁中即可发生瞬间絮凝,且吸附絮凝作用有59.4%的脱色率,当协同1 g活性炭,对5000 IU~17000 IU 的甘蔗蔗汁进行脱色,总脱色率平均达到96.7%,加入活性炭后总脱色率平均提高了37.3%,清汁重力纯度平均提高了3.41%,由此可证明仅室温下,壳聚糖-活性炭协同对甘蔗蔗汁具有很好的清净、脱色能力.【期刊名称】《中国糖料》【年(卷),期】2018(040)001【总页数】4页(P27-29,32)【关键词】蔗汁;壳聚糖;活性炭;色值;脱色率【作者】李雪珍;沈石妍;郭家文【作者单位】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99;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99;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制糖生产中,蔗汁的澄清工艺有亚硫酸法、碳酸法和离子交换法,亚硫酸法和碳酸法均使用二氧化硫硫熏脱色,容易造成二氧化硫污染和成品白砂糖二氧化硫超标,碳酸法还因副产物滤泥碱度高,而难以被再利用,离子交换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树脂的再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和化学试剂,对环境不利。

蔗汁中,含有很多的悬浮颗粒物,如蔗糠、蔗蜡等,还有大量半悬浮微粒,如淀粉等,这些非糖分在低温下呈现不溶状态,在澄清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会部分溶解或以胶体的形式分散在蔗汁中,且蔗汁的颜色加深,新生成的有色物质在生产中很难被除去,对后续工序的处理和白砂糖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1],研究低温沉清脱色对制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氨基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株 ,经过摇瓶发 酵生产生物絮凝剂( MB F ) 对甘蔗中和汁进行澄清试验 。结果表明,突变株 比出发 菌株 产 MB F的絮凝活性提 高 1 7 %; 1 0 U / m L 的 MB F与 2 m g / k g聚丙烯酰胺( P A M) 处理甘蔗 中和汁澄清效果
相 当。MB F取 代 P AM 作 为糖 用絮 凝 剂具 有 可行 性 。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s u g a r i n d u s t r y .
S ug a r c a ne J u i c e
L I Yu . h o n g , Z ENG L i a n . q i a n g , M A— Bu , ZHONG Z h i . c a i , CHAN G Gu o — we i , L I Z h i — d e , XU Ya n — f a n g ,
甘蔗糖 业
2 0 1 5年第 5期 ,2 0 1 5年 1 0月
S u g a r c a n e a n d Ca n e s u g a r , No . 5 , Oc t . 2 0 1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 絮凝 剂 的制 备及 其在 蔗汁 澄清 的应用探 索
李雨虹 ,曾练强 ,马 步 ,钟 志才 ,常 国炜 ,黎志德 ,徐艳 芳 。 ,梁达奉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1 3 6 ; Gu a n g x i S u g a r c a n e I n d u s t r y R & D Ce n t e r , Na n n i n g , Gu a n g x i 5 3 0 0 0; ’ I n s i t u t e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nd a
t e s t e d t h e l f o c c u l a t i o n i n c l a r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n e u t r a l i u i c e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l f o c c u l a t i o n r a t e o f mu t a n t wa s i n c r e a s e d b v 1 7 %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o r i g i n a l s t r a i n . Th e 1 0 U/ mL b i o lo f c c u l a n t h a d c o mp a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i n
c l a r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n e u t r a l j u i c e wi t h 2 mg / k g p o l y a c r y l a mi d e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b i o l f o c c u l a n t
F o o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n i n g , G u ng a x i 5 3 0 0 0 4 )
Ab s t r a c t : A b i o f l o c c u l a n t p r o d u c t i o n mu t a n t wa s s c r e e n e d f r o m Ba c i l l u s l i c h e n O C o r mi s b y u l t r a v i o l e t ( UV) , a n d
( 广 州甘 蔗糖 业研 究所 广 东省甘 蔗改 良与 生物炼 制重 点实验 室 ,广 东广 州 5 1 0 1 3 6 ;2 广 西糖业 研发 中心 ,广 西南 宁
5 3 0 0 0 2 ; 广 西大 学轻工 与食 品工程 学院 ,广 西南 宁 5 3 0 0 0 4 )

要 :以地 衣芽孢杆 菌( B a c i l l u s l i c h e n f i o r m i s ) 为 出发 菌株 ,通过紫外诱变选育 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高效
LI ANG Da — f e n g ,
r Gu a n g z h o u S u g a r c a n e I n d u s t r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u a n g d o n g Ke y La b o f S u g a r c a n e I mp r o v e me n t& Bi o r e in f e r y ,
关键词 :紫外诱 变;生物絮凝 剂;甘蔗 中和汁;澄清 中图分类号 :T S 2 4 4 +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9 6 9 5 ( 2 0 1 5 ) 0 5 — 0 0 3 3 — 0 5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Bi 0 nO c c u l a n t a n d I t s Ap p l i c a t i o n i n Cl a r i ic f a t i o n Pr o c e s s o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