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 卢庆杰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传递技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繁荣。
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就
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贸易保护就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应对政治压力或保护国内就业的重要手段。
关税、国内补贴及反倾销等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
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滑12%,是194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中国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2010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不过,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格局与演变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一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经济全球化溯源
《牛津英语词典》早在四百年前就对“global”(地球的、全球性的)一词进行了注释,不过,直到20世纪60年代,“globalization”(全球化)、“globality”(全球性)等词才开始应用于英语世界。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 McLuhan)1960年第一次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1。
1961年《韦氏大词典》首次为“全球化”提供了词义2。
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一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由于全球化在经济生活领域与人们的关系尤其密切,人们通常把全球化等同于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3。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加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全球性市场,国家等政治力量出现整合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力与生产管理的发展一脉相承。
(二)经济全球化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
1他从信息通讯角度提出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
2“全球化”被《韦氏字典》定义为一个在全球空间与实践领域中促进各种活动、孕育各种动机的演绎过程,而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3转引自程伟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Ml.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关于经济全球化推动因素的理论一般有贸易论、金融投资论、跨国公司论、网络论和依存论等。
贸易论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认为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越高。
跨国公司论强调生产过程全球化这个要素,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跨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跨国公司的迅速成长。
网络论把全球舞台看成是联络许多网眼和分支的总网络,把个人和组织纳入日益全球化的现实中去。
相互依存论强调全球各个地方、国家、公司、社会活动、职业和其他群体在整合成一个跨国交流与互动的密集网络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金融投资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而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首先是通过金融全球化来实现的;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与核心要素,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于金融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加快了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
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传递技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繁荣。
(三)经济全球化格局
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主要由美国推动并主导;进人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进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
与者与驱动力。
新兴经济体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在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01~2006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年均达31%4,超过美国的12.8%,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
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位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过同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面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激烈竞争,服务业因“外包”而遭遇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挑战,由此引发发达国家内部对全球化产生抵触情绪。
二、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和
就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大约下降了2.2%,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的失业人数超过2亿人5。
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而且由救市措施、财政收入下降等因素导致多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面临巨大压力。
希腊等国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罢工等社会问题,贸易保护就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应对政治压力或保护国内就业的重要手段。
关税、国内补贴及反倾销等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世界贸易现状
4转引自陈凤英,金融危机加速世界经济秩序变迁[J]. 当代世界,2010.1。
5数据来源:WTO网站。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因素。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2010年2月24日在布鲁塞尔出席欧盟智囊机构“欧洲政策中心”举办的活动时说,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下滑12%,是1945年以来最大跌幅,下滑幅度高于WTO之前估计的10%。
据业内专家测算,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幅度超过了30%。
贸易摩擦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据WTO统计,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数量快速上升,2007年发生了165起,2008年发生210起,2009年翻了一倍,为440起6。
2010年,随着各国进一步走出金融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危机的中心问题已不再是讨论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财政的永续性,主权债务可能成为新的全球危机。
以希腊为例,政府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考验,为帮助负债累累的政府摆脱金融危机,正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紧缩措施,包括可能进一步减薪,并扩大公务员制度和退休金制度改革,这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
希腊国内于2010年2月10日和24日发生两次罢工,抗议政府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飞机停飞、学校停课、政府部门瘫痪。
为缓解经济增长、财政、就业压力和国内民众的政治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选择。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认为,根据历史经验,贸易保护主义常与经济衰退相关联,滞后经济复苏1年至2年的时间,因为就业回升会比经济回暖滞后1年7。
因此,2010年上半年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会超过或至少不差于2009年的水平。
6参见《经济参考报》,2010年02月26日。
7参见《经济参考报》,2010年02月26日。
(二)贸易保护主义
后危机时代,失业问题成为欧美等国政治家面临的首要课题,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升级。
欧元区仅在2009年11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口10万人,总失业人数达到了1570万人,2009年12月失业率在欧元区成立十年之后首次升至10%。
根据欧盟委员会2009年12月份发布的预计,欧盟27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将上升到10.3%,总失业人口将达到2800万。
美国2009年12月份失业率同样为10%,虽然2010年1月的失业率稍有下降,为9.7%,但就业市场仍然十分严峻。
美国劳工部2010年2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2,000人,至496,000人,为2009年11月14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远高于预期减少13,000人的水平。
此外,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增加。
发达国家总体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见表1),失业率上升给政治家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由于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出台的政策已经使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很难在近期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合适的托词。
WTO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8。
8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表1 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
单位:%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发达国家 5.4 5.8 8.2 9.3
美国 4.6 5.8 9.3 10.1
欧元区 7.5 7.6 9.9 11.7
日本 3.8 4.0 5.4 6.1
注:2009年和2010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10月1日。
以美国处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召回事件为例,实际上间接保护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4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华盛顿出席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就“召回门”事件举行的听证会,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有舆论认为,召回存在质量问题的汽车本属寻常,而美国政府此次对丰田车的召回事件却给予了高度关注,从另一方面而言是有意打压丰田,是变相贸易保护主义。
据美国汽车业权威数据采集机构汽车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0年1月份,丰田汽车在美国销量同比下降15.8%;而通用汽车销量同比上升14.6%,重新占据美国汽车销量第一,福特的销量上升24.4%,升幅最大。
三、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不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有所帮助。
(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
在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2009年贸易额下降了17%,好于业内专家测算的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幅度超过30%的水平。
不过,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出口贸易有关9。
截止2009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发起10起“双反”调查10。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1月份中国出口总额为109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同比增长。
不过,这只是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下降后的恢复性增长,主要是以进口商补库存为特征的回升。
在国际上主要国家失业率仍然很高的背景下,2010年外需反弹的力度不会非常明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2010年2月25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对外贸形势总的判断是延续了2009年7月份以来低位的徘徊格局,远远没有达到危机之前的规模和水平。
要真正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
”
9宋玮,证券时报, 2010年02月12日。
10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
2185.5-60-40-200
20
40
60
80
100
2005年1月2005年5月2005年9月2006年1月2006年5月2006年9月2007年1月2007年5月2007年9月2008年1月2008年5月2008年9月2009年1月2009年5月2009年9月2010年1月%出口
进口
数据来源:Bloomberg。
图1 中国出口和进口月度同比涨幅
(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严峻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面临挑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66%,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
当前,欧盟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当地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银行为规避风险有可能收紧信贷,政府为减少赤字也将减少支出,将影响经济复苏进程,并对欧元这一货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希腊等国为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又可能引起国内社会稳定问题。
为应对这一系列内忧和外患的压力,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
欧盟贸易委员唯一候选人卡雷尔·德古特2010年1月12日在他的任命听证会上向欧洲议会表示,他主张“未来五年欧盟的反倾销政策不是更加宽容,而是恰恰相反”,他直言“人民币估值过低是一个主要问题”。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
从鞋类、服装、
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成为了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
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2010年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
而就在此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刚刚发布决定对产自中国的三聚氰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
另外,2009年底以来,中国对于欧盟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的贬值,但由于欧盟债务危机等因素,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且这种贬值趋势还可能延续,这将对与美元紧密挂钩的人民币形成较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220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8.38%。
尽管2009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但失业率以及财政赤字的高企都限制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
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当地时间2010年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初裁公告,称来自中国的油井钻杆在美国构成倾销。
这些都会限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持续扩大。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宣布,定于2010年2月23日起,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
阿根廷也宣布对中国西服、套装等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高速钢直锯片启动反倾销调
查。
墨西哥经济部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高碳锰铁征收21%的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
哥伦比亚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打汁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有分析认为,有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在全球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为争夺有限的外部市场需求,就会产生贸易摩擦。
不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有所帮助。
我国与东盟自2010年1月1日起建立自由贸易区,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
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
从长期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出口环境的改善。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一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过去10年,新兴经济体把握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极大地发挥了比较优势,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依靠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资源出口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另一方面,原本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发达经济体由于相关领域的竞争地位受到挑战,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使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转变,贸易保护主义因此甚嚣尘上。
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单位运行质量的提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并使国内经济部门的运行管理机制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生产能力的提高。
据统计,在2008年,德国22%的就业是靠出口实现的;同样在美国,2006年20%的就业由出口产品的生产创造。
同时,也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与进口业务相关,例如在澳大利亚,2008年10%的就业与进口业务活动相关。
展望未来,初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出口业务将为中国创造4000万就业岗位,为美国创造16万就业岗位11。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是当前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国际资本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高,并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经济的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不过,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强,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处于后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成为笼罩在欧元区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受高失业率的拖累。
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萎缩,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进口减少;另一方面高失业率等社会政治压力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形势在短期内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局面,中国应当调
整经济结构,并保证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减少出口补贴,确保出口和内需的平衡。
中国出口形势将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同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司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泡沫研究——基于成熟市场与新
兴市场的剖析[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
[2]唐宏.论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8.5.
[3]陈凤英.金融危机加速世界经济秩序变迁[J].当代世界,2010.01.
(责任编辑 黄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