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分析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技法与特色分析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技法与特色分析作者:叶晓晨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在我国的音乐发展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由于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丰富清晰的和声以及突出流畅的音乐而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韵味。
中国钢琴改编曲虽然包含了西方钢琴曲丰富的演奏技巧,但是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内容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学习中国钢琴改编曲还可以学习到中西方不同的钢琴演奏技巧。
因此,要对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色和技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技法;特色;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21-01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技法(一)对曲式结构的运用中国的音乐结构与西方的音乐结构有着巨大的不同,音乐的内容没有拘泥与一种固定的格式,大多数是根据情绪的需要展开进行的,而音乐的段落布局结构也比较灵活。
而西方的音乐比较注重运用对比,经常是在对比中来求得统一,运用突变对比方式来凸显不同,追求变化性。
但是中国的传统音乐结构一般变化都比较柔和,会采用渐变手法来表现出变化性。
例如我国著名的二胡曲子《二泉映月》就是在一个曲调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做出变化,并且进行反复的演奏。
《二泉映月》在经过整理之后虽然仍然与西方的回旋曲式以及变奏曲式相同,但是在本质上还与其有不一样的音乐的发展逻辑。
在该曲子中运用一个核心的音调基础,运用三次不断反复的变化来演奏,明显的突出了在音乐变化中的“持恒求变”的特点,在由低点在向高点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做出波浪式连环的螺旋运动,因而很好的体现了一元化音乐的发展逻辑。
(二)中国音乐多声化的发展中国音乐钢琴改编曲在保留了原有曲子的声韵基础上,也充分的发挥了钢琴的多声思维优势,在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添加了丰满的和弦,采用多声部的写作技法,或者是运用复调的写法,针对旋律进行多声化处理方法,同时还要利用钢琴丰富的力度与宽广的音域特色来来赋予旋律在不同音域的音色特征,从而来形成钢琴织体。
琴键上的内心独白--论黄安伦的钢琴音乐创作
化部优秀作 品奖 ” ,被香港 乐评誉为 “ ‘ 文革 ’后第一首成功登上 国际乐坛的中国曲 ,如 “ 一支升空的火 箭” 。此 曲运用 了不 少中国台湾 民谣 ,由深沉 的 《 序 曲》和充满热情的 《 舞 曲》两 部分组成 。 此 曲辉煌的结尾体现了炫技性 的音乐会效果。( 四) 、 《 第一钢 琴三重奏》O p . 3 0 ,创作于 1 9 8 1 年 。这是黄安伦到加拿大后创作的第一部作 品,音乐中寄托了作者对祖 国的一片深 情及对故土的怀念 ,这 首作 品旋律感情真挚 ,结构具有戏剧性的变化。( 五) 、《 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 曲》0 p . 2 5 ,创作于 1 9 8 3 年 。此 曲题献给美 国著名钢 琴家 巴诺维兹。1 9 8 4年 ,在指挥家赖德梧指挥下,由巴诺维兹独奏、广州 交响乐 团协奏在广州
坚持写有旋律 、有调性的音乐,最后黄安伦作为一名 中国作 曲家,极 力想创作 出好的中国音 乐,合理的把握民族 音乐特点和 西洋作 曲技法 ,使二者有效 的统一起 来。( 六) 、钢琴音诗 《 鼓浪屿 》O p . 6 6 ,是 2 0 0 6年第三届鼓浪屿全国青少年钢琴 比赛 的
委约作品。这首作 品题献给黄安伦 的亲密朋友许斐平 以作纪念 。此曲实际上是一首钢琴交响变奏 曲,全 曲共 1 4个变奏 ,钢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作曲家来讲仅仅局限在以上的音高组织技术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曲家自己发现了一种能够展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旋律创作技术一一在传统调式基础上作多调性横向进行如谱例121万方数据2013年第五期音乐创作如上例自第合在一起了正如著名音乐学家李西安所说
浅析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的艺术特征
一、绪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钢琴组曲《敦煌梦》作品原型是芭蕾舞剧《敦煌梦》,由黄伦先生创作于1979年至1980年之间。这部舞剧扎根于敦煌艺术文化,把敦煌艺术与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风格独特新颖,是一部充满幻想色彩的大型音乐作品。黄安伦先生将这部舞剧音乐中的三个段落编配成组曲性质的同名钢琴组曲《敦煌梦》,于1980年完稿并收录,此后便受到了钢琴演奏家和广大钢琴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青睐。该作品具有丰富的织体,流畅的音调以及简练的结构和清晰的曲式,技术含量高还包含丰富的民族气息,具有极高的演奏价值与美学价值,在中国钢琴作品史上,这部针对舞剧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意义非凡。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monstration and elaboration of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piano suite "Dunhuang Dream", diversify its creative background, musical ontology, performance and artistic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二)
作曲家黄安伦根据舞剧改编成的钢琴组曲《敦煌梦》由《羽人舞》、《伎乐天》、《波斯舞》三首钢琴作品组成。钢琴组曲《敦煌梦》的乐谱是由黄安伦先生创作于1979年至1980年间,这是黄安伦先生创作理念相对成熟的时期。经历了在军垦农场劳动的艰苦生活后,真实的感受到了质朴的民族文化与人文气息,1976年又成为中央歌剧舞剧院最年轻的常驻作家,在这期间,黄安伦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创作技法上对于西方创作技巧与中国民间音乐相互融合。在其担任驻院作家期间,许多歌剧、舞剧作品问世。1975年,徐庆东完成了黄安伦芭蕾舞剧本《敦煌梦》创作,全剧于1980年除完稿。虽然该剧的剧情纯属虚幻性质,却源出什么意思?于艺术家常书鸿把一生献给了敦煌的真实事迹。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向敏敏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钢琴作品《对花》中的民族因素无处不在,可见民间曲调已经完全融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民族特色钢琴作品《对花》是作者最早把中国音乐的神韵体现在曲中的尝试,取材于民间艺人冯子存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河北民歌,竹笛与笙的特色在乐曲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
自1964年由作者亲自在其母校音乐会的成功首演以来,此曲已被广为演奏,其中郎朗将其收录进他的中国乐曲专集——《黄河之子》。
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
经冯子存编曲的《对花》全曲共三段,为变奏曲式结构,全曲在速度上,逐渐由慢到快,这离不开冯老的作品特点,冯老95%以上的作品都是一般由慢到快,情绪上逐渐推进。
钢琴作品《对花》保留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后面两段的主题变奏,在主要旋律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速度、节奏型均产生了多种变化。
速度的变化与笛曲基本一致,发展越来越快;节奏上更为紧凑密集,越演越热烈,最后尾声部分在慢速中结束。
一、民族化的旋律素材钢琴作品《对花》的旋律素材取材于同名笛子独奏曲,笛子独奏曲则取材于河北民歌《对花》。
由此可见,钢琴曲《对花》的旋律素材是层层加工发展而来。
(一)河北民歌《对花》河北民歌《对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具有欢快、喜庆的特点,其中每段两句基本唱词,歌词以及旋律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并用衬词“七个隆冬、八不隆冬”来模仿锣鼓,十分热闹。
旋律调性为d羽调,音调与节奏比较统一,对比性不大,只是在歌词上稍作改变,使歌曲易于记忆。
【例1】河北民歌《对花》(节选)(二)北方笛曲《对花》笛曲《对花》由民间艺人冯子存根据河北民歌《对花》整理改编而来,调性为c羽调,在主要旋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加入了竹笛的演奏技巧,如顿音、颤音、吐音、历音、垛音与花舌相结合等,这些技法也是冯老善用的技法。
中国钢琴曲的民族化技法简析
中国钢琴曲的民族化技法简析中国钢琴曲的民族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密不可分。
基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影响,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无不具有天然的民族性。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离不开富于民族民间色彩的节奏律动,离不开中国特有的民族民间调性调式。
钢琴在十九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殷承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可以说对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和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中国的钢琴,无论是创作还是教育、演奏方面,都主要把西方奉为经典。
尤其在演奏曲目方面,演奏外国作品远远多于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国乐曲。
这就使得中国的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对于本国的乐曲缺乏深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性的把握和歌唱性的弹奏没有足够的了解。
可以说,每一首中国乐曲都具有浓郁而典型的民族风味和气韵,因而在演奏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乐曲的处理方法和触键方式,更不能忽视中国作品所包含的特有内涵和风格。
下面就几首典型的中国乐曲,从不同角度来谈谈如何把握和培养演奏中国乐曲时民族性和歌唱性的体现。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密不可分我们拿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来说,这首作品通过描写两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着优美的竹笛,悠闲地在田野里放牧的景象,来表达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和内容。
这样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写意”,通过“形”来传神,形、神必须兼备,追求作品的神似,情景交融、音画一体。
这种辩证统一地看待事物的方法便是中国传统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除了《牧童短笛》里的“形神”,还有“刚柔”、“动静”、“虚实”等等,其中偏于精神上的一面,是占主导地位的,就像《牧童短笛》里描写的“形神”中的“神”,这也是在充满民族色彩的中国作品中歌唱性的弹奏如此重要的原因,通过歌唱性的演奏才能表现“神”的气韵。
殷承宗先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其内容表现上既有波澜宽广、气势豪迈的一面,也有安静内敛、柔弱婉约的一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力的刚柔、动静结合一面。
解析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解析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是指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丰富而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独具特色的乐器演奏技巧而闻名。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旋律上常常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这种音律体系是中西音乐的重要差异之一。
而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往往运用了这种音律体系,创作出独具中国风格的旋律。
这些旋律往往具有古朴、婉转、悠扬的特点,给人以深远的感染力。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和声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音乐注重的是音调之间的关系与和谐,以丰富的和声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往往运用了丰富的和弦进行和和声技巧,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在和弦进行上,中国音乐常常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运用丰富多样的和声方式,创造出既符合中国的音韵特点又具有现代音乐格调的和声结构。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还注重局部细节的装饰和装点。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的是细节的表现和处理。
在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时,演奏者往往会注重琴键的轻重和音符的延长等,来准确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在演奏中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泛音、颤音、滑音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情感。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还会运用一些中国特色的乐器演奏技巧在钢琴演奏中。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乐器,如古琴、二胡、笛子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将这些乐器的特色和效果引入到钢琴演奏中,使音乐更具中国风格。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作者:肖桂彬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肖桂彬[内容提要]本文以我国旅加拿大作曲家黄安伦创作的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为分析个案,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和声及创作手法的研究,梳理作曲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思维,并对作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性看法。
[关键词】黄安伦/《舞诗第三号》/塞北民歌/调式交替/调性游移/调性扩张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3-0124-5引言钢琴曲《舞诗第三号》创作于19 87年,是为独奏乐器和芭蕾双人舞而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与形体美感,使音乐与舞蹈,灯光与舞美完美呈现在炫丽的舞台上,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该作品自1989年在多伦多由钢琴家许斐平首演以来,引起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深受听众欢迎。
曾被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也是2004年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指定曲目。
《舞诗第三号》采用我国塞北民歌旋律素材,运用西方作曲技术创作而成,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又有民族主义的创作理念,都体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之中,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洞察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
一、曲式结构特点作品采用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曲式结构(见表1):音乐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进入呈示部,主部主题是建立在单一主题引申而成的再现三段体结构,主要诃性为bb小调,中间的两个发展调性(C大调和ba小调)分别形成了上、下大二度调性装饰。
副部主题(36-91)结构庞大,多乐段结构,有三个主题构成,调性建立在主部的下属调——be小调上,与主部一样结束在同主音大调(6E大调)上,调性多变,游移性强。
中间转调频繁,上行二度转调(F、f),最后回到副部主调性(be)再现部(113-193)在结构上较呈示部做了一些改变和发展。
探析中国钢琴作品之特色与风格——以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为例
探析中国钢琴作品之特色与风格——以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为例卜 莉(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不论是在创作思维、演奏技术,还是文化内涵上,中国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钢琴作品在发展上也一直演变不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本文将从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变入手,以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为例,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特色;风格;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序言钢琴作为一种在西方乐曲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乐器,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便打上了中国旷古精深的文化的烙印。
很多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在借鉴西方的钢琴弹奏技巧之余,将中方其他乐器的弹奏技巧融入弹奏中。
进而使钢琴音乐拥有了中国的风格和韵味,并独成一派。
以下就以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为例,揭示中国钢琴作品的独有魅力。
一、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国家钢琴作品的不同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在过往岁月时留下的见证,而音乐则是表达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文化变迁中音乐的纯洁性》一书中,音乐被描述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互相传播和渗透,并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着。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文化,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乐的形成与一个地方的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音乐,而文化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形成。
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学、宗教、哲学、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谈及中西方钢琴作品时,必定会涉及到双方的文化、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等。
中国传统音乐的渊源是中原音乐的基础融入了西域音乐和欧美音乐。
其中,中原音乐主要以汉族文化为主,其在殷商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至汉代佛教传入后,中国吸收了印度教音乐与天竺乐。
到隋唐后大量的外国音乐开始进入中国,这时候的中国传统音乐开放性逐渐凸显。
中国从始至终都由文人来发现文化和传播文化。
《序曲与舞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处理
《序曲与舞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处理作者:潘屹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8期[摘要]黄安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序曲与舞曲》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体为中国民歌曲调。
具有旋律明朗、曲调清晰、通俗直观的特色。
本文以黄安伦作品《序曲与舞曲》的曲调特色为出发点,探究其民歌主体的音乐特色,分析其演奏处理。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民歌主题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文学曲艺作品的创作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对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与创作风格造成了极大的束缚。
黄安伦的曲目作品大多都包含民族特色,在当时民族传统曲目的音乐素材比较丰富,但是开发程度并不高,因此对于民族曲目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序曲与舞曲》正是那一时代的作品,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黄安伦凭着自身深厚的音乐基础与惊人的音乐才华,在无法改变环境的前提下,适应环境,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序曲与舞曲》。
本文针对其主题部分进行分析,探究其中民族主题的体现及演奏研究。
一、《序曲与舞曲》的主题研究从《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可以看出,在主题旋律中出现了D语调式音阶,即la、do、re、mi、sol、la。
从民族曲调的角度分析,其其具有高山族民族曲调的特点,高山族民族曲调有着五声性旋法、变头重复手法等特点,五声性旋法指的是以级进的旋律为主,小节内部为级进,跨小节则为跳进。
而在《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中可以看出,主要采用级进的旋律,其中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第二乐句的最后音与第三乐句的第一音、第三乐句的最后音与第四乐句的第一个音均属于跳进手法,并且是五度跳进。
图1:《序曲与舞曲》的主题音符然后挑选出其中某一乐句进行单独分析,如图2所示,其中所标注的地方是相同的音,而每一个相同音的后面都衔接着级进音,是典型的羽调式民歌特征。
每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之间均采用级进的手法,乐句之间的衔接则采用跳进的手法,是典型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
黄安伦钢琴作品 《 中国畅想 曲N o 2 > >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
刘 刈
摘 要 :黄安伦共创作 了五首 《 中国畅 想曲》 ,而他的 《 中国畅 想曲 2 》一 《 序 曲与舞 曲》这一作品 ,在钢 琴音 乐的领域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作 品 中错 落有 致 的 节奏 韵 律 是 其 突 出的 特 点 之 一 , 对 于作 品 节 奏 的把 握 是 演 奏过 程 中 一个 至 关重 要 的环 节 ,
本文将对作 品中节奏的把握做 出分析探 究。 此作 品在谱 面上看 来多节拍 交替 , 多长短 组合 , 但 是从 音响上听 来似乎有 条不 紊, 因此 它的节奏是 “ 错 落”而 “ 有致 ”的,只要 牢牢抓住 节奏 的特 点,稳 定充分地表达 ,就 能清晰地表现 出作品的性格特征。 另外 ,这首 作 品 多 处 存在 着 演 奏 难 点 ,是 对 演 奏 者 弹 奏技 巧 的严 格 考验 ,本 文也 将 对 作 品 中存 在 的技 术 难 点 进 行 提 炼 ,并 简
度渐快时 ,密集 的小音符 已经无法精确个数与长度 ,都 由演奏者 的理解和直觉来把握 。虽然只是两个音符的简单重复 ,但是 通过力度与速度上 的扩张变化 ,同样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与表现力,犹如一开始为 听众敲响一记警钟 ,牢牢抓住 了聆听者的耳 朵 。但 是在 演奏此句时,演奏者容 易产生一个误 区,作品第一个力度标 记符 号就 为 f f f ,演奏者很容易理解为第一个交替要 使 出所有 的力量 以给听众震撼 , 其实不然,要做到让音乐有张力,有强之前必有 弱作 为铺垫 , 如若一开始就将所有力气使 出,
单进 行分 析 。 关键 词 :节 奏 韵律 : 技 巧 难 点 黄安伦 ,旅加现代作 曲家 、指挥家 、音乐教育家 ,入选 《 世 界名 人录 》及 《 中国百科全书 》 ,活跃在西曲家之 一。他共创作 了五 首 《 中国畅想 曲》 ,而他 的 《 中国畅想 曲 2 》为钢琴独奏 ,刘诗 昆以 《 序 曲与 舞曲》1 9 7 7年首演 。错落有致 的节奏使作 品具有鲜 明的性格特征 ,作 品分为序 曲与舞 曲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分别 有不 同的曲式架构 ,序 曲为再现 四部 曲式 ,舞 曲为变奏 曲式 ,本文将针对作 品的节奏韵律和演奏难点做 出探究 。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作者:吴欣阳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黄安伦生平及《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并对全曲各乐章进行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文字描述,进而阐述该作品的旋律、节奏及音程特点。
关键词: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32-03一、作者生平黄安伦是中国著名作曲家。
他生于1949年,五岁起岁父母学习钢琴,七岁完成第一部钢琴曲集,十一岁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十九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在张家口清水河劳动,同时在当地歌舞剧团工作,师从陈紫先生学习民间音乐及作曲。
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76年他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任中央歌剧院专职作曲家。
80年他赴加拿大留学,先后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
他于83年获得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学士,并于86年以“最优秀奖”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
黄安伦已入选《世界名人录》及《中国百科全书》,他同时还受邀成为加拿大作曲联盟的成员,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中国作曲家。
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严肃音乐的所有领域,包括歌剧、芭蕾、合唱、声乐、器乐、协奏曲、以及二十多部交响乐。
他的芭蕾舞剧《敦煌梦》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一。
二、创作背景黄安伦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98~1999年间,题献给其挚友许斐平。
当时黄安伦旅居加拿大,每天天没亮就起来作曲,一种“孤寂的长廊”的感觉油然而生。
当时许斐平和阿镗都分别打电话给他鼓劲,因此这部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协奏曲首演于1999年7月4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许斐平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2001年4月,由俄罗斯指挥家康斯坦丁·克里缅茨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在莫斯科演奏,许斐平独奏,并录音。
录音后作品最后定稿,全曲约48分钟。
浅述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
浅述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钢琴改编曲是指将其他乐器或者其他类型的音乐改编为钢琴独奏或者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奏形式。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反映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和钢琴演奏技巧的特色。
下面将以四个方面进行浅述。
首先,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在于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特色。
中国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语言,钢琴改编曲通过技巧手法的运用,巧妙地将中国音乐的特点表现出来。
例如,在演奏中会使用滚音、跳音等技巧手法,模仿传统中国乐器的音效,使得演奏更加具有中国音乐的韵味。
此外,还会加入各种汉字音律、传统曲调等,使得音乐更加贴合中国文化。
其次,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在于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
中国音乐注重情感的抒发,钢琴改编曲往往也会注重表达音乐中的情感,通过演奏技巧来完美地传达作曲家的意图。
在演奏时,演奏者会注重音乐的情绪变化,通过音乐的扬起、回落,旋律的起伏,刻画出音乐中的细腻情感。
而且,在演奏时,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使得演奏更加饱满和生动。
第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在于运用特殊的技巧和效果。
钢琴技巧是钢琴演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国钢琴改编曲往往会运用一些独特的技巧和效果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比如,使用快速琶音来模拟传统乐器的扫弦效果,强调琴键的颤音和滑音,增加音乐的层次和韵味。
此外,还会使用特殊的和声技巧来呈现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律和和声特点。
最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在于重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中国音乐的魅力在于丰富多样的传统元素,钢琴改编曲也应该注重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演奏者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编,使得音乐更富创造性和个性化。
例如,可以运用现代的和声进行改编,加入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更加现代化和时尚。
总结起来,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主要包括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特色、注重情感的表达、运用特殊的技巧和效果,以及重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钢琴改编曲在音乐表达上更加独特、丰富和具有辨识度,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和钢琴演奏技巧的独特韵味。
中国钢琴音乐的意象特征与意境表现
10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2中国钢琴音乐的意象特征与意境表现于 欣摘 要:本文以中国钢琴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意象特征以及意境表现进行了分析。
在意象特征方面,本文认为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文学性、描摹性、抒情性特点。
在演奏上,在对意象把握的同时,还需要从创作背景、音乐表现对象、情感表现以及对比不同演奏版本的角度去表现意境。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意象特征;意境表现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于欣(1988-),女,硕士研究生,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引 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直接呈现给大众的感受,是来自听觉的意象。
[1]意象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审美意象作为展现表演者理解作品内涵的途径,对提升钢琴表演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意象的探索与分析有助于人们能够深刻的领悟和把握中国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特征。
中国钢琴音乐较之西方而言,起步虽晚,但成就颇高,在其短暂的百年发展中,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为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何从意象的角度去观照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奏过程中使意象做到充分的表现,对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教学、表演等实践活动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和价值。
[3]因此,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深入探讨中国钢琴音乐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意境的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象特征关于“意象”一词,《辞海》解释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二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从文艺作品创作的角度看,以上两种解释均与创作行为相切合,可以解释为在文艺作品中被赋予了意义的艺术形象,即“有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并且具有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特点。
从意象的客观性角度看,意象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象,源于现实生活。
不为技巧不失技巧——黄安伦《g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
不为技巧不失技巧——黄安伦《g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李浪【摘要】黄安伦是当代华人新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将浓郁的中国民族情结与典型的西方传统协奏曲结构形式融为一体,构思宏达,技巧娴熟,风格质朴.这一创作风格虽不为技巧,但不失技巧,既展现了作品形神兼备的特殊魅力,又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及对故土、对民族、对人类的永恒之爱.【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黄安伦;g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风格【作者】李浪【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Abstract:HuangAn-lun is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of contemporary Chinese new music.In hiswork,Piano Concerto in g M inor,the typical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the western concerto is integrated with rich Chinese national complex,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grand composition,proficientskills and simple style.The composing style is not to show off its skills intentionally,but demonstrate it indeed,conveying the special combination of i ts form with the content,the writer’s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and the eternal love to the homeland,the nation and the human being.Key words:Huang An-lun;Piano Concerto in gMinor;composing style黄安伦(1949~),加拿大籍华人作曲家,当代新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风格一向以宏大的气势、细致入微的手法、充满动力的和声、严谨的复调、色彩鲜明的管弦乐法及朴实的民族特性而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民族交响乐《黄河畅想》的作品解读与指挥诠释
民族交响乐《黄河畅想》的作品解读与指挥诠释民族交响乐《黄河畅想》是作曲家程大兆为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创作的尾声部分,初次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该作品以我国山西民间音乐为素材,融合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完美的创作了该作品。
正如赵季平先生所说:“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
”[1]所以从指挥的角度对该作品予以解读与诠释,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指挥学的角度对《黄河畅想》进行研究,从多层面研究民族交响乐指挥的领域,对深入研究与探索民族音乐指挥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裨益。
本文以曲式段落的研究为基础,以配器研究为线索,从中探析整部作品的和声关系、旋律的编创与调式调性的关联。
在这个理论分析的引导下,以及指挥的要求探析音响平衡以及音色的融合点。
在这此基础上,从指挥的角度诠释该作品的力度层次、指挥图示与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的高潮与低点的布局、各乐段的衔接关系以及作品中指挥对复杂拍子的转换等研究。
因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作曲家及创作背景;2、作品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特征的分析;3、《黄河畅想》速度、力度的布局,以及困难片段的处理;4、《黄河畅想》的配器特色及音响融合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
文|陈文佩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分析
摘要:文章以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3)为例,通过对作品的曲式、和声以及织体等音乐技法进行分析,力求对其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展现这部作品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黄安伦;《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黄安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
《中国畅想曲》(No.3)是黄安伦先生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首钢琴音乐作品[1]。
这部作品是为数不多的为萨克斯乐队创作的伴奏作品,其五个乐章均借鉴和使用了大量民族传统音乐元素,是利用西方乐器演绎中国音乐的典范之作。
因此,对这部作品音乐技法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黄安伦先生音乐艺术的深层理解。
一、第一乐章的独立分析
《中国畅想曲》(No.3)第一音乐章采用的是散板无小节线,演奏比较自由,速度为lento。
从旋律走向分析,这一乐章充分体现了黄安伦先生的音乐创作特点和高超的作曲技能。
首先,本乐章为自由散板且没有伴奏,作曲家就将其演绎为一个充满“狂想”的乐章。
其次,音乐中浓厚的张家口口音和现代钢琴技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作曲手法。
第一乐章利用散板处理是一个十分值得关
注的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中,有大量的散板出现,这些散板大都是原生
性的自由节拍。
黄安伦先生将《中国畅想曲》(No.3)的第一乐章写成散板形式和传统音乐中散板的作用是相同的,目的并不是让音乐散掉,而是通过散板将欣赏者的心调进去,实现对音乐的启动和组织。
二、第二至第五乐章的曲式分析
第二乐章是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一部
分为G徵七声清乐调式,与再现部调式相同。
但是在再现部的49-51小节,黄安伦先生连续设置了12拍的A音,这显然是借鉴了西方音乐中属音到主音的终止式。
第三乐章虽然是完全再现的四部曲式,虽然部分学者以为该乐章可以按照三部曲式来分析,但笔者以为中部的内容过于庞大和复杂,且前后之间在调性、旋律以及乐思等音乐属性上联系十分松散,因此认为还是将该乐章作为四部曲式分析为宜。
第四乐章是能够体现黄安伦先生音乐创作
特色的乐章。
这里采用的是带有引子和连接部的不完全再现单三部曲式。
这种曲式特征虽然不符合西方曲式分析的结构特点,但是在中国作品中华却是大量存在的。
从调式调性、速度记号以及直观听觉上分出段落,是中西方音乐相互借鉴和
融合的典型例子,这也符合黄安伦先生一生所秉
承的创作风格。
作品的第五乐章具有浓重的民族音乐风格。
作曲家在本乐章运用了戏曲曲牌连缀的创作手
法,体现出一种塞北音乐的地域特征,这与黄安
伦先生具有“张家口口音”的大量作品具有异曲
同工之妙。
有不能明确辨认借鉴民歌与戏曲曲牌
的痕迹,因此本乐章只能以五个部分来划分,划
分的标准是各部分之间类似戏曲“过门”的旋律。
三、第二至第五乐章的和声分析
《中国畅想曲》(No.3)从第二乐章开始进
入到了有伴奏的乐段,同时这几个乐段的联系也
比较紧密,因此可以将他们和声构成情况进行总
体分析。
按照西方音乐中的和声概念,和声的内
部和弦结构至少要包括三个音,但是我国的民族
传统音乐中存在着大量双音结构的和声,有时则
表现为非三度的叠置和弦结构。
在这几个乐章中
黄安伦先生使用了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的
和声技法,并将其表现在作品的钢琴伴奏上。
在《中国畅想曲》(No.3)中黄安伦主要采
用的有二度、三度叠置和弦,四度、五度叠置和
弦以及六度叠置和弦,使整部作品在和声结构上
呈现出浓重的民族传统音乐风格。
下面仅以二度、
三度叠置和弦为例,说明这部作品的和声特点。
二度音程有大二度和小二度两种,都是不和谐音
程关系。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这种不和
谐音程的叠置和弦,塑造出一种紧张的艺术效果,
目的是模仿民间打击乐器的声音效果,彰显民族
特色。
例如谱例1中的下方由三度、二度叠置和
弦构成,而上方则是G、A
音,二度音程本来就
具有紧张感,再辅以高音区演奏的上下声部,渲
染出一种强烈的听觉冲击力,给人一种小锣敲击
的感觉[2]。
谱例1
四、伴奏声部中的织体分析
1、复调手法的运用
黄安伦在作品的第三乐章大量运用一种固
定的伴奏类型:左手以一个八分音符单音开始,
然后紧接着是两个四度的和声,最后又一八度和
声结尾。
如果从钢琴音乐的角度来看,这种伴奏
确实十分简单。
但是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来审
视,这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复调手法。
因为中国
传统音乐更讲究对音乐旋律的线性表现,因此复
调手法比和声表现更为常见。
2、富有传统音乐特色的伴奏
黄安伦在《中国畅想曲》(No.3)中大量借
鉴了京剧艺术中的摇板等“紧拉慢唱”的伴奏手
法[3]。
其中,萨克斯管悠扬的旋律犹如慢唱者,
而下方如行云流水般的钢琴伴奏犹如紧拉,这样
快速的伴奏与缓慢悠扬的伴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中国式乐感。
这样,基于快速
的伴奏,上方的萨克斯旋律在慢速进行的情况下
也可以提起感情,同时对后续的快速乐章的到来
也是一种承接作用。
3、混合节拍
在作品的第四乐章,黄安伦先生创造性的
使用了三拍子与四拍子的非规律性混合,同时在
全曲呈现出一种混合交替进行的特征。
笔者认为,
作曲家的灵感来自于河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小白
菜》,并借以体现他的“张家口口音”的一贯创
作风格。
此外,这样的节拍处理与戏曲中的散板
有些相似,从而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
五、结语
在《中国畅想曲》(No.3)是黄安伦先生的
重要作品之一,笔者通过以上研究对这部作品的
音乐技法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对在《中国畅想曲》
(No.3)的音乐还没有全面把握,总感觉很多问题
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
因此,仅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学
术界对该曲进行更多的探讨。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陈文佩(1973~),男,回族,
本科,讲师,研究范方向为音乐美学、音乐史学、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合唱、钢琴、手风
琴等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徐阳.浅析中国当代作曲家黄安伦作品
之《中国畅想曲第三号》OP.46[D].山东大学
,2012.
[2]梁和平,姜金富.中国畅想曲[J].歌海
,2007,06:58.
[3]何平.黄安伦三首五声性钢琴作品的和
声形态与调性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