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word文档物超所值)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冰融化、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保温瓶内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燃烧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我们常说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2. 物质性质的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二、元素与原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电子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元素符号: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的符号。

它表示某元素或某元素的一个原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4.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注明所带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

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单原子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单原子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5.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6.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三、物质分类1.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第一章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如氢、氧、铁等。

2.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元素。

如水、二氧化碳等。

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物质间保持其原有性质。

如沙土、空气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

2.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 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质子数,而元素的质子数决定了它的化学属性。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为新物质并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

如酸碱中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2.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物质的质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组成变化等。

3.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在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

第四章酸、碱和盐1. 酸是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酸性。

如盐酸、硫酸等。

2. 碱是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

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3. 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得到。

如氯化钠、硝酸钙等。

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多数金属为固体。

如铁、铜、铝等。

2. 非金属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大部分为气体或固体。

如氧气、氢气以及硫、碳等。

3. 金属与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

如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取代反应等。

第六章热化学和能量1. 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如融化、蒸发等。

3.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升高。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word文档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word文档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word文档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化学现象。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中的氧元素。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

2. 原子和分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2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反应物和生成物3.1 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

3.2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4. 化学方程式4.1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4.2 反应物在方程式左侧,生成物在方程式右侧,通过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4.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表示,系数表示相对摩尔比。

5. 物质的性质5.1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5.2 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5.3 热性质: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熔化和沸腾等。

6. 元素周期表6.1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排列的表格。

6.2 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6.3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呈现周期性,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和电子亲和能等性质的变化规律。

7. 酸和碱7.1 酸:在水中可以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7.2 碱:在水中可以释放出氢氧离子的物质,具有碱味和腐蚀性。

7.3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8. 氧化和还原8.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同时还可能获得氧元素。

8.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同时还可能失去氧元素。

8.3 氧化反应是还原反应的逆过程,常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在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化学,其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的四个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火焰的三个部分: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可以比较各火焰层的温度,发现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时,可以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会有水雾,而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会变浑浊。

熄灭后会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是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以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有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测中常用的是量筒,需要注意的是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称量器中常用的是托盘天平,需要注意的是先调整零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四) 称量操作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使用镊子夹取砝码。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年,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离子及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

3. 离子反应的判别:盐的生成与电解质的导电性。

4. 酸与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三、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强度。

2. 金属的提纯、提纯方法和金属的应用。

3.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方法。

四、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

2.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五、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特性。

六、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法:分子式、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表示。

3. 摩尔概念与实验中的计算。

七、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水作为万能溶剂的特性。

3. 浓度计算及其实验操作。

八、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应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判别方法。

4. pH值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九、氧化与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和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式和实验判别。

3. 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十、重要化学元素1. 碳、氢、氧、氮、硫、氯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离子及离子反应、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空气与氧气、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溶液与溶剂、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以及重要化学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重点知识梳理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重点知识梳理

九年级化学知识梳理(上册)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知识点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①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商代青铜器、春秋冶铁、战国炼钢。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

②近代化学:原子——分子论。

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③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知识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的变化。

例如:水结冰。

(2)化学变化:生成了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变化,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知识点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

例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等。

(2)化学性质是。

例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知识点4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常见仪器的使用。

(2)药品的取用:①三不原则:不能、不要、不得。

②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固体只需即可。

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

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时一般用,块状的可用夹取,块状颗粒状的固体取用:“一横二放三竖立”;粉末状的固体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⑤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倾倒液体时,瓶塞应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

.⑥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

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不要,防止 ;不要,以免。

(3)物质的加热: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加热时应用部分进行加热。

②使用酒精灯应注意;;。

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先进行;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用加热。

(4)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2)空气组成的测定:①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②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有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吗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 ,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常考点清单】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依据)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

3、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4、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B.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C+...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5、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与基本技能1、试管:注意盛液不超过1/3,加热前试管外部必须保持干燥。

2、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用外焰加热。

3、胶头滴管、滴瓶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滴4、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5、可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烧瓶6、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标签向着手心②读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7、仪器洗净标志: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8、过滤①过滤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固体,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配液。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的化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上下两册,下面将为你总结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点。

一、上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与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 化合物的定义与命名规则- 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3. 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4. 溶液与溶解- 溶解的定义与特征- 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浓度的计算与表示方法5.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定义与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与应用 - pH值的含义与计算二、下册化学知识点1. 氧气与氧化反应- 氧气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 酸中金属的反应与氢气的生成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3. 电和电化学-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过程- 电化学反应与电池4. 石油和煤的利用- 石油和煤的来源与组成- 石油和煤的加工与利用- 石油和煤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5. 常见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 常见实验室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常见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解读以上是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还是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基础。

希望你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实物的总称,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氧化性质氧化性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的性质。

氧化性质是物质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物质归纳分类的依据之一。

3. 物质的还原性质还原性质是物质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将氧化剂还原成元素的性质。

在物质的分类和归纳中,还原性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物质的酸碱性质酸碱性质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产生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含量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5. 物质的导电性质大部分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可以导电,而绝大多数非金属是不能导电的。

在水溶液中,酸、碱和盐水溶液的导电性会因溶质的不同而不同。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从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反应物)变为另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生成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体现了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几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几种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种物质相互交换;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相交换。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等式,包括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化学物质的状态、以及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不受外界影响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质量不变的法则。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了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础。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产生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是化学反应中很重要的一类反应。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中考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注:(1)Ca(OH)2(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

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NaCl(如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3 。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2溶质质量分数×100%(C < S)(注:S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

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本身紫色无色遇酸溶液红色无色遇碱溶液蓝色红色二、常见的酸: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因为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吸水性脱水性(敞口置于空气中,则瓶口有白雾生成)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脱水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注意:(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

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6)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3)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Fe2O3 +6HCl == 2FeCl3 + 3H2O(注FeCl3溶液:黄色)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uO + 2HCl ==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碱+ 酸==盐+ 水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3、三种离子的检验:试剂现象Cl-AgNO3 及H NO3产生白色沉淀SO42-BaCl2及盐酸产生白色沉淀CO32-HCl / 石灰水有无色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三、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易潮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aO +H2O == Ca(OH)2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石灰浆(粉刷墙壁)注意:(1)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2)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3)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CaO 、Ca(OH)2、CaCO3的俗名及相互转化关系: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2、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水2NaOH + CO2== Na2CO3 + H2O(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2NaOH + SO2== Na2SO3 + H2O 2NaOH + SO3== Na2SO4 + H2O (3)酸+ 碱==盐+ 水NaOH +HCl == NaCl + H2O Ca(OH)2+ 2HCl == CaCl2 + 2H2O2NaOH + H2SO4== Na2SO4+ 2H2O四、溶液的导电性:1、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它们溶于水时离解形成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2氢离子+ 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注意:盐酸是混合物,因为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3、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即酸的共同化学性质为氢离子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

即碱的共同化学性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4、几种离子的检验:H变红OH 变红Cl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SO 42-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课题二、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 + 碱== 盐 + 水HCl + NaOH == NaCl + H 2O 2HCl + Ca(OH)2 == CaCl 2 + 2H 2O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2、实质:OH -+H + == H 2O3、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

(3)用于医药。

例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不小心被黄蜂刺了(蜂毒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PH 值的范围:0----14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强,PH 值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在碱性溶液中,碱性越强,PH 值越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