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课课练-4.2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课一练】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附答案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A×2=B÷3,那么A:B=()。
A.2:3B.1:6C.3:2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A.0.6︰0.2和34︰14B.12︰0.3和20︰153.已知23×15=25×25下面的比例()不成立A.23: 25=2.5:1.5B.23: 25=1.5:2.5C.23:2.5= 25:1.5D.25: 23=1.5:2.54.甲数的15与乙数的25%相等,那么甲数和乙数相比,()。
A.甲数大B.乙数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5.如果A×2=B÷3,那么A:B=()A.2:3B.6:1C.1:66.在一个比例中,一个外项缩小6倍,要使比例成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另一个外项扩大6倍B.其中一个内项缩小到原来的16C.另一个内项扩大6倍7.当a:b= 45时,5a=()。
A.b B.4b C.5b D.9b 8.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5:8和14:16B.0.6:0.2和3:1C.110:99 和10:99.把130:2=110:6改写成2×110=6×130是根据()。
A.小数的性质B.分数的基本性质C.比例的基本性质D.比的基本性质◆基础知识达标10.甲数的13和乙数的14的比是3:0.75,乙数和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A.4:1B.3:1C.1:3D.1:411.a× 34=b÷ 54,那么a:b=()。
(b不等于0)。
A.3:5B.5:3C.16:15D.15:16 1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14:12和18:4B.0.2:10和2:50C.34:18和12:11213.如果a× 12=b× 23,且a、b不为零,那么a与b的比是()A.3:4B.4:3C.1:314.如果a÷b= 35,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a=3b B.a= 35b C.a=3,b=5D.b= 53a 15.已知a:b=c:d,若将b乘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八、教学延伸1. 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比例的其他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比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做好铺垫;(2)通过实际情境,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教师总结并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应用拓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鼓励学生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比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释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的性质。
3. 分析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比例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不深入的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加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比例学习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和应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重点细节: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数学中,比例通常表示为 a:b = c:d,其中a、b、c、d 是数值,且 b 和 d 不为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2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等比例性、反比例性和比例的交换律等内容。
•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练习与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练习•针对比例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问题,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六年级下人教版4.2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12张)
3 9 = 5 15 3 ∶5 = 9 ∶15
内项 外项
3 1 0.6 ∶0.2 = ∶ 4 4
内项 外项
做一做
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4.5∶2.7 = 10 ∶6
外项积:4.5 × 6 = 27
内项积:2.7 × 10 = 27
6 ∶10 = 9 ∶15
外项积: 6 × 15 = 90
内项积: 10 × 9 = 90
1 1 : 与 6 :4 2 3
(不可以)
(可以)
3 1 0.6 :0.2与 : 4 4
(可以)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 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内项 外项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内项 外项
6 ∶10 = 9 ∶15
内项 外项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b、d≠0)
a b
=
c d
ad=bc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 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2 .4 60 1 .6 40
2.4×40 = 1.6×6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 性质。
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 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1)6
(2)0.2
:3
和
8
:5
(否) (是 ) (否 ) (是 )
:2.5
和 4 :50
1 1 (3) 2:3 和 : 2 3 (4)1.2 :0.6 和 10 :5
2、填空: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9)。 (3 ), (2)如果5a=3b,那么,a = b (5) b = (5 ) 。 a (3) 3、根据3×4=2×6,你能写出几个 比例,试试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1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3)小组讨论,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4.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比例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为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2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2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部分内容,4.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比例的定义。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a:b=c:d就是一个比例。
那么,4.2比例的基本性质指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那么,这个性质如何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呢?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道题目:已知比例a:b=c:d,且a=2,b=3,求c和d的值。
我们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ad=bc。
将已知的a和b的值代入,得到2d=3c。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可以解出c和d的值。
在讲解这个例题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跟随我的思路,一起解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讲解完这个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比如黑板、粉笔、PPT等,来辅助我的教学。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在上黑板上,让大家一目了然。
板书的格式会尽量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会涵盖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以锻炼同学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比例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在实际的题目中灵活运用。
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学,一定能够学好这部分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们需要精确地理解4.2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清晰地阐述其定义和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4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形式比例的项、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导入(3分钟)1、板书:1.4:2 2.8:4黑板上写了什么?(两个比)它们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能,因为比值都是0.7,所以能做成比例。
)板书:3/5 9/15它们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因为比值都是0.6,所以能组成比例。
)很好!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判断出了这两组比能组成比例。
2、关于比例,还有许多新知识要学习。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请你仔细看(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看到这个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预设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有问题才会有收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探究新知(22分钟)(一)比例各部分的名称(7分钟)1、自学各部分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给比例的各部分起了名字,看黑板自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大声朗读出来。
2、反馈自学结果(1)谁能用黑板上这个比例为例子,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叫什么。
预设:这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2、2.8叫做内项,1.4、4叫做外项。
你同意吗?那请你们大声告诉我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划线板书)追问:你是怎么区分内项外项的呢?预设:靠近等号的是内项,外侧的是外项。
(两端的叫外项,中间的叫内项)(2)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你能分清吗?预设:3、15是外项,5、9是内项。
(划线板书)追问:怎么区分的呢?预设:可以把它还原为一般的形式来判断明确:无论哪种形式,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是不变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比例的根本性质-人教版《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设计知识点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课程名称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目的理解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探究并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知识点描绘全面理解比例各局部的名称,并探究、讲解比例的根本性质的核心内容:详细讲授如何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适用对象[ZXXK] 六年级学生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过程,浸透有序考虑,体验探究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才能和探究精神,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
2.填空:15:〔〕=5:3 预设: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比例中,两个的比值相等。
我们知道,5:3=5/3,根据分数的意义,把5/3化成分子为15的分数,得到15/9,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9=15:9,所以,15:〔 9 〕=5:3。
你们做对了吗?同学们真棒!设计意图:简单的问答,既复习稳固了上节课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又为这节课做了铺垫。
尤其是第2题,先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有一个未知项的比例,为后面的猜一猜做伏笔,能让本节课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更顺利的进展。
探究新知二、认识比例各局部的名称课件出示比例:2.4 : 1.6 = 60 : 40 师:在2.4:1.6=60:40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
假如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2.4:1.6=60:40→2.4/1.6=60/40,1.6和60仍然是内项,2.4和40仍然是外项。
提问:你记住比例各局部的名称了吗?三、牛刀小试 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六年级数学下册-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温故而知新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 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 5 和 18 : 30
0.4 :0.2 和 1.8 :0.9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共21张PPT)
2.4 60 1.6 40
2.4 × 40= 1.6 × 60
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等号两端的 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5 25 2 10
5 × 10= 2 × 25
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等号两端的 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 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即a:b=c:d,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
性质可以写成__a_d__=_b_c_____。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 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2.4 60
1.6 40
内项
外项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 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2.4 60 1.6 40
内项
外项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内项 外项
11
∶=
6 ∶4
23
6 ∶10 = 9 ∶15
内项 外项
0.6 ∶0.2 = 3 ∶ 1 44
内项 外项
内项 外项
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你发现有 什么关系?
两个外项的积是:3 × 4 = 12 两个内项的积是:6× 2 = 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复习 :
什么是比例? 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子, 只有两个项。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是一个等式,有四个数。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 6∶10和源自∶156∶10 = 9∶1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9-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
2.什么是比的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引入新课。
我们的生活中比是随处可见的。
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生答)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多媒体展示四副国旗图片,说长与宽的比,求出它们的比值。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课本(41页),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
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让学生口答结果。
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同学们讨论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三、巩固练习1、书上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判断3、练习八2、3、4题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和)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4.2比例的基本性质-优质课件
(2)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0.5:0.8=3.75: 6 内项 外项
答:比例的内项是0.8和3.75,比例的外项是0.5和6。
课件PPT
l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PPT
1. 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 是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 的产量分别为3.75吨和6吨。
(1)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0.5:0.8=3.75:6 0.5×6=3 0.8×3.75=3
答: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可以组成比例。
课件PPT
课件PPT
(一)比例各项的认识
如: 2.4:1.6=60:40
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 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42021/10/142021/10/1410/14/2021 1:41:37 P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42021/10/142021/10/1410/14/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42021/10/14October 14,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42021/10/142021/10/142021/10/1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4-人教版
【新课讲授】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54∶0.5=1.2∶43,两个外项的积是54×43=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53=159,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课课练(含答案)4.2 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比例9∶6=12∶8中,两个内项分别是( )和( ),两个外项分别是( )和( )。
把这个比例写成乘法等式为( )。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7=2.4∶( ) 58=( )243∶9=( )∶1514( )=73 ( )∶3=4∶( )0.5∶( )=( )∶12 3.判断:12∶13=64是比,而不是比例。
答案 :1.6 12 9 8 6×12=9×82.127 15 5 6 后两题答案不唯一,如:2 6 2 33.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只把64看作了比值,没有理解比例的含义。
64既可以看作比值,也可以看作6与4的比。
如果64看作6与4的比,那么12∶13与6∶4能组成比例,因此,12∶13=64可以看作是比,也可以看作是比例。
正确解答:✕4.2 比例的基本性质1.填一填。
(1)如果a ︰b =c ︰d ,那么,( )×( )=( )×( )。
(b 、d 都不为0)(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5和a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3 ︰ 14 和 45 ︰310(2)34 ︰1.2和 54︰1.63.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14×12=21×8 (2)A ×B=C ×D4用8,40,32再找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找哪些数?请写出组成的比例。
答案:1.(1)a×d=b×c (2)5a2.(1)因为×=×所以:=:(2)因为×1.6和1.2×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3.(1)14:21=8:12 (2)A:C=D:B 4.8:32=10:40 8:10=32:40 (答案不唯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 比例的运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2. 新课: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明确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3. 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应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比例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辅导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九、教学时间1. 教学时间:2课时。
2. 课后作业:1课时。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4单元 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比例的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知识。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2、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
大家已经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我们以2.4比1.6等于60比40为例,那这个比例中一共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在这里2.4,1.6,60和40都叫做这个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4和40是这个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6和60是这个比例的内项,如果将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这个比例只是形式不同,但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所以内项和外项是不变的。
2.4和40依然是这个比例的外项,1.6和60依然是这个比例的内项。
内项和外项正好是交叉相对的。
你能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我们再一起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第一题2.4比1.6等于60比40,外项的积为2.4乘40等于96,内项的积为1.6乘60等于96。
比较两个计算结果,2.4乘40和1.6乘60都等于96。
说明,这个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再来看第二题,3比5等于9比15。
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等号两边交叉相对。
所以求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就是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
外项的积为三乘15等于45,内项的积为五乘九等于45。
我们学习了比和比例,那么它们之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首先完成课本p41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你们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接下来请大家完成巩固拓展第一题。
填一填,(1)a:8=6:b中,谁和谁是比例的外项,谁和谁是比例的内项,a ×b=多少?(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1/6,另一个外项是多少?下面我们看看巩固拓展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