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讲解了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教学方法得当: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练习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自己总结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学环节连贯: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连贯,各部分内容衔接自然。
我按照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的流程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4.课堂氛围良好: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出疑问。
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感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2.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因为个别学生的提问或讨论而耽误时间,导致课堂节奏有些拖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部分学生缺乏练习机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三、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我需要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理念1、更换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计算的方法更加开放。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认知的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3、知识的背后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揭示课题。
1、情境: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什么节日了?我想你们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手工小组的同学决定做40面彩旗,装扮我们的校园。
2、信息:男同学已经做好了20面,如果用分数来表示,他们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做好了16面,又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3、问题:如果只用这两条有关分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算式来解答?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一个恰当的名称。
二、感知体验1、初步感知,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直觉猜测并质疑。
(1)猜测:第一题是一道分数加法(1/2+2/5),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你认为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2)质疑:科学探究从来不会、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深入地再想一想,3/7对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结果不可能是3/7的?2、深层体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如此看来,直接相加的这个经验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了。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通分、约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算法。
要使学生感受三个分数相加减时,根据实际情况,怎样通分更简单,就怎样通分。
不一定非得全部通分或者两个两个的通分。
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学生真正练习时却错误百出。
有的抄错数,有的写错符号,有的计算错误,但大部分出错的原因是最后的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
这些错误的改正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加上老师不断的提醒。
相信练得多了,学生出错会越来越少的。
还有的同学在找公分母时没有找出最小公倍数,导致结果不是最简的,像这种情况要强调好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
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
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
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
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
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
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
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习的`模式。
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对于三道例题的解决学生们显得驾轻就熟,接下来的对比分析一个人的力量显得有点薄弱,毕竟学生的差异性是存在,我们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要让学生有最大的发展,如果教师和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交流效率太低,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的小组学习研究,如果让学生在小组中群策群力,集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是比较好的策略。
于是,我把这个环节设计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三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采取画表格的形式由一个学生展示,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展示。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xxx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同学喜欢颜色占全班总人数几分之几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减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减法的特点,得知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属于分数加减法,揭示课题。
在教学1/2+1/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1/2+1/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那个单元联系最为密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建立在分数单位一样的前提下,比如+表示2个加上4个,和是。
这个小小的填空题就体现了同分母加减法的算理。
同分母加减法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最后结果要要看能不能约分,这是一个难点,一是,学生算完就完,经常忘记约分的事情;、二是,知道约分,但是没有看出来约几,即使约分了,也没有约成最简分数,其实还能继续约分。
异分母加减法其实是一个难点,一步的还好一些,如果是两步的计算,牵扯到三个分母进行通分的问题是一个难点。
其实两个数找公分母进行通分的时候,按说用公倍数做公分母就行,有不少同学开始习惯用两个分母的乘积当公分母,其实仅仅对通分而言,这样比较省事,找公分母比较简单,但是加减法的时候雨,公分母如果简单的用乘积当公分母的话,最后约分比较麻烦,所以还是让孩子找最小公倍数当公分母。
但是3个找公分母就比较麻烦了,一次看出他们的最小
公倍数不容易,可以先两个先计算,数小一点的也可以一次把3个数通分。
不管怎样,最后结果一定是最简分数。
总之,分数加减法相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那个单元的内容,还是比较好理解一些的。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正确进行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习,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练习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这部分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老师的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各个智力发展阶段,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把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简单概括为:“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具体的就是一: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二是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三是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四是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五是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以后同学们做这种题目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做,简便又不易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从中学到有关的分数加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对以上新课标理念,我在教学中,力争贯穿这一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口算——笔算——列式计算——应用题——拓展题”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终使学生在解决某一类型习题中,教师及时强调注意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在今后解答中引起注意。
如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让学生自己说出运算顺序后,再通过动手实践进行计算,且教师强调最终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笔算题目是根据三个最简分数1/2、3/4、3/10 编出几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为防止学生编出“1/2-3/4+3/10”这种情况的算式,教师先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再编出式题,这样就不会出现减不开的情况,学生才能顺利解答。
列式计算的设计使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然后再解答。
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从而解决一些有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使分数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拓展题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内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向课外延伸,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解答能力。
本节课内容设计能由浅入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答能力。
充分体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这一课题实验的思想,使学生有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便今后进一步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数学。
本节课教师引课自然,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符合课标内容。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进一步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深,导致计算错误。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能很好地将分数加减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动画演示。
2.学具:准备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卡片、实物模型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超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讲解计算法则,并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篇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篇《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篇反思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篇1本节课所教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事实上就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不算复杂,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图形,自我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列式:3/8+2/8=?,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直接数涂色板块得到这张纸的5/8;也有的学生说3/8里有3个1/8,2/8里有2个1/8,合起来就有5个1/8,也就是5/8;还有的学生说直接把分子3和2相加得5,分母不变,得到5/8。
不难看出,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只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行了。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3/8—2/8的计算过程,有了前面同分母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得到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的1—2题,由于3—4题和第1题类似,所以我将这两题作为课堂作业,另外补充了两题:一道选择题,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另一道游戏练习有利于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概括,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看,整个教学环节还算流畅,学生的表现的都不错。
但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游戏这部分教学时,如果在让学生写算式前,先让学生好好观察分数的特点之后再去写的话,可能学生就会写得更快更好了。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没能面向全体,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再好好研究。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篇2本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这一模块地的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的通分,知道什么叫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基础。
在讲课时要进行找最小公倍数方法的练习。
首先,出示第2页中的堆放垃圾与填埋垃圾的问题,让学生比较题中的两个分数:七分之三和三十五分二。
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所以会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引出通分的方法。
并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总结出通分的概念: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学生学习过通分后,再进行通分的练习。
再练习时要强调找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找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分数加减法这一模块的内容是掌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上节课学生也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以旧引新会比较好一点。
首先,进行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新巩固。
其次,复习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
以上两个步骤都是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的。
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解决的办法,学生由于已经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有了了解,再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对计算法则的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方面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分析及说课稿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的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自主地发现和总结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于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需要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规则;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需要理解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规则。
这些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自主地发现和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纸牌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好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节课教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功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完全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也相同,加法都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不同,但是实质上是相同的,其特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
在教学例题1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实际上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2.注重转化思想的培养。
小学阶段,教师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和灵魂。
在本节课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尤为重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就是把新问题如何转化为旧问题来解决,重点让学生经历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也就是
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
强化这一思想会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受益终身。
不足之处:
在计算中一是发现个别学生通分使用的是公倍数,而不是最小公倍数;二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特别是3的倍数的分数很多学生没有看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索的时候,他才能把握教材,怎样才能把如今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索、分析和观看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肯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稳固,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预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简单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近学生,让学生沉着去认知、沉着去讨论、沉着去建构。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引言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主要教授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这个主题,我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他们对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同时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一些值得改进的方面。
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我明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考和解题习惯。
教学准备在准备教学材料时,我使用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和练习题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此外,我还使用了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白板和投影仪,以便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
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检验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引入我通过提问学生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问学生他们是否了解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些问题,我希望激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2. 知识讲解和示范在这个阶段,我向学生介绍了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我特别强调了一些常见的易错点,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3. 练习和巩固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以巩固他们对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个部分,旨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数加减运算解决。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和归纳在教学的最后,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所学的知识点,并梳理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我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思考和深入理解。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年级《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五年级《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五年级《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习(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
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
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2014秋)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追问:你能总结一下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应该注
意什么?
答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吧,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哦
追问:月季花占1
4
,杜鹃花占
1
3
追问:还有其他想法吗?
先计算两种花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再用去。
列出算式为:1-
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总结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分数加减混合算式的嘛?
它们是加减混合运算;
追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算式和整数的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母不同要通分。
2、我国约有
8
15
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
市。
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答案:
8
1-
15
答案:
答:花费半个小时的同学占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加法和减法_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加法和减法_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我们一直以为:这些任务是在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找规律等典型课堂内实现的,计算课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教给学生计算的法则,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技巧,在这里谈不上什么发展思维,即使有也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
这次教科院特意安排了“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计算课,作为研讨的话题,应该说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她让我们重新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在摸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计算课也大有文章可做。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在这节课上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于开放问题空间的设置我们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结合体。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荡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可以预想,一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题的优劣之后,我们果断地选择了“1/2+2/5”。
并且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的揭示,还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借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更易把握的整数(彩旗的面数)引入,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
我们希望用“1/2+2/5”给学生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其一,通分的方法。
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
其二,化成小数的方法。
1/2=0.5,2/5=0.4,9/10=0.9,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学生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其三,还原成整数的方法。
它源于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师对情境空间的开放设置。
其四,更加富有创意的是,学生在否定“3/7”这一答案时,居然利用上了(1)“1/2就是一半”这一特殊之处,(2)40面彩旗的3/7不是整数,(3)如什么?说明学生已经习惯于在做加法时,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但深层的原因(整数、小数以及同分母分数都有相同的计数单位,而异分母分数没有)他们却没有过多的思考。
《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在复习引入时,先请学生折纸和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和涂色中不提出任何规定性的要求。
同样,在学生选择探索时,教师也是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进行探索。
在这两个环节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数学的练习题应来自哪里?一般地说,教师应为学作好准备,但当学生具有这种能力时,应该完全把这种权力还给他们,而且他们自己提供相关的素材,会加深他们对已学知识的认识。
2.本节课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师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教师也不急于进行纠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教师仍不出面澄清算法,又一次组织学生借助折纸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判断种正确的有()个①因为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一定相等,所以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③xy=k+5.4(k+5.4≠0),当k一定时,x和y成反比例:④一个圆的半径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21%:⑤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
A.4个 B.3个 C.2个 D.1个2.闰年的上半年有()天A.181 B.182 C.183 D.1843.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A.1 B.2 C.3 D.无数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比是()A.1:πB.1:2πC.π:1D.2π:15.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从里面量,长8dm、宽5dm、高4dm。
最多能装进()个棱长2 dm的正方体。
A.12B.16C.20D.246.一张长10cm、宽8cm的纸,如果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那么剩下纸片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不确定7.下面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我们一直以为:这些任务是在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找规律等典型课堂内实现的,计算课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教给学生计算的法则,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技巧,在这里谈不上什么发展思维,即使有也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
这次教科院特意安排了“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计算课,作为研讨的话题,应该说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她让我们重新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在摸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计算课也大有文章可做。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在这节课上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于开放问题空间的设置
我们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结合体。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荡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可以预想,一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题的优劣之后,我们果断地选择了“1/2+2/5”。
并且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的揭示,还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借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更易把握的整数(彩旗的面数)引入,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
我们希望用“1/2+2/5”给学生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其一,通分的方法。
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
其二,化成小数的方法。
1/2=0.5,2/5=0.4,9/10=0.9,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学生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其三,还原成整数的方法。
它源于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师对情境空间的开放设置。
其四,更加富有创意的是,学生在否定“3/7”这一答案时,居然利用上了(1)“1/2就是一半”这一特殊之处,(2)40面彩旗的3/7不是整数,(3)如果
1/2+2/5=3/7是对的,那么以前学的1/2+1/2=2/4=1/2≠1,等等这些老师都很难预设到的方案。
我们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成功,也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老师开放设计的成功。
有点遗憾的是,与课本中的“1/2+1/4”相比,在“直观形象地折叠,利用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答案这种方法上有点欠缺。
由于2/5不方便折叠,我们把画图作为理解通分的一种辅助手段处理,效果也比较理想。
另外,我们过分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淡化了优化,虽然教学中安排了这一环节,但有点走过场,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用“通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二、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生在学“分数加减法”这课之前,已经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
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约分、通分的方法,会进行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明白分数与小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等等。
现场的教学表明,也正是由于学生合理调用出了这些储备的知识,才造就了课堂的精彩,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
另一方面,也有不利的因素,心理学上称之为“倒摄抑制”。
在接到上课的任务时,我就思考:在不作任何铺垫,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写教案之前我作了两次比较大的随机调查。
第一次是在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但还没有学通分之前,结果20名学生中有18人看到“1/2+2/5”时脱口而出“3/7”。
第二次是在学生刚学了通分之后,另选20名同学调查,结果仍有7人回答“3/7”。
当然,这两次调查是在建湖进行的,国标教材已使用到了五年级,这期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三年级,到了五年级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隔一单元才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到了阜宁我才知道,他们前天刚刚才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的习题也正是他们最近练习的重点,应该说这是新课前不复习的复习,但即使这样,我询问了六名同学,当中仍有一位同学在第一时间内给出了3/7这个答案。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已经习惯于在做加法时,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但深层的原因(整数、小数以及同
分母分数都有相同的计数单位,而异分母分数没有)他们却没有过多的思考。
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学生在加法计算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在颠覆基础上的继承。
我们可好好利用一番,安排学生先初步感知,直觉猜测结果,把他们的这种元认知放大,然后在质疑中,让他们惊现这里不能直接相加,接着进行深层的体验探究,学生自然地要想:怎样才可以直接相加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这一点?转化的思路有了着落点,智慧的生成也就成了必然。
三、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领悟和自觉实践上。
可以说,学生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领悟与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产生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南大郑毓信在《数学方法论》的序言中指出,数学教学一旦能“通过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的获得”,我们即可真正地做到把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正如我在教案中写下的那样:知识的背后应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应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在“分数加减法”这课,我作了两点尝试。
一是突出转化思想。
这里的转化不局限于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这一常用方法,也包括课内生成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以及教师作为算法多样化一员所提供的还原为整数的做法。
学生在对几种方法的概括中,虽然言语表达上叙述还不够到位,但他们其实已懂得了“转化”其实就是将一个新问题,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变成一个老问题,进行解决的思想。
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觉计算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我们智慧成长的载体。
二是引入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教给他一个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说出了这节课的最大收获:以后遇到新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先猜测一个结果,然后对这个结果作仔细的分析,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查找出原因,再作进一步地思考。
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当然,在“分数加减法”这课,我们所做的尝试是否成功?所作的思考能否引起大家的共鸣?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