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定稿)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思读题目及答案(98分)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思读题目及答案(98分)
A. 公共教育
B. 公益基金
C. 基础设施
D. 教育资源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A
3.
下面属于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措施的是( )。[2分]
A. 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B.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C.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D.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4.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一场涉及全人类的重大危机,同时也为中国发展转型提供了一个“( )”机制,当中国从“黑色发展”变为“绿色发展”之时,就可以从世界最大的排放国成为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2分]
A. 艺术交流
B. 人才交流
C. 文化交流
D. 商业交流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18.
加快试点和实施“康居工程”,降低( )家庭购置初步改善性质普通商品房成本。[2分]
A. 贫困
B. 高收入
C. 低收入
D. 中等收入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9.
2016-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6.4%以上,达到7%左右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这取决于( ),最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2分]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以人民为中心
C. 社会科学创新
D. 中国梦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我国应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南水北调、东西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调配体系,统筹推进( )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2分]
A. 小微型
B. 中小型
C. 中小微型

(完整word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完整word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年—2015年)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及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7]65号﹜和厦门市政府《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厦门,服务海西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学校规划统一指导下,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成精品专业,推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面向生产、服务一线,依托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做、知识、能力、素质"六位一体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突出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规划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别是厦门市重点培育的产业群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校立足龙头专业,以龙头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的精神,先行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此带动机电专业群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三、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针对精品专业建设要求及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机电专业群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1。

教材建设: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参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本教研室自编了一批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XXX“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

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

“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

(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

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进步。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一) 产业背景分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

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1、课程条件基础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

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学院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制订本规划规划。

一、“十三五”专业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学院按照“依托职教集团、对接产业、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干群同心,真抓实干,专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专业品牌大幅提升学校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两翼的特色专业体系。

专业群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在全省甚至全国已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自动控制省示范特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均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智能制造专业成为浙江省精品专业,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生产性(教师认证培训)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自动控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当选为全国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成为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单位。

(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初步建成精致、秀美、具有浓厚职业文化气息的校园;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智能制造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智能制造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智能制造元;数字化校园按计划完成;公寓的每问寝室都有空调和热水。

(三)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为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学院先后开展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空间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MOOC和微课教学”等四轮课程改革。

重点专业构建了课岗相融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群架构了“平台+模块”项目化课程体系,建成“教学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配套的六大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室为主体,5个“学研实践基地”挂牌企业为依托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80门网络资源课程、10门项目化课程、5门MOOC课程和12门省校级精品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45项、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抽考标准47个,牵头开发省级技能抽考标准7项,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4部,开发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指导书10本,引进和开发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实验、教学管理软件75套,拍摄视频225个,制作精品课件978项,教学资源容量达到20GB;项目分步训练、竞赛激励教学,空间仿真教学,“主题+活动”教学、分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新模式应用于在线教学。

机械工程系五年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工程系五年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工程系五年专业现有两个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
最少达到五个专业,增加焊接技术、模具制造和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等专业。
二、办学层次
现有两专业办学层次为培养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
将上升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增加农民工短期培养项目。
三、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42人(聘用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0人。
五、教学场所
现有实训中心两处,总面积15000平方米,有教室20口。计算机房1个,多媒体教室2个。
达到三处,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教室达到50口,计算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10个.。
六、在校生人数
现有在校学生约1200人。
达到在校生人数3000人。
七、机构建设
现有四个教研室。
设立系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生产技术科、设备管理科、职业技能鉴定科、2个基础理论教研室和5个专业教研室。
达到专职教师100人(聘用教师2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双师型”教师60人。
四、教学设备设施
现有普通车床40台,数控车床20台,加工中心1台,数控铣床2台,焊接设备20台套。
达到普通车床100台,数控车床50台,加工中心10台,数控铣床10台,焊接设备150台套,同时增加铣床、刨床、镗床、钻床、滚齿机、电火花、线切割以及工程机械等。
八、教学模式
现在推行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
达到理论——实习——生产——科研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New

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New

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十一五”建设规划装备与材料学院⒉实验教师队伍现状当前实验教师队伍中,有13名双师型教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详见附表2)。

附表2 双师型教师实验队伍统计表三、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以服务辽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辽东地区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先进的科研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平台为目的,优化实验室资源、结构,以现有的7个基础实验室、7个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为基础,积极建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三大实验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科研力量自主开发技术应用型实验室,建设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室。

四、实验室建设具体目标在2006—2008年期间,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

第一期,建设时间为2006年,重点建设机械基础实验室和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设计部分),所需35万左右资金购置实验设备,另外申请辽宁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或政府)投资300万左右扩建数控实验室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详见附表3、附表4、附表5。

附表3: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使用一览表附表4: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桌椅(凳)配套名细表附表5:扩建数控实验室资金使用一览表第二期,建设时间为2007年,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制造部分)和数控技术实验室,并对测控技术实验室和液压实验室进行扩建,所需资金250万左右(详见附表6);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平台。

附表6:第二期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使用一览表第三期,建设时间为2008年,将对机电工程技术实验室所属的三级实验室进行扩建,所需资金为102万左右(详见附表7)。

附表7:第三期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使用一览表经过三年建设,机电工程技术实验中心要达到既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又可以为师生从事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一、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全面实施、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淮南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两型城市”建设,实施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战略,坚持煤、电、化为主体,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两型产业,切实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构建具有淮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优势企业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1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长线专业、骨干专业,教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且符合相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高级职称6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价值200万元。

主要设备有:维修电工实训台、电工电子实训台、PLC 实训台、20/5t起重机实训台、电梯实训台、楼宇机电设备综合实训装置、柔性自动环形生产线、高级维修电工及技师技能实训考核装置等。

二、指导思想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机电技术应用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安徽淮南地区一流专业,为安徽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培养大专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电子工程高级技术专业人材,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创造的基本方法、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创造(CAM)、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建造电气设计与现场施工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机械与电气自动化相结合的专业技术。

毕业后能从事各行业的机械、供配电、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设备的管理、维护及安装调试工作。

从事公路工程机械、现代物流、港口机械及建造、装饰等现代机械电子工程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机电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一)、专业能力要求和构成要素1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相当于大学专科的文化基础知识。

包括:政管理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

2 、掌握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液压与液力传动等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制图及零件检测能力;具有对金属材料进行钳工制作,机械加工制作,电气焊制作的基本能力。

3、掌握电工与工业电子学,掌握供配电的基本理论,熟悉供配电原理,一、二次设备的构造、原理、功能及使用范围,并具备独立操作供配电设备能力及供配电基本设备维修能力。

4、掌握基本电子技术理论,熟悉电子元器在机电设备的各种应用,能判断、处理故障。

重点熟悉可控硅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并能处理普通性设备故障。

5、掌握工厂各种通用机床机械及电控技术,具备设备维护、管理、检修能力。

6、掌握机械设计及创造基本理论,具有使用 AUTOCAD 等绘制各种机加工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产品三维视图。

掌握机械设计及创造基本理论,具有使用 AUTOCAD 等绘制各种机加工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产品三维视图。

7、掌握微机控制、可编程控制的基本原理,能独立编制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设计、开辟、调试普通的自动控制系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专栏3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科技项目1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2 深海空间站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4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6 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重大工程7 种业自主创新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9 智能电网10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11 大数据12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13 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14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15 健康保障无专栏4 重大人才工程16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7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18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9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提升工程20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1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专栏5:现代金融体系建设22 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 完善金融调控机制24实施金融稳健对外开放25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6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专栏6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27 高标准农田建设28 现代种业29 节水农业30 农业机械化31 智慧农业32 农产品质量安全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3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栏7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35航空航天装备36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37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38 高档数控机床39 机器人装备40 现代农机装备41 高性能医疗器械42 先进化工成套装备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4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44 生物产业倍增45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46 储能与分布式能源47 高端材料48 新能源汽车专栏9 信息化重大工程49 宽带中国50 物联网应用推广51 云计算创新发展52 “互联网+”行动53 大数据应用54 国家政务信息化55 电子商务56 网络安全保障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57 高速铁路58 高速公路59 “四沿”通道60 民用机场61港航设施62 城市群交通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63 城市交通64 农村交通65 交通枢纽66 智能交通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67 高效智能电力系统6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69 可再生能源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70 核电71 非常规油气72 能源输送通道73 能源储备设施74 能源关键技术装备专栏12 水安全保障工程75 大型灌区76 引调水77 重点水源78 江河湖泊治理专栏13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79 “三个1亿人”城镇化80 新生中小城市81 特色小城镇82 智慧城市83 绿色、森林城市84 海绵城市85 地下管廊(网)86 美丽乡村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87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88 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89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90资源枯竭地区转型91 产业衰退地区振兴发展92 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转型发展专栏15 海洋重大工程93蓝色海湾整治94 蛟龙探海95 雪龙探极96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专栏16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97 全民节能行动98 全民节水行动99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100 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101 循环发展引领专栏17 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102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103 大气环境治理104 水环境治理105 土壤环境治理106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107 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08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109 国土绿化行动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10 国土综合整治111 天然林资源保护112 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113 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4 湿地保护与恢复115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6 特色产业扶贫117 劳务输出扶贫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8 易地扶贫搬迁119 交通扶贫120 生态保护扶贫121 教育扶贫122 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123 金融扶贫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125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126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7 产教融合发展128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129 发展继续教育130 教师队伍建设131 教育信息化132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专栏21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133 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4 妇幼健康保障135 出生缺陷防治136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137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138 智慧医疗139 全民健身140食药安全专栏22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141 公共教育142 劳动就业143 社会保险144卫生计生145 社会服务146 住房保障147 文化体育148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专栏23 促进就业行动计划149 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150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15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栏23促进就业行动计划152 特殊就业人群职业培训153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专栏24 社会关爱行动计划154 关爱儿童健康发展155青少年发展156 扶残助残157 敬老养老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58 公民道德建设159 文化精品创作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60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1 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162 传统戏曲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163 中华典籍整理164 传播能力建设165 全民阅读。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专栏3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科技项目1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2 深海空间站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4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6 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重大工程7 种业自主创新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9 智能电网标准文档10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11 大数据12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13 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14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15 健康保障无专栏4 重大人才工程16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7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18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9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提升工程20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1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标准文档专栏5:现代金融体系建设22 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 完善金融调控机制24实施金融稳健对外开放25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6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专栏6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27 高标准农田建设28 现代种业29 节水农业30 农业机械化31 智慧农业3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文档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3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栏7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35航空航天装备36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37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38 高档数控机床39 机器人装备40 现代农机装备41 高性能医疗器械42 先进化工成套装备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4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标准文档44 生物产业倍增45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46 储能与分布式能源47 高端材料48 新能源汽车专栏9 信息化重大工程49 宽带中国50 物联网应用推广51 云计算创新发展52 “互联网+”行动53 大数据应用54 国家政务信息化55 电子商务标准文档56 网络安全保障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57 高速铁路58 高速公路59 “四沿”通道60 民用机场61港航设施62 城市群交通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63 城市交通64 农村交通65 交通枢纽66 智能交通标准文档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67 高效智能电力系统6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69 可再生能源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70 核电71 非常规油气72 能源输送通道73 能源储备设施74 能源关键技术装备专栏12 水安全保障工程75 大型灌区76 引调水标准文档77 重点水源78 江河湖泊治理专栏13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79 “三个1亿人”城镇化80 新生中小城市81 特色小城镇82 智慧城市83 绿色、森林城市84 海绵城市85 地下管廊(网)86 美丽乡村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87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标准文档88 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89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90资源枯竭地区转型91 产业衰退地区振兴发展92 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转型发展专栏15 海洋重大工程93蓝色海湾整治94 蛟龙探海95 雪龙探极96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专栏16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97 全民节能行动标准文档98 全民节水行动99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100 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101 循环发展引领专栏17 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102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103 大气环境治理104 水环境治理105 土壤环境治理106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107 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08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标准文档109 国土绿化行动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10 国土综合整治111 天然林资源保护112 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113 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4 湿地保护与恢复115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6 特色产业扶贫117 劳务输出扶贫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8 易地扶贫搬迁标准文档119 交通扶贫120 生态保护扶贫121 教育扶贫122 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123 金融扶贫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125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126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7 产教融合发展128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129 发展继续教育标准文档130 教师队伍建设131 教育信息化132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专栏21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133 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4 妇幼健康保障135 出生缺陷防治136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137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138 智慧医疗139 全民健身140食药安全专栏22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标准文档141 公共教育142 劳动就业143 社会保险144卫生计生145 社会服务146 住房保障147 文化体育148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专栏23 促进就业行动计划149 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150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15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栏23促进就业行动计划标准文档152 特殊就业人群职业培训153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专栏24 社会关爱行动计划154 关爱儿童健康发展155青少年发展156 扶残助残157 敬老养老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58 公民道德建设159 文化精品创作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60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1 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标准文档162 传统戏曲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163 中华典籍整理164 传播能力建设165 全民阅读标准文档。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XXX“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究,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肉体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适用人才。

“十二五”时代,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财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较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机械工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液压气动专业领域

机械工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液压气动专业领域

附件1-1:机械工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液压气动专业领域(讨论稿)一、专业领域发展概述(一)专业领域概述液压气动专业领域包括一般工业应用的液压传动技术和气压传动技术,涉及液压、气动的元件和系统及流体密封装臵和液压污染控制,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配套性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液压气动行业共有企业3000余家,截止2015年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0亿左右。

液压行业产品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各类主机产品和技术装备,为航空航天、兵器装备、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信息电子、农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汽车、机床、船舶、轻工、塑料机械、医疗机械、工业自动化等主机装备进行配套。

液压产业关联度高,是各类主机装备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际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产值约占行业的一半,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成功与否的标志性产业。

气动产品主要用于机床、电气、电力、轻工、纺织、石化通用、冶金矿山、农业等领域主机的自动化配套。

中国气动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1/4,位居世界第一。

气动产品属核心基础零部件,具有轻小、快速、安全、无污染、易于融合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控制等特点,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中具有突出优势。

橡塑密封件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装备、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农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汽车、机床、船舶、塑料机械等领域,主要用于液压缸、气缸、发动机、减振器、液压泵、压缩机等系统,发挥防泄防渗等密封作用,其性能的优劣、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重大主机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液压污染控制主要涉及用于液压污染控制的元器件和设备(过滤器、滤芯、滤油机以及相关材料等)的制造,油液检测以及液压元件、设备和系统的污染检测与污染控制,属于液压的配套产业。

标准化工作由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归口管理。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液压传动和控制分技术委员会(SC1),负责液压元件和系统;——气压传动和控制分技术委员会(SC2),负责气动元件和系统;——密封装臵分技术委员会(SC3),负责密封件和密封装臵;——液压污染控制分技术委员会(SC4),负责污染检测、元件和系统清洁度控制。

专业建设五年规划

专业建设五年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二、专业建设目标2007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中职示范专业, 到2010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

三、专业建设思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争取2007年达到江苏省中职示范专业建设标准,2010年将该专业建成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建设标准。

为达到目标,将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调研,加快专业设置开发,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要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结合”的办学思路。

2003年,机电专业成立了专业咨询委员会,2005年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与指导、毕业生就业等。

学校成立了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机电一体化行业标准,紧跟市场需求,根据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协作委员会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 修订人才培训方案,及时提高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重新对专业方向进行定位,开发专业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修订后,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制造及装配调试、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完整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

(完整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

(完整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选用面向 21 世纪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等高职高专教材。

2.积极提倡教师自编教材的同时,严格自编教材的立项、编写等工作,自编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查。

组织教师编写出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计划编写三门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特色教材。

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4.提高教材质量,重点抓好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工作,编写重点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课程上。

三、实施措施认真组织全国高职高专机械类规划教材和校内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编写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研讨,保证教材的高水平与高质量;邀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制定与讨论,机械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教材实用性强,并与当前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真实的反应机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重视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本套专业教材有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实训教材,面向机械生产的实际,专门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部分教材配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材,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教学效果。

利用企业办学优势、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保证课程建设的职业性与开放性;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成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的课程建设专门小组,保证课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根据课程建设激励制度,按计划分阶段落实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学校课程网络资,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立课程反馈与评价制度,积极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学生的课程评价意见,及时完善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以培养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的应用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为基本任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以学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为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本专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和专业应用领域宽、专业适应性强等特点,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和国家新兴工业领域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及专业科研能力保障建设等工作,促使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推进本专业“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工作。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毕节市区域经济特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

2016-2017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校级特色专业水平;2018-2020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省级特色专业水平,1个专业方向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到2020年,建设省级科研平台1个。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办学规模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专业在校生规模发展指标:
以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适度控制本专业招生规模。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学生毕业前应获得至少一种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自2016年起,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改项目2-3项,力争获得国家级教改立项。

(2)建设期内,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其他质量工程项目校级1-2个。

(3)建设期内,力争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奖或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1-3项。

(4)每年学生签约率保持9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期内引进博士1-2名、硕士4-5名,至建设期末,使本专业在岗教师总数达到7-1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达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人数的20%以上。

(2)建设期内1-2名教师提升学历学位,4-5名教师参与在职培训。

(3)建设期末,力争培养1名在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力争建设1个省级科研团队,1-2个校级团队。

4、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与发展
(1)在2016年内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2)力争在建设期内出版专业教材1-2部。

5、教学条件建设工作
(1)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占40%以上。

(2)力争建成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至2020年,本专业各类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0KKm2以上。

(4)建成校外学生实习基地7-9个。

6、科研水平建设
(1)建设期内,每年立项校级基金项目1-2项、建设期内立项省厅级项目2—3项,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各类到校科研经费年均20万元。

(2)建设期内,本专业教师每年人均发表论文1.0篇以上,至建设期末,本专业教师每年发表论文在10篇左右,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60%以上,检索论文占30%左右。

(3)建设期内,每年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2次,学术讲座3-5次。

7、专业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管理,使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

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状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名,讲师4名,硕士以上学历4名,。

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先后承担了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实验室规模在稳步扩大,实验开出率不断提高。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在“十K五”建设期间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项目二项。

目前,本专业已签协议的专业实习基地有5个单位。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措施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K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改进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在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改革和探索,加强教师教书育人,鼓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之中;积极求真务实、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通过学术讲座,实施学生创新工程,开展学生课内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发展学科建设
控制专业办学规模,以内涵发展为主,优化专业及方向结构,建设工作重点
放在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

坚持依托学科、面向需求的原则,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扩大现有建设成果,不断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传统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使得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专业建设必须充分注重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形成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体系;坚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创新,探寻实施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学校外事部门协助,加强与国外先进高校联系和合作,尝试在本科培养层面上开展联合办学,丰富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专业要办出特色,应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从“专业对口”转变为特色和“广泛适应”。

同时,努力探索并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建有利条件。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系列改革,构建新的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要紧跟科技发展,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大力提倡使用先进教材、大力推进使用原版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进程。

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积极引进适用课件,推进多媒体授课比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加强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学分”制度,把创新教育作为学分制的重要内容列入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发表优秀论文等成果者,授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与规范。

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在校外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具有产、学、研结合功能的科教基地。

(四)多管齐下,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围绕学科建设抓人才引进工作。

人才引进工作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必须体现教学科研并重的导向。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的
机制。

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丰富人才引进工作的内涵,对适合学院教学工作特点的企业高层次人才,以“特聘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身份,校兼职从事教学、实践环节指导等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在职教师进修培训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四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本地先进院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其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管理,使本专业(本系)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通过制度化与规范化凝聚人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按程序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科学管理是实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十三五”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将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15年11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