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规划书
安徽科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规划书一、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概况(一)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趋势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出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相互渗透,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涵盖了很多学科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测试学、文体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等。
我们这次以翻译学科方向申报,所以这里主要集中讨论翻译学科方向。
(翻译学科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英语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应用语言学的分支。
下文中所有涉及到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翻译学科方向。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截止到2005年年底,大约150所高校设置翻译专业或方向,一般开设翻译理论研究、笔译及口译实践以及其他文学和语言学课程。
而在博士生阶段,目前全国有20多所高校具备翻译学或翻译方向博士授予资格,在读博士生近百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0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08年分别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了翻译学学位点,培养翻译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教育部在2006年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经过三年的发展,迄今已有19所院校获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搭建了平台,首批15所院校获准设置学位点,当年开始招生,2009年又扩大至40所院校。
此外,越来越多的青年翻译学者进入全国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
较之内地,港、澳、台地区的翻译教学则先行一步。
香港目前共有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除香港科技大学外,其余7所均拥有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
香港的翻译教学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
各校特色鲜明,针对性强。
例如: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主要培养传媒翻译;香港城市大学以法律翻译与科技翻译为主;香港中文大学则以电脑翻译为两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香港理工大学除法律翻译外,还有商务翻译等非文学翻译项目;香港岭南大学则以文学文化翻译为特点。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安徽科技学院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安徽科技学院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2‟1132号)要求,从学校实际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调研与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安徽科技学院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
一、建设基础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现已发展成为以农科、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本科院校。
现有本科专业54个、在校生15430余名,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正教授68人、副教授180人,博士83人、硕士395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省级学科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68人。
建有玉米育种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拥有机电工程实训中心、食品工程实训中心等4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居于全省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09年,获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并获“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优秀奖”;2010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1年,我校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学校。
今年我校又先后获批玉米试验站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并成为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将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
安徽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农业在安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规划纲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专家评述】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
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记者点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总体思路,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现有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其中理工类专业占XX%,文管类专业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院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工学学科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
3.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学院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创新和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611”(专科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发展现状为学院制定“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面临形势1.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市场需求。
2.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学院需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3.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趋势。
学院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以上面临形势提醒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书
主要科研仪器设备
(套)
万元
主要仪器备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价(元)
国别、厂家
出厂日期
(二)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条件及开展产学研工作情况(不超过500字)
六、校学术委员评审论证意见
单位签章:
基本数据
申请学科(代码):( )
项目
统计
时间
基本数据
学术队伍
2009.12(在编)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人
副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人
讲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人
具有
博士学位
人
具有
硕士学位
人
科
学
研
究
2005.1~2009.12
发表学术论文
共篇
在学术刊物
发表篇
在学术会议
发表篇
SCI、EI、ISTP
附件1:
安徽科技学院
重点学科申报书
申报院(部)
名称:
申报学科
名称:
代码:
所在一级学科
名称:
代码:
申报层次
名称:
带头人:
安徽科技学院学位办公室制
2009年月日填
一、申报学科基本概况(申报单位填写)
(对照申报学科的条件简要阐述,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基础设施及资源整合情况等,提出推荐意见,字数不超过1000字)
2009.12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项
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
市、厅级科研项目项
目前承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项目的经费合计万元
安徽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奋力跨越赶超、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开放,着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崭新形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预计“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达到5600亿元以上,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9300亿元,增加值2255.7亿元、年均增长15.6%。
财政收入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万亿元,年均增长1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3亿元,年均增长16.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5.5:40。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实现增加值1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64%。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产值突破2700亿元,增加2.6倍,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保持国领先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分别完成1280亿元、2260亿元,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系(部)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统揽全局的作用,全面提升我系(部)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阿坝师范学院2015-2019发展规划》和学校党委行政有关精神,结合我系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一)学科结构现状表1:学科专业基本情况一览表注:专业教师人数指本系(部)教师,并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不统计。
表2:学科研究现状一览表(二)学科专业建设现状表3: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统计一览表(包括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等,级别由高到低统计)表4:研究组织与研究团队一览表(包括学科平台与载体)表5: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省厅级及以上)表6: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表7:师资队伍现状一览表表8:双师素质教师一览表表9:专业图书资料(三)实验(实训)室建设表10-1:实验(实训)室现状注:1、表中实验可改为实训,最好是实验、实训分类统计;2、实验技术人员数以0.2人为最小单位,合计为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10-2:实验室现状综述(四)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表11:实习基地建设一览表二、“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一)学科专业结构规划表12:学科专业结构基本规划一览表表13:学科研究方向规划一览表(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表14:教学基本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包括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等级别由高到低规划)表15:研究组织、研究团队、学术团队规划一览表(包括学科平台与载体)表16:科学研究项目规划一览表(省厅级及以上)表17:教学改革项目规划一览表表18:师资队伍规划一览表表19:图书资料规划一览表(三)实验(实训)室规划表20-1: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一览表表20-2:新建实验室规划一览表表20-3:实验(训)室分类规划统计一览表注:类别指实验中心、实验室等;功能指教学、科研、自主实践;级别是校级、省级等;(四)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校企合作)表21: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表22:规划综述阿坝师范学院 **系(部)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的一项基本建设,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十二五”期间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为我校的办学宗旨,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制度保障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以《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学校办学宗旨、学科和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以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专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作为一个新学院,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条件差、积累与沉淀少,专业建设必须遵循需要和可能的原则,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从而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些考虑,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将具体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精力办好现有专业;2、重点建设社会认可度高、招生旺、就业好的专业,使其在五年的建设期内形成一定的特色,在省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3、充分调研论证,谨慎申报新专业;二、现有专业情况财经学院现设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财务会计教育是学院最早开课的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于2005年开设,经济学专业于2009年开设,金融工程和审计学专业是新专业,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实现招生。
各专业每年招生在80-90人之间,年招生规模在400-500人之间,全院学生数1700余人。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为实现学院稳步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的目标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努力把我院的各专业建设成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明显、在省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加速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以及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校工作简要回顾“十一五”是我校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评建、硕士点创建、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狠抓落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学校事业长足发展。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由9620人发展到14320人,高等函授教育学生由2745人发展到8452人;与美、韩、德等国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深入交流,国际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荣获“优秀”等次。
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以优异成绩获批立项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
招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生录取分数线与报到率持续攀升。
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大学生创业成绩显著,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社会广泛好评。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新增17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形成了8个学科相互支撑、52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符合度进一步提高。
(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共引进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17人,其中博士15人。
培养硕士、博士57人。
引进和培养高级职称人员93人,入选省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2人,全省优秀教师3人。
(完整word版)十三五科教工作规划
(完整word版)十三五科教工作规划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三五"科教工作规划根据《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三五"工作规划》和我院科教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医院的领导下,依靠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实施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的战略,一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后5年医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完善科研队伍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
二、医院目前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状况(一)教学科研方面完成省市科研项目15项,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
院科研项目立项54项。
五年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0余篇。
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由临床实习基地升级为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员,成为安医大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硕士开始招生,同时新增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点5个。
举办省、市级继教班21和167次.(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职业病科安徽省十二五医学特色专科建设任务;妇产科、骨科、中医科完成合肥市第三周期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影像中心、耳鼻喉科纳入合肥市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
院内,共培育14个院级重点专科和扶持学科.目前在省市各级各类学术团体任职111人,江淮名医1人,培养省级专科护士19名,培养在职博士5人,硕士44人,分批次培养选拔中青年后备人才44名。
我院目前尚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特色不明显,人才梯队建设不尽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科研方面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水平偏低,高层次科研项目很少,尚未承担国家级等重大科研项目,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目标(一)十三五期间,在巩固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优势学科发展,重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人才梯队合理的科室,集中资源,重点支持。
医院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如下:1、十三五期间,院级立项科研项目80-100项,省厅级科研项目数量每千名卫生技术人员达到50项。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7.22•【字号】皖政办〔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皖政办〔2020〕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精神,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皖政〔2016〕115号)要求,在省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力争一流、形成高峰,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地方急需、国内排名前列、体制机制先进、社会贡献重大”的原则,以对接国家及安徽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科水平和创新引领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团队)建设为关键,大力推进高校学科优化和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整体实力提升,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word参考模板
党宣发〔2013〕8号关于印发《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的通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各部门:《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已经学校党委会审定,现予印发,请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月15日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以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层次,推进学校文化发展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建设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以优化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提倡高格调,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二、目标和任务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品牌带动、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形成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一)形成成熟的学校精神文化。
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组织师生深入讨论、挖掘、提炼,形成学校精神、校训的规范表述;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作用,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
围绕建立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制定《安徽科技学院章程》,建成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精细、富于创新的制度文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能力。
安徽“十三五”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201期第11期2016年11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201,No.11Nov ,2016收稿日期:2016-10-15作者简介:余茂辉(1964-),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安徽“十三五”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余茂辉(皖西学院大别山发展研究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在深入总结安徽“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特点与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安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与主要路径选择。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关键词]“十三五”;科技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1-4-3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th Selection in "13th Five-year"Yu Maohui(Dabiesha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depth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and facing challenges of Anhui science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welfth Five-year"period,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thinking and the main path selection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n "13th Five-year".Namely,systematically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testing,build a new pattern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green development,en⁃hanc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pening development,and promot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o be extended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Key words:"13thFive-year";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th1安徽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十二五”时期,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全国先进、中部领先水平,全省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安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安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据安徽商报消息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期正式发布,到2020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50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根据同时发布的安徽省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开展新能源飞机、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项目。
[预期目标]到2020年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0件
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由2010年全国第15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1180件,增长10.1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8件,增长6.5倍;高新技术企业3157家,增长182.9%;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4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14家。
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比例达4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万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1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十三五”背景下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十三五”背景下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朱正茹;姚本先;张国政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6(037)002
【摘要】借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结
构实证分析为支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未来五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重复率高、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聚集度低等。
由此提出“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可重点从对接产业需求、强化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创新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强化专业建设。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朱正茹;姚本先;张国政
【作者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24100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24100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2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群为例 [J], 蔡广聪
2.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路径探析 [J], 岳藤
3.基于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 [J], 于舒;王丹妮
4."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J], 刘丽娅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内涵式建设路径探析 [J], 张慧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
20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推动高水平大学牵头组建若干国际领先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基础
设施和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制高点。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高校科技创新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实现
新的跃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增强;开放协同高
效的现代大学科研组织机制基本形成;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具体目标包括: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增
强等。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省科技厅规划办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标志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十三五”科技发展工作将全面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省科技厅规划办
【作者单位】省科技厅规划办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引导发展--做好研究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曾玉峰;周磊;杨晓;刘丽娟;解沛
2.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咨询组成立暨总体思路专家咨询会召开 [J],
3.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J],
4.安徽省电力公司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J],
5.我厅组织召开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J], 本刊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明确,团队意识薄弱。
2.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瓶颈。
高层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领军人物相对缺乏,师资队伍整体数量、结构尚不合理,特别是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大部分专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标志性成果欠缺,整体建设水平不高。
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带动形成学科群的能力相对薄弱,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力度不足。
二、“十三五”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使得学科交叉融合与群体突破日益明显,围绕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紧密。
国务院于2015年11月5日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高等教育趋于国际化和开放化;国家取消了重点学科审批,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将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规律来发展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但究竟该怎样做,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应适应这一转变,把挑战变成机遇。
三、“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
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大学”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夯实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巩固优势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大力发展理工类应用学科。
坚持“扬优扶新、鼓励交叉、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加强学科建设。
(二)建设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加大应用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构建以农科、工科为主,文、理、经、管等学科支撑的,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到2020年,力争将作物学和兽医学建成为国内一流或省内一流的优势学科,力争1-2个一级学科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主要任务
建设18个的校级重点学科、建成2-3个省级重点学科。
新建3-4个省部以上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成4-6个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做精、做特作物学、兽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做实、做强预防兽医学、植物保
护、畜牧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园艺学、生态学等支撑学科;大力扶持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无机非金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新兴学科。
(二)以传统优势农业学科为龙头,围绕创新链的构建,加强优势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构建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动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农业资源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生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工程技术学科群、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等六大凸显我校学科特色的学科群,促进大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建设,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学科集群、平台集群和团队集群,全面带动和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三)从畜牧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等学科中新增2-3个省重点学科。
全力打造学科特色,准确定位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特别要在凝练方向、汇聚队伍和打造平台方面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对接,抢占学科制高点
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学科群机制,抢占学科制高点。
学校在提高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学
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扶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整合学科资源,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统筹考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硕士学位点建设,按照“开放、弹性、灵活”的原则,整合学科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建立跨学院的学科组织,形成学科集约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科研平台,打破学科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积极争取地方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完善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理顺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关系,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功能,明确学科建设的重心在学院;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学科项目的过程与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推行学科建设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现重点学科滚动建设,建立学科建设工作奖励制度,逐步探索和建立起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富有活力的学科管理制度,保证学科建设质量。
(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
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
色,积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无机非金属、环境保护等学科专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
以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饲料、新兽药、新食品、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八个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为重点,积极鼓励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育一批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构建良好的学术团队,并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以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育3-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0个在省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实施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学科平台三位一体的学科运行机制。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和牵动作用,争取加大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学科建设经费筹措方式。
第一,学校要把立项学科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在经费安排上优先予以保证,每年确立不少于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科建设。
第二,学科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去竞争重大研究项目和工程项目,自筹学科建设经费。
第三,通过产学研合作,争取外部资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