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丧葬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唐一文 王万兰
中国传统葬礼过程
小殓 报丧 奔丧 停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守灵
大殓
中国传统葬礼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沙葬 天葬 树葬 花葬 网葬 悬棺葬 冰葬
中国传统葬礼习俗
停尸仪式 报丧仪式 招魂、送魂仪式 .做“七”仪式 吊唁仪式 入敛仪式 丧服仪式 出丧择日仪式 哭丧仪式 下葬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 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 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 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 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 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 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殡葬礼仪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 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 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 摆脱死之恐惧。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 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 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 边亲友则一同祷告。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 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 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 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 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 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序是,先把棺材运人教堂, 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 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
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
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
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
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
[1]一、中国的丧葬礼仪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
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1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
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
丧葬文化差异
5.吊唁(yan)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 指亲友 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 属,死者家属 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 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 礼。一般吊唁者都携 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 面用别针挂上 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 条。
6.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 殓式。 7.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 戴丧服
• 第九:党国旗覆灵柩 邓丽君之丧礼除震憾万千歌迷心弦外, 也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多党、政、军各方 高层要员出席的艺人丧礼。 在丧礼中,总统府资政郝柏村、行政院 长连战、国防部长蒋仲苓、台湾省长宋 楚瑜、台北市长陈水扁等高层要员均有 亲身出席丧礼。 邓丽邓之灵柩更获覆盖党旗及国旗,仪 式由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和总统府秘书 长吴伯雄亲自主持,这是台湾艺人少有 的殊荣
• 第三:首名艺人丧礼作直播 台湾华视除了一力承担了邓丽君丧礼的 筹备过程外,亦都现场直播整个丧礼过程。 据台湾资深记者表示,台湾除了军政要人的 丧礼曾经试过直播外,艺人从未有过这般受 重视。电视直播丧礼,以慰丽君歌迷的思念, 亦都是台湾一个纪录。
• 第四:接近三周才出殡 香港处理红星的丧礼,通常都是采取尽快入 土为安的做法,所以七至十天便会举行丧礼。 而邓丽君由逝世至出殡,前后等了十九天, 应该算是最长的红星丧礼。 丧礼由早上七时开始仪式,采访的媒体 记者,三时许便要起床前去第一殡仪馆,而 凭吊的歌迷也要半夜三、四点便到门外排队 轮候,才能向邓丽君作最后致敬。
宗教伦理、崇尚个人与自我、 权利平等、崇尚亲爱
灵魂升华,解脱生前 痛苦
社会各阶层:重孝
1.讨论死亡时心态 不同
中:恐惧,否定、蒙蔽的负面 态度 西:生死相同,无明显心理 冲突 生:尽责 责任 死:为责任而死 皇权 忠效 信念 忘我的死 精神的升华
[实用参考]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摘要:葬礼,是一个人一生最后的典礼。
而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心理,民族风俗等原因,葬礼也是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分析传统中西方葬礼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葬礼,差异,文化原因正文:当我们在妈妈腹中时,我们便开始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出生、成长、衰老、死亡。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也是对文明的继承,直至我们死亡,我们还要经历人生最后的乐章——葬礼。
葬礼是对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中,孕生的葬礼也是各有不同。
今天我,只讲述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对于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我分为了形式,仪式,颜色,礼物,墓地五个方面。
传统中西方葬礼形式的差异火葬是一种很传统的葬式,即用火焚尸,将骨灰贮于盒内的殡葬方式。
中国最早的火葬据说是春秋战国的氐羌人,《后汉书》载“羌人死则烧其尸”。
藏族只有活佛、上层喇嘛和贵族行火葬。
河东地区多实行火葬,仅次于土葬。
而西方的殡葬形式一般为土葬。
传统中西方葬礼仪式的差异中国在葬礼的仪式上注重“隆丧厚葬”,西方讲究“简丧薄葬”。
传统中国葬礼注重“隆丧厚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宗教原因,而是“孝”的观念。
儒家确立了中国传统葬礼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因为相信灵魂是不灭的,是生活在另一个和我们相似的空间里,所以就形成了铺张大办,香骡纸马,打幡招魂的葬礼习俗。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丧葬礼仪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仪,可以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可以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中西方丧葬礼仪概述
科技在丧葬礼仪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将在丧葬礼仪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如虚拟追悼会、数字化遗产等。同时,科技也将 为丧葬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习俗内容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下葬等仪式,注重孝道、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 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西方丧葬习俗
包括守灵、葬礼、追悼会等仪式,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宗教信仰,强调对生命的珍视 和对死者的怀念。
习俗传承方式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传承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信 仰、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传承,具有历 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
中国丧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丧葬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密 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灵魂前往另 一个世界的开始,因此丧葬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丧葬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封建社会,丧葬礼仪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社会阶 层有不同的丧葬规格和仪式。现代社会,虽然丧葬礼仪有所 简化,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仪式。
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的影响
中方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佛教的超度仪式、道教的法事等,都体现了对 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安抚。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实践创新
西方现代殡葬业推出多样 化服务,如定制葬礼、纪 念品制作、网络悼念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环保趋势
西方殡葬业也开始关注环 保问题,推广绿色殡葬和 生态葬法,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环保理念在殡葬行业中应用推广
环保殡葬概念
绿色殡仪服务
环保殡葬是指在殡葬活动中尽可能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文化差异
02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丧葬习俗、礼仪、价值观
等方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培养沟通技巧
03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在跨文化
沟通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消除误解和隔阂。
06 总结:尊重多样性,促进 跨文化融合
历史渊源
中西方丧葬文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受到各自宗教、哲学、社会制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中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影响,强调孝道、尊重死者、灵魂不灭 等观念。
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强调天堂与地狱、复活与审判 等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国家殡葬行业政策环境介绍
01
美国
各州有独立的殡葬法规,对殡葬服务、遗体处理、墓地管理等方面进行
规范。同时,美国政府倡导绿色殡葬,鼓励采用环保的殡葬方式。
02
英国
殡葬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相关法规包括《殡葬法》、《墓地法》等。
英国政府也倡导绿色殡葬,推动殡葬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丧祭礼仪是不同文化中对死者的一种纪念与悼念仪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丧祭礼仪的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
在中国,丧祭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而在西方,丧祭礼仪更注重对死者家庭的安慰和支持。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丧礼仪式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对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丧祭礼仪、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态度差异、仪式差异、社会意义、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1. 引言1.1 什么是丧祭礼仪丧祭礼仪是一种在人们面临亲人或朋友逝世时举行的仪式。
这种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生者的心灵和情感。
丧祭礼仪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丧祭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仪式化的行为来慢慢接受逝者离去的现实。
丧祭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死亡、亲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丧祭礼仪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中西文化差异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在丧祭礼仪这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祭礼仪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礼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各种祭奠、祭拜和悼念活动。
这些仪式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死亡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丧祭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通常会选择举办葬礼或追悼会来悼念逝者,通常在逝者去世之后不久进行。
中西方文化对比之葬礼忌讳
中西方文化对比之葬礼有关于葬礼忌讳●显然,在中西方的葬礼文化中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有关于忌讳的问题。
一下给大家分析一下中西方葬礼的忌讳之异同。
●西方:●西方人十分留意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坚信这些现象显示了某些征兆。
可能不符合常理逻辑甚至令人觉得毛骨悚然,但是文化的诞生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这些禁忌有:●如果葬礼哪天出太阳,那么,在参加葬礼的人群中,那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下一个死亡这就可能是这个人(如果去欧洲参加葬礼尽量站在被阳光的地方吧!被这样的禁忌诅咒了就得不偿失了);●如果葬礼那天是阴雨天气,这便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利地进入天国。
在很多电影中,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譬如:《莫扎特》、《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比较无厘头的电影中表现葬礼依然是选择了一个绵绵细雨的日子,也是更进一步的说明了阴雨天气对于西方葬礼文化的影响,可能与中国的避免逝者见光一样吧);●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去世(中国好像反而是相反的,喜欢双数日子);●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葬礼被推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将意味着在三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邻居中必然还会有死亡。
假如在被推迟的日期中还包括这星期日的话,那这一凶兆就更有可能兑现,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不得不说,这个太恐怖了);●另外,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以举行葬礼的,例如:元旦。
据说,倘若在这一天举行葬礼的话,那么,在死者所属的教区里,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月都将会举行一次葬礼。
星期日。
据说,在星期日举行葬礼,便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出门遇见葬礼队伍在西方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西方人在出门时若遇到葬礼,便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上一小段路,据说,这样做能避免凶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棺材被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决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
如果这样做的话,会使自己或家人、朋友大难临头,甚至会造成死亡;但如果这时遇见了一个牧师或传教士的话,那这一凶兆便会自行消除(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葬礼文化与基督教的密不可分之关系);●在许多国家都有这样一种习俗,即:尽可能地给死者穿戴整齐后再进行安葬,如果出现诸如死者缺一样或几样小东西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人一般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送给死者的,倒不是因为这些人小气,而是因为死者在地下腐烂或者在火中烧毁后,怕自己的运气也将会消失掉。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丧祭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虽然不同文化的丧葬仪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向逝者表达敬意和追思。
然而,中西方文化的丧葬仪式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丧葬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古老的仪式,有着古老的传统和仪式,讲究仪容仪表和排场。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仪式更加简单,鲜花和烛光是其最基本的元素。
传统的中式丧葬场面高低有序,排场繁复,而西式则更注重教会或者祭坛的氛围。
其次,中西方文化一般都有丧葬礼仪的主持人。
在中国,往往是一位老者或者居民监督人组织丧礼程序。
西方则通常由一位牧师或者丧葬主持人领导。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由基督教会领导,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不只是一种个人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反映。
在中国人眼中,家族的祭祀和陪葬仪式,是对孝道志向的诠释,和对逝去者的表达。
其次,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含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如烧纸钱,祭拜祖宗等。
这些仪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不存在。
在中国希望祖先能够在天堂安息,而在我们这里的礼仪程序当中,是要更多地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在外国,通常只有给予敬意的标志。
最后,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时长通常很长,并且需要家人长时间守灵,接待来访的亲朋及敬香祭拜,而且一般都意味着需要为死者办理一些手续、买墓地等。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没有那么多的仪式和手续。
通常岂止是为了安葬,也是为了表达家属的悲痛,然后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丧葬仪式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仪式。
虽然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特定细节,但两者都遵循一个基本的目标: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两种文化的差异虽然存在,但并不影响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孝道的意义。
从丧葬礼俗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田茉云
[收稿日期]2006-04-10[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4 ̄2005年度立项资助课题《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课题编号:0407014)子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茉云(1965-),女,湖南醴陵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副教授。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丧葬标志着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终结。
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它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等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对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博大精深的丧葬文化要作全面而准确的考察并展示出来,实非易事。
本文通过对中美某些丧葬礼俗的比照,来探析其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美国丧葬礼俗1.传统的丧葬礼俗西方殡葬礼俗,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始终。
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灵魂”。
(1)停丧。
在一个人弥留的时候,要在神父面前忏悔,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
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更衣,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
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
(2)守灵。
美国的传统葬礼多采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举行。
葬礼前,灵柩要放在教堂中由亲友们轮流守灵,由神父主持追悼会。
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
据学者们分析,守灵习俗是由古时人们心理上的原因所导致:一是死者亲属始终抱着死者会重新苏醒的幻想;二是他们曾在死者生前尽心竭力地加以看护,虽然这种看护现在已不需要,但他们仍不忍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
天长日久,守灵便成为对死者表示尊敬的一种习惯作法。
(3)墓地。
在墓地上,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墓地的东、南、西三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墓碑,而北面墓碑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凶手或自杀者的地方。
据称基督教教堂的圣坛北面是宣读福音的所在,福音的主旨是让罪人忏悔,因此便进一步认为北面是为那些需要拯救的罪人而设置的。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西方丧祭礼仪
西方的丧祭礼仪大抵很简单,其形式基本上属宗教式的。葬礼与葬 礼弥撒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 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 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 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 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 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 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 魂安静。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综述统的丧 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 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 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 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 的灵魂的救赎.
中国丧祭礼仪
西方丧葬礼仪
西方人把对死者的安慰权交给上帝与人间的使 者——牧师,他会说:“天父,我的上主,在 地上如同在天上,请您饶恕我们,正如我们饶 恕得罪我们的人,而荣耀都是归于您的”。西 方人的丧祭仪式本着基督教的原罪和复活的概 念展开。
总结:
从中西丧祭礼仪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 的丧祭场面往往宏伟而热闹,死者亲属的悲痛 溢于言表,中国人对死亡真正痛苦的其实是族 群生命力的衰弱,而非一个唯一个体的消亡; 西方那种静悄悄的丧祭礼仪其实是一种等待和 倾听,等待着至善天国的来临,倾听天堂的回 音,在仪式中生者和死者共同领受这不同凡响 的一刻,死亡事件启示了比死亡本身更大的意 义。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因为丧葬仪式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居民的价值观、生死观举行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传统丧葬仪式。
葬礼是对逝者祭奠的一种形式,从中西方葬礼的主色调、丧葬用品、葬礼中的哭泣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中西方葬礼的不同,比较现今中西方的葬礼存在的显著差异,探讨影响中西方葬礼习俗的根本原因。
本文以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丧葬的态度、处理方式、对死者缅怀形式以及丧葬仪式的不同,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丧葬、习俗出生和死亡是每条生命必经的道路。
死亡是必然又神秘的人生过程的终点,而葬礼便是对安葬死亡的人以及死亡本身的礼节仪式。
从医学角度,死亡是心肺功能的丧失,心脏、呼吸系统或者脑功能停止运作。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组成的连续过程,作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死亡在人类发展史上呈现着生命的二重性。
我国历来有重生悲死的传统,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远而避之,不敢谈论死亡。
为了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感,表示对死亡的膜拜,“死亡”这一词汇被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代替。
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去世”“过世”“仙世”“辞世”“安息”代替“死亡”,口语中用“去了”“走了”“不在了”“老了”代替“死亡”委婉说法。
对于“死亡”的禁忌,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有着畏惧甚至崇拜的心理,带有一种敬畏之情。
由于中西文化、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对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对生死观的不同。
一、中西方葬礼的理念差异西方宗教是对上帝的敬畏,中国则更加注重忠孝,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对于死亡是乐观面对的,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价值,生者只有在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生命存在的意义。
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及文化透视
第9卷第4期2016年8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9No.4Aug.2016收稿日期:2015-11-02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CZW003);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029)。
作者简介:尚菲菲(1982-),女,山东高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外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6-03-2315∶23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323.1523.018.html【文化比较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4.16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及文化透视尚菲菲,刘 洋(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110870)摘 要: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丧葬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最后处置仪式和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
中西方传统丧葬在举办主体及程序、墓地选址及建设、丧葬基调、丧葬用具等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不同。
受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及西方文化在华传播的影响,中国现代丧葬仪式开始呈现出程序化、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摒弃封建迷信的同时,中国应该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文化最强音。
关 键 词:丧葬文化;丧葬习俗;传统文化;文化差异;文化传播;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4-0377-04 中国素有“生老病死”“乐生送死”的说法,死亡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也是人生最后的归宿,而丧葬则是人类对一个生命最后的处置仪式。
自远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丧葬习俗。
人类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1]。
浅析中西葬礼文化差异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中西葬礼文化差异本科毕业论文三、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成绩的评定(百分制):_______分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评定(依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和学校关于毕业论文注意此处表格的格式等级(五级制):_______ (设计)评分的相关规定)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秘书(签名):年月日院(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院(系)(盖章) AbstractFuner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also the end point of a person's life. LearnThis article will primarily in the form of a funeral in the West difference, dress[Keywords] Funeral Culture; Concept of the soul; Religion; Cried Culture; Life and中文摘要葬礼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
了解丧葬文化,也是我们深刻认识生活的一部分。
丧葬文化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通过它我们可以窥探出这个国家的兴衰与文化变革。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丧葬习俗,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各国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巨大变化。
研究葬礼上的差异,也唤起我们内心真诚的崇敬及对死者的尊重。
如果有机会体验不同国家的葬礼,我们也不会违反各国陌生的习俗与禁忌。
发挥我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西方文化,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促进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本文将主要在中西方葬礼的形式差异,葬礼着装的颜色差异,饮食禁忌差异,以及更深的宗教伦理观、时间观、人生观及其它人类行为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反映出他们的文化差异。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它们的丧葬习俗,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宗教、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的整合,促进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
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所描绘的李瓶儿葬礼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的丧
葬礼仪基本上属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 亡地或尸体发现地 的登记处进行登记, 由医生或验尸人员 签发书面证明,并 在死亡者生前居住 地的基层组织办理 登记;而后对亲友 发出通知或在报刊 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 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 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 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 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 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 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 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1、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 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 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 2、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 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 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 何方法可以避免。; 3、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 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 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4、… …
与儒家不同的是,基督教在灵魂与肉身 关系问题上持二元论的观点,即强调灵魂 不死,而肉体有生有灭。
英文的“灵魂” (“精神”)spirit 一 词是由希伯来语中的 “呼吸”而来。《创世 纪》中这样描述了亚当 的而出事:“上帝用泥 土做成了一个男子,想 他的鼻孔中注入生命的 气息,于是这个男子就 变成了活人。”可见, 灵魂和肉体并不是合二 为一的。
未 知 焉生 知,
死
?
中国的“死亡文化”是 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 种具体形态。中国古代 儒家学者认为,“生” 与“死”表面上看起来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从但本质上考察,两者是相通的。在一般中 国百姓的思想意识中,“死”犹如“归”。 人死后,肉体变为“尸”,精神演变成 “魂”与“魄”,所以人死了便成了 “鬼”,“鬼”即归也。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不同的,眼下,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丧祭礼仪这个话题上,以此来窥探中西文化差异之一。
首先,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从最基础的环节看起,中西方在认定死亡的标准上,存在着相当差异。
对于西方人而言,主要是通过心跳和呼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判断一个人死亡的标准有:心跳、呼吸、瞳孔放大、肌肉松弛等,比西方更全面、更丰富。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停止,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神灵身心全都在停顿。
这也影响到了整个文化在丧祭礼仪上的表现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亲属丧世后的哀悼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哀悼的方式也更加笼统化。
比如,常常会选择在遗体处理后的一周或更长时间内何时来安排葬礼,而葬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家中举行的,仪式较为庄重。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会过分强调尊重、合适,需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仪式,追求规矩节制的精神与能量、日子、配角十分繁琐。
最后,中西文化在亡者灵魂和来世的态度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将来世的问题抛到一边,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灵魂的转世转生。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不止在人间,同时也在另外一个世间。
因此,丧祭礼仪中的基本礼仪与灵性信仰及各项礼仪上均关乎祭祀、钱财甚至包括每岁谷雨之前的清明祭日。
这个传统对于一些中国家庭来说依然很重要。
不难看出,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方面的差异之大。
虽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贡献了这些差异,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差异中,看到各自文化性格的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美丧葬文化差异
作者:王奕宏孙军
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中美丧葬文化的差异,以及其差异形成的几点原因,以便读者对两国的丧葬文化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同时能用以恰当的态度和观点去对待他们。
关键词:丧葬文化;文化差异;宗教信仰
生死是人类世界永不过期的一个命题,人们用庆典迎接生者,又用葬礼送别死者。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同时由于各地文化风俗之间的交融而衍生出多种问题。
但是就文化个体而言,每个国家都有其极具特色的丧葬文化,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
1.中美丧葬文化简介
丧葬文化起源于早期人类对未知环境和鬼神的恐惧——究其根源其实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中美丧葬文化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点。
中国丧葬文化带有十分明显的宿命论色彩,它认为,人的命运与身边的自然息息相关,神灵是完美的、不带私欲的,因此也衍生出中国流传千年的风水学和神学。
追根究底,中国丧葬文化中孝道、宿命等学说均体现了天人合一和敬畏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以自然为主体,而人类是附属,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负面的思想。
而在美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
在一些神话传说中甚至有人类打败神灵的故事,并且故事中的神灵是自私且有瑕疵的,而人类却是英勇善良、完美无缺的。
这实际上就体现了在美国的文化中人类是摆脱了自然的制约而存在的,也充分表达出他们思想中个人英雄主义至上的一面。
2.中美丧葬文化差异
(1)服饰——“寿衣”和“西装”
死者和生者在葬礼上所穿的服饰有很大不同。
“寿衣”在中国葬礼上是必不可少的一样。
长辈们多在去世前就已经准备好自己的寿衣,这并不是代表诅咒和死亡,它的谐音是“长寿”,有着希望长辈长命百岁的含义。
汉族寿衣多以唐装为主要样式,男性为长衫或者马褂,女性为旗袍等;寿衣的件数非常忌讳双数,必须为单数件;寿衣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用纽扣,均以带子系紧,“带子”则代表家族的香火会绵延不绝,后继有人。
而美国则是由专业的入殓师或者牧师负责为死者净身以及穿好正装,然后在尸体上盖白布,因为美国文化中认为白色代表灵魂的无暇,而纯洁的灵魂从天堂转生到人间后会染上人间的污浊,所以在人去世后一定要净身,将纯净的灵魂归还给天堂;在葬礼上,人们的穿着以庄严肃穆为主,男子以黑色西装为主,而女性一般以黑色裙装为主,并带着白色花朵。
(2)葬礼——“灵堂”和“教堂”
中国葬礼一般持续很多天。
下葬前,穿寿衣这个步骤通常在死者正式死亡之前就进行,因为人死后肌肉僵硬,寿衣不好上身;接下来是向各家亲戚朋友报丧,亲友一般会带着花圈等前来奔丧,而家属会将尸体在原先布置好的灵堂中停置,每晚都有人来守灵,直到下葬日到了后,由专门的人将尸体抬入棺木并封棺;下葬之后,死者的直系亲属每隔七天就要来墓地烧纸钱和祭拜,一共持续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称为“断七”,是葬礼的结束。
美国葬礼由专门从事丧葬行业的神父来主持,但也有很多死者在生前已经自己策划好自己的葬礼,这在美国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反而大家都很兴致勃勃,这也体现出他们内心是非常推崇自由和人的自主意识的。
在葬礼开始之前,由亲属抬着棺木走入教堂,教堂的主持人员接到棺木后,会宣读一段来自《圣经》的欢迎词。
牧师念完悼词后会有亲友上来讲话,叙述一些自己和死者生前的事,并表达自己的哀痛和不舍之情。
(3)下葬的讲究——“风水”和“风景”
中国在早期封建时代主要是实行土葬,阴宅风水一说已经流传千年,源远流长。
我国晋代著名大风水家郭璞在著作《葬书》中对墓地风水的重要性做出了肯定,其中有“生气”一说,生气在墓穴中行走,能使阴阳和谐,万物生发,让死者的后代家宅平安,子孙绵延。
书中还提到,生气的源头其实是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在天上化为风雨雷云,而生气行于土中,“发而生乎万物”,阴阳之气流转于天地,万物也随之生生不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而生气露出土中便会化为风,无法为子孙后代积聚福气,因而上好墓穴应该选在群山环抱流水环绕的地方。
美国在下葬的讲究各方面则“宽松自由”得多,他们的墓地和房地产一样也算是一种地产生意,除了向社会开放的国家公墓,很多私人墓地也同时向大众出租。
与中国墓地严肃的气氛相比,美国公墓的气氛则轻松自由得多。
拿美国最著名的墓地——阿灵顿国家公墓来说,这两个公墓历史悠久,在美国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个公墓,墓园中栽满了各季花木,一年四季都具有其独特的色彩和风景,并且有各种美国特色的建筑交织错落,浓浓的西方风格洋溢其中。
美国有100多座国家公墓,大都设计成墓地公园合为一体的建筑,它们的设计主题往往是:“既让死者得到安息,同时也为生者提供休憩的场所。
”便实现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这也充分体现了和美国较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氛围的契合。
3. 造成差异的原因
中国文化中,主张人死后应该“厚葬”。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说:“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
在中国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厚和久远,他们主张“复礼”,而人的生死又受佛教、道教两大宗教“神说”的影响,因此丧葬算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家中长者去世后子孙为之举行风光大葬既是一种尽孝的表现,也为该家族增添了荣光。
但是与中国的繁多礼节相比,美国则主张“简丧”,他们受自由思想影响比较深,因此认为生死不过是生命的一种轮回往复,并不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而且美国的丧葬文化中崇尚灵魂升华一说,逃离肉体的桎梏升往幸福的天堂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两国在葬礼的颜色基调上也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白色在中国代表死亡和不祥,古书中的“白衣”“白丁”指代平民和没有地位的人,也带有消极意义,因此在葬礼上多使用白色来表达人们的哀思。
而在美国文化中白色代表天堂、纯洁等,而黑色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死亡、邪恶、恶灵等不祥的东西。
4. 结语
丧葬文化的差异只是文化多样性中的一个小的方面,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美文化的多种不同以及造成不同的多种原因。
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地文化交融在一起,人们求同存异,取其精华,有其“中西合璧”“文化共存”的好处,但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中国丧葬礼节受西方影响其实是大于它影响西方的,很多地方的葬礼现在已经是中西交杂了,其中国文化的特色在慢慢消失。
希望我们在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也能保留住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这样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止平.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N].光明日报.2014-11-26(14).
[2]郭璞.葬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3]韩非子.韩非子[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