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483b6c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
由于东西方文化在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
而东方文化更加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2. 直接表达与委婉表达:西方人通常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而东方人则倾向于更为委婉、含蓄地表达观点。
3. 时间观念:西方人通常注重准时,遵循严格的时间安排。
而东方人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灵活,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交流。
4. 饮食文化: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异。
西方饮食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而东方饮食则更加讲究色香味俱全,烹饪方法也更为复杂多样。
5. 教育观念: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东方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7fc49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d.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一、由文化的背景影响的文化不同中国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不同的理由之一是文化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孔子思想,道教和其他的观念学。
当发展的不同观念彼此碰撞时, 中国文明的基本结构建立了起来。
然后孔子思想变成中国哲学系统的基石。
孔子思想的中心思想是仁的德行。
仁是什么? 仁有各种不同地翻译如仁慈,善意和人性。
简而言之,仁意谓爱。
它已经形成而且成形为中国的文明而且发挥极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二千年来作用在了几乎四分之一之上的人类。
二、中国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由不同价值引起的中国价值的观念是时常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被放在有方价值的反对派之内。
因此, 决定于人们如何定义西方价值。
现代的西方价值系统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开始, 而且把它说成是社会的基准.通常的在那期间欧洲人遵守这个价值。
西方价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中国价值的核心有和孔子思想的一些关系。
孔子思想的原则在人类关系的道德个性中是发现为孔子为他的疾病和邪恶提供了解决。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人的五关系: 统治者-部长 , 父亲-儿子, 丈夫-妻子 , 年长者-弟弟和朋友-朋友。
这被解释为应该有爱在父亲和儿子,在统治者和部长之间应该有正直责任感, 区分在男人和妻子之间注意行为,在朋友之间应该有信心。
"在封建制度超过二千年期间,统治阶层用这关样的关系去安排每件事物, 然后形成了一个阶级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一个部长要忠贞他的统治者,一个孩子对他的父母尊敬。
结果是人性被疏忽而且人没有平等。
不同于中国的是, 在文艺复兴方面时期的英国, 人开始强调人类的尊严而且强调现在生活的重要, 他们宣述男人不只有权利的拥有者,完美人的信念充满他们的生活, 而且也有能力使自己更加完美而且运行奇迹.这是人性的基本。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提及教义,个体的权利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重视的东西。
大多数的西方人相信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应该被辨认出而且承认。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e23a7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4.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到价值观、信仰、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方面,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之一。
人们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鼓励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
而在中国社会,集体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
人们更加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宗教和社会背景,造成了人们在对待个人和社会关系上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在信仰和宗教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的灵魂拯救和与上帝的关系,强调慈善和施舍。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人们的信仰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和道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心灵净化,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宗教和信仰的差异,使中西方社会在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个人的社交活动和个人空间。
他们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自由。
而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更加注重亲密和互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
家庭和社会关系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愿意为他人考虑和帮助他人。
在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和社会契约是主导的组织方式,个体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竞争优势。
而在中国社会,传统的家族和社会关系依然对社会组织和人们的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家族和社会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5fd3e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1.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d6727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b.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日益频繁,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诸多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家庭观念和家族道德,注重家庭和谐、孝道等,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在西方国家,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往往被看作比家庭、社会的利益更加重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社会的福祉被认为比个人利益更加重要。
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文化在对待家庭、婚姻、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念和实践。
中西方在礼仪和行为规范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仪,讲究尊重长辈、尊重传统、注重面子等。
在中国,人们总是会向长辈问好,尊重他人的意见,而在西方国家,这种礼节性的行为可能并不十分重要。
在用餐礼仪、社交礼节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在餐桌上,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进食,讲究宴客文化,而在西方国家,餐桌礼仪则更加注重餐具的使用和礼貌,举止得体、谈吐得体等。
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思想和道教、佛教为主的,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两种文化在对待生死、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如在疾病和死亡面前,中国人常常会以“天命”、“命运”等来解释,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医疗行为和医学技术,更加重视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中西方在艺术和审美观念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雅俗共赏”、“文以载道”、“以文会友”,注重超脱、高雅,强调审美和情感的内涵。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性、人文、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在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出来。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的是“无形中的美”,更注重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而西方音乐则更加注重和声、旋律、结构。
中西文化差异及对待
![中西文化差异及对待](https://img.taocdn.com/s3/m/2f47c1dea5e9856a57126074.png)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差异鲜明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
然而,这些不同的文化到底有哪些差异呢?你可能有些许好奇。
那么,就让我们来简单的谈一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吧。
一、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慎重的不同在西方,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认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这是应该的〞、“我自己没做什么,都是大家的功绩〞或“不行,不行!差远啦〞等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认了自己,还否认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的不同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觉得: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正是由于这些,主动帮助别人或承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他们会觉得承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预别人私事。
而中国人的行为准那么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表达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他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管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种情况,西方会说“多管闲事〞。
3、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出色超凡的事业。
而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不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保持和谐。
4、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e3e07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3.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本文从多个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中文和西方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中文是音形意的结合,而西方语言则以拉丁字母为主要的文字形式。
在中文中,字的形状、笔画和谐美观,寓意深远,而在西方,简洁、规范、系统化是字母的重要特点。
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显著方面是价值观的不同。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观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包括时间观、家庭观、人际关系观、金钱观等。
例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中国文化强调“时光宝贵”,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注重时间的利用和效率性。
三、交际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方式上也是明显的。
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这是因为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将相同的语言发音或动作解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中文中,为了表示尊重,人们经常使用“您”代替“你”,而在西方,这种习惯并不普遍存在。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差异同时也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比喻、歇后语等形式表达意思,注重情感体验和意蕴升华;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逻辑和分析、理性思考和实证主义。
五、传统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传统和礼仪上也是让人注目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文化节日的庆祝形式以及礼貌用语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往往会在家庭中全家团员共聚一堂,分享美食、欢度佳节;而在西方,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则更多强调友谊和浪漫,有着庆祝的宗教色彩。
以上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文化因其多样性和传承特点而存在着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是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和谐共处之道。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f975a0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6.png)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礼仪文化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中国和英国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亚洲、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中英之差,如下几点:一. 夸奖他人汉语“哪里哪里”是自谦的意思,作为对友人赞扬的回应.初通汉语的老外参加中国一对年轻人的婚礼。
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而新郎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老外觉得新郎认为自己说得不明确,就用生硬的中国话接着说:“新娘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很漂亮啊!”(引自)在夸奖他人方面,中国人则显得过于谦虚。
“哪里哪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人在接受别人夸奖时总是刻意地去“贬低"自己,看起来谦逊.中国人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美他人为前提。
在英国,如果将中国人的谦虚放在英文里,则显得不通、生涩.英国人通常使用“Thank you"来表示自己的感谢,而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谦虚。
二。
保护隐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事无不可与人言”就是中国人保护隐私的写照.中国人不够尊重自己的隐私,也不够尊重他人的隐私,见面时“你去哪啊?”和“啊吃过啦?”的问题在英国人看来都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英国人在见面时常常通过自然环境来开口,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The seven —day holiday is coming。
…”“It’s a lovely day,isn't it?”初次见面多用“How do you do?”英国人避免谈及年龄、体重、工资一类的事物(尤指女性),所以他们在隐私权方面较为慎重。
三.宴客习俗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于中国.他们的饮食似乎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各项机能,为身体提供营养。
他们非常重视请客时的礼貌,但与中国人在餐桌上的热闹截然不同。
在中国,人们吃饭并不只是为了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餐桌上有着浓浓的情意。
四.语言互通几个同学聚到一起聊天,大家都到齐了,唯独不见Wayne。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f0ff3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7.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探讨。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在社会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社会则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利益被视为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因素。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决策、组织和合作方面的不同方式。
其次,中西方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重视个人权利、个人创造力和世俗成功。
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家庭和社会责任,尊重长辈和权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个人目标、成功标准和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再次,中西方在教育方面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性。
中国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表现。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学习方法和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
此外,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鼓励个体在沟通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偏向于间接而含蓄的表达,注重面子和避免冲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沟通风格、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最后,中西方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时间,倾向于直接、简洁而轻松的交流方式。
中国文化则注重尊重和尊严,倾向于客套和繁复的交流方式。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交往方式、礼节规范和社交习惯上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宗教、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2)](https://img.taocdn.com/s3/m/7628436f561252d380eb6ec2.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
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
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
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
而西方文化则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
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的文化。
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二、中西方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儒家给中国人提供的价值观念,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支持下,逐步转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6a8981f78a6529657d5319.png)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目录目录 (1)摘要 (2)一、造成中西文化差异原因 (2)1. 地域环境的差异 (2)2. 历史传统的差异 (2)3. 风俗习惯的差异 (3)4. 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4)5. 思维方式的差异 (4)6. 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5)二、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6)1. 熟悉中西文化的差异 (6)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6)3.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7)三、结语 (7)参考文献 (7)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在语言交际中英汉语言呈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
本文试图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非语言交际等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研究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
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1、地域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
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ee831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png)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
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技巧与方法等方面。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国家则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宗教为主,同时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潮的影响。
思维方式:中国文化注重直觉、感性和整体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强调逻辑、理性和分析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翻译中,使得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往往更加强调整体性和意群关系,而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则更加注重句子的逻辑性和语法结构。
道德观念: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和社会的利益,重视忠诚、孝道和家族观念,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这种道德观念的不同在翻译中可能会造成一些难点,比如在处理具有鲜明道德色彩的词汇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价值观。
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独特,如国画、书法、剪纸等,而西方文化艺术则以写实和形式美为主。
这种艺术风格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大相径庭,对翻译者来说,需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艺术风格,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境。
习俗习惯:中西方在生活习惯、节日庆典等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过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时,讲究团圆和祭祖,而西方人则不过这些节日。
这些习俗习惯的不同在翻译中需要有所体现,并需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有所了解,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翻译策略上,为了尽可能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翻译者需要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增译、减译、改写等,以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翻译方法上,直译和意译是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c3b6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2.png)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和深入。
由于双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英交际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文化障碍,这不仅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一、语言和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语言交流方面,中英两国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双方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
在礼貌用语的表达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习惯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礼貌,在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文化习惯。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面子和尊重长辈,交际中会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和礼貌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习惯于严格遵守时间,他们非常珍惜时间,精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会准时赴约,重视时间的利用。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交流,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随意,经常会因为交际和沟通而推迟行程,这往往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在沟通方式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在交流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保持距离,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即使对方不喜欢或不同意,也不会直接拒绝或表示不满。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面子和情感的交流,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礼仪和行为的差异在礼仪和行为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会讲究礼仪和礼貌,他们会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8965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5.png)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毕业论文中西文化差异是指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所以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方式,强调逻辑思维的推演和证明,强调事实和证据的支持。
而中国文化强调综合思维和合成思维,偏重于整体思考,强调不拘一格、不拘一法的思考方式。
这种差异在决策、问题解决、判断等方面产生影响,导致中西方在处理问题时存在差异。
其次,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权利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自由、个人独立和个人达成目标。
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的权益和集体利益,强调社会责任、个人取得成功与集体的关系。
这种差异在家庭观念、求职观念、社交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在西方社会,主张自主选择婚恋对象,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的名誉和社会地位。
再次,中西方的行为方式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和交际方式上。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和交流,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比较直接坦率。
而中国文化注重面子和礼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比较保守和含蓄。
这种差异在商务活动、社交交往等方面产生影响,需要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需要我们加强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差异的融合和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发展,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存。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c1c41a8d1f34693daef3ef0.png)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看法:一、从中西方教育思想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孔子、墨子、孟子开始,特别是孔孟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多年。
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三哲”,对西方二千多年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的起源,折射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国自洋务运动起开始向西方学习,在教育方面的学习更是全面而深刻的,从科举教育体系转变成学科教育体系。
至今,我国已成为一个教育大国,面临许多教育问题要深化改革,同样需要取它山之石。
在已经发生过的教育取经历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许多学而不像的现象存在,引起人们的各种质疑,其原因是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是不同的。
只有认识到中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不同,才有助于我们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
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
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
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999f4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7.png)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主要方面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团结,追求和谐和平衡。
这种差异在社会结构、政治体制、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体现。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体现在问题解决、逻辑思维、决策方式等方面。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更加关注情感和人情世故。
此外,在交往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交往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和礼仪。
西方文化普遍注重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公平公正。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委婉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尊重和谦让。
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独立性,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团体和家族的关系。
在礼仪方面,中华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多是以尊长、敬长为核心,而西方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则更多是以个体的尊重和社交礼节为核心。
最后,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西方文化普遍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创作,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辞章之美,强调意境和象征性。
这种差异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所造成的。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8a59a0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3.png)
浅谈中西⽂化差异之家庭与个⼈观念浅谈中西⽂化差异之家庭与个⼈观念⽂化指⼈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化现象包括活动⽅式、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与此相适应,⾃然就形成⽅式⽂化、物质⽂化(或称物态⽂化)与精神⽂化。
中西⽅⽂化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个⽅⾯:在对待⼈与⾃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家庭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
家庭是以婚姻和⾎缘关系为基础的⼀种基本的社会⽣活组织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中西⽅由于⽂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有很⼤的差异。
本⽂旨在浅析中西⽅家庭观念的⽂化差异。
⼀、中西⽅家庭与个⼈观念的⽐较(⼀)中国⼈的家庭与个⼈观念中国⼈的家庭观念强,⾎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母⼦⼥始终是⼀家⼈,⼦⼥哪怕另⽴门户之后和⽗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母、侍奉⽗母看作是⾃⼰应尽的责任。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本位,家庭本位注重群体价值和⼈际和谐,个⼈价值依赖于社会和他⼈,把个体看成是社会的⼀分⼦,强调个体对社会、对他⼈的责任,强调⼈与⼈之间相互关⼼和相互爱护,以集体利益为重。
(⼆)西⽅⼈的家庭与个⼈观念西⽅社会是建⽴在个⼈独⽴、平等和⾃由权利得以确⽴的基础之上的个⼈本位的社会。
个体本位以个体为本位,强调个体利益⾼于⼀切,即使在家庭关系中也是以个体利益为中⼼,个⼈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则是次要的。
个⼈不依靠任何⼈⽽存在,个⼈的权利任何⼈不得侵犯,信奉⾃我中⼼。
⼆、中西⽅家庭与个⼈观念产⽣差异的原因(⼀)⾃然地理环境中国⾃古以来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产最适宜发展,从⽽渐渐形成重农⽂化,⾃给⾃⾜的⼩农经济是群体本位的沃⼟;西⽅⽂化发源于多⼭且沿海的地中海地区,因此海上贸易和⼿⼯业适宜发展,逐步形成重商⽂化,⽽重商主义是个体本位的温床。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家为核⼼的伦理⽂化对中国⼈的家庭观念形成有重⼤影响,⾃古以来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50801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灵魂,是一种人类的精神财产。
它以语言、宗教、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形式存在,展示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精神世界。
中西方作为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代表,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淀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浅谈,探讨其根源和表现形式。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在于历史和宗教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它们的根本差异在于历史和宗教。
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而著称;而西方文化则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石,深受基督教文明的影响。
这种历史和宗教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了根本上的区别。
中华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孝道礼仪、和谐与包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等。
这种根本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在于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不同,主要表现在对人生观、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中华文化强调道德规范和礼仪道德,讲究忠孝节义,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强调个人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重视个人追求幸福和自由,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张扬。
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道德行为上的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比如在对待婚姻、家庭、友情、劳动等方面。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在于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主要是受到其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中华文化注重整体感知,重视敬畏、谦逊、克己、修身的优秀品德,强调崇尚学术、文化和艺术,主张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而西方文化则注重逻辑思维和实证科学,重视个人表现和创新能力,重视实用性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主张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bfe9b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5.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来源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差异在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非常突出,个人自由、独立和追求个人利益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而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家庭的和睦、孝顺父母是受到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社会,时间被看作是宝贵的资源,非常注重时间的准时和效率;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可能会存在一些“中国时间”的现象。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人更加注重逻辑性和理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事实和逻辑。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整体性思维,喜欢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种差异在跨国合作和交流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障碍,需要双方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在对待食物和饮食习惯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加注重食物的口味和新鲜度,餐桌上常常会有各种沙拉、生鱼片等生食;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烹饪工艺和药膳功效,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食物种类上,也体现在用餐方式上,例如西方人喜欢用刀叉,而中国人喜欢使用筷子。
中西方在对待礼仪和交往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的交际,更加注重言行举止的礼貌和规矩。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加注重面子和尊严,注重人际关系和团体的认同感。
在交往方式上,西方人更加直接和坦诚,而中国人更加含蓄和会意。
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更为主流。
这些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话题,仅仅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谈,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63b673dd88d0d232d46a75.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篇一: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足迹社会历程,文化差异却很大。
中西文化差异研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文化差异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是培养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下一阶段工业部门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内涵,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做简单简单的的论述。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人会有深刻的思考。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愈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知性思维。
而西方人近似于判断能力逻辑思维或理性思维。
在西方人的眼里,自然也就从天然需要崇拜的第三类,转变为降服需要去征服和加以改造的对象,目的当然是以使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就不得不去研究身周的事物,去研究自然。
因此,西方人一直秉持实用的原则去对待自然,去解决现有的结构性问题,习惯于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具体的事物,而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整个世界。
二、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异同中国人很内敛,喜欢“每日三省吾身”,把修心养性看得非常重要,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而西方人当更热心梅恩县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注重精神的自由,看作古时人们更是把自由看做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国民总是在渴望能有好官出现为民官谋利。
而西方的民权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各族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权力的。
四、教育理念的异同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事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使跨文化的交流得以顺利展开,这是我们这些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对原语言和目的语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深的文化底蕴。
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几方面中西文化差异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于其的重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理解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其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与日俱增,她与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说过:“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
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查知。
”{1}自陌生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下面就中西文化中几点差异的表现进行阐述。
1、思维方式的差异
1.1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
西方人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对方,并明确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2直接性与间接性: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会很生气,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则会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
又比如有些中国名家文章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
这种含蓄需要去意会,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
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
2、价值观的差异
2.1个人与集体: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
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和不齿。
{2}
2.2审美观:中西文化审美观差别很大,比如在中国人眼中多愁善感的美女林黛玉在西方人眼中就又可能被看成病态;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的“以瘦为美”是不健康的,女性的美应该是丰满的、灵动的;西方人也在追求健美健康而把皮肤晒成棕色乃至更黑,因为他们有着“黑即美”(Black is beautiful)的审美情趣。
{3}
2.3社会习俗: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上。
中国人打招呼时常用:“吃饭了吗?”、“上哪儿去?”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问候。
但是这类招呼语不适合用于西方人。
他们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
西方人的招呼用语很简单,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或者“What's up?”等。
另外在西方,关于女士的年龄、个人的收入、婚姻的状况等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不宜询问。
中国人即使见面问这些问题也都是许可的,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关心。
{4}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重视家庭,血缘关系、亲情观念强并且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西方的家庭主要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构成,家庭结构比较简单,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太多的依赖性。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
3、民族信仰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比较盛行,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
而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其思想在西方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宗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较小,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基本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
【结论】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中西国家历史、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渊源所造成的。
{5}无论什么原因,我们作为语言学习者首先要承认这种差异,理解认识这种差异,并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
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语言的学习和他人的交际十分重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霍尔{美}.无声的语言[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5)
[2]王国锋.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D] ,2008,(17-18)
[3]廖七一.文化观念与翻译[A].郭建行. 文化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77-180)
[4]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5]张显.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文化差异策略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