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师范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

合集下载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理念和启示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理念和启示
取 决于 师范 学校 培养 的教 师质 量 的好坏 ,甚 至将 影 响 国家 民族 的前途 和命运 。他列 举事 实说 明 ,一个 小学 教 员教 得 好 坏 ,足 以影 响 一 二 十 、一 二 百 的小 孩 子 “ 成 家立 业 ”或 成 为 “ 败家子” ,所 以 “ 要 有好 学 的学生 ,须有 好 学的老 师 ” , “ 在 学校 里倡 学 问的根 本方 法就是 多找 好学 的老师 ”。 师 范教 育 的主要任 务 是培 养教师 ,大部 分的师 范 生从 事 的也都 是教 育工 作 ,所 以师范 生培 养 的重要 性 不言 而喻 。正 是基 于 以上 的认识 ,陶行知 才终 其一 生 奉献 于师范教 育 ,奉献于师 范教 育 的教 师培 养 。 二 、培养 目标 :广义 的 师范教 育 师 范教育 应 当培养 出怎 样 的师范 生 ?1 9 2 2 年陶 行 知在 《 新学 制 与师范 教育 》一 文 中明 确指 出 “ 教 育 界
义 ,他 也做 了精 辟全 面的 阐述 。
首 先 ,他认 为师 范教 育对 于整 个 国 民教 育 是有 着
需 要 的人才 可分 为 四种 :一是教 育 行政 人 员 ;二 是 各 种 指 导 员 ;三 是 各 种 学 校 校 长 和 职 员 ;四是 各 种 教 员 。而 自我 国 自办师 范教 育 以来 ,无论 是高 等还 是初 等师 范 教育 都 只顾 及到 第 四项 ,对 于其他 三 项人才 的 培 养 却没 有 相 当 的注 意 。 为此 他 提 出 “ 广 义 的师 范 教育 ”的概念 ,即 “ 虽 所培 养 的人 以教 员为 大多数 , 但 目的并不 以培 养教 员为 限 ”。 。 也就 是 说师 范教育
个 问题 ,提 出了 “ 中国农村教 育 的生 路乃 是建 设适 合 乡村 实 际生 活 的活教 育 ” , 这 样才 能 从 “ 活 的 乡村 师范产 生 活的教 师 ,从活 的教 师产 生 活 的学生 ,活 的

教育师范演讲稿—德高为导,身正为模范

教育师范演讲稿—德高为导,身正为模范

教育师范演讲稿—德高为导,身正为模范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为大家分享我对教育师范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我想表达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这个伟大职业的敬意。

教育师范是培养未来一代人的教育工作者的学科,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为先。

教育的基石是德育,只有德高为导,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更是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表率。

身正为模范,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

我们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坚持从内而外进行德育的塑造。

只有通过自己的榜样力量,我们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和向善的心灵。

教育师范还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上保持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更学知识,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以适应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和特点。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和困惑,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教育师范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奉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激情和耐心,坚守初心和使命。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和成长,用爱和智慧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和有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教育的种子播下去了,未来的花朵将会绽放。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11115434_“新师范”的三重含义与建设路径

211115434_“新师范”的三重含义与建设路径

师范 诞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对 传统师范 与 教师教育 的双重超越:其一ꎬ在弘扬 传统师范 的师范精神 优势基础上ꎬ实现对其视野狭小㊁单打独斗㊁ 阶段性终结模式 等缺陷的超越ꎻ其二ꎬ在弘扬 教师教育 的 开放精神 持续性终身模式 优势基础上ꎬ实现对其精度不够㊁高度有限等缺陷的超越ꎮ一句话ꎬ传统师范教育解决的是 专门设置 问题ꎬ教师教育解决的是大教师教育 系统搭建 问题ꎬ而新师范教育解决的是教师教育 性能升级 问题ꎬ其实质是着生在陶行知 新师范 改革延长线上的 后师范 ꎮ我们清楚地看到ꎬ进入教师教育时代ꎬ师范教育精神内核正面临被耗散的风险:中师的停办让师范教育失去了原生精神家园ꎬ教师选聘社会化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特权ꎬ师范大学综合化降低了师范教育的纯度ꎬ师范办学市场化弱化了 人生楷范 型教师的培养力ꎬ教师教育大学化加剧了 学科 与 教育 间的双专业性冲突 为此ꎬ当代师范教育面临着精神重聚㊁内核重建㊁体系重塑的历史挑战ꎬ 新师范 应声落地ꎬ宣告 后教师教育 时代的启幕ꎮ可以说ꎬ在 后教师教育 时代ꎬ我国其面临的师范教育现状是:师范院校不再具有独霸性㊁纯粹性㊁专属性ꎬ而将由一个教师教育新体系ꎬ即 以国家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为引领㊁师范院校为主体㊁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㊁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㊁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㊁协同㊁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取而代之ꎬ由此面临与中小学联手㊁与综合大学联合㊁与区县教师发展中心联动的新形势㊁新要求ꎮ 后教师教育 时代期待新师范精神的重建来克服大教师教育体系的精神缺陷ꎮ如何在开放化㊁一体化㊁多样化教师教育格局中汇聚师范教育的精魂ꎬ提升师范教育的精度ꎬ夯实师范教育对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主导力㊁主体性与话语权ꎬ就成为师范院校 新师范 建设肩负的历史使命ꎮ站在师范教育变迁的历史接口上ꎬ我们清晰地看到ꎬ 新师范 的历史功能定位一定是:重温 爱国㊁育师㊁强教㊁树人 的师范精神ꎬ彰显师范教育的主导功能ꎬ升级师范教育的专业性能ꎬ真正肩负起 造就人格楷范式教师 成为其他育师机构范本 的两大使命ꎬ着力培养能够为学㊁为事㊁为人示范的新时代 大先生 ꎬ敦促师范教育实现从 造就专职教师 向 造就人格之师 ㊁从 普通教师教育机构 向 教师教育示范型机构 的升级再造ꎮ这就是 新师范 的第一新生点ꎮ(二)本质定义: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历史定义只能赋予 新师范 以自然内涵㊁功能蕴含ꎬ而不能阐明其实质内涵㊁本真蕴含ꎬ本质定义才是历史定义的共性蕴含ꎮ在当下ꎬ要肩负其师范教育的历史责任ꎬ师范院校教育行动的直接入手点无疑是造就卓越教师ꎬ能否优秀地完成这一使命ꎬ事关 新师范 建设的成败与存亡ꎮ从这一角度看ꎬ 新师范 的实质定义理应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改革行动ꎬ致力于创造更专业化的师范教育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 0的意见»指出ꎬ卓越教师是 教育情怀深厚㊁专业基础扎实㊁勇于创新教学㊁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 ꎬ其关键素养构成是:教育情怀㊁专业功底㊁教学创新㊁综合育人与自我发展能力ꎮ与之相应ꎬ 新师范 是以造就具备这五项关键教师素质为根本职责的新型师范教育形态ꎮ为此ꎬ其本质蕴含是:将高尚师德与教育精神放在首位ꎬ视为教师职业的灵魂ꎬ真正将 身正为范 的传统师范精神弘扬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上来ꎻ将教书育人知识能力培育视为师范教育的立命之基㊁立根之本ꎬ真正体现 学高为师 的师范精神与 能力为本 的专业精神ꎻ将专业生命力延绵视为教师职业的命脉ꎬ用持续发展㊁终身学习㊁反思创新缔造更强大的 教师专业自我 ꎮ从这一角度看ꎬ新师范建设的重点是:大力提升师范教育的师德教育力㊁师能发展力与自我创新力ꎮ站在历史的角度看ꎬ教师培养工作的内核始终处于演进之中:在师范教育始建时期ꎬ学科知识基础是教师培养工作重心ꎻ在师范教育专业化时代ꎬ教育专业知识成为工作重心ꎻ在新师范教育时代ꎬ精神塑造㊁追求卓越㊁创新发展成为师范教育的新支点㊁新内核ꎮ正如学者所言ꎬ在新师范培养目标制定上ꎬ理应实现 从强调学科基础到重视综合素养及追求卓越 [2]的转变ꎬ这一转变是教师培养逻辑使然ꎮ与之相应ꎬ当代 新师范 的本质定义必然是造就卓越的 人师 ㊁创新发展的 经师 与自我升级的 自师 ꎬ其要造就的新型教师一定是适于 为人之师 ㊁善于 教人之师 与精于 以我为师 的真正良师ꎮ(三)时代定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历史是 新师范 的情景定义者ꎬ理想是 新师范 的未来定义者ꎬ在历史态与理想态的中间地带51来探求 新师范 的时代定义具有其内在合理性ꎮ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ꎬ新师范是与这一时代相适应的师范教育形态ꎬ其肩负的时代使命是:致力攻克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不发达㊁不均衡的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ꎬ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先进的师范教育服务ꎬ充分发挥新师范作为优质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 功能ꎮ中国当代是迈向全面现代化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ꎬ是全力赶超世界一流的时代ꎮ与之相应ꎬ它需要的是基于 原始创新㊁协同创新㊁开放创新 的师范教育ꎬ需要的是基于 知识㊁技术㊁信息㊁数据 等高级生产要素支持的师范教育ꎬ需要的是基于教育发展 新动能㊁新增长极 [3]的师范教育ꎬ需要的是 牢记人民幸福福祉㊁心系人民生活质量 的师范教育ꎮ由此可以推知ꎬ 新师范 的时代定义是立足于智能驱动㊁创新驱动㊁人民中心的高端师范教育ꎬ其时代使命是:致力探寻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动能㊁新方位与新增长极ꎬ努力创建当代中国人民最期待的师范教育新形态ꎮ进而言之ꎬ这一全新师范教育形态的三个新生点是:其一是与互联网㊁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耦合ꎬ努力实现师范教育的智能化㊁信息化ꎻ其二是将观念㊁制度㊁模式㊁思维等发展要素创新视为师范教育的核心动能与发展命脉ꎬ在推陈出新中促使最优质㊁最适合㊁最先进的师范教育形态形成ꎻ其三是牢记人民中心的教育质量标准ꎬ始终秉承 以人民为中心来办师范教育 的原则ꎬ努力实现当代师范教育的中国化㊁民本化ꎮ在这一意义上ꎬ 新师范 不是传统师范与教师教育的外延扩展㊁重组再构ꎬ它更注重丰富的时代蕴含与时代特质ꎬ高理念牵引㊁高技术支持㊁高价值观引领是 新师范 最具个性化的 三高 蕴含ꎮ诚如学者所言ꎬ 新师范 的时代意蕴是 将做人的教育贯穿师范教育全过程 ꎬ是 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新文化 ꎬ是 探索 师范教育+ 的复合专业建设以及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合 ꎮ[4]如若隐去了时代使命㊁时代精神㊁时代主题ꎬ当代中国师范教育的蕴含不仅是抽象㊁乏味㊁干瘪的ꎬ更是缺乏感召力㊁变革力与创新力的ꎬ由此将 新 字的意义理解局限在 形变而神不变 的浅层水平上ꎬ最终只会加深当代师范教育发展的内卷化态势ꎬ偏离了重振 新师范 的原本意图ꎮ二㊁ 新师范 建设的理论架构在后教师教育时代ꎬ 新师范 承担着统整教师教育系统㊁造就卓越教师㊁创新师范教育内涵的艰巨使命ꎬ与之相应ꎬ内核重构㊁动能重整㊁系统重塑是 新师范 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ꎮ学者指出ꎬ教师教育呈现出既具有内部性又具有外部性的显著特征 ꎮ[5]对新师范而言ꎬ内部性特指其内部结构构成的属性ꎬ尤其是其理念与架构的先进性㊁专业化水平ꎻ外部性特指其对基础教育以及整个社会教师需求的响应水平与满足程度ꎬ其对师范教育服务对象所产生的能动作用大小ꎮ在当代宏大教师教育体系中ꎬ师范教育是通联所有教师教育机构的立交桥㊁连心桥ꎬ是助推整个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桥㊁拱桥ꎬ是构建理想教师教育体系的天桥㊁彩虹桥ꎬ其神经中枢与引领范导功能异常明显ꎮ基于这一全新功能定位ꎬ我们相信ꎬ建设 新师范 的理论架构是:以弘扬 中华师范精神 为理念支点ꎬ以教师教育系统内能统整与信息科技赋能为手段ꎬ致力打造高性能的师范生成长立交桥ꎮ(一)内核重构: 中华师范精神 的强势回归师范教育重振的基点是师范精神的进化升级ꎬ师范精神重建是 新师范 建设的灵魂工程ꎮ在教师教育一体化㊁开放化㊁大学化时代ꎬ我国过于关注教师教育体量的扩张ꎬ过度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供给ꎬ却遗忘了现代师范教育中最为关键㊁重要的特质构成 师范精神ꎬ即在师范生身上造就 可以师法的模范 [6]品性ꎮ中国师范教育之所以生命延绵㊁持续生长㊁撼动世界ꎬ其根本原因就是师范教育㊁师者品性中承载的中华师范精神ꎬ能否让 中华传统师范精神 强势回归㊁应势重建ꎬ决定着当前我国新师范生命力的强弱ꎮ西汉杨雄在«法言 字行»中言道: 师者ꎬ人之模范也 ꎮ从这一意义上看ꎬ 师范精神 是指 可以为人楷范 的教师培养质量标准ꎬ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是:师范院校应该造就出堪为国人㊁世人的做人范本或标杆的旗帜型教师ꎬ堪为学生为人㊁为学㊁为事楷范的 大先生 ꎬ应该面向这种教师新范型而调整培养目标㊁思维与线路ꎮ显然ꎬ这一新范型聚合了现代优秀教师核心品质ꎬ它是最理想教师人格形象的具体体现ꎬ是综合性教育影响力最优的教师新类型ꎬ是能够引领时代㊁文化与潮流的教育先驱者ꎬ是韦伯所言的 伦理先知 与 楷模先知 的共同化身ꎮ在历史上ꎬ国人对 师范 的经典诠释是 学高为师㊁身正为范 ꎬ它意味着:真正教师的两大核心素养构成是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ꎬ博学通达㊁为人师表是师范精神的原初意义蕴含ꎮ进而言之ꎬ在当代中国ꎬ 师范 一词61承载的人格形象首先是 中国人 形象ꎬ是 世界中㊁历史中的先进中国人 形象ꎬ其次是掌握通达文化知识㊁学科专业知识㊁教育专业知识的 现代中国人 形象ꎬ最后是新生一代生活圈子中的 人生导师 形象ꎮ更通俗地讲ꎬ 师范 的本土化表达就是教师的 范 ꎬ身上有无教师的 范 ㊁教师的 样 ㊁教师的 气质 是评判一名教师本真品质含量的最直观标准ꎮ在这一意义上ꎬ师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㊁卓越人格㊁专门知能㊁尚真求美的 真教师 ꎬ一批可以 行为世范 堪为师表 范导社会 的优秀教育人物ꎬ是能够肩负起 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 使命ꎬ担当起 民族复兴㊁教育强国 大任的 四有 好教师ꎮ概言之ꎬ当代中国师范精神的内涵是家国情怀㊁职业使命与师德品性ꎬ将之融入师范教育的机体与细胞ꎬ使之成为凝聚师范教育事业的魂魄ꎬ成为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指针ꎬ正是新师范建设的全新理念之基ꎮ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ꎬ师范精神与国家精神㊁大学精神㊁专业精神紧紧交合在了一起ꎬ对其内部关联进一步理清是凸显师范精神的客观要求ꎮ首先ꎬ在教师教育大学化㊁综合化进程中ꎬ师范精神被大学精神所遮蔽ꎬ学者似乎认为:大学精神是高于师范精神一筹的一种教育精神ꎬ甚至认为师范精神只是大学精神㊁大师精神的附属品或次生品ꎮ其实ꎬ师范精神才是大学精神的源头ꎬ因为从大学演进史来看ꎬ多数大学的前身是师范大学ꎬ其治学理念正是造就精神楷模㊁范导整个社会ꎬ而追求至高真理㊁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精神只是师范精神的产儿罢了ꎮ其次ꎬ在教师教育国际化中ꎬ我国师范教育的国家精神受到了冲击ꎬ学以报国㊁教以济世的教育精神被弱化ꎬ师范教育实践中对 通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追求 压过了对 国家民族身份意识的关注 ꎬ为此ꎬ重提教育报国精神ꎬ唤醒民族意识自觉ꎬ强化教师作为 国家公职人员 的身份教育ꎬ夯实师范生的国家责任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ꎬ是新师范建设的精神旨归ꎮ最后ꎬ在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中ꎬ专业精神㊁专业态度㊁专业理想教育部分取代了师范精神教育ꎬ导致师范精神内涵的虚化ꎬ因为教师的专业精神㊁专业态度㊁专业理想都只是师范精神的碎片或片段ꎬ如若缺乏在 人格示范 层面的统合ꎬ师范精神终将会在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中消解ꎮ基于这一分析ꎬ统整国家精神㊁大学精神与专业精神ꎬ促使新时代中国师范精神的内涵重构与强势回归ꎬ是新师范教育康庄前行的全新精神基石ꎮ(二)内向聚合: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新师范 建设最需要的两大支撑是精神导航与动能激发ꎬ前者确保了建设的方向ꎬ后者提供了建设的动力ꎮ新师范建设的 新动能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能聚合ꎬ一个是科技赋能ꎬ二者合力叠加ꎬ就能够保证新师范建设的快速发力ꎮ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是一个以师范教育为主体㊁为统领㊁为心脏的宏大教师教育系统ꎬ如何增强师范教育对整个教师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与统摄力ꎬ将分散在各个教师教育机构与环节的教师教育力量聚合起来ꎬ就显得颇为重要ꎮ为此ꎬ在新师范建设中ꎬ师范教育不仅要发挥其在各类教师教育机构㊁师范生终身专业成长的立交桥作用ꎬ更要扮演好其作为教师教育机体中枢神经的整流器㊁聚能环角色ꎬ全力提升整个教师教育系统 造就大国良师 的育师功能ꎮ一方面ꎬ师范教育要在教师教育系统中发挥内力聚合作用ꎮ对师范院校而言ꎬ教师教育系统其实包括两个子系统:其一是内系统ꎬ即由直接参与教师培养的机构ꎬ如综合大学㊁教师培训/教育学院㊁县区教师发展中心等构成的教师教育子系统ꎬ师范院校本身就归属其中并位于统领地位ꎬ该系统性能优化面临的主要是培养责任分工与一体化联动问题ꎮ其二是外系统ꎬ即由那些支持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相关机构ꎬ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㊁基础教育学校㊁校外培训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构成的教师教育子系统ꎬ该系统性能优化要解决的是教师培养工作环境优化问题ꎮ在新师范建设中ꎬ针对内系统建设ꎬ师范院校要以先进教育理念㊁教师发展理念㊁教师培育模式研发为切入点ꎬ大力提升自身在教师教育联合体中的话语权㊁领导权㊁专业权ꎬ深化与其他教师教育机构间的分工合作与专业协作ꎬ提升自己对教师教育机构全局的把控力与主导力ꎻ针对外系统建设ꎬ师范院校必须善于争取相关机构的认同与支持ꎬ向他们表达自己的专业倡议ꎬ为其提供先进科学的服务建议ꎬ引导外部教师教育资源的持续注入与社会舆论的正向建构ꎬ为整个教师教育事业营造健康㊁积极㊁有力的发展环境ꎬ防止各种非专业观念与文化阻滞教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ꎮ另一方面ꎬ师范教育要在师范生职业人生成长中发挥内力凝练作用ꎮ在教师教育终身化背景下ꎬ师范生一生都要接受各种形态的教师教育ꎬ师范教育仅仅是 其一 而已ꎮ毋容置疑ꎬ在师范生职业71人生中ꎬ师范教育发挥着奠基培元㊁储备潜能的独特作用ꎬ脆弱㊁肤浅㊁内卷的师范教育只会让师范生的职业人生迷失方向㊁不堪一击㊁失去光彩ꎮ进而言之ꎬ师范教育发挥着将师范生的人生选择导向教育事业ꎬ为其专业素养提供系统训练ꎬ为师范生职后发展提供坚实胚基的特殊功能ꎬ用四年师范教育来牵连师范生的职业人生是师范教育担负的专门职能ꎮ为此ꎬ新师范建设中必须考虑三点:其一ꎬ帮助师范生做出理性而又审慎的从教选择ꎬ帮助其树立终身从教㊁矢志不移的教育信念ꎬ为其一生从教提供永恒的动能之源ꎮ其二ꎬ为师范生提供精心㊁精专㊁精准的专业训练ꎬ夯实其终生从教的专业航母ꎬ培养其终生有用的专业核心素养ꎬ如专业批判力㊁创造力㊁想象力㊁学习力㊁人格力等ꎬ使之成为职后成长的 专业基因 ꎮ其三ꎬ帮助师范生规划职业人生ꎬ夯实职业理想ꎬ培植职业品格ꎬ弘扬师范精神ꎬ将师范生顺利带入职后发展的快行道ꎬ缩短其职业成熟成功的周期ꎮ(三)科技赋能: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新师范与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㊁新文科一样ꎬ都有其共同的时代属性ꎬ这就是信息化时代㊁智能化时代ꎬ将信息科技㊁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师范教育各环节中去ꎬ构筑师范教育与信息科技间的深度耦合之势ꎬ是科技赋能师范教育的时代内容ꎮ所谓人工智能 ꎬ就是 人类通过基于网络或程序研发的能模拟或超越人类智能(包含高级情感)ꎬ通过借助人类操作或独立工作而胜任复杂工作的一类机器或程序ꎮ [7]在当前ꎬ人工智能对人的自然智能的模拟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ꎬ师范教育的许多简单工作领域都可能部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ꎬ如专业技能训练㊁课程作业管理㊁虚拟训练环境创设㊁学情分析诊断㊁教学效果评价等ꎬ甚至这些领域中人工智能的表现要优于普通教师教育者ꎬ例如ꎬ人工智能可以借助学生面部表情㊁情态动作㊁心理变化㊁课堂行为等的分析ꎬ来判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ꎬ进而将师范教育服务的形成与师范生学习需要㊁知能水平匹配起来ꎬ搭建出具有个性化㊁自适应性师范生学习系统ꎬ达到对师范生精准培养㊁精细指导的目的ꎮ同时ꎬ更先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师范生学习系统将具备自我学习功能㊁表情互动功能ꎬ尤其是 语音识别㊁人脸识别㊁机器翻译 等技术大大提升人际会话的效能ꎬ更新升级师范生学习辅助系统ꎬ增加 机器代替教师教育者 的概率ꎬ迅速超越教师教育者自然智能的局限ꎮ当然ꎬ在师范教育实践中人类的某些高级机能ꎬ尤其是 人类在情感㊁精神㊁激励㊁知识创造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 [7]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ꎮ在这一形势下ꎬ科技赋能师范教育的基本形态仍将是人机耦合式㊁ 人工智能+ 自然智能式ꎮ基于这一分析ꎬ 人工智能+ 师范教育与 师范教育+ 人工智能理应是当代新师范建设的重要内容ꎮ就前者而言ꎬ 人工智能 +师范教育 的核心内容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平台ꎬ将师范教育建设作为重要领域ꎬ凸显信息科技的强势功能ꎬ促使师范教育领域中的人工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新业态形成ꎻ就后者而言ꎬ 师范教育+ 人工智能 的重要内容是在师范教育的母体中植入人工智能精神ꎬ嵌入人工智能技术ꎬ实现师范教育中部分环节的智能化㊁自动化ꎬ提高 人机协同的黏合度 ꎬ创造人机耦合的最佳状态ꎮ借助这两种思路ꎬ新师范建设将突破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体㊁自然智能㊁自然工作环境对师范教育的三重制约ꎬ全方位拓展师范教育的发展空间与功能阈限ꎬ深刻改变师范教育的存在样态ꎮ(四)外能培育:高性能教师成长立交桥的全力打造新师范之 新 不仅是指其教育目标㊁教育方式㊁教育形式之 新 ꎬ更在于其教育性能之 新 ꎬ即能够对优秀教师成长产生有真效㊁有特效㊁有优效的影响ꎬ能够成为师范生迈向卓越的高性能立交桥ꎬ能够在师范生人生发展与职业成长中铭刻下深深的烙印ꎮ师范教育必须在两个方面下功夫ꎬ实质性参与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ꎬ师范教育必须促进师范生专业增值效应的发生ꎬ努力打造对师范生来说有触动㊁有影响㊁有深度的师范教育ꎮ师范教育服务的 有效 源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师范教育服务的品质ꎬ即师范教育活动是契合师范生专业成长需要且处于其专业最近发展区内的教育服务ꎬ是富含教育性资源与营养的教育服务ꎻ其二是师范生参与师范教育的深度ꎬ即师范生全身心深度参与其中ꎬ形成了人与服务间的互动互摄关系ꎬ切实引发了师范生专业认知结构与专业行为图式的质变与升级ꎮ可以说ꎬ有效的师范教育服务对师范生来说一定是切身㊁切心㊁切合需要的服务形态ꎬ是助推师范生专业持续增值的服务形态ꎬ打造这种低重心教育服务是师范教育的性能提升之道ꎬ是师范教育的蜕变升级之道ꎮ另一方面ꎬ师范教育必须是师范生入职后持续发酵并撬动其职业人生的杠杆型教育ꎮ真正优质81的师范教育既是师范生职业人生的压舱石ꎬ又是托起其职业人生高度的拱心石ꎬ更是延长师范生职业青春期㊁创造期的一枚珍宝石ꎬ创建高效能师范教育的意图在于增强其对师范生职业人生的导航力与辐射力ꎮ其实ꎬ师范教育效能的体现主要是 外能 ꎬ即大学师范教育向师范生整个职场人生的扩延功能ꎬ是师范生日后可能给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带来的贡献力与变革力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师范教育是师范生专业精神的种子教育㊁专业知能的奠基教育㊁专业人格的启蒙教育㊁专业品质的基因教育ꎬ在师范生心灵心田中播种下一颗高翱职业理想的良种正是师范教育的天职所在ꎮ为此ꎬ 新师范 建设意在夯实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力ꎬ培育师范生的专业潜能ꎬ增强师范教育对师范生未来职场㊁职业成功的贡献力ꎮ在这一意义上ꎬ 新师范 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从师范生一生专业成长中的 种子素质 基因品质 培育入手ꎬ全力提升师范生赢获未来职场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实力ꎬ最终达成促成师范教育 外能 倍增的建设目的ꎮ三㊁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在当代中国语境中 新师范 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㊁师范性㊁创新性与效能性ꎬ其中 中国性 要求新师范建设要关注中国国情㊁彰显中国优势㊁服务中国腾飞ꎬ让中华师范精神发扬光大ꎻ 师范性 要求新师范建设要提升师范教育的专业性㊁示范性与独特性ꎬ建设彰显 师范本色 的师范教育ꎬ努力提升师范教育的专业品质ꎻ 创新性 要求新师范建设必须借力科技㊁突破陈规㊁培育新质ꎬ真正实现所有教育环节细节上的新质培育ꎻ 效能性 要求新师范建设要着力提升其实质性要素 教师教育力ꎬ[8](P.12)努力打造性能最优㊁辐射力最强的教师教育内核ꎬ使之成为师范生终身发展的强磁场ꎮ(一)打造 中国版 师范教育改革蓝本在当前ꎬ中国师范教育正处在东西方交流㊁传统与未来交汇的接点上ꎬ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强势攻势面前ꎬ中国师范教育最需要的是文化自信㊁文化自强㊁文化自主精神的支撑与统领ꎬ深入推进师范教育改革的中国化进程ꎬ打造 中国版 师范教育范本ꎬ就成为新师范建设的首要行动基点ꎮ在西方ꎬ师范教育已经完全被大学化ꎬ 通识教育+教师教育项目 成为定式ꎬ师范独特性已经不复存在ꎻ在我国ꎬ师范教育体系依然存在ꎬ中国师范精神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ꎬ构筑以中国师范精神为内核的中国师范教育品牌尤为迫切ꎮ为此ꎬ新师范建设必须 积极探索中国教育智慧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教师教育形态ꎬ为主动在全球教育发展议题上提出中国主张㊁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9]ꎮ可以想象ꎬ中国版新师范的基本框架是:其一ꎬ牢记立德树人精神ꎬ倡导 大课程思政理念ꎬ在师范教育的所有环节㊁细节中都嵌入国家精神㊁国家意志㊁家国情怀ꎬ让 造就大国良师 ㊁ 成就大先生 成为师范教育的首要目标ꎮ其二ꎬ强化中华传统师德美德ꎬ让 爱国爱生 学以报国ꎬ教以济世 以身作则ꎬ言传身教 爱护学生ꎬ无私无隐 等优秀中华师德传统发扬光大ꎬ让优秀师范文化传统再放异彩ꎮ其三ꎬ建立师范教育品质的 中国标准 ꎬ借助师范专业认证㊁教师专业标准落实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等途径凸显中国师范教育的特质特色与文化传统ꎬ借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深掘封闭型师范教育的优势ꎬ四年持续一贯地开展师德精神㊁职业精神㊁教师人格等柔性品质教育ꎬ发挥师范文化熏染㊁师范精神陶冶的独特育师优势ꎮ如果说西方师范教育是散落在综合大学中的技能偏重型教育形态ꎬ那么ꎬ中国师范教育一定是以专门师范教育体系为主体㊁以师范精神文化陶冶为优势的素养为重型教育形态ꎮ在这一意义上ꎬ中国新师范建设一定是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㊁中国意志㊁中国师范精神的师范教育ꎬ是专注培育师范生中国历史底蕴的师范教育ꎬ其最终意图是要构建出一种对新时代中国而言量身定制的师范教育模态ꎬ真正让师范教育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㊁中国教育强国战略㊁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历史重任ꎬ真正发挥其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母机功能ꎮ一句话ꎬ新师范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用中国师范传统㊁中国师范教育优势来缔造最具现代感㊁历史感的中国版师范教育ꎬ努力在传统师范教育与现代教师教育之间寻求最佳的接合点与平衡点ꎮ(二)构建 师范本色 的师范教育师范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教育ꎬ其次是一种以育师为目标的特殊职业教育ꎬ更是一种堪为其他高等教育范例的优质教育ꎬ职业性㊁育师性㊁范例性是其师范性的独特蕴含与本色所在ꎮ我们相信: 师范 教育的初心是要造就出堪为人范㊁能为师表㊁心系民族㊁勇挑重任的优秀教师ꎬ是造就堪为其他教育形态之 范本 师范教育形态ꎬ是严格按照 职业性㊁育师性㊁范例性 的标准来构建师范教育的新形91。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

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

”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其境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其境界

王业春本人师范大学毕业在中学任教已22年,先后送过两届初中毕业班和14届高中毕业班。

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也曾聆听过不少“大师”的讲座和教诲,对教师的成长及教育的发展有切身体会。

目前到了教学生涯发展的瓶颈期和困惑阶段,梳理成长经历及相关思考,特作此文,献给无数和我一样在三尺讲台奋力挣扎的同行。

一般来讲,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四个阶段:入职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知名教师。

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整地走完这四个阶段,许多人停留在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

1.入职教师——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对教育事业有新鲜感,对教学工作有紧张感,对学校及整个团队有依赖感。

这一阶段的教师,由于刚从大学毕业,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同时由于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快,有朝气和活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充满憧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和闯劲,这些都是入职教师的优势。

也正是由于年轻,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还没有经历和经验,他们的教育教学还处于模仿、借鉴、学习和吸收阶段。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给他们家的温暖,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他们指定有奉献教育精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业务方面指导他们,更重要的是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他们明白教育是事业而不仅是职业。

作为入职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心态。

毕竟以前在大学学习的东西都是间接的理论性的(现在的师范大学好像对中小学教育的技能培养有所加强),或者听其他人谈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并不切合现在学校的实际,尽快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投入新的工作。

其次,要熟悉所在学校并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人际氛围并融入其中,熟悉所教的学生和教材,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认识教材、使用教材和重构教材。

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事很多,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多向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师范教育是兴学之本,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师范教育扮演着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角色,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从师范教育的意义、师范教育的现状和师范教育的未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师范教育的意义
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是教育系统的支柱。

优秀的师范教育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些优秀的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示范者,引领学生积极向上、成才成人。

师范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素质不高、学科水平不足、教学理念陈旧等。

一些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

此外,社会对教师地位的认可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人对从事教师职业持有偏见,导致师范教育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

师范教育的未来
针对目前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首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其次,要提升师范教育的地位和声望,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愿意选择师范教育,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最后,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持续教育,使教师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总之,师范教育是兴学之本,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只有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和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未来的师范教育能够更加完善,为我国教育系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师是社会中最崇高的职业之一,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使命,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塑造品德,指引人生方向。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影响人生,推动社会进步。

教师的意义在于传授知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教授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知识和教诲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支撑,是他们面临困难时的指导。

正因为有了教师,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

教师的意义在于培养品德。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勇气。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人,更要教会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

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教师的品格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

教师的意义在于指引人生方向。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风雨兼程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是多维度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品德、指引人生方向。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需要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慈爱和坚强的心态,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学子的人生道路。

【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们是社会的脊梁,也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尊重教师,让他们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第二篇示例: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塑造人格的使命和责任。

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目录一、内容概括 (1)二、教育家精神及其价值意蕴概述 (1)(一)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2)(二)教育家精神在师范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4)(三)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分析 (5)三、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现实困境 (6)(一)社会背景与就业压力的挑战 (7)(二)师范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限制的问题 (8)(三)师范生个人素养与职业认同感的不足 (10)四、涵育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向 (11)(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12)(二)完善课程体系,融入教育家精神培育 (13)(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 (15)(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自我成长动力 (15)五、案例分析 (16)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文章首先阐述了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师范生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了当前涵育教育家精神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环境复杂多变、师范生自身认知偏差等问题。

提出了实践路向,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本文旨在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推动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培养与实践。

二、教育家精神及其价值意蕴概述在探讨师范生涵育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之前,我们首先需明确何为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那些具有远见卓识、深厚教育情怀和坚定教育信仰的教育工作者所共同秉持的一种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更彰显了他们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热忱,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关注。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便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性。

首先,师范生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教育学,师范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深入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可以拓展教师的思维视野。

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方面知识和理论,有助于开阔师范生的思维广度,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提升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师范生还可以了解不同教育理论和实践,思考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师范生学习教育学还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育学作为一门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学科,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教育学,师范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更好地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总之,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拓展教师的思维视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能够促进教育
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希望广大师范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师范教育重要性

师范教育重要性

师范教育重要性
人类的教育,依靠教师才能展现出它的真正价值,教师范教育对今天的时代至关重要,它
使教师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为社
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首先,教师范教育使教师更具有思想准备。

它不仅使教师学习和了解教育思想,更重要的
是使其明白了教育的理想,深刻领会了教育的历史,理解了教学的细节和实践,从而使其
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其次,教师范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真正的教师,把学生视为未来的希望,都
致力于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经验丰富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

再次,教师范培训使教师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这样,既可以通过自我参考和学习,准
确把握新社会发展的脉搏,掌握新技术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培养自身的指导能力,
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和社会责任。

总之,教师范教育非常重要,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其热忱,增强了其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更好地推进社会进步。

师范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师范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师范教育的讲座。

这次讲座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专家张教授主讲,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一、师范教育的意义张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强调了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师范教育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师范教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 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师范教育通过系统化的培养,使师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师范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灵魂,而师范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只有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3. 师范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师范教育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张教授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师范生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道德素质。

师范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业务素质。

师范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教学方法,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 心理素质。

师范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关心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关爱学生成长。

4. 身体素质。

师范生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强度、高压力。

5. 终身学习素质。

师范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师范生的成长路径张教授在讲座中为师范生指明了成长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师范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师范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得意义。

答:(1)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树立正确得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怎样建立良好得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得师生观;(2)加强教师与学生得交往;(3)在平等得基础上建立教师威信。

3、简答教师得职业道德修养。

答: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4、简答教师备课得基本要求。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5、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答: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培养正确得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6、简述一堂好课得基本要求。

答:教学目得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7、什么就是因材施教?如何贯切这一原则?答: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得个别差异。

贯切这一原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得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8、简述德育得基本内容。

答:从内容上瞧,德育主要内容就是指道德、思想与政治方面得教育。

9、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得工作?答: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10、简述教师应具备得素养。

(教师素质包括哪些?) 答: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11、目前,我国中小学最常用得教学原则有哪些?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2、我国中小学常用得教学方法有哪些?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13、简述班级授课制得意义。

答: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发挥集体教育得作用。

但,讲授法也存在着比较明显得缺点。

14、我国中小学常用得德育方法有哪些?答: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情感陶冶、奖励与惩罚等。

15班主任工作得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了解与研究学生;组织与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优雅得班级环境;协调好各方面得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大学》对师范专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对师范专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对师范专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教育在培养师范专业学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范专业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师范专业为教师培养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师范专业培养了具备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的教师。

大学的师范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使他们具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激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范专业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大学的师范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师范专业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大学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学工作,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这些职业发展空间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大学对师范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塑造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师范专业的培养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教育进步和发展。

师范的名词解释

师范的名词解释

师范的名词解释师范:培养教育者的殿堂师范,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它蕴含着无尽的教育智慧和教师情怀。

当我们提到师范,往往会联想到培养师资的学校或教育专业的学科。

然而,师范所包含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深远。

本文将探讨师范的名词解释,探究其涵义和重要性,并尝试从历史、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师范教育的内涵。

师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社会的主流,教育也是围绕着儒家教育理念展开的,师者负责传授学生知识、教导道德,是子弟的榜样和引路人。

儒家思想对于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师道的强调和教育价值观的倡导奠定了师范教育的基石。

如今,在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已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

师范大学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锻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他们致力于塑造年轻人的思想品质、教育智慧和执教能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现实和社会需求。

师范学生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和实践实习,将来能够胜任教育实践中的各项任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除了传统的师范大学,近年来,社会对师范教育的需求也得到了普遍关注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开始提供师范培训的课程和项目,以满足教育教学人才的需求。

这种社会化的师范教育为那些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师范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技能和知识,更是一种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只有真正喜爱教育事业,不计较回报的人才,才能在师范教育中发光发热,为教育事业谱写出卓越的篇章。

师范教育的内涵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深远。

它不仅是培养师资的途径,更是传承教育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师范教育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还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师范教育通过传授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教育者。

师范是什么意思

师范是什么意思

师范是什么意思
师范的意思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故为师范。

起源: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

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

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在中国古文献中,所谓“师范”,意为“可以师法的模范”。

西汉杨雄在《发言·字行》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的,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

内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

仰高希骥,历年滋多。

”世人遂把教师职业的特征概括为“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发展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

”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12月17日)。

192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简答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

简答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

简答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它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旨
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教育的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

师范教育是指教师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的专业性教育,旨在
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能力的教师。

师范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等。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教育是
师范教育的基础,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的延伸。

教师教育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师范教育则关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能力。

总之,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教师教育的基础和延伸。

只有通过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主要服务于广大师范生以及教师培训的课程,其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巨大贡献。

教育学为今日的师范生,明天的教师指明了成师道路的方向,让师范生更好,更得体恰当地为自身设定终生目标。

一,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其重要性好比水之鱼也。

思想是人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只剩下躯壳一片外加一副白骨,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思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无支柱就像房无顶梁一般,无定形,定格之态,随时都会有崩塌之险。

因此教育思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些,更好地让学生获渔,教师必须得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仅此一点,往往是不够的,教师为人师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得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作为一个同伴尊敬,家庭需要,为国家建设,服务社会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质,作风,品德。

如今21世纪的教师已远远不同于传统教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更高,国家对教师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教师就必须更加严格得要求自己,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教育方面,不能再像以前教师那样,仅仅充当教书匠,还得注重实践,重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趋向,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高教育智慧教育,教育,既教又育。

教师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只完成了教育事业中的小小的一个部分。

像这样的教师,严格上说,他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并没有履行到教师的职责,他甚至根本不知道教育的实际含义和真正范畴。

其实教育和为人处世一样,都是离不开智慧的,都是讲究方法,效率,效果的。

而且教育也同于商品,随着顾客需求的提高的趋势的改变,教育也得有所创新。

改善和提高教育方法,不断地反思教学设计,综合分析教学大纲,对于某些隐藏的问题,要敢于发现,大胆探索,提出质问,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教育生涯更有成就感,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师范专业论证

师范专业论证

师范专业论证
师范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设计、教学技巧等。

师范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他们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学技巧和良好的教育素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师范专业是国家需要的专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

因此,需要大量优秀的教育人才来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这些优秀的教育人才就是由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组成的。

其次,师范专业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传承文明和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手段,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是未来的老师,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师范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师范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教学实践和实习。

通过实践,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师范专业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未来的教育将会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的应用,师范专业的人才将会成为这场变革中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总之,师范专业是国家需要的重要专业之一,它培养的毕业生是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具备实践性很强和前途广阔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师范专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

大学师范生演讲稿三分钟

大学师范生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我是XX师范大学的一名师范生,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和思考。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范生:肩负未来,共创辉煌》。

首先,我想谈谈师范生的使命。

作为师范生,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坚定信仰,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其次,我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在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广泛涉猎,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游刃有余,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我们要注重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

我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为人师表。

我们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繁重,面对各种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善于化解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我要谈谈师范生的责任感。

作为师范生,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总之,师范生是肩负未来、共创辉煌的一代。

我们要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发出倡议:一、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师范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裴纯礼2009 年 3 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师范”的意义㈠“ Normal ”与“师范”的由来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 17 、 18 世纪的法国和德国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文理科顶尖人才而闻名于世,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且相得益彰,为国家培养教师、研究人员和较高科学素养的行政人才总校分 3 处,分别坐落于花都的于勒姆大街,朱丹大道和蒙突奇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占地 3000 亩)学生一入学就自动获得“实习公务员”身份, 4 年学习期间可享受两年的停薪假期,可出国深造或深入研究专业;毕业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 6 年该校在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出不少杰出人物• 总统蓬皮杜• 前总理兼国民议会主席洛朗·法布留斯• 1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近 10 位数学菲立兹奖• 生物学、哲学等领域的名家大师• ……⒉“ Normal ”与“师范”在中国“ Normale ”最先被翻译成日文,用的中文字符“师范”。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

”㈡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与校名的由来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1902 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 1902 年 12 月 17 日)。

1923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师范”的英文翻译选用了“ Normal ”;征求过 1919 年来中国讲学的美国教育与哲学大师杜威,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日本教育大师的意见,最后定为“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是世界上第一所同时使用 Normal 和 University 的大学。

㈢“师范”的意义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法国高师校长:立足创新。

好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书,而应一生“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

好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只满足于教好书,只是一个“教书匠”;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好的教师应努力自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

㈣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习惯就是素质,好习惯就是高素养!⒈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儿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一辈子起作用儿时养成的坏习惯,到大学、研究生、工作阶段就很难改了(古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校风对一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习惯、知识、人格):• 约束作用(外因:必然与潜移默化)• 熏陶作用(内因:潜移默化到自然习惯)⒉三种毕业生• 随波逐流• 出污泥而不染• 用自己的理念去影响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环境提问:哪种人最难?您属于那种人?案例:一个北师大校友在西北的故事⒊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润育大师的基本条件中小学• 再好的种子没有好的土壤、空气、水和养料长不出好的庄稼• 为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培养未来大师的好苗子贡献力量大学• 只有能润育大师的地方才能保证引进的大师真正发挥作用•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上能下的人才,为创建培育大师的氛围贡献力量二、好教师的标准㈠好教师的标准⒈传统的标准(也是目前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标准)以下都是当前评职称、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上评价好学校、好教师的标准。

•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分很高• ◇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 ◇正式出版了很多本教材• ◇正式发表了很多篇教学研究的文章• ◇培养的学生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比例很高• ◇一大批学生家长请我做家教提问:以上是否涵盖了“师范”本身的意义?它们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这位“名师”是否好老师?案例1 :一位听过我报告的南方小学老师的儿子的故事我的孩子和我们去旅游了,他在那里发生了一件有惊无险的事情,回来后,我孩子觉得有好多话要写,结果就写了 8 张纸的日记,先写了那里的美景,然后写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检查了,确实写的不错。

他对我说,妈妈明天我的日记一定是 A 加,我说,可能是 A 加加呢!第二天:“妈妈你猜我的日记老师给评的是什么?”我翻开孩子丢在地上的日记本一看,上面老师写的是:你抄得还很卖命的呢!!!我在孩子的日记本上郑重的替他写了个证明可老师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说那个老师还是什么明星老师我好想去校长那里去告她我每天都安慰我的孩子我说:“你的老师打电话给我了,给你道歉了。

”本来就语文好一点现在语文也不好了我花了好大的代价才到这个班哦抄就说抄吧,还说卖命这个老师的大头像挂在名师一条街上,昨天我路过的时候发现不知道是谁把她相片的灯箱给砸了我好害怕就是我孩子做的我是老师我从来不在家里议论孩子的老师裴老师,我真的好恨这个人但现在还有好多人要去她班上我读书也遭遇魔鬼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也一样我的孩子被毁了!我也想往她的相片上揣一脚就是,我不能流露出我的愤怒您可以把我的无奈做为您的案例我孩子好可怜,就喜欢一个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他说,那个老师喜欢他,摸过他的头结果他要求给品德老师送作业本就摸了一下他的头就喜欢了这个老师品德就考了 90 分别人都不喜欢上的课他喜欢所以老师要多摸孩子的头哦我提倡我们的老师多摸摸孩子做有爱心的老师……案例 2:老师培养的某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大学的某个学生用硫酸去泼动物园的狗熊问题:从上面和下面的案例反思什么是好老师的标准?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摘自《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钟启泉、崔允郭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

①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怪圈• 学生知识越来越多,常识越来越少• 学生智商越来越高,智慧越来越低统一的课程标准最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②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我的和谐• 健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和谐• 社会责任感、善于协作、终生为人民服务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初步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等强调生活与经验回归,围绕上述三个关系开发课程⑵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①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来源生活,还原生活②凸现课程的综合化• 强调综合性• 加强选择性• 确保均衡性⑶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①确立新的知识观• 新的知识观的组成• 个体兴趣• 情感• 信仰• 学生生活• 个人知识• 直接经验• ……②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学科领域• 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机会③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评价与被评价双方共同建构• 质性评定方式• 个性化反应评定内容⑷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①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②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间相互学习、支持与共享③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显性课程(教育目标与课程)• 隐形课程(校风与个性)⒊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教师必然是好教师• ◇一个好的公司和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以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并从中合法赢利为标准• ◇一所好的医院,应该以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标准•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以能培养优秀人才为标准;教师职业是培养学生,因此对一名教师也可通过其培养的学生质量作为衡量其是否好教师的标准“企业(厂商)与产品”、“医院(医生)和病人”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差别:是否直接负责任问题希望这不应该是近年来教育界出现某些学校和教师不负责任现象的原因教师是一个基于自觉与基于良心的职业!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㈡东西方的教育对比与思考⒈东、西方教育各自注重的东西摘自“南方周末” 2006.4.27 第 B15 版“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黄全愈)中国:• 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实行统编教材、追求标准答案(传承)美国:• 注重学生掌握的“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没有统编教材、没有标准答案(创新)⒉东、西方教育各自培养的目标⑴“聪明的孩子”与“智慧的学生”(美国——贾尼丝·萨博)聪明的孩子(中国特色)智慧的学生(美国特色)能够知道答案带着兴趣去听能理解别人的意思能抓住要领完成作业乐于接受吸收知识善于操作长于记忆喜欢自己学习能够提出问题表达有力的观点能够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寻找课题长于出击运用知识善于发明长于猜想善于反思、反省⑵东、西方教育各自培养的目标中国• 培养“考生”,以“学会”为目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 包揽了“聪明孩子”所有的特点• 中学生年年获得奥赛奖,高校无诺贝尔奖美国• 培养“学生”,以“会学“为手段探知未知世界• 包揽了“智慧学生”所有的特点• 获得 70% 以上的诺贝尔奖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西安事变的历史教学)摘自《天赋教育在美国》中国教师• 老师尽其所能,向学生灌输最“完整”的知识• 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满足于考试取得好成绩美国教师• 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创造知识• 自己上图书馆或网上获取知识• 启发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上课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制作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 把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 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会学”的本领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对学生论文的评语• 最好的评语:这个学生给我的知识比我给他的多得多。

• 最差的评语:这个学生没有给我任何新的知识。

思考: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教师,究竟该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⒋东、西方教育培养学生的差异点滴中国的现象• 老师至少不喜欢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 不鼓励培养没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观摩课:每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十分正确,扼要没什么问题(质疑:懂了还教什么?)• 夏令营玩:提不出到那玩的建议• ……美国的现象• 学生总爱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是不会责怪学生的• 鼓励培养有个性差异的学生• 夏令营玩:自己选择游玩的地方• ……⒌传承的教育与创新的教育中国的教育:重视传承,传承难于发展西方的教育:重视创新,创新才有未来法国画家与中国画家的故事法国画家:维克托40 年代:法国外交官的儿子, 14 岁见毕加索毕:“你想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毕加索第二?”外:“我想让他像你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毕:“如果这样,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80 年代,他成了法国新流派:视幻艺术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买到苏富比拍卖行, 160 万英磅/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