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重点第一篇:土地资源学重点土地资源学考试复习重点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计算题P145.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最新国土资源学复习资料

最新国土资源学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学姓名:周学贤学号:20140557045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学院学校:西南林业大学一、资源: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资源的分类:①自然资源②社会资源③经济资源④知识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也就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

国土资源:是指存在于国土领域内的所有资源(①广义: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②狭义: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①整体性;②稀缺性;③层次性;④地域性;⑤国际性国土资源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联合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国土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①物质循环规律;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③地域分异规律;④自然节律规律;⑤生态平衡规律。

国土资源分类:①按自然资源的物理性质分为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

②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能够不断生长繁衍的生物资源和自然循环中形成的可循环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而不能自然再生的资源。

③按自然资源的限制性特征分为流量资源和存量资源。

流量资源表现为容量限制;存量资源其资源量表现为储量限制。

④主要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综合特性即发生起源、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利用性等等。

⑤按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分类:自然资源分类: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海洋资源(水圈+岩石圈)、旅游资源(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二、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总4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达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较近。

2.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3.国土土地是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空间的一部分,即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区域。

土地不仅指土地,还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

土地是一个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

4.景观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6.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科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征、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1、简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紧密,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2、土地的资源特征是什么?1.整体性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土资源概述(1)资源的概念:资源为资财的来源并特指天然的财源,(《辞海》)。

一般认为,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其中包括:1)自然资源:完全是自然物,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而被利用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经济资源: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经人类劳动后的产物,可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原材料、机器、能源、交通等。

3)社会资源:以非物质形式作用于人类生活过程中的资源,如经营管理、资本、市场、人才、法律、道德、政策等。

4)知识资源:是从社会资源中分化出来,如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等。

(2)国土的概念: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也就是全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

“国土”一词最早源于德国,经日本引入我国。

(1)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土地(2)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资源或全部资源的总和(3)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自然环境(4)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生态环境(5)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以土地为中心的资源与环境的物质体系(6)一个国家的疆域或疆土、领土广义: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全部领土、领海和领空狭义: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土地一个主权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及其物质资源的总称。

领土:国家主权管辖的陆地部分。

领海:国家主权管辖的海域部分。

领空:国家主权管辖的陆地和领海范围内的全部上空。

大陆架:从海岸低潮线起,海底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向海洋方向。

倾斜延伸,到坡度显著加大的转折处为止。

专属经济区: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于沿海某一国家管理的经济海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比较全面而确切的涵义: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以及存在于这一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物质系统。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一、填空1. 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整体性、稀缺性、层次性、地域性、国际性。

2. 我国国土资源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零里记述时期(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始,到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以前)、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1949年以前)、发展初期(1949年到1978年)、发展中期(1978年到1983年)、成熟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3.国土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等。

4. 国土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物质循环规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节律规律、生态平衡规律。

5. 自然资源按物理性质分为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

6. 自然资源按再生性特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7.自然资源按限制性特征分为流量资源和存量资源。

8.自然资源根据本身固有的综合特性(耗竭性)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耗竭性资源按其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9.自然资源根据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关系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

10.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壤的组成:土壤固体,土壤溶液,土壤空气。

12.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质地,孔隙度,酸碱度,背景值。

13.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降水量的丰富程度,降水量的季节分布,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降水量的保证率和干燥度。

14.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

15.海洋新能源:潮汐能,风能,波浪能,盐差能。

16.国土资源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室内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内业处理阶段。

二、名词解释1.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2.自然资源:属于完全的自然物,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3.经济资源: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经人类劳动后的产物,可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原材料、机器、设施、能源、交通等。

国土资源学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学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学姓名:周学贤学号:20140557045专业: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学院:园林学院学校:西南林业大学一、资源: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资源的分类:①自然资源②社会资源③经济资源④知识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也就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

国土资源:是指存在于国土领域内的所有资源(①广义: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②狭义: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①整体性;②稀缺性;③层次性;④地域性;⑤国际性国土资源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联合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国土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①物质循环规律;②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③地域分异规律;④自然节律规律;⑤生态平衡规律。

国土资源分类:①按自然资源的物理性质分为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②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能够不断生长繁衍的生物资源和自然循环中形成的可循环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而不能自然再生的资源。

③按自然资源的限制性特征分为流量资源和存量资源。

流量资源表现为容量限制;存量资源其资源量表现为储量限制。

④主要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综合特性即发生起源、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利用性等等。

⑤按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和地理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分类:自然资源分类: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海洋资源(水圈+岩石圈)、旅游资源(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二、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国土资源考试知识点

国土资源考试知识点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公文的格式分为:文头、主文、和文尾三个部分。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宅基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3、耕地保护就是指应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

4、征地公告包括:征前公告、征后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5、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包括:受理、审查、告知、调查、处理、结案、资料归档。

6、农村村民兴建、改建房屋宅基地(含附属设施)总面积,使用农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使用未利用土地的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二、选择题(含单项、多项选择,共10分,每题2分)1、征收超过35公顷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应报(C )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B、省国土资源厅;C、国务院2、被征地农户对制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的,应先申请(A)协调处理。

A、县级人民政府;B、县国土资源部门;C、批准机关3、土地登记应当进行(B)审查。

A、形式审查;B、实质审查4、撰写请示,要求( A)。

A、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主送两个上级机关;C、主送主管的与有关的上级机关 5、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村民(A、B、C、D)宅基地,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

A、一户一宅之外(因继承等依法取得的两处以上宅基地除外)的;B、农村村民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C、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D、自依法批准之日起,满两年未动工兴建的宅基地。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X)(共10分,每题2分)1、向同级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应使用的文种是公函。

(√)2、村民因住房出卖使宅基地达不到标准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 X )3、我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县级人民政府。

( X )4、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5、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应包括耕地占用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事业单位_国土资源考试必备资料

事业单位_国土资源考试必备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必备问答题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答: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①绝对数量较大,耕地占有量小;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④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

2、何谓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答: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对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加工和配套建设,使其变为可供建设或农业使用的土地。

3、哪些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答: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①城市市区的土地;②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③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④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他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⑥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4、什么是土地有偿使用方式?答: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合法程序并支付一定费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

目前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

5、什么情况下可无偿收回国有土地土地使用权?答: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经批准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两年未使用的;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③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④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⑤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国有土地。

6、根据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分类,土地可分为哪几类?答:可分为:(1)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2)工矿用地;(3)交通水利设施用地;(4)旅游用地;(5)军事设施用地;(6)其他建设用地。

7、什么是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答: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要按“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1. 我国国土资源的特征
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1)气候要素:光、温、水;
我国年总辐射(一般指有效总辐射)总量最高的地方出现在西藏,为212.3-252.1w/㎡,青海、新疆和黄河流域次之,为159.2-212.3w/㎡。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四季晴朗、干燥的天气较多,总辐射较大,加之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量更大。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2)地学组成要素: 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貌类型:具有共同形态特征的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形态可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大类。

地质: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
3)水文:地表水、地下水、
①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亿m3;冰川总储量3.0×104亿m3;天然湖泊8万km2;沼泽11万km2。

水质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度逐渐增大。

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是西北重要各类用水水源。

②地下水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

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

4)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纬度地带性: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我国从南到北,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

经度地带性: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我国温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5)植被包括森林、草原或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

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我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

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主要被分为八个分区。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高寒荒漠区域分布在西藏西北部
6)社会经济特征
社会因素: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发挥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投入水平、区域条件
技术因素:生产管理水平
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51亩。

我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约占66%,分布在平原和盆地中的耕地约占34% 。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①城市规模扩张,土地利用率低
②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
③乱设开发区,全国4210个开发区(1996)
④征而不用,土地闲置。

174.8万亩(1997)
⑤房地产开发
⑥农业结构调整
2. 我国出台的土地分类体系和各自特征
我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景观学派;
20世纪70年代,大、中比例尺的采用前苏联和英澳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系统;
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

将全国自然地带或者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进行分类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综合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及社会经济特性。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分类。

84分类体系的评价:
该分类体系是在为开展全国土地利用详查,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等工作服务的背景下制订的。

强调农业利用的详细分类,曾被广泛用于1984年-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对摸清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农业用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提供依据,同时还能为国家的农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分类体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
(1)分类层次和类型相对较少。

这是一个2级续分的体系,包含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与国外成熟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相比,分类就显得粗糙了些,如英国国家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功能用途,将全英的土地分为15个大类,78个组,150个亚组和600个级。

(2)侧重于农业用地的划分,对城市用地关注不够。

8个大类中,直接农用地就占了4个;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只是作为二级地类而存在,对其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3.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动态监测与调查
遥感成像主要分为两种,即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

摄影成像: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的影像技术。

传统摄影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

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的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

依据探测波长的不同,又可分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等。

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体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物的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其探测波段可包括紫外、红外、可见光和微波波段等。

成像方式有光/机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和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三种。

遥感变化检测就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定量地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与过程,涉及到变化的类型与范围,即需要确定变化前后的地面类型、界线及趋势。

在变化发现以后,需要将变化的边界(即范围)提取出来,按提取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人工提取与自动提取两种:
人工提取——通过手工描绘或借助于图象处理工具如魔棒吸取的方法,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

自动提取——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如分类或取阈值法,自动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前后时相遥感影像
几何纠正、配准、镶嵌
多源数据融合
变化信息发现——第一步技
变化区域提取——第二步术
变化类型确定——第三步流
变化图斑的表示——第四步程
4.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优势:
1)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

2)与传统的制图方法相比, 不但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 而且可以完成以前难以开展的空间分析与模型运算, 如坡度的量算;
3)从空间实体的表达方式上, 具有矢量和栅格2种方式, 既可以表达像土壤类型这种非连续变量, 又可以表达如温度这样的连续变量。

土地评价中的一些新方法
1)模糊数学的方法:利用隶属度表达土地与作物的适宜性, 突破了传统方法对适宜性等级硬性分类的认识。

2)模糊神经网络
3)多层次灰色评价
4) 专家系统的决策树
MCE-GIS方法
多准则评价技术(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解决决策和选址过程中识别多个不利因素的问题而提出的,现已被广泛的用于复杂的多因素分析规划决策过程中。

对于跟空间环境相关的规划、评价分析时,往往需要跟GIS结合,但仅用GIS的叠加分析很难完成多于4、5个因子的分析,因此,将多标准评价技术引入GIS框架中可以用于解决多个空间因子的位置冲突问题。

5.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流程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

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自然和与土地利用直接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6. 土地复垦及土地整理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复垦: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到破坏前的原状、近似状态或与破坏前制定的规划相一致的形式和生产力,主要目标是重新建立相对长期稳定的景观地貌,有效的促进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土地整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实现土地规划目标的实施过程称为土地整理。

我国土地整理可理解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的必要性
1)实现耕地不减少,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
2)促进土地集约节约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4)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5)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