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1中国物价上涨形成的原因与政府稳定策略范文2
2021中国物价上涨形成的原因与政府稳定策略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较快, 影响了国民生活质量, 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众多, 在我国经济处于体制转型期物价上涨速度过快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与发展。
本文探讨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物价上涨的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CPI; 消费指数; 经济发展; 市场流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较快, 影响了国民生活质量, 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众多, 在我国经济处于体制转型期物价上涨速度过快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与发展。
一、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今年来,我国物价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 物价上涨的速度相对较快, 民众对此反应较强烈, 个别商品的价格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更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社会稳定和繁荣起到了负面作用。
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价格收国际市场的影响上涨 我国部分物价受国家市场上行趋势的影响巨大,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原油、玉米、花生、大豆等价格影响较大。
欧美国家今年来对生物能源的研究拉动了玉米、大豆、花生的粮食需求品的价格, 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国内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浮, 相应的粮副食价格都在国家上行趋势的影响下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例如常见的粮食原料、食用油、肉禽食品、蛋奶食品等都不断上涨。
同时国际范围内能源短缺催生了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 我国成品油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此外, 我国对于新兴能源的研究方兴未艾, 粮食变燃油的战略方针使玉米制造加工乙醇的产业发展拉动了玉米、高粱等常见粮食的价格, 因此带来了下游养殖业成本的上升, 拉高了鸡肉、猪肉、禽蛋等价格。
同时受病害、瘟疫等影响牛羊肉、禽蛋等副食品的价格近年来不断呈上升趋势, 对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了较大影响。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目前,我国物价上涨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农产品、燃料能源、生活必需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期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思维。
首先,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疫情带来的消费冲击。
作为一个疫情相对得到控制、经济向好的国家,中国消费市场受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人们由于过度宅家而产生的消费冲动,让很多以前没有涨价的物品,现在一涨再涨。
其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品价格上涨。
从一定意义上说,物价上涨分为两个阶段:成品阶段和生产环节的阶段。
而由于全球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的飙升,成品制造商们不得不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其三,产业链不畅通。
本来,各类生产厂家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供应链、销售渠道、人力、物流等环节来把商品发送到顾客手中,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各环节物流转运的受阻,产业链短时内中断现象就时有发生,也造成了物价的压力。
其次,应对物价上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其一,稳定政策的实行。
在这个时候,政府应加强计划调节、政策引导,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及时性,使物价得到控制。
其二,加大货币监管力度。
货币数量是重要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而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所以加大对货币监管的力度就是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抑制物价上涨的一种具体操作策略。
其三,进行资源整合。
有时候,物价上涨是由于各个环节中,资源缺失与不流畅导致的。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加强行业合作与横向产业联盟化,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化,也促进物价的拦截。
总之,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其带来的困扰,我们也应采取多种对策。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发放政府补贴来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可以着眼于消费市场,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方向,确保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适度地加以改进和创新。
申论热点: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控制措施
申论热点: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控制措施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此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阶段走势如何?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一)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
1997-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2%以内。
其中有3年为绝对下降,仅2004年涨幅为3.9%。
进入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季攀高,从1季度的2.7%,分别上升至2季度的3.6%,3季度的6.1%和4季度的6.6%,全年涨幅达4.8%。
今年1-7月,涨幅又进一步上升至7.7%,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分月度看,从2007年7月起,居民消费价格单月同比涨幅均在5%以上,尤其是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1-7月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1%、8.7%、8.3%、8.5%、7.7%、7.1%和6.3%。
(二)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
从大类看,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居住两个大类。
食品类价格涨幅从2006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12.3%,2008年1-7月达到19.5%,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从2006年的51.9%,分别提升至2007年的83.9%和2008年1-7月的82.3%。
居住类价格2006年上涨4.6%,2007年上涨4.5%,2008年1-7月上涨7.0%,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分别为40.8%、13.1%和13.5%。
(三)上涨范围不断扩大。
除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外,其余种类商品价格的涨幅也在逐步扩大。
烟酒及用品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0.6%上升至2007年的1.7%,今年1-7月上升至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1.9%,今年1-7月上升至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由2006年1.1%上升至2007年的2.1%,2008年1-7月上升至3.3%。
物价上涨的影响与措施
物价上涨的影响与措施具体表现货币发行量过多,金融危机后,大规模投资,造成流动性过剩。
再加上对外贸易长期顺差,顺差一美元,就要发行对应数量的人民币,现在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就知道超了多少货币量了,按1对的汇率算也有20万亿人民币了,现在国内M2就70万亿吧,所以知道物价为什么上涨了吧。
CPI,PPI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就是食品大幅价格大幅上涨,工资大幅上涨,房价大幅上涨,蔬菜猪肉鸡蛋大米食用油甚至雪糕都涨价,总之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同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中国国内物价上涨有六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我国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加剧了我国境内人民币的市场投放量,导致流动性过剩。
第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热钱涌入,并进入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引发输入型通胀,因此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
第三、是美元贬值,以及其新一轮的量化宽松,令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相应上升,从而进一步助推我国境内相关产品价格高居不下,使世界期货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助推我国通货膨胀。
第四、我国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和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造成固定投资,重复投资造成流通性泛滥。
第五、我国央行超量发行四十三万亿人民币,流动性加速加剧市场泛滥。
第六、天灾失收,物价飞涨。
猪八戒腾云驾雾,上涨太快太猛,带动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形势逼人!\\ \\ 原因物价涨了吗?我觉得物价没涨。
楼主你别看猪肉价格涨的那么快,其实猪肉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因为如果按照猪肉涨价的速度,养猪户的经营状况应该是很好的,而事实上养猪户的情况也堪忧,也就是说,涨价的钱,并没有被任何产业链环节所赚走,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只有一个,被通货膨胀稀释掉了。
截至到现在为止,人民币的总量已经超过70万亿,这也托前几年银行疯狂印刷钞票所致,如此大量的货币流入市场,势必会造成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
所以,事实上,并非是物价上涨了,而是您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了。
我国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及其调控手段
我国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及其调控手段稳定物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全局和全体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我国的物价涨幅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因此,如何维护我国的物价稳定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物价稳定的重要性和调控手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一、我国稳定物价的重要性1.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稳定物价与国家安定和人民和谐息息相关,物价波动会对经济和政治的稳定产生深刻的影响。
当物价快速上涨时,人们会感到购买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不良的影响,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高涨。
而当物价下降时,生产和消费都会受到冲击,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因此,维持物价稳定,就能够保持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
2.保护民众的利益物价是影响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因素之一。
在快速物价涨跌中,老百姓的利益会受到深刻的影响。
物价上涨会引起居民的消费能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形成一种穷富差距的现象,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和政治不稳定。
因此,需要调控物价向全社会传递出公平和正义的信息。
3.维护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的物价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如果物价波动太大,经济风险就会加大,使企业不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因此,维持物价稳定能够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信心,使经济更加稳健发展。
二、我国稳定物价的调控手段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货币流通和信贷政策,来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物价的涨跌。
或者通过调整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价格监管价格监管是通过政府管理价格的行为,限制价格波动的幅度,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价格管制措施,防止企业恶意垄断和价格欺诈等行为。
3.生产调节生产调节是指通过调节生产要素供给,控制产业链供需关系,来实现物价稳定的目的。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能源、原材料、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供给,来调整市场需求和价格。
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自20XX年初开始,物价结束了长达一年之久的颓势,开始起稳回升,什么原因促使价格运行趋势发生变化,物价回升的趋势能否持续下去,值得认真研究和分析。
一、一季度价格运行特点及其成因(一)一季度整体价格形势开局良好,价格总水平由降转升,已经进入缓慢回升的轨道20XX年伊始物价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季度各种价格均呈现良好的走势(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一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负增长,由降转升,并呈现稳步回升的走势。
其中城市和农村消费价格均小步上涨;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表1 20XX年一季度主要价格变动情况(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资料整理。
进一步分析,价格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主要是受蔬菜价格、服务价格和公共用品价格上涨(见表2)所带动。
尤其是蔬菜,年初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使一季度蔬菜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
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如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药、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三月份家庭设备下降%,医药下降%,通讯工具下降%,文娱耐用消费品下降%。
如扣除蔬菜上涨的短期因素,居民消费价格仍然负增长。
表2 一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商品和服务项目(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第二,在工业品价格中,一季度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等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迅猛,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个百分点。
分月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逐月扩大(见表3)。
第三,一季度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约个百分点,但呈现逐月回升的态势,已经走出低谷,将对今后居民消费品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表3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和原材料购进价(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期,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合理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二、问题原因分析1.供需关系失衡:某些商品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2.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上升,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3.货币供应过多:货币供应过剩,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推高物价。
4.市场垄断:某些企业垄断市场,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三、解决方案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稳定物价。
3.调控货币供应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4.增加供应量鼓励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缓解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
6.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稳定进口商品价格。
四、解决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实施方案:(1)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
(2)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
(4)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产品供应量。
(5)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6)加强国际合作,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
2.效果评估:(1)通过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有效遏制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物价。
(3)货币政策的调控,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4)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下,增加农产品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善,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缓解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
(6)国际合作的加强,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稳定进口商品价格。
五、结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生产效率、调控货币供应、增加供应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稳物价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稳物价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在实际操作中, 面临着许多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稳定物价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一、供需失衡供需失衡是导致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供应不足或需求过剩时, 物价就会上涨。
而当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时, 物价就会下降。
因此, 为了稳定物价, 需要加强供需平衡的调节。
对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供需平衡。
例如, 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 防止价格垄断和恶意炒作;加强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 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及时发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二、外部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的变化、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都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例如, 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能源价格, 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政治事件会影响到市场信心。
对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国际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减少外部因素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同时, 加强对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的预警和应对, 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市场稳定。
三、货币政策失调货币政策的失调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例如, 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过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对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和监管, 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同时,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防止金融风险对物价的影响。
四、成本上升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例如,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监管, 防止成本过高对物价的影响。
同时,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 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五、消费者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例如,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突然增加, 就会导致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和分析, 及时调整生产和供应, 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试析我国当前物价水平走高的原因及其治理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着明显的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普遍关注。
单从CPI的走势来看,我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2010年1月的3.7%,提高到2011年9月的13.4%,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达67.9%。
居住类价格2010年1月上涨2.5%,2011年9月上涨5.1%,对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为18.7%。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最近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字:价格上升货币供应应对策略我国国内物品价格上涨迅速的原因有许多,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分别讨论分析其对我国当前物价水平走高的原因。
一、国际影响原因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现如今的物品价格有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一)国际能源价格猛涨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据工信部最新公布数据,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已超越美国。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如2010年5月-2011年9月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约40%。
对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CPI等3大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PPI的影响由2007-2008年间的6个月左右的时滞,缩短到2010年以来约1个月的时滞;对CPI的时滞也由2007年前约7个月缩短到当前约2个月。
在油价上涨的同时,与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例如2010年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我国去年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在10月份就比上月上升50%以上。
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物价指数传导时滞缩短至约3个月。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国内价格水平上涨。
(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扬我国本来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对耕地形成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
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报告标题一:当前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价的上涨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大问题。
近来,经济数据显示,物价出现了起稳回升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经济增长与投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投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由于经济增长上升带来的人口密集城市,消费需求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都对物价的上涨有着直接的影响,市场上投资越多,资源相对就会越缺乏,物价也就相应上涨。
分析2: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这直接导致我国在进口后的物品价格上涨。
高能源、高材料、高药价、高环保等行业措施相对宽松,导致国内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价格以及成本也是相应上涨的。
分析3:外汇汇率变化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不稳定、波动大,这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的原物料以及部分进口物品涨价的情况,同时也会对出口物品价格和成本产生影响。
分析4:通货膨胀像很多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通货膨胀的情况。
价格上涨、消费者需求领先于供给,而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信贷增加、地方政府限制房价,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分析5:环保等行业政策环境保护方针推行,空气等颗粒物的排放控制以及消费者对生态环保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特别是土地面积的减小限制消费需求与供应之间不断的紧缩,物价自然上涨。
标题二:政策调控建议要稳定物价,需要行政层面的政策调控,而且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考虑,才能够真正解决物价的上涨问题。
建议1:加强金融监管要通过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突然的调整。
一些投机活动,应该通过政策红线的划定和强化,使其规避投机空间。
建议2:增加财政项目的投资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资,提高产业资源的整合和效率,加强市场竞争,打造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供应链。
建议3:加速掌握先进生产工艺和降低原材料成本政府应该加速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对科技领域的扶持,降低原材料成本。
应用文-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一、一季度价格运行特点及其成因(一)一季度整体价格形势开局良好,价格总水平由降转升,已经进入缓慢回升的轨道2003年伊始物价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季度各种价格均呈现良好的走势(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一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0.4%,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负增长,由降转升,并呈现稳步回升的走势。
其中城市和农村消费价格均小步上涨;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xa0\xa0表12003年一季度主要价格变动情况(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景气月报》资料整理。
\xa0\xa0进一步分析,价格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主要是受蔬菜价格、服务价格和公共用品价格上涨(见表2)所带动。
尤其是蔬菜,年初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使一季度蔬菜价格上涨34.7%,带动食品价格上涨2.5%。
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如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药、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三月份家庭设备下降5.5%,医药下降5.7%,通讯工具下降17.8%,文娱耐用消费品下降7.6%。
如扣除蔬菜上涨的短期因素,居民消费价格仍然负增长。
\xa0\xa0表2一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商品和服务项目(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分析》资料整理。
\xa0\xa0第二,在工业品价格中,一季度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等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迅猛,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3.9个百分点。
分月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逐月扩大(见表3)。
第三,一季度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1.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约0.3个百分点,但呈现逐月回升的态势,已经走出低谷,将对今后居民消费品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xa0\xa0表3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和原材料购进价(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当前我区物价形势及稳定物价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区物价形势及稳定物价的对策建议作者:张晶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07期今年以来我区物价走势同全国一样,既存在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价格下降的有利条件。
为了防止通胀持续走高,保持物价稳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稳定物价的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随着“防通胀、稳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我们对维持全年物价稳定是有信心的。
一、当前我区的物价形势今年以来,我区物价形势呈现逐月走高的势头,表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上涨,内蒙古物价总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幅较高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比1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同比上涨4.7%,农村牧区同比上涨4.4%。
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0.1和1.1个百分点。
从八大类别看,呈现“六涨两降”,其中六大类商品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即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4%,食品中又以干鲜瓜果、蛋、肉禽及制品上涨明显,同比分别上涨39.4%、16.8%、1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5%,而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1%。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9%。
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牧区上涨0.8%。
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0.3和0.5个百分点。
从八大类别看,除衣着类价格环比下降外,其余七大类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2.9%,其中鲜菜环比上涨17.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上涨0.3%;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1%;衣着类价格环比下降0.1%。
物价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
物价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物价水平也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
这对于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物价总体平稳的原因、面临的
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物价总体平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我国政府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通货膨胀的监测力度,及时调整货币政策、财
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防范了通货膨胀风险。
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平稳变化。
我国市场
经济逐步完善,供求关系日益趋于平衡,市场竞争力度增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渐健全,这些都有助于稳定物价。
三是农业生产稳定。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加大了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保障了物价的稳定。
我国物价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国际市场价
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二
是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部分行业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存在
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
三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对整体物价水平构成一定压力。
在总体上,我国物价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共同努力,保持物价的总体稳定。
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
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
考虑到物价上升的成因有市场需求和供给定价变化、通货膨胀、政府政策和税收等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抑制物价上升:
1. 降低通货膨胀,保持货币供应稳定,推进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2. 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多样化市场结构,优化供需关系,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提升行业质量。
3. 加强物价监管,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市场公平性,准确、及时向社会发布物价情况及调整预测等信息。
4. 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物价上升区域对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调整。
5.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加强统一宏观调控,避免不必要的价格波动。
物价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
物价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1. 引言1.1 物价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的重要性物价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物价的稳定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
在一个物价波动较大的国家,人民的消费信心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物价总体平稳运行态势有助于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保持供需平衡。
当物价波动较小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交易更加有序,市场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物价的稳定也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降低了市场风险,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物价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立起有效的调控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政策措施,才能持续维护物价的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物价稳定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物价稳定是指在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水平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宏观经济背景是指宏观经济环境和条件,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货币供应量等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物价稳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物价稳定可以有效维护经济的健康运行。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盈利能力,导致经济无法稳定增长。
保持物价稳定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物价稳定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和投资环境。
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增加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物价稳定还能够降低经济风险和波动性。
价格波动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波动,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保持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物价稳定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调控政策和市场监管,可以有效维护物价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物价上涨的原因、措施
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后果怎么办目前的物价上涨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1、供需失衡比如食品行业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2、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3、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4、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严重RMB投放过多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6,部分商品的供不应求和成本的攀升正确看待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化近期玉米等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涨价既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粮价上升,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粮、油、肉蛋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
因此,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较低基础上发生的,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一种合理补偿。
猪肉、住房等商品供求结构失衡,供不应求或需求过旺等原因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前期仔猪、猪肉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等原因,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
正常年景农民一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不过100元左右,但要承受的市场风险较大,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
由于近期肥猪存栏锐减,猪肉供不应求,刺激肉价不断上涨。
近期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可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刺激调动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当然,物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
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为克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部分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最近陆续采取措施,对低收入群体和大专院校提供一定的补贴。
物价起稳上升的缘故分析与政策建议
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阻碍及计谋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阻碍,国内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钱显现较快上涨。
西安市1-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钱总水平)同比上涨%,八大类消费品及效劳价钱有六类显现上涨,其中食物价钱上涨%。
城市居民和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上半年,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消费水平个百分点。
CPI的较快上涨加大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产生较大阻碍。
如安在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其他各项社会救助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收入家庭抗物价上涨风险能力,是保护稳固、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一、西安市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整体情形。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月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低于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西安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方法》,确信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为城镇低保标准的150%,居民人均月收入低于540元确实是低收入家庭。
低收入群体的组成,要紧有:在职工资低收入者,低保户,下岗职工,退休企业人员,失业人员及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他们是生活在城市的低收入群体。
截止2020年6月,西安市纳入城市低保户万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万人。
最近几年来,西安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尽管有所下降,但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城镇居民大体生活费用支出在不断增加,低收入人群规模有所扩大,低收入人群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由2020年的%上升至%。
从保障水平看,最近几年来西安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城市低保标准年均增加速度10%,略超过城镇居民人都可支配收入增加速度%(2020年西安市城镇居民人都可支配收入为22244元)。
从保障程度看,西安市城市低保支出呈逐年增加趋势,1998年实际发放亿元,2003年为亿元,2020年达到亿元。
城市低保标准,1998年最低和最高标准别离为75元、105元,2020年最低和最高标准别离为330元、360元。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标题: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引言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物价上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来缓解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物价上涨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1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1.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灌溉、排水和运输条件。
二、加强市场监管和调控
2.1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调控。
2.2 加强对市场垄断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2.3 加强对价格虚高、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3.1 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进口,增加市场供给。
3.2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贸易平衡和互利共赢。
3.3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流通。
四、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4.1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和适度,防止通货膨胀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
4.2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4.3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金融机构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推动物价上涨。
综上所述,要解决物价上涨问题,需要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市场监管和调控、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入手。
惟独综合运用这些解决方案,才干有效地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2003年初开始,物价结束了长达一年之久的颓势,开始起稳回升,什么原因促使价格运行趋势发生变化,物价回升的趋势能否持续下去,值得认真研究和分析。
一、一季度价格运行特点及其成因
(一)一季度整体价格形势开局良好,价格总水平由降转升,已经进入缓慢回升的轨道2003年伊始物价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季度各种价格均呈现良好的走势(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一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0.4%,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负增长,由降转升,并呈现稳步回升的走势。
其中城市和农村消费价格均小步上涨;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表1 2003年一季度主要价格变动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资料整理。
进一步分析,价格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主要是受蔬菜价格、服务价格和公共用品价格上涨(见表2)所带动。
尤其是蔬菜,年初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使一季度蔬菜价格上涨34.7%,带动食品价格上涨2.5%。
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如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药、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三月份家庭设备下降5.5%,医药下降5.7%,通讯工具下降17.8%,文娱耐用消费品下降7.6%。
如扣除蔬菜上涨的短期因素,居民消费价格仍然负增长。
表2 一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商品和服务项目(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第二,在工业品价格中,一季度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等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迅猛,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3.9个百分点。
分月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逐月扩大(见表3)。
第三,一季度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1.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约0.3个百分点,但呈现逐月回升的态势,已经走出低谷,将对今后居民消费品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表3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和原材料购进价(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二)价格回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景气不断上升的反映
物价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2003年一季度价格回升是我国连续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扩大内需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说明我国开始摆脱通货紧缩阴影,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需求快速增长是拉动价格水平回升的主要力量
在2002年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基础上,200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2002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
国民经济持续加速增长,使社会需求更加旺盛,市场供求关系不断改善,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增大。
第一,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美元贬值和出口环境改善,使一季度外贸出口达863亿美元,增长33.5%,比上年同期加快23.6个百分点。
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40.7%和48.5%。
出口快速增长增大了对加工制品的需求。
第二,经济增长、企业效益上升和扩大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上年收入增幅较大的基础上,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现金收入增长7.5%。
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增长,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2%。
以住、行、服务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全面启动,带动了住房装修装璜用品、汽车、通信工具、娱乐用品、文化用品等多种新型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第三,在连续几年扩大内需、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下,及经济快速增长的刺激,各种经济成分投资热情很高。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5亿元,同比增长27.8%,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
新开工规模迅速扩大,同比增长63.3%。
加大了对建材、机器设备等投资品的需求。
表4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2.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贷款增速,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2003年一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贷款出现了增速加快的现象。
年初,央行确定的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16%的较高调控指标,但实际运行结果是:到三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了18.5%和20.1%,远远超过了调控水平。
一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082亿元,增加额比近三年平均水平多5064亿元,是建国以来贷款进度最快的一季。
其中贷款增幅最大的是是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
充足的资金,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3.一季度价格形势的特点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的特征
按照一般市场经济规律,需求增长影响顺着流通和生产链条由最终消费向上传递,需求增长拉动价格的过程应该是:最终消费品——加工品——能源和原材料产品——投资品。
但目前我国需求对价格的影响结果却不是遵循这一规律,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大辐上涨,原材料价格相随上行;居民服务价格上涨,居民消费品价格下跌。
这种价格特点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特征。
第一,连续几年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投资需求拉动内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直接推动了投资品价格的上涨。
第二,由于资金、技术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产业结构一直表现为头重脚轻的非均衡状态,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相对于加工业发展较慢。
加工业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处在产业升级换代及消费结构转换的过渡期,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结构的趋同,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严重。
因此当市场需求增长时,只拉动加工制造业和轻工业生产增长,由于原有生产能力较大(生产能力通过投资还在继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采取了增加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仅在生产环节起到制止价格进一步下滑的作用,而没有拉动居民消费品价格。
但加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增加了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由于基础产业生产能力有限,电力、钢材、化工原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在数量和品种、规格上不能满足需求,引起这些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
再次,原材料生产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对原油、煤炭及铁矿等金属矿产品的需求,而国内资源缺乏,这些价格涨幅较大。
而随着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的增
加,教育、医疗、保健及家政等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上升档次,推出新的项目,使服务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三,对一些基础产业的进入限制过多,门槛很高,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这些行业的建设中,限制了这些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供给结构的调整。
因此,目前价格形势的特点充分反映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原有产业结构失衡,及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经济运行特征。
4.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
我国是原油、金属矿产等资源性商品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缺口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相应增大,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衔接的更加紧密。
目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伊拉克战争,使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正处在上升时期,影响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相随上行。
同时也带动居民用电、液化气等公共用品价格的上涨。
二、2003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3年价格合理形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向有利方面转化,价格将在回升通道中平稳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值得重视。
(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三大需求持续增长有利于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明显表现出中国经济自身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已经预示着经济开始由政府政策主导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入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将使社会需求持续增长,为物价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投资准入政策的逐步完善,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逐渐破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使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以及连续多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作用,激发了国内外社会资金投资的热情。
民间投资进一步活跃,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我国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品市场将继续购销两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汽车、住房和高档家用电器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的消费对象,各种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
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
出口贸易方面,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加快,国际贸易的前景进一步看好;我国入世后,较好的投资环境、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加快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之我国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出口贸易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品等出口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