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案例 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
第2章价格理论
需求表:表示商 品价格与需求量 之间关系的表列。
需求(Demand)的表示方式
之三——需求曲线 教材P23图2-2
P
7
G
6
F
Qd=800-100P
5
E
特征:斜率为负,向
右下方倾斜。
4
D
3
C
2
B
1
A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Qd
四、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 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 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 格的下降而增加。P,Q;P,Q。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其互补品的需求减少. 如汽车和汽油。
案例:油价与汽车销售量
全球经济均进入能源时代,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 家都对石油有着刚性需求。油价继续飙升,2008年5月, 价格突破130美元/桶,曾经达到135美元的高价,又一 次创历史新高。
由于消费信心下降,汽油价格高涨, 2008年4月美 国汽车销售下跌,销售量折合年率为15年来最低点。
洋布为什么完全卖不出去呢?
关键在于中国人没有购买洋布的欲望。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的偏好 ⑤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相关商品的价格:
(1)替代品:两种商品相互替代来满足一种需求。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
如苹果和梨。 (2)互补品:两种商品共同消费来满足一种需求。
三、供给(Supply)的表示方式 之一——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 供给量与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般关系式:Qs=f(P,C,N, Pr, t∙∙∙)
研究性学习----猪肉价格上涨问题
课题名称:研究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背景:2007年,中国猪肉价格一路彪升,从最初的5元一斤短短数月创下了14元甚至更高的历史记录。
抱怨猪肉价格暴涨的时候,本小组决定研究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的:了解社会动态变化,并通过对猪肉价格的变化深入探讨其对人们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可知的市场经济的利弊,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周边的居民,整理分析,得出猪肉价格变动对本地区人民的影响。
并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更大范围的影响,再深入研究起产生原因及反映出来的目前市场经济的存在的值得重视的问题。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猪肉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
而猪肉价格上涨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价值量的增加减少以及供求关系的影响。
此次猪肉价格变动中,体现了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反映出市场调节滞后的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同时也折射出投资者畏惧的心理。
结论:猪肉价格变动影响居民生活,其原因是价值量的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市场调控滞后性的表现,也反映出政府未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一、研究结果猪肉上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由调查统计得出]1. 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购买猪肉类肉制品,且价格上涨时也一般不改变饮食习惯。
可见,猪肉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到其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但有超过半数的人会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选择购买作为其替代品的羊肉、牛肉等,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现在的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产品较多,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也会遇到灌水猪肉、病害猪肉等问题猪肉,在调查中只有2%左右幸运的消费者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这些问题猪肉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生命健康权。
3. 面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在调查中,有近半数的消费者表示担忧,其中有约8%的居民表示很担忧,加重了经济负担,增加了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最后了解了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居民都认为利大于弊,可见这样的经济制度还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国情的。
中国07年的猪肉价格
中国07年的猪肉价格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全国猪肉批发价,至12月28日,鲜猪肉批发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1.35元/千克(见图1),全年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8.4%。
同时,仔猪和毛猪的平均价格也达到了17.91元/千克和15.95元/千克
2007年猪价的上涨,有几个显著的阶段:第一个是在5月11日,在经过了长时间的13元左右的价格徘徊后,价格冲过了14.37元/千克,并且拉开了猪价的上涨的序幕;仅过了两周,在5月25日,猪肉价格升至为16.53元/千克;而后虽然没有了刚开始时的猛烈,但是猪价还在持续上涨,引起*** 的高度关注,出台各项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到8月3日,猪肉价格达到20.22元/千克,创下2007猪肉价格飙升期的最高价;之后,开始小幅下滑,到9月28日,猪肉价格降到17.75元/千克,就在人们认为这次猪价上涨的狂潮即将结束的时候,猪价又开始持续的小幅上扬,到12月28日创造了本年度的新高,猪价涨到21.85元/千克,至今仍没有下降的趋势。
从5月11日价格开始上涨到8月3日第一次涨价浪潮结束,猪肉价格从14.37元/千克涨到20.22元/千克,13周的时间,猪价平均每周上涨0.45元。
第二次涨价从9月28日起到12月28日结束,同样的13周,肉价每周上涨则为0.28元,较之第一次缓和了许多,这里有*** 政策调控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有所恢复,市场供需有所缓解所致。
然而,由于春节将至,居*** 肉消费量上涨,市场价格还在不断走高。
微观经济学案例
第二章案例猪肉涨价的经济学启示最近,猪肉价格暴涨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5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猪肉价格一个月上扬14次,价格比去年翻倍。
同时,猪肉涨价也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带动了肉制品和其他肉类。
根据近期对猪肉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从上月起北京猪肉的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及猪下货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
不仅北京的猪肉暴涨,沈阳肉价一年内翻番,青岛肉价一月涨四次,长沙猪肉均价在19元/公斤之上,卖出10年最高价,济南已达到历史最高……近一段时间以来,肉价上涨的势头迅猛,席卷全国。
猪肉的价格为何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有人分析认为猪肉价格上涨是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生猪供给减少的结果,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也有人分析认为,近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民为了避免亏本,减少了养猪的数量。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还有人认为由于去年生猪收购价格偏低,导致养猪户积极性不高。
也有人分析认为是垄断者制造的肉价上涨。
经济学家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猪循环”(hog cycle)——在经济发展的早些年学习到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市场的价格受周期性涨跌的影响,因为在价格变化和生产之间的反应滞后。
中国现今的猪肉价格并没有比2004年时的最高点高太多。
当时的高价格促使农民大量饲养生猪,在两年内价格大幅下跌,反过来又令农民不愿养猪。
但是,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必担心肉价上涨,他们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猪肉涨价对养猪的农民来说,可以增加收入。
无论如何,目前,猪肉价格高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这种急剧大幅的价格上涨已演变成一起全国性的政治事件。
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考察了猪肉市场,并向百姓表示目前状况并未失控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
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及建议
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及建议[自2007年年初以来,由于猪肉等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新一轮主要副食品价格相继上涨。
2007年,齐齐哈尔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4.8%,其中:食品类为111.9%。
物价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市区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高收入群体而言,由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小,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有限。
而对低收入群体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使他们本来仅处于温饱的生活更加艰难。
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除生猪行业生产周期所致外,其他因素也不可小觑。
一是疫情频发。
近几年来,我市养猪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就整体而言,生猪养殖业基本上没有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的扩大生产,仍在专业户的水平上运作,管理和防疫水平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生猪发病率没有明显降低,一旦染上流行病,损失惨重,尤其是去、今两年的蓝耳高热病等猪疫情相继发生,已让部分养猪户遭受了较大损失。
尽管目前养猪效益较好,但部分养猪户存在较大担忧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再投入。
二是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肉类的生产成本提高,加之近两年肉类市场价格低迷,影响农民积极性,生产规模缩小,产出量减少,造成市场供应偏紧,价格看涨,导致养猪的饲养成本增加,毛猪的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养猪不赚反赔的效应打消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使猪的存栏量降低,有的养殖户甚至宰杀母猪,多因素的影响,使生猪市场猪源紧缺,从而导致目前生猪收购价格看涨。
三是生猪外运。
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一些省份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
2006年7月中旬的高温引起生猪“高热病”,导致部分地区生猪死亡率升高,有的养殖户空圈弃养。
省外客商的大量收购,拉动生猪价格上涨。
四是生猪生产的分散性与经营的垄断性使养猪户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农户、贩运商、屠宰商、零售商的收益比值差异其实就是垄断经营产生的恶果。
与其它行业垄断经营会引发涨价一样,生猪经营中的垄断必然要抬高价格。
第二章案例 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案例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进入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突然出现了持续上扬的趋势,到5月下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白条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达到16.53元,较5月11日上涨了16%。
国家商务部和各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到6月份,各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然而这样的状况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007年6月底7月初,各地的猪肉价格再次开始上涨。
7月4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上升到17.83元,到了7月1 1日这一价格又再次上升到18.57元。
全国范围内的肉价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猪肉价格的上涨?高价猪肉还将持续多长时间呢?猪肉涨价引起许多老百姓的不满,这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
然而关注这个现象的人不仅仅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虽然许多中国观察家对中国股市崩溃带来的不良后果感到烦恼,国家总理温家宝,似乎更担心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所引起的社会不安。
全国平均肉价比2006年上涨50%,这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温家宝竟然参观一家农场,表明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温家宝承诺政府将采取行动确保猪肉供应充足。
为稳定价格,如有必要,可以动用国家储备肉,包括冷冻肉和生猪。
猪肉是中国的主要肉类。
人均猪肉消费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除了德国)。
它几乎占中国菜篮子消费的4%,但在德国只占不到1%。
上涨的猪肉价格可能在未来几月抬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为何价格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引起供求不平衡的原因又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人称最近猪肉价格上涨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此前发生猪热病,及部分地区其他猪病影响,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2007年上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往年踏入五六月热季生猪市场开始进入淡季,但在以上两种因素之下,各地猪肉价格出现淡季逆势增长。
高中政治最新课件-高一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17 精品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含义 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
即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绝大 部分某种商品所耗费劳动时间的平均值 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各自生产一件 同样的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
算一算
无关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 比 无关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 品的价 值 量
( 商 品 的 价 值 量 )
(使用价值量)
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 价 值 总 量
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无关
反 比 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才能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 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 C 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 量不断减少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商品的 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价 值量不断减少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商品的价 值总量不断减少
气候、生产 供给的增多
★上述诸多因素在影响价格时是通过 何种途径来实现的呢?
气候 时间 地域 生产 宗教信仰 习俗
影
响
商品的供 给或者需 求
影
商品 价格
响
★供给与需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
供求 商品 购买 销售 关系 缺余 者 者 价格 何方 俗语 有利 涨跌
“货多 买方 供过 商品 持币 竞相 价格 不值 市场 于求 过剩 待购 出售 跌落 钱” 供不 商品 争相 应求 短缺 购买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时间
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类申论热点
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类申论热点作者:博大弘仕教育中心资料来源:材料一:导火索:猪肉涨价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上涨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从2007年6、7月份开始,国内猪肉价格普遍出现上涨,以生猪出栏数排名全国第一的四川省为例,仔猪每公斤价格在2006年不超过6元,2007年5月份时也只有12元,而到了7月末则飙升至22元,优质外血缘仔猪的价格还要更高。
此后猪肉价格狂飙突进,每月两位数的价格涨幅变得司空见惯,引领各类居民消费品价格一路上行,成为本轮物价上涨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对于国人来说,猪肉在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比较高的比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猪肉由我国生产出来并消费掉,猪肉价格一旦疯涨起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中生活成本上升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替代效应”,猪肉价格上涨将导致同类商品的需求扩大,例如鸡肉、牛肉、羊肉等等,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被拉高了,事实也的确如此。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在2007年5月份首次突破20%,8月份甚至逼近了50%,随着后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向市场投放储备肉),涨幅略有回落,但截至11月仍然维持在38.8%的高位。
受此影响,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商品的价格也呈现普涨态势,这说明“替代效应”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食品领域,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博大弘仕分析:猪肉价格大幅走高的原因分析:首先是养猪成本的提高。
2006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粮价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上涨,导致猪饲料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其次是2006年4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的猪蓝耳病导致生猪存栏量下滑,同时,疫病对该地区养猪农户的信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势头。
第三是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之后必然要改善食品质量,扩大肉类和禽蛋的消费支出,这就刺激了市场对猪肉等商品的需求。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
-现代经济探讨2009,""(4)
该文以上海和南京458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就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消费行为,以及信息强化后消费 者对有机猪肉品质的评价和消费意愿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实际认知与消费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可见向消费者增加食品安全信息供给 ,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水平,改善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消费意愿.
2004(55),1 0 【4】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2(9).45~46
《 万商方场现数代据化》2008年2月(中旬刊)总第530期
169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黄国华, 涂海丽 东华理工大学
猪的防疫工作.避免疫情的大面积爆发。 参考文献:
【1】胡 凯:我国生猪供应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安徽农业
科学[M】.2007,35(12):5667~5668,5676 【2】汝娟:中国肉制品行业预测.农产品市场周刊【川.2007(10),47
【5】张旭宏:当前国内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经济研究参考【M】,
4.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朱启荣.Zhu Qi-rong 城市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济南市的调查数据 -中国
畜牧杂志2008,44(16)
本文以济南市722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消费者购买安全生鲜猪肉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是否愿意选择购买 安全生鲜猪肉受其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消费者是否有未成年孩子、消费者对安全品牌猪肉的认知程度以及安全猪肉价格等因素的影 响,但是不同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安全猪肉意愿的影响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认知水平和增强消费者选择购买品牌 猪肉意愿的政策与建议.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以5月11日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对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急剧下滑的恢复,处于价格恢复过程中的振荡整理阶段,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后一个阶段是价格的急剧上升阶段,半年多的时间里,猪肉价格上涨高达54%。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的急剧上涨,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由于猪肉来源于生猪,两者的波动基本一致,因此对生猪价格的研究基本适用于猪肉价格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1、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决定了猪肉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猪肉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大众需求型食品,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表现为较强刚性。
根据供给弹性的大小,把生猪生产者区分为庞大的农民生产者散户和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利用供求理论分析了外部因素的变动对于价格波动的影响。
而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正是由于生猪供给的减少导致市场价格对于均衡价格的巨大偏离。
其次生猪生产门槛低﹑不易储存、生长恢复时间长,这三个特点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原因。
2、养猪散户缺乏市场价格信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进一步加大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落后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生产盲目性大,面对市场波动往往齐上齐下,也成为生猪生产与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和波动幅度放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是影响当前猪肉价格暴涨的主要因素。
2006年至今这个周期,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三者共同作用在猪价周期上,使得此次猪价接连创出历史新高。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出现暴涨源于仔猪、饲料、药物( 疫苗)、劳动力和排污等成本费用的上升。
农民养猪有以下几难:①防疫难,风险大;②服务难;③贷款难;④环保难;⑤养猪比较效益低,不如进城打工。
从而导致在猪价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
仔猪价格的上涨是当前生猪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上涨而引发的生猪成本上升的份额达到15%左右。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作者:黄国华涂海丽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5期[摘要]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2007年我国的猪肉价格的变化。
分析出因为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猪肉的替代效应等导致猪肉需求增加,而同时因为生猪疫情的爆发和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猪肉供给减少,故猪肉市场价格会上涨。
针对2008年猪肉价格情况,我们同样运用经济学原理的供求原理加以预测,得出在正常情况下来年猪肉价格会下降,并维持在略高于2006年价位的水平上,由此提出养殖户谨慎控制养殖生猪数量并加强猪肉的深加工、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疫情检测等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猪肉消费者价格指数供给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猪肉价格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猪肉行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三农问题和社会和谐。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是先上涨后回落以趋于稳定,那么2008年猪肉价格又会如何变化呢?一、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后落的原因分析2007年相比去年同期猪肉价格一直在上升(见图1,源自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数据),且价格上涨幅度很大。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情况呢?众所周知,在市场上交易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是由该商品的供求双方来决定的,市场上猪肉销售价格即均衡价格也是由猪肉供给与需求双方决定的(如图2)。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时,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如用S代表猪肉供给,D代表对猪肉的需求,横轴Q 代表猪肉量,纵轴P代表猪肉的价格,则下图P0价格即为猪肉市场均衡价格,但此价格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
就现实情况分析可知,我国2007年前期猪肉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情况。
猪肉的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由D1向右上方移动到D2,此时价格必然上升到P1;另外,猪肉的供给却在减少,即供给曲线S1向左上方移动到S2,价格必然由P1上升到P2。
最终结果是随着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由P0上升到P2处,均衡量由Q0变化到Q2处。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以5月11日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对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急剧下滑的恢复,处于价格恢复过程中的振荡整理阶段,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后一个阶段是价格的急剧上升阶段,半年多的时间里,猪肉价格上涨高达54%。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的急剧上涨,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由于猪肉来源于生猪,两者的波动基本一致,因此对生猪价格的研究基本适用于猪肉价格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1、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决定了猪肉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猪肉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大众需求型食品,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表现为较强刚性。
根据供给弹性的大小,把生猪生产者区分为庞大的农民生产者散户和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利用供求理论分析了外部因素的变动对于价格波动的影响。
而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正是由于生猪供给的减少导致市场价格对于均衡价格的巨大偏离。
其次生猪生产门槛低﹑不易储存、生长恢复时间长,这三个特点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原因。
2、养猪散户缺乏市场价格信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进一步加大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落后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生产盲目性大,面对市场波动往往齐上齐下,也成为生猪生产与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和波动幅度放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是影响当前猪肉价格暴涨的主要因素。
2006年至今这个周期,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三者共同作用在猪价周期上,使得此次猪价接连创出历史新高。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出现暴涨源于仔猪、饲料、药物( 疫苗)、劳动力和排污等成本费用的上升。
农民养猪有以下几难:①防疫难,风险大;②服务难;③贷款难;④环保难;⑤养猪比较效益低,不如进城打工。
从而导致在猪价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
仔猪价格的上涨是当前生猪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上涨而引发的生猪成本上升的份额达到15%左右。
微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1背景资料:人们说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
进入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 年5 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 元,涨幅43.1%。
在北京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
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分析思路: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
因此,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
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
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这样。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猪肉涨价的经济思考
猪肉涨价的经济思考作者:吴洁刘立云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2期[摘要] 2007年五一节刚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猪肉价格迅速上涨,一场猪肉价格暴涨风潮突然席卷全国。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猪肉价格如此飞涨?价格上涨又该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关键词] 猪肉价格通货膨胀 CPI 规模化按照中国农历,今年是个猪年。
民间中甚有金猪土猪之争。
然而不管到底是金猪还是土猪,总之今年的猪肉价格却成了继房价、股价之后整个中国最新的焦点。
一、猪肉涨价的原因第一,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殖业一直处于散乱自发状态,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凭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养殖规模和是否养殖,这就导致了“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生猪市场就带有典型的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2006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正处于这一轮生猪价格波动的低谷,生猪最低价格每市斤3.24元。
由于养猪亏损,为了减少损失农民只好大量宰杀母猪,把生猪提前出栏并减少仔猪的购入。
仔猪养殖量的减少必然导致随后全国生猪市场存栏严重不足。
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
第二,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畜禽养殖成本提高。
2006年5月美国农民考泽因为大胆想象将玉米脱胎换骨成乙醇,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田中的玉米也因此变成了灿烂无比的“黄金”。
但同时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增加,也成为了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
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持续攀升,比上年同期上涨16%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国争相发展生物燃料,大量玉米用来制造工业乙醇,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猪饲料价格跟着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因此农民饲养生猪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受疫病、气象灾害等偶发因素的影响,畜禽存栏严重不足,导致市场供给忽然减少。
猪肉涨价背后的经济学解释
猪肉涨价背后的经济学解释- ------------(西方经济学小组学习有感)引言:小短文是受了西方经济学兴趣小组现场讨论的启发。
现学现卖,有些就是根据当时的讨论得来的结论,但是总是觉得有些地方有遗漏和偏差,可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所以就把这篇还有问题的小短文发了上来,希望我的“兴趣小组”的同门“师兄师姐”看到以后补充指正一下,多多回贴,小小师妹在这里先谢谢了。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来报到之后在食堂吃的最多的荤菜好象就是牛肉,鸡肉和鱼肉了,猪肉相比较就显得有点少了,比较喜欢的我抱怨为什么老是吃这些。
后来人家说了,猪肉价格涨飞了,能让你偶尔吃吃已经很照顾你了,知足吧你!得!原来如此,刚好这几天我们的西方经济学学习小组刚学习过,我就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分析,看看自己学习的西方经济学究竟在研究现实的理论问题的时候应用性大不大!满足满足自己!别说还真可为我们解释猪肉价格疯涨的原因。
所用的就是在微观经济学前几章节里面学到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
二.问题蕴涵的经济学含义我们大学期间的老师曾经讲过,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就是供给和需求理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供给和需求来解释。
那么猪肉价格上涨就一个解释:猪肉供给减少了,但是需求增加了。
由于是疯涨我们可以进一步断定:猪肉供给减少的多,同时需求增加的很多。
所以价格会疯涨。
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在影响着猪肉的供给和需求?而他们又是怎么样产生作用的呢?使得猪肉供给减少的因素:1.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供给减少从2006初开始粮油价格普遍上涨。
但是2005-2006年的猪肉价格却一直比较低迷,而随着饲料等的上涨,生猪的生产成本却在上涨,养猪在亏本。
于是很多农户放弃养猪,于是2007年的生猪供给量随之减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猪肉价格上涨。
使得猪肉需求相对平稳增加的因素1.需求的相对增加从0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在平稳增长,随之带来的必然是对猪肉等消费品需求的量的稳步增加。
2007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和生猪屠宰收益分析
2007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和生猪屠宰收益分析
任荣华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经济》
【年(卷),期】2008()3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建立猪肉价格模型,着重研究生猪在屠宰加工环节的价格传导机制问题,同时运用2007年1—12月全国集市生猪和猪肉月度价格数据,估计生猪价格影响猪肉价格系数和每公斤猪肉分摊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分析当前猪肉价格上涨和生猪屠宰收益情况。
主要结论:生猪价格波动对猪肉价格波动具有放大效应;近期每公斤猪肉分摊的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增加推升了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出栏期变化对猪肉价格有一定影响;2007年下半年每头生猪屠宰后总收益大幅增加,生猪饲养环节和生猪屠宰环节收益增幅接近。
【总页数】7页(P10-16)
【关键词】猪肉价格;生猪价格;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
【作者】任荣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725;S851.43
【相关文献】
1.齐齐哈尔地区2011年生猪屠宰情况分析——生猪屠宰量微降价格上涨 [J], 孙明珠;马腾字
2.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猪肉分级标准现状与对策 [J], 石忠志;王敏;龚海岩;李欢;席兴军;徐宝才;姜惠
3.影响屠宰生猪肉品卫生质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J], 桑植;马雪峰;阿衣巴提·托列吾
4.影响屠宰生猪肉品卫生质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J], 刘丽
5.猪肉可追溯体系溯源实现难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北京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深度调研 [J], 刘增金;乔娟;马莹;董家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案例
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
进入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突然出现了持续上扬的趋势,到5月下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白条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达到16.53元,较5月11日上涨了16%。
国家商务部和各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到6月份,各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然而这样的状况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007年6月底7月初,各地的猪肉价格再次开始上涨。
7月4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上升到17.83元,到了7月1 1日这一价格又再次上升到18.57元。
全国范围内的肉价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猪肉价格的上涨?高价猪肉还将持续多长时间呢?猪肉涨价引起许多老百姓的不满,这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
然而关注这个现象的人不仅仅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虽然许多中国观察家对中国股市崩溃带来的不良后果感到烦恼,国家总理温家宝,似乎更担心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所引起的社会不安。
全国平均肉价比2006年上涨50%,这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温家宝竟然参观一家农场,表明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温家宝承诺政府将采取行动确保猪肉供应充足。
为稳定价格,如有必要,可以动用国家储备肉,包括冷冻肉和生猪。
猪肉是中国的主要肉类。
人均猪肉消费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除了德国)。
它几乎占中国菜篮子消费的4%,但在德国只占不到1%。
上涨的猪肉价格可能在未来几月抬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为何价格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引起供求不平衡的原因又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人称最近猪肉价格上涨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此前发生猪热病,及部分地区其他猪病影响,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2007年上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往年踏入五六月热季生猪市场开始进入淡季,但在以上两种因素之下,各地猪肉价格出现淡季逆势增长。
这种情况多年未出现了。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猪肉需求量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猪肉价格仍有继续提高的可能。
2、还有人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造成饲养成本增加。
不仅是中国人要付出更多的钱买猪肉。
伦敦的资本经济公司(Capital Economics)指出,美国猪肉的价格也比2006年上涨了50%。
经济学家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猪循环”(hog cycle)——在经济发展的早些年学习到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市场的价格受周期性涨跌的影响,因为在价格变化和生产之间的反应滞后。
中国现今的猪肉价格并没有比2004年时的最高点高太多。
当时的高价格促使农民大量饲养(生猪),在两年内价格大幅下跌,反过来又令农民不愿养猪。
3、商业部对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一直飙升,其解释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2006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而2007年6月份后,虽然猪肉价格逐步回升,但养殖户的补栏进度比较缓慢,导致目前生猪存栏水平较低,市场供应少。
二是今年以来,玉米等主要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
4、农业部在表示和商业部大致意见之外,还指出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是:市场需求拉动。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北京市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0%。
5、经济学家认为:应该说商业部和农业部的分析总的来说是对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就是停留在表面的经济学分析,和猪肉涨价的实际扣得不紧。
猪肉涨价,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自然是取决于三个方面:猪肉生产、猪肉流通和猪肉消费。
决定价格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供求关系。
那么我们国家这次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是否真的是供求关系失调,是求大于供呢?特别是像农业部说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呢?另外,进一步追问,这次猪肉涨价,到底谁得到了实惠呢?促进了谁的经济增长呢?这样追问一下,商务部和农业部的解释就远远不够了。
因为他们的解释看到了生猪生产的减少,而没有揭示生产减少的本质原因。
生猪生产减少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套一句古诗来说明:“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古人写的养蚕人反而自己穿不上绸缎。
那么今天的养猪人,是否真的属于“消费需求增加”的那个行列呢?答案是否。
猪农养猪主要的目的是赚钱。
但能否赚钱并不取决于他本身。
一是生产成本,如果生猪收购价格赶不上饲料价格上涨,那么他养得越多,亏得越大;而是他无法控制生猪出售价格,猪肉出售价格取决于屠夫。
屠夫在自然调节外,多半采取人工调节,也就是囤积居奇,垄断市场价格,低进高出。
不管肉卖多少钱,生猪收购价格依然下跌。
猪农应对这样的唯一办法自然是少养或不养,来减少经济损失。
换句话说,猪农养得多是亏得多,养得少反而亏得少。
而猪农自身一般是不参与猪肉消费的:这对他们来说再便宜也是奢侈品。
农村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也就是自然调节。
猪肉也好,蔬菜也好,短期内农民可以分享涨价带来的实惠,更多的时候是吞下生产大于需求的苦果。
所以农民唯一的方法是学乖了,不搞农业了,去打工,当农民工。
这就苦了市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我们已经看到多次全国范围的黄色警告:大米涨价、蔬菜涨价、基本消费品涨价……生产少了,自然是没有利益,生产多了,反而可能亏本。
还不排除各种生产中出现的疾病、气候等因素,这些都要由农民自己来承担。
政府如果不能成为信息政府、责任政府,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这种供求失衡的状况将会更加频繁地发生甚至走向更严重的极端:到时候,有钱人再有钱也买不上国内的肉了,只能仰赖进口的洋货了。
等到哪天蚕农觉醒了,反正自己也穿不上罗绮,他就不养蚕了,那么还会不会“满城尽披罗绮者”的繁荣景象呢?
分析思考题:
1. 分别对上述观点作出相应评价,你根据专业知识同意哪种观点?
2. 搜集相关资料,你是否能判断2007年下半年猪肉是否会继续涨价?其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