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习数学实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我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下面是一节小学数学课的实录。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三角形吗?学生1:等腰三角形!老师:很好,你们都举出了几种常见的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我们从等腰三角形开始。

请你们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在纸上。

学生们纷纷拿出纸和铅笔,开始画等腰三角形。

老师:很棒!现在我来问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5: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老师:非常好!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

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

假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是a,底边长度是b,底角的度数是x,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角度平分线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

老师拿出一个黑板,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

老师:假设我们用一条直线来将底角x平分,那这条直线和底边的交点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这两个顶角的度数是多少呢?学生7:x/2度。

老师:非常好!这两个顶角的度数是x/2度。

那现在我们来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是否相等。

由于这两个顶角的度数是x/2度,那么这两个顶角余下的补角是多少度呢?学生9:(180 - (180 - x/2))/2 = (180 - 180 + x/2)/2 = x/4度。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正弦定理的公式。

老师:根据正弦定理,a/sin(x/4) = b/sin((180 - x/2)/2)。

由于这两个边的长度相等,就可以得出a = b × (sin(x/4)/sin((180 - x/2)/2))。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个比值来验证一下。

老师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比值。

老师: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10:1!老师:非常好!计算结果是1,也就是说a等于b。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相等的。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学生们:明白了!老师:很好!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类型的三角形。

下课!。

从点到面小学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从点到面小学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从点到面小学数学实践课堂实录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开设了“从点到面”的数学实践课。

二、实践课背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只局限于书本中的文字和公式,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实践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三、实践课内容1. 点、线、面的概念介绍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数学中的点、线和面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物体中的点、线和面,他们逐渐理解了这些数学概念的本质。

2. 点、线、面的分类和特征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点、线、面的分类和特征讲解。

通过实例和图片,学生学会了区分不同类型的点、线和面,并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3. 点、线、面的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比如,我们让学生使用指定的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拼出不同形态的点、线、面,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成果。

4. 点、线、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的重要性,我们还介绍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比如,我们通过讲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图的绘制,让学生明白几何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实践课效果评估为了了解实践课的效果,我们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在实践课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他们对点、线、面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结语通过“从点到面”实践课的开设,我们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场景介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也更加懂得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相信,这种实践课的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将有着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从点到面: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2018(3): 67-78.[2] 王五, 刘六.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实践探究. 数学教育研究, 2019(2): 45-56.。

教学实践记录数学(3篇)

教学实践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背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决定对数学教学进行实践记录,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最近一周的数学教学实践记录。

二、教学实践内容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法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分蛋糕、分糖果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如:将一个蛋糕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2份,还剩多少?(2)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我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

3. 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加减法,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1)计算下列分数加减法:$\frac{1}{3}+\frac{2}{5}=\frac{5}{15}+\frac{6}{15}=\frac{11}{15}$$\frac{3}{4}-\frac{1}{2}=\frac{6}{8}-\frac{4}{8}=\frac{2}{8}=\frac{1}{4}$(2)实际应用题:小明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3份,还剩多少?答案:$\frac{5}{8}$4. 总结归纳在课堂的最后,我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分数加减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通用11篇)数学是我们从小就学的,那么大家知道数学的课堂实录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课书82---83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电脑课件、迷宫作业图、卡片、信封、信箱、筐子、20个沙包、小黑板。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喜欢做游戏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喜欢。

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带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里做游戏,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板书数学乐园)(上课伊始,利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这一情景,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共同做游戏,共同探究㈠用起立游戏激发兴趣师:去数学乐园之前老师先说个游戏,看那些同学在游戏中反应快,合作的好,思维敏捷,做的对,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数学乐园,行吗?师:1、请你在心理数一数,并用手指或卡片表示?从前数你排第几?从后数你排第几?从左数你排第几?从右数你排第几?2、请后2排的小朋友起立。

3、请第2排的小朋友起立。

4、请左数第3竖行的小朋友起立5、请右数第1竖行的小朋友起立6、仝瑶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从而确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这一游戏让孩子们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

)师总结:刚才在游戏中,小朋友注意力很集中,合作的也很好,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很棒的,因此,我要做出决定,带我班小朋友一起去数学乐园做游戏,高兴吗?生:高兴师:大家一起说两遍出发啦----㈡用走迷宫的游戏再次激发兴趣师:数学乐园到了,数字娃娃在守门,听它在说什么?数字娃娃:欢迎小朋友来到数学乐园,来数学乐园游玩的小朋友,你们不需要买票,只要你们开动脑筋,能从迷宫中走出去就可以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了。

数学实践教学课堂实录(3篇)

数学实践教学课堂实录(3篇)

第1篇一、课堂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探索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时间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第2节课三、课堂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课堂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七年级全体学生五、课堂实录(一)导入1.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 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进行数学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实践环节1.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如购物打折、制作图形、测量距离等。

2. 实践操作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图形、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

3. 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课堂实践案例1. 案例一:购物打折(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购物时的打折优惠?(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假设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打8折,求实际付款金额。

(3)学生汇报:实际付款金额为80元。

2. 案例二:制作图形(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知边长制作一个长方形?(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尺子和直角器制作一个长方形。

(3)学生汇报:成功制作了一个长方形。

3. 案例三:测量距离(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一段距离?(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卷尺测量教室到走廊的距离。

(3)学生汇报:教室到走廊的距离为10米。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后反思本次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平面与立体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平面与立体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平面与立体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在这节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中,老师采用平面与立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应用。

以下是实录: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老师站在黑板前面,手里拿着一个小球和一个纸箱。

他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球是什么形状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是圆形的。

”老师点头赞许地说:“很好!这个球的形状是一个立体图形,叫做球体。

”接着,老师拿起纸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纸箱是什么形状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是长方形。

”老师笑着说:“对的!这个纸箱的形状是一个平面图形,叫做长方形。

”老师将纸箱展示给学生们看,其中有长宽高三个尺寸。

他示意学生们测量纸箱的边长,并询问纸箱的体积。

学生们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纸箱尺寸,他们用直尺测量后,计算出纸箱的体积,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计算结果。

接下来,老师将注意力转向球体。

他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测量球体的表面积吗?”学生们犹豫了一下,然后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球体的表面积。

”老师鼓励地说:“对的!你能告诉大家具体的计算方法吗?”学生说:“可以,球体的表面积公式是4πr²,其中r代表球体的半径。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示意学生们用自己带来的小球测量半径,并运用公式计算出小球的表面积。

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物体的形状,并将它们归类为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

学生们拿出他们带来的物品,逐个进行观察和类别划分。

老师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会获得一堆积木,需要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利用这些积木构建不同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

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将积木搭建成各种形状,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通过这节数学实践课堂,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平面与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还亲身参与了测量、计算和构建的实践活动。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了团队合作、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课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实践课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实践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3)每组确定一个实践课题,如“测量家中的面积”、“计算购物清单”等。

2. 活动实施(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实践各小组根据所选课题,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4)拓展延伸教师针对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活动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实践课活动的成果,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数学的热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活动成果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学素养。

4.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教研实习记录小学数学

教研实习记录小学数学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在某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学教研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学,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过程(一)实习初期:了解学校及课程设置实习初期,我首先对实习学校进行了全面了解。

该校是一所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农村小学,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设有两个教学班。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丰富,其中数学课程是重点科目之一。

在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接触数学课程。

学校采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编的《人教版小学数学》。

根据课程设置,我负责教授二年级数学课程,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

(二)观摩优秀教师课堂为了更好地学习教学技巧,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教研活动,观摩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

通过观摩,我发现了以下教学特点:1. 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实物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4. 强调基础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备课与教学实践在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的基础上,我开始独立备课。

备课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

2.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3. 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在备课完成后,我开始进行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的一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二年级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猜数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采用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数学之窗小学数学应用实践课堂实录

数学之窗小学数学应用实践课堂实录

数学之窗小学数学应用实践课堂实录数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为困惑的科目之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往往觉得数学难以理解,缺乏实际应用。

然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成为了很多教师们的关注焦点。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数学之窗小学数学应用实践课堂,该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该课堂的实际观察和记录。

首先,该课堂采用了情境化教学的方式,以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一堂关于分数的课程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道关于比较飞机航速的问题。

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航速比较,并观察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时间。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计算,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次,课堂中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老师巧妙地融入了游戏元素,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到愉快和兴奋。

例如,在一个有关面积和周长的课程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个宝藏寻找游戏。

学生们需要通过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来找到隐藏在教室里的宝藏。

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数学应用的能力。

此外,该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都被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特点,该课堂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数学知识寻找答案。

例如,在一次关于数据分析的课程中,老师给出了一个有关体重的问题,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利用图表和图形进行分析和推理。

探索圆的奥秘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探索圆的奥秘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探索圆的奥秘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探索圆的奥秘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次关于圆的奥秘的小学生数学实践课堂实录。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际体验和探索,揭开圆的神秘面纱,并学习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实录开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

首先,我要请你们观察一下教室中的很多物体,有哪些是圆的呢?学生A:钟是圆的。

学生B:篮球也是圆的。

学生C:脸盆也是圆的。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发现了不少圆的物体。

那么,你们对于圆有什么认识呢?学生D:圆没有棱角,是没有边的。

学生E:圆是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图形。

老师:非常棒!你们对于圆的定义已经非常准确了。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际活动来深入了解圆。

活动一:绘制圆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拿出纸和铅笔,我们一起来绘制一个圆形。

学生们纷纷掏出纸和铅笔,开始绘制圆形。

他们先尝试用手直接绘制,但大部分的圆并不完美。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用手直接绘制的圆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情况。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绘制一个更完美的圆呢?学生F:可以使用一个圆规,先在纸上画一个点,然后用圆规围绕这个点画圆。

老师:非常好的想法!接下来,请大家使用圆规来绘制一个完美的圆形。

学生们开始使用圆规来绘制圆形,每一个圆都变得更加规则和完美。

活动二:探索圆周率老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呢?学生G: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来表示,它的近似值约为3.14或22/7。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圆周率呢?学生H: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就是π = 周长/直径。

老师:很棒!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际活动来近似计算圆周率。

活动二:测量圆周率老师:同学们,请你们拿出丝线和尺子。

我们将使用它们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

每个学生拿出丝线和尺子,他们仔细测量了一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学生I:我测量的结果是周长约为16厘米,直径约为5厘米。

数学教研活动见习记录(3篇)

数学教研活动见习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主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学研讨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明确了教学重难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 听课评课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位教师则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

课后,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

评课环节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其次,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3. 教学研讨在评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找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4.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一教学重难点。

关于数学的教学实践记录(3篇)

关于数学的教学实践记录(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校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记录。

二、教学实践内容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消费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商品的价格,从而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几何图形的绘制,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3. 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展示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 课外拓展,培养数学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未知数课堂实录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未知数课堂实录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未知数课堂实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未知数常常是一个让学生们感到困惑的概念。

未知数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数学课堂的实录来探索未知数的概念和应用。

实录一: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未知数问题。

首先,我给出一个简单的题目,请大家看一下。

A同学,请你站起来读题。

A同学:好的,题目是:“某个数加上3等于8,求这个数是多少?”老师:很好。

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数,记作x,使得x+3等于8。

请问,这个未知数x等于多少?B同学:我知道,它等于5。

老师:对,B同学回答得很好。

我们将5代入等式中,可以验证5+3确实等于8。

那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称5为未知数。

实录二: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未知数问题。

C同学,请你来读题。

C同学:好的,题目是:“某个数的一半加上6等于12,求这个数是多少?”老师:非常好。

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数x的一半加上6等于12。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路呢?D同学:我觉得,这个数应该是12减去6的两倍,也就是12-6乘以2,等于12。

老师:很好,D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

我们将12-6乘以2得到的结果是12。

如果我们将12代入等式中验证,可以发现12的一半是6,再加上6,确实等于12。

因此,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说12是未知数。

实录三:老师:同学们,我给出最后一个未知数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E同学,请读题。

E同学:好的,题目是:“某个数的三分之一减去5等于2,求这个数是多少?”老师:很好。

这个题目比较难一些,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解决。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未知数是多少?F同学:我觉得,这个数应该是(2+5)的三倍,也就是7的三倍,等于21。

老师:非常棒,F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

我们将21代入等式中可以验证,21的三分之一是7,减去5确实等于2。

因此,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将21称为未知数。

数学教学实践_过程记录(3篇)

数学教学实践_过程记录(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也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实践的过程记录。

二、教学实践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蛋糕、饼干、水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

(2)新授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拿出一个蛋糕,平均切成4份,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蛋糕的分数表示方法。

然后,提问:“如果将这个蛋糕平均切成8份,应该怎么表示它的分数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

②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纸和一支笔。

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8个相同的正方形,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部分。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③分享交流,总结规律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通过分享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巩固练习我设计了几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任务等。

(4)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范文时间:2021年9月10日地点:XX小学教室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录像、课本、教学工具、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与减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比如买菜、算钱等等。

那么,你们对加法与减法有什么了解呢?学生:加法是两个数相加,减法是两个数相减。

教师:很好,就是这样。

接下来,我们就要详细地学习加法与减法了。

2.教师示范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加法的运算。

比如,2 + 3 = ?我们可以用小圆点或者棒棒糖来表示。

比如,2个圆点加上3个圆点,一共是5个圆点,这就是2加3等于5。

再比如,4 + 2 = ?我们可以用小棒棒来表示。

4根棒棒加上2根棒棒,一共是6根棒棒,这就是4加2等于6。

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老师,我明白了。

教师:加法就是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结果。

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你们是否理解了呢。

3.学生练习教师:请大家看一下第1页,第4题。

小明,请你来做一下这道题。

小明:4 + 5 = 9。

教师:很好,小明做对了。

现在,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下,然后把答案写在纸上。

学生:好的。

教师:时间到了,请停止写作。

现在,我来请几位同学上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答案。

小红,请你来说一下你的答案。

小红:4 + 2 = 6。

教师:很好,小红做对了。

现在,我再请另外几位同学上来检查一下。

4.教师总结教师:通过这次加法的练习,你们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了吗?学生:掌握了。

教师:那么我们接下来来学习减法。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算式:5 - 3 = ?我们可以用小圆点或者棒棒糖来表示。

比如,5个圆点减去3个圆点,剩下2个圆点,这就是5减3等于2。

再比如,7 - 4 = ?我们可以用小棒棒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五篇模版]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实录小学数学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59页例4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猜猜他是谁?生1:我猜是蜘蛛侠。

生2:我猜是皮卡丘。

生3:我猜是波拉希兽。

师:都不是。

我们来一起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头戴巫师帽,身穿巫师袍,手持魔杖的精灵老头出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

”)师:动物魔法学校的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听说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们可能干了,想请大家做导游,解决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们乐意吗?生:乐意!(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颁发导游证,运用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4项评价,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努力提高各项能力。

师:动物魔法学校校长给每个小朋友留下了一件神秘礼物,大家打开桌上的信封看一看。

(信封中装着导游证,背后贴着一张评价表,如图:学生拆信封。

师:请把导游证戴上。

看看它的背面,我们比一比,看谁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那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课后魔法学校的校长还要送给他一颗魔法星呢。

师:各位小导游,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一、学习新知识(一)教学尝试题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情景1:小动物们组成两个旅游团——乐乐团和哈哈团。

乐乐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3行,每行8个”;哈哈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9排,每排4个”。

旁边还有一辆汽车说“每辆车只能坐6个。

”)师: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乐乐团的小动物排成3行,每行有8个。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记录本(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记录本(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教师姓名:张老师班级:三年级二班教学时间:2021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周: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游戏法。

3. 教学过程:-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认识1-10的数字。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练习。

- 设计游戏,如“猜数字”、“数数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第二周:运算1. 教学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3. 教学过程:- 讲解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 通过练习册和黑板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提高运算速度。

(三)第三周:几何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教学方法:观察法、测量法、操作法。

3.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的窗户、桌椅等。

- 通过测量,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属性。

- 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几何图形。

(四)第四周:应用题1. 教学内容: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2.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题法、讨论法。

3. 教学过程:- 讲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方法。

-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日志(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日志(3篇)

第1篇一、日期:2022年9月20日二、班级:二年级一班三、教学内容:认识数字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2的形状、写法和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2的形状。

2. 认识数字2(1)教师展示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2的形状。

(2)教师讲解数字2的写法,并让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写数字2,教师巡回指导。

3. 理解数字2的含义(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思考数字2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找出教室里的物品,并用数字2表示。

(2)学生分组进行数字2的接龙游戏。

5.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2。

2.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字2的形状、写法和含义。

3. 教学改进(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我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日期:2022年9月27日五、班级:二年级一班六、教学内容:加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2,引出加法运算。

2. 认识加法运算(1)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符号“+”,并让学生跟读。

(2)教师展示加法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运算结果。

3. 加法运算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实践过程记录数学(3篇)

教学实践过程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过程记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四年级《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树立自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分数,比如我们每天吃的蛋糕、饼干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吗?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发放一张探究单,让学生根据探究单上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演示讲解(1)教师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计算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4.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批改练习题,并指出对方错误的原因。

5.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步骤。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效果1. 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实习教研记录

小学数学实习教研记录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实习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实习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多位资深数学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帮助实习教师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由指导教师带领实习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了该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数,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重难点1. 重点:认识分数,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2. 难点:分数的计算。

(3)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2. 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数。

3. 比较法: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习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

观摩了指导教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教学反思课后,实习教师对观摩的课堂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能够认真听讲。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小学数学实习教研活动,实习教师收获颇丰,以下是实习教师总结的几点体会:1.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实录师:看一下哪个组坐的最好?(整顿中)(由吵闹变为安静)师:表扬第五大组,表扬第四大组。

现在坐最好的是表扬…这边的同学把手悄悄的放好哦,其他的同学也紧追其后。

今天看看谁表现的最出色?…就是你了哦。

表扬各大组。

(在黑板上给各大组各加一分)师: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谁能告诉我们小数有什么特点呢?生1:我知道。

师:你来生1:中间有个小数点。

师:还有吗?生:小数点后面的数不是整数的读法。

师:你讲的真棒。

这位同学还记得很清楚啊。

还有同学要说吗?师: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放课件)师: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

我们知道了有小数点的数通通称之为小数。

(齐答)师:它和我们之前认识的数不一样,是我们的新朋友,让我们来看整数,这怎么读?生:四十五,十八,三,一百二十三。

(齐读)师:小数呢?预备齐生:三点五零,零点二零,零点一五,十二点四三。

(齐读)师:读小数和读整数有哪些区别?你说黄泽翔(生站起来没回答,换另一名同学)生:小数把点读出来。

师:哦,那就是说以点为中心,左右两边区分开,是吗?生:是。

师:还有吗?师:小数点左边按整数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一个一个的都读出来。

这样吗?我们前面讲过整数部分可以写零三吗?(生答不能),那小数的最高位可以写零?生:因为中间有个小数点(学生自由答)师:小数点后面的数可以用零来占位,这怎么读?(板书)生:三点五零。

(师板书)师:读法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写?生:汉字。

(齐答)师:写法呢?生:阿拉伯数字。

(齐答)师:这个零要读出来吗?生:不要。

师:小数部分的零要读出来。

生:零点二零。

(齐读)(老师板书)师:这个怎么读?预备齐生:十二点四三。

师:往下看。

昨天我们学过了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今天我们到超市里走一走,火腿肠,预备起。

生:五点九八。

师:表示?生:五元九角八分。

(自由答)师:牛奶?多少元生:零点八五。

师:表示?生:零点八角五分师:好再回顾一下。

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第一位表示什么?生:元。

师:右边第一位呢?右边第二位呢?生:角,分。

师:谁来说说,生活当中,那里还见过小数?生:超市师:还有?生:体温计师:啊发烧了是吧生:秒表师:我们来认识一下由小数来表示的一些小动物。

(播放课件)小盗龙预备齐…生(齐读)小盗龙是我们最小的恐龙,他的全长只有0.4米左右蜂鸟只有蜜蜂那么大身长只有0.02米鸵鸟是世界上存活最大的鸟最大的高达2.75米师:这些都是以什么为单位?生:米师:零点四米是多少厘米?生:四十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零点四米化成厘米有两个单位,所以零点私四米就是四十厘米。

师:掌声鼓励。

(生鼓掌)师:还有呢?生:4分米师:那你为什么会认为是4分米呢?生:……..师:表扬你,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师:下一个那么零点零二米是多长呢.?生:二厘米。

(自由答)师:为什么呢?生:小数点右边一个单位是分米,右边两个单位是厘米。

师:恩,我们从刚才的元角分可以知道小数点左边第一位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说的很好,掌声鼓励。

(生鼓掌)师:我们来看看0.4米和0.02米究竟有多长。

我们接下来把米尺,老师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一份是多少分米?生:一分米。

师:我们从之前的分数学到了把一段平均分成十等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生:十分之一。

(稀稀拉拉的说)师:如果这里用米作单位,这一段是几分之几米?(学生思考)生:十分之一米,也就是零点一米。

师:好,如果从一到四一共表示多少份?生:三份。

师:三份是多少分米?(学生思考)师:用分数表示生:三分米,十分之三米,等于零点三米。

(老师板书)师:十分之一米,只取五份呢?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小数表示?生:十分之五,零点五米。

师:如果我取七份呢?生:七分米。

师:分数表示是?生:十分之七米。

师:小数表示呢?生:零点七米。

师:一米平均分成一百分,这时候我们说一米等于多少厘米?生:一百厘米。

师:把一米分成一百份一份是多少厘米?生:一厘米。

师:一厘米在这里用分数表示是?生:一百分之一。

师:单位是?生:米。

师:一份是一百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生:零点零一米。

(板书)师:把头抬起来。

师:如果老师取三份是?生:三厘米。

师:写成分数是?生:一百分之三米。

师:写成小数是?生:零点零三。

师:百分之三和零点零三表示的都是一样的吗?生:一样。

师:如果老师想取出八份呢?生:一百分之八师:八厘米用分数表示就是一百分之八。

(生齐答)师:小数表示是?生:零点零八。

师:零点零八是吧(板书)师:对比一下,你发现了小数点后面都带有几个数字?小数点后面带有一个数字就称之为一位小数,后面(右边)有两个小数的是两位小数。

再来观察一下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还有什么区别?谁知道?生:一位小数后面只有一个数字,两位小数后面有两个数字。

(个人答)师:你们同意这说法吗?生:同意师:再来观察一下一位小数和分数有哪些联系?两位小数和分数有哪些联系?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多少?(指十分之几)生:十师: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多少?(指百分之几)生:一百生:一位小数对应的分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对应的分数的分母是100.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表示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可以表示成两位小数。

师:谁还有其他发现?生:、、、师:分母100的时候末尾有两个零小数这里也有两个零,分母是10的小数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零。

生:一位小数有一个零,二位小数有两个零师:那咱们再来看1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让提出这个观点的同学站着)生:一百分之十九师:单位是?生:米师:小数是?生:(各种回答)师: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师:一厘米是多少米生:零点零一米。

师:三厘米有几个一厘米?八厘米有几个一厘米?生:三个。

零点零一米。

八个,零点零八米。

师:如果是十厘米?生:零点一米。

师:十一呢?生:零点一一。

师:十二呢?生:零点一二。

师:十九个一厘米是多少?生:零点一九米。

师:那是不是两位小数都是两个零呢?小数点的右边是两位数字师: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表示成几位小数?生:两位。

师:指的是小数点的后面有两位数字。

(学生跟答)师:刚才说了分母是十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左边都是一个零。

一米六十厘米可以表示成?生:一点六零。

师:到了一米了没?生:到了。

师:所以就是一点六零米。

那六十厘米呢?用分数表达是多少?百分之几?生:百分之六十。

师:所以是多少?生:一点六零米。

师:打开课本五十九页。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生:89页。

(做题中)(老师巡视)师:填完快点。

师:写完没有?生:写完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屏幕。

做练习。

上面是谁?生:姚明。

(吵闹)师:为什么他是小巨人呢?齐读。

生:(齐读)姚明妈妈一米八分米八厘米…师:姚明妈妈多高?生:1.88师:单位是?生:米。

师:姚明1·88米小数点左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生:米,分米,厘米。

师:她的母亲是多少米呢?生:一米八分米八厘米。

师: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生:一点八八米。

师:五岁姚明多少米?生:一米六分米。

一点六零米。

师:一点六米。

加不加零都可以。

(班里乱)师:一二三,生:坐端正。

师:十二角是多少?十五元五角?七元零五分?生:一点二元。

十五点五元。

七点零五元。

师:八分是不是零点零八?生:不是,没有加上元师:表示零点零八元。

师:八角两分?生:零点八二元。

师:先看第一幅图。

这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多少?分数是多少?小数是多少?生:十份。

十分之一。

十分之四,零点四。

师:不是零点零四?怎么不一样呢?就两个人知道?生:分母是十的事一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是两位小数。

师:再观察第二幅图数数多少个格?生:一二三四…..师:是多少?一百分之二十七,写成小数是?分数是?生:零点二七,一百分之二十七。

(吵闹)师:一二三生:坐端正。

师:表扬。

都不错啊今天师:仔细看图说说哪幅图可以用十分之三表示?生:第二幅图。

师:第一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有几份?生:九份,九份之三。

(打下课铃,学生乱)师:第二幅图平均分成十分,有十份,一共是十分之三。

师:最后一幅图可以不可以?生:不可以,最后一幅图没有平均分。

不完整。

(各种答案)师:一二三生:坐端正师:总结一下。

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生:认识小数。

师:还有谁要说?生:一位小数右边都带有一个数字,两位小数右边带有两个数字。

生:分数可以转换成小数。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小数的简单的读法和写法,还学到了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母是十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位小数。

师:好下课生:谢谢老师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