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体,深入文本》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三途径”[论文]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三途径”[论文]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三途径”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重点之一就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

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自己、让“人物”感动自己、让“作者的心灵”感动自己……只有教师自己被“文本”感动了,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

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却认为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

由于自身不能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机械地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

虽然这样生硬的讲课应付了常规考试,但由于我没有走进文本、更没有走进学生,那节语文课,学生的思维是静止的,从他们呆滞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我已经深刻领悟到研究文本的重要性。

我首先查阅了有关陶渊明的所有资料,不得不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深深叹服,同时又广泛阅读了有关课文所涉及的链接人物“黔娄”和“颜回”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隐者”的高尚情操。

着眼叙述视角解读小说文本——以《孔乙己》为例

着眼叙述视角解读小说文本——以《孔乙己》为例

着眼叙述视角解读小说文本----以《孔乙己》为例李东(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210009)摘要:叙述视角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是小说最复杂的要素之―,现代小说的重要标志,与作者讲述的内容、追求的效果有关。

统编教材对叙述视角十分关注。

着眼叙述视角是解读小说文本,理解内容选取、人物形象、文章结构、主题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叙述视角;小说;解读;《孔乙己》中学小说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老旧的现象。

比如,但凡遇到小说文本就围绕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展开,对于小说创作中更加重要的叙述者、叙述角度、叙述节奏、时间控制等要素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教师不能发现文本成为“这一篇”的关键所在,仅在“三要素”和主题方面打转,忽略文本特性,教学手段单一,便往往感觉力有未逮,隔靴搔痒。

王跃平老师把当今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三点:教学设计程式化、文本分析浅表化、主题理解单一化。

她给出的对策之一是,教师需要关注“故事层面之上,还有叙事层面”。

中学小说教学适当引进叙事学知识,是改进现状的有效方法之化诸定国老师在《叙述视角下的叙述性文本阅读——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一文中谈到,从叙述视角进入,是实现与文本平等对话的-种有效路径,可突破叙述性文本教学“千篇一律”的困境,进入“这一一”内部,领略“这一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叙述视角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是小说最复杂的要素之一,是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与作者表达的内容、追求的效果有关。

叙述视角按照人称机制,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按照形态,分为内视角、外视角。

“所谓'外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外;所谓'内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

”申丹等在《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中详细阐释了九种视角,此处不再——引述。

统编教材对叙述视角十分关注。

《阿长与山备课贴士73海经》课后题出现叙述角度的问题,《孔乙己》设计了叙述视角的题目,《我的叔叔于勒》助读系统中出现了“视角”。

主问题设计原则和方法

主问题设计原则和方法

主问题设计原则和方法
主问题设计原则包括:
1. 导向性原则:主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能够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核心知识点。

2. 概括性原则:主问题要能够概括、清晰、有序地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3. 生本性原则:主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并受益。

教师应在熟知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主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 开放性原则: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度,要给学生预留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新问题。

5. 时效性原则:一节课中可以有一个主问题,也可以有几个主问题,它的内容角度、顺序层级及输出表达等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时效性。

6. 情感体验原则:主问题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作品情感和价值的体验,引发学生对作品主题和艺术表现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主问题设计的方法包括:
1. 从整体着眼感知文章:设计主问题时,应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3. 多侧面进行设计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本。

4. 多板块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将文本分成多个板块,针对每个板块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5. 多手法对课文进行“再表达”:可以采用多种手法对课文进行再表达,如归纳、演绎、类比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以上是关于主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着眼整体发展,引导主动探究

着眼整体发展,引导主动探究
j 程’对于整体性可以从教育 目 标、语文教学的途径、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至个维度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 。 j
生的主体性,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 主探究的过程。 一 … 毫
蓑 讽 整侮 鲁主 探瓷 惑悟 备
课标 》指出 : 应让 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 “ 加 深 理 解 和 体 验 , 所 感 悟 和 思 考 , 到情 感 熏 陶 , 得思 想 启 迪 , 有 受 获

奠 0

享受 审美乐趣。 ”我 以 为 应 该 从 这 样 三个 维 度 来 进 行 认 识 : 教 从 育 目标 的 角 度 来 看 , 该 坚 持 整 体 把 握 课 文 , 量避 免 “ 解 式 ” 应 尽 肢 的 分 析 , 语 文 教 学 的 途 径 来 看 ,应 该 整 合 课 内教 学 与 课 外 语 文 从 综 合 实 践 ,使 语 文 教学 的外 延 与生 活 的外 延 相 同 。在 强 调 语 文 教 学 整 体 性 原 则 的 同时 ,还 要 坚持 “ 人 为 本 ” 的 思 想 。 认 知 心理 以 学 认 为 ,学 习 是 一 种主 动构 建 的过 程 ,是 学 生 的 主 动 探 究 。 所 以 然 不知 所 措 ; 次 由教 师 选择 突破 点 ,然 后 再 引导 学 生 辐 射全 文 , 其 我 们 应 该 充 分 发挥 学生 的主 体 性 ,使 语 文 教 学 成 为 教 师 指导 下 的 这 样 做 教 师在 课 堂 上 的 作 用 并 非 是 “ 主导 ,而 是 “ 宰 主 ,学 生 并 没有 真 正 获 得 自主 学 习的 权 利 ,这 样 的 学 习 ,很 难 调 动 起 学 生 学 生 自主 探 究 的过 程 。
的学 习积 极 性 。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试卷中分值较高的模块,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又以能力点考查丰富、选文多变、单题分值较高、提分难度较大,成为测试中的“硬骨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文体阅读的意识。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熟悉文体特征,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梳理清楚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最核心的内容,而不被纷繁的情节、意象迷惑。

比如散文的写作思路多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小说则围绕三要素展开。

其次,要学会审题,读懂题干暗示给我们的多种信息——答题区域、涉及考点、答题方向等,这样才不至于答非所问。

下面重点讲讲文学类文本常见题型的备考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很多,大致来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分析与概括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及结构思路的把握。

常见的有以下题型。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如2012年安徽卷《往事(二)之八》: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解题策略:该类型题目要求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其实质还是梳理行文思路。

抽剥出每个层次中的情感要点,并按先后发展的逻辑连接起来,就是情感的变化发展了。

对这类题,第一步,整体感知,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基本把握。

第二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画出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如主旨句、过渡句等)。

第三步,对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2.概括文意,理解主旨。

如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解题策略:本题是内容概括和重要词语含义两个题型的融合。

答题时在文中找到有关“绝顶”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

概括文意题,关键是把握各个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参考答案:①绝顶是指小说中主人公希望攀登的梅里雪山绝顶;②从攀登雪山中抽象出的“绝顶”,象征着人们在人生中不懈追求希望超越的极限;③作者也把创作这部小说当做自己写作生涯的“绝顶”,它或许是最后一部作品,而作者仍试图超越。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一、整体着眼,细心体味;披文入情,动情观照。

进行文学作品鉴赏,首先要从熟读文本,从整体上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获得对文学形象的深切感受和体验,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披文入情”,“情动于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二、借助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文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创作如此,鉴赏亦如此。

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

”“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

”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

鉴赏时要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一)鉴赏文学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文学形象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解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二)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关于小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性感知,局部性阅读,时刻着眼于整体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就叫它整体性阅读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文章中不同部分、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自主分析文章的内涵,将其精华转换为自身素养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整体把握能力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以整体理念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在初次阅读时,形成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然后反复深入研读,详细了解文章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最后的阅读中明确文章的内涵,以及作品的思路,并转化为自身文学素养。

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内涵。

1.整体感知――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初始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次阅读文章时,学会捕捉初始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是一种对浅显知识的初步理解。

学生在初步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文章的题材、体裁、文本线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初读建立一个整体印象。

教师在学生进行初读前,应设置好初步阅读时学生需要感知的相关内容,比如,文章中描述了什么人物,什么时间,什么事件,重点阅读哪些地方的内容,初读后产生怎样的感想等等。

2.局部研读――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阅读教学并不是浏览一次就完成的教学,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多次阅读。

学生在初步阅读获取了整体感知印象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针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具体的详细阅读,这需要建立在初步的整体阅读基础之上,对文章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是筛选重要信息的阶段。

主要重点是学会寻找文章中的关键部分、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理解文章中的写作意图,了解文章中各组织结构部分的互相关系,能够明确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局部研读是以整体感知为前提,对局部重点段落的详细分析解读,理清文章中所描写的前因后果,形象地构建文章中所有描绘的整体场景,为探寻文章的正确表达含义,体验个性化文章知识内容,并将其转换成自我文学素养做准备。

引导整体感知,与文本深度对话

引导整体感知,与文本深度对话

引导整体感知,与文本深度对话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所读内容的表面信息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深层的意义与背后的内涵。

这时,引导整体感知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与其进行深度对话。

引导整体感知的核心是让我们不再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而是将所读内容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其中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以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引导整体感知。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本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具体而言,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句法、结构、篇章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对理解文本有帮助的信息。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注意到作者的用词和措辞方式,寻找其中的隐含意义及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同时,也可以注意到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它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其次,我们可以将文本与生活经验进行联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所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找出其中的联系与对应关系。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智能机器人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可以注意到文本所涉及的更深刻的主题和哲学思考。

在阅读文本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它的表面意义和字面意思,还应该注意到其中所涉及的主题和哲学思考。

例如,在一篇关于人类自由意志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哲学观点和人类自由意志的含义,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论述类文本15

论述类文本15

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
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③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
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
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
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
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
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
大成人。
⑤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
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
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
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
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
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
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
由生活实例引出 “漫画”的话题。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 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 精神。
指出漫画要诚实, 能确切显示精神 。
▪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
“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
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
“漫”。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
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
首先提出漫画常用方法 是夸张但不胡闹的观点;
段内分析层次: 1、标出句子序号 2、抓住关键词 3、信心足
接着举例论证不当的夸张 反而影响漫画的效果

教材处理的技巧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老师说——教材处理研究,基本上不登语文教学研究的大雅之堂。

不是它不雅,而是我们自己对其知之甚少。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学最高雅的教学艺术之一。

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

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教材处理的技巧余映潮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

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

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

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

以文本着眼点为抓手进行课文高效解读

以文本着眼点为抓手进行课文高效解读

以文本着眼点为抓手进行课文高效解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

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我认为,文本解读可从以下五点作为抓手。

1. 抓住文本主旨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

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执著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

2. 抓住文本内容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

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

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

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
浙江省浦江 县虞宅 乡中 心小学 陈 悦
文 本 是编 者 希 冀 、教师 教 学 、学 生 学 习 的媒 介 或蓝 本 ;如果离开 了文本 ,教师教 学 、学 生学 习就会变 成 “ 无 源之水 ” 。或 许正是 因为文本 有无 可取代 的地位和 极其厚 实 的教 育 价值 ,故 而关 于文 本 的 探究 与解 读 ,就 一直 成 为教 师 必 须做 的 事 。然 而 ,解 读 又是 一 项关 乎 教 师语 文 素养 、鉴赏水 准 、知识 能力 、人文精 神 、逻辑 思辨等 素养 的业务 ;同时 ,还涉及 教师对 文本 内容的把握 、文本 的价 值取 向 ,以及教 师对 文本的个 性处理 等一系 列问题 ,故而 “ 解读 ”常常 成为我 们难 以琢 磨的事 ,本文 将就文本 解读 做一探讨。 要全面把握 “ 文本 内容”的问题 解 读 文本 ,首先 要 解决 这 个 问题 。尽 管这 个 问 题 , 是我 们每天都 关注 的 ,但却 没有 引起 教师 的足够 的 、深层 的重 视。要 知道 , “ 文本 ”不单指形 式上 的语言文 字组成 的篇 章 ;它还 包含 两个层面 的 内容 :一是呈 现物质 形态方 面 的特征 ,二 是呈现 意识形态 方面 的特征 ,只有这 两个特 征 的有机融合 ,才能 成就文 本的价值 。然 而 ,我 们在解读 文本 时 ,却 没有深层 次地进 入文本 内部剖析 文本 的物质形 态方 面的特征 ——外在 物象 ,和文本 的意识 形态方 面的特

要想搞 清 “ 文本 取 向”这一 问题 ,必 须把解读 的视 角 放置 到 “ 语文学 科的 性质 ” “ 语文教 育的任 务 ”和 “ 阅读 教学 的 目标取 向”上来 。 《 课 标 》在 其前 言中指 出 : “ 语 文是最重 要的交 际工具 ,是人 类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工 具性与人 文性 的统一 ,是 语文 课程的基 本特 点 。” “ 九年 义 务教育 的语文 课程 ,必须面 向全体 学生 ,使学生 获得基 本 的语文 素养 。”具体 地说 , “ 语文课 程应培 育学 生热爱 祖 国语文 的思想 感情 ,指导学 生正确 地理解 和运用 祖国语 文 ,丰 富语言 的积累 ,培养语 感 ,发 展思维 ,使他 们具有 适应实 际需要 的识字 写字能 力 、阅读 能力 、写作能 力 、口 语交际 能力 。语 文课程 还应重 视提高 学生 的品德修 养和审 美情趣 ,使他们 形成 良好 的个 性和健 全的人格 ,促 进德 、 智 、体 、美 的和 谐发 展 。”……从 中不难看 出 :文 本解读 时 的 目标取 向应 着眼 于 “ 学生 语 文 阅读 方 法和 能 力 的培 养” ,着眼于学 生 “ 传统文化 、品德 修养和 爱国情 怀的培 育”…… 三 、要恰当融人 “ 文本个性”的元素 千 个 读者 ,就 有 一千 个 哈姆 雷 特 。 ” 《 课标 》 指 出: “ 阅读是 学生 的个性 化行为 ,不应 以教师 的分析来 代替学 生的 阅读 实践 ,应让学 生在主 动积极 的 思维 和情感 活动 中 ,加深理 解和 体验 ,有所感悟 和思考 ,受 到情感熏 陶 ,获 得思 想启迪 ,享受审 美乐趣 。要珍 视学生独 特 的感 受 、体验 和理解 。”阅读不仅 是学 生的个 性化行 为 ,还是 教师 的个性化行 为 。面对 同一文本 ,不 同知识 涵养 、不 同 性格 禀赋 、不 同人生 阅历 的教 师会 有不 同的解读 观点 、不 同的解 读维度 、不 同的解读 视角 ……面对 这么多 不同 ,不 能一 味地求其 “ 同” ,而 忽视其 “ 异” ,只有 让每个文本 在不 同个体上 呈现不 同的 色彩 ,才能让文 本重新焕 发新 的

深入文本是语文备课之根本

深入文本是语文备课之根本

所寄托 的情感也不同 。再如 , 小说《 故 乡》
教育家 叶圣 陶先 生说 : “ 语 文教材 无
中有 一 句话 是 : “ 走 路 的人 口渴 了 摘 一 个
句子 的分析 。精美的句子固然 富有文采 ,
但平实 的词句也有 着深刻 的内涵 。如课
非是个 例子 ,凭 这个例子要 使学生 能够
深入文本 旦 E 五 文备课 之根本
口钦 州市第五 中学 苏胜 娟
【 关键词 】 语文备课 深入 文本
局 限在狭 窄 的庭 院里 ,这是 因为作者 消
过渡 、 衬托 的作用 , 使文章变得更连贯 、 更
充实。 3 . 从 词句上看 , 有 的教师在教学时只 注重 赏析精美 的句子 ,而忽 略了对一般
举 一 反 三 ,练成 阅读 和 写作 的熟 练 技
吃, 我们这 里是不算偷 的 。” 很多老师 都
忽略了这个 句子 ,其实这 是对社会 环境
文《 春》 开头是 : “ 盼望 着 , 盼望着 , 东风来
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 “ 着” 和“ 了” 是两个
巧 。” 要使教 材成为例 子 , 教 师需要深 度
中间部分 。如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中 有一段话是 这样 的 : “ 也许 是 因为拔 何首
乌毁 了泥墙 吧 ,也许是 因为将砖 头抛到 间壁 的梁家 去 了吧 ,也许 是 因为 站在石 井栏上 跳了下来 吧……都无从 知道 。总 而言之 :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 e , 我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4 ) 0 1 A 一
0 以排解 。这两

着眼文本,深透解读

着眼文本,深透解读
着眼文本 , 深透解读
■ 巴 中 市 第 三 中学 王 建 明
新课 程改 革 . 文教 材引入 了大 量文 质兼美 的 于 永 正 老 师 说 过 , 文 的 应 有 之 义 是 “ 、 、 、 语 语 字 词 句
课 文 , 些 文 本 含 蕴 丰 厚 , 师 不 用 心 把 握 , 以 深 段 、 ” 是 “ 、 、 、 ” 一 篇课 文 , 一 是语 言 这 教 难 篇 , 听 说 读 写 ; 第
③ 李泽厚. 美的历程( 修订插 图本 ) . 从 体 现 市 民 文 化 精 神 角 度 来 探 科 学院 出版社 2 0 0 3年版 . 3 0页. 第 1
1 2
风格 的。
的 “ ” 哪 里 可 以 看 出 来 怜 从
师 : 道 了 各 组 词 语 的 类 别 , 很 容 易 知 道 他 知 就
⑦ 周 晓琳 . 国古代城 市 文学研 究的 文 学史 意 中
性灵 的晚 明小 品文却没有 重视 . 能不说 是一 个遗 江苏人 民 出版社 1 9 不 9 5年版 . 2页. 第 限制 。 只能是惊鸿 一瞥。是否能 中外小 说各 出一本 , 义 .北京化 工 大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0 8年 第 4 社 . 0 2 史的线 索就更 清楚 了 , 反映市 民生活 的《 言》 《 三 、 二 期 . 5 第 1页. 拍》 等作品就可 以更 多提供给学生 阅读 了。《 唐诗宋
生 : 人是 “ 诗 印苍 苔” 而不是 “ 踩苍 苔” 。
师 : 你 好 好 给 我 们 讲 讲 。 为 什 么 不 用“ ” 请 他 踩 ,
而 用 “ ” 印 ?
师 : 同 学 们 的 读 中 可 知 , 学 们 对 大 部 分 词 从 同
要 引 导 学 生 深 入 解 读 文 本 : 提 示 要 领 , 教 给 学 月 》 始 时 的 一 个 片 段 — — 既 又 开 师 : 课 的 词 语 比较 多 . 师 列 了一 下 , 一 位 本 老 请 同学 起 来 读 一 遍 ( 示 平 台展 示 ) 展 。

重审“语用”,紧抓语境浸濡下言语生命飞扬的“那根绳”

重审“语用”,紧抓语境浸濡下言语生命飞扬的“那根绳”

重审“语用”,紧抓语境浸濡下言语生命飞扬的“那根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小学 马亮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运用训练和表达本位的教学实施充盈整个课堂教学。

但语用教学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和操作原则,任何随心所欲的肆意语用都无法取得应有的效益。

只有不断深入语用的内在关系,提升学生的正确取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语用训练的真正效度。

一、厘清本质,把握语用训练的基本原则1.浸润裹挟,在语境的支撑下推进语用训练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词语和句式表达的好坏,单单品析这个词语或句子,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真正有效的语用训练绝不能就单一的词语来教学,而要紧密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思考。

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轩然大波”这个词语时,学生首先朗读了自己预习时工具书上的词语解释,很多学生表示已经懂得了意思,但教师并没有止住教学,而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继续思考:课文中的“轩然大波”究竟指的是什么事情?对课文中的人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深入思考,分别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家长的角度指出恩科西来校上学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从更加深刻的内涵品析了词语的质感,把握了词语的本质。

2.付诸练笔,在实践的操练中夯实语用训练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实践,只有不断地付诸实践,才能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飞跃。

这里所谈及的实践绝不仅仅局限于运用整合层面的“说、写”内容,而是在广义的层次中将听、说、读、写、思等内容整合在一起,构建学生完整的阅读体系。

例如六上中的《古诗两首》分别选用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陆游的《示儿》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都是典型的爱国诗篇,但一“悲”一“喜”、一“动”一“静”之间,彰显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风格。

杜甫极言听到失地收复之后的狂喜,而陆游则是“不见九州”的悲戚。

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材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材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取得可喜的成就,但也有一些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必须要处理却又不知如何最有效处理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提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材的应用和处理做全面的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对语文教材的作用有所了解1、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语文教学要加强基础,传递文化,培养能力,养成习惯,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都离不开语文教材这一凭借物。

特别是语文学科属于侧重于技能、技巧培养的应用型学科,只有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所以,凭借教材学,凭借教材练,对语文学科尤其重要。

2、示范功能。

语文教学挑选典型规范的作品作为教材主体,意在通过定向的规范的语文训练,使学生集中地、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教材除了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示范功能外,还包括训练的难易深浅在内的示范功能。

中学语文教学着重于培养基础的、规范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材就必须是基本的、规范的。

总之,语文教材应该是表达思想的范例、运用语言的范例、语文训练的范例。

3、教育功能。

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意、道的内容。

教学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教材得以实现的。

中学语文教材蕴涵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内容。

教学中,我们应该紧扣这些教学内容,根据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4、发展功能。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

语文教材为学生语言的发展选择和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的语言不断从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动。

语文教材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对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本教学五大基本步骤

文本教学五大基本步骤

文本教学五大基本步骤一、泛读感知文本这第一个环节之所以称“泛读”而不称“速读”,是因为我认为“泛读”强调整体,而“速读”则强调速度。

“泛读”,在这里的意思不是指“广泛地阅读”,而是指“一般性阅读”。

意在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当然也是有速读要求的),而不注重一些具体字句的理解或翻译,更不会逐字逐句的解读文本。

这一环节强调快速的浏览文本,从大处着眼,整体感知,注重阅读文本的第一感觉。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大体意思、行文思路,乃至文本的思想情感。

尽管这些初步感知并不一定是准确的,甚至有可能完全是错误的,但是没有关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后面的几个环节来不断理解文本,不断修正那些不准确的观点或见解。

二、查读疏通文本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通过查读,扫清文字障碍,字面上疏通文本,能基本无障碍较流畅的读完文本。

总的要求是:在学习小组内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资源共享完成任务。

具体做法是:勾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参看文本下面的注释,对那些通过参看注释后仍然搞不懂的字词,则要求学生马上通过查《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三、精读探究文本精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课前,老师应该在备课时根据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三到五个难度适中的问题。

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就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出问题,并把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把老师备课时准备的三到五个问题也一并写在黑板上。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文本,力图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进入小组讨论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形成小组意见,而且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来阐述本组的意见。

四、品读玩味文本.通过上一个环节,把文章的一些疑难问题、重点语段探究清楚了,本环节着重在“玩味”二字上下工夫,透过文字表面,沉到文字下面去理解、体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作品韵味。

《茶馆(节选)》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主题是《<茶馆> (节选) :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

我的说课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茶馆》(节选) 是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此单元对应新课标“学习任务群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单元课文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学习此单元,可以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加深学生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认识。

单元整体设计如下:本单元前六篇课文都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茶馆》(节选) 是其中唯一的单篇教学的课文。

在群文阅读盛行的今天,我认为,单篇精读仍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如何搭建单篇精读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桥梁?我的想法是“着眼整体,立足一点”,即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单元导语提示,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主题——大师笔下的百年图景,再细读文本,结合课文后的学习提示,提炼出本课核心的学习内容——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以此为立足点,从文中茶馆人物所反映的市井百态来透视晚清社会面貌。

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已通过必修下册的教材学习了戏剧类文学作品,基本了解戏剧类文学作品的体裁常识,也学习了如何鉴赏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了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戏剧作品的能力。

但是,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有其独特的结构、语言等艺术特色,学生对其内容和时代背景还不够熟悉,尚不能深入挖掘该作品的独特意蕴。

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的基础上,新课标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有新的要求,即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因此,本课教学指向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让学生梳理剧中事、赏析剧中人,一览茶馆市井百态,探得晚清社会面貌。

1.整体把握《茶馆》剧情,梳理课文情节。

2.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茶馆折射出的社会面貌。

依托文本互涉深入文本对话

依托文本互涉深入文本对话

依托文本互涉深入文本对话作者:陈慧芬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8期浙江青田县江南实验小学(323900)陈慧芬[摘要]文本对话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本互涉”的作用,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深入。

要依托相同结构文本、相近人物文本、相似主题文本之间的互涉作用,习得文本写作手法、理解文本蕴涵的意义、丰富文本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互涉文本对话[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2-042所谓“文本互涉”,就是指两个以上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与相互参照,意在强调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其强调的是在对独立文本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寻找到其他文本之间的参照点。

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互涉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文本对话向更深处迈进。

一、相同结构文本互涉,习得文本写作手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而读写结合则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外显形式就是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师要善于将相同结构的课文进行互涉,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文本的写作手法。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和《桂林山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这两篇课文都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并且都是写景的。

两篇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结构和写法,让学生从写作的方法上进行比较。

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的,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从“桂林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来体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对比作者对小兴安岭和桂林山水景色描写的过程中,习得“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并且把这一写作手法进行内化,从而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眼整体,深入文本
----《余映潮讲语文》读书报告
黄各庄镇城坨小学张丹
谈起整体阅读教学,在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中,我很喜欢余映潮老师的理解和分析。

而且余映潮老师在整体阅读教学上的研究和细节上的探索很值得我们学习。

于老师给整体阅读教学下的定义是: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

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是的,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余映潮老师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学手法,例如: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一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

主问题形成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形式,避免了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可以“拿”来就用,与我们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研究方向正是不谋而合。

余老师的示范课,绝不“打埋伏”也不“拉关系”,只有简单的导入语就是:同学们,我们上课了。

因为在备课与上课,他已经在课文苦读上下足了功夫;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小学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苦读。

他对课文研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教育教学资源,足可
以让他进行一课多案的设计。

课文的研读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

有时候,扪心自问:我们在讲一节课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读通,读懂,读透了呢?
就《我的“长生果”》一课,余老师的备课竟让我哑然,对教材的挖掘之深,让人叹服。

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美文,要学习语言的积累,运用和创造。

如果让我们挖掘,也就只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赏析,可余老师挖掘出得句子表达技巧,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富有表现力的单音节动词句子,例如带“涌,扎,掠,嵌……”这些字的句子;生动而多情的双音节词句子,例如含“跳跃,饱览,编织,馈赠……”句子;三十余个四字词语的句子;表达情景的叠词句子;为了强调,用同义反复的方法写出得句子;连续设喻的句子;用对举的结构表达的句子;突出主语的方法句……对简单的句子的挖掘,从文本中就挖出这么多内容,可以看出花费了极多的时间,正如余老师自己说:在长时间的连续的静坐中让研读的内容细腻到了极致。

整体阅读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对文本的处理,也就是教材处理,一般而言,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处理”。

但是到底要处理什么呢?余老师在这方面也给我们拓展开来。

教材处理主要有:整体处理,长文短教,点面结合,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突破,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我们的目标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就是设想对确定的教学内容“如何教得最好”。

教师对课文的研读,要立足于获取教学内容去反复地、多角度地、从总到分地研读课文;要立足于透彻的理解去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要立足于别出心裁地读课文,力求读出课文的深刻奇美之处,哪怕面对的是很老的课文;要立足于教学创意去读课文,在精细的课文研读中得到教学设计的启迪。

余老师在反复的、多角度的、由宏而微的对《赵州桥》研读之中,发现这篇课文中非常多的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全文整体看来,它是结构层次完整、严密、精致的说明性的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第二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美观”;文中有着严整的段式;文中有着丰富的词汇;作者运用了特点分明的表达方法;全篇课文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能力的训练等等。

这样丰富优美的教学资料,通过研读而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它是非教学用书上的内容,它是真实的阅读体会,它是我们有着非常真切的感受的东西;在这样丰厚的内容面前,就可以精心选择、飞扬神思,来进行教材处理,来展开
教学设计了。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对文本的挖掘,要足够的深入。

有了足够得内容,便不愁这节课没有精彩可讲。

读了余老师的书,感觉教材处理,就是实实在在地用好用足课文,就是要利用课文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是要认认真真地设计由学生进行的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

而这些,都依赖于我们教师对于教材、对于课文的精心的、精致的研读和挖掘。

余老师说每一步他都会视为一种历练生命的过程,为的是将语文学习的温暖传递给青春少年学子,让他们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而我,只希望自己的每一步都能充实,都能成长,无愧于孩子们,无愧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