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教案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SSS、SAS判定定理,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ASA和AAS判定定理。
2.演示与探索:利用多媒体演示ASA和AAS判定定理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例题,运用ASA和AAS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学会将ASA和AAS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未知长度或角度。
-举例:在房屋建筑中,如何使用ASA或AAS定理来确定两个墙面的全等关系,从而计算材料需求。
-难点四: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需要学会清晰、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避免逻辑错误。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逐步写出证明步骤,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2.练习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评估学生对ASA和AAS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ASA和AAS判定定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强调ASA和AAS判定定理的关键点。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ASA和AAS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全等吗?二、探究新知1.边角边定理教师指导学生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相交于点C′.师生共同归纳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 =AE.分析: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D=AE.证明:在△ACD与△ABE中,∵∠A=∠A(公共角),AC=AB,∠C=∠B,∴△ACD≌△ABE(ASA).∴AD=AE.提示:∠A既是△ABD的角又是△ACD的角,我们称它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例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与△DEF全等.分析:如果能证明∠C=∠F,就可以利用“角边角”证明△ABC与△DEF全等.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证明∠C=∠F.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SA”很快证出△ABC≌△EFD.让学生完成此例题的解答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得到结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三、课堂小结1.记住“角边角”或“角角边”定理内容.2.会用“角边角”定理判定全等三角形,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布置作业习题12.2第4题.教学反思:。

12.2 第3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三)数学人教版八上同步课堂教案

12.2 第3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三)数学人教版八上同步课堂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三)(ASA,AAS)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正确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和“AAS”.2.能熟练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和“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和“AAS”.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和“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回顾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两个定理.(边边边(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两判定定理的几何语言:(在△ABC 和△ A'B'C'中,AB=A'B',BC=B'C',CA=C'A',∴△ABC≌△A'B'C'(SSS).)(在△ABC 和△ A'B'C'中,AB=A'B',∠B=∠B′,BC=B'C',∴△ABC≌△A'B'C'(SAS).)3.(1)我们已经总结过的找相等边的方法.(①公共边.②正多边形的边相等.③等边加同边,其和还是等边.④等边减同边,其差还是等边.)(2)我们已经总结过的找相等角的方法.(①利用平行线可找到相等的角.②对顶角.③等角加同角,其和还是等角.④等角减同角,其差还是等角.⑤等角的补角相等.⑥正多边形的内角相等.)4.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对应条件相等”时,有以下四种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SS和SAS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今天要探讨的内容“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时,三角形的全等情况.【新知探究】知识点1 “ASA”证全等[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这两个角与这一条边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学生思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同桌之间讨论.[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两种情况,学生对照自己的思考结果,对不同的结果举手发言,教师给予纠正.1.边夹在两个角的中间,形成两角夹一边的情况.2.边不夹在两个角的中间,形成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的情况.[提出问题]两者是否都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种情况:两角夹一边.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得A′B′=AB,∠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全等吗?[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准备好的卡纸上作图,试一试做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师可提醒学生: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那么两者就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制作△A′B′C′的,对于回答不完整的,请另一名学生补充.[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A′B′C′的作法,学生检查自己的作法是否正确:作法:(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 '=∠B,A'D,B'E相交于点C'.[提出问题]△A′B′C′与△ABC全等吗?[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A′B′C′与△ABC的重合过程.很明显两者是全等的.[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满足的是哪三个条件?[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满足的三个条件,从而得到答案:两角一夹边.[归纳总结]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该判定定理的几何语言:在△ABC 和△ A'B'C'中,B=∠B′,,C=∠C′,∴△ABC≌△A'B'C'(ASA).注意:利用该判定定理时,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例题:例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分析】如果能证明∠C=∠F,就可以利用“角边角”证明△ABC和△DEF全等,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证明∠C=∠F.证明:在△ABC中,∠A+∠B+∠C=180°.∴∠C=180°-∠A-∠B.同理∠F=180°-∠D-∠E.又∠A=∠D,∠B=∠E,∴∠C=∠F.在△ABC 和△DEF中,B=∠E,,C=∠F,ABC≌△DEF(ASA).[提出问题]“角角边”也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知识点2 “AAS”证全等[提出问题]已知在△ABC中,∠B=60°,∠C=45°,AB=3cm,你能画出△A′B′C′,使△A′B′C′≌△ABC吗?[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准备好的卡纸上作图,试一试做出△A′B′C′,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提示学生联想例1和“ASA”的探究过程来作图.[提出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回答]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制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口头总结画法和步骤.此时,AAS可转化为ASA,从而得到△A′B′C′≌△ABC.[归纳总结]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该判定定理的几何语言:在△ABC 和△ A'B'C'中,A=∠A′,B=∠B′,,∴△ABC≌△A'B'C'(AAS).[课件展示]跟踪训练如图,已知∠ACB=∠DBC,∠ABC=∠CDB,判别下面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解:不全等,因为BC虽然是公共边,但不是对应边.提醒学生:有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知识点3 “AAA”不能证全等[提出问题]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假设三个角分别为30°,60°和90°.[动手操作]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纸上做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之后剪下来,和同桌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两者是否能够重合(发现不重合,个别可能有重合的现象,所以得到结论是“不一定全等”).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示例,验证结论.[归纳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注意:SSA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三块,他想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为了方便,应该带哪块去商店?( A )A.1B.2C.3D.三块都带去2.(2021•重庆)如图,在△ABC和△DCB中,∠ACB=∠DB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和△DCB 全等的是( B )A.∠ABC=∠DCB B.AB=DC C.AC=DB D.∠A=∠D【解析】已知∠ACB=∠DBC,BC=BC,A:当∠ABC=∠DCB时,可用ASA证明;B:当AB=DC时,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C:当AC=DB时,可用SAS证明;D:当∠A=∠D时,可用AAS证明.故选B.3.(2021•齐齐哈尔)如图,AC=AD,∠1=∠2,要使△ABC≌△AED,应添加的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解析】∵∠1=∠2,∴∠1+∠BAD=∠2+∠BAD,即∠BAC=∠EAD.∵AC=AD,∴当添加∠B=∠E 时,可根据“AAS”判断;当添加∠C=∠D时,可根据“ASA”判断;当添加AB=AE时,可根据“SAS”判断.(任选其中一个条件即可).4.(2021•衡阳)如图,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C∥EF.求证:△ABC≌△DEF.证明:∵AC∥DF,∴∠CAB=∠FDE.∵BC∥EF,∴∠CBA=∠FED.在△ABC和△DEF中,,∴△ABC≌△DEF(ASA).5.(2021•泸州)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BD=CE.证明:在△ABE与△ACD中,,∴△ABE≌△ACD(ASA).∴AD=AE.∴AB-AD=AC-CE,即BD=CE.提醒学生:等边减等边,其差还是等边.6.(2021•铜仁市)如图,AB交CD于点O,在△AOC与△BOD中,有下列三个条件:①OC=OD,②AC =BD,③∠A=∠B.请你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为条件,另一个能作为这两个条件推出来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只要求写出一种正确的选法).(1)你选的条件为 、 ,结论为 ;(2)证明你的结论.解:选的条件为①、③,结论为②. 证明:在△AOC和△BOD中,,∴△AOC≌△BOD(AAS),∴AC=BD.解:选的条件为②、③,结论为①.证明:在△AOC和△BOD中,AOC=∠BOD,A=∠B,AC=BD,∴△AOC≌△BOD(AAS),∴OC=OD.提问:选的条件为①、②,结论为③,可以吗?若选的条件为①、②,再结合∠AOC=∠BOD,得不到结论③,因为“SSA”不能作为判定全等的定理.7.(2021•陕西模拟)如图,在△DAE和△ABC中,D是AC上一点,AD=AB,DE∥AB,∠E=∠C.求证:AE=BC.证明:∵DE∥AB,∴∠ADE=∠BAC.在△ADE和△BAC中,,∴△ADE≌△BAC(AAS),∴AE=BC.8.如图,点E、C、D、A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ED=AB,∠E=∠CPD.求证:BC=EF.证明:∵AB∥DF,∴∠B=∠CPD,∠A=∠FDE,∵∠E=∠CPD.∴∠B=∠E.在△ABC和△DEF中,∠B=∠E,AB=DE,∠FDE=∠A,∴△ABC≌△DEF(ASA).∴BC=EF.9.(2021•西安一模)如图,在△ABC中,∠ABC=90°,BD⊥AC于点D,点E在DB的延长线上,DE=BC,∠1=∠2,求证:DF=AB.证明:∵BD⊥AC,∴∠EDF=90°.∴∠EDF=∠ABC.∵∠1=∠2,∠1+∠C=90°,∠2+∠E=90°,∴∠E=∠C.在△DEF和△BCA中,,∴△DEF≌△BCA(ASA),∴DF=AB.对学生强调:等角的余角相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是采用之前两节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发现ASA和AAS的识别方法,鉴于前两节课的经验,这节课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拓展了学生研究全等三角形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乐于学,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仍然存在问题,比如,学生书写仍有不规范的点,不能找到证明全等所需的条件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仍要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的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
5 / 10
理由是( )
A.SAS
B.ASA
C.SSS
D.HL
2.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 的办法是带( )
A.带③去
B.带②去
C.带①去
D.带①②去
3.为了测量河两岸相对点 A、B 的距离,小明先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使 CD=BC,再作出 BF 的垂线 DE,使 A、 C、E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证明△EDC≌△ABC,得 ED=AB,因此测得 ED 的长度就是 AB 的长,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
小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比如线段的相等关系、和差关系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 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
【课后练习】
1.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B 的距离,先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使 CD=BC,再定出 BF 的垂线 DE,使 A、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 ED=AB,因此测得 ED 的长就是 AB 的长,判定△EDC≌△ABC 的
A.BC=ED
B.AB=FD
C.AC=FD
D.∠A=∠F
10.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学习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AS ”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SA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已知△ABC ≌△A ′B ′C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图中相等的边是:AB=A ′B 、BC=B ′C ′、AC=A ′C . 相等的角是:∠A=∠A ′、∠B=∠B ′、∠C=∠C ′. 3.已知三角形△ABC 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 阅读教材P42-43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书写格式: 在△ABC 和△A 1B 1C 1中 ∴ △ABC ≌△A 1B 1C 1(SSS )二. 合作交流探究与展示(1)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C 'B 'A 'C B A C 1B 1CABA 1证明:∵D 是BC 的中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公共边)∴△ ≌△ ( ).(2)如图,已知A 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P 是AD 的一点,求证:PB=PC4.三角形的稳定性: 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阅读P98)三、当堂检测:(必做题:1、2、3、4题,选做题: 5、6题) 1.已知:如图,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BE=CF ,AB=DE ,AC=DF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2第三课时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2第三课时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角边角”(ASA)和“角角边”(AAS)判定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角角边”(AAS)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1.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观察并归纳出ASA定理。

[2]通过结合ASA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AAS定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AAS,ASA定理,运用其进行几何证明,在逻辑推导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ASA,AAS判定定理。

2.2 教学难点[1]数学语言表达和证明三角形全等。

[2]区分ASA和AAS定理,避免在证明过程中标错原由3 专家建议ASA和AAS定理非常相似,只是相等的角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这两个定理的区别,防止学生混淆定理运用错误。

此外,用数学语言证明全等也是一大挑战,学生因为此前的几何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强调和巩固。

4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得到结论——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尺规,学生课前准备好尺规。

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定理,大家还记得么?【生】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那如果相等的角不是夹角,能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生】不能,没有边边角定理。

【师】没错。

那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两种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板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6.2 新知介绍[1]探究活动:带走哪一块玻璃碎片最方便【师】毛手毛脚的小明又回来了,这次他打碎了教室的一块三角形玻璃。

请大家看投影,现在只有这三块碎片,如果小明要再配一模一样的,至少要带走哪块儿呢?我们一块一块地来分析,首先看,只带走第一块可以吗?【生】相当于只知道一个角,只带第一块不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课时,主要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

2.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相关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或图片,用于实践操作和举例说明。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展示其形状发生变化但仍保持原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并用课件或板书进行解释。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难点: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如拼图游戏、建筑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讨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自主发现“角边角”判定法则。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案例分析,突破难点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在一个复杂图形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如何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7.要求学生家长参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的进步和困惑,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几何规律;加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升几何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师结合具体实例,讲解“角边角”判定法则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判定方法。
4.强调在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如角度的对应关系、边的对应关系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和分析一些含有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讨论如何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ASA ”及“AAS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利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学习难点:分析问题,确定适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三)学前准备1.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SS ”和“SAS ”内容和作图方法.2.阅读教材P39,学习通过“ASA ”条件作图3.从问题2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四)学习过程一、探究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活动1:画图:已知ABC ∆,求作'''C B A ∆,使得B B A A AB B A ∠=∠∠=∠=''',,'画图步骤:活动2:剪图形比较探究1结论:二、“ASA ”运用例1.如图,AC AB =,C B ∠=∠, 求证:AE AD =.问题1:AD 和AE 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由此,我们要证AE AD =,只需要证明 ≅证明过程:方法点拨:(1)本题应先确定所相等的一组边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对应边相等的 性质即可说明线段相等;(2)注意公共角为一组相等的对应角的隐含条件.例2.如图,在ABC ∆和DEF ∆中,D A ∠=∠,E B ∠=∠,EF BC =,求证DEF ABC ∆≅∆问题2:若要利用“ASA ”证明DEF ABC ∆≅∆,还需要证明.证明过程:方法点拨:证明过程中,确定判定方法后,找缺少什么条件,则转化为先证明所缺条件成立,再写证明 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例2结论:三、综合运用1.如图,AD 和BC 相交于点O ,已知C A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CD AB =,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DE AB //,DF AC //,CF BE =.求证:DEF ABC ∆≅∆(四)学习小结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你学了哪些数学方法?(五)学习延伸1.如图,在ABC ∆中,B C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1,点E 在AB 边上,求证:CD AC AB +=。

人教版数学八上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上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及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1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角边角”的处理上,教科书是让学生先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直接以基本事实的方式给出判定方法,“角角边”则是用“角边角”来证明得到的,所以,“角角边”是“角边角”的推论。

二、教材解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三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三角形、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以及探究出另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边边边公理和边角边公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角边角公理,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运用“角边角公理”探索“角角边定理”,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边边边和边角边判定之后,继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也经历过一些探究的过程: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另外,学生在在讨论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讨论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重难点:理解两种判定方法,并掌握用这两种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五、学习目标:1.探索并正确理解“ASA”和“AAS”判定方法.2.会用“ASA”和“A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交警叔叔的一块三角形的警示牌不小心被摔碎了,碎成了三块,如图所示,交警叔叔想去买一块完全一样的警示牌,你能告诉他们只带其中哪一块去,就可以买到一块完全一样的警示牌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引出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B ′ =AB, ∠A ′ =∠A, ∠B ′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
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 ′ B ′ C ′剪下,放到△ABC上,它
们全等吗?
C
A
B
探究新知
C
E
D
C′
A
B
A′
B′
作法:
(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 '=∠A,∠EB'A '=∠B,
A'D,B'E相交于点C'.
链接中考
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 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 △ABE≌△ACD( D ) A.∠B=∠C B.AD=AE C.BD=CE D.BE=CD
解析:∵AB=AC,∠A为公共角, 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
想一想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角边角”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或“ASA”).
A
几何语言:
在△ABC和△A′ B′ C′中,
∠A=∠A′ (已知),
AB=A′ B′ (已知),
∠B=∠B′ (已知),
∴ △ABC≌△ A′ B′ C′ (ASA).
同理 ∠F=180°-∠D-∠E.
又 ∠A=∠D,∠B= ∠E,
∴ ∠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
探究新知
例2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

【自学展示】自学课本P31-32页,完成下列要求: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合作学习】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

_______叫做对应边。

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

____相等。

【质疑导学】1、课本P32练习1、22、如图1,若△ABC≌△EFC,且CF=3cm,∠EFC=64,则BC=_____cm,∠B=___、毛图1 图23、如图2,△ABC≌△DEF,求证:AD=BE、【学习检测】1、如图1,△ABC≌△DEF,对应顶点是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2、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3、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图3 图44、如图4,△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学后反思】板书设计:课题: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尺规作图,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几何图形的推理论证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导学案

学习目标:1.已知两角及夹边,会画三角形;2.理解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3.理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AS );4.会用以上两个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5.明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目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 和 两种. 2.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欲证明△ADB ≌△ADC ,可补充条件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11探究5问题:已知△ABC ,画△A ′B ′C ′,使A ′B ′=AB ,A ′=∠A ,∠B ′=∠B.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11画图方法,并画图,再剪下与重合。

观察总结: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ASA ”,注意边角对应关系:“边”是两角的 .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11探究6问题: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用“ASA ”证明你的结论吗?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12证明过程,并归纳: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12探究7比较学生用三角尺与教师用的三角尺,发现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题3,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12例3.四.当堂训练:课本P 13练习第1、2题. 五.课堂测评:1.已知A ′B ′=AB ,∠A ′=∠A ,∠B ′=∠B ,则△ABC ≌△A ′B ′C ′的根据是( ) A .SAS B .SSA C .ASA D .AAS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现要去买一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和②去B .带①去C .带②去D .带③去3.如图,MP=MQ ,PN=QN ,MN 交PQ 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MPN ≌△MQN B .OP=OQ C .MO=PO D .∠MPN=∠MQN E .∠PMN=∠QMN A BC A B C ED F AP O ABC D2题图 ③六.拓展延伸: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相交于点F,则△ABF的面积为()A.4 B.6 C.8 D.10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DN分别交AB、AC于M、N,求证:DM=D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桥梁。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和SAS,结合教具和尺规作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形成过程。
-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等判定过程中的证明步骤和逻辑顺序。
2.教学内容关联:
-结合课本例题,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全等三角形的更多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案例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6.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识别和构造满足全等条件的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与角度、边长相关的问题,如计算未知长度、证明线段平行或垂直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多媒体和教具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和SAS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解析:SSS和SAS判定法是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此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重难点]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一、预习案【 预习自学 】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复习引入: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二、探究案【 课堂探究】(只当观众的人永远领不到金牌。

)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 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动手试一试。

(学生合作、教师引导)已知:△ABC求作:△'''ABC ,使'B ∠=∠B, 'C ∠=∠C ,''B C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把'''AB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ASA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在△ABC 和'''A B C ∆中,'B B B C C ∠=∠⎧⎪=⎨⎪∠=⎩∴△ABC ≌ 3、探究二。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1)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 EF 全等吗?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 证明你的结论吗?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在△ABC 和'''A B C ∆中, ∵'A A B B C ∠=∠⎧⎪∠=⎨⎪=⎩∴△ABC ≌ 三、检测案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边的人)D C A B FE C 'B 'A 'C B A1、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AO=∠CAO , BE⊥AC,CD⊥AB,相交于点O,AB=AC,求证:BD=CEDCABEEODC BA。

新版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导学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角边角”,判定方法4——“角角边”,能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和判定方法4及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39-40页“探究4、例3”,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ASA”,完成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自学2:自学课本P40-41页“例4、思考”,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AAS”,试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5分钟)总结归纳:(1)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对相等的元素(其中至少需要一条边相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D)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B)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3.AD是△ABC的角平分线,作DE⊥AB于E,DF⊥AC于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A.DE=DF B.AE=AFC.BD=CD D.∠ADE=∠ADF点拨精讲:应用AAS证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边是对应角的对边.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证明:∵MQ⊥P N ,NR ⊥MP ,∴∠PQM =90°,∠HQN =90°,∴∠P +∠PNR=90°,∠QHN +∠PNR=90°,∴∠P =∠QHN.在△PQM 与△HQN 中⎩⎪⎨⎪⎧∠MPQ=∠NHQ,∠PQM =∠HQN,MQ =NQ ,∴△PQM ≌△HQN ,∴HN =PM.点拨精讲:有直角三角形就有互余的角,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是证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探究2 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两端点到这边的中线或中线延长线的距离相等.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CF⊥AD 于点F ,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E =CF.证法1:∵AD 为△ABC 的中线,∴BD =CD.∵BE⊥AD,CF ⊥AD ,∴∠BED =∠CFD =90°.在△BED 与△CFD 中⎩⎪⎨⎪⎧∠BED=∠CFD,∠BDE =∠CDF,BD =CD ,∴△BED ≌△CFD(AAS ),∴BE =CF.证法2:∵S △ABD =12AD·BE,S △ACD =12AD·CF,且S △ABD =S △ACD (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12AD·BE=12AD·CF,∴BE =CF.点拨精讲:对于文字命题的证明,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结合题意,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用“面积法”证线段相等,可使问题简化.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如图,PM =PN ,∠M =∠N.求证:AM =BN.证明:在△PMB 与△PNA 中⎩⎪⎨⎪⎧∠P=∠P,PM =PN ,∠M =∠N,∴△PMB ≌△PNA ,∴PB =PA ,∴PM -PA =PN -PB ,∴AM =BN.(3分钟)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得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确定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常在一起进行综合应用.(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导学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导学案主备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已知两角及其所夹的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课前
准备
预习课本11----12页,完成课本上的画图.
高效课堂
探究过程感悟栏
一、知识平台
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

已知:△ABC
求作:△'''
A B C,使'B
∠=∠B, '
C
∠=∠C,''
B C=BC,(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2) 把△'''
A B 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
A B C与△ABC是否
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
“”或“”)
(学生对本
节课的感
悟)。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12.2 第3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12.2 第3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精品】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猜想: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三、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活动:先任意画出一个△∠B ′=∠B.把画好的△A 结论?要点归纳: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 ∴△ABC ≌△DEF. 例1:如图,已知:∠ABC例2:如图,点D 在AB B=∠C,求证:AD=AE.. 如图,AD∥BC,BE∥DF,AE=CF,求证:△ADF≌△CBE.探究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的推论--“角角边”做一做: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的边长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追问:这里的条件与“角边角”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角边角”中的条件吗?要点归纳: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几何语言:如图,在△ABC和△DEF中,∴△ABC≌△DEF.例3: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例4: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1)△BDA≌△AEC;(2)DE=BD+CE.方法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比如线段的相等关系、和差关系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段之间的转化.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角角边”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转化成“角边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堂检测,判别下面的,AB=AD.拓展提升6.已知:如图,△ABC ≌△A′B′C′,AD、A′D′分别是△ABC 和△A′B′C′的高.试说明AD=A′D′,并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学习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1、复习思考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
①若∠A=∠D ,AB=DE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②若∠A=∠D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③若AB=DE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④若AB=DE ,BC=EF ,AC=D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

已知:Rt △ABC
求作:Rt △'''A B C , 使'C ∠=90°,''A B =AB, ''B C =BC
作法: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BC B C AB =⎧⎨=⎩ ∴Rt △ABC ≌Rt △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释疑】:
A B C A 1 1
C 1
D C B
A
1、如图,AC=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你能说明BC 与BD 相等吗?
【知识拓展】:
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知识结构】:
【课堂反馈】:
1.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
(1)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
(2)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
(3)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
(4)若AC=BD ,AE=BF ,CE=DF 。

则△ACE ≌△BDF ,根据
(5) 若AC=BD ,CE=DF (或AE=BF ),则△ACE ≌△BDF ,根据
2、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
则△ADB 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4、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AB ∥CD
理由如下:
∵ AF ⊥BC ,DE ⊥BC (已知)
∴ ∠AFB=∠DEC= °(垂直的定义)
∵BE=CF ,
∴BF=CE 在Rt △ 和Rt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