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出行的发生与吸引-1
第04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要点
式中: EPYX—X价格变动引起Y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QY—Y的需求量; △QY—Y需求量的变化量; PX—X的价格; △PX—X价格的变化量。
12
4.1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需求
交通出行需求特点
(1)交通出行目的的多样性与异质性
(2)交通出行需求的随机性 (3)交通出行需求的可控性
(4)交通出行需求的替代性
交通出行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对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需求,无疑会受到与其竞争或与其互补的其他交 通工具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收费或价格方面变动的影响。交叉弹性 反映一种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量受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出行方式价格变 化的反应程度,表示为: EPYX=
QY / QY PX / PX
Q / Q Ed P / P
其中:
Q、 Q —交通出行需求量及变化量; P、 P —广义费用(价格)及广义费用(价格)变化量; 交通出行需求收入弹性 :反映交通出行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 度,用交通出行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率的比值来表示。
11
4.1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需求
17
4.2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
2、交通方式特性因素
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在速度、费用、舒适与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具 有不同的特性,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决策。
(1)出行速度
时间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 存在多种交通方式时,不同交通方式所耗费的出行时间往往成为乘客 选择的关键因素。 (2)准时性
6
4.1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需求
二、交通出行方式
私人交通出行:消费者自行完成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的 实现可以借助交通工具,也可以不借助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的空间 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全体消费者,一般有固定的 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辅助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特定的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 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特定的消费者群体, 或者没有固定的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第三节 平衡分配方法
?用户平衡最优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系统最优分配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第四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预测方法 1.原单位法 2.增长率法 3.聚类分析法 4.函数法
第二章 交通的分布
?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基本 概念 ?增长系数法 ?重力模型 ?机会模型 ?最大熵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 小区的发生和吸引量一定时,求出各交通小区之 间将来的交通量。
? 交通规划的内容
? 交通调查 ? 交通与土地利用 ? 交通需求预测 ? 交通网络布局与规划设计 ? 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四阶段法: 1.交通的发生与
吸引 2.交通的分布 3.交通方式划分 4.交通流分配
第一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相关概述 ?交通发生与吸引的影
响因素 ?出行生成预测 ?出行发生和吸引预测
聚类分析法
?基本思想:把家庭按类型分类,从而求得不同类型家庭的 平均出行率。 ?需服从的假定: 1. 一定时期内出行率稳定 2. 家庭规模变化小 3. 收入与车辆拥有量总是增长的 4. 每种类型的家庭数量可用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
量和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数学分布方法来估计 ?构造聚类分析模型的步骤: 1. 有关家庭横向分类 2. 家庭定位 3. 对每一分类计算其平均出行率 4. 计算各分区出行发生
每种类型的家庭数量可用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和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数学分布方法来估计函数法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概念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机会模型最大熵法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量一定时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将来的交通量
交通规划原理概述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交通规划案例——带你从了解到专业》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对于出租车良好运行的建议中,哪些建议是值得采纳的?A.改善出租车车内卫生状况B.出租车司机选择拒绝搭载目的地位于偏远地区的乘客C.提高乘客安全意识D.加强出租车司机专业、安全知识培训2【判断题】(1分)在与公交或地铁换乘的最后一公里时,出租车是一种弥补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短距离衔接不足的良好选择。
A.对B.错3【多选题】(1分)大数据的特征包括哪些?A.速度快(Velocity)B.规模大(Volume)C.种类多(Variety)D.价值密度低(Value)4【判断题】(1分)交通大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有移动性,为了全面深入理解交通大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交通状态空间相关性及其空间演化特征,是一种全新的交通状态分析方法。
A.错B.对5【单选题】(1分)在应对处理大数据的各种技术挑战中,以下的哪个问题不值得重视?A.适合不同行业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和开发环境B.高效率高成本的大数据存储C.大数据的去冗降噪技术D.大幅度降低数据处理、存储和通信能耗的新技术6【单选题】(1分)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A.刮风B.驾车兜风C.流水D.下雨7【单选题】(1分)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减弱B.不变C.增强D.无法确定8【判断题】(1分)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A.对B.错9【判断题】(1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
A.对B.错10【单选题】(1分)“通过规划为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环保、经济的交通系统。
”体现的是交通规划的那种目的和任务?A.服务国防B.服务环境C.服务经济D.服务人民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分)交通小区划分和道路网络构建是交通模型构建的基础。
交通规划第四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38.3
90.3
37.9
一般地, 上班发生——常住人口;吸引—就业人口 上学——常住人口; 自由——常住人口+就业人口; 业务——就业人口; 回家——上班+上学+自由的返回。
【例3】
日本城市单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指标(1990年京 阪神都市圈居民出行调查)
发生 上班 上学 自由 业务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 常住 就业 就业人口 0.32 0.26 0.30 0.44 吸引 就业人口 就业人口 常住 就业 就业人口 0.64 0.20 0.28 0.46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龄段
6¡ «
« ¡
¡ «
« ¡
« ¡
« ¡ 56
16
26
36
46
女性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
66
« ¡
第二节 影响出行生成的因素
3.汽车保有率
汽车保有率高,人均出行数增加。 原因:(1)出行需求高的人买车,(2)有车后容易 诱发出行。
4.自由时间
自由时间=24-生活必需时间(睡眠、饮食)-约束时 间(工作、学习) 自由时间多 出行机会大 自由出行量: T=at+b t:自由时间;a,b:系数和常数。
第二节 影响出行生成的因素
5.职业、职务
司机、推销、市场开拓人员出行多,教师出行少。
6.外出率
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
7.企业环境
企业大,外出率高。
8.收入
收入高,出行机会多。
9.其他
天气、周日、季节等。
第三节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生成交通量(T) Trip Production
第四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0
=5.5 1 2 3 合计 55 137.5 82.5 275 =12.0 360 720 600 1680 =17.0 255 510 510 1275
出行发生量
980 1987.5 1967.5 4935
表5- 10 出行吸引量
1 =2.324 1 2 3 合计 929.5 1162 581 2672.5 2 =1.81 543 1086 633.5 2262.5 出行吸引量
合计
北京市不职业、职务日平均出行次数
1. 原单位法 2.聚类分析法 3.个人分类法
1
.原单位法
s T ( am N s) m s
s ◦ a m ——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单位出行次数,亦被 称为出行原单位; ◦ N s ——某属性的人口; ◦ 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生成交通量; ◦ m——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 流动人口)(开车者、坐车者、利用公交者); ◦ s——出行目的(上班、业务、上下学、购物……)。
a m 由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统计获得
s
图 不同出行目的的人均出行原单位
① 直接使用现状调查中得到的原单位数据。 ② 将现状调查得到的原单位乘以其他指标的增长率 来推算,即增长率法。 ③ 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为函数法。通常按照不同 的出行目的预测不同出行目的的原单位。其中,函 数的影响因素(或称自变量)多采用性别、年龄等 指标。
3.个人分类法
个人分类法 (Person-Category Approach) 是对 基于家庭的分类模型的一种替代方法。如果 令表示 出行率,即在某一段时间内 类人中平均每人的出 行次数;表示 小区各类居民的总出行数;为 小区 的居民总数;为小区的 类居民的百分率。从而可得 到地区的出行发生量的为:
第4章洛伦兹方程与吸引子
洛伦兹的设想
6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洛伦兹(E.Lorens)在气象部门工作。他把将大气对 流与贝纳德液体对流联系起来,想用数值方法进行长期天气预报。
贝耐特对流实验
理想装置:两块平行平板中间充满液体,y方向无限伸展,下底加热。 现象:实验时,下面板均匀缓慢地加热,上下平板之间出现温差。平板间 的液体开始是静止的,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翻动,出现对流现象。 发生翻动对流时会形成一种象蛋卷一样很规则的图形,温差进一步增加时, 规则的对流图形将受到破坏,进入到了湍流状态。 分析:随温度上升,流体经历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新的稳定态的分岔过程。
dz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z
xy
dx dy dz 0 dt dt dt
x y z 0
x y b(r -1),z r -1
即洛伦兹方程有三个平衡点
若 r,1只存在一个平衡点 x 。y 此 z平衡0点是洛伦兹方程的不动点, 相应于贝纳尔德实验中液体的静止定态。
洛伦兹方程的平衡点随瑞利数 r 的增加而发生分裂,原来稳定的平衡点
0 0 0 - (b l)
在 0< r <1 范围内,所有根 l<0 ,坐标原点是稳定的。
6.洛伦兹方程
C1与 C2的稳定性
当 r >1, 坐标原点为鞍点,两个新平衡点 C1与 C2是稳定的焦点,它们是与 邻域螺旋线的吸引点,如图所示。 C1、C2 坐标为:
x
1,2
y 1,2
b (r - 1)
C1与 C2的稳定性
当 r 继续增加直到 r =13.962时,两个螺 旋线外径会接触合并一起。当特征方程
l3 ( b 1)l2 b ( r )l 2b (r -1) 0
完整word版,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CHAPTER04 出行平衡
4出行平衡在出行产生过程中,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预测得到,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地区的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有差别。
为了确保所得出行结果的一致性,我们使用出行平衡方法来保证出行吸引量和产生量相等。
本章内容出行平衡 (2)出行平衡TransCAD 提供了平衡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的程序,几种出行目的的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能在一个步骤中得到平衡。
该程序提供用于平衡出行的下列几种方法: • 保持出行产生量恒定:出行产生量保持恒定,调整出行吸引量使它与出行产生量相等。
• 保持出行吸引量恒定:出行吸引量保持恒定,调整出行产生量使它与出行吸引量相等。
• 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进行加权: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都进行调整,使他们的和等于用户指定的加权后的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
•总和等于用户规定值:调整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使它们各自的总和等于用户规定值。
当用户平衡出行时,可以选择特定的地区作为特殊产生地(special generators ),在该区域中出行产生的初始值在平衡过程中无需更改。
同样,用户还可以指某特定区域作为特殊吸引地(special attractors ),在那里出行吸引量的初始值不需要改变。
若要使用这些选项,用户需创建区域选择集,指定那些区域是特殊产生地和特殊吸引地。
特殊产生地和吸引地也可以使用同一选择集。
♦ 平衡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1. 打开包含用户想要平衡的数列(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字段)的地图层或数据表。
2. 选择 Planning-Balance 显示数列平衡(Vector Balancing )对话框。
3. 从 Dataview 数据表下拉列表选择所需平衡的层。
4. 从Records 记录下拉列表中选择所有的记录(All Records )或选择集。
5. 增加或编辑要平衡的数列。
数列滚动列表的每一行代表用户想要平衡的一组数列,以便每一数列的总数等于给定值。
如用户有n 个出行目的,则在滚动列表中就需要有n 行。
第四章 交通需求分析
第四章交通需求分析4.1前言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作为交通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其目的是建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关系模型,进而预测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下的交通流量,为规划提供决策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4.1.1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运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包括居民出行分析、暂住人口变动分析、对外交通枢纽交通分析、客运交通分析、货运交通分析、城市货运交通需求分析、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分析、路网流量预测八部分。
重点对居民出行分析、对外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对外交通枢纽、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等资料分析的结论,对未来规划道路网的可能交通量分布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
4.1.2交通需求分析遵循的原则交通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交通需求分析应遵循如下原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客运出行基本交通特征规律·与土地利用相互配合·反映政策的敏感性4.1.3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交通需求分析是对城市的未来状况进行定量描述,能否正确地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取决于对现状交通资料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合理结论。
本次交通需求分析建立在如下基础:·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基础资料、交通量调查统计分析·有关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相关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工程专项规划资料4.1.4交通需求分析的年限预测分析年限保持与运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4.2 居民出行分析运城市居民分为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现状暂住人口比例较小,根据以往在各地进行的居民出行调查经验表明,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出行特征虽有所差异,但差别不大,同时,考虑到暂住人口的发展,到2020年,暂住人口的交通特征将与常住人口趋于一致,尤其在对交通设施的使用上。
本次需求分析中,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按同一交通特征考虑。
交通规划 第四章 交通发生预测
第四章交通发生预测主题一概述1、出行概念☐一定年龄☐一定目的☐一定距离☐单向移动。
2、出行分类⏹基本出行(不可选择)•工作出行•教育出行⏹可选择出行(自由,弹性)•购物出行•社会活动出行•其他出行国际通常分类:•基于家的出行(Home Based)——出行的起点或者终点为家庭。
HBW、HBNW(HBS、HBE、HBO)•非基于家的出行(Non-Home Based)——出行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家庭。
NHBW、NHBO(1)土地利用 住宅用地(居民出行起讫点):指标为居住面积、住户数、人口等;相关出行:上班、上学、购物、娱乐、回家。
公共设施用地(交通吸引源):指标为办公营业面积、从业人口等;相关出行:上班、上学、娱乐、业务、回家。
工业用地(上班交通的主要源点):指标为从业人口、产值等;相关出行:上班、业务、回家。
仓储用地(货物的主要集散点):指标为仓库面积、货物吞吐量等;相关出行:上班、业务、回家。
(2)家庭构成 上班、自由出行多以家庭为起讫点;家庭为单位的走亲访友,购物等私人出行多。
家庭规模越大,人均出行数越少,例如,购物可由一人代替。
老人幼儿家庭看病出行多,年轻夫妇购物、娱乐、工作出行多。
T/人规模(人/家)⏹(4)汽车保有率 汽车保有率高,人均出行数增加。
原因:(1)出行需求高的人买车,(2)有车后容易 诱发出行。
⏹(5)自由时间自由时间=24-生活必需时间(睡眠、饮食)-约束时间(工作、学习)自由时间多 出行机会大自由出行量方程: T=at+bt:自由时间;a,b:系数和常数。
⏹(6)职业、职务 司机、推销、采购等出行多,学生、教师、科技人员出行少。
⏹(7)外出率 工种、年龄相关。
⏹(8)企业规模、性质 企业大,业务多,工作出行量大。
⏹(9)家庭收入收入高,汽车拥有率高,购物娱乐出行机会多。
⏹(10)其他 天气、周日、工作日、季节等。
二、出行发生(Trip Generation)⏹概念⏹作用出行发生预测(Trip Generation)包括:•出行产生(Trip Production);•出行吸引(Trip Attraction);•出行平衡(Trip Balance)。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
第1章概述1.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交通规划的目的(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规划?):①使交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③使道路交通设计产生最佳的效益④使人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便捷。
3.交通规划的种类(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分类)1按移动对象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
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长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短期交通规划。
4.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交通调查2.交通与土地利用3.交通需求量预测4.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5.交通规划的过程:1.系统分析的必要性2.系统分析与交通规划过程。
第2章交通调查第一节基本概念1、出行、出行端点: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2、出行循环、出行链及出行形式:出行循环为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循环。
出行链为由若干个出行形成的链。
出行型式为从出行据点出发,再返回据点的型式。
3、出行目的:出行目的为一次出行将要完成的任务,一般分为:上班(或出勤)、上学、自由(购物、娱乐、观光等)、业务、回家。
4、出行距离:出行距离为某车辆一次出行的行驶距离。
平均出行距离为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线(路段)利用车辆的出行距离的平均值(单纯平均或加权平均)。
5、出行的分类(按出行范围划分、按出行目的划分、按出行时间划分、按出行者属性划分等)a、出行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04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综合利用土地,平衡工作与居住用地(不同的土地利用代表着不同的出行产生特 点); 错时工作计划,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压缩工作日等。
28
4.3 交通需求管理
三、交通需求管理方法
(1)政策法规强制类措施:政策法规强制类措施是指政府通过目的明确
的规划或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来推行需求管理、引导需求消费的各类方法 和途径,具有较明显的强制性特点。
6
4.1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需求
二、交通出行方式
私人交通出行:消费者自行完成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的 实现可以借助交通工具,也可以不借助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的空间 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全体消费者,一般有固定的 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辅助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特定的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 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特定的消费者群体, 或者没有固定的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交通出行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对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需求,无疑会受到与其竞争或与其互补的其他交 通工具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收费或价格方面变动的影响。交叉弹性 反映一种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量受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出行方式价格变 化的反应程度,表示为: EPYX=
QY / QY PX / PX
18
4.2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
2、交通方式特性因素
(3)出行费用 出行费用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之一。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 民群体,人们对出行费用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而言,低收入群 体比高收入群体的费用敏感度更高。因此,公交出行费用的降低对原 本采用自行车方式的群体的影响,远大于对小汽车出行方式群体的影 响。 (4)舒适性与便利性 舒适性是指交通工具中的拥挤程度、乘坐的舒服性、车内环境的友好 性、有无空调等因素的综合,舒适性的评价尺度难于制定,受乘客主 观感受的影响很大。便利性是人们采用交通方式的方便程度。 (5)安全性 安全性也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 (6)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综述 第三节 出行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交通调查 ⇒ 小区土地利用(面积、住宅、就 业人口等) ⇒ 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第一节 概述
交通需求预测是利用资料调查与分析的成果建立各种预 交通需求预测是利用资料调查与分析的成果建立各种预 测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预测规划区域未来交通需求状 况,其目的是为交通系统的规划、评价提供依据。 况,其目的是为交通系统的规划、评价提供依据。
0.02
0.02
0.02
0.02
0.01
0.02
0.03
2.家庭构成与大小 走亲访友,购物等私人出行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工作、 业务等出行几乎没有。 如果家庭规模增大,人均出行数减少,例如,购物可由 一人代替。 A:将来人口 自由:T=f(Aa) a:将来家庭平均人口数
T/人
规模(人/家)
3.年龄,性别 男性20~45岁出行多, 女性20~40岁出行多。 平 均 出 行 次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步骤 区域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步骤 基本概念 出行的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一、城市交通预测的内容: 1、城市客运交通预测 包括:城市居民出行预测、城市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城市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等三部分。 2、城市货运交通预测 包括城市市内货运交通预测和城市对外及过境货运 交通预测两部分。
区域交通需求预测
1、客运交通预测
包括: 包括:客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 交通分配预测
2、货运交通预测
包括: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交通分配 包括: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交通分配 预测
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交通分配 四步骤的交通预测——四阶段模式。 四步骤的交通预测——四阶段模式。
交通方式预测也可在交通分布预测之前进行。除了 “四阶段模式”之外,还有将四个步骤中的某几个 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进行的——交通组合预测。 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进行的——交通组合预测。
基本概念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四阶段 交通需求预测法的第一阶段,也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 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这阶段,必须求出研究对象地区 内发生的总出行量,即生成交通量。
年龄段
2.00 1.50
1.90 1.88 1.84 1.78 1.71 1.73 1.62 1.39 1.09 0.93
1.00 0.50 0.00
6~ 10 16 ~ 20 26 ~ 30 36 ~ 40 46 ~ 50 56 ~ 60 66 ~ 70
女性不同年龄的日平均出行次数
0.65 0.52 0.40 0.16
年龄段
4.汽车保有率 汽车保有率高,人均出行数增加。 原因:(1)出行需求高的人买车,(2)有车后容易 诱发出行。
5.自由时间 自由时间=24-生活必需时间(睡眠、饮食)-约束时间 (工作、学习) 自由时间多⇒出行机会大 自由出行量: T=at+b t:自由时间;a,b:系数和常数。
6.职业和工种 司机、推销、市场开拓人员出行多,工人、学生、教 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平均出行少。 7.外出率 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 8.企业规模、性质 企业大,外出率高。 9.家庭收入 收入高,出行机会多。 10.其他 天气、工作日、休息日和季节等。
1.50 2.00 2.50
2.07 2.04 1.95 1.94 1.87 1.78 1.75 1.72 1.66 1.60 1.37 1.12 1.09 0.70
数 男
1.00 0.50 0.00
6~ 10 16 ~ 20 26 ~ 30 36 ~ 40 46 ~ 50 56 ~ 60 66 ~ 70
以土地利用为基准的原单位法
典型城市用地对交通吸引的影响权重
城市用地类别 苏州 无锡 南京 蚌埠 江阴
模型中各类用地的权重值
公共设施用地 0.46 0.45 0.43 0.46 0.42
根据回归得到
居住用地 0.08 0.08 0.07 0.10 0.08
不同城市的用地对交通吸 引影响权重值相近
工业用地
根据所研究对象地区的特性直接求得生成交通量的步骤被 称为交通量的生成。其通常作为总控制量,在交通规划中 用来预测和校核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及吸引交通量。
D32
影响
O32
表4-1 发生、吸引交通量与生成交通量的关系
O D
1
2
…...
j …...
n
1 2
合计 O1
发
O2
生 交 通 量
…...
i
…...
0.22
0.23
0.23
0.21
0.24
仓库用地
0.05
0.06
0.08
0.05
0.07
对外交通用地
0.04
0.05
0.06
0.05
0.04
市政设施用地
0.03
0.04
0.05
0.04
0.04
广场停车场用地
0.040.03源自0.050.050.06
绿 地 特殊用地、水域及 其他用地
0.06
0.04
0.0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二、城市交通预测的步骤 居民出行预测-居民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交通分 居民出行预测-居民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交通分 配预测。 流动人口出行预测-流动人口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 流动人口出行预测-流动人口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 ,交通分配预测。 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客运生成预测,分布预测, 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客运生成预测,分布预测, 方式预测,交通分配预测。 城市市内货运交通预测-城市市内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 城市市内货运交通预测-城市市内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 交通分配预测。 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 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 测,交通分配预测。
Oi
…...
m 合计
…...
Om
D1
D2 …...
Di …...
Dn
T
吸引交通量
生成交通量
出行量的影响因素
1、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 交通与土地利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土地利用分10大类。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土地利用分10大类。 10大类 土地利用与交通互为因果关系。 土地利用与交通互为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拉动土地 利用的发展,相反, 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 和出行。 和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