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家尤占平:微观世界品味艺术人生

合集下载

朱占平作品赏析

朱占平作品赏析
5 瓷 学IS N1R 6 4陶 科A艺C C0T C 与S 2 A EM E0. R C IE0 术 &5
朱 占平作 品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朱 占平 ,男 ,1 5 年 1 月 生 。湖南 醴陵 人 .大学 本科 学历 。 92 2 国家 高级 工艺 美术师 、 湖南省 陶瓷 艺术 大师 、 中国
陶瓷 工业协 会会 员、湖 南省 美术家协 会陶 艺艺 委会委 员 、醴陵陶 瓷书 画院常 务副 院长 、醴陵市 美协副 主席 、湖南 科 技职 业学院 特聘教 授、醴 韵窑研 发 中心 主任 。2 0 年被 三湘名 人录 编篡委 员会授 予 “ 08 当代名人 ”称号 。 1 7 年毕业 于湖南 师范大 学美术 学院 。从艺 三+余 年 。一 直致 力于 陶瓷艺术 科研 、教学 与设计 工作 。曾赴意 大 95
利考 察学 习装饰技 艺 。安徽师 范大学 美术 系进修 一年 。参 与研制 三项省 级科 研项 目均获得 省科研 成果 登记 。论文 、 作 品等 曾发 表于 《 饰 >、 ‘ 装 陶瓷 导刊 》、 《陶瓷 科学 与艺 术 》等 国家 级刊 物 。作 品获得 国 家及 省级 奖励 三十 余 项 ,其 中创作 的作 品 ‘ 荷韵 >荣 获联 合 国教 科文 组织 国际 陶艺 学会2 0 年 第4 届国 际陶 艺大 会展 览 “ 08 3 和谐 奖 金 奖、 < ~庭 风露不 尽秋 ’获 第二届 湖南省 工艺 美术博 览会金 奖。 其作 品题材 广泛 。风格 清新 。富于时 代感 。被国 内
外 多家艺术 馆收藏 ,深 受收藏 家喜 爱 ,名 录载入 《中国 民间名人 录 >、 ‘中国民 间艺术 家名家 指南 )、 < 中国艺 术
界名 人录 >、 ‘中国当代 陶瓷美术 家 )等 多部辞 典。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4写作考点练透5文学短评的写作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4写作考点练透5文学短评的写作

第一部分复习板块四考点练透5一、(2024·临考押题冲刺)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60分)陶瓷艺术大师卢伟孙专注制作“小器青瓷”。

这些“小器青瓷”都是贴近生活的小器皿。

器皿虽小,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器小而美乃缘于他“用创作大件作品的看法去对待每一件小器”。

其实,小器与大件的制作,工序并无二致,因器件小,须要更加细心且花费更多的时间雕琢和烧制。

这就是小器大作。

小器大作,不仅是制作青瓷器的道理如此,人生如此,社会也如此。

“小器大作”能够引发你怎样的深化思索,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阅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审读材料本题为具有思辨性的新材料作文。

写作时首先要读懂读透材料中的事,看到事务反映的现象因素或思辨关系,才能把握命题意图,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进行深化的分析论证。

材料第一段说的是卢伟孙专注制作“小器青瓷”的事情,首先把握“小器青瓷”的特征——贴近生活、小而美;“小器青瓷”的制作——工序与大件制作相同,但更费心力、时间;还要看制作者的看法——用创作大件作品去对待,不因其小而轻视或放松。

也就是说卢伟孙的“小器大作”,事实上是“为大于细”,它既须要“大作”这种大手笔的眼界和大制作的看法,体现宏大气魄和精益求精,更须要从小处着眼,勤勉不懈、不惮其烦。

材料其次段将“小器大作”发散开来,引导考生去思索“道理、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同样的现象。

老子《道德经》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就远大要从微小之处入手,天下大事肯定从微细处起先。

凡此,欲成大业须从小处入手,或者说从小处发端,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人生不也如此?乐于做小器,擅长小器大作,并于“细”中为“大”,如是,方现人生的大手笔、大格局,从而使人格更臻完备,呈现大器量,呈现大操守。

【参考立意】1.“小器”更需“大作”。

2.小器还须“为大于细”。

陶艺制作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陶艺制作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周刊陶艺制作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①鱼军平摘要:陶艺这古老的艺术,是火与土的融合,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近代,传统陶 艺在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现代陶艺,而现代陶艺的制作,是在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陶瓷文化,融合现代审美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与对器具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传统陶艺;见代陶艺;匈艺的制作;审美意识一、传统陶艺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陶艺这古老的艺术,是火与土的融合,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陶艺所特 具的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历代相传,不断发展,激起了无数让世人瞩目的浪花,可谓是群星灿烂,令人叹为观止,并对世 界的陶艺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陶艺这种独特创造方式,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内心的意境,传统的陶器造型拥有古朴、传神、生动的艺术效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随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特的审美能力。

传统陶艺的发展主要以实用和装饰为主,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 丰富,而作品的外在形式蕴含着传统文化形态,其质意境为“器以载道”,形神兼备、尽善尽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从 中反映出以“中庸”为理想境界的工艺审美观,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

在器物上达到有机统一,和谐交融。

在今天对于一名现代的中国陶艺家来说,如 何把这种些宝贵的艺术品格融入自己的血液中,才能创造出 巧夺天工,被誉为天成之作。

二、现代陶艺陶艺是古老的,也是时尚的,陶艺作品既是物质的,也是 精神的。

现代陶艺是介于雕塑、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一种新艺术表达方式。

然而现代陶艺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揭示了中国陶艺艺术发展的渊源,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张扬个性的发挥,即使有些作品 仍然保留原有审美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而且 突破了原有的旧技术规范,摒弃了传统陶陶艺作品的精致、典雅、对称、平淡含蓄等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 有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现代审美水平发展。

自然仿生器之雅——紫砂作品“竹石古韵”创作感悟

自然仿生器之雅——紫砂作品“竹石古韵”创作感悟

自然仿生器之雅紫砂作品 竹石古韵 创作感悟*王余平(王余平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111)摘要存世的紫砂壶数量众多,其中不乏造型特异,立意深远的作品㊂在当代紫砂壶艺创作中,对于紫砂壶形体的理解决定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双重美的呈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美几乎等同于追求雅,古典意味十足的紫砂壶在现代社会塑造的雅与古时之雅自然有着较为明确的区别,笔者通过紫砂作品‘竹石古韵“创作来谈一谈当代紫砂之雅㊂关键词紫砂壶造型创新竹石古韵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51-02在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中,有很多都孕育出了对于 先祖 的崇拜,这些古老的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逐渐湮灭,有的则自我改造,逐步适应了新时代的社会文化需求㊂中国社会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传承的古老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文化传承最为扎实,延续从未中断,这种强大的文化韧性使得崇拜先祖的生活习惯保留至今㊂当然现代人不可能重现古老愚昧的图腾或是仪式,只是对于先祖文化的传承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将对古老的推崇衍变成对美好的追求,紫砂文化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手工艺术之一㊂1古雅文化的色彩谈到中国的美术,很多人下意识的就会联想起黑白两色的水墨画,事实上中国画用毛笔勾勒出的图像色彩十分丰富,远超人们的想象,只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普遍认为简单㊁简洁的绘画更加契合自然㊁真理,往往在美术创作中更多的运用高对比的色彩来进行画面表现,从总量上自我限制了同一件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数量,这对于习惯了现代工业化时代五光十色生活的现代人来说,艺术品中色彩数量的寡淡本身便是古雅的标志之一㊂紫砂泥料号称五色土,实际上远远不止5种色彩,通过不同的烧制方法以及泥料配比,紫砂壶可以在制作中展现足够丰富的色彩,更不要说现代工业提供了更加数量庞大的染色剂,只是在实际的创作中,很少会有人这么干,即便是以自然为锚的仿生器,也只是用寥寥数中色彩来进行表现,例如在眼前的这件‘竹石古韵“(见图1)的创作中,其总共就只使用了两种颜色,但给人的观感却是十分的丰富,这是一种贴近自然的韵味,可以说是古雅艺术所标志性的色彩㊂只是通过紫砂特有的质感,成功的模拟出了仿生目标的真实感,让人联想到现实世界中真正的石头和竹子,这就从根本上实现了用色彩来描绘古韵㊂图1竹石古韵2雅的形体对当代紫砂壶造型的开发是这个世代创作者永恒不变的课题,紫砂壶艺虽然只传承了短短数百年,但至今为止诞生的各种各样的茶壶造型可谓数不胜数,庞㊃15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王余平(1979-),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紫砂陶刻工作㊂大的形体基数使其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同质化的环境,一件新的紫砂壶诞生很快便会出现大量相似的茶壶,只是即便模仿者众多,许多真正优秀的紫砂壶形体总能脱颖而出㊂这很难不让人思考,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使世人铭记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竹石古韵“的创作,笔者发现了这些作品的一个共通点,那便是无论形体如何变化,都始终追求着中国古典之雅㊂中国古典之雅是一种有别于广大民间民俗的气息,中国民间大众所崇尚的文化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化,对于美的接受更注重外在的表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千百年来儒释道的影响,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事或物,这颇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息,即与大众认知中的美有着本质差别即可为雅,这一点在中国很多艺术创造中都有体现㊂作品‘竹石古韵“的造型就借鉴了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假山石的造型,假山石在紫砂壶的故乡也被称为太湖石,是一种受水侵蚀后形成的孔隙状的岩石,这种岩石以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江南园林设计中时长出现,因为中国文化崇尚 山水自然 ,在家中有亭台楼榭,有池塘假山会被视为更贴近自然,在古代被誉为风雅的体现,所以后世做出类似举动的人家还往往会被奚落为附庸风雅,这种行为延伸到广大的民间,自然而然的影响了世人的精神世界,人们也乐于追求这种超出世俗的 雅 ,同样也认识到 自然 与 雅 的关系㊂很显然在紫砂壶创作中,塑造真实的自然形象并非是追求雅的表现,紫砂仿生器即便制作得再逼真,也很难规避茶壶结构所带来的种种不真实的部分,所以紫砂仿生器要制作的 逼真 而非 真实 ,所谓的 逼真 要求仿生类作品的塑造要遵循自然的逻辑,其形体的产生不能够带有明显与自然不符的地方㊂在作品‘竹石古韵“中,竹子的生长要遵循从下往上,由粗变细的过程,而不能是上部的竹子粗大,下部的反而细小这种违反常识的形态,另外竹子和太湖石的质感,要能够部分反馈出逼真的感受,石头的结构,孔隙的分布,竹子竹节的纹理轮廓,都能带来自然生动的感受,营造出与世俗的器物之间的差别,这就是雅的形体㊂3自然仿生与中国文化现代美术创作常常会引入西方的美学理论,强调物体的比例㊁轮廓的精准,而对于中国的传统美学来说,恰恰是以一种反严格按照比例来塑造的创作,例如中国绘画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几乎看不到严格按照比例来描绘的人物五官,更不会刻意去描绘人脸上的各种局部的细节,而是通过塑造 神似 的轮廓来达到人物再现的目的㊂以这种美学逻辑推衍,紫砂壶中的自然仿生自然也天然的沾染了这种美学特征,紫砂壶天然的中国文化属性,让其根本不能摆脱这种写意形神的依赖,当然这也绝非代表紫砂陶艺创作不能够用来创作具有真实比例,精致细节,无比逼真的艺术作品,只是在紫砂壶艺创作中,受限于紫砂壶这一标签的限制,让其只能选择以一种中式美学的逻辑来阐释自然之美,倘若跳出这一局限,那显然其只是使用紫砂制作的其他陶艺创作,而非自古传承下来的紫砂壶了㊂文化的印记使紫砂壶具有了别样的魅力,作品‘竹石古韵“带有经典的人文之美,看到这把壶的轮廓,即能感受到历史渊源中的气韵流转,它的生动在于文化情感之间的联动,在于牵动悠久历史所带来的文化自豪,正是这种大国中华所带来的磅礴气韵,让其建立了古今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同一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共鸣㊂4结语通过解读这件作品‘竹石古韵“的创作,可以发现传统自然仿生器在创作中的种种局限,同时也正是这种局限使其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加持,简单的轮廓和造型,在文化丰沛的环境中迸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同样也是由于中国的文化,让创作者能够在一个约定俗成的框架中进行艺术塑造,将原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物,一遍又一遍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而塑造出的美始终具有让人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的文化艺术魅力㊂参考文献[1]许芳红.中国文化概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7.[2]高巍.传统美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5.[3]胡仁杰.论紫砂壶创作的主题意识 作品 独行 的创作感悟[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7):83-84+103.㊃25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钟鸣 心有丘壑 方见世界

钟鸣 心有丘壑 方见世界

钟鸣
高级工艺美术师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荣昌县工艺美术师和非遗传承人
湖北省三峡画院特聘雕塑家
重庆市国学协会理事
中国古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荣昌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心有丘壑,方见世界
中国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誉满全球。

荣昌陶则以“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闻名业界,它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位于荣昌区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其前身为“安富镇”,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便产于这里,属民陶,是安富镇的地方传统艺术,主要用于生产民用的缸钵坛罐壶杯盏、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

据史书记载,荣昌陶起源于汉,兴旺于宋代和清朝,上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

巴人粗旷,陶制品颇具地方特色。

钟鸣,1957年6月生于四川隆昌县,从小爱好绘画、泥塑。

1973年,他的父亲请在佛山石湾的同事代买了一些石湾陶器的人物和动物作品,钟鸣对这精美的陶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从此与陶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启蒙于学养深厚的父亲,受教于陶艺界数名高人,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天赋勤奋齐备的他一朝接触摩尔雕塑后,如醍醐灌顶,在众多陶艺家中脱颖而出,成为荣昌新一代陶艺大师。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钟鸣获得了陶瓷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方面的荣誉。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15名陶艺大师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程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程师,中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第六届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59年从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

1962年又转师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研修,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善于设计,尤擅长陶刻。

对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

注重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曾数十余次获国内、国际金奖。

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塍镇,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学习紫砂技艺。

1970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

70年代后期,他探索紫砂壶绞泥装饰技法,形成了一条新的紫砂装饰艺术之路。

他以优雅的壶体造型和优美的绞泥装饰艺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

创作的《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银葵茶具》(合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1992年被收录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其精典作品还有:《玉带提梁壶》、《竹庐茶具》、《玉屏移山壶》、《华径壶》、《贵妃壶》、《逸者寿壶》、《大漠风情壶》、《听雨壶》等。

李昌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

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与夫人沈遽华均为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人室弟子,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

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

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大自然的美丽灵感

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大自然的美丽灵感

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大自然的美丽灵感在当今艺术领域中,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是一种常见而又令人愉悦的创作方式。

通过将大自然的美丽灵感融入陶瓷作品中,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富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

在本文中,将对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首先体现在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大自然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其丰富多样的形态、质感和颜色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无限创作的可能性。

在陶瓷艺术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艺术家们能够将自然元素的纹理、色彩和形态灵感转化为陶瓷作品的设计和表现方式。

例如,以大自然中的花草植物为原型的陶瓷花瓶,不仅能够展现出植物的独特美感,还能够给人们带来花草的清新气息和愉悦心情。

其次,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还能够通过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体现出来。

陶瓷作为一种自然的原材料,其质地稳定、可塑性强和耐久性好,使得它成为艺术家们喜爱的材料之一。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自然元素的理解和表现需求,选择不同的陶瓷材料,如瓷砖、瓷器或陶土,来制作他们的作品。

同时,制作工艺也是展现自然元素的重要环节。

通过运用不同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手法,艺术家们能够在陶瓷作品上打造出大自然中的纹理、质感和形态,使作品更加逼真、生动。

此外,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在艺术作品的主题和表达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艺术家们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陶瓷作品中,可以传达对生命、生态和环境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通过表现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山水景观或季节变化等主题,艺术家们能够唤起观众对自然界美好的回忆和体验,进而引发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同时,通过对自然元素的艺术再现,艺术家们也能够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敬仰之情,传递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关系的价值和意义。

陶瓷艺术与自然元素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同时也在装饰和设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浅谈釉下五彩瓷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釉下五彩瓷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釉下五彩瓷的继承与发展朱占平【摘要】@@ 釉下彩是在未成瓷的生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因色彩在釉层下面,故日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本文浅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它因其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瓷质细腻,画面晶莹润泽而著称,因其色料与坯釉在高温下溶为一体,画面上有透明釉层覆盖,待显得栩栩如生.【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0(044)001【总页数】4页(P38-40,35)【作者】朱占平【作者单位】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醴陵,412200【正文语种】中文釉下彩是在未成瓷的生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

因色彩在釉层下面,故曰釉下彩。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本文浅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它因其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瓷质细腻,画面晶莹润泽而著称,因其色料与坯釉在高温下溶为一体,画面上有透明釉层覆盖,待显得栩栩如生。

且具有永不褪色之特点,名符其实的绿色健康陶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适用功能。

釉下五彩要继承与发展,就有必要弄清它的发展历史。

下面我想从继承与发展方面来谈谈个人浅见。

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特别的陶瓷艺术,早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古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青釉下彩盘口壶。

胎体上通体用毛笔绘褐黑色纹饰外罩青黄釉一次烧成。

这件壶证明了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釉下彩瓷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瓷的先河。

到了唐代,在前朝及外来文化的介入下又进一步发展了釉下彩瓷。

它包括工艺上的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品种。

这种做法最早见于六朝时期,但到了唐代更为奔放自然,更趋成熟。

长沙铜官窑就是当时彩窑的烧制点之一。

铜官窑在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突破:首先,更能体现出釉下彩的特点;其二,虽然色彩单调,但打破了釉下彩青白瓷的单一装饰色调,将更多的色彩纳入其中;其三,首次将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与制瓷技艺融为一体,提高了中国瓷器的欣赏价值,其文化内涵更明显;其四,为中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拓开了思路。

景德镇孙绍平简介

景德镇孙绍平简介

景德镇孙绍平简介
孙绍平,男,1952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化艺术名人等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孙绍平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作品以“古朴典雅、充满生命力、充满表现力”而闻名。

他将陶瓷艺术与生命与自然相结合,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孙绍平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获得了多项大奖,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全国工艺美术大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

他的作品还被收藏于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除了创作陶瓷作品外,孙绍平还致力于陶瓷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同时还担任了多个陶瓷艺术机构的领导职务。

他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介绍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推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孙绍平的艺术成就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荣誉和成就,更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
必将获得更加辉煌的发展和成就。

当代陶艺家 尤占平:微观世界品味艺术人生

当代陶艺家 尤占平:微观世界品味艺术人生

尤占平:微观世界品味人生本报记者宋磊尤占平,1981年生于河北无极,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士学位。

湖北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多件作品被国际友人及知名艺术机构收藏。

披满青花的毛虫、光滑锃亮的小甲虫、色彩斑驳的蝉蛹……观尤占平的陶艺作品,观者犹如走入小动物的微观世界,这些精致华丽并被放大的虫子已经不单单是虫,它们代表着不被人们关注的那个群体,甚至是艺术家本人,尤占平就像那只敏感的昆虫,将自己的艺术触角伸入这片微观世界中,体验艺术,品味人生。

寻爱尤占平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儿时经常将泥巴捏成自己喜欢的形体,他觉得手与泥的交流过程是最有意思的。

上中学时,尤占平参观了第九届全国美展,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唯有小型雕塑作品真正打动了他,那些做工精巧,观赏性极佳的小东西让他百看不厌,也让他决定将雕塑专业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

但命运的安排不总是如人所愿,尤占平阴差阳错地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师范专业,当时主修水彩画。

对于水彩,尤占平喜爱但不至爱,相比起绘画,他更乐于直接用手去表达情感,而不需借助画笔。

2003年,在上陶艺选修课时,尤占平便与陶艺一见钟情,并从此结缘于陶瓷艺术。

陶艺与自己曾经喜欢的雕塑艺术有那么多相似之处,爱上陶艺于是成为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陶艺需要通过火来烧制,这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偶然而不失本真。

同时,这种艺术在材料上永远那么地纯粹,不需要在各种材料之间转换,它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尤占平发现陶艺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是最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艺术空间。

从此以后,美院的陶艺馆成为尤占平最常去的地方。

本科期间,尤占平推出自己的第一件陶艺创作《进化中的鱼》,作品入选首届湖北省现代陶艺展并获优秀奖,也让尤占平找到了继续走下去的自信心。

陶艺的魅力所在也是艰难所在,无数次的烧制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困扰着尤占平,但他选择了愈挫愈勇,在不断坚持中,他慢慢更多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像在沙漠中饥渴的人突然发现了水源!”尤占平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他永远不满足对某种技法的逐渐驾驭,而是不断地探索新的陶艺语言,“艺术贵在创新。

艺术资讯

艺术资讯
时间 :2 0 1 7 年 5月 1 8日 一 待定 8 : 3 0— 1 8 : 3 0周五、周六延长至 2 1 : 0 0 地 址 :台北士林区至善路二段 2 2 1 号 展馆 :国立故 宫博 物院
展厅 :北部院区展览区一 ( 陈列室 2 0 3 )
倾 世之美 :伊势彦信 中国陶瓷藏品展
本次特别 展分别在大 阪市立东洋 陶瓷美术馆 、巴黎吉 美国立亚洲 r t s a s i a t i q u e s — Gu i me t )举行,旨在呈现 日本 企业家伊势彦信 ( I s e H i k o n o b u )收藏的 中
适于心 :永乐皇帝 的瓷器特 展
本次展览将主要 展出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的传世 永乐瓷器逾 1 0 O件 ,呈现 明代永乐御用瓷器的时 代面貌和文化 内涵 。展览分 为三 个单元—— r 内府烧造 J介 绍永乐 时期 瓷器的性 质、面貌和特 色,
r 对外交流 J从 瓷器角度回顾 明代与 西藏及中西亚地 区的文化 交流轨迹 r 承袭与模仿 J展示清 代 康雍乾三代仿制的明代永乐 、宣德时期 的瓷器 。
明 治 三十 年 ( 1 8 9 7 年 )5月.帝 国 京都 博 物 馆—— 即 今 日京都 国 立 博 物馆 ( K y o t o N a t i o n a l Mu s e u m)的前身——开馆 ,是日本三大国家级博物馆、也是该 国成立最早的近代博物馆机构 之一。 同年 6月 ,日本政府颁布 了在保护文化遗 产的历史上具有先驱意义的 《 古社寺保存法》 ,初次使 用 了 I 国宝 J一词。因此 ,2 0 1 7 年不仅是京都 国立博物馆成立 1 2 0周年 ,也是 日本 《 古社寺保存法》 颁布 1 2 0周年。京都 国立博物馆 曾在 1 9 6 9年、1 9 7 6 年举办 r 国宝展J ,距离今年已时隔 4 1 年。 时 间:2 0 1 7年 1 0月 3日 一I 1 月2 6日 9 : 3 0- I 8 : 0 0展馆 :京都 国立博物馆 地 址 :京都束山区

简析陶刻作品《兽耳混方花瓶》的艺术特色

简析陶刻作品《兽耳混方花瓶》的艺术特色
《兽耳混方花瓶》上刻的就是一幅山水画,并在画 的上方刻有铭文。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就是格调、气韵 和意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古老底蕴。在紫砂作品上, 山水画经常是作为装饰出现的,可以烘托意境,表达作 者的人生观和精神世界。此件花瓶中刻绘的是一幅“松 下弹琴”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水 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和喜爱。古人喜欢“花间弄琴”、 “对月弹琴”、“弹琴舞鹤”、“临水弹琴”和“膝上 横琴”,“松下谈琴”图,清泉石上,静听流水与松 涛,亦为人生乐事。
结语
紫砂作品款式众多,造型千形百态,每一位紫砂艺 人都热衷于创新和拓展造型上的无限可能性,而陶刻恰 恰提高了紫砂作品的艺术性。随着陶刻技艺的不断发 展,更多的现代元素被结合在陶刻中,力求展现陶刻的 全新形式,以增加紫砂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感,以求更多 的人关注紫砂,热爱紫砂。
CERAMICS SCIENCE & ART 133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在灿若星河 的文化长廊中,紫砂壶艺无疑是形式多变,工艺复杂的 艺术瑰宝。它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民间手工艺门类, 以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泥色吸引着无数爱好 者。为了增强紫砂作品造型上的美感,勤劳的手艺人创 造了很多装饰技艺来美化作品型器,比如色彩泥绘、彩 釉、浮雕装饰等处理手法,而陶刻是紫砂装饰工艺中最 常用的一种技艺。
陶刻说白了就是刀的艺术,一把小刀在手,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陶 刻师傅的精雕细琢,可以展示各种艺术形式。鉴于紫砂 作品表面的不光滑,所以在紫砂作品上进行刻绘更加考
验陶刻师傅的手法技巧。在不平整的弧面上篆刻,需要 掌握好下刀的力度和角度,草书、隶书、行书等都各有 自己的艺术特性,以刀代笔时也必须掌握适合的刀法, 下刀时轻重要有致,只有充分发挥刀的作用,才能精准 地体现书法的“书卷气”。如果是刻画,更是考验陶刻 师傅的综合技艺,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文化底蕴,还 要会统筹布局。紫砂作品的表面大小是有限度的,所 以,在下刀前一定要合理布局,分清主次,然后通过钢 刀篆刻来展现艺术之间的融合。

五下第三单元第九课《 魅力陶艺世界 》赵玉青

五下第三单元第九课《 魅力陶艺世界 》赵玉青
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九课
魅力陶艺世界
我国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的陶塑艺术品是什么?
秦 始 皇 兵 马 俑
《鹰形陶鼎》 陕西华县出土
鼎采用了鹰的造 型,双目瞪视,威严 浑厚,双足与尾部着 地,造型简洁有力, 充满了浑厚的体积感 。
器身为 赭红陶衣, 器内壁施绘 对称的人面 纹和鱼纹各 两幅,构成 奇特的人鱼 合体,体现 了半坡人对 鱼的崇拜之 情,又似有 某种原始巫 术的意味。
《彩陶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涡纹尖底瓶》甘肃陇西出土
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 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构图 技巧。
《黑陶单把杯》
此杯具有 龙山文化黑陶 的典型特点, 器表漆黑如墨 ,器壁薄如蛋 壳,反映出当 时制陶技术已 达到较高的水 平。
欣赏了各种风格的陶艺花
瓶作品,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制作的?
陶器的基本成型方法
1、泥条成型法 2、泥板成型法 3、拉胚成型法 。。。。。。
1 、 做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底 座
2
3
将泥条按在底面上。
4
5
6
陶器的装饰方法
一 、刻、印压 二、 贴花 三、 画、嵌花 四、 镂空
一、刻、印压
二、贴花
三、 画、嵌花
四、镂空
五 、 画 , 嵌 花
我是小小设计师
• 1、请你说一说你的制作过程; • 2、说一说你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 3、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并说一说
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作品欣赏

陶瓷世界 艺术人生

陶瓷世界 艺术人生

陶瓷世界艺术人生作者:慕青来源:《现代艺术》2019年第01期将陶瓷绘画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以陶土材质及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载体,转换其传统工艺品的形式和审美观念,被赋予了当代视觉文化意义,并构成了当代“架上绘画”的学术价值。

也正是陶瓷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和表现形式和引领世界绘画潮流的中国现代陶瓷绘画,获得了人类文化最大关注的重要原因。

陶瓷绘画的魅力,在于它的材质美和形式美高度融汇后产生审美的升华。

中华民族三千年前诞生的陶瓷文化,如同她的容貌那样,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史,她的存在几乎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的全部史诗。

——周晓冰一、艺无止境陶净千沙艺术追求与作品盛宴作为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代表之一,周晓冰在业界几乎无人不知。

他一直致力于向世人展示陶瓷的多样性,将陶瓷艺术推出国门,推向世界。

周晓冰创办《西部陶艺》杂志,自费出版、编辑了几十万字的学术文章,杂志先后宣传、推介了近百名国内外的当代陶瓷艺术家。

策划和主持了五届“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为西部陶艺的发展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培养和成就了一大批青年陶艺家和业余爱好者,同时也把成都这个“文化之都”的陶瓷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为一个“体制外”的独立艺术家,西部陶艺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周晓冰怀着一颗单纯而又炽热的心愿走了二十年。

立志以来抚育了西部文化载体,不断记录梳理中国西部陶艺的现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留下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也留下西部陶艺人的真挚情感。

让古老的陶艺呈现出当代中国的时代气象与文化气度,用陶艺呈现中国文化,重塑西部陶艺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价值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他经过近四十年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其陶艺、雕塑及绘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美展,部分作品由国内外收藏家及法国华人美术家艺术馆、中华陶艺家学会、上海多伦美术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美术馆、佛山国际陶瓷博物馆、上海世博村洲际酒店、德化陶瓷博物馆收、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匠心独运 自成一格

匠心独运 自成一格

匠心独运自成一格
云菲
【期刊名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他是20世纪末西方最有影响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发明家、思想家。

他的作品不论小到清洁口腔的牙刷,或是尺度巨大的建筑物,都显现出他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云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雅俗共赏自成一格——张达平坭兴泼彩的艺风精神 [J], 帅民风
2.神逸之间自成一格——于友善中国画析与赏 [J], 樊波
3.中西新旧自成一格——论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特色 [J], 李菁
4.中西新旧自成一格——论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特色 [J], 李菁
5.转益多师自成一格——黄独峰绘画艺术分析 [J], 奚小军;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触笔成趣,心中自有大意境——朱占平大师作品赏析

触笔成趣,心中自有大意境——朱占平大师作品赏析

触笔成趣,心中自有大意境——朱占平大师作品赏析
李端凯;吴娟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5(0)4
【摘要】"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动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这是清人石涛笔下的荷花。

由衷佩服这个怪杰之才情,数笔便将一塘莲花便活灵活现呈现眼前。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李端凯;吴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诗情画意情趣高雅:青花艺术大师王步作品赏析 [J], 刘翔
2.大奇若平大醇若淡——袁毅平先生之"意境论"及其作品 [J], 李根万
3.朱占平作品赏析 [J],
4.不乏缺憾的大师手笔——观普罗科菲耶夫歌剧《战争与和平》天津大剧院首演[J], 刘丹霓;
5.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皆成趣--谈小学汉字书写指导的三大策略 [J], 丁华芳;张爱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东西方之间——读罗小平陶艺作品有感

在东西方之间——读罗小平陶艺作品有感

在东西方之间——读罗小平陶艺作品有感
吴秋琅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06(40)5
【摘要】去年的初夏,旅美艺术家罗小平先生在国内几所学校做了不少讲座,这
些讲座不管是对艺术莘莘学子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有非常有益的启迪,罗小平是一位在每一人生阶段都敢于获得、放弃,并又能重新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艺术家,作为一大批离开祖国到西方寻求发展的中国艺术家中的少数成功者之一,这跟他直率、坚硬、本真和乐观的性情不无关系。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吴秋琅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
【相关文献】
1.品载厚华,东润心灵——读赵宋光、罗小平所著《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有感 [J], 孙远
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赵根成人物画作品有感 [J], 贾德江
3.古今结合、新颖独特——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亚林陶艺作品有感 [J], 陈雨前
4.音乐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读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有感 [J], 赵航
5.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赵根成人物画作品有感 [J], 贾德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紫砂雕塑的题材与美感

论紫砂雕塑的题材与美感

论紫砂雕塑的题材与美感
殷小平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紫砂雕塑就是从紫砂陶艺的形式中蜕变而出的综合性艺术。

它既包含着紫砂艺术所赋予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又具有雕塑艺术的高雅、深沉的风格,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又不断受到俗文化和其他艺术的影响,发展成更为精练唯美的艺术形式。

紫砂雕塑的材质从软到硬。

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象,实现了紫砂陶从泥到火的涅椠。

且在创作中对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对雕塑题材的展现,不仅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更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殷小平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殷小平紫砂艺术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22.221.4
【相关文献】
1.浅谈紫砂雕塑之艺术美感 [J], 彭秀云
2.浅谈紫砂雕塑在传统题材上的创新表现——以作品“和合二仙”为例 [J], 王潇笠
3.赏析紫砂雕塑作品《高瞻远瞩》的艺术美感 [J], 蒋菊芳
4.赏析紫砂雕塑作品《高瞻远瞩》的艺术美感 [J], 蒋菊芳
5.紫砂人物雕塑漫谈--紫砂人物雕塑漫谈 [J], 高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本报记者宋磊当代艺术INVESTMENT TIMES182011/09/01责任编辑:宋磊电子邮箱:so n g le i5@163.c o m 热线电话:85771888-3951尤占平作品请见28版尤占平:微观世界品味人生披满青花的毛虫、光滑锃亮的小甲虫、色彩斑驳的蝉蛹……观尤占平的陶艺作品,观者犹如走入小动物的微观世界,这些精致华丽并被放大的虫子已经不单单是虫,它们代表着不被人们关注的那个群体,甚至是艺术家本人,尤占平就像那只敏感的昆虫,将自己的艺术触角伸入这片微观世界中,体验艺术,品味人生。

寻爱尤占平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儿时经常将泥巴捏成自己喜欢的形体,他觉得手与泥的交流过程是最有意思的。

上中学时,尤占平参观了第九届全国美展,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唯有小型雕塑作品真正打动了他,那些做工精巧,观赏性极佳的小东西让他百看不厌,也让他决定将雕塑专业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

但命运的安排不总是如人所愿,尤占平阴差阳错地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师范专业,当时主修水彩画。

对于水彩,尤占平喜爱但不至爱,相比起绘画,他更乐于直接用手去表达情感,而不需借助画笔。

2003年,在上陶艺选修课时,尤占平便与陶艺一见钟情,并从此结缘于陶瓷艺术。

陶艺与自己曾经喜欢的雕塑艺术有那么多相似之处,爱上陶艺于是成为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陶艺需要通过火来烧制,这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偶然而不失本真。

同时,这种艺术在材料上永远那么地纯粹,不需要在各种材料之间转换,它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尤占平发现陶艺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是最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艺术空间。

从此以后,美院的陶艺馆成为尤占平最常去的地方。

本科期间,尤占平推出自己的第一件陶艺创作《进化中的鱼》,作品入选首届湖北省现代陶艺展并获优秀奖,也让尤占平找到了继续走下去的自信心。

陶艺的魅力所在也是艰难所在,无数次的烧制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困扰着尤占平,但他选择了愈挫愈勇,在不断坚持中,他慢慢更多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像在沙漠中饥渴的人突然发现了水源!”尤占平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他永远不满足对某种技法的逐渐驾驭,而是不断地探索新的陶艺语言,“艺术贵在创新。

”不断地创新就意味着不断地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经验,直到现在,他能在各种釉色与泥料之间游刃有余,轻松地用陶艺语言去表达自己心中想说的东西。

锤炼大学时期的学习,给了尤占平那些艺术观念性的东西,但陶瓷艺术对于艺术家的要求绝不能只有观念,尤占平一直渴望在技术上充实自己。

大学毕业后,尤占平工作了两年,在2007年的一天,他怀揣着自己的所有积蓄只身一人前往自己向往的陶瓷之都景德镇,去真正零距离了解和体验陶艺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在景德镇,尤占平一直坚持亲手完成所有制作工序,虚心地向当地工匠学习技艺,体会着有想法就能立马实现的快感。

但那段时间对于尤占平来说也是人生的磨砺。

刚开始创作时,大量地烧制失败带给他的打击是双重的,失败在慢慢掏空着他的信心和钱包。

去景德镇时尤占平带上的那六七万元钱,不到一年便所剩无几,租工作室、材料费、烧制、人力费……这些必须的花费慢慢变得让人难以承受。

同时,生活也在锤炼着尤占平的意志。

一天深夜,在从工作室回家的路上,三个劫匪洗劫了尤占平身上所有的财物,那种与暴力、死亡擦身而过的经历让他很久难以释怀,也让他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和思考。

然而天道酬勤,在疑是山穷水尽之时,命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一位海外资深艺术品藏家在看过尤占平的作品后萌生爱意,并购买了他一批作品,这不仅解了尤占平的燃眉之急,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他再次以饱满的热情与信心投入到创作中去,之后,作品也慢慢在市场上被更多的藏家关注和收藏。

尤占平2008年的作品《凤凰》是他在景德镇创作的一件作品,也如实再现了他那段时间感受和生存状态。

用泥条编织的鸟巢中,一只雏鸟正张开着巨大的嘴巴,伸出利爪仰天长啸,雏鸟娇小的身体、弱小的翅膀与巨大嘴巴、纤细锐气的爪子形成矛盾的戏剧化效果,更突出了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这是一种渴求的状态,当一切得到满足,它也许就能成为凤凰。

这种状态正如当时的我。

”作品造型简炼,注重点、线、面组合形成的美感,采用双层彩釉,在粉绿的主基调上浮现红色的斑点,让作品值得久久品味。

昆虫尤占平的很大一部分作品表现的是一只只昆虫,这体现了他对弱小生命体的偏爱与关注,“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一只虫子,它们的生命也同样值得尊重。

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去关注那些弱势的生命,这些生命不可能永远弱小,也许将来他们会变得强大。

”尤占平对作品的诠释同样也是自己对人生的诠释,那一只只虫子让他联想到困境中的自己,联想到儿时甜蜜的回忆:独自一人拨开青草地,静静地看着小虫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逸地生活……尤占平将创作主题定位在常人鲜于关注的领域,用陶瓷语言体现这一被人忽视的世界,让观者产生反思,更让作品有了鲜明的个性标签。

他说他的陶艺虽然表现的是一只只虫子,但绝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借助昆虫的“表象”去形成一种艺术载体。

这些虫子没有照搬生活中任何一只真实的虫子来创作,而且已经消解掉那些龌龊的特征,披上华丽贴花或釉色后,它们升华为一种象征性符号,借助这一个个精细、概念化的形体,艺术家自由地表现对生存环境的诉求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在尤占平塑造的昆虫中,毛虫是最多的,如《青虫》、《化蝶》等系列。

“生活中人们喜欢蝴蝶,却反感毛虫,但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生物。

”尤占平想借作品引起人们的反思,“任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状也不能代表将来,对社会和生活,我们不能一味追捧那些光鲜的东西,对那些成长中的事物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样,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多。

”除了以精巧的外形与细节的考究,尤占平作品的釉色也是一大亮点。

作品运用多层色釉厚薄的变化,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发色,并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釉料的使用与最终效果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尤占平控制作品面貌的唯一手段,因此,他从不在作品上用其他手段添加任何视觉元素,而是完全运用材质本身的特性去展现天然材质美,尤占平沉迷于这些精巧细节的斟酌与玩味。

蜕变在昆虫系列取得成功之后,尤占平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制作工艺上,尤占平多采用泥条成型,他多次改进掏空工艺,确保成型的稳定性,给制作更大体积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作品的外形也越做越大。

作品《先迈哪条腿》是尤占平在创作大型作品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作品的灵感源自一个有趣的寓言,一只青蛙置疑一只蜈蚣:“平时走路时先迈哪条腿?”那只蜈蚣听了后顿时不会走路。

作品与尤占平对艺术的一些思考自然地吻合,“艺术不应过于理性,应该发自内心地抒发真实的情感,想得过多只能是对自己的羁绊。

”作品由八只1米多长的蜈蚣组成,在白色的棉絮上排列开来,动感十足,乌金釉色与洁白的底衬造成黑白、软硬的对比,让作品有着强烈的当代气息。

《蜕》系列由四件作品组成,分为春、夏、秋、冬,作品的主体是一只饱满的蝉蛹,蛹壳上的裂缝预示着蜕变即将发生。

四件作品用近似的外形,不同的釉色呈现出四季的感观色彩,不同的釉色在相互渗透冲撞之中留下斑驳的花纹与奇妙的色泽,也是尤占平将自己对釉色的精准把握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之作。

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作品再次展现了尤占平的心境,在生活安定,创作取得一定成功之后,他渴望一次崭新的突破。

在创作过程中,尤占平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他不愿在那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中惯性地向前,于是,去年他重回湖北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努力从艺术根源中挖掘自己需要的东西去为今后的创作积蓄能量。

如今的尤占平就像他的《蜕变》中的蝉,期待着蛰伏之后的破茧而出,他在《蜕变》的创作手记中写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蜕变过程?不同的只是虫儿留下的是壳儿,人生留下的仅仅是回忆而已。

”尤占平,1981年生于河北无极,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士学位。

湖北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多件作品被国际友人及知名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中庭展览时间:2011-08-23至2011-09-23纳蒂维达·拿瓦伦(N a tiv id a dN a v a lón )于1961年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V a le n c i-a ),就读于瓦伦西亚·圣卡洛斯(S a nC a rlo s)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系,并获博士学位。

目前在瓦伦西亚理工大学雕塑系任教授。

“拿瓦伦在中国———西班牙雕塑展”将展出参展艺术家拿瓦伦5件雕塑作品,此次展览将为我们了解西班牙现当代雕塑打开一扇艺术之窗。

同时,相信参观者在此次展览中会享受到新颖、愉悦的审美体验,并为拿瓦伦女士对女性、对生命的细腻情愫所动容。

拿瓦伦在中国———西班牙雕塑展展览袁媛油画作品个展周末开幕本报讯(记者宋磊通讯员崔小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80后青年艺术家《袁媛油画作品个展》于9月2日在位于武昌中山路的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大楚画廊开幕。

这是大楚画廊第二次推出该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总共展出了30幅袁媛近几年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展期将延续至9月11日。

与袁媛以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不同,此次展出的油画作品,呈现出一种古典主义特点,同时表现出都市女性的风情,展现油画艺术的纯粹性。

据大楚艺术机构负责人卓霜女士介绍,为年轻的艺术家创造一个能展示自己的平台,尽可能去帮助和推介真诚为艺术创作而不懈努力的年青人是大楚艺术机构的努力方向。

袁媛早年从中央美院附中保送至油画研究生,自始至今坚持着自己独立的艺术创作无暇顾及其他,在这极具诱惑力的商业时代,袁媛对艺术执着追求实为难能可贵。

今年8月初年轻的女艺术家由大楚画廊接到武汉为她提供的工作室进行创作,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为此次展览准备了一些新作。

在展览的筹备过程中就有几位藏家非常看好袁媛的艺术潜质,并表达了购买意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