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质量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质量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质量检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种物质微粒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质子B.电子C.原子D.分子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C.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5.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巨大的雕像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B.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C.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 mm左右大小的分子D.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6.在下列几组物质中,常温下属于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是A.铜块、木块、煤油B.水、汽油、硫酸C.玻璃、空气、酒精D.水、冰、水蒸气7.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C.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为“红移”现象.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近D.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8.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施密特等三人,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宇宙在加速膨胀说明()A.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B.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变C.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保持不变D.宇宙中各星系受到平衡力作用9.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我们见到的物体一般是不带电荷的,是因为其内部没有电荷B.在探究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电子后才确认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C.分子运动和天体运动都是无规则的D.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稳定的不演化的11.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核子12.最早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物理学家是( )A.卢瑟福B.汤姆生C.伽利略D.托里拆利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太阳是太阳系中心,也是宇宙的中心C.原子中原子核带负电,电子不带电D.用鼻子闻到花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16.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7.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18.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_运动的结果.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______越快,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19.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_________ .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单选题1.以下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 夸克B. 中子C. 原子核D. 分子2.如图中正确描述原子结构的是()A. B. C. D.3.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C.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4.小聪同学的部分电学学习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 断开的电路叫做短路B.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 原子核带正电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是微观世界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C.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D. 物质固态时分子最活跃,气态时最不活跃6.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如图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知()A. 中性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B. 所有的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C. 所有原子核的质子个数一定等于中子个数D. 所有原子核的质子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个数7.“好奇号”火星车(如图所示)成功登陆火星标志着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A. 原子核B. 电子C. 质子D. 中子8.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关于金属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锡不能带电B. 金属锡导电靠的是原子核内的正电荷C. 锡原子核外的电子总共带8×10−18C的电荷D. 由于锡原子内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所以金属锡对外总是显电性9.关于原子的结构,以下的几个模型中,最接近真实原子结构的模型是()A. 如图甲所示:原子为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B. 如图乙所示:原子为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带负电的电子分布在小球的内部C. 如图丙所示:由不可再分的实心球的原子核以及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D. 如图丁所示: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原子核以及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10.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子和中子带等量异种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B.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质子发生了转移C. 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D. 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11.物质世界中,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是()A.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B. 银河系→太阳系→生物体→地球→电子→原子C.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电子→原子D. 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地球→原子→电子12.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nm.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 原子、原子核、电子B. 电子、原子、原子核C. 原子核、原子、电子D. 原子、电子、原子核二、多选题13.下列粒子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子、原子核、质子B. 原子核、质子、电子C. 质子、原子核、中子D. 质子、原子核、原子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电子构成的B.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 “原子核、电子、原子”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D.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15.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 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C. 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负极D. 春天,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16.物质的世界多姿多彩,材料的世界前景广阔,下列关于物质和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B. 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夸克更小的微粒C.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以再分的D. 二极管属于半导体元件,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能三、填空题17.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_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着原子核转动的、带负电的______构成的,其位置关系类似于太阳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选择题1.[2019怀化]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B.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秋天,桂花飘香2.[2019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第2题图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2019阎良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内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B.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C.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的4.[2019汇知中学六模]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原子内大部分体积是空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原子核上.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原子核带负电、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很小C.核外电子带正电D.核外电子不带电5.[2019白银]今年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NO2分子→NO2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PM2.5→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原子核→PM2.5→电子原子核→原子核→电子→PM2.56.[2019眉山]分子动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以下几幅图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不包含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是( )A.气体扩散现象实验 B.铅块未被重物拉开C.被压缩到一定程度D.卫星围绕地球转动的气体难以再压缩7.[2019宿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8.[2019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9.[2019梧州]实验时,老师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同学们能够闻到酒精的味道.此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0.[2019渭南临渭区一模]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在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膨胀和演化的11.[2019交大附中五模]2019年3月14日,“这个时代最受尊敬、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霍金先生去世,他对人们认识宇宙做出了革命性的巨大贡献,下列关于物质和宇宙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12.[2019益阳]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第12题图A.两球都带正电B.两球都带负电C.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13.[2019宜昌]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3题图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二、填空题14.[2019枣庄]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__的结果.第14题图15.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如图所示塑料丝变得蓬松.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在物体间转移.第15题图16.[2019娄底]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_________越剧烈.17.[2019昆明]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___组成;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猎物,这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019阜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电;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________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电在生活中的利用无处不在,电能是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19.将50 cm3的水与50 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 g,则混合液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9×103kg/m3,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A 【解析】A.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符合题意;B.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是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是白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D.桂花飘香是桂花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2.C 【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3.C 4.B5.A6.D 【解析】A.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未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不符合题意;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难以再压缩,与扩散无关,故不符合题意;D.卫星围绕地球转动是天体的宏观运动,不符合分子动理论内容,故符合题意.7.D8.C 【解析】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正确;B.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故正确;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故错误;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正确.9.C 【解析】打开酒精瓶的瓶塞,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10.D11.A 【解析】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故正确;B.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错误;C.地球绕太阳转动,太阳和很多恒星一起绕银河系转动,所以太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故错误;D.宇宙是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化的,其中的天体也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12.D 【解析】由图可知,两只轻质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说明两只小球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甲带正电,则乙带负电或不带电;若甲带负电,则乙带正电或不带电,故D正确.13.C 【解析】把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都带负电;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吸管带负电,说明吸管得到电子,餐巾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一些,餐巾纸失去电子,故C正确.14.同种排斥【解析】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故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由同种电荷相互相斥可知,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会竖起来.15.同种排斥电子【解析】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摩擦起电,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16.温度 分子运动【解析】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扩散,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为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17.中子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蛇能够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从而确定猎物的位置,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8.正 同 导体 二次【解析】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因为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金属箔容易导电是导体;电能是消耗水能、煤、风能等一次能源才得到的,属于二次能源.19.大于 分子间存在空隙【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所以将50 cm 3的水与50 cm 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 cm 3;若混合后总体积为100 cm 3,测得混合液的密度为ρ=m V =90 g 100 cm 3=0.9 g/cm 3=0.9×103 kg/m 3;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质量不变,根据ρ=m V可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103 kg/m 3.。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第1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考点手册(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第1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考点手册(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点一探索历程精练版P38 1.思维的火花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探索物质世界的神奇,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和科技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上。

即使这样,有些哲人的思维已经闪烁出真理的火花了。

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认为:“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不能消失,但也不会无中生有。

”尽管他的见解缺少科学实验的基础,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他的思维闪烁着真理的火花。

2.走向科学(1)原子论的确立人们把物质由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原子论。

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以玻意耳和道尔顿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复活和确立了原子论。

(2)近代原子论确认了下列事实①多数物质可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②一些物质不能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单质,也称为元素;③对应各种元素,存在着各种原子,元素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原子是不相同的。

原子是元素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3)分子论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指出,无论化合物还是单质,它们一般并不是直接由原子组成的,而是由几个原子相结合的分子构成的。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例1 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达·芬奇解析:最早提出“原子”这一思想的是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

答案:C知识点二原子结构精练版P38 1.揭开原子的“面纱”(1)19世纪下半叶,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后来人们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世界神秘面纱的一角,汤姆孙因此获得了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原子核的发现(1)散射实验20世纪初,人们发展了—种实验方法:用一些已知的粒子,如电子、α粒子等轰击很薄的金属箔,它们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2017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

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A. 原子核质子B. 原子核中子C. 电子原子核D. 电子质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B.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C. 擦黑板时粉笔灰飞扬表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D. 只要视力足够好,我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3.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 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D. 中微子具有动能4.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 原子核B. 质子C. 中子D. 电子5.微观粒子都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按照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形成的认识,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A. 电子B. 原子C. 原子核D. 分子6.下列认识正确的A. 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C. 当物体的温度降至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 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7.图是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则A. 电子带正电B.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C. 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将带负电D. 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所以氢原子整体会显电性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的过程创造了正、负电荷B. 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猜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D. 仙女星系离地球超过200万光年,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仙女系是200多万年前的情况9.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D.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10.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带正电的是中子C.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D. 电子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1.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同步测试题(含解析)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同步测试题(含解析)北师大版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D. 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冬天,雪花纷飞B. 八月,桂花飘香C. 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下列有关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带负电B. 电子带正电C. 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D. 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的质量大得多4.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A.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B. 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流动C. 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二氧化氮分子很小5.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6.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A. 太阳B. 金星 C. 火星 D. 月球7.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8.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不带电,电子带负电C. 除氢原子核外,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 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9.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A. 电子 B. 原子核 C. 中子 D. 质子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为0℃,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 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属于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二、填空题11.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的________ 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________ 绕核运动.12.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甲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13.宇宙是一个有________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它的长度是1.496×1011m,假如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到地球,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约是________ s前从太阳上发出的.1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__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15.太阳是太阳系的________星,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_星.在月球上勘探的月球车可以通过发射________(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向地球传输信息,若月球车以100瓦的功率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________度.三、解答题16.假如一湖面的面积是96km2,现要在这湖面上铺上一层单个分子直径厚的薄油层,请估算下需多少体积的油?17.假如一湖面的面积是96km2,现要在这湖面上铺上一层单个分子直径厚的薄油层,请估算下需多少体积的油?四、综合题18.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________电,这是因为橡胶棒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A.电子 B.质子C.中子 D.原子2.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A.汤姆孙B.卢瑟福C.查德威克 D.盖尔曼3.下列各种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A.α粒子 B.原子C.质子 D.光子4.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类似于太阳,电子类似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下列四幅图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是( )图K-35-16.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C.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D.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8.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9.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0.4 nm,碳纳米管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密度远小于钢,而强度远大于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链接例2 易错辨析( )A.纳米是体积单位B.碳纳米管可制造不消耗能量的电动机C.碳纳米管可作为制造防弹背心的材料D.碳纳米管可制造尺寸小于一般分子的器件二、填空题10.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11.请根据尺度的大小,把原子、电子、生物体、太阳系、地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过关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过关练习题(无答案)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过关练习题一、单选题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原子核不能再分2.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核子3.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物理学家汤姆生将所发现的带负电的粒子称为()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核子4.下列知识结构不正确的是()A. B.C. D.5.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而科学家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A. 实验论证法B. 猜测讨论法C. 假想推理法D. 建立模型法6.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保持一定的形状是由于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B.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紧靠在一起的缘故C. 一个物体的温度从0℃变为10℃时,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D.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7.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 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分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空隙B.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的小球可能不带电C.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质子D. 木香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B.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 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D. 在夏日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10.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C. 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的惯性减小D.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1.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夸克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部的分子,要用光学显微镜去观看它B. 光年是很大的时间单位C. 分子是微观世界最小的微粒D. 一千克铁与一千克棉花质量相同13.关于原子核、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C.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获得核能D.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14.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A. 恒星B. 行星C. 彗星D. 卫星15.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二、填空题16.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同步练习2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同步练习2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典型考点习题)◆基础题一、单选题:1.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B. 分子、电子、质子、原子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2.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3.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4.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是()A. 汤姆逊B. 卢瑟福C. 牛顿D. 奥斯特5.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二、填空题:6.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空气中PM2.5的远距离输送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了“顿牟(即玳瑁)掇芥(草屑)”是我们所学的______ 现象,人类运用加速器探索微小粒子的世界,目前已知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选填“电子”、“质子”、“夸克”)。

7.亚洲艺术公园夏日荷花盛开时飘来的花香,这是______ 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聚成一滴表面分子间存在______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 。

8.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说明______ 是可分的。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 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 (甲/乙/丙/丁)。

9.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A是______ ,B是______ 。

◆能力题一、单选题:1.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C.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天体之间是不断远离的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3.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盖尔曼C. 卢瑟福D. 查德威克4.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A. 质子B. 电子C. 中子D. 原子核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香气袭人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二、填空题:6.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6_1探讨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6_1探讨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新版北师大版

探讨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自从汤姆孙发觉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伙儿同意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以下哪个图最相似( )。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3.原子核是由以下哪组粒子组成的( )。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中子和电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4.以下氢原子的各类模型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

5.咱们明白,银河系专门大,一样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而分子直径很小,一样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

6.如图是用来讲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用意。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________组成。

7.10 nm的铁粉比铁粉末的熔点降低33 ℃,即从1 526.5 ℃降为1 493.5 ℃,纳米金粉那么比金粉末熔点降低了27 ℃。

金属粒子越小熔点下降越显著。

通过以上信息咱们能够明白纳米金属粒子具有__________特性。

综合应用8.在探讨微观世界的进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下图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9.(福建厦门中考)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讨物质结构的历程中,接踵发觉原子核能够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发觉说明( )。

A.分子是可分的B.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核是可分的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10.以下对物质世界的熟悉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B.石墨很软,金刚石很硬,是因为碳原子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造成的C.要减轻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应减少SO2的排放D.物质不满是由分子组成的11.以下物理学家与其奉献相对应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分子B.道尔顿——中子C.汤姆孙——分子D.卢瑟福——原子12.天晴扫地后,阳光照射进屋子,形成光柱,咱们可观看到光柱中有许多很小的微粒在飘动,这些微粒是分子、原子仍是其他?13.三峡水库蓄水线到100 m时,总库容量近4×109 m3。

九年级物理全册.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

一、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好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以下列图形最相似的是()2.20世纪初,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接踵发现原子核能够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发现说明()A.分子是可分的B.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核是可分的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3.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经过核反应发现了氢的同位素原子——氚。

氚可用“13H”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以下列图,图中“”表示的粒子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核外电子4.(2017·上海黄浦一模)以下原子模型依照建立的先后序次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5.上层的粒子由基层的粒子组成,以下选项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6.下面揭穿了原子核存在的实验是()A.奥斯特实验B.电磁感觉实验C.α粒子散射实验D.托里拆利实验7.2011年2月9日,美国伯克利加大电子工程系首席华侨女教授常瑞华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运用纳米技术,将光和电两个系统的不互溶资料成功结合在一起,实现发光源在硅片上的成长。

以下不能够用纳米技术来完成的是()A.将原子一个个排列起来B.将原子核翻开,组成新核C.将炸药颗粒做得很小D.做成分子开关8.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的发现,它把人们带入了的世界。

9.“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相同”,“离太阳系近来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

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的单位。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 844.43 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约6 400。

原子结构模型10.如图是原子结构模型表示图。

由该图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写出其中两条。

(1)。

(2)。

研究创新11.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一种拥有质量且带正电的微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2022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粒子和宇宙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22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粒子和宇宙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9 【2021·苏州】石墨烯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纳米材料,它
的熔点超过2 000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高
强度和超轻薄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将
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
制作( )
A.高压输电线
B.电脑的散热片
C.制造航天飞机
D.保暖内衣的保暖层
【点拨】 由于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所以,不能用来制
作高级保暖内衣的保暖层。
【答案】D
10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点拨】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可以再分,它不
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 最小粒子。 【答案】C
是( C ) A.整个原子、原子核
B.整个原子、质子
C.整个原子、中子
D.质子、中子
6 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保持了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小粒子,我们把它称为___分__子___,由于它的体积很 小,一般要用_电__子__显__微__镜__观察。
7 【2021·贵港】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 , _汤__姆__孙___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__核__式____结 构模型。
北师版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16.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B 2B 3A 4D
5C 6 7 8A
答案呈现
9D 10 C
1 【2021·济南】下列各种微观粒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B) A.原子
B.电子
C.质子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材习题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材习题课件
第五页,共五页。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材习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一页,共五页。
教材习题
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1. 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第三页,共五页。
教材习题
3.读一本关于微观粒子的科普读物。
3.提示:本题属开放题,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从 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与讨论,培 养同学们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页,共五页。
教材习题
4.搜集有关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材料,进一步认识纳米技术。
4.查阅资料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进一步认识纳米技术。
第二页,共五页。
教材习题
2.从互联网中更多地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历程。
2.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提出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玻意耳 和道尔顿确立了原子论;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1909年到1911年,美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 “x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式结构;1919年到 1932 年,卢瑟福和查德威克先后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
3.原子核是由下列哪组粒子组成的( )。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
C.中子和电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
4.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5.我们知道,银河系很大,一般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而分子直径很小,一般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

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________组成。

7.10 nm的铁粉比铁粉末的熔点降低33 ℃,即从1 526.5 ℃降为1 493.5 ℃,纳米金粉则比金粉末熔点降低了27 ℃。

金属粒子越小熔点下降越显著。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纳米金属粒子具有__________特性。

综合应用
8.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9.(福建厦门中考)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发现说明( )。

A.分子是可分的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可分的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10.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B.石墨很软,金刚石很硬,是因为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造成的
C.要减轻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应减少SO2的排放
D.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11.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相对应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分子
B.道尔顿——中子
C.汤姆孙——分子
D.卢瑟福——原子
12.天晴扫地后,阳光照射进屋子,形成光柱,我们可观察到光柱中有许多很小的微粒在飘动,这些微粒是分子、原子还是其他?
13.三峡水库蓄水线到100 m时,总库容量近4×109m3。

已知1 g食盐含有1.03×1022个盐分子,若1 g食盐均匀分散到蓄水线到100 m时的三峡水库中,则1 cm3的水中含有多少个盐分子?
14.我们经常见到池塘中的荷叶上滚动着水珠。

这些水珠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当雨水或雾水在荷叶上时,由于水受自身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水珠在叶面上滚来滚去,把落在上面的尘土污泥粘吸就滚出叶面。

使叶面始终保持干净这就是“荷叶的自洁效应”。

为什么荷叶会有这种“自洁效应”呢?这要用纳米技术去解释,原来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

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它上面长满绒毛。

在“山包”顶又长出一个馒头状的“碉堡”凸顶。

因此,在“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这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山包”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

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这就是“荷叶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奥妙所在。

问题:(1)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物质达到纳米颗粒时,具有什么特别的性质?
(2)请你想象一下,若这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与绕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构成。

它的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

2.B 解析: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与绕核高速运转的核外电子构成。

3.B 解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

4.A 解析: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与绕核高速运转的核外电子构成,因此A正确。

5.光年纳米
6.原子核电子质子
解析:通过学习,原子分为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与中子,质子与中子又由上夸克与下夸克组成。

因此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有更精细的结构。

7.熔点低(或熔点降低)
解析:本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通过比较、归纳得到规律。

8.B 解析: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这就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图B与此相符合。

9.C 解析: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只能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而不能说明原子或分子可以再分,更不能说明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正确选项为C。

10.C 解析:臭氧层的破坏与氟利昂有关,而与SO2无关。

11.A 解析:阿伏加德罗第一次命名了分子,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2.这些微粒是许多灰尘分子组成的大粒子。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根本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更不用说是原子了,我们肉眼看到的都是许多分子组成的大颗粒。

13.水库的总容量为V=4×109 m3=4×1015 cm3
n=
22
15
1.0310
410


≈2.58×106(个)
解析:首先将水库的总容量换算成cm3为单位,然后用1 g食盐的分子个数除以水库的总容量得出1 cm3的水中的食盐分子个数。

14.(1)超自洁性(2)衣服采用纳米材料后不用洗了,车表面采用纳米材料,不用再洗了油烟机采用纳米材料后也可免拆洗等。

解析: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已学知识的联系,来解决、分析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