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名校课件: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共47张PPT)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名校课件: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共47张PPT)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m= 1000 mm= 106 μm;
(2)0.588cm= 5.88×10-3 m;
(3)300nm= 3×10-7 m= 3×10-6 dm;
(4)360km= 3.6×105 m= 3.6×107 cm;
4、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 合 3.8×108 米,即 3.8×1017 纳米。
方法不正确、 仪器使用不正确、 读数不正确等
练习3:
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 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 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四、体积的测量
体积用符号V表示
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立体空间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导入新课
1.你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 2.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多高? 4.中国的长江有多长? 5.你看到过的最小的物体有多小?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是距离我们最近的 星系,它的直径为16万 光年,距离我们约为220 万光年。
地球的半径为6.4×104 千米,合

毫米.
• 6.4×104 Km= 6.4×104×103m
• = 6.4×107m=6.4×107×10dm
• =6.4×108dm
• =6.4×107×103mm
• =6.4×1010mm
分米,
练习1:
1.填上适当的单位.
乒乓球直径为 3.5
( cm )
一支新粉笔长 8 ( cm )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 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堂提升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堂提升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堂提升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跳绳是今年体育考试新调整的项目。

下列与之相关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一条跳绳的长度约2.8mB .学生在1min 内大约能跳500个C .一条跳绳的质量为2kgD .跳绳完毕后学生体温可达38.6℃2.川维中学初二实验小组的一位学生,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5.82cm 、25.81cm 、23.83cm 、25.83cm 、25.81cm ,则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A .25.42cmB .25.8175cmC .25.82cmD .25.8cm3.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3.75m 375m 103750mm =⨯=B .45.0mm 4500.0010.45m =⨯=C .7766.8410nm 6.841010cm 68.4cm -⨯=⨯⨯=D .588524km 852410cm 8.52410cm =⨯=⨯4.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如图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170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单人课桌长3拃(zh ǎ),约0.6mB .黑板长2.5庹(tu ō),约9mC .教室长15步,约30mD .文具盒宽4指,约0.005cm5.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15cm ,分度值0.5mmB .量程30cm ,分度值1mmC .量程3m ,分度值1mmD .量程10m ,分度值1dm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C.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都应该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D.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7.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测量操场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大的卷尺B.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前一位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单位二、填空题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单位符号):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9.如下图所示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长度是,它的分度值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明白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名数字。

3.明白测量有误差,通过量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5.培育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式;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式。

难点:估读的方式;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在好久以前,英国人一辈子意布匹是以腰围来计量的。

有一天,一个买布人和一个卖布人争吵起来了。

原先,买布人是个胖子。

他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少,想少付钱。

可卖布人不干了,他是个瘦子,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多,想多收钱。

于是发生了矛盾。

两人争吵不下,告到了皇帝那儿,二人各陈己见,皇帝也感觉各有道理,问题出在什么地址呢?他认真观看了二人的腰围,发觉了其中的微妙……两人的腰围不一样长,如何办呢?若是你是这位皇帝,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呢?要解决那个问题,就需要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推动新课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长度是最大体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中的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式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经常使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利用刻度尺,有助于咱们学会利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测量探讨1.同桌的两个同窗别离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尖的距离(叫一拃)去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拃数是不是相同?什么缘故一样长的教室得出的拃数却不相同呢?2.若是用“拃”作为比较的依据,作为长度的标准,可行吗?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确信的测量值呢?由以上探讨,咱们能够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告知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不然,即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信的,那个选定的标准确实是测量单位。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0
cm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薄尺
厚尺
第三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正对观测点。
0
cm
1
2
3
4
5
6
第四步: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带好单位。
0 cm
1
2
3
4
5
6
为了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分度值1mm,如果以mm为单位,就要估 读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0 cm
3 4
1
2
0.2
3
m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mm
0 cm
3.4
1
2
0.02
3
c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cm
什么是有效数字?
• 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读数字组成的数,叫做有 效数字。
0 cm
1
2
3
4
5
6
测量结果34.2mm中,由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数据中的3和4是从刻度尺上准确读出的, 是有效数字,2虽然是估读出来的,但它告诉我 们物体的最末边缘处于34mm和35mm之间,且更 靠近34mm,所以2也是有效数字。
上海金茂大厦共88 层,高420.5米
人眼能分辨出的 沙粒、 头发等微 小物体的直径大 _ 4 约为 10 m
我国的长江长约 6400km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高度约为8848m
长度的测量
1.符号:L
2.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µ m)、纳米(nm)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PPT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PPT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8 cm
35 mL=______cm3=____________m3;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 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 18

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三、体积的测量 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2.如图所示是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那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如下:25.
测量时,估读值出现的差异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km=
m=
nm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D.量程为1000 mL,分度值为10 mL
2.要想一次性较为精确地量取220 mL的煤油,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比较合适的( )
( B)
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
离,结果偏大
B.测量头发的直径,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
列紧密,结果偏大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
读数,结果偏大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结果偏小
(1)误差的原因: 1.测量时,估读值出现的差异 2.测量工具本身不准确 3.受环境影响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 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 尽量地减小。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如下:25.1mm, 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 次明显错误的是 27.2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 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25.2mmmm。
么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1 mL ,所测液体的体 积是 59 mL 。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4.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知道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质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2.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难点:1.估读的方法;2.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准备】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透明三角尺、木块、量筒、石块、水、细线、多媒体课件等。

相关资源【教学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识探究】我们的视觉可靠吗、【活动设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活动设计】估测自己身高、【知识解析】国际单位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长短”“大小”,比如,我们说筷子长,勺子短;黑板长,直尺短;操场大,教室小;鼻子大,眼睛小。

关于一些物体的大小长短,你们能区分开吗?【知识探究】我们的视觉可靠吗。

通过这个交互操作发现我们的视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长短、距离的远近,光靠我们的“火眼金睛”是不行的,那怎么办呢?二、新知讲解(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第37页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体积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体积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体积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1、认识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同学们什么是测量呢?二、新授(一)长度测量1、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要测量课本的长度的话,我们就要拿尺子与课本进行比较。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km =1000m 1m =10 dm 1dm =10 cm1cm =10mm 1mm =1000um 1um =1000nm思考: 1米等于多少微米?1米等于多少纳米?其它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练一练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6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10米=( )分米 12米=( )厘米 2400厘米=( )米 7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20900.1620090166030100 120 247050那么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呢?我们先确定几个基本概念:零刻度线:测量长度的工具(如直尺,皮尺)、线段的刻度的起始点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做分度值,分度值又称刻度值。

量程:度量工具的测量范围。

由度量工具的分度值、最大测量值决定。

测量的正确方法:(1)选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前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2)放:刻度部分与被测物体紧贴(3)看:视线与刻度垂直(4)读:取一位估计值(5)记:数字+单位巩固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 80000 µm (2)4.2nm= cm(3)6.7dm=0.00067 km (4)0.18km = 180 m(5)1.7dm= 17 cm =170 mm = 170000 µm = 170000000 nm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0.0045mm。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说明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说明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说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物质的几何尺度,二是长度的测量,三是体积的测量。

物质的几何尺度要紧让学生成立任何物体都有必然的尺度,都占有必然的空间的概念;在学习长度测量时,学生原有的知识适应会阻碍到新知识的学习,专门是读数时要读出准确值和估量值,学生易错,应多强调多练习;体积的测量要紧学习量筒(杯)的利用。

同时在学生把握了这两种大体测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测量方式的灵活运用,为密度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体尺度。

(2) 明白长度、体积的国际单位和经常使用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会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规则固体的体积,会利用量筒(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程与方式(1) 通过实际测量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

(2) 通过实际测量体会测量时必需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适当的测量工具、正确灵活的测量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进程培育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紧密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地利用刻度尺,正确地读数,记录数据。

会利用量筒(杯)测物体的体积。

(2) 会正确地换算长度、体积的单位。

教学难点:(1) 能正确地读取数据。

(2) 能灵活地运用刻度尺、量筒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在数学中,学生已接触到了长度和体积具有必然的基础,可是缺乏正确性和规范性专门是一些利用的细节;再一个确实是单位换算,由于学生科学计数法利用不熟练,会给单位换算带来必然的麻烦。

总之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从物理的角度去从头学习长度和体积。

【教学思路】关于物体的长度、体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有较多的体会,可是缺乏感性的熟悉。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看清它的 量程和分度值
(2)量液体时,量筒应平放在 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 液面的底相平;与凸形液 面的顶相平.
思考:对于不溶于水也不 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排 水 法
测 量 不 规 则 的 物 体
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 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 的体积-----排水法
问题1:你能测出教室的体积吗
用公式法:体积=长×宽×高
小结:对于象教室一样由规则的 形状构成的物体我们可用公式计 算
问题2: 实验室是用什么仪器来测 量液体的体积呢?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 量杯或量筒.
• 思考:仔细观察量筒和量杯刻
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没有”0”刻度 不同点:量筒中的刻度 是均匀的,量杯中的刻 度是不均匀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 线的长度?
• 1.化曲为直法 • 适用于测量较短曲线的长度,如 地图上铁路线长度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圆锥体的高?
• 2.等量替换法 • 适用于测量圆锥体的高及圆柱体 的直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 3.积累平均法 • 适用于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 丝的直径
刻度尺



3.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 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4 位。 4.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 的分度值是 1cm 。 5.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6.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的高度,三次测量的读数分 别是2.14米、2.16米、2.17米,则门的高度值应取( B) A:2.14米 B:2.16米 C:2.17米 D:2.157米 7.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分别 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 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立方厘米的石块体 积,应选择上述量杯中的(B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练一练
( 1)
1mm ,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 2.35 厘米。
( 2)
1cm ,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 3)
0 cm
物体的长度是
1
1.10cm
(4)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 物体的长是 3.00cm ,其中准确值是 3.0cm 。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m ;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m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cm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 2、单位转换 3 12 5.4 × 10 5.4 × 10 5.4km= m= nm -6 -12 2.4 × 10 2.4 × 10 2.4nm = mm = km 3 -3 1.5 × 10 1.5 × 10 1.5mm= um = m
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单位
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
会上通过的一套单位制(简称SI)。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dm cm 纳米 km m mm μm nm 103 103 103 103
练一练
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
第二章 物体世界的 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大星云是离我 们最近的漩涡星系。 它的直径约为16万光 年,距离我们约为220 万光年。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 宇宙天体家族中的一 员,它的半径约为 6400 km。
我国上海市的金茂大厦, 共88层,高420.5 m。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

课堂练习: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想一想
❖❖1 3.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尺测同一物体长, 则A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
B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 4.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图1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为2.6 ,其中每
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 5.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乙、丙三
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11.82 cm,11.8
cm,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乙 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由于误差 ,乙、丙结果不
同的原因是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 6.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 9.8 cm,9.3 cm,9.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 该为( A )。
1mL=1 cm3 =10-6m3
1L=103mL
2.体积的测量 (1)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 体积公式
(2) 液体的体积-利用量筒(杯)
你知道量筒的 使用方法吗?
(1)看清它的量程 和 分度值。
(2)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应 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 液面的底相平;与凸形液 面的顶相平。
1mmm=10-3 m1nm=10-9 m
每下一级扩大
km
103倍
m
mm μm nm
乘倍数


除倍数
每下一级扩 大10倍 m dm cm
mm
在进行长 度单位换算时的正确步骤:
数值不变,乘以目标 单位与原单位 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数字 不变
目标 单位
25.64 cm = 25.64 x 10 -2 m = 0.2564m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3.帮助学生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了解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密度来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2.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的情况?你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让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的存在,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一、案例背景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天平和量筒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是他们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实验性较强的章节,对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规范性,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进行直观观察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悉,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其次,他们对测量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正确解释测量结果。最后,他们在实验操作中,缺乏规范性和细心性,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解析版)(北师大版)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解析版)(北师大版)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易错考点精讲】1.刻度尺的使用(1)会认: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最小刻度。

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

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2.误差及其减小方法(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咫尺天涯”中的“咫”也是长度单位。

在清代陈昌治的《说文解字》中: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

你认为“咫”大约有多长()A.20mm B.20cm C.20dm D.20m解:中学生的手长约15cm,成年人的手长略大于此数值,在20cm左右,所以“咫”大约有20cm。

答案:B。

2.如图所示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A”。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

则该裤子的身高或腰围的数据合理的是()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5cm=1750mm左右。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ppt课件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ppt课件

cm
1
2
3
4
5
6
物体的长度记为:4.20 cm
练习使用刻度尺
0
cm
1
2
3
4
5
6
物体的长度记为:4.00 cm
cm
1
2
3
4
5
6
物体的长度记为:3.38 cm 学 生 活 动: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误差: 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①造成误差的原因很多: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 不够完善,人的观察不够细致,工具再精密,方法再完 善,读得再细致也只能无限接近真实值,得不到绝对准
本堂课到此结束
地球的半径为6.4×104 千米,合 合 毫米. • 6.4×104 Km= 6.4×104×103m • = 6.4×107m=6.4×107×10dm • =6.4×108dm • =6.4×108×102mm • =6.4×1010mm
分米,
• 电脑芯片的线宽为0.13 um(微米) • 0.13 um(微米)= nm(纳米)
尺要放正
1
2
3
4
5
6
整刻线对准
cm
1
2
3
4
5
6
第三步 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第四步 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 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0cmBiblioteka 1234
5
6
准确值
3.4
估计值
单位
cm 0.06 物体的长度记为:3.46 cm
练习使用刻度尺
0
cm
1
2
3
4

物理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

物理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

B.1.6 cm
C.1.60 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图2-1-7
思路导图 观察图中刻度 尺的分度值; 读数时注意估 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读出被测 物体左右 两端所对 的刻度值
物体右端所对 的刻度值减去 左端所对的刻 度值即为物体 的长度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金属块左 侧与7.00 cm对齐,右侧与8.60 cm对齐,所以该金属块的长 度为8.60 cm-7.00 cm=1.60 cm.故选C.
说明
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仰视时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以下, 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小于实际值;俯视时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以上,所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大 于实际值.
例6 如图2-1-3所示为量筒读数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 是( B )
图2-1-3 解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 的中部相平,如果液体是凹形的,则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如果液体是凸形的,则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故B正确.
方法 工具;③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错误
①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 ②读数、记录结果 时粗心
遵守测量仪器的使 用规则,采用正确 的测量方法,就可 以避免
例5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A符合 题意;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B不符合题意;误差 是不可以避免的,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3 (福建漳州中考)如图2-1-1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
度,应选甲__(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2.0为5____cm.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案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案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本P39
3、误差:课本P40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及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体积(V)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课本P40
1 m3= 1000 dm3= 106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本P4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思考
进行体积测量的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
进行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
测铁块的体积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组织讨论:
1、测量方法
2、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课课精练第一节
思考、回答
教学反馈
分组讨论
得到以下结论即可;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念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体验刻度尺使用时的方法,视线的看法,读数的方法,记录的方法;量筒(杯)的读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
2、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一、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
教学课题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
教学课题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一课时)[来源:学§科§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 的长度单位形成 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一、学生汇报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心得[来源:学科网ZXXK]
引导: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这两节课来研究一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收集 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设计的板报内容很丰富.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都有什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质量,体积,密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仪器材料
演示仪器: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量筒、量杯、烧杯、水
(希望能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讨论充分,如果有学生讲不到的地方,教师用尽力引导,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论.讨论要包含以下要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应观察:
*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方法:放正紧靠: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简要 记录,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交流心得(能够回答出过去的标准不准确,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交流,所以应该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可) [来源:Z_xx_]
二、介绍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寸
利用课件《自然世界的空间尺度》和书上的蛇形图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3、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日常生活,科学 技术中经常要知道物体的尺度,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2、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认识.
做例二
回答问题并记忆[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பைடு நூலகம்建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用错误尝试法使学生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长 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等 .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准确一些.
请一名反应较快、比较大度而又不够踏实同学到讲台前用厚 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出这名同学做的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并说明原因.
(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 ?)
看法:视线正对: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法: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计值
记法:带好单位:记录数值必须注明单位.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注意以下几点
不估读
多估读
不带单位
最后请做演示的同学总结刻度尺使用的注意要点,教师要对这名同学给予适当 的肯定.
学生实验;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纸条、棉线、大头针、长铁块、圆柱体、圆纽扣、金属丝、量筒、烧杯、水
教学方法
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问题,引起重视
课时
2
板书设计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L)及其测量
1、单位及换算:课本P38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 小刻度
一人演示,全班观察,共同思考、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习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与刚才那名同学相同的尺子测同一个仪器盒的长度,写在黑板上.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
我们怎样才能测到一个物体真正的长度?
介绍误差的概念、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本P39
3、误差:课本P40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及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体积(V)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课本P40
1 m3= 1000 dm3= 106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本P4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自学
观察
总结
对照板书总结一下本节的的主要内容,提醒同学课下复习,下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
思考
课后作业
1、课本P42(1、3);
提问: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10-15m?
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尺度
回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
学习长度的单位、 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长度的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用提问或直接给 出的方式授课.
教师先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一下1米、1分米、1毫米的大小,后提问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毫米?(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思考、讨论(能够答出估读的数值因人而异即可)
讨论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理解、记忆
学习体积的单位、单位换算及体积的测量方法
可以直接介绍体积的 单位及符号、单位间的换算.体积的测量方法中对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说一下即可.液体体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请一名同学演示一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建议先讨论,再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