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程设计报告+计算器
vb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
vb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VB编程环境中科学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2. 学生能运用VB编程语言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掌握科学计算器的扩展功能,如平方根、指数、对数等。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计算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VB科学计算器的界面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实现计算功能。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学会使用调试工具,能够发现并修正程序中的错误,提高程序的稳定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与互助。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编程在科学计算领域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VB科学计算器编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编程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要求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VB科学计算器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熟悉VB编程环境- 了解科学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2. VB编程基础- 变量、常量的定义与使用-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程序流程控制(顺序、选择、循环结构)3. 科学计算器功能实现-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 扩展功能(平方根、指数、对数)- 界面设计与事件处理4. 程序调试与优化- 使用调试工具- 识别并修正程序错误- 提高程序稳定性与执行效率5.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完成一个科学计算器项目- 分析并改进现有科学计算器程序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熟悉VB编程环境,学习基本概念与功能第二周:学习VB编程基础,了解程序流程控制第三周:实现科学计算器基本运算功能第四周:完成扩展功能,进行界面设计与事件处理第五周:学习程序调试与优化,分析案例第六周:完成实践项目,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章节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VB程序设计》教材中第二章至第五章的主要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vb 简易计算器实验报告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模拟计算器的功能。
系统启动后, 先清屏, 再在显示屏右侧显示0字样, 系统仅接收数字键、加减乘除键、退格键、C键(复位)、=或回车键、ESC键(退出系统)作为有效按键, 其余按键不响应。
按键后屏幕显示效果要达到一般计算器显示屏的同样效果。
不要求设计一般计算器上都具有的M功能。
二、实验设计内容及思想:首先, 创建一个主体框架: 建立程序的主要界面后, 系统自动生成界面的主要窗口生成代码。
对于每个按钮的的代码段中, 分别添加事件触发的处理代码。
分别设立三个显示屏, 第一个显示屏作为“被加数”框, 第二个显示屏作为“加数”框, 第三个显示屏则作为输出框。
四则运算时直接采用计算表达式。
所以, 优先级和运算规则皆宜考虑在内。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若遇到除数为0, 则运用条件语句执行, 并在输出显示屏上输出“E”。
三角函数、指数、对数、整除、取余等运算, 也是运用类似手法。
考虑到计算器的操作简便性, 所以加入了复位和退出按钮。
三、源程序文件: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0_Click()Dim x As Integerx = Text1.TextText3.Text = Cos(x)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1_Click()Dim x As Integerx = Text1.TextText3.Text = Tan(x)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2_Click()Dim x As Integerx = Text1.TextText3.Text = Atn(x)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3_Click() 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4_Click() Dim x As Integerx = Text1.TextIf x <= 0 ThenText3.Text = "输入错误"ElseText3.Text = Log(x)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5_Click() Text3.Text = "此按钮仅作装饰用"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If y = 0 ThenText3.Text = "E"ElseText3.Text = x / y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Dim x As IntegerDim y As Integerx = Text1.Texty = Text2.TextText3.Text = x Mod y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Text1.Text = ""Text2.Text = ""Text3.Text = " 0"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En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9_Click()Dim x As Integerx = Text1.TextText3.Text = Sin(x)End Sub源代码截图:四、运行结果演示: 加法演示:减法演示: 乘法演示:除法演示:能够整除: 不能够整除:除数为零:。
用VB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用VB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VB大作业报告程序功能介绍:计算器可以进行简单的。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阶乘、取余和清零。
主要源程序:设置程序从form2启动。
首先出来一个展示界面,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班级和所做的课题。
等待时间是3秒。
Private Sub Form_Load()Label4.Caption = "3"End Sub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一界面隐藏弹出二界面”Label4.Caption = Label4.Caption - 1If (Label4.Caption = "0") ThenForm1.HideForm2.ShowEnd IfEnd Sub解释:定时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Timer事件从而执行相应的时间过程。
当form2消失后,form3开始运行。
用户名与密码正确时form3消失form出现。
进入计算器的主要界面。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Text1.Text <> "******" ThenMsgBox "用户名错误,请重新输入"Text1.SetFocusEnd IfIf Text2.Text <> "123" ThenMsgBox "密码不正确,请重新输入"Text2.SetFocusElseIf Text1 = "******" And Text2 = "123" ThenForm2.HideForm3.Show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Text1_Change()End Sub解释:利用Msgbox判断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否则不允许登录。
然后进入计算器界面: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3.Text = Str(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 “加法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3.Text = Str(Val(Text1.Text) - Val(T ext2.Text))“减法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Text3.Text = Str(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乘法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Text3.Text = Str(Val(Text1.Text) / Val(T ext2.Text))“除法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Text3.Text = Str(Val(Sqr(Text1.Text)))“开方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Text1.Text2 = Str(Val(Text1.Text) * Val(Text1.Text)) “乘方运算”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Text1 = ""Text2 = "" “清零”Text3 =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Dim a#, s#s = 1a = Val(Text1)For i = 1 To a “阶乘运算”s = s * iText3 = s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9_Click()Text3 = Str(Val(Text1) Mod (Text2)) “除法取余”End SubPrivate Sub Text1_Change()End Sub总体解释:工程主要包括3个界面,第一个界面主要包括(课题、班级、姓名、倒计时器),第二个界面主要包括(用户名、密码,只有二者都输入正确时才能登录进入第三个界面),第三个界面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简单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阶乘、取余和清零)。
用VB做简易计算器
《VB》课内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及学号:学院:班级: 数学101课程名称:VB实验题目:控件数组的应用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2012年03月28日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要点及说明 (1)四、实现方法 (1)五、实验结果 (2)六、源程序清单 (2)七、思考及总结 (4)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数组与静态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控件数组的添加、删除以及使用方法。
3.掌握If语句、Select Case语句以及循环语句的使用。
4.掌握控件数组中索引号(Index)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制作计算器,完成十进制的加减乘除运算。
2.随机产生15个不重复的A-Z(包括A,Z)的大写字母,存放在字符数组中。
三、实验要点及说明1.利用数组控件完成计算器的制作。
(1)设计界面及设置属性界面设计中的显示部分要求用标签实现;运算符、数字分别使用控件数组实现;(2)编写代码图3-1 设计界面程序代码的任务是单击数字按钮和运算符按钮实现十进制的常规运算,同时要求做到实现正负号的转变、结果的标准输出以及除法中除数的检查等功能。
2.界面设计部分要求能够体现出字符数组中的内容,且实现随机不重复显示的功能,具体参数不做要求。
四、实现方法运行环境:Visual Basic运行开发环境;1.VB6.0窗体的属性设置运用复制的方法建立两个建立控件数组,编写代码。
2. 设置窗体的属性,添加一个文本框MultiLine属性设置成True,编写代码。
五、实验结果1. 能够完成十进制的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判断被除数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
2.单击窗体随机出现15个不同的字母。
六、源程序清单1、源程序:Option Explicit ‘对所有变量进行显式声明Dim Num1 As Single, Num2 As Single ‘声明Num1,Num2为单精度浮点型变量Dim Flag As Boolean ‘声明Flag为布尔变量Dim Cul As Integer ‘声明Cul为整型变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ndex As Integer) ‘Command1的单击事件Num1 = Val(Text1.Text) ‘Text1中的值赋给Num1Flag = True ‘Flag为真Cul = IndexEnd SubPrivate Sub _Click() ‘Command4的单击事件If InStr(Text1.Text, ".") = 0 And Text1.Text <> "" Then ‘如果Text1中没Text1.Text = Text1.Text + "." 有"."并且不为空,就在Text1中加一个"."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Index As Integer)If Flag Then Text1.Text = "": Flag = False ‘如果Flag为真则Text1赋为空Text1.Text = Text1.Text + Command2(Index).Caption ‘如果为假Text1加End Sub Command2(Index) 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 ‘Command5的单击事件的单击事件Text1.Text = "" ‘清空Text1,Num1, Num2的值Num1 = 0Num2 = 0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 ‘Command6的单击事件Dim result As Single ‘声明result为单精度浮点型变量Num2 = Val(Text1.Text) ‘Text1中的值赋给Num2Flag = True ‘Flag b变为真Select Case Cul ‘Select循环Case 0: result = Num1 + Num2Case 1: result = Num1 - Num2Case 2: result = Num1 * Num2Case 3:If Num2 <> 0 Then ‘若分母为零提示result = Num1 / Num2ElseMsgBox "出错!被0除!"End IfEnd SelectIf result \ 1 <> result Then ‘如果result \ 1不等于result那么在result前Text1.Text = Format(result, "0.#") 加”0.”赋给Text1.TextElseText1.Text = Str(result) ‘否则直接将result转化成字符串赋给Text1.Text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Command3的单击事件If Text1.Text <> "" Then ‘如果Text1.Text不是空的If InStr( Text1.Text, "-") = 0 Then ‘Text1.Text中不包含"-"Text1.Text = "-" + Text1.Text ‘把"-" Text1.Text连接后赋给Text1.Text ElseText1.Text = Right(Text1.Text, Len(Text1.Text) - 1)End If ‘取Text1.Text中长度减1的字符赋给Text1.Text End IfEnd Sub2、源程序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m的单击事件Dim s(1 To 15) As String * 1, c As String * 1 ‘声明s,c为定长字符串Dim Found As Boolean ‘声明Found为布尔变量s(1) = chr(Int(Rnd * 26 + 65)) ‘将一随机字符赋给s(1)n = 2Do While n <= 15 ‘循环条件n<=15c = chr(Int(Rnd * 26 + 65)) ‘将一随机字符赋给cFound = FalseFor j = 1 To n – 1 ‘For循环If s(j) = c Then Found = TrueNext jIf Not Found Then ‘Found为假,进行下两行语句s(n) = cn = n + 1End IfLoopFor i = 1 To 15 ‘循环输出s(i)到Text1.Text中Text1.Text = Text1.Text & s(i)Next iEnd Sub七、思考及总结。
《软件设计基础(VB)》简单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河北联合大学 《软件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名称: 姓 名: 专业班级: 学 院: 设计时间: 设计地点:简易科学计算器学 号: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3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33.课程设计说明书 ···········································································44.课程设计成果 ············································································205.程序调试过程 ············································································236.设计问题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237.课程设计心得 ············································································248.附录 ························································································249.参考文献24《软件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报告第 3 页,共 26 页1.课程设计目的 《软件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本次设计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使课程设计既覆盖 VB 的知识点,又接近工程实际需 要。
vb计算器实验报告
vb计算器实验报告《VB计算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通过使用VB(Visual Basic)编程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
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器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
本实验为学习VB编程语言的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开发更复杂的应用程序奠定了基础。
1. 背景VB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是一种易学易用的编程语言,适合初学者入门。
VB可以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桌面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B编程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以展示其基本功能和特点。
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掌握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功能,并且能够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
同时,我们也将学习如何创建用户界面、处理用户输入和实现基本的数学运算功能。
3.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环境,通过VB编程语言实现计算器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考虑用户界面的布局和美观性,以及计算器功能的实现和操作流程。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使用VB的各种语法和功能,如变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函数等,来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4. 实验结果经过设计和开发,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
该计算器具有清晰的用户界面和友好的操作体验,能够实现基本的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或者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来进行计算,同时还可以实现清零和退格等功能。
整体而言,该计算器应用程序能够满足基本的计算需求,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功能,还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VB编程语言实现各种功能和操作。
vb实验报告实验一
vb实验报告实验一
实验一:VB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VB编程实现简单的计算器功能,加深对VB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内容:
1. 设计计算器界面,包括数字按钮、运算符按钮和等号按钮。
2. 实现数字按钮的点击事件,将点击的数字显示在计算器界面上。
3. 实现运算符按钮的点击事件,将点击的运算符保存下来。
4. 实现等号按钮的点击事件,根据保存的运算符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将结果显
示在计算器界面上。
实验步骤:
1. 打开VB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项目。
2. 在窗体上设计计算器界面,包括数字按钮、运算符按钮和等号按钮。
3. 编写VB代码,实现数字按钮和运算符按钮的点击事件,将点击的数字或运
算符保存下来。
4. 编写VB代码,实现等号按钮的点击事件,根据保存的运算符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计算器界面上。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数字按钮输
入数字,点击运算符按钮选择运算符,点击等号按钮进行计算,最终得到正确
的计算结果。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VB语言的编程技巧,对VB编程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计算器功能的实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VB 编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VB 语言,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
VB设计计算器实验报告
VB设计计算器实验报告姓名:专业:学号: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设计功能完整的计算器,实现如下图所示按钮(除“MC”,“MR”,“MS”,“M+”)及菜单功能,如图:一、解题思路、分析:对于我来说,设置一个完整的计算器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开始想了一小段时间,自己试着编了一些,但就是无法达到一个完整的计算器,于是,就到网上去下载了一些有关计算器的程序进行参考分析。
首先先定义一些量,比如说前后两个操作数op1、op2,小数点是否真存在的量DecimalFlag,操作数个数NumOps,上一次按键的类型等。
接着对窗体进行初始化,同时设置所有变量为其初始。
然后对各个键盘的命令进行编写程序,对0---9按键设置为一个按键命令组,编写一个程序,同时加减乘除设置一个命令组,也编写一个程序,其他按键都各自设置为一个命令,分别单独进行编写程序。
同时在多个命令中都要对显示器中的小数点进行分析,看它是否是真实存在。
同时对于除法分母是否为0,也要加以考虑。
二、源程序:Option ExplicitDim Op1, Op2 ' 前面输入的操作数Dim DecimalFlag As Integer ' 小数点仍然存在吗?Dim NumOps As Integer ' 操作数个数Dim LastInput ' 指示上一次按键事件的类型Dim OpFlag ' 指示未完成的操作Dim TempReadout' 窗体的初始化过程' 设置所有变量为其初始值Private Sub Form_Load()DecimalFlag = FalseNumOps = 0LastInput = "NONE"OpFlag = " "Text1.Text = Format(0, "0.")'Decimal.Caption = Format(0, ".")End Sub' 退格键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Len(Text1.Text) = 1 ThenText1.Text = Format(0, "0.")DecimalFlag = FalseLastInput = "NONE"ElseIf Text1.Text = "0." ThenText1.Text = "0."DecimalFlag = FalseLastInput = "NONE"ElseText1.Text = Left(Text1.Text, Len(Text1.Text) - 1)End I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CE (取消输入) 按钮的 Click 事件过程Text1.Text = Format(0, "0.")DecimalFlag = FalseLastInput = "C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C (取消) 按钮的 Click 事件过程' 重新设置显示并初始化变量Text1.Text = Format(0, "0.")Op1 = 0Op2 = 0Form_Loa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Index As Integer)' 数字键 (0-9) 的 Click 事件过程' 向显示中的数追加新数If LastInput <> "NUMS" ThenText1.Text = Format(0, ".")DecimalFlag = FalseEnd IfIf DecimalFlag ThenText1.Text = Text1.Text + Command8(Index).CaptionElseText1.Text = Left(Text1.Text, InStr(Text1.Text, Format(0, ".")) - 1) + Command8(Index).Caption + Format(0, ".") End IfIf LastInput = "NEG" Then Text1.Text = "-" & Text1.TextLastInput = "NUMS"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1_Click(Index As Integer)' 运算符 (+, -, x, /, =) 的 Click 事件过程' 如果接下来的按键是数字键,增加 NumOps。
VB课程设加减乘除计算器
加减乘除计算器设计报告一:设计思路1.要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利用V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基本控件,控件数组,常用算法等能力。
2.关键问题的解决●在窗体上分别创建用于0-9个操作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控件数组,并创建用于显示操作数、运算结果的文本框及其它控件。
●单击数字控件数组元素时,先判断参加运算的数是否是新的操作数,用以确定单击数字键后数字在文本框中的显示方式,如果是新的操作数如234,那么连续单击2,3,4数字键,在文本框中会显示234。
●单击操作符,结束第一个操作数的输入,同时把第一个操作数存储到一个全局变量中。
●单击等号(=),结束第二个操作数的输入并存储,根据上面记下的index值选择操作符计算。
●如果用键盘操作运算,应根据所按键对应的KeyAscii值转换成对应的字符来断执行什么操作,确定调用哪个事件过程。
最后完成运算。
二、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或程序流程图f = 0s = 0i = 0j = 0End SubPrivate Sub form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Select Case Chr(Keyascii)Case "0" To "9"commadone_click (Val(Chr(Keyascii))) Case "."Call Command1_ClickCase "+"Call commandjia_click(0)Case "-"Call commandjia_click(1)Case "*"Call commandjia_click(2)Case "/"Call commandjia_click(3)Case "="Call commanddeng_clickEnd SelectEnd SubPrivate Sub jia_Click(Index As Integer)i = cun(Text1)Text1.Text = ""f = Index + 1End SubPrivate Sub one_Click(Index As Integer)Text1 = Text1 & IndexEnd SubPublic Sub jisuan(i, j, s)Select Case fCase 1s = i + jCase 2s = i - jCase 3s = i * jCase 4s = i / jEnd SelectEnd SubPublic Function cun(x As String)cun = Val(x)End Function四、设计方案的完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只能进行一次运算不能运算负数五、本次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得锻炼自己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六、对该题目和VB设计的意见和建议题目难易度适当较好的锻炼学生能力。
VB课程设计-计算器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VB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计算器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
指导教师:
摘要
VisualBasic 6.0 是一款可视化的,面向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于开发windows 环境下的种类应用程序。
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可以与Windows专业开发工具相媲美。
在VisualBasic环境下,利用事出有因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广泛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运用动态链接库(DLL),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可以快速地开发Windows环境不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程序。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各高校对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一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有的讲授VisualBasic语言。
VisualBasic以其语法简单,可视化设计,功能强大,为许多学校计算机语言课程的首选语言。
目前国内各出版了大量的VisualBasic语言教程,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特点:介绍语言的语法等基本知识,再辅助一些简单的示例。
学生通过学习,可能能够考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所掌握的仍然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遇到具体的程序设计,还是无从下手。
这次我要做的是计算器,通过这样程序设计,我们可以学到好多关于VB语言的使方法,熟悉VisualBasic 6.0的运行。
vb计算器 实验报告
vb计算器实验报告VB计算器实验报告引言: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无论是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是复杂的科学计算,计算器都能提供帮助。
本实验旨在使用VB(Visual Basic)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的计算器,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掌握VB编程的基本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VB计算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2. 掌握VB窗体的设计和布局;3. 实现基本的计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取余、开方等;4. 实现科学计算功能,包括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5. 实现计算器的界面美化和用户友好性。
二、实验原理1. VB编程语言VB是一种事件驱动的编程语言,它提供了丰富的控件和库函数,方便开发者进行图形界面的设计和实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B编程语言来实现计算器的功能。
2. VB窗体设计VB窗体是计算器的主界面,通过在窗体上添加各种控件,如按钮、文本框等,来实现计算器的各种功能。
通过设置控件的属性和事件,可以实现用户与计算器的交互。
3.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取余、开方等,这些功能可以通过VB编程语言中提供的数学函数和运算符来实现。
通过捕捉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操作符,计算器可以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 科学计算功能的实现科学计算功能是计算器的扩展功能,包括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这些函数可以通过VB编程语言中提供的数学库函数来实现,通过捕捉用户的选择和输入,计算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科学计算。
5. 界面美化和用户友好性为了提高计算器的用户体验,我们需要对计算器的界面进行美化和优化。
通过设置控件的样式、颜色和布局,可以使计算器界面更加美观和易用。
三、实验步骤1. 创建VB工程,并添加一个窗体;2. 在窗体上添加各种控件,如按钮、文本框等,用于实现计算器的各种功能;3. 设置控件的属性和事件,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取余、开方等;4. 添加科学计算功能,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实现科学计算器的功能;5. 美化计算器界面,通过设置控件的样式、颜色和布局,提高用户体验;6. 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计算器的功能正常。
计算器vb课程设计
计算器v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VB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VB计算器程序的基本结构。
2. 学习使用VB计算器中的算术运算符,并能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3. 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理解程序中变量和数据类型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VB编程环境,能够编写、调试和运行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2. 培养学生运用VB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计算器程序。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编程技巧,共同优化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鼓励克服困难,勇于尝试。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完成计算器项目,体验编程带来的成就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编程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有好奇心,但可能缺乏耐心和毅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VB计算器程序,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VB编程基础:- 数据类型与变量- 运算符与表达式- 程序结构(顺序、分支、循环)2.计算器功能设计:- 界面设计(按钮、文本框)- 事件处理(按钮点击、输入检测)- 运算逻辑(加、减、乘、除、清除、等于)3.编程实践:- 设计一个简单计算器界面- 编写计算器功能代码- 调试与优化程序4.拓展提高:- 学习使用函数和子程序- 计算器界面的美化与功能扩展- 小组合作,分享编程经验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VB编程基础,介绍数据类型、变量和运算符。
第二周:程序结构,讲解顺序、分支和循环结构。
第三周:计算器功能设计,学习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
打印计算机vb设计课程实验报告1
计算机vb设计课程实验报告说明书题目:计算器、扫雷姓名:班级:指导老师:一.设计名称:基础用途计算器二.设计目的:通过vb程序设计出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运算和进制的转换。
三.计算器设计界面:四.设计步骤:1)新建一个工程2)设置控件:插入一个text1控件,font属性字号为“一号”,textAlign属性调成Right。
插入一个标签控件(Label1),设置标题属性为“进制”插入四个单选按钮,设置caption属性分别为2进制,8进制,10进制,16进制。
插入一个timer控件,将Interval属性设置为“100”添加一个command1控件数组数目为17,command1(0)至command1(9)caption属性分别设置为由0至9,command1(10)标题属性设置为“.”,command1(11)至command1(16)caption属性分别设置为A至F。
添加控件command2,caption属性为“=”添加command3控件数组数目为4,caption属性分别为“+”,“-”,“*”,“/”添加控件command4, command5, command6, command7设置标题属性分别为“CE”“SQR”“X^2”“1/X”添加部件Microsoft Windows Common Controls 6.0添加StatusBar部件,右键插入窗格,设置窗格宽度,文本。
3)编写程序代码:Dim a#, b#, x$, K%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ndex As Integer)Text1 = Text1 & Command1(Index).Caption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b = Val(Text1)Select Case x Case "+"M = a + b Case "-"M = a - b Case "*"M = a * b Case "/"If b <> 0 ThenM = a / bElseMsgBox "分母为0", "65", "警告"End IfEnd SelectText1 = MIf M < 1 And M > 0 Then Text1 = "0" & Text1If M > -1 And M < 0 Then Text1 = "-0" & Abs(V al(Text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Index As Integer)a = Val(Text1): Text1 = ""x = Command3(Index).Caption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Text1 =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K = Val(Text1)Text1 = Sqr(K)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t = Val(Text1)Text1 = t ^ 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I = Val(Text1)Text1 = 1 / I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K = 10Option3.Valu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For I = 0 To 1Command1(I).Enabled = TrueNextFor I = 2 To 16Command1(I).Enabled = FalseNextCommand1(10).Enabled = TrueM = Val(Text1) Select Case KCase 10Text1 = F102(Text1)Case 2S1 = Text1Case 16S2 = F1610(Text1)Text1 = F102(S2)Case 8S3 = F810(Text1)Text1 = F102(S3)End SelectK = 2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2_Click() For I = 0 To 7Command1(I).Enabled = True NextFor I = 8 To 16Command1(I).Enabled = False NextCommand1(10).Enabled = True M = Val(Text1)Select Case KCase 10Text1 = Oct(M)Case 2S1 = F210(Text1)Text1 = Oct(S1)Case 16S2 = F1610(Text1)Text1 = Oct(S2)Case 8Text1 = MEnd SelectK = 8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3_Click() For I = 0 To 10Command1(I).Enabled = True NextFor I = 11 To 16Command1(I).Enabled = False NextM = Val(Text1)Select Case KCase 10Text1 = MCase 2Text1 = F210(Text1)Case 16Text1 = F1610(Text1)Case 8Text1 = F810(Text1)End SelectK = 10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4_Click() For I = 0 To 16Command1(I).Enabled = True NextM = Val(Text1)Select Case KCase 10Text1 = Hex(M)Case 2S1 = F210(Text1)Text1 = Hex(S1)Case 16S2 = F1610(Text1)Text1 = Hex(S2)Case 8S2 = F810(Text1)Text1 = Hex(S2)End SelectK = 16End SubFunction F102(S)K = Val(S)x = ""While K <> 0x = K Mod 2 & xK = K \ 2WendF102 = xEnd FunctionFunction F210(S)K = 0For I = 0 To Len(S) - 1K = K + Val(Mid(S, Len(S) - I, 1)) * 2 ^ I NextF210 = KEnd FunctionFunction F810(S)K = 0For I = 0 To Len(S) - 1K = K + Val(Mid(S, Len(S) - I, 1)) * 8 ^ I NextF810 = KEnd FunctionFunction F1610(S)K = 0For I = 0 To Len(S) - 1x = Mid(S, Len(S) - I, 1)Select Case xCase "1" To "9"K = K + Val(x) * 16 ^ ICase "A" To "F"K = K + (Asc(x) - 55) * 16 ^ IEnd SelectNextF1610 = KEnd FunctionPrivate Sub Timer1_Timer()StatusBar1.Panels(2).Text = Date & " " & TimeEnd Sub总结:通过vb设计计算器使自己掌握select case的编写方法以既vb中部件的属性设置方法。
vb计算器课程设计
vb计算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VB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础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VB计算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乘除、科学计算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使用VB计算器,增强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VB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介绍VB计算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VB编写计算器程序。
2.变量和运算符:讲解VB计算器中的变量类型、运算符及其用法,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3.表达式和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编写和执行数学表达式,使学生能够运用VB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4.实例演示和练习: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悉VB计算器的使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VB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变量、运算符等基础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VB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VB计算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一本关于VB计算器的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VB计算器软件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4.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与VB计算器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教程、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计算器的vb课程设计
计算器的v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Visual Basic(VB)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程序的结构与设计流程。
3.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符在VB中的运用及其与数学公式的对应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VB编程语言编写简单计算器程序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并优化计算器功能。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计算器项目的开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优化。
3.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与合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VB编程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编程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VB编程环境介绍与基本操作:使学生熟悉VB开发界面,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 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 学会创建、保存和打开VB项目2.计算器程序结构与设计:学习计算器程序的框架设计,理解程序结构。
- 分析计算器功能模块- 设计计算器界面及布局3.数学运算符与表达式:掌握VB中的数学运算符,编写计算器运算逻辑。
- 学习VB中的数学运算符- 编写表达式实现计算器运算功能4.事件处理与函数调用:学习事件处理机制,编写计算器功能函数。
- 理解事件驱动编程原理- 编写按钮点击事件处理程序- 创建自定义函数实现计算器功能5.综合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计算器程序。
VB课程设加减乘除计算器设计报告
加减乘除计算器设计报告学院机械工程班级机设054 学号050389 姓名成绩一、设计思路1.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基本控件进行创新性设计,理解Visual Basic语言中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2.关键问题的解决先使用Command命令按钮,命令按钮控件数组,文本框等基本控件设计窗体,再根据下面方法编制程序:1.连续输入新操作数的若干个数字时,采用txtDisplay.Text=txtDisplay.Text&Format$(Index)txtDisplay.Text= txtDisplay.Text&cmdNumber(Index).CaptiontxtDisplay.Text =txtDisplay.Text&Index2.对于正整数运算单击操作数的输入,需要设置一个逻辑变量,使其逻辑值为ture,准备新操作数的输入。
3. 当一个对象(本题指文本框)具有焦点时,在键盘上按键操作出发下面事件过程Private Sub Form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在该过程中调用txtDisplay_KeyPressKeyAscii根据KeyAscii对应的字符,调用相应过程。
二、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或程序流程图三、部分程序关键源代码及注释。
Private Sub Command10_Click()‘清空Text1,使操作数空Text1.Text=””num=””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1_Click()If Text1.Text<>””ThenText1.Text=-1*Text1.Text 定义负号num=Text1.Text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Index As Integer)num1=numText1.Text=””num=””C=Index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En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Text1.Text=Sqr(Val(Text1.Text)) ‘提示:当输入负,那么错,根号不可为负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Text1.Text=Val(Text1.Text)*Val(Text1.Text)End Sub三、设计方案的完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1.设计方案要完善的地方①增加高级函数运算功能②精炼程序2. 目前存在的问题①无法运算高级函数问题②退格键清除完数字报错四、本次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通过几天辛苦的设计培养了我利用系统提供的基本控件进行创新性设计,理解Visual Basic语言中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vb 制作计算器程序设计.doc_3
---------------------------------------------------------------最新资料推荐------------------------------------------------------vb 制作计算器程序设计.docVb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科学计算器的设计》专业:工商管理类班级:1107 班学号:110808703 姓名:魏启岚指导教师:阮冰设计日期:2019 年 6 月 14 日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第二章:总体设计第三章:详细设计第四章:调试分析过程描述第五章:综合设计体会参考文献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一、课程设计名称《科学计算器的设计》 1.2、任务要求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精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可以实现复杂的科学计算, Windows 系统也自带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器。
本次课设要设计一个科学计算器,除了基本的四则运算之外,还有三角与反三角、对数与反对数、乘方与幂运算等。
科学计算器除了具有普通计算器的标准功能之外,还具有1 / 10很多其他数据计算功能。
本次课设设计的科学计算器包括以下功能:1.具有小数点后 10 位以上的精度。
2.可以直接输出随机数、圆周率、自然对数的底数和重力加速度等常用常数。
3.可以输入 0~9、 00、小数点等数字或数学符号,并能对数字取反。
4.能够计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5.可以计算倒数、平方、立方、开方和任意乘方或幂指运算,以及阶乘运算。
6.能够计算以 10 为底的对数和自然对数,以及自然对数为底的幂运算。
7.具有三角与反三角函数的计算功能,并能在角度、弧度和梯度之间进行换算。
8.可以将数据记录到内存中,并能将输入的数据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四则运算。
9.能够实现数据的统计计算,包括和、平均值和方差。
10.可以对计算或输入的结果进行复制,也能通过粘贴方式向计算器输入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概要设计说明 (3)●总体设计分析 (3)●小组成员及分工方法....................................3 -4 ●功能模块图 (4)●负责模块的程序设计分析 (5)●负责模快的程序源代码及流程图.....................5-12 ●公共系统使用说明及截图..............................13-16 ●结束语、心得体会 (17)●课程设计结评分表…………………………………18-19一、概要设计说明本组设计的科学计算器具有科学型和标准型两种类型,适合不同需要。
科学型中包含弧度与角度的计算,同时兼具2、8、10、16进制的运算。
在标准型中,编辑菜单(edit)包含复制(copy)、粘贴(paste)。
查看菜单包含标准型(standar)、科学型(scientific)。
帮助菜单中包含关于(about)(内含开发制作者信息)二、总体设计分析(含功能模块图)一.小组成员分工1 科学型角度弧度和进制的调用,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2 科学计算器中,x^2,x^3,x^y,1/x,n!,Log按键,及八进制转二进制,八进制转十进制,由**负责。
3科学计算器中,BackSpance、CE、C和运算符号+、-、*、/、.、-/+、=以及标准型计算器由***负责4 科学计算器中,sin,cos,tan,Rnd,Exp,ATn按钮以sin/cos/tan计算时角度和弧度的转换由**负责。
5 科学行计算器中,Copy,Pst,Not,And,Xor,Int,Or,Abe,Exit按钮;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制转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由**负责。
6 标准型菜单部分(查看菜单标准型(standar)、科学型(scientific)。
帮助菜单中包含关于(about)(内含开发制作者信息))及标准型和科学型的数字键和科学型的16进制转换由李诗瑶负责。
二、功能模块图三、负责模块的程序设计分析1. sin 、cos 、tan 、ATn 按钮分别求某个数值/角度/弧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反正切值。
2.Exp 、Rnd 按钮分别返回e 的x 次幂和取[0,999999999)之间的随机数,而mod 保证了随机数是整数。
3.角度、弧度按钮统计框 数据的处理保存 调出 清除基本运算进制之间的转换科学计算器特殊功能 平均值标准误差求和 + - * \科学计数法三角函数的运算阶乘 倒数 乘方 对数函数角度弧度梯度指数计算sin、cos、tan、ATn时进行转换。
四、自己负责模块的程序源代码(1)Sin、Cos、Tan、Rnd、Exp、Atn按钮程序代码Sin:Private Sub m_Btn_sin_Click()If IsJd Thenm_Tb_Out.Text = str(Sin((V al(m_Tb_Out.Text) / 180) * PI)) '由于sin只能进行对弧度的运算,所以在进行sin的运算时,如果是角度需要转换为弧度后进行sin运算。
Elsem_Tb_Out.Text = str(Sin(Val(m_Tb_Out.Text)))End IfIf Left(m_Tb_Out.Text, 2) =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lseIf Left(m_Tb_Out.Text, 2)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nd IfIsShowEd = TrueLastGame = "sin"IsLastOut = FalseEnd SubCos:Private Sub m_Btn_Cos_Click()If IsJd Thenm_Tb_Out.Text = str(Cos((Val(m_Tb_Out.Text) / 180) * PI)) '由于cos只能进行对弧度的运算,所以在进行cos的运算时,如果是角度需要转换为弧度后进行cos运算。
Elsem_Tb_Out.Text = str(Cos(V al(m_Tb_Out.Text)))End IfIf Left(m_Tb_Out.Text, 2) =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lseIf Left(m_Tb_Out.Text, 2)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nd IfIsShowEd = TrueLastGame = "cos"IsLastOut = FalseEnd SubTan:Private Sub m_Btn_tan_Click()If IsJd Thenm_Tb_Out.Text = str(Tan((Val(m_Tb_Out.Text) / 180) * PI)) '由于tan只能进行对弧度的运算,所以在进行tan的运算时,如果是角度需要转换为弧度后进行tan运算。
Elsem_Tb_Out.Text = str(Tan((V al(m_Tb_Out.Text) / 180) * PI)) End IfIf Left(m_Tb_Out.Text, 2) =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lseIf Left(m_Tb_Out.Text, 2)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nd IfIsShowEd = TrueLastGame = "tan"IsLastOut = FalseEnd SubRnd:Private Sub m_Btn_rnd_Click()OutptNum Rnd * 1000000000 Mod 1000000000 '取[0,999999999)之间的随机数,而mod保证了随机数是整数IsShowEd = TrueLastGame = "rnd"IsLastOut = FalseEnd SubExp:Private Sub m_Btn_exp_Click() '返回e的x次幂的值OutptNum Exp(InptNum)IsShowEd = TrueLastGame = "exp"IsLastOut = FalseEnd SubAtn:Private Sub m_Btn_Atan_Click() '返回一个数的反正切值If IsJd Thenm_Tb_Out.Text = str(Atn((V al(m_Tb_Out.Text) / 180) * PI))Elsem_Tb_Out.Text = str(Atn(Val(m_Tb_Out.Text)))End IfIf Left(m_Tb_Out.Text, 2) =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lseIf Left(m_Tb_Out.Text, 2) = "-." Then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End IfIsShowEd = TrueLastGame = "atan"IsLastOut = FalseEnd Sub(2)角度、弧度按钮程序代码角度:Private Sub m_RoBtn_Jd_Click(Index As Integer)If Index = 1 ThenIsJd = FalseElseIsJd = TrueEnd IfEnd Sub弧度:Private Sub m_RoBtn_Jd_Click(Index As Integer)If Index = 1 ThenIsJd = FalseElseIsJd = TrueEnd IfEnd Sub五、sin、cos、tan、Atn流程图1.sin:开始IsJdm_Tb_Out.Text = str(Sin((Val(m_Tb_Out. Text) / 180) * PI))m_Tb_Out.Text =str(Sin(Val(m_Tb_Out.Text)))开始Left(m_Tb_Out.Text, 2) = " ."m_Tb_Out.Text = "0"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Left(m_Tb_Out.Text, 2) = "-."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Len(m_Tb_Out.Text) - 1)2、cos:开始IsJdm_Tb_Out.Text = str(Cos((Val(m_Tb_Out. Text) / 180) * PI))m_Tb_Out.Text =str(Cos(Val(m_Tb_Out.Text)))开始Left(m_Tb_Out.Text, 2) = " ."m_Tb_Out.Text = "0"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Left(m_Tb_Out.Text, 2) = "-."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Len(m_Tb_Out.Text) - 1)3、tan:开始IsJdm_Tb_Out.Text = str(Tan((Val(m_Tb_Out. Text) / 180) * PI))m_Tb_Out.Text =str(Tan((Val(m_Tb_Out.Text) / 180) * 开始Left(m_Tb_Out.Text, 2) = " ."m_Tb_Out.Text = "0"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Left(m_Tb_Out.Text, 2) = "-."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Len(m_Tb_Out.Text) - 1)4.Atn:六、公共系统使用说明及截图开始IsJdm_Tb_Out.Text = str(Atn((Val(m_Tb_Out.Text) / 180) * PI)) m_Tb_Out.Text = str(Atn(Val(m_Tb_O ut.Text)))开始Left(m_Tb_Out.T ext, 2) = " ."Left(m_Tb_Out.Te xt, 2) = "-."m_Tb_Out.Text = "-0"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m_Tb_Out.Text = "0" + Right(m_Tb_Out.Text, Len(m_Tb_Out.Text) - 1)一、进制调用Private Sub m_Rdo_Jz_Click(Index As Integer) '对于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以及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创建控件数组If Index = 0 Then '当选择hex时,即选择了option button的index=0,把文本框里面的数转化为十六进制数If LstChk = 1 Then '运用选择语句,把所有的进制数(除十六进制本身)全部转化为十六进制数ElseIf LstChk = 2 Thenm_Tb_Out.Text = DEC_to_HEX(Int(Val(m_Tb_Out.Text)))m_Tb_Out.Text = OCT_to_HEX(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3 Thenm_Tb_Out.Text = BIN_to_HEX(m_Tb_Out.Text)End IfElseIf Index = 1 Then '当选择1时,所有进制转化为十进制If LstChk = 0 Thenm_Tb_Out.Text = IIf(HEX_to_DEC(m_Tb_Out.Text) = 0, "", HEX_to_DEC(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2 Thenm_Tb_Out.Text = IIf(OCT_to_DEC(m_Tb_Out.Text) = 0, "", OCT_to_DEC(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3 Thenm_Tb_Out.Text = IIf(BIN_to_DEC(m_Tb_Out.Text) = 0, "", BIN_to_DEC(m_Tb_Out.Text))End IfElseIf Index = 2 Then '当选择2时,所有进制转化为八进制If LstChk = 0 Thenm_Tb_Out.Text = HEX_to_OCT(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1 Thenm_Tb_Out.Text = DEC_to_OCT(Int(Val(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3 Thenm_Tb_Out.Text = BIN_to_OCT(m_Tb_Out.Text)End IfElseIf Index = 3 Then '当选择3时,所有进制转化为二进制If LstChk = 0 Thenm_Tb_Out.Text = HEX_to_BIN(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1 Thenm_Tb_Out.Text = DEC_to_BIN(Int(Val(m_Tb_Out.Text)))ElseIf LstChk = 2 Thenm_Tb_Out.Text = OCT_to_BIN(m_Tb_Out.Text)End IfEnd IfLstChk = IndexEnableNumBtnEnd Sub (二).使用截图.七、结束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