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理论-规约技术
软件需求规约
软件需求规约
简介
软件需求规约是分析任务的最终产物,是定义需求的基本格式。
通过建⽴完整的信息描述、详细的功能和⾏为描述、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的说明、合适的验收标准,给出对⽬标软件的各种需求。
⼀个需求规约是⼀个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述的正式⽂档,是⼀个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
表达需求规约(规格说明书)的风格
⾮形式化的规约
即以⼀种⾃然语⾔来表达需求规约,如同使⽤⼀种⾃然语⾔写了⼀篇⽂章
半形式化的规约
即以半形式化符号体系(包含术语表、标准化的表达格式等)来表达需求规约。
因此,半形式化规约的编制应遵循⼀个标准的表⽰模板(⼀些约定)。
形式化规约
即以⼀种基于良构数学概念的符号体系来编制需求规约,⼀般往往有解释性注释的⽀持。
需求规约的作⽤
最重要的,作为软件开发组织和⽤户之间⼀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
对于项⽬的其余⼤多数⼯作,它是⼀个管理控制点。
对于产品设计,它是⼀个正式的、受控的起点。
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户指南的基础,即基于需求分析规约⼀般还会产⽣另外两个⽂档——初始测试计划和⽤户系统操作描述。
需求规约不能实现的
它不是⼀个设计⽂档,它是⼀个“为了”设计⽂档。
它不是进度或规划⽂档,不应该包含更适宜包含在⼯作陈述(SOW)、软件配置管理计划(spmp)、软件⽣存周期管理计划
(SCMP)或软件质量保证计划(SQAP)等⽂档中的信息。
不应给出:项⽬成本;交付进度;报告规程;软件开发⽅法;质量保证规程;验收规程;安装规程。
软件工程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旨在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见规范。
一、为什么需要软件开发是一个协作性极强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开发人员、多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码。
在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不同开发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编码风格和开发方式,导致代码难以理解、维护困难,甚至会出现严重的Bug和安全漏洞。
因此,制定和遵守软件工程规范对于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和可维护性非常重要。
二、代码规范代码规范是软件工程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统一团队内部的代码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代码规范中,常见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 代码命名规范:变量、函数、类等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语义清晰,避免使用拼音或无意义的缩写。
命名应该使用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保持统一。
2. 缩进和格式化:代码应该进行适当的缩进,并使用一致的代码格式化风格。
对于不同的编程语言,常见的格式化规范可能会有所不同。
3. 注释规范:注释应该清晰描述代码的功能、实现思路和相关问题,注释应该与代码保持同步更新。
4. 异常处理规范:对于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应该进行适当的异常处理,并给出清晰明了的错误信息。
三、文档规范文档规范是软件工程规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各种项目文档。
文档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文档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易读性。
以下是文档规范中的一些常见要求:1. 文件命名规范:文件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文档的内容和用途。
文件名的命名应使用中划线分隔单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2. 文档格式规范:文档应使用适当的标记语言或排版工具编写,以确保文档的格式正确、完整。
文档的段落和标题应具有清晰的结构。
3. 文档内容规范:文档应包括项目的背景、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等内容,并应按照合适的顺序组织。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大纲视图(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
第一章绪论1.1 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2 软件开发的本质1.3 本章小结第二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2.1 需求与需求获取2.1.1需求定义2.1.2 需求分类2.1.3 需求发现技术2.2 需求规约2.2.1 需求规约定义2.2.2 需求规约(草案)格式2.2.3 需求规约(规格说明书)的表达2.2.4 需求规约的作用2.3 本章小结第三章结构化方法3.1 结构化需求分析3.1.1 基本术语1.数据流2.数据存储3.数据源和数据谭3.1.2 系统功能模型表示数据流图(Dataflow Diagram)3.1.3 建模过程1.建立系统环境图, 确定系统语境2.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 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3.定义数据字典数据流条目给出所有数据流的结构定义数据存储条目给出所有数据存储的结构定义数据项条目给出所有数据项的类型定义4.描述加工(1)结构化自然语言(2)判定表(3)判定树3.1.4 应用中注意的问题(1)模型平衡问题(2)信息复杂性控制问题3.1.5 需求验证3.2 结构化设计3.2.1 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目标及其表示(1)Yourdon提出的模块结构图(2)层次图(3)HIPO图2.总体设计步骤(1)变换型数据流图——变换设计(2)事物型数据流图——事物设计3.模块化及启发式规则(1)模块化1)耦合①内容耦合②公共耦合③控制耦合④标记耦合⑤数据耦合2)内聚①偶然内聚②逻辑内聚③时间内聚④过程内聚⑤通信内聚⑥顺序内聚⑦功能内聚(2)启发式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 提高模块独立性2)力求模块规模适中3)力求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中4)尽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之内5)尽力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6)力求模块功能可以预测3.2.2 详细设计1.结构化程序设计2.详细设计工具(1)程序流程图(2)盒图(N-S图)(3)PAD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4)类程序设计语言IPO图、判定树和判定表等也可以作为详细设计工具3.3 本章小结第四章面向对象方法——UML 4.1 UML术语表4.1.1 表达客观事物的术语1.类与对象1)类的属性(Attribute)2)类的操作3)关于类语义的进一步表达①详细叙述类的职责(Responsibility)②通过类的注解和/或操作的注解, 以结构化文本的形式和/编程语言, 详述注释整个类的语义和/或各个方法③通过类的注解或操作的注解, 以结构化文本形式, 详述注释各个操作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 甚至注释整个类的不变式④详述类的状态机⑤详述类的内部结构⑥类与其他类的协作4)类在建模中的主要用途①模型化问题域中的概念(词汇)②建立系统的职责分布模型③模型化建模中使用的基本类型2.接口(Interface)(1)采用具有分栏和关键字《interface》的矩形符号来表示(2)采用小圆圈和半圆圈来表示3.协作(Collaboration)4.用况(Use Case)5.主动类(Action Class)6.构件(Component)7.制品(Artifact)8.节点(Node)4.1.2 表达关系的术语1.关联(Association)(1)关联名(Name)(2)导航(3)角色(Role)(4)可见性(5)多重性(Multiplicity)(6)限定符(Qualifier)(7)聚合(Aggregation)(8)组合(Composition)(9)关联类(10)约束①有序(ordered)②无重复对象(set)③有重复对象(bag)④列表(list)或序列(sequence)⑤只读(readonly)2.泛化(Generalization)①完整(Complete)②不完整(Incomplete)③互斥(Disjoint)④重叠(Overlapping)3.细化(Realization)4.依赖①绑定(Bind)②导出(Derive)③允许(Permit)④实例(InstanceOf)⑤实例化(Instantiate)⑥幂类型(Powertype)⑦精化(Refine)⑧使用(Use)可模型化以下各种关系(1)结构关系1)以数据驱动2)以行为驱动(2)继承关系(3)精化关系(4)依赖关系4.1.3 表达组合信息的术语——包1)访问(Access)2)引入(Import)4.2 UML模型表达格式1.类图(Class Diagram)(1)模型化待建系统的概念(词汇), 形成类图的基本元素(2)模型化待建系统的各种关系, 形成该系统的初始类图(3)模型化系统中的协作, 给出该系统的最终类图(4)模型化逻辑数据库模式2.用况图(Use Case Diagram)所包含的内容(1)主题(Subject)(2)用况(Use Case)(3)参与者(Actor)(4)关联、泛化与依赖模型化工作1)关于系统/业务语境的模型化①系统边界的确定②参与者与用况的交互③参与者的语义表达④参与者的结构化处理2)关于系统/业务需求的模型化①确定系统/业务的基本用况②用况的结构化处理③用况的语义表达3.状态图(1)状态1)名字2)进入/退出效应(Effect)①entry②exit③状态内部转移3)do动作或活动4)被延迟的事件(2)事件1)信号(Signal)事件2)调用(Call)事件3)时间事件4)变化事件(3)状态转移①源状态②转移触发器③监护(guard)条件④效应(effect)⑤目标状态实际应用中, 使用状态图的作用①创建一个系统的动态模型②创建一个场景的模型4.顺序图(1)术语解析1)消息2)对象生命线3)聚焦控制(the Focus of Control)(2)控制操作子1)选择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Optional Execution)2)条件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Conditional Execution)3)并发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Parallel Execution)4)迭代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Iterative Execution)4.3 本章小结第五章面向对象方法——RUP5.1 RUP特点1.以用况为驱动2.以体系结构为中心3.迭代增量式开发5.2 核心工作流5.2.1 需求获取1.列出候选需求2.理解系统语境(1)业务用况模型(2)业务对象模型3.捕获系统功能需求(1)活动1: 发现并描述参与者(2)活动2: 发现并描述用况(3)活动3: 确定用况的优先级(Priority)(4)活动4: 精化用况(5)活动5: 构造用户界面原型1)用户界面的逻辑设计2)物理用户界面的设计3)开发用户界面原型并演示为了执行该用况, 用户怎样使用该系统(6)活动6: 用况模型的结构化5.2.2 需求分析1.基本术语(1)分析类(Analysis Class)1)边界类(Boundary Classes)2)实体类(Entity Classes)3)控制类(Control Classes)(2)用况细化(Use Case Realization)(3)分析包(Analysis Package)2.分析模型的表达3.分析的主要活动(1)活动1: 体系结构分析(Architectural Analysis)1)任务1: 标识分析包2)任务2: 处理分析包之间的共性3)任务3: 标识服务包4)任务4: 定义分析包的依赖5)任务5: 标识重要的实体类6)任务6: 标识分析包和重要实体类的公共特性需求(2)活动2: 用况分析1)任务1: 标识分析类①标识实体类②标识边界类③标识控制类2)任务2: 描述分析(类)对象之间的交互(3)活动3: 类的分析1)任务1: 标识责任2)任务2: 标识属性①关于实体类属性的标识②关于边界类属性的标识③关于控制类属性的标识3)任务3: 标识关联和聚合①关于关联的标识②关于聚合的标识③关于泛化的标识(4)活动4: 包的分析4.小结(1)关于分析模型1)分析包2)分析类3)用况细化(2)关于分析模型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3)用况模型和分析模型比较(4)分析模型对以后工作的影响1)对设计中子系统的影响2)对设计类的影响3)对用况细化[设计]的影响5.2.3 设计1.设计层的术语(1)设计类(Design Class)(2)用况细化[设计](3)设计子系统(4)接口(Interface)2.设计模型、部署模型以及相关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1)设计模型及其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1)子系统结构2)对体系结构有意义的设计类3)对体系结构有意义的用况细化[设计](2)部署模型及该模型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3设计的主要活动(1)活动1: 体系结构的设计1)任务1: 标识节点和它们的网络配置2)任务2: 标识子系统和它们的接口①标识应用子系统②标识中间件和系统软件子系统③定义子系统依赖④标识子系统接口3)任务3: 标识在体系结构方面有意义的设计类和它们的接口4)任务4: 标识一般性的设计机制①标识处理透明对象分布的设计机制②标识事务管理的设计机制(2)活动2: 用况的设计1)标识参与用况细化的设计类2)标识参与用况细化的子系统和接口(3)活动3: 类的设计1)任务1: 概括描述设计类2)任务2: 标识操作3)任务3: 标识属性4)任务4: 标识关联和聚合5)任务5: 标识泛化6)任务6: 描述方法7)任务7: 描述状态(4)活动4: 子系统的设计1)任务1: 维护子系统依赖2)任务2: 维护子系统所提供的接口3)任务3: 维护子系统内容4.RUP设计小结1)RUP设计的突出特点2)关于RUP的设计方法①给出用于表达设计模型中基本成分的4个术语, 包括子系统, 设计类, 接口, 用况细化[设计]②规约了设计模型的语法, 指导模型的表达③给出了创建设计模型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指导3)RUP的设计模型①设计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②设计类(其中包括一些主动类), 以及他们具有的操作、属性、关系及其实现需求。
软件工程-用例规约
软件⼯程-⽤例规约
1、登陆系统
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均可以使⽤本⽤例登陆系统,要求输⼊合法的⽤户名和密码。
查询菜品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顾客,⽤于查看酒店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查询菜品⽤例规约
修改菜品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修改菜品⽤例规约
修改菜品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修改菜品⽤例规约
修改菜品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增加酒店菜品的详细信息增加菜品⽤例规约
删除菜品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删除酒店菜品的详细信息
查询员⼯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查看酒店所有员⼯的详细信息查询员⼯⽤例规约
修改员⼯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员⼯的详细信息修改员⼯⽤例规约
修改员⼯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员⼯的详细信息修改员⼯⽤例规约
增加员⼯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增加酒店所有员⼯的详细信息增加员⼯⽤例规约
9、删除员⼯信息
删除员⼯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删除酒店员⼯的详细信息
查询vip客户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查看酒店所有vip客户的详细信息查询vip客户信息⽤例规约
修改vip客户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vip客户的详细信息修改vip客户信息⽤例规约
修改vip客户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修改酒店所有vip客户的详细信息修改vip客户信息⽤例规约
增加vip客户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增加酒店vip客户
修改vip客户信息⽤例规约
删除vip客户信息的参与者是数据管理⼈员,⽤于删除酒店vip客户的详细信息。
软件工程中的自动化需求分析与规约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自动化需求分析与规约研究引言:自动化需求分析与规约研究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手动需求分析和规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和精确的需求建模和规约的需求。
因此,研究自动化需求分析与规约方法是一种迫切而有意义的探索方向。
一、自动化需求分析方法自动化需求分析方法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来辅助人们实现需求分析的过程,即在分析需求的同时,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获取、加工、分析和存储。
自动化需求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1. 静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软件文档或源代码的静态分析,提取或推导出软件的需求信息。
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包括文本分析、结构化分析和基于模型的分析。
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文档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关键词、触发词和上下文信息来识别和理解需求。
结构化分析方法以软件的结构为基础,通过对源代码的解析和分析,来推导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需求,通过模型验证工具进行自动验证和推理。
2. 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是通过运行和测试软件系统,观察系统的行为和响应,从而获取和理解软件系统的需求信息。
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原型设计、模拟测试和用户行为模式分析。
原型设计方法通过快速开发原型来获取和验证需求,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来进一步理解和细化需求。
模拟测试方法是通过构建仿真环境和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观察,从而发现和分析系统的行为和问题。
用户行为模式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分析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和操作,来推导出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自动化规约研究自动化规约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来对软件需求进行形式化表示和验证,以确保需求的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自动化规约研究旨在提高规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1. 形式化规约方法形式化规约方法是基于数学和逻辑的形式化语言来描述需求规约,常用的形式化规约方法包括状态机、Petri网和时序逻辑等。
软件工程-用例规约
系统中的所有参预者均可以使用本用例登陆系统,要求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系统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1用例名称登录系统用例描述系统验证用户身份合法性后进入系统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后厨助手、收银员前置条件无后置条件用户登陆成功,进入系统主界面涉众利益1、用户希翼登陆后能按要求访问权限范围内的功能2、客户希翼系统安全可靠,非法用户不能进入系统基本路径 1 、参预者启动系统2 、系统显示登录信息填写界面3 、参预者填写用户名、密码4 、参预者提出登陆请求5 、系统检测信息的充分性6 、系统核查用户身份的合法性7 、系统查看用户登录的次数8 、参预者登陆成功,进入系统主界面扩展点 1 、登陆信息的不充分性,返回登陆界面2 、用户身份不合法,返回登陆界面3 、用户第一次登录系统,提示需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参数字段列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查询菜品信息的参预者是数据管理人员、顾客,用于查看酒店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
查询菜品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2用例名称查询菜品用例描述查询菜品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顾客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返回菜品的详细信息涉众利益查看菜品时不能浮现删除或者修改等误操作基本路径 1. 参预者提出查询请求2. 系统显示菜品信息界面3. 参预者选择一个菜品请求查看菜品的详细信息4. 系统返回指定菜品的详细信息字段列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修改菜品信息的参预者是数据管理人员,用于修改酒店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
修改菜品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3用例名称修改菜品用例描述修改菜品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成功修改菜品涉众利益菜品发生变化时可及时修改基本路径 1. 参预者请求维护菜品信息2. 系统列出所有菜品的详细信息3. 参预者选择一条菜品信息4. 参预者请求修改菜品信息5. 系统返回修改菜品信息界面6. 参预者修改菜品信息7. 系统检查所修改的菜品信息的充分性8. 系统修改选中信息扩展点 1. 输入信息的不充分性2. 提示信息不充分,要求谨慎字段列表菜品信息=菜品编号+菜品名称+图片+类型+食材+备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增加菜品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4用例名称增加菜品用例描述增加菜品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库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成功增加菜品涉众利益为酒店增加新的菜品基本路径1、参预者请求管理菜品信息请求2、系统显示菜品信息界面3、参预者请求增加菜品信息4、系统返回菜品信息界面5、参预者填写菜品信息6、系统验证菜品信息的充分性7、系统增加菜品扩展点1、输入信息的不充分性2、提示信息不充分,要求重新输入字段列表菜品信息=菜品编号+菜品名称+图片+类型+食材+备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删除菜品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5用例名称删除菜品用例描述删除菜品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成功删除菜品涉众利益菜品发生变化时可及时删除基本路径1、参预者选择一条菜品信息请求删除2、系统请求确认删除选中信息3、系统删除选中信息字段列表1、参预者选择撤销删除命令2、系统撤销信息删除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查询员工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6用例名称查询员工用例描述查询员工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返回员工的详细信息涉众利益查看员工信息时不能浮现删除或者修改等误操作基本路径1、参预者提出查询请求2、系统显示员工信息界面3、参预者选择一个员工请求查看员工的详细信息4、系统返回指定员工的详细信息字段列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修改员工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7用例名称修改员工用例描述修改员工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成功修改员工信息涉众利益员工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及时修改基本路径1、参预者请求维护员工信息2、系统列出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3、参预者选择一条员工信息4、参预者请求修改员工信息5、系统返回修改员工信息界面6、参预者修改员工信息7、系统检查所修改的员工信息的充分性8、系统修改选中信息扩展点1、输入信息的不充分性2、提示信息不充分,要求谨慎字段列表员工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电话+籍贯+学历+照片+备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增加员工用例规约用例编号UC-08用例名称增加员工用例描述增加员工的详细信息参预者数据管理人员前置条件参预者已经登陆系统后置条件成功增加员工信息涉众利益为酒店新进员工增加用户基本路径1、参预者请求管理员工信息请求2、系统显示员工信息界面3、参预者请求增加用户4、系统返回员工信息界面5、参预者填写员工信息6、系统检查所增加的员工信息的充分性7、系统增加用户扩展点1、输入信息的不充分性2、提示信息不充分,要求重新输入字段列表员工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电话+籍贯+学历+照片+备注业务规划非功能需求补充说明删除员工信息的参预者是数据管理人员,用于删除酒店员工的详细信息。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介绍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并分析软件开发的本质。
软件工程概论课程介绍第二章软件过程介绍如何定义一个项目的过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知识:(1)要了解软件开发通常需要做哪些工作,即软件生存周期过程;(2)要了解定义过程的基准框架,即软件生存周期模型;(3)是要了解一般性的过程规划技术。
软件过程(1)-20100913软件过程(2)-20100916软件过程(3)-20100916第三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介绍软件需求的定义、需求的分类、常用的需求发现技术,以及需求规约。
软件需求-20100923第四章结构化分析介绍结构化需求分析、需求验证及实例研究。
结构化分析方法-0927第五章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的目标及其表示、总体设计方法、设计评价准则与启发式规则、设计优化、详细设计、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实例研究。
结构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0930结构化设计-详细设计和软件设计规约1011第六章面向对象方法-UML面向对象方法发展以及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提出、表达客观事物的术语、表达关系的术语、组织信息的通用机制--包、模型表示工具。
面向对象介绍面向对象方法UML(1)面向对象方法UML(2)面向对象方法UML(3)第七章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编程技术介绍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编程技术。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规约面向对象设计(1)面向对象设计(2)面向对象编程第八章面向对象方法-RUPRUP(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的作用和特点、核心工作流。
RUP-1-1207RUP-2-1210RUP-3-1214第九章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目标与软件测试过程模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步骤、静态分析技术-程序正确性证明。
软件测试(1)软件测试(2)软件测试-扩展报告第十章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管理活动;软件规模、成本和进度估算;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O9000标准。
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和活动,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和规范,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加规范、高效、可靠。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基础。
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工程师与用户密切合作,收集用户需求,进而确定软件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包括面向对象技术、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
2.设计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的过程。
在设计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等。
3.编码编码阶段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可执行程序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程序编写,并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
常用的编码方法有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等。
4.测试测试阶段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和设计的过程。
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根据测试计划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执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等。
5.维护维护阶段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在维护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改进功能等。
常用的维护方法有纠错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等。
除了以上基本原理和方法,软件工程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如软件度量、软件质量保证、需求变更管理、配置管理、项目管理等。
这些概念和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来说,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需求规约的主要内容
需求规约的主要内容
需求规约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以便开发团队能够理解和满足用户的期望。
需求规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简介:需求规约的简介部分通常包括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以及该规约的目的和范围。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预期结果。
2. 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指软件系统应具备的各种功能和行为。
在需求规约中,功能需求需要被详细描述,包括功能的描述、输入和输出、性能要求、边界条件等。
这些功能需求可以按照模块、子系统或整个系统的层次进行组织和描述。
3. 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是指软件系统除了功能外的其他要求,例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
在需求规约中,非功能需求需要明确描述,并给出相应的度量标准和测试方法。
4. 用户界面需求:用户界面需求描述了软件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方式和要求,包括界面的布局、颜色、字体、交互方式等。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原型、界面设计图等形式进行说明。
5. 数据需求:数据需求描述了软件系统与数据的交互,包括数据的格式、存储方式、访问权限等要求。
这些需求通常涉及到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6. 约束和限制:约束和限制是指对软件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成本、技术限制、法律法规等。
需求规约中应明确这些约束和限制,并确保开发团队能够在其范围内完成开发任务。
以上是需求规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描述,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为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清晰的指导。
软件工程规范(一)(一)2024
软件工程规范(一)(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追溯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规范、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和文档规范。
正文:一、需求规范1.明确需求的来源和背景2.详细描述每个需求的功能和特性3.对需求进行可行性评估和优先级排序4.编写清晰的需求文档,包括用户故事、用例规约等5.确保需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及时进行变更管理二、设计规范1.制定软件架构设计方案,包括模块划分、数据流程和接口设计2.选择适当的设计模式和编程风格3.遵循一致的命名规范和标识符命名规则4.编写简洁清晰的设计文档,包括类图、时序图等5.评审设计方案,确保其符合软件需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三、编码规范1.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如缩进、命名、注释的格式2.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避免冗余代码和复杂逻辑3.使用合适的代码注释,说明代码的用途和关键逻辑4.进行静态代码分析和代码复审,确保代码质量5.遵循代码版本管理和提交规范,及时进行代码迭代和维护四、测试规范1.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2.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3.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团队5.进行回归测试和性能测试,优化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五、文档规范1.编写清晰、完整的软件设计文档和技术文档2.规范文档的格式和结构,包括封面、目录和索引等3.明确文档的目标读者和使用场景4.编写易于理解的用户手册和操作指南5.定期更新和维护文档,反馈用户的问题和建议总结:软件工程规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通过遵循需求规范、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和文档规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从而实现软件项目的成功交付和稳定运行。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应积极采纳和落实软件工程规范,以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软工常考知识点
软工常考知识点软件工程是指对软件的开发、操作与维护过程的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活动。
在软件工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常考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起点,它通过需求采集、分析、建模等一系列活动,明确用户对软件的需求。
在需求工程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需求分类、需求规约、需求分析技术等。
需求分类是将软件需求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需求分类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界面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等。
需求规约是对需求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常见的需求规约方法包括自然语言描述、建模语言描述等。
需求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用例图等工具和方法,用于对需求进行分析和建模。
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根据需求规约,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各个模块,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接口和关系的过程。
在软件设计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组件设计等。
模块划分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
常见的模块划分方法有功能模块化、面向对象模块化等。
接口设计是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交换方式,常见的接口设计方法包括面向对象接口设计、数据接口设计等。
组件设计是指将模块组织成组件,并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组件设计方法有面向对象组件设计、服务组件设计等。
三、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验证和确认。
在软件测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测试技术、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管理等。
测试技术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不同的测试方法和策略。
黑盒测试是基于功能需求进行的测试,不关注内部结构;白盒测试是基于程序内部逻辑进行的测试;灰盒测试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结合。
测试用例设计是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时,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等。
测试管理是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规划、组织、监控和控制,常见的测试管理方法包括测试计划、测试执行、缺陷管理等。
需求规约的概念
需求规约的概念需求规约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对于软件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明确、详细的描述。
需求规约主要用于明确软件需求,以便于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根据规约进行开发和测试工作。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之一,对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至关重要。
需求规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需求。
通过需求规约的编写,可以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明确和详细的描述,避免了需求的不明确和模糊性,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2. 指导开发。
需求规约中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指导其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各项功能,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3. 评估风险。
通过对需求的规约,可以对软件系统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减少风险的发生。
在规约中明确了软件系统的各项要求和限制条件,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4. 促进沟通。
需求规约不仅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同时也为开发人员和需求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需求的规约,可以使需求方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清晰,减少误解和歧义,有助于共同达成一致的理解。
需求规约的编写可以基于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方法包括自然语言描述、用例分析、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建模工具来辅助需求规约的编写,如UML工具、需求管理工具等。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规约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易于理解和使用。
规约应该使用易于理解和使用的语言进行表述,以便开发人员和需求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规约。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2. 具备完整性。
规约需要对软件系统所需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完整描述,不能遗漏重要的需求。
要确保规约能够完整地覆盖所有的需求,并且能够清晰地描述每个需求之间的关系。
3. 可追踪性。
规约中的每个需求都应该能够追踪到需求来源,以便能够在后续的开发和测试中跟踪需求的变化和实现情况。
软件工程规范(二)
软件工程规范(二)引言: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达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
正文:1. 需求分析规范小点1: 确定需求的具体范围和优先级小点2: 分析需求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小点3: 编写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小点4: 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需求理解一致小点5: 实施需求变更管理,避免频繁修改需求2. 设计规范小点1: 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小点2: 制定设计规范,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小点3: 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模块设计,明确功能和接口小点4: 定期进行设计评审和修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小点5: 关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在设计中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3. 编码规范小点1: 遵循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编码工具,提高编码效率和质量小点3: 保持代码的清晰和简洁,避免冗余和重复代码小点4: 注重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小点5: 进行适当的代码审查和测试,及时修复bug4. 测试规范小点1: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和场景小点2: 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层次的测试小点3: 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一致性小点4: 关注测试结果和覆盖率,及时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小点5: 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5. 文档编写规范小点1: 编写清晰、准确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文档模板和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小点3: 注重文档的结构和组织,便于他人理解和使用小点4: 更新文档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确保版本控制的一致性小点5: 进行文档评审和修改,提升文档质量和可用性总结:软件工程规范是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总结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规范
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学科,它强调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规范则充当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师在制定软件工程规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规范内容。
I. 规范制定的原则在制定软件工程规范时,软件工程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规范内容应符合现行的软件开发理论与最佳实践,确保制定的规范能够真正提高软件开发质量与效率。
2. 可理解性原则:规范应表述清晰,语言简洁明了,确保开发团队成员都能够理解并遵守规范。
3. 一致性原则:规范要保持一致性,不同模块与不同文档之间应该保持相似的结构与格式。
4. 适应性原则:规范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规范内容能够真正适应项目的需要。
5. 可验证性原则:规范内容应具备可验证性,即可以通过检查或工具验证规范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II. 基本规范要求软件工程师在制定规范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 命名规范:在命名软件中的元素时,应使用有意义的名词或短语来表示,避免使用数字或无意义的缩写。
2. 代码规范:代码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变量、函数、类名等应使用有意义的名称,代码应有适当的缩进、空格和注释。
3. 文档规范:编写文档时,应明确文档的标题、作者、日期等信息,文档结构应清晰且层次分明,段落之间应有恰当的连接词。
4. 测试规范:每个软件模块都应配有相应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应包括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并进行充分的覆盖,确保软件的质量与可靠性。
III. 具体规范内容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规范内容,供软件工程师参考:1. 项目计划规范:包括项目的进度计划、任务分解、资源分配等。
2. 需求规范: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以及相应的优先级。
3. 设计规范: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模块接口定义、数据库设计等。
4. 编码规范:规定代码格式、命名规范、注释规范等。
5. 测试规范:规定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数据管理等。
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
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规范化的过程和科学化的工具,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要求严格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旨在为软件工程师提供指导。
一、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需求分析需满足以下要求:1.准确性:需求分析师应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避免误解和偏差。
2.一致性:需求分析师应确保所有需求之间的一致性,避免冲突和不一致的情况。
3.完整性:需求分析师应全面收集客户需求,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细节。
二、设计与架构软件设计和架构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对软件质量和性能影响深远。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设计与架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软件划分为独立的功能模块,使得每个模块的功能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2.高内聚低耦合:模块之间应尽量保持高内聚性,意味着模块内的组件彼此相关;同时,模块之间应尽量保持松耦合性,以减少对其他模块的依赖。
3.可扩展性:设计和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避免设计上的局限性。
三、编码实践编码是将设计和架构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编码应遵循以下实践:1.编码规范: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代码缩进等,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代码复用:利用已有的代码库和组件,尽量减少重复编码,提高效率和代码质量。
3.测试驱动开发:在编码过程中,采用测试驱动开发的方法,编写对应的单元测试用例,并保证代码通过测试。
四、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完整规范版软件工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确保软件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
以下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1.代码审查:对编写的代码进行代码审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以保证代码的质量。
掌握软件设计师的活动规约编写
掌握软件设计师的活动规约编写在软件设计领域,活动规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档,它定义了软件设计师在项目中需遵循的规则和流程。
准确编写活动规约对于软件设计师的工作非常关键,它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降低项目出错的风险。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掌握软件设计师的活动规约编写,以及一些编写活动规约的最佳实践。
1. 理解项目需求在编写活动规约之前,软件设计师需要对项目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这包括对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只有确切了解项目需求,才能编写出规范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活动规约。
2. 设定规约内容活动规约通常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角色定义、活动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内容。
软件设计师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实际情况,设定适合的规约内容。
例如,可以明确规定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活动的流程和时间安排,工作产品的要求和提交方式等。
3. 规范文档结构为了使活动规约易于阅读和理解,软件设计师需要规范文档的结构。
一般而言,可以将活动规约分为引言、目的、范围、角色定义、活动流程和工作要求等部分。
在编写过程中,请确保每个部分的标题清晰明了,每个内容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4. 使用明确的术语在活动规约中使用明确的术语非常重要,它能够准确传达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
软件设计师应该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如“可能”、“有时候”等。
相反,应该使用准确、明确的词汇来描述规约内容,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
5. 强调可测性一个好的活动规约应该是可测量的,即规定的工作要求可以被量化和测试。
软件设计师在编写活动规约时,应明确规定工作的完成标准和验收标准,并确保可以通过测试来验证这些标准是否达到。
例如,可以要求某个功能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或者要求代码必须通过特定的单元测试。
6. 定期更新和审查活动规约是一个动态的文档,随着项目的进行和需求的变化,它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
软件设计师应定期审查活动规约,确保其与项目保持一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软件工程理论-规约技术
(3) 2 型文法 (上下文无关文法) 对P,都有||||,并且V CFG (context free grammar) CFL (context free language) (4) 3 型文法 (正规文法、正则文法) 对P,有以下形式: AwB,Aw or ABw,Aw 其中 A,BV, wT+ RG (regular grammar) RL (regular language)
类图的表示形式
Unit-Measure -length Real +GetLengthInMeters():Real +GetLengthInYards():Real
scheme Unit _ Measure = hide length, conv _ to _ meters, conv _ to _ yards in class variable length : Real value getLengthInMeters : Unit → read length Real getLengthInMeters() ≡ conv _ to _ meters(length) getLengthInYards : Unit → read length Real getLengthInYards () ≡ conv _ to _ yards (length) conv _ to _ meters : Real → Real conv _ to _ yards : Real → Real end
有限状态自动机的RSL表示 有限状态自动机 FA 是一个五元组: M=(Q,,,q0,F)
S i = Q, S o = Q, FSA' = Q _ set × I _ set × S i _ set × S o _ set ×
软件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
软件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软件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是为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基于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软件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简要概述:1. 软件需求阶段标准:- 确定需求规范的整体结构,包括功能、性能、用户界面等方面。
- 提供详尽的需求定义和需求文档编写规范,确保需求准确、明确、可追踪。
2. 软件设计阶段标准:- 制定设计文档编写规范,确保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 考虑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设计原则。
- 针对不同类型软件的设计特点,提供相应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
3. 软件编码阶段标准:- 规定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代码格式和注释规约等。
- 强调代码可读性,减少歧义和潜在缺陷。
- 提供一些常用代码片段和模板作为参考。
4. 软件测试阶段标准:- 建立全面的测试计划和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 定义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的编写规范,保证测试全面性和有效性。
- 强调缺陷追踪和修复的过程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
5. 软件发布和部署标准:- 规定版本号命名规则,确保版本管理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 定义发布流程,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提供部署文档的编写规范,确保部署过程可重复和一致。
6. 软件维护标准:- 制定维护计划和方法,确保及时响应和修复缺陷。
- 规定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审批和追踪。
- 提供维护文档的编写规范,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7. 软件项目管理标准:- 定义项目管理流程,包括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阶段。
- 规定项目文档的编写规范,确保管理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 提供一些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指导和参考。
这份软件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
各阶段的标准和规范应该根据实际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和应用。
软考 规约
软考规约1. 什么是软考规约软考规约是指在软件工程领域中,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
这些规约旨在统一团队成员的编码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从而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风险。
2. 软考规约的重要性2.1 提高代码质量:遵循规约可以使代码更加优雅、简洁,并且易于理解和维护。
良好的代码质量可以减少后期调试和修复bug的时间。
2.2 统一编码风格:通过规约可以统一团队成员的编码风格,使得不同人员之间协作更加顺畅。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效率和项目整体质量。
2.3 降低开发风险:遵循规约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漏洞,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规约还可以强化对于合理使用各种工具、框架和库的要求,减少因为误用或滥用而引发的问题。
3. 常见的软考规约3.1 命名规约:包括变量、函数、类等的命名规范。
命名应具有描述性和可读性,避免使用缩写、拼音和无意义的名称。
3.2 代码结构规约:包括代码缩进、空行、注释等方面的要求。
代码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易于阅读和理解。
3.3 函数规约:包括函数长度、参数个数、异常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函数应该尽量保持简短,并且只做一件事情。
参数个数应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复杂的参数传递。
3.4 异常处理规约:包括异常类型选择、异常处理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选择和处理异常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性。
3.5 安全规约:包括密码存储、网络传输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4. 如何制定和执行软考规约4.1 制定规约: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经验制定适合自己团队的规约。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团队成员的编码风格偏好。
4.2 审查规约:规约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查和讨论。
团队成员可以针对规约提出修改建议,并达成共识。
4.3 培训和宣贯:规约通过后,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宣贯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构造一台有限状态自动机,能够识别所 有由奇数个a和奇数个b组成的字符串。
a q0 b a b
q1 b a q2
b q3 a
有限状态自动机是识别正规语言的机器 语言 假设 是一个字母表, L*,则称 L
是 上的一个语言。
文法的定义
文法 G 是一个4元组 G = (V, T, P, S) 其中:(1)V 是非终结符非空有限集合; (2)T 是终结符的非空有限集合; 并且 V T = ; (3)P 是产生式的非空有限集合; (4)S V 是文法 G 的开始符。
(4)如果r和s分别是上的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 规集为 R 和 S。那么 (r+s)为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集为RS; (rs)为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集为RS; (r*)为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集为R* (5)只有满足上述形式定义的表达式才是上的正 规表达式,它所表达的语言是正规集。 例如:假设 ={a,b}
有限状态自动机的RSL表示 有限状态自动机 FA 是一个五元组: M=(Q,,,q0,F)
S i = Q, S o = Q, FSA' = Q _ set × I _ set × S i _ set × S o _ set ×
type I , Q,
= Q× I → Q, m
FSA = {| fsa : FSA' • wf _ FSA( fsa ) |} value wf _ FSA(q, a, qi , q o , ) ≡ q ≠ {}∧ a ≠ {}∧ qi ≠ {}∧ q o ⊆ q ∧ q o ≠ {}∧ ∀(q ' , a ' ) : (Q× I )•(q ' , a ' ) ∈ dom ⇒ q '∈ q ∧ a '∈ a ∧ (q ' , a ' ) ∈ q
(3) 2 型文法 (上下文无关文法) 对P,都有||||,并且V CFG (context free grammar) CFL (context free language) (4) 3 型文法 (正规文法、正则文法) 对P,有以下形式: AwB,Aw or ABw,Aw 其中 A,BV, wT+ RG (regular grammar) RL (regular language)
文法的分类 (1) 0 型文法 (短语结构文法) 对产生式不做任何限制 PSG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PSL (phrase structure language) RE (recursively enumerable ) (2) 1 型文法 (上下文有关文法) 对 P,都有|||| CSG (context sensitive grammar) CSL (context sensitive language)
下推自动机
下推自动机的物理模型
a1 a2 …………… 下 推 栈
控制器
下推栈的内容有如下几种情况出现: ①下推栈的内容不变; ②仅栈顶的符号改变; ③消除栈顶内容,新栈顶下移一个单元; ④消除栈顶符号,并重新向栈内输入 k+1符号,栈顶上移 k个单元。
一个用例图包括的模型元素有系统、行为 者、用例以及用例之间的关系。 系统 被看作是一个提供用例的黑盒子,它内部如何 工作、用例如何实现,这些对于建立用例模型 来说都不重要。 用例 是可以被行为者感受到的、系统的一个完整 的功能。
用例具有下述特征: •用例代表用户可见的功能,实现一个具体的 用户目标; •用例是被行为者启动的,并向行为者提供确 切的值; •用例可大可小,但必须是相对完整的。 行为者 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它代表系 统外部的实体。
(2)聚集关系 聚集也称为聚合,是关联的特例。 表示一类对象与另一类对象之间的关系,是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如果在聚集关系中处于部 分方的对象可以同时参与多 个处于整体方对象的构成, 则该聚集称为共享聚集。
如果部分类对象完全隶属于整体类对象,部 分与整体共存,整体不存在了部分也会随之 消失(或失去价值),则该聚集称为组合聚 集(复合聚集)。
(3)泛化关系 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它是通用类和具体类之 间的一种分类关系。 具体类完全拥有通用类的数据和操作,并且还可以 附加一些数据和操作。
scheme Linear extend Unit with class end
例:描述铁路网 铁路网的组成成分有:线路(line)、车站 (station)、轨道(track)、钢轨单元 (Unit)、连接器(connector)。
用例之间的关系 用例之间主要有扩展和使用两种关系,它 们是泛化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 扩展关系 向一个用例中添加一些动作后构成了另一 个用例,这两个用例之间的关系就是扩展关 系,后者继承前者的一些行为,通常把后者 称为扩展用例。
使用关系 当一个用例使用另一个用例时,这两个用例 之间就构成了一个使用关系。 用例的扩展与使用之间的异同:
相同:都意味着从几个用例中抽取那些公共的行为, 并放入一个单独的用例中,而这个用例被其他用例使 用或扩展。 不同:通常在描述一般行为的变化时采用扩展关系; 当在若干个用例中出现重复描述,又想避免这种重复 时,可以采用使用关系。
比较RSL与UML 的面向对象结构
有限状态自动机和 RSL
有限状态自动机 所谓状态是指可以将事务区分开来的一种标 识。有限状态系统是指该系统具有有限数目 的状态。
类图的表示形式
Unit-Measure -length Real +GetLengthInMeters():Real +GetLengthInYards():Real
scheme Unit _ Measure = hide length, conv _ to _ meters, conv _ to _ yards in class variable length : Real value getLengthInMeters : Unit → read length Real getLengthInMeters() ≡ conv _ to _ meters(length) getLengthInYards : Unit → read length Real getLengthInYards () ≡ conv _ to _ yards (length) conv _ to _ meters : Real → Real conv _ to _ yards : Real → Real end
正规表达式和正规语言
正规表达式的定义: 设 是一个字母表,字母表 上正规表达式 (Regular Expression,RE)和正规集定义如下: (1)是 上的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集为; (2) 是上的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集为{}; (3)对a,a是上的正规表达式,对应的正规 集为{a};
(4)线路的钢轨单元必须是线路的、铁路网 的钢轨单元;
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 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合法变化 序列。 通常用状态图来描绘对象的状态,触发状态转 换的事件以及对象的行为(对事件的响应)。
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表示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 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反映了用户 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UML提供的用例图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 能模型的强有力的工具。 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所理解的系统功能
类似于RSL的 schemject SomeUnit:Unit_Measure.
类之间的关系
(1)关联关系 表示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语义上的联系,也 就是对象之间有相互作用、相互依靠的关系。 三种基本类型: 一对一(1:1)、 一对多(1:M) 多对多(M:N)
13.钢轨单元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 14.线性钢轨单元有两个相异的连接器;转辙器钢轨 单元有三个相异的连接器;渡线钢轨单元有四个不 同的连接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可转辙的),等 等; 15.每一个连接器最多有两个共享该连接器的钢轨单 元; 16.铁路网的每一个线路被连接到该铁路网的两个相 异车站; 17.(线性)钢轨单元的线性序列是线性单元的非循 环序列使得相邻单元共享连接器。
FSA是一个可接受语言为奇数个a和奇数个b 的有限状态自动机
a q0 b a b q2 q1 b a a q3 b
fsa = ({a, b},{q 0 , q1 , q 2 , q3 },{q 0 },{q3 }, )
= [(q0 , a) q1 , (q0 , b) q 2 , (q3 , a) q 2 , (q3 , b) q1 ]
第4部分 其他规约技术
UML 和 RSL
UML的特点
-----统一的标准、易于使用、可视化表达力强 -----可以运用于任何软件开发过程 -----内部有扩展机制
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软件,要建立三种模型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对象模型 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 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间 的关系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 通常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 象模型。 类图描述类及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
定义: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on-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NFA)是一个五元组: M=(Q,,,q0,F) 其中,Q、、q0、F的定义与在 FA 中的定义相 同; :状态转换函数, :Qp(Q) 即对(q,a) Q (q,a)={p1,p2,…,pm}Q
((a b) * )
( L(a ) L(b))* = ({a} {b})* = ({a, b})* = {a, b}*
(ab * ) L(a) L(b) * {a}{b}*
(b(a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