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2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第十二章失业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失业及其成本1.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凡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已退休、丧失工作能力、在校学习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均不得计入失业人数,也不得计入劳动力人数。
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发的失业,它是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经济正常时期存在的失业,又称为长期均衡失业。
失业是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根据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成本,双方互相匹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
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职业再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兴部门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
结构性失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转移成本的高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的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 9.最终产品10.中间产品二、选择题: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折旧额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
三、判断题: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技术进步与增长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
现代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是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活动的结果。
美、法、德、日、英的研发费用占GDP的2%-3%。在美国 ,75%的研究者和科学家由企业雇佣。美国公司的研发费用 占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净投资的60%以上
公司对研发活动投资的目的:提高利润。 研发上的投资取决于: 1.研究过程的多产性。如何将研发的投资转化为新 思想和新产品。 2.研究结果的可获利性,或厂商从自己研发结果中 受益的程度。
1
Y K f AN AN
单位有效工人的产出是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的函数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7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 工人占有资本的关系 因为资本边际 报酬递减, K/AN的增长 引起Y/AN的 增长,但速度 递减。
二、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的动态变化 1.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之间的关 Y 系: K f AN AN 简单产品市场均衡: I S sY 两边同时除以AN,得到
×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源泉: 1.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进步
1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生产要素增长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29
现实生活中,技术进步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间接地衡量。
生产函数: Y = A×F(N,K)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用来解释产出Y的变动中没有被资本和劳动投入所反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被用来衡量所采用的技术的水平。(还包括经济制度的改 变,如改革是市场经济简历,降低交易费用对经济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第12版多恩布什pdf
包括考虑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国际 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与政策含义
内生增长理论
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认为经济可以长期持续增长。
政策含义
政府应该通过教育、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创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
03
创新定义
技术进步
创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政策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
05
当代宏观经济学新发展动 态介绍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和特点概述
价格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存在黏性,即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 市场出清的水平,从而导致市场不完全竞争和经济波动。
劳动力市场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认为工资 黏性、工会力量和搜寻成本等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不能迅 速出清,从而影响就业和产出。
模型分析
通过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情况,以及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等宏观 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趋势。同时,该模型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效果评估
要点一
货币市场政策效果评估
要点二
财政政策效果评估
货币市场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 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的政策。评估其效果需要关注货 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和消费等变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影响关系。一般来说,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时,会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反之则相反。
政策有效性
行为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的政策可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 过适当的政策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第12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假定需求不足和存在失业,采用总量分
学
析措施,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旳,研
课
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公共财政、国际
件 收支旳协调发展,以及怎样经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又称收入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旳特点
宏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旳主要相同之处于于都
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3
年提出旳测定收入分配差别 G
程度旳指标。如图,以A除
以A+B旳商表达。假如A为
零,基尼系数为零,表达收
入分配完全平等;假如B为
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
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O和1
之间取任何值。
O
完全平等线
洛伦茨曲线
A
完全不平等线
E
B F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对服务旳支出
如:剪发、医疗、保险等
注:不含建造购置房宅旳支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三节 核实国民收入旳两种措施
2、投资支出(I):由家庭部门或企业部门作出旳 增长新资本或者更换已经有资本旳支出。
投 资
固定资产 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购置新增资本品旳支出
企业购置机器设备、 购置厂房及家庭建造
支 出
购置新住宅
存货投资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旳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学
2、三(四)类市场旳划分
课
为了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旳分析和研究,宏观
件
经济学把多种各样旳市场划分为产(商)品市场、 资本(货币)市场、要素(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C. 国民生产净值D. 可支配收入总和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种情况是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 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宏观经济学12章详解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v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v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 + 储蓄 + 税收 + 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其中:T=TX-TR ,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
GDP 的核算方法
总支出的构成:
v 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房租的租金,不包括建 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v 国内私人总投资(I ):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家庭住宅投资 v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
v 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 M)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储蓄 +税收 =C+S+T=Y
T=TX-TR 其中: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消费C,
储蓄S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YE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的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题(F ,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DP ( F )。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T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T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 T )5.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T 6.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 T )7.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 F )8.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 F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T 10.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P 应小于GNP 。
( F )11.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F )12.用收入法核算GDP 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DP ,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 F )13.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F )1.F 2.F 3.T . 4.T 5.F6.T 7.F 8.F 9.F 10.F11.T 12.F 13.F二.单项选择题1、GD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C) A .工人劳动 B .农民劳动 C .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B)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3.已知某国的期初资本存量为30000亿美元,它在该期生产了8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为6000亿美元,则该国当期的总投资与净投资分别为(D)A 、 2 000亿美元和24 000亿美元B 、8 000亿美元和 36 000亿美元C 、 8 000亿美元和 6 000亿美元D 、8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DP =(B)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D)A 、GDPB 、NDPC 、NID 、PI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 A)A . 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B 、购买耐用品的支出C 、商业存货的增加D 、购买设备的支出7.名义GDP 为1100,实际GDP 为1000,则 GDP 折算指数为(C) A .9 .09 B .90.91 C .1.11 D .1108、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12经济增长理论
12.5 新经济增长理论
人们把传统增长模型归为“外生增长模型”。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 形 成若干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由于这些模型有别于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型,所以 又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
GW=
(12.2)
其中,合意的储蓄率sd指个人和企业满意的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出比 cd是厂商满意的资本产出比。产出增长取决于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当他们对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和经济增长率满意的情况下,相应的经济增长率就成为 有保证的增长率。
3.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可以表示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劳动力总量增长率之和。
12.2 新剑桥增长模型
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卡尔多和帕西内蒂给出了强调收入分配作用的新剑
桥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定,全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级,前者获取利 润收入,后者获取工资收入;而且,资本家的储蓄率大于工薪阶层的储蓄率。
在此条件下,给出了如下经济增长模型:
G=
(12.4)
其中,G为产出增长率;c为资本—产出比;sw为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π为 利润收入者储蓄率;为利润收入者的总利润收入π占国民总收入Y的比重,就是 说为全社会总工资收入W占国民收入Y的比重。
深化”。
12.3.2 长期均衡增长路径的存在性与稳定性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在社会储蓄率s和劳动增长率n这两个
外生变量给定情况下,当人均资本为 时,sf( )=n ,即人均储蓄全部转化
为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恰好满足由于劳动力人口按速度n增长配备资本设
备(资本广化)的需要,人均资本在 水平上稳定不变。因此,经济长期稳定均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 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
三者关系对核算GDP意义 •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 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求得——支出法 •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 得的收入来求得——收入法
• GDP可以通过核算各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生产法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收入留到 国内,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支出法核算GDP
GDP C I G NX
支出法核算GDP应注意的问题
• 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计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 投资中。 • 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 •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股票、 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
• 支出法核算GDP • 收入法测算GDP
支出法测算GDP
•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因为所有这些产品和劳务都是提供给 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 者)购买这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总支出 的角度测算GDP。 •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者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 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微观经济学就是“价格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是:
三大总量市场及其均衡;
三大总量市场的变动关系如何影响宏观 经济目标的实现;
政府作为驾驭宏观经济的舵手和服务于 宏观经济的保障,应如何适当运用货币政 策,进行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决策。
国内生产总值(GDP)
企业A生产100万美元产品,卖掉80万美元产品; 库存投资增加20万美元产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题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6.GDP折算指数7.最终产品8.失业率9. 消费价格指数二、判断题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 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1. 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名义GDP大于实际GDP。
16. 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17. 收入是存量而财富为流量。
18. 一个企业用3台新机器替换3台报废的旧机器,机器数量未变,GDP不变。
19.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应按其市价计入GDP。
20.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也总是等于总支出。
2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2. 购买房产的支出是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23. GDP是一个国民概念,而GNP是一个地域概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2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十二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第一节、总供给的基本理论一、两种总供给模型1、粘性价格模型强调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他们索取的价格。
(1)价格粘性的原因①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约决定;②一旦企业印制和分发它的产品目录或价格单,改变起来成本高昂;③可能是工资黏性的反映。
(2)企业的合意价格企业的合意价格p 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1)价格总体水平更高的价格水平意味着更高的企业成本。
因此,价格总体水平越高,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想要收取的价格也越高。
2)总收入水平更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由于在更高的生产水平上边际成本增加,所以,需求越大,企业的合意价格也越高。
企业的合意价格是:p=P+ a(Y-Y(预期))其中a > 0,衡量企业的合意价格对总产出水平的反应有多大这个方程表明:当价格水平偏离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出就偏离其自然水平;参数α表明产出对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作出的反应有多大,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3)表现形式与结论2、不完备信息模型(1)假定①市场出清,供需平衡;②每个供给者只生产一种产品和消费很多产品,因此无法观测到所有价格;③信息不完全,混淆了价格总水平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了供给决策,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在短期存在正相关关系。
(2)分析供给者进行生产决策时,并不知道价格水平,因此使用预期的价格水平P e。
当价格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
他们都理性但是却错误地推断,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因此生产更多商品。
不完备信息模型说明,当实际价格P超过P e,供给者提高他们的产出。
3、总结①两个总供给模型中的每个模型都用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不完备性;②第一个模型假设一些产品的价格是黏性的;第二个模型假设关于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备的。
第二节、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有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失业率高则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因而有低通货膨胀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1 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既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发布的外汇牌价(2008/11/30)
货币名称
日期:2008/11/30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卖出价
基准价
中行折算价
发布时间
英镑 港币 美元 瑞士法郎 新加坡元 瑞典克朗 丹麦克朗 挪威克朗 日元 加拿大元 澳大利亚元 欧元 澳门元 菲律宾比索 泰国铢 新西兰元 韩国元
1046.89 87.99 681.98 566 451.28 84.99 117.67 98.56 7.1433 550.79 448.76 876.43 85.43 13.91 19.26 376.21
顺差 美 元 资 产
外汇储备
顺差 美 元 资 产通货膨 胀源自外汇储备基础
货
币
资产 价格
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差额 —— 研究平衡的前提 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余额 +资本项目余额 =净出口+净资本流入 =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F BP>0,国际收支盈余; BP<0,国际收支赤字; BP=0,国际收支平衡, BP=NX-F=0, NX=F
比较优势理论例子
美国 中国 小麦w(公斤/人小时) 6 1 衣服c(件/人小时) 4 2 自给自足(非专业化) – 美国:为了得到4c,就得放弃6w.生产w具有比较优势 – 中国:为了得到1w,就得放弃2c.生产c具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并贸易 – 贸易条件:6w=6c – 美国: 1单位劳动可以生产4c,如果同样一个单位劳 动可以生产出6w,经过贸易,可以换得6c,净得益为 2c – 中国:生产6w需要6单位劳动,但同样6单位劳动可以 生产出12c,通过贸易,可以换得12w,所以净得益为 6w
汇率制度
(a)固定汇率制
汇率水平由官方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 当代固定汇率制都是采取固定本币与某一种或某 几种外币的汇率的办法,又称钉住汇率制,即与 钉住对象货币保持固定汇率。 港币钉住美元。
(b)浮动汇率制
官方不规定汇率,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 发决定。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clean float; free float): 中央银行不仅不规定官方汇率,而且不对汇市采 取任何干预措施。 管 理 浮 动 ( 肮 脏 浮 动 , dirty float; managed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通过 参与购入和出售外汇影响汇率,试图使一定时期 内汇价在有限程度内波动。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 对贸易的解释:国际贸易不仅在生产两个 各自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国家之间产生, 而且也会在两个存在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家 产生。 – 比较优势:即便一国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 生产率都要比另一个国家处于劣势,但如 果每个国家都专业化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 获益。 – 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
区,1971年取消了台湾代表中国的资格。 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复关缔约国。)
– 世界贸易组织(1995)
– 2001年:中国
– 非歧视性 – 降低&最终取消贸易壁垒 – 磋商协调
区域性贸易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 – 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65年:美加“汽车自由贸易协定” 1992年: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运 转。
欧洲联盟: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签订,欧洲 经济共同体成立。 1992年2月: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 《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 约》,欧盟不再是一个经济组织,开始 向政治、社会方面发展。) 1993年1月:欧洲联盟。 2009年初,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
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如:1美元为6.81人民币。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间接标价法( Indirect Quotation System ):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来 计算应收若干单位外国货币。
例:1人民币=0.147美元 英国和美国通常采用此标价法。
◈ 基本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关键货 币的汇率。 如人民币与美元; ◈ 套算汇率(折算汇率):是以基 本汇率为依据,套算的其他货币的 汇率。
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
主讲:王春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chun_chao_wang@
本讲要点:
国际贸易的产生背景和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国际贸易组织 IS-LM-BP模型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经济贸易
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世界形势及准备:
15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萌芽期) 东方与西方的贸易 东方→西方:香料、绸缎、珍珠、宝石(昂贵品) 西方→东方:毛织品、亚麻布、建筑材料、谷物 欧洲当时的陆地贸易方面所处的困境: (1)金银财富流向亚洲:马可波罗(1275); (2)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阻碍 欧洲遇到的贸易困境使得人们需要拓展海外贸易。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相互关系。
BP曲线的推导
BP的经济学含义
– 表明NX与F相等情况下的r与y的组合。
1051.41 88.16 683.49
1051.41 88.16 683.49 568.9 453.78 85.84 118.32 98.36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00:00:10
绝对优势理论的例子
小麦w(公斤/人小时) 衣服c(件/人小时) 美国 6 4 中国 1 5
自给自足(非专业化)
– 美国:为了得到4c,就得放弃6w – 中国:为了得到1w,就得放弃5c
进行专业化并进行贸易
– 美国专门生产小麦,中国专门生产衣服;贸易交 换条件为:6w=6c – 美国:净得益为2c。 – 中国:生产6w需要6单位劳动,但同样6单位劳动 可以生产出30c,通过贸易,可以换得30w,所以 净得益为24w。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 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 BP>0,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 BP<0,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将净出口函数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式代入: BP = 0, NX = F EPf q −γy + n = σ (r w - r) P
γ n EPf q 化简为:r = y + (rw − ⋅ − ) σ σ P σ
7.1588
7.1588 552.59 448.21
881.19
881.19 85.59 14.04 19.34 376.84 0.4609
◈买入汇率:即买入价,银行向同业或客 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即卖出价,银行向同业或客 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汇率:是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 均数。
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
早期的贸易理论
– 重商主义思想
• 一国要增加财富,应该保证出口大于进口 • 顺差使得黄金流入 • 结果:各国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出口,限制 进口 • 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财富=黄金
财富的度量:现代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 对贸易的解释:如果两国都专业化生产 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 易,两国都可以获益。 – 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劳动生 产率要比另一国家更高。 – 各国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弱势的产品。
H-O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 林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阐述国际贸 易的基础。 理论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 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 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 品。
国际贸易利得
贸易利得(gains from the trade)
– 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 • 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贸易双方国家 均能获益 – 传统的错误认识 • 一国不应该进口本国可以生产的产品 • 即便生产上不占优势,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 国也要抵制国外的产品 – 国际贸易和收入分配 • 从总体上讲,国际贸易可以使得整体国民从国 际贸易中获得好处。 • 但是国际贸易通常也会对国内一部分群体造成 损害。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2009年上半年)
单位:千美元
项
一.经常项目
目
A.货物和服务 a.货物 b.服务 B.收益 C.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 金融项目 1. 直接投资 2. 证券投资 3. 其它投资 三. 储备资产 四.净 误 差 与 遗 漏
差额 134,459,941 102,319,724 118,976,618 -16,656,894 16,936,295 15,203,922 60,994,554 1,348,333 59,646,222 15,561,165 20,184,651 23,900,406 -185,941,174 -9,513,322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 汇率标价法包括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 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 其汇率。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 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 币来表示其汇率。
直接标价法( Direct Quotation System ):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
1024.82 87.29 676.52 554.07 441.76 83.2 115.19 96.48 6.9927 539.18 439.3 857.95 84.71 13.62 18.86 0.441
1055.3 88.33 684.72 570.55 454.9 85.67 118.62 99.35 7.2007 555.22 452.37 883.47 85.76 14.02 19.42 379.23 0.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