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比较线段的长短_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教学设计:5.2比较线段的长短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教学设计:5.2比较线段的长短

喇嘛甸中学电子教案(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讨论比较方法。

第二环节问题探究,形成策略内容:(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 测量法(工具:可用刻度尺)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方法二:叠合法(工具:可用圆规)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的长短相差根大,就可以直接观测进行比较。

ab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叠合法(2)随堂练习,即学即用:(用两法比较。

看结果是否同)习题4.2:知识技能:T2思考: 你认为那种方法你自己比较得顺手,快一些?随堂联系:T1(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上台用两种方法比较比大小,结论:线段AM=BM指出线段中点的含义,表示:AM=BM=1/2AB.(4)让每个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字母,动手折出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内容:(1)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

) 小组合作交流画法:教师演示,归纳出三步骤:1、画出射线、2、度量已知线段、 3、移到射线上要求:(1)教师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痕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 不要求学生写做法,只要他知道怎么作图,并能大致描述出来即可,但 教师的示范要规范。

(1)要对全局关注,这是几何作图的起步。

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 点拨支持 。

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 自我检测 :内容:1、已知线段a 、b 如图,你能做出线段c ,使c=a+2b 吗?2、如图,△ABC 中,你能说出线段AB+BC 的长与线段AC 哪一条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能够不用工具比较吗?abBAC'A'BAC。

六年级数学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比较线段的长短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B.线段的中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线段的中点可以有两个 D.线段的中点有若干个
【解析】选B.运用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把一条线段分成 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注意:线段 的中点在线段上,并且只有一个.
3.(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 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CD=_______.
BC,
1
2
AB=10cm,BC=4cm,所以AM= ×(10-4)=3cm;
AMC B (1)
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因为M
是AC的中点,所以AM1= AC. 又因为AC=AB+BC,
2
AB=10cm,BC=4cm,所以1AM= ×(10+4)=7cm.
2
所以AM的长为3cm或7cm. A MB C (2)
A
CDB
【解析】因为AB=10,AC=6,所以BC=10-6=4;又因为D

1
答线案段:BC2的中点,所以CD=2 BC=2.
4.在直线上顺次取出A,B,C三点使AB=4cm,BC=3cm, 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解析】根据题意画图
A
OB C
因为AB=4cm,BC=3cm,所以AC=7cm,又因为O
C.3 cm D.3.5 cm
【解析】选B.解答此类问题时,画出图形进行分析更为
直观、具体.如图所示,AC=1 AB=3 cm,AD1= AC=1.5 1.5=4.5(cm).
ADC B
1.下面的线段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G
A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课题名称比较线段的长短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两种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会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

2、熟记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并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3、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难点: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并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2页,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必要性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学习课本P5—6的“议一议”,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看图,哪位同学走的路近?由此可得,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_____。

可以简单的说成。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__________,可以利用____________ 测量线段的长度,或利用进行测量。

3、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方法一:方法二:要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可以用平移的方法。

即:把一条线段AB移到另一条线段CD上,使点A和点C重合。

如果点B落在C、D之间,那么就说线段AB 线段CD,记作:;如果点B和点D重合,那么就说线段AB 线段CD,记作:;如果点B落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那么就说线段AB 线段CD,记作:。

学习任务二:理解并会表示线段的中点:1、观察下图,线段中点的定义:用字母表示为:或者2、预习训练:如图:比较AB、BC、CD、DA之间距离的大小。

下面线段中,________最长,________最短。

按从长到短的顺序用“>”号排列如下:巩固训练1.课本第7页1-2题2.习题5.2 1-3题课堂小结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0分)1、(1分)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有、。

2、(1分)线段的基本性质是。

3、判断正误(1分)(1)线段AB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2)经过点A和点B的直线的长度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实质上就是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目测法),我们可以用两种 方法进行比较:
法1: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测量法 工具:刻度尺)
法2: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 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叠合法 工具:圆规)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可以将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
1.借助具体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 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并且会计算有关线段长度的 计算题。
要求: 1.全体同学课前完成复习导入。 2.教师指生回答。
观察下图,从A到C的四条道路,哪条路最近?”
中画出。你的理由是__两__点_之__间_线__段_最__短____
3.判断对错 1.连接两点间的直线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错 2.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cm 对 3.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 对 4.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错 5.画出AB两点的距离 错
议一议
下图中哪棵树高?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 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同伴交流
AC
B
M
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针对练习
已知:线段m、n。(如图)
m
n
求作:线段AC,使AC = 2m + n。
怎样的点是线段的中点?
操作:把纸条对折,找出它的中点。 定义: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A
M
B
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所以 AM=BM= AB( 或 AB=2AM=2BM ) 说明:
线段的中点必须在线段上。

五四制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 比较线段的长短

五四制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 比较线段的长短

B.A→C→F→B
C.A→C→E→F→B D.A→C→M→B
6.尺规作图的工具是( D )
A.刻度尺和圆规
B.三角尺和圆规
C.直尺和圆规 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7.比较线段a和b的长短,其结果一定是( D ) A.a=b B.a>b C.a<b D.a>b或a=b或a<b
8.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C ) A.AC>BD B.AC<BD C.AC=BD D.无法确定
解:若以 B 为原点,则 C 对应的数是 1,A 对应的数是-2, 所以 p=1+0-2=-1; 若以 C 为原点,则 A 对应的数是-3,B 对应的数是-1, 所以 p=-3-1+0=-4.
(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求p.
解: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 28,则C对应的数是-28,B对应的数是-29,A 对应的数是-31, 所以p=-31-29-28=-88.
(1)请你利用表面展开图画出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解:如图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点 C 在线段 AB 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 C 是线段 AB 中 点的是( B ) A.AC=BC B.AC+BC=AB C.AB=2AC D.BC=12AB
10.【中考·长沙】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 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 AD的长度是( ) A.2 cm B.3Bcm C.4 cm D.6 cm
【点拨】(1)当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①. 由题可知 AM=MB=5 cm,CN=NB=2 cm, 所以 MN=MB-NB=5-2=3(cm). (2)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 由题可知 AM=MB=5 cm,BN=CN=2 cm, 所以 MN=MB+NB=5+2=7(cm).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5.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5.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分别掌握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及其性质.4.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及中点概念的教学,培养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优选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从“数量”的角度,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思考:(1)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步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呢?(3)任意的画出两条线段,你又该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二、探索归纳【知识形成】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即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试一试:量出下列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大小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学生动手做一做.思考: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练习:课本P7随堂练习T1【知识拓展】(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定义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练习】分组合作:请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不能用尺量),行吗?想想办法!教师引导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例题解析】例1 如图,AD=AB-________=AC+________.例2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AC=CBB.AB=2ACC.AC+CB=ABD.CB=AB例3 在直线m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分析:由题意画图,根据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意义去考虑三、交流反思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什么最短?3.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哪些?4.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用几何语言来表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四、检测反馈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________,两点之间线段的______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3.线段AB=6 cm,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3 cm,则AC是BC的________倍.4.已知线段AB=4 cm,延长AB到点C,使BC=AB,则AC=______cm,如果点M为AC的中点,则AM=______cm.5.作线段AB,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得BC=2AB,P是AC的中点,若AB=30 cm,求BP的长.6.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点P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PC的长.五、布置作业课本P8 1,2,3题六、板书设计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三)例题解析例1、例2(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练习设计 七、教学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中较多注重方法的获得与解释运用,特别是比较策略,强调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用一些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例子来引发问题,切入主题,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突进方法的探究.过渡自然,衔接流畅.第二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问题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自觉探究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本节课适当使用多媒体,并认真规范的做好示范性教学.例如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恰当利用动画功能演示两种方法的比较,练习题的展示 ,但是老师工具画图的示范必须规范严格,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体会深刻.动手比较、求证,动手画图、开口表达等方面训练让学生慢慢熟悉并进而掌握图形符号语言,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去解决一个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六年级(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下册教学课件:52-1比较线段的长短(共18张PPT)

六年级(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下册教学课件:52-1比较线段的长短(共18张PPT)
1 2 1 2
∴CN=
BC=
×4=2cm.
1. 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
(1) 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 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 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2)师生演示,归纳出三步骤: 一、画出射线;二、度量已知线段; 三、移到射线上
1、已知线段a 、b如图,你能做出线段c, 使c=a+2b吗?
3.演板:两种方法比较线段AM,BM的大小?
结论:
AM=BM 线段的中点: 如果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两 条相等的线段,那么这个点就叫做这条线 段的中点. 这时AM = BM =1/2AB (或AB=2AM=2BM).
(4)活动三:
让每个学生在一张 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 出字母,动手折出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
a
b
归纳:作线段的和差实质就是先作一条线段, 然后再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内部)作另外 的线段 即可。注意要保留 。
2、如图,△ABC中,你能说出线段AB+BC的 长与线段AC哪一条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
能够不用工具比较吗?
1.如图是一个四边形,现在去各边的中点并 连接成四边形,想一想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 形,哪一个的周长大?如是在各边任意取一点 呢? D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同学 们听听。
作业
必做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D ) A.连接两点的直线B.连接两点的线段 C.连接两点的直线长度D.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 2.如图10,D是线段AC中点,B是AC上任 意一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下列四个 等式中,不成立的是(D) 1 A、MN=DC B.MD= 2 (AC-BC) 1 C、DN= 1 (AC-BC) D.MN= 2 2 (AC-BC)

比较线段的长短(鲁教版)

比较线段的长短(鲁教版)

线段的表示方法
总结词
线段通常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或数字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 CD。
详细描述
为了表示线段,我们通常使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或数字。例如 ,线段AB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和B。此外,我们还可 以使用小写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l。
线段的性质
总结词
线段具有固定长度,不可延伸,并且只存在于直线上的两点之间。
艺术
在绘画、雕塑和设计等领域,线段 的长度和形态是创作的重要元素, 能够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测量
体育
在土地测量、工程测量和建筑测量等 领域,线段的长度是重要的测量指标, 用于确定位置、距离和高度等参数。
在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体育项目中, 运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 段的长度,以确定最佳的比赛策略。
详细描述
线段的长度是固定的,并且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此外,线段不能被延长 或缩短,它总是连接两个给定的端点。最后,线段只存在于直线上的两个特定 点之间,不涉及其他点。
02
CHAPTER
比较线段的长短
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直接测量法
使用直尺或卷尺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 。
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与线段相关的其他几何图形 (如三角形、矩形等)来间接计算线 段的长度。
比较线段的长短(鲁教版)
目录
CONTENTS
• 认识线段 • 比较线段的长短 • 线段的中点 • 生活中的线段 • 线段的拓展知识
01
CHAPTER
认识线段
线段的定义
总结词
线段是两点之间所有点的集合, 具有确定的长度。
详细描述
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由 两个端点确定,表示两点之间的 直线段。它具有确定的长度,并 且只包含直线上的点。

5.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5.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能用几何语言 进行表述。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性质
两点之间,_线__段_最短。
两点①间②的距离
E 记作④③:EF=1.5km F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A
D
C
E
B 从特殊到一般
4中:点若,则:DAEC==_a_a_厘2_b_米_c,BmC. =b 厘米,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
5:若:mAB=m 厘米,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 DE=___2___cm.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试牛刀
从甲村到乙村有3条路,其中一条要经过丙村,小莹在 纸上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亮 认为她标注的路程有错误,说说你的看法.
丙8

10 20 25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 动 一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5、2比较线段的长短
A
B
A
D
D
C
C
B
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 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_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_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

观察思考
A
B
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合作探究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a,作一条线段 AB,使 AB=a.
a
1.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则AB为 所求作的线段。
尺规作图注意事项:
b
O
B
A
P
线段OB就是所求做的线段d=a-b.
合作探究 线段的和、差、倍、分
在直线上画出线段 AB=a ,再在 AB 的延长线上画线段 BC=b,
线段 AC 就是 a 与 b 的和,记作 AC= a+b .
如果在 AB 上画线段 BD=b,那么线段 AD 就是 a 与 b 的差,
记作AD= a-b . a+b
练一练
1、已知线段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 段OB的长度.
分析:本题体现分类的思想,应分两种情况①点C 在线段AB上 ;②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A
OB
C
AO C
B
1.在线段上并且把该线段分成__相__等____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 线段的中点.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有 AM=_B_M______ =12__A__B____,或 AB=2__B__M____=2__A_M_____.但若 AM= BM,点 M 未必是 AB 的中点.
a
b
A a-b D b B
C
练一练
1. 如图,点B,C在线段 AD 上则AB+BC=_A_C__; AD-CD=_A_C_;
BC= _A__C-_A_B_= B__D_ -C_D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比较线段的长短训练题
一、填空题
1、 连结_______的_______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2、 点B 把线段AC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 就叫做线段AC 的_______,这时,有
AB =_______,AC =_______BC ,AB =BC =_______AC .点B 和点C 把线段AD 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则点B
和点C 就叫做AD 的_______.
3、 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我们有_______种方法. 一种为直接用卷尺量出,另一种可以让两人站在
一块平地上,再量出差.这两种方法都是把身高看成一条______,方法(1)是直接量出线段的_______,
再作比较.方法(2)是把两条线段的一端_______,再观察另一个_______. 4、 如图,点C 分AB 为2∶3,点D 分AB 为1∶4,
若AB 为5 cm,则AC =_____cm, BD =_____cm,CD =______cm.
5、 下面线段中,_____最长,_____最短.按从长到短的顺序用“>”号排列如下:
6、若线段AB =a ,C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M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MN =_______+_______=_______AC +_______BC =_______.
7、 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再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C ,
则线段DC=______AB ,BC=_____CD
8、 已知线段AB=10㎝,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AC 中点,则线段CD=_______㎝。

二、选择题: 9、 如图9,


若CB=2㎝,则AE=( ) A 、6㎝ B 、8㎝ C 、
10㎝ D 、12㎝
10、如图10,O 是线段AC 中点,B 是AC 上任意一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下列四个等式中,
不成立的是( )A 、MN=OC B 、
-BC) C 、

O 、P 、Q 是平面上的三点,PQ=20㎝,OP+OQ=30㎝,那么下列正确的是( )
A 、O 是直线PQ 外
B 、O 点是直线PQ 上
C 、O 点不能在直线PQ 上
D 、O 点不能在直线PQ 上
12、如图11,M 是线段的EF 中点,N 是线段FM 上一点,如果EF=2a, NF=b,则下面结论中错误是( )
A 、MN=a -
C.EM=a
D.EN=2a -b 三、比较下列各组线段的长短
13线段OA 与OB .
答:_________________ AB 与AD . 答:
_________________
A F
图11
M N
线段AB、BC与AC. 答: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已知两条线段的差是10 cm,这两条线段的比是2∶3,求这两条线段的长.
15、在直线AB上,有AB=5 cm,BC=3 cm,求AC的长.
解:⑴当C在线段AB上时,AC=_______.(2)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_______.
16、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反向延长AC到D,使,若AB=8㎝,求DC。

17,F是BC的中点,㎝,求EF的长。

18、点O是线段CD的中点,而点P将CD分为两部分,且CP:CD=28㎝,求OP的长。

20、在桌面上放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
它要爬到顶点B处,你能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路线吗?
参考答案:
一1、两点线段 2、中点三等分点3、2 线段长度重合端点
4、2 4 1
5、③④③>②>①>④
6、
7、6 3 8、2.5
二、选择题9、D 10、D 11、D 12、B
三、13、⑴OB>OA;⑵AD>AB;⑶BC>AC>AB
四、14、4和6 15、2 8 16、(18㎝) 17、(4.5㎝) 18、(6㎝)
19、蚂蚁可由:A—E —B或A—F—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