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教案
2、(1)号盒子放在桌子上不要动)请组长再把桌洞里的2号盒子拿出来,听清游戏规则:小组内的同学每人摸两次球,摸的时候不要看,把球摸出来以后再看;还有就是把球放回盒子后,晃一晃,再让下一个同学来摸。开始吧。(学生活动)
(1)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哦,有白球,还有黄球。请大家猜一猜,我在2号盒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又会是什么颜色呢?(指3-4名学生说)
(2)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为什么这样说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生说)
(3)快打开盒子验证一下,你们的推断对不对?
(5)师小结:(生看着盒子)在2号盒子中,有3个黄球、3个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摸的时候,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这种情况。同学们,同意吗?(板书:可能)
3、同学们再来想一想:在这两个盒子中,我们会摸出红球吗?(指生答)为什么?(指2-3名学生回答)
2、听老师说要求:如果你认为某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我们就用“对号”来表示;认为可能发生的,就用“圆圈”来表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就用“错号”来表示。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一边判断,一边说理由。(小组交流)
4、请各小组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先读屏幕上的话,然后说出判断结果,最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意见不同,可以大胆举手发言。)
课题名称
不确定现象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
《可能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 可能性的计算4.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呢?2. 探究新知(1)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即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
(3)可能性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可能性的方法。
(4)可能性的应用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奖、概率游戏等。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可能性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可能性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解题思路。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可能性的存在。
2. 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3. 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后习题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体验和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活动材料3.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密封的袋子,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球,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2.邀请一位学生上来摸球,并猜测他摸到的球的颜色。
3.学生摸球后,公布结果,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简单的事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老师讲解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
3.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方法,如“一定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等。
三、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小组活动材料,内含几个可能性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如: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抽一张扑克牌,抽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从一个装有红、蓝、绿球的袋子中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示例如下: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抽一张扑克牌,抽到方块的可能性是多少?从一个装有红、蓝、绿球的袋子中摸一个球,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老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学生反馈。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可能性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交给老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
2. 能够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教学重点:1.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3.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数学教材《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和图片等教具3. 学生练习册4. 录音机、PPT等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物品或数字等,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
2. 引导学生描述出现的可能性,并向学生解释可能性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导入部分的讨论,进一步解释可能性的概念,如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等。
2.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例题讲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实际操作(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记录结果。
3. 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的规律,并记录在黑板上。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学互相核对答案。
3.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借助实际操作和讨论,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与同学互相核对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各位老师们,你们是怎么样写教案的?看看下面的四年级的数学教案吧,请看: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
图6?4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
教学目的: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那么是不可能的。
2.在详细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确实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才能。
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确实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标准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展分析描绘。
教具学具准备: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激趣引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教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先来玩个猜球游戏,猜一猜球藏在教师的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小结:从游戏中,你们能不能确定球在教师的哪只手里?〔不能〕也就是说,在教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想,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可能性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师:今天教师想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师:教师选两名同学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师:〔确定拉拉队员〕看来啊,同学的意见并不统一。
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生为某某〔男选手〕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某某〔女选手〕加油,你们便是她的拉拉队员。
大家都同意吗?师:下面就请两位参赛选手和在座的拉拉队员认真听好了,教师要介绍摸球比赛的规那么了:两位选手在各自的口袋中摸球,谁摸出来的黄球多,谁就是胜者。
要求在座的拉拉队员为各自的支持者数好摸到的黄球的次数。
你们都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比赛开始:两位选手各摸四次。
〔结果:男选手四次都是摸到黄球,女选手四次都没摸到黄球。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这是西师大版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这一课中探讨可能性,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可能性,并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课题,例如抛硬币,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可能会有哪些结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又是如何的。
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3. 课堂实验: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可能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概率: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事件的概率,并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概率:描述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通过一个例子,计算事件的概率,并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 、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口答: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1)复印机37分钟可复印多少张纸?生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2)实际每月生产多少辆汽车?生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小巧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分钟?生3:路程÷速度=时间出示课题“应用(二)”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出示主题图和题目(1)小丁丁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示意图:①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②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从已知条件开始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出示:小丁丁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生:1020÷15=68(米/分)出示: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师问: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你会列式计算吗?生:816÷(1020÷15)=816÷68=12(分钟)答: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12分钟。
探究三: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要走多少分钟?师问:你会解答吗?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
(先讨论,再列式)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先汇报分析思考过程,再汇报算式340÷(1020÷15)=340÷68=5(分钟)答: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走5分钟。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周大约要吃140千克的鲜竹,照这样计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鲜竹?(一个月按31天计算)生1:140÷7×31=20×31=620(千克)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2:一只大熊猫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一个月吃的千克数练习二:选择题:(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A、2516÷(340÷5 )B、340÷5×2516C、(2516-340)÷5问:你是怎么想的?选B或C问题可怎么改?生1:我选(A)我是从问题想的。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可能性的概念和分类;2.能够使用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3.能够通过情境问题提高孩子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和分类1.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含义;2.给出简单的事件,例如抛硬币的正面朝上,讨论可能发生的结果;3.根据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分类讨论事件的可能性。
2. 可能性的大小比较1.认识可能性大小的比较;2.组织孩子们多次进行抛硬币的实验,让他们记录事件结果出现的次数;3.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结果,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关系。
3. 情境问题1.培养孩子们思维的逻辑能力,提出有关可能性的情境问题;2.让孩子们通过模拟情境,思考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
2. 课堂互动组织孩子们参与抛硬币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比较。
3. 情境讨论利用情境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讨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导入通过抛硬币,引导孩子们思考可能发生的情况,并让他们预测出结果。
2. 学习新知让孩子们参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可能性的分类和大小。
3. 情境探究提出有关可能性的情境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讨论,让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孩子们能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分类,能够使用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
同时,利用情境问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注重情境问题的提出,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同时,在实验环节应该更加详细地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可能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可能性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 可能性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的问题。
例如,教师准备一个装有红球和白球的袋子,让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球,然后问学生抽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可能性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天气预报、抽奖活动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的判断方法,如通过观察、实验等。
三、探究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可能性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如通过比较事件的数量、频率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可能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如概率的计算方法等。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
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
”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上八单元-8-1可能性1(课件)
不可能是蓝铅笔
也可能是蓝铅笔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课堂活动
指针可能落在黄色区域 也可能落在蓝色区域 还可能落在蓝色区域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课堂活动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课堂小结
今天研究了什么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可能性(一)
高县罗场镇中心小学校:田 科 Email:45218508@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新知探究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新知探究
一定是红球 可能是红球 一定是白球 不可能是白球 也可能是白球 不可能是红球
知识创造财富,努力成就未来!
课堂活动 一定是蓝铅笔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熟悉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3、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概括的力量。
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分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把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具预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看的特别认真,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刚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直的线。
(板书:线的熟悉)二、探究活动,猎取新知1、熟悉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看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 (直线有什么特征? 直没有端点无限)2、熟悉线段电脑出示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看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肯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 (线段有什么特征? 直两个端点有限)3、熟悉射线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看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 (射线有什么特征? 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拟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状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5、认一认、说一说(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完整版)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课题:多位数的读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3篇)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3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
(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
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论发展初期即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故这类随机现象通常又被称为古典概型,本单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都属于古典概型问题。
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主要是指算术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一等奖1、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教学目的: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
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一、指导思想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打算,按照教诲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表达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差不多情形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和两个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有5个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角、相交与平行;统计与概率,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两个内容:节约一粒米和惊人的危害。
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占的比例专门大,能够说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2、学生分析本班有学生23名,新接任本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从前任老师那儿得知,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关于概念理论知识明白得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运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连续加强辅导。
从学生适应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适应,上课坐不住,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适应有待改善。
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
3、教师分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尽职尽责。
关于本班学生,我将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差不多情形,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⑴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习题。
【教学目的】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详细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确实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猜想、剖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详细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确实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标准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剖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老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习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老师:大家喜爱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老师引导学生用标准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老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
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老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老师引导标准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老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老师引导标准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老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
老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老师将两种球混装)发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老师引导学生用标准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老师:教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
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
老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发展得又快又好。
小组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2)老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习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老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老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老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老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剖析游戏结果。
老师:想一想,平时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报告交流。
老师小结:方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
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本案例由刘红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