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
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1.4有特殊的适应性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
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结构和功能●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
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
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
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
食物泡的消化功能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
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
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
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
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6306)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不深。
因是本专业的基础课,故基本技能不多。
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动物种类很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找出其规律性和异同点;只能在学习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其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联系规律。
学习方法应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个性到共性,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等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学好该门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一步掌握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各分类阶梯中的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躯体形态结构、细胞构造、繁殖与遗传等基本知识;一般掌握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抬头课。
对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
故是本专业首先要开考的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本课程重点是:1、各门动物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
2、动物和人的关系本课程难点是:1、动物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2、多种动物同种结构的特点本课程的疑点是:同门动物各纲及各目的异同点。
-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
(2)动物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
3)动物的分类方法。
2、熟练掌握:动物的分类阶元、命名与现行分类系统。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原腔动物精品PPT课件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1、人体寄生虫
(1) 蛔虫 ➢ 寄生于人体小肠 ➢ 蛔虫的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
(2) 蛲虫 ➢ 成虫细小,乳白色 ➢ 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直肠 ➢ 儿童感染率高 ➢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
(3)钩虫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 美洲板口钩虫两种;
➢在小肠内寄生;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一、身体微小,与原生动物大小相似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林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动物学类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动物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绪论了解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动物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掌握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等。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与各类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中的意义。
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等各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
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
生物发生规律。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其在动物系统进化上的意义。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辐射对称;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等基本概念。
了解腔肠动物分类;水螅纲、钵水母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与起源。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掌握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
理解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系统;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分类;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寄生动物的生活史及其对人与动物造成危害与预防和治疗。
第七章原腔动物(又名假体腔动物)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
了解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及其意义与起源等。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
普通动物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Zoology课程代码:0511200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 4.5 学时: 7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3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书:(1)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杨安峰:脊椎动物学(修订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大部分,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等,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地位及分布,动物与人类及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动物在工、农、医及环保等方面的实际意义等。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应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学会各类代表动物的解剖、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手段主要是标本、模型和多媒体等相结合,同时结合近郊和野外实习,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1.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绪论(1)内容要点:动物学的定义;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关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概况;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重点:掌握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学时)内容要点: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来源—胚胎期囊胚腔发展形成 特点—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作用—体腔液有类似循环系统的作用,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五、生殖方式特殊 雌雄异体、异形;雄体小,体内仅有生 殖系统 环境条件良好时营孤雌生殖;环境条件 恶化时行有性生殖,卵受精后以休眠卵 渡过不良环境
第七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腔动物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原腔动物的分类
原腔动物约有18000余种,划分为7个门: 1、线虫动物门 2、轮虫动物门 3、棘头动物门 4、腹毛动物门 5、线形动物门 6、动吻动物门 7、内肛动物门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具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橡皮肿
2、植物寄生线虫
根结线虫 松材线虫 成虫长约1毫米 检疫性害虫 通过天牛传播 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
3、秀丽小杆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 重要的模式生物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01-07 软体动物门
代表动物园田螺
腹足纲分类
• 前鳃亚纲:鲍鱼、钉螺、田螺等。 • 后鳃亚纲:海牛、海兔等。 • 肺螺亚纲:蜗牛、蛞蝓等。
37
前鳃亚纲:
纹沼螺
钉螺
38
皱纹盘鲍
呼水孔 呼吸水流、 生殖排泄物都从此孔出入
39
壳质厚
壳质薄
园田螺
中华园田螺、中国园田螺、东北园田螺等
(臭田螺、螺蛳、黄螺、田中螺等)
螺蛳
方形环棱螺、犁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 (方田螺、豆田螺、石螺、湖螺、金螺)
毛蚶
泥蚶
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
◆74年始扇贝育苗成功,养殖逐步发展。
贻贝海红 淡菜
蝴蛛干生肉干制品 淡菜熟肉干制品
70年代贻贝为发展主要目标
(辽宁、山东、福建、浙江。) 53
合浦珠母贝
大珠母贝
54
5、头足纲:最高等的类群
• 体分头足和躯干部 • 贝壳内隐或无 • 闭管式循环
腕+漏斗
头 足
外套膜左右愈合, 肌肉发达,
软体动物门小结
本门种类多, 分布广,是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 物。
1.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腹足类)。 2.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通常有外
套膜包裹, 多有石灰质的贝壳保护。头或退化或发 达,头足类还具软骨,腹足有各种形状。 3.真体腔不发达(只有围心腔.排泄腔和生殖腺腔), 假体腔发达并充满血。
29
间接发育
• 海水种类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 • 淡水种类具勾介幼虫。
30
鱼体因受幼虫刺激组织增生, 幼虫即被埋在组织囊中 吸收鱼体养分而变态
暂时营寄生
勾介幼虫
成自由生活的成体。
幼蚌
普通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总结知识点绪论:六界、分类阶元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胚胎发育、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第二章原生动物门:运动器官、营养方式、接合生殖、赤潮、五大寄生虫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原肠虫学说、吞噬虫学说第四章多孔动物门:逆转、两囊幼虫、水沟系、领细胞、体制第五章腔肠动物门:两胚层、两辐对称、体壁、皮肌细胞、刺细胞、神经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皮肌囊、体壁、不完全消化管、排泄系统、无体腔第七章原腔动物:体壁、完全消化管、假体腔第八章环节动物门:体壁、疣足、循环、后肾管、真体腔第九章软体动物门:齿舌、闭管式循环、珍珠、后肾管特化、瓣鳃第十章节肢动物门:异律分节、外骨骼、呼吸器官、气门分布、混合体腔、口器、足、触角、翅、变态等第十一章总担动物:触手冠、原口与后口的区别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水管系统、体制的变化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半索、背神经索第十四章脊索动物:三大特征、次要特征、分类、逆行变态第十五章圆口纲:软骨弧片、无颌、寄生第十六章鱼纲:鱼类的定义及各脊椎动物的定义、鳞、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眼的结构、古脑皮、骨骼系统、躯干椎、尾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调节渗透压、鳔、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第十七章两栖纲:解决的主要矛盾、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附肢骨骼第十八章爬行纲:羊膜动物、羊膜卵结构及意义、牙齿类型、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比较、颞窝第十九章鸟纲:后肾、特有的结构、气囊、双重呼吸、骨骼飞翔的特征第二十章哺乳纲:反刍类、特有肌肉、胎盘、哺乳、胎生一、门的分类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1.机体细胞的数目及分化:原生动物、后生动物2.胚层的分化:二胚层动物、三胚层动物3.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4.体制的分化:5.口的形成:6.脊索的形成:具体如下: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过度类群----中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三胚层动物----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原腔动物:如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等----真体腔动物----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同律分节动物----环节动物门----异律分节动物----节肢动物门原口与后口的过度类群-------总担动物: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无脊索与脊索的过度类群----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二、各门的主要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体制:无轴对称有轴对称----辐射对称:有无数对称面----两辐对称:有二个对称面----两侧对称:有一个对称面----不分节----同律分节:除前二节、最后一节…..- ---异律分节:前端与后端……2.胚层: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三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体腔膜、生殖系统)3.体腔:区别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及真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囊胚腔被实质细胞填充假体腔----囊胚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无场壁肌肉层真体腔----中胚层形成的裂体腔----不仅有体壁肌肉层,而且还有肠壁肌肉层、体腔膜及肠系膜4.消化系统: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细胞内外消化、细胞外消化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消化系统的演化-----消化循环腔-----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完全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低等分前肠、中肠、后肠(回肠、结肠、直肠)----高等分口、食道、胃、肠、肛门(肠有小肠、大肠、结肠、盲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分泌消化液与酶类,湿润食物,进行化学消化的作用)消化道的附属结构-----纤毛、触手、吸盘、口球、触腕、口器、口笠、口漏斗、舌、齿舌、齿、墨囊5.排泄系统:体表渗透原肾管: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后肾管:肾口、排泄管、排泄孔排泄管分化演变成------前肾、中肾、后肾(哺乳类肾脏的结构)马氏管:节肢动物中场与后场交界处肠壁形成6. 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单循环---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低等的不完善如无真正的心脏、心脏不完善………以两栖类为例说明动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7. 生殖系统: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注意腔肠的来源、原腔特殊的管型)精巢卵巢、输精管输卵管(储精囊、子宫)前列腺、卵黄腺、脂肪体…腔肠动物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原腔动物是管型的生殖系统8. 神经系统:五部脑、脑神经、注意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区别等古脑皮---大脑壁薄,无神经细胞只有上皮组织----鱼原脑皮---大脑腹、侧保留了古脑皮,在顶部有了零散的神经细胞-----两栖新脑皮---大脑顶、侧基本是原脑皮,大脑表层出现了锥体细胞并聚集成神经细胞层-----爬行、鸟、哺乳9. 呼吸系统:瓣鳃、鳃、肺、气囊、双重呼吸10. 体壁:比较腔肠、扁形、环节、节肢的体壁,注意皮肌囊、外骨骼的解释腔肠外胚层扁形表皮层环节角质膜节肢角质层(三层)中胶层肌肉层表皮层上皮层内胚层肌肉层底膜体腔膜11.骨骼系统:中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脊柱:无分区二分区----躯干椎、尾椎-----鱼四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两栖五分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爬行、鸟、躯干椎:髓棘、髓弓、椎体、横突尾椎:髓棘、髓弓、椎体、脉弓、脉棘椎体:双凹、前凹、后凹、异凹、双平胸骨、肋骨:加胸椎形成胸廓附肢骨骼带骨肩带腰带附肢骨前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后肢: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12. 皮肤及衍生物三、重点1.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 真体腔与假体腔、皮肌囊与外骨骼、同律与异律、原口与后口3. 瓣鳃的结构、鳃的结构、双重呼吸的过程4. 动物由水生过度到陆生面临的六个矛盾、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性与不完善性5. 羊膜卵的结构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6. 恒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7. 胎生、胎盘的结构及类型8.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六个进步性事件9. 鱼类尾椎、躯干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10. 哺乳类肾脏的结构,原尿、终尿的形成及区别1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尤其是胚胎发育的过程12. 生物的分界、双命名法、分类阶元13.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14. 总结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定义15. 五大寄生虫、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16. 细胞周期、昆虫的口器17.鸟类骨骼系统适应于飞翔的特征。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联赛·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主讲教师:遵义清华中学瞿清勇一、棘皮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
2、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
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
3、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4、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
5、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6、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
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7、多数为雌雄异体(二)分类棘皮动物约有6000种,我国约有300种。
根据腕的有无和形状,步带沟的开合等,分为五个纲,列表(一)有关概念: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分中间寄主和终寄主(一)体制:不对称:原生动物、某些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球辐对称:太阳虫、放射虫辐射对称:毛壶、水螅、水母等两辐射对称:海葵、栉水母等两侧对称: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纲多为次生性不对称,棘皮动物多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二)胚层:无胚层:原生动物两胚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三胚层: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三)分节:不分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假分节:涡虫、绦虫等扁形动物;真分节: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且分部(四)体表和骨骼原生动物:质膜(变形虫)、表膜(草履虫、绿眼虫)、角质或石灰质壳(表壳虫、有孔虫);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角质或石灰质骨骼;扁形动物:自由生活各类具纤毛,寄生种类具有角质层(现称皮层)。
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质,且加厚,无纤毛,有蜕皮现象;环节动物:具角质膜和刚毛;软体动物:具贝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棘皮动物:具内骨骼,并突出成棘。
(五)肌肉与运动:(六)体腔:无体腔: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体腔(又称假体腔、初生体腔):线形动物;真体腔(又称裂体腔、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混合体腔: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基础1.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1.2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1.3 动物的器官与系统介绍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讲解各个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2 腔肠动物门介绍腔肠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3 扁形动物门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扁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4 线形动物门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讲解鱼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3.2 鱼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3.3 鱼类的解剖与生理介绍鱼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讲解鱼类的主要器官和功能第四章:两栖类和爬行类4.1 两栖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两栖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两栖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2 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爬行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爬行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3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介绍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五章:鸟类和哺乳类5.1 鸟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鸟类的特征和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讲解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2 鸟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鸟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5.3 哺乳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哺乳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哺乳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4 哺乳类的生态习性介绍哺乳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哺乳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和生殖器官6.2 动物的发育过程介绍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讲解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阶段6.3 动物的生殖行为介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讲解动物生殖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第七章:动物的行为7.1 动物的行为类型介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7.2 动物的通讯与交流介绍动物的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通讯讲解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适应性7.3 动物的防御行为介绍动物的逃避、伪装和攻击行为讲解动物防御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生态关系8.1 动物的种间关系介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竞争、共生、寄生和其他种间关系8.2 动物的种群生态介绍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讲解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8.3 动物的群落结构介绍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讲解群落生态学和群落演替第九章:动物的地理分布9.1 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介绍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讲解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9.2 动物的生物地理学介绍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分布图讲解动物分布的地理历史和进化意义9.3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介绍动物的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讲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10.1 动物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介绍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手段10.2 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现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0.3 动物学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是学习动物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一、水螅纲本纲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
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纲动物的主要特征: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
二、钵水母纲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而且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
本纲的主要特征: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
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为平衡囊。
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钵水母类在腔肠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动物,比如海蜇即属此类。
海蜇的营养价值较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HJ、维生素B2等。
经加工处理后的蜇皮,是海蜇的伞部,蜇头或蜇爪为海蜇的口柄部分。
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沿海海蜇的产量非常丰富,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最多。
仿生学也在研究水母,制作预测风暴的报警仪器。
又如海蜇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而推进的,而喷气式飞机是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的。
有的科学家曾设想把海蜇的推进方式用于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最好的利用所产生的动力。
三、珊瑚纲这纲动物与前二纲不同,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且水螅体的构造较水螅纲的螅体复杂。
其主要特征: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
第七章 线形动物门
胃囊状,内壁具纤毛,具胃腺;肠较短 ,连于泄殖腔。
轮形动物门
B、排泄系统:
由一对排泄管和焰球组成原肾管,下有 膀胱,与肠会合进入泄殖腔,由泄殖孔 开口体外。
C、生殖: 环境条件好:孤雌生殖 环境条件恶劣:两性生殖
笫七章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七个门: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 轮形动物门(Rotifero)
●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1、体形:
体小型,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具有1~2圈纤毛组成的头冠,具 运动和取食功能。
轮形动物门
躯干部:呈囊状, 角质膜增厚,形成 兜甲,角质膜下为 合胞体上皮,环肌 及纵肌成束且发达。 尾部:又称足,足 内具足腺,能分泌 粘液使身体固着在 其它物体。
轮形动物门
2、结构:
A、消化系统:
线虫 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蜕皮 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具保护作用。 皮层 角质膜 中层
基层
线虫 动物门 2、原体腔: 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称皮肌囊。 上皮为合胞体,即上皮细胞界限不清,具多核。
侧线:位于身体两侧
二.代表动物------蛔虫 3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大学_《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简介第1章绪论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第3章原生动物门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5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第6章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第7章扁形动物门第8章假体腔动物第9章环节动物门第10章软体动物门第11章节肢动物门第12章触手冠动物第13章棘皮动物门第14章半索动物门第15章脊索动物门第16章圆口纲第17章鱼纲第18章两栖纲第19章爬行纲第20章鸟纲第21章哺乳纲第22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第23章动物地理第24章动物生态参考文献索引《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目录《普通动物学(第4版)》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3版)的修订版,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动物学(第4版)》的编写力求能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并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具有中国特色。
第4版突出体现以下3个特色:1.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凹忮、体温等)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使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书中对各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选取,以演化上、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的为重点,并以我国动物为首选代表;全书着重加强基础同时根据动物学发展的`现状,适当拓宽口径,增加了非重点的及新发现的小门类;2.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加强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每章之后有思考题,便于教与学3.全书注意介绍现代动物科学知识和动物学宏观与微观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如进化理论、行为学、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以及联系、反映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有关的新知识书中提出不少尚未解决、有待研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过去曾包括线虫纲(Nematoda)、轮虫纲(Rotifera)、腹毛纲(Gastro-tricha)、线形虫纲(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Acanthocephala)等5纲。
这几类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显示出原腔动物较以前讲述的各类动物更复杂,更高等。
但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类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因此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应各自列为独立的门。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为50万种。
线虫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农田土壤中每平方米有线虫1000万条,重可达10g以上。
植食性线虫以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植物根及腐败有机物等为食;肉食性种类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其他线虫等。
寄生线虫寄生在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较大。
线虫的身体一般呈圆柱状,细长,故通称圆虫。
土壤线虫和植物线虫体多微小,最小的种类体长只有200μm;寄生线虫中,大的体长可超过300mm,最大的可达1m以上,但其直径小于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角质膜(Cuticle)线虫体表被一层角质膜,厚度一般为身体半径的0.07倍,坚韧富弹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角质膜为上皮分泌形成,一般分为皮层(cortex)、中层(median)(基质)和基层(basal layer)(斜行纤维)3层①70000034_0150_0,最内为基膜(图7-1),角质膜有保护作用。
线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几次脱去旧的角质膜,长出新的角质膜,称为蜕皮(ecdysis)。
线虫在两次蜕皮间及最后一次蜕皮后均生长。
(二)原体腔(primary coelom)线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又称皮肌囊。
角质膜下为合胞体(syncytial)的上皮(epidermis),即上皮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
上皮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左右两侧形成侧线(lateral cord),于背侧和腹侧形成背线(dorsal cord)和腹线(ven-tral cord)。
上皮内为中胚层形成的纵肌层,不发达,属典型的斜纹肌。
线虫体壁围成的广阔空腔称为原体腔,又称假体腔(pseudocoel),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
原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且不具体腔膜(peritoneum),无脏壁中胚层。
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一个重要特征。
线虫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致使虫体鼓胀饱满,内压平均为9.33kPa~13.33kPa(70mm~100mm汞柱),最高可达225mm汞柱。
故身体难以任意伸缩,只依靠纵肌收缩,沿背腹向弯曲作波浪蠕动,弯曲波由体前向后传递,而进行游泳或爬行。
(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线虫为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和谐)门。
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图7-2)。
前肠由外胚层于原口处内陷形成,内壁有角质膜,分化为口、口腔及咽。
口腔内常形成齿、口针(oral stylet)等,可辅助摄食;咽外壁有发达的辐射状肌肉,收缩时使三角形咽腔迅速扩大,故有吮吸作用。
大多数线虫的咽外有单细胞咽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进行细胞外消化。
中肠由内胚层发育形成,为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分。
后肠亦为外胚层于胚胎后端处内陷形成,内壁也具角质膜,包括短的直肠和肛(和谐)门。
寄生线虫的消化管简单,有退化趋势,无消化腺。
食物由口摄入,在中肠内进行细胞外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和谐)门排出。
这样的消化机能更为完善,与胃循环腔相比是个飞跃的进步,这也是动物进化的特征之一。
(四)排泄器官线虫的排泄器官结构特殊,没有纤毛及焰细胞存在,可分为腺型(glandulartype)和管型(tubular type)2种。
腺型排泄器官属原始类型,通常由1~2个称为原肾细胞(renette cell)的大的腺细胞构成,海产自由生活种类的线虫(如Linhomeus)属此,但一般为1个原肾细胞,位咽的后端腹面,排泄孔开口于腹侧中线(图7-3A)。
小杆线虫(Rhabdias)具有2个肾细胞(图7-3B)。
原肾细胞吸收体腔液中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寄生线虫的排泄器官多为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由纵贯侧线内的2条纵排泄管构成,二管间尚有一横管(有的呈网状,如蛔虫)相连,略呈“H”型(图7-4)。
由横管处伸出一短管,其末端开口即为排泄孔,位于体前端腹侧。
溶于体腔液中的代射产物,通过侧线处的上皮进入排泄管。
显然管型排泄器官是由腺型排泄器官演变而来。
线虫的排泄器官无纤毛和焰细胞,显然不同于扁形动物的原肾管(proto-nephridium),但这种排泄器官也是由外胚层形成,从结构与机能上看,类似原肾系统,可以看成是一种独特的原肾管。
(五)生殖线虫为雌雄异体(dioecious),且雌雄异形,雄性个体小于雌性个体。
有极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sm),如某些小杆线虫(Rhabditoid)和植物线虫。
更有一些种类只有雌虫存在,未发现雄虫,营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数种陆生线虫和根结线虫虽有雄虫存在,也出现孤雌生殖(如Mermis subnigrescens及Heterodera marioni等)。
雌雄同体常称为共殖(syngony),共殖线虫的外形呈雌性,在共殖线虫培养中,偶然也有雄虫出现。
线虫的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为单个(Heterodera marioni及Anticoma typica成对),分化成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通入直肠,精子由肛(和谐)门排出,故直肠实为泄殖腔(colaca),肛(和谐)门即泄殖孔。
雌性的生殖器官成对,有卵巢、输卵管、子(和谐)宫,2条子(和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和谐)道,开口于腹侧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
精子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无尾,呈圆形,可作变形运动。
卵具壳。
雌雄虫交配,卵在子(和谐)宫内受精,个体发育中有幼虫阶段。
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自由生活的种类产卵量小,寄生线虫产卵量巨大。
(六)神经系统线虫的神经系统有围绕咽部的围咽神经环(circumen-teric ring),主要是神经纤维,只有少数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
与围咽神经相连的主要神经节有成对的侧神经节(lateral ganglion)和单个或成对的腹神经节(ventral ganglion)。
神经环向前后伸出多条神经,均嵌在上皮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
线虫的感官不发达,头端有头刺毛、唇乳突,为触觉器官;头感器(am-phid)可接受化学刺激(图7-5)。
尾端有尾乳(和谐)头、尾感器(phasmid)。
寄生线虫的头感器退化,尾感器发达。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人蛔虫与猪蛔虫(A.suum)二者形态结构非常相似,染色体均为2n=24;DNA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黄跃进等,1988)。
故有时也用猪蛔虫作代表动物。
(一)外形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图7-6)。
虫体前端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double papillae),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lateral papilla)(图7-7)。
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
肛(和谐)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和谐)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能自由伸缩。
(二)构造1.体壁及原体腔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
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fibril layer)(属于皮层)、基质(matrix)(中层)、纤维层(fiber 1ayer)(基层)及基膜构成,有保护作用(图7-8)。
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
纵肌不发达,为背线、腹线及侧线分成4条纵带(图7-11),故皮肌囊不完整。
肌细胞基部具肌原纤维,端部为原生质部分,细胞核即位此部(图7-9)。
体壁内为广阔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饱满鼓胀,纵肌伸缩时只能作弯曲的蠕动,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图7-11)。
2.消化系统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图7-14),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
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microvilli)(图7-10)。
直肠短,以肛(和谐)门开口于体外。
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
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
故泛氧呼吸为寄生线虫的特点之一。
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图7-4),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图7-11)。
4.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图7-12)。
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图7-11)。
背侧神经和腹侧神经各一对,嵌在上皮内,各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
围咽神经环附近尚有一些神经节与之相连。
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
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图7-13)。
5.生殖与发育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
雌虫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和谐)宫。
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和谐)宫较粗大,二子(和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和谐)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图7-14A)。
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图7-11A)。
雄性为单个,也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和输精管及较粗大的储精囊(图7-11B)和射精管组成,射精管入直肠,以泄殖孔开口于体表(图7-14B)。
在泄殖腔背侧,形成一对交合刺囊,囊内各有一条交合刺(图7-15)。
交配时,二交合刺伸出,可撑开雌性生殖孔,将精子经阴(和谐)道排入子(和谐)宫中,精子与卵在子(和谐)宫远端部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