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复习题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单选题1.“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这段向英王的报告的根本意图是()A.发泄访华失败的怒气B.为武力入侵寻找根据C.贬低清朝的内政外交D.炫耀英国的工业文明2.1759年,某英商赴天津控告粤海关勒索,要求宁波开口通商。
乾隆认为“番商有意把持,必欲去粤向浙,情理亦属可恶",不但不准别口通商,而且将其圈禁澳门。
由此可知()A.英国商人企图垄断中外贸易B.英国已经威胁到中国主权C.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出现松动D.统治者秉承天朝上国理念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尽管中国进口关税很低,但除了鸦片贸易的大量涌入外,英国产品依然没有能力进入中国。
因此马克思说,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隔一定的时候就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C.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D.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4.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
”据此,该学者认为()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根源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5.如图位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
导致图中白银外流趋势形成的原因是()A.中外贸易的发展B.鸦片走私的兴盛C.自然经济的衰败D.地方政府的腐朽6.某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编者选题表知识点易中鸦片战争1、2 3、4 第二次鸦片战争 5开眼看世界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9·山西大同期末)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
”其意在说明(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解析:B 根据材料“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可知其意在强调吸食和走私鸦片导致财富大量外流,故选B项。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纾国忧。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A 根据题干材料“上以纾国忧”,可知当时的一些乡绅具有爱国意识,故选A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这些乡绅走在近代化前列,故D项错误。
3.(2019·贵州毕节期末)《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
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解析:B 题干中由两广总督兼外交事务且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反映了清政府仍有些故步自封,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如何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
4.(2019·河南洛阳期末)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葆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编号: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4分,共72分)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
之后,粤东的糖不再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B.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C.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D.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2022·重庆·三模)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曾于1729年和1799年颁布法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这一贸易非常有利可图,以致中国官员接受贿赂,允许走私。
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
这说明A.商品输出引发鸦片战争B.法制建设防止发生战争C.政府腐败导致外敌入侵D.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3.(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
这说明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嘉庆朝(1790—1820)744道光朝(1821—1850)14119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4.(2021·山东·高考真题)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5.(2022·湖北·模拟预测)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出处记载【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 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解析:选C。
赔款不会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额上升,故A项错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解析:选B。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
3.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右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
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解析:选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应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
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解析:选B。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逆船恃其做火,止利于水,不利于陆”,“英夷所长在海,待诸内河,待诸陆岸,则失其长”,如此“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已可收安南创敌之功”。
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A.战争未能引起国人警醒B.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C.中英两国军力各有优劣D.清政府认真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强调“夷夏之辨”。
1849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方国家时已不用“夷”称。
1861年,冯桂芬在刊刻《校邠庐抗议》时,将书中的“夷”字全部删除,认为今日洋人与昔日夷人不同。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A.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型B.传统价值观念丧失C.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抵御侵略意识消退据此可知,魏源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不断为维新变法呼吁呐喊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4.“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是西方列强与中国建立不平等关系的产物。
它不是正常的国际交往制度,用暴力手段强行建立起来的,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夺。
”材料中“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始于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清代赵翼在其《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
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据此可知()A.作者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B.意在强调西方技术的先进C.中西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D.当时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
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C.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D.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中外历史纲要】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解析版)
【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答案】A【解析】根据史料信息“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可推知为两次鸦片战争,分别爆发于1840年和1856年,故正确答案选A项。
2.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
因而是“万年和约”。
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 )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并不认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国家权力构成了巨大的损害,反而认为这是一个维护和平的条约,说明当时国家主权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
3.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
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D.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可知,在道光时代的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对国家司法主权的沦丧尚浑然不知,故选D项。
4.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基础闯关练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坚船利炮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
乾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体现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3.1837年,广东水师副将韩肇庆结交外商,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并将受赠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报告朝廷。
结果,韩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通商口岸的单一B.海禁政策的松弛C.当时吏治的腐败D.贸易体制的落后4.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
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B.“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经济依赖严重D.“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5.近代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商品滞销C.清政府的抵制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7.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
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A.获得永久居住权B.获得巨额战争赔款C.打开中国市场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8.“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带答案解析)
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54年,面对英、美、法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清政府却坚持《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断无更改”之意。
清政府的这一态度A.力图抵制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隐含了天朝上国的外交心态C.使外交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刺激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决心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3.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鸦片战争后,买办开始形成一个职业集团,势力愈益壮大。
其中一些人竭力鼓吹以商为国本,使经商成为时髦。
他们公开主张“士商农工”,将自己放在第二位,但实质上他们早已自认为是时代的中心而雄视天下了。
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后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B.中国被迫卷人了世界市场C.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经济转型的社会基础扩大5.《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6.以下是部分学者对鸦片、鸦片战争的研究文章及相关评价。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历史评价具有思辨性B.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D.相关研究体现了全球史观7.《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徐继畲所编纂。
2019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专题第16课两次鸦片随堂练习
2019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专题第16课两次鸦片随堂练习[合格过关练]1.英国发动的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中英矛盾、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
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D.推行鸦片走私,改变贸易格局3.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心,这一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该材料反映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6.2019年11月13日,圆满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马首由澳门商人何鸿焱捐赠,将划归北京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至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七尊兽首已经回归。
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A.俄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D.八国联军7.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该文献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B.《南京条约》C.《四洲志》D.《瀛寰志略》8.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出处记载【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2.《十可虑奏》是清朝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鸦片战争失败前夕上的奏折,总结语是“凡此十端皆属必然之患,亦皆属莫解之忧,若不早为筹划,则国家之事岂容屡误。
臣病躯楮柱,心急如焚,寝食俱废,辗转思维,并无良策”。
这一奏折A.暴露出统治者御敌能力不足B.体现了地方官主权意识缺乏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D.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
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报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B.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C.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D.林则徐的奏报较为客观4.标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中英签订《北京条约》C.中法签订《北京条约》D.中英签订《天津条约》5.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了开放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
这说明,近代中国口岸城市的形成()A.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B.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C.使清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D.源于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需要6.某学者评论某条约时认为:“他们(清政府)的视线所集中的唯一重要点,就是如何使英军立即退去……而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并且超过满足点以外,如香港的取得及关税协定权便是。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跟踪检测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坚持“人臣无外交”理念,认为“天子亲揽万机”,官员“非派令兼办夷务,本无外交之意”。
这一理念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国家利益C.加剧了外交危机D.激化了社会矛盾2.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愤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
这说明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分离C.广大人民的斗争意识增强D.清政府腐败无能得到暴露3.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
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
这些规定,致使中国客观上A.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B.司法主权由此丧失殆尽C.解决了鸦片的纠纷D.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4. 1844年,清政府代表耆英在致美国大使的照会中明确表示:〃中国之待各国,不容有偏,偏则各国不服,是以新定英吉利贸易章程,凡一切有益远商之事,不俟各国请求,即通行一体照办,此即一无所偏之明证。
〃据此推断,材料中涉及到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5.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周明国大用法是漆包乾隆皇帝驻住时,由欧洲将教士蒋友仁设计和经适的一座西洋化的宫殿,殿内外都装K自遨喷水机. I械。
牛,大水法被破坏*①建于清朝初期②毁于西方列强侵略③反映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趋势④体现西学东渐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东交民巷的道,是北京唯一一处洋房林立的特色街道,现有著名的美国、日本、法国等国使馆旧址。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列强侵华史
屈辱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
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后,则几 乎十年一变。……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实是西方东来的“帝国主义” 推动的结果。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A
概念辨析——买办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洋行雇用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这些代
理人被称之为“买办”。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
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
两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称《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以为这是他
3、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们约的外交成功。
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时间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 割让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一个不平等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接受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型的开始。
想一想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
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客观原因 ——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准备充分。 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
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3.上海·近代教育
12.上海·《天津条约》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 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解析:选C。
赔款不会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额上升,故A项错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解析:选B。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
3.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右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
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解析:选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应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
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解析:选B。
新编2019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期末复习题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期末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
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3.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5.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6 两次鸦片战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6 两次鸦片战争刷题课时练16两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B.扩大对外贸易C.禁绝鸦片 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解析: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由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目的是禁绝鸦片,故C项正确。
A、B、D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这个观点的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故D项正确。
A项不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由于对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对中国存在贸易顺差,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前中英就有贸易往来,排除C项。
答案:D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
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
这座城市是()A.北京 B.天津C.南京 D.上海解析:依据材料“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
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等信息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座城市是签订了《南京条约》的南京,因此C项正确。
答案:C4.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马上答应,但对于中外互派大使等外交事宜却迟迟不肯答应。
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是A.天朝上国观念的作崇B.清朝地大物博的心理C.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D.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2.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
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
”这一评价A.掩盖了战争的实质B.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C.揭示了战争的根源D.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3.1841年8月,清政府对英军的厦门防御战的清军共计5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提标4300余人中参战者却不足2000人。
这说明A.鸦片战争的规模逐渐扩大B.中英双方军事力量悬殊C.晚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淡薄D.清政府坚守天朝大国心态4.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的现象发生在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B.甲午战争之后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之后D.鸦片战争之后5.1848年,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徐广缙,在道光帝的强硬支持下,多次以“民情不许”为由拒绝英国公使入广州城,微博认为英国公使屡次交涉无果,只得照会徐广缙“现时本大臣与贵大臣不得辩论此事矣”。
这反映出当时①清朝君臣仍以“天朝上国”自居①英国企图扩大对华侵略①清廷无意发展中英关系①群众爱国运动阻止了英国侵略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作业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基础性达标作业1.“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参不参加国际大家庭是各国的内政问题,而不应当是侵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C项材料未体现。
D项与材料不符。
2.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246倍。
”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答案】D【解析】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可知D项正确。
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A项错误;B、C项说法与设问不符,排除。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
佛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
佛兰西亦与焉”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的“利益均沾”原则,故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和传教士传教权无关,故B项错误;居住及租地权后来发展为租界,故D项错误。
4.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这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提到的战争地点可知在北京附近,皇帝逃往热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B 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
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3.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5.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
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
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
材料旨在说明A.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B.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C.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D.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7.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8.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C.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9.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失败,很多民众思考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原因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
这一认识A.科学分析了战败原因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D.便利于投降派推卸责任10.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中国的闭关锁国11.《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该条款反映出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12.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13.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
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
……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
”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A.“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B.“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D.“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14.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
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据史科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做“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
”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
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之间爆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经济、思想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方分析的英国商品滞销在华滞销原因。
为解决问题,英国的对策是什么?参考答案1.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B【详解】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说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外交逐渐通过国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说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B正确;近代中国虽然通过国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没有维护了国家主权,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国际法著作的影响下,中国转变了外交观念,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C【详解】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材料中的数据说明英国通过战争并没有实现其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鸦片战争以后,中英贸易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故C项正确;据材料中战前战后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并没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故A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道光与咸丰并没有反对中英贸易,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故D项排除。
4.B【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体现清政府主权意识淡薄,排除A。
根据材料“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体现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深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B项正确。
材料没有清政府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的相关信息,排除C。
总理衙门是近代建立外交体制的表现,排除D。
所以选B5.B【解析】材料中叙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实力的变化,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实力的转变还是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没有进一步挖掘出问题的本质;C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根本在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D选项不是关键性所在。
点睛:本题很容易误选A选项或者C选项。
这两个选项说法是没有错误的,但是A选项没有把问题解释清楚和彻底,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阐述;C选项也没问题,但是关键点在于封建势力一直存在,只有资本主义发展才会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6.D【详解】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A项;鸦片战争已经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所以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的说法有误,故排除B 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国际格局的变化,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可知,近代的侵华战争与以往的战争发生了本质变化,给中国带来到了巨大的破坏和震动,促使中华民族在反思中不断前进,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