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要求等方面,全面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二、制度目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和优化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和复发率。
2.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通过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的产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
3. 降低药物费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降低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药物费用。
三、适用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和病区中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医务人员。
2. 与抗菌药物治疗相关的药店和药房的管理人员。
3. 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质控科室、药事部门等。
四、管理要求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以下管理要求需要得到严格执行:1. 抗菌药物需经临床合理使用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医嘱和使用。
临床合理使用委员会由医院药事、感染管理等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审核标准和审批流程。
2.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特征,采用指导性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用药指南和用药方案。
3. 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经过预后评估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以便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
4.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需填写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并在医嘱中注明病原菌标本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
5. 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用药方案和治疗疗程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得私自停药、更换药物或者延长疗程。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一、绪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应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2.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私自更改药物种类、剂量或疗程。
3.避免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加强药物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药浓度,确保药物浓度在疗效范围内。
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目的和疗程。
三、临床应用管理流程1.临床医生开立抗菌药物处方时,需填写病患姓名、病历号、病情诊断和用药目的等内容。
2.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品种类、用药途径、剂量与频次等符合标准要求。
3.护士按照药师审核的处方合理配药、用药,并严格按照用药时间给予患者服药。
4.医生应定期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估,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管理1.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报告相关医护人员。
2.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转至重症监护室治疗。
3.医护人员应定期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干预处理。
五、抗菌药物使用评估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评估系统,定期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识。
结语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规范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希望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能共同遵守管理细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抗生素的临床分级管理及合理应用
一、临床应用分级管理(一)抗菌药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一代头孢、大部分三代喹诺酮、部分氨基糖苷类、部分大环内酯类)2.限制使用(二级):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以及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
(二代头孢、B -内酰胺类/ 酶抑制剂、少数喹诺酮类、小部分氨基糖苷类)3.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者。
(三代头孢、四代头孢、碳青霉烯、头霉素、四代喹诺酮类)(二)抗菌药分级管理办法1.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首先使用非限制性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可选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从严控制使用。
2. 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情况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有主治以上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有严格的指征和确凿的证据,经抗感染专家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要有高级职称资格医师签名。
二、主要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的定位:2.1. 氨基青霉素抗菌谱广。
本类药品在胆汁中浓度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水平。
主要品种有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其抗菌谱与抗菌活性相似。
阿莫西林对肠球菌与沙门菌属的作用较强,而氨苄西林对流感杆菌稍强。
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更强更快;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苄西林;同剂量口服后,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高。
2.2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广。
本类产品主要用于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
如,哌拉西林与呋苄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活性与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相似或稍强,在胆汁中浓度均较高。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引言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或预防感染病的药物,其临床应用管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并探讨抗菌药物管理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足量用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足量用药,即使用足够浓度和剂量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足量用药可以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来决定合适的剂量。
合理使用联合疗法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感染,此时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疗法。
合理使用联合疗法可以增加药物的疗效,避免单一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疗法的选择应考虑细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类型、患者的病情等因素。
确定治疗时机和疗程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及时开始治疗和适当的疗程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疗程过长可能导致药物过度使用,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实践经验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时机和疗程。
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原则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药物细菌的敏感性测试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医生应根据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同时,应注意细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还应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肝肾功能等因素。
某些抗菌药物在特殊群体中的使用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生需要在选择药物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选择在特殊情况下,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常规的抗菌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感染。
此时,医生可以考虑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如多肽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然而,使用这些抗菌药物需要谨慎,因其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风险较高。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纷纷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宣传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要求。
指南应包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机、疗程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不同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情况进行更新。
制定并宣传这些指南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现象。
2.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审核制度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建立审核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医院可以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核委员会,对所有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审核。
通过审核制度,可以防止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合理使用,如滥用、过量使用或未经合理检验就使用抗菌药物等行为。
3.医生职责和义务的明确医生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责任人,他们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医生应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和使用方法向患者进行解释,并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医生还应与患者共同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公众教育和培训公众教育和培训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须了解抗菌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和局限性,知晓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并对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行为进行警醒。
此外,医务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水平。
5.监测和评估建立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和感染病原体的敏感性情况,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和耐药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为制定新的治疗指南和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是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或者用于特殊人群,或者抗菌作用独特,或者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或者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主任委员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部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医务部门负责人担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 引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严重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维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保护患者的利益,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2. 目的和原则2.1 目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
2.2 原则•合理用药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敏感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禁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多学科协同合作: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师、药师、护士和微生物学家等。
•广泛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3.1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常见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指南,可以参考指南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
•对于罕见感染或复杂感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专家的意见和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议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
3.2 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3.3 退药和停药•当患者的病情好转或达到治愈标准时,可以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当抗菌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无效时,应及时停止使用。
4. 监测和评估4.1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建立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水平。
•定期报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4.2 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定期对医院和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症和禁忌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是指某种抗菌药物适合治疗的疾病或感染,禁忌症是指某种抗菌药物不适合治疗的疾病或感染。
2. 细菌药敏试验:在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之前,应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明确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和耐药性情况。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患者感染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对耐药菌株的不必要使用。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合理使用原则,即选择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疗程,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通过实验室检查,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5. 抗菌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抗菌药物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的储存和处方管理等方面。
同时,加强医务人
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和意识,防止不合理使用引起的问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合理使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对某些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具有杀灭、抑制或者延缓作用的药物。
第三条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信息管理,开展对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其结果应当做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依据。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档案,按照规定,保存病历、处方等相关记录资料。
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
第七条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医师要求及时进行复查,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价和反馈制度,及时总结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可以有效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体系,对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发生情况予以监测和上报。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抗菌药物购进、使用、配送和储存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储存、配送和销毁符合规定。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的应急管理制度,做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第三章患者的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相关的抗菌药物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素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教育,引导患者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防止患者自行停药或者自行增减剂量及服用时间。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综合医院门诊患惠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B)A.10%B.20%C.30%D.40%2.特别运用级的抗菌药物(D)A.门诊处方可以开具B.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在门诊可以开具C.经过专家会诊后可以在门诊开具D.不得在门诊开具3.下列哪种状况下原则上不须要运用抗菌药物(B)A.一般上、下呼吸道手术B.一般上、下消化道手术C.一般泌尿生殖道手术手术D.一般乳腺手术4.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选用药物(A)A.金黄色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A.金黄色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C.大肠杆菌D.庆厌氧菌5.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分别不超过()种(B)A.50,40B.50,35C.55,40D.50,356.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药师要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需(C)A.由本单位组织相关培训、考核B.由二级以上医院组织相关培训、考核C.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校D.由省级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校7.定日剂量(DDD)是指(A)A.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B.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最低日剂量C.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最大日剂量D.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日实际运用剂量8.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C)A.可以运用B.需联合应用C.应严格限制D.应视状况而定9.抗生素术前预防用药的时机为(B)A.术前2小时以前B.手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C.术前半小时以内D.手术起先时10.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种,具有相像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选购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选购(B)A.1B.2C.3D.4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货多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对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规范、科学、合理和安全。
规范指按医学原则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使用抗菌药物;科学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指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安全指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身体情况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感染类型和细菌分型而定,具体的应用方式适度而且有计划性。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比阿培单抗等。
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可选择适合的药物,如肺炎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医护人员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规范医生医疗行为,加强诊疗规范,减少药物的乱用和滥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其次,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品使用水平。
再者,建立起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检查。
最后,开展药品监测工作,建立合理的药品使用统计和评价机制,评估药品使用质量。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种类、用量和用药时间;其次,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细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最后,对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如过敏、肝肾损害等。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一直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得到重视。
医护人员要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乱用,并加强药品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损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84号2012-05-10 15:52:02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是指在医疗实践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并对其进行有效
的管理和监测。
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病原体的类型、药物的抗菌谱、病情的严重度和患者的个体特征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安全性、耐药性情况以及患者可能
存在的过敏史等因素。
2. 抗菌药物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调整剂量。
同时,应注意用药时间,遵循药物的给药途径、频率和疗程。
严禁滥用抗菌药物或擅自中断治疗。
3.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
以增强疗效。
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合理搭配抗菌药物,
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药物浓度监测。
4. 药物管理:抗菌药物进入医疗机构后,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发和使
用等方面。
同时,需要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机制,及时评估和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
5. 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密切相关的是耐药性监测。
医疗机构应建立耐药菌监
测系统,对患者感染部位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及时报告和分析耐药菌的流行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策略,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需要医务人员遵循规范的治疗指南,并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效果,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此外,也需要加强抗菌药物
的研究和开发,以应对日益增多的耐药菌和感染问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引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过度使用、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还加速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因此,了解和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的原则以及相应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准确的诊断与病原菌鉴定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确保准确的诊断和病原菌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针对特定的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才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并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2. 根据指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不推荐广谱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药物。
3. 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与疗程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与疗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小会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无法有效杀灭细菌;而过大的剂量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疗程过长则增加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耐药性的传播风险。
4. 避免无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抗菌药物并不是必需的,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
在这些情况下,建议采用对症治疗,并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压力和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
5. 掌握抗菌药物的有效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监测,了解使用情况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及时反馈。
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和管理措施,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管理的策略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强调抗菌药物使用的责任和权威指南的重要性。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他们合理、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2. 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抗菌药物的购买、供应、配送、使用、库存管理等环节。
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确保合理使用和防止滥用。
3. 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和理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或者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抗菌药物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二、组织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使用、监测、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抗菌药物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本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并提供必要的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采购、供应、使用、监测、评价和培训等方面的要求,并组织实施。
三、临床应用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并组织实施。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抗菌药物管理各部门职责(一)院长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审议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3、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三)医政处负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四)临床药师负责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并每月将Ⅰ类清洁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反馈临床科室。
(六)临床微生物室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七)药剂科、医疗质量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vy SB. NEJM, 1998)
细菌的主要耐药问题
Community-acquired
Major resistance problems
Shigella N.gonorrhea H.influenzae M.catarrhalis S.pneumoniae
MRSA
Hospital-acquired S.aureus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多数β -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主要参数 T>MIC和AUC>MIC
主要参数 T>MIC,, PAE,T1/2 AUC/MIC
Resistant bacteria
Gene transfer
Resistant bacteria
耐药的产生
Resistant Strains Rare
Antimicrobial Exposure Resistant Strains Dominant
医院感染耐药变迁:革兰阳性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一些诸如咽喉炎,耳朵感染,结核和疟疾等可治 愈的疾病正在变为不可治愈疾病的危险之中。
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耐药性
细菌
抗菌作用
抗菌 药物
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与使 用方法
• 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学
抗菌谱/组织穿透性/耐药性/安全性/费用
•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 考虑病人生理状态以及病理生理状态
15 10 5 0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Source: NNIS data. Clin Chest Med. 20:303-315.
Year
病原菌-耐药
Clinical Infections
•
• •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感染感染药物分类
青霉素 头孢烯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烯类 ß -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ß -内酰胺类 ß -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利福霉素类 抗结核药物 多肽类 其他抗菌药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合成抗细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抗真菌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 合成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原虫药
• 考虑病人生理状态以及病理生理状态
高龄/儿童/孕妇/哺乳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的其它因素
杀菌和抑菌/单药和联合/静脉和口服/疗程
掌握每一种抗菌药物 的特性
• 抗菌谱 -通读药物说明书和相关资料 -选择能够覆盖目标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 -说明书上说明“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 组织穿透性 -依赖于抗菌药物的特性 脂溶性/分子量 -组织特性(血运/炎症;急性/慢性感染) -细胞内病原体 -体内特殊生理屏障 耐药性-参考代表性耐药监测资料/依靠当地资料!! 安全性-产品本身、工艺、杂质 费用-因副作用和治疗失败导致再次用药费用更高!
高龄/儿童/孕妇/哺乳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的其它因素
杀菌和抑菌/单药和联合/静脉和口服/疗程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Colonized Patients
WHO 已向全世界发出警告
DRUG RESISTANCE THREATENS TO REVERSE 步
Curable diseases—from sore throats and ear infection to TB and malaria are in danger of becoming incurable
P aeruginosa Resistant to Imipenem
25 20 15 10 5 0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Percent Resistance
35 30 25 20 15 10 5 0
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与使 用方法
• 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学
抗菌谱/组织穿透性/耐药性/安全性/费用
•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 考虑病人生理状态以及病理生理状态
高龄/儿童/孕妇/哺乳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的其它因素
杀菌和抑菌/单药和联合/静脉和口服/疗程
Bacteria by Site of Infection
Skin/Soft Tissue S. aureus S. pyogenes S. epidermidis Pasteurella Urinary Tract E. coli, Proteus Klebsiella Enterococcus Staph saprophyticus Lower Respiratory Hospital K. pneumoniae P. aeruginosa Enterobacter sp. Serratia sp. S. aureus
GNR、链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 GNR、
细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理
外膜通透性降低
抗生素的渗透障碍12%
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8%
细菌产生b-内酰胺酶
80%
细菌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泵 抗菌药物为底物(多重耐药)
2015-2-4
亚太地区细菌耐药性研讨会,新加坡,1995年12月13~15日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Year
Year
Percent Resistance
ICU Patients Non-ICU Patients
Klebsiella pneumoniae Not Susceptible to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 用
• 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 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 –正常治疗量的2/3~1/2 • 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 •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有明确指征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如血药浓度监 测,及时调整剂量
Abdomen E. coli, Proteus Klebsiella Enterococcus Bacteroides sp. Lower Respiratory Community S. pneumoniae H. influenzae K. pneumoniae Legionella pneumophila Mycoplasma, Chlamydia
Year
ICU Patients Non-ICU Patients
Source: NNIS data. Clin Chest Med. 20:303-315.
Year
医院感染耐药变迁:革兰阴 性杆菌
P aeruginosa Resistant to Quinolones
Percent Resistance
VRSA
Enterococci ESBL Enterobacteriaceae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VRE
1940
2000
Resistances of Clinical Concerns
• 革兰阳性细菌
–金葡菌– MRSA, VISA, VRSA –VRE (地理上差别)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和喹诺酮耐药
b -内酰胺酶两种作用机理引起细菌耐药
外膜 肽聚糖
(1) 酶水解性
耐药
(2)
酶包裹性 耐药
b-内酰胺类 抗生素
b-内酰胺酶
抗 生 素 被 水 解 PBP
抗 生 素 被 包 裹
细胞膜
2015-2-4
横田健:日本医师会杂志,100(12 ), 1988
耐药的产生
Susceptible bacteria
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感染 性病原体
某些病原体易于造成某些部位的感染 可以在培养结果回报之前依据某些基本信息选择 抗感染药物
» 感染部位和可能病原体的关系 » Gram染色结果 (与上述病原体是否符合?)
Mouth Peptococcus Peptostreptococcus Actinomyces
临床关注的耐药问题
• 革兰阴性细菌
–肠杆菌科-ESBLs
• 喹诺酮,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 • 碳青霉烯类
–非发酵菌(假单孢菌+/-不动杆菌)
• 喹诺酮,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 类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产生各种灭活酶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钝化酶 有关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主要细菌 GNR、葡萄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 GNR、葡萄球菌、肠球菌 GNR、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