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

合集下载

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和管理建议

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和管理建议

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和管理建议摘要:《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及相关规范的出台,将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指导和规范。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变电站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先是从释义谈起,随后就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应急事故处理特点提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建议2012年07月11日《中国能源报》报道:我国首座330千伏等级智能变电站新盛变电站在西安投运,标志着我国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地在智能电网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运行维护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33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技术。

至此,我国的智能变电站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一、智能变电站释义1、智能变电站释义。

根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它基于IEC61850标准,体现了集成~体化、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的特征。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次设备智能化、高级应用、对智能电网的支撑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整体技术的跨越和未来变电站发展的方向。

2、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原则。

一是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应按照DL/T1092三道防线要求,满足DIJl”“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厂I、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二是遵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实现高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功能的接收、执行指令,反馈执行信息,实现保护宿主高压设备功能的逻辑元件(即测量、控制、保护等单元)应满足相应行业标准;建立包含电网实时同步运行信息、保护信息、设备状态、电能质量等各类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满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要求。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合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2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22《110 (66)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22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2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22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2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2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2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22]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22]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22]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22]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份)》国家电网生[2022]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22]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介绍

智能变电站介绍

智能变电站介绍智能变电站介绍1.背景和概述智能变电站是一种集成了现代化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远程维护,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决策能力。

2.智能变电站的组成2.1 主变压器室主变压器室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高压输电网的电能通过变压器降压并分配到不同的供电线路。

2.2 进线室进线室用于将电能从外部输电线路引入智能变电站,它通常包括隔离开关、断路器和避雷器等设备。

2.3 配电室配电室是智能变电站中用于将电能分配到不同的用户供电区域的重要设备。

它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和配电变压器等设备。

2.4 控制室控制室是智能变电站的“大脑”,通过监测和控制设备来实现智能化管理。

它通常包括监控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通信系统等设备。

2.5 辅助设备智能变电站还包括各种辅助设备,如电池组、直流屏、通风设备等,用于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智能变电站的特点3.1 高度智能化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远程维护,具有智能化管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3.2 高度可靠性智能变电站通过多重备份和冗余设计,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连续供电,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高效能源利用智能变电站通过优化调度和能源管理,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能源利用和降低能源损耗。

3.4 环境友好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特性。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智能变电站的示意图和设备清单。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变压、分配和控制电能的场所。

5.2 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是变电站中用于将高压电能变压并分配到不同的供电线路的设备。

5.3 进线室进线室是变电站中用于将电能从外部输电线路引入变电站的设备。

5.4 配电室配电室是变电站中用于将电能分配到不同的用户供电区域的设备。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ICS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报批稿)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原则 35 体系结构 36 设备层功能要求 47 系统层功能要求 5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79 变电站设计710 调试与验收811 运行维护812 检测评估8附录A 10前言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着力推广新技术,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科研等多方意见,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先进理念,引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及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

本导则适用于110 kV(包括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技术导则》7月16日,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编写工作 成立由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江苏电力公司专家组成的编写工作组。

工作组专业人员的专业涵盖了变电站所有的专业。

明确国网电科院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配合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在9月底完成7月21日,召开《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第一次协调会 明确要求《导则》要全力支撑智能电网建设明确《导则》要引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明确《导则》以描写智能变电站的功能为主制定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详细工作计划表7月24~31日,编写《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框架召开《导则》编写重大问题研讨会,着重对:范围、智能变电站定义、分层、配置模式等统一思路。

列出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思路形成《导则》框架文件其后,近两个半月时间,召开各类专题会议15次:启动、框架审查、初稿审查、设备智能化等会议开展多次现场调研去天津、华北、西安、江苏、浙江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对南瑞、西电集团、同维等企业进行调研与7个试点站单位进行了共同研究和探讨9月14日,发出征求意见稿公司相关部门、全部网省公司、科研单位、顾问集团公司、设计院、三大开、三大变、许继、国电南自、东方电子等设备厂家,共59个单位,另外还有数十位专家。

收到45份不同部门、单位、专家的反馈意见,经整理、归并共548条意见。

另外还有批注式意见5份,打印意见1份,手写意见1份。

编制指导思想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考虑到智能电网发展时间跨度大,为保证技术的前瞻性及创新性,《导则》仅对变电站的发展目标和各个环节提出功能性要求,具体技术实现细节由后续的相关标准完成。

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方针,规范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

导则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设计、科研等多方意见,着力吸收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力求充分展现设备智能化,引领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原则介绍-江苏电力设计院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原则介绍-江苏电力设计院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2. 配电装置布置
配电装置布局紧凑合理,主要电气设备、装配式建(构)筑物以及预制舱式 二次组合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安装、消防、扩建、运维、检修及试验工作; 配电装置可结合装配式建筑以及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合理优 化,但电气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电气尺寸应满足《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
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太原 2013.08
目 录
1、研究背景 2、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导则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工作依据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主要技术原则
标准化设计 (1)应用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 全面实现设备型式、 回路接线、 土建设计标准化, 形成施工图深度通用设计 成果。 (2)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 二次设备间采用标准化连接 , 实现二次接线“即插即用” 。 (3)支撑“大运行、 大检修”,实现信息统一采集、 综合分析、 智能报警、 按需传送。 实现顺序控制等高 级应用功能模块化、标准化、 定制化。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重点技术研究专项
装配式构筑物 研究确定各类型变电站构筑物装配范围(包括构支架、围 墙、防火墙、电缆沟、设备基础等)。统筹考虑各变电站 类型、运行环境,研究各类构筑物结构型式、装配形式、 材料选择、工艺配合等。
1、研究背景 建设目标
第二阶段:建成后续25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 第一阶段基础上,全面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 装配式建设”。 (1)实现装配式GIS配电楼、生产综合楼等多层建筑。 (2)实现故障综合分析、智能告警等高级功能。 (3)高级应用功能全面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 (4)实现自动化系统信息一体化、模型标准化。 (5)二次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 概述2 智能电网专题研究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4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5 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6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功能7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功能8 智能变电站的辅助设施功能9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10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与验收11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12 智能变电站的检验评估13 智能变电站的几个关注点14 国网公司有关智能变电站的几个技术文件1 概述现状: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诸多的问题:✓站内存在多个数据体系,数据模型不一致✓数据采集重复✓设计复杂,设备繁多,维护难度大✓系统之间、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通信规约繁杂✓缺乏一致性测试和权威认证✓信息不标准不规范,难以充分应用✓。

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智能电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网公司制订了2009~2020年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2009-2011年:年均投资超过3000亿,总投资10000亿✓2012-2015年:总投资15000亿✓2016-2020年:总投资20000亿✓全面建成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智能变电站2 智能电网专题研究2009年4月,完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户、调度、信息化”七个专题子报告2009年5月,形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体系研究变电站与主站共享建模技术研究智能开关设备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支撑能力研究和建设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标准研究报告明确九个方面试点方案,第一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七个(四个基建、三个技改)四个基建:750KV陕西延安变、500KV吉林长春南变、220KV江苏无锡西泾变、110KV湖南长沙金南变三个技改:500KV浙江兰溪变、 220KV山东青岛午山变、 110KV 河南金谷园变2009年12月,国网公司颁布《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2010年2月,国网公司颁布《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2010年3月,第二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四十二个正式启动 2010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知识读本》智能电网建设思路智能变电站阶段性目标智能变电站的思路集成一体化✓一次设备状态监测集成✓二次设备功能集成✓一、二次设备有机集成信息标准化✓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同互动化✓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生成调试工业化✓易集成、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制订的企业标准-2009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编写工作-2009年8月19日召开初稿审查会-2009年9月14日发出征求意见稿-2009年9月23日汇总意见形成送审稿-2009年9月27日召开评审会,会后形成报批稿-2009年12月25日颁布正式稿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技术原则✓5 体系结构✓6 设备功能要求✓7 系统功能要求✓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9 变电站设计✓10 调试与验收✓11 运行维护✓12 检测评估✓编制说明新概念✓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智能组件✓智能电子装置(IED)✓全景数据✓顺序控制✓。

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

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初稿)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年4月19日目录第三篇 110kV智能变电站 (1)第9章技术方案 (1)9.1 技术方案组合表 (1)9.2二次设备配置方案一览表 (12)第10章通用设备 (26)10.1 一次设备 (26)10.1.1 主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6)10.1.2 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7)10.1.3 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7)10.1.4 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8)10.1.5 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8)10.1.6 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9)10.1.7 并联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29)10.1.8 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30)10.1.9 支柱绝缘子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30)10.1.10 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31)10.1.11 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化接口 (32)10.2 二次设备 (34)10.2.1 测控装置 (34)10.2.2 线路保护 (34)10.2.3 母线保护 (35)10.2.4 母联分段保护 (35)10.2.5 主变保护 (35)10.2.6 故障录波网络报文与暂态故障记录分析装置 (36)10.2.7 备自投装置 (36)10.2.8 合并单元 (37)10.2.9 智能终端 (37)10.2.10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 (37)10.2.11 保测一体化装置 (38)10.2.12 网络交换机 (38)10.2.13 数字电能量表计 (39)10.2.14 电能量远方终端 (39)10.2.15 一体化电源监控 (39)第11章技术导则 (39)11.1 概述 (39)11.2电气部分 (40)11.2.1 电气主接线图 (40)11.2.1.2 35kV (40)11.2.1.3 10kV (40)11.2.1.4 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 (40)11.2.1.5 无功补偿 (40)11.2.2 电气总平面 (40)11.2.3 配电装置 (41)11.2.4设备安装 (46)11.2.4.1 总的要求 (46)11.2.4.2 变压器安装 (48)11.2.4.2组合电器安装 (51)11.2.4.3 AIS设备的安装 (52)11.2.4.4 电容器安装图 (53)11.2.4.5母线安装 (54)11.2.4.6开关柜的安装 (55)11.2.5 交流站用电系统 (55)11.2.5.1站用电源 (55)11.2.5.2 站用电接线方式 (55)11.2.5.3 站用电负荷的供电方式 (56)11.2.5.4 站用变容量选择 (56)11.2.5.5 站用变压器布置 (56)11.2.5.6 低压电器、导体选择 (57)11.2.5.7 检修电源的配置 (57)11.2.6防雷接地 (57)11.2.6.1 站内防雷 (57)11.2.6.2 站内接地 (59)11.2.7 照明 (60)11.2.7.1 照明种类 (60)11.2.7.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61)11.2.7.3 照明标准值 (61)11.2.7.4 供电系统 (62)11.2.7.5 照明和动力设备选择 (63)11.2.7.6 照明开关、插座的选择和安装 (64)11.2.7.7 布置和安装工艺 (64)11.2.8电缆设施及防火 (64)11.2.8.1电缆选型 (64)11.2.8.2电/光缆敷设通道 (66)11.2.8.3敷设方式 (66)11.2.8.4电缆孔、洞的封堵 (70)11.2.9施工图卷册安排 (78)11.3二次系统 (79)11.3.1 总体设计原则 (79)11.3.2 二次设备室及屏(柜)的布置 (79)11.3.2.1 二次设备室的设置及其屏(柜)的布置 (79)11.3.2.2 二次屏(柜)的选择及布置 (80)11.3.3 二次回路设计 (81)11.3.3.1 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 (81)11.3.3.2 二次“虚回路”的基本要求 (81)11.3.4 二次网络设计 (82)11.3.4.1 站控层/间隔层网络 (82)11.3.4.2 过程层网络 (82)11.3.5 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82)11.3.5.1 控制保护设备 (83)11.3.5.2 小母线 (83)11.3.5.3 端子排 (83)11.3.5.4 虚端子 (84)11.3.5.5 控制电缆 (84)11.3.5.6 光缆和网线 (85)11.3.6 一体化电源 (85)11.3.6.1 直流系统 (85)11.3.6.2 不间断电源系统 (87)11.3.7 时钟同步系统 (87)11.3.8 辅助系统 (87)11.3.8.1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87)11.3.9 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 (88)11.3.9.1 接地 (89)11.3.9.2 防雷 (89)11.3.9.3 抗干扰 (89)11.3.10 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及标准工艺 (90)11.3.10.1 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90)11.3.10.2 标准工艺 (91)11.3.11施工图卷册安排 (93)11.4土建部分 (93)11.4.1 站址规划 (93)11.4.2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94)11.4.2.1 总平面布置 (94)11.4.2.2 竖向布置 (97)11.4.2.3 土(石)方平衡 (97)11.4.3 站内外道路 (98)11.4.3.1 站内外道路平面布置 (98)11.4.3.2 进站道路详图 (98)11.4.3.3 站内道路详图 (100)11.4.4 围墙、大门 (104)11.4.4.1 围墙 (104)11.4.4.2 大门 (109)11.4.5 站区地下管沟 (110)11.4.5.1 站区地下管沟平面布置 (110)11.4.5.2 电缆沟 (110)11.4.5.3 电缆沟沟盖板 (112)11.4.5.4 节点 (112)11.4.6 建筑物 (114)11.4.6.1 建筑总说明 (114)11.4.6.2 建筑门窗 (115)11.4.6.3 地下电缆层平面布置 (115)11.4.6.4 墙体 (115)11.4.6.5 楼、地面 (116)11.4.6.6 屋面 (119)11.4.6.7 楼梯、坡道及散水 (120)11.4.6.8 防水 (121)11.4.6.9 装修工程 (121)11.4.6.10 建筑节能 (122)11.4.6.11 结构 (122)11.4.7 防火墙 (122)11.4.8 构支架 (123)11.4.8.1 构架 (123)11.4.8.2 设备支架 (125)11.4.9 给排水 (125)11.4.9.1 给水 (125)11.4.9.2 排水 (126)11.4.10 消防 (126)11.4.10.1 建筑物消防 (126)11.4.10.2 电缆夹层、电缆隧道消防措施 (127)11.4.10.3 其他 (127)11.4.11 采暖和通风 (127)11.4.11.1 一般要求 (127)11.4.11.2 主变压器室及散热器室通风 (128)11.4.11.3 110kV GIS室通风 (128)11.4.11.4 35(10)kV开关柜室降温通风 (129)11.4.11.5 电容器室和电抗器室通风 (129)11.4.11.6 接地变室通风 (129)11.4.11.7 蓄电池室通风空调 (129)11.4.11.8 电缆夹层通风 (130)11.4.11.9 继电器室等二次设备室空调 (130)11.4.11.10 消防泵房通风 (130)11.4.12 环境保护 (130)11.4.12.1 废水处理 (130)11.4.12.2 噪声控制 (131)11.4.12.3 电磁波辐射及防治 (131)第12章典型图纸 (132)。

(新版)(2023版)智能变电站介绍

(新版)(2023版)智能变电站介绍

智能变电站介绍。

智能变电站介绍---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变电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功能、特点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定义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电力系统设施,它通过集成化的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网络,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

智能变电站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数据,包括电力负荷、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故障诊断。

3. 功能智能变电站具备以下主要功能:3.1 监测与管理智能变电站通过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实时采集和监测变电站内部的各项数据,包括电流、电压、频率、温度等电气参数以及设备状态、负荷情况等信息。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时了解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自动化控制智能变电站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

例如,当变电设备发生故障或运行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备用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负荷和电网的变化实时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能变电站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挖掘和算法提取有用的信息。

运维人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运维计划和调度策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特点智能变电站相比传统的变电站具有以下特点:4.1 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和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充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2 可视化监控智能变电站通过监控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状况和设备状态的可视化监控,使运维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14-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条文说明(报批稿)

14-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条文说明(报批稿)
设备/系统的描述也仅仅是功能描述的范围,与2层或3层网络体系并不矛盾,设备与系统之间的网络系统灵活可变,这也是目前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网络架构灵活的体现。
对于信息模型描述,仍然可以采用DL/T860体系,并不矛盾。
在2/3/4综合考虑下,实现智能设备的测控保计检功能,则可对采样进行综合考虑,不必要割裂开来安装多个测量设备。
3.术语和定义
3.1.
3.2.
集成了传统二次设备和一次状态监测设备的物理体现。可以只完成一个功能,如测控,这时其就是一个测控装置;可以完成保护与测控功能,这时就是一个四合一装置。它可以外置,符合现有设备的状况,也可以内嵌于一次设备,这时就是现在一个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但是智能组件的发展趋势是集成、统一。
本导则的编制依据了《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报告》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等文件。
考虑到智能电网建设周期长,技术会出现重大进步,为保证本导则的导向性和前瞻性,按照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理想目标对变电站的各个环节提出原则性的功能要求,详细的技术细节、指标和配置等内容由后续的设计规范或其它标准规范完成。
智能变电站层次划分和智能设备的划分可参考图1来理解。在设计时,若将智能变电站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简单地认为包含了1/2/3/4的内容(变电站附属设备除外),数字化变电站(DL/T 860)更多地描述了功能实现的过程(1/2/3),并没有更多地考虑“智能设备”这一发展趋势。然而设备智能化是变电站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观点已逐渐被各方认可。
本导则汲取IEC61850功能自由分布、逻辑设备、逻辑节点等先进理念,结合一、二次设备融合的趋势,提出了电力系统中“智能设备”的新概念,“智能设备”模糊了传统的一、二次设备的划分,它不但具有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主设备本体,还具有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功能单元,各功能单元的物理形态以智能组件方式体现。在不同的技术阶段,智能组件可以灵活配置,可集中完成所有功能,也可分散独立完成,可外置于主设备本体之外,也可内嵌于主设备本体之内。这种思想即考虑了传统一、二次设备的现状,也考虑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符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发展。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

目录背景概述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概要主要内容热点问题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框架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 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一个目标两条主线2009-2010年 2009-2010年: 2011-2015年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2016-2020年 研究试点阶段 全面建设阶段 完善提升阶段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 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 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三个阶段四个体系电网基础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应用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坚强可靠 经济高效 清洁环保 透明开放 友好互动五个内涵六个环节发电 线路 变电 配电 用户 调度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 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 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 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国家电网。

统 一智 能“统一”是前提,“坚强”是基础, “智能”是关键。

统一性、坚强网架、 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国家电网 未来的发展方向。

4坚 强工作方针“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5变电站自动化现状-常规变电站 变电站自动化现状 常规变电站采集资源重复、 采集资源重复、设计复杂 变电站内存在多套系统 变电站内存在多套系统 数据采集要求不一致 大量设备都有数据采集单元 系统、设备之间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差 系统、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 通信规约繁杂 缺乏一致性测试、 缺乏一致性测试、权威认证 线性点表传输割裂了数据之间的联系变电站自动化现状-常规变电站 变电站自动化现状 常规变电站信息不标准不规范, 信息不标准不规范,难以充分应用 原理、算法、 原理、算法、模型不一致导致信息输出不一致 装置信息输出不平衡 通讯规约的信息承载率低数字化变电站国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控制水平的六个重点技术领域 电网自动化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特征:IEC61850及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用于扩大数字化技术范围、统一简 化采集源 IEC61850解决信息建模和互操作问题IEC61850 的内容系统概貌 1 介绍和概述 2 术语 3 总体要求 4 系统和项目管理 5 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 数据模型 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7-4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7-3 公用数据类配置 6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描述 语言抽象通信服务 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7-2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7-1 原理和模型 映射到实际通信网络 8-1 映射到 映射到MMS和ISO/IEC8802-3 和 9-1 通过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采样值 9-2 ISO8802-3之上的采样值 之上的采样值测试 10 一致性测试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互操作性 为不同厂家的设备互联提供互操作性,即不同制造 厂家提供的智能设备可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 执行特定功能 自由配置 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功能和性能的要 求;可灵活配置,将功能自由分配到装置中,支 持用户集中式(如RTU)和分散式系统的各种要求 长期稳定性 支持未来的技术发展,因为它可兼容主流通讯技 术而发展,并可伴随系统需求而进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特点优良的绝缘性能 不含铁芯,消除了磁饱和,铁磁谐振 光缆传输,抗电磁干扰 低压侧无开路引入高压的危险 动态范围大 频率相应宽 不充油,不充气,无易燃易爆的危险 体积小,重量轻 消耗有色金属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数字接口,符合数字化电站的发展潮流目前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存在的问题由于前期没有规范,因此实现方法百花齐放,不能形成标准化 建设思路,各地试点站都要创新 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IEC 61850及电子式互感器,解决的是站 内数字化问题,较少考虑电网的高级应用需求、与生产管理的 融合及资产管理等功能,没有解决IEC61850/61970的问题 功能与常规站相当,缺乏对变电站系统级综合应用功能的考虑 对于网络架构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网络可靠性及经济性的研究 (特别是过程层的组网),网络设备成本偏高 在试点站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较明显,可靠性有待提 高(特别是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侧供电问题) 缺乏检验、试验评估体系 总体上处于试验阶段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关系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数 字化变电站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一部分 智能变电站是进一步综合站内功能与发展对外支撑 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体现“智能 设备智能化+高级 智能”设备智能化 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体现 智能 设备智能化 高级 智能应用 智能变电站并不要求高度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并不要求高度数字化,例如全站采用电 子式互感器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理念、一种符号,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理念、一种符号,不应简单按字 面理解智能,例如也可称为”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2.0”、未 面理解智能,例如也可称为 数字化变电站 、 来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整体技术的跨越智能变电站概念智能 变电 站技 术支 撑及 新的 需求智能电网对变电站提出 了以系列新的要求 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大 量技术基础 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如 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智能一次设备的发展、 智能一次设备的发展、 1000M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 IEC61588等) 等 促进了智能变 电站的发展智 能 变 电 站- 14 -智能电网对变电站功能的重新定位与发展目标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 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含一、 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含一、二次设备 和系统)支撑,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 和系统)支撑,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提 供技术基础 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的智能变电站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 重要保障 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 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 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 实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 实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信息共享以及电网实 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 时控制和智能调节, 高级应用 枢纽及中心变电站全面建成或改造成为智能化变电站目录背景概述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概要主要内容热点问题工作情况介绍7月16日,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编写工作 月 日 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成立主要由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 成立主要由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江苏电力公司专家组成的 编写工作组。

智能变电站介绍范文

智能变电站介绍范文

智能变电站介绍范文
智能变电站是指基于最新的智能技术,应用于配电站、变电站、变压
器站等,采用新型配电和调度设备,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的
一种变电站。

它是由变电站设备、动力运行控制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和电
能质量监控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自动控制变电站、清晰控制变电站、智能控制变电站。

自动控制变电站是采用机械、电子设备、真空技术
及其他类似技术等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当变电站
内发生故障后,可以自动进行故障处理的变电站。

清晰控制变电站是将变
电站的电气参数和控制电路信号按一定的信号规格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采集
和处理,自动采集变电站的电气参数,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以及实时
监控变电站运行情况的变电站。

智能控制变电站是指将变电站的电气参数、控制电路信号和智能设备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利用计算机及其他智能技术,实现变电站自动运行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管理。

智能变电站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文档范本: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了解这一技术,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原理、优势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⑵范围本文档涵盖了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基本概念、设备及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方面内容。

⒉智能变电站概述⑴定义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变电站设备监测、控制、调度及数据管理的现代化电力系统。

⑵原理用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相关系统,以实现设备监测、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

⑶应用智能变电站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包括输电、配电和站内设备。

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⒊智能变电站设备及系统组成⑴主要设备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断路器、变压器、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

⑵通信系统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是实现设备监测和远程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采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

⑶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它负责采集设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远程控制。

⒋智能变电站工作原理⑴数据采集信息,如电流、电压、温度、压力等。

⑵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相关系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⑶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控中心或相关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故障诊断、数据统计、预测分析等。

⑷控制指令下发根据分析结果,监控中心可以下发控制指令,如开启/关闭设备,调整参数等。

⒌智能变电站应用场景⑴输电系统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的监测、故障诊断和远程控制,提高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⑵配电系统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对配电线路和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操作性。

⑶站内设备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对站内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如变压器、断路器等,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根据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电力法、电力安全法、电力设施保护法等。

智能变电站技术(详细版)讲解

智能变电站技术(详细版)讲解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内容提要•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如何实现智能化变电站•关键问题分析•智能化变电站技术规范•国内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定义•《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给出的定义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化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派生于智能电网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变电站内部分层远方控制中心技术服务7功能A 功能B 9变电站层3控制继电保护3控制继电保护81616间隔层传感器操作机构过程层接口过程层高压设备4545IEC61850将变电站分为三层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变电站层监控系统、远动、故障信息子站等•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过程层智能操作箱子(或称智能单元合并单元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等。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IEC61850变电站特征:1两层结构(变电站层、间隔层,没有过程层;2一次设备非智能化,间隔层通过电缆与传统互感器和开关连接;3不同厂家的装置都遵循IEC61850标准,通信上实现了互连互通,取消了保护管理机;4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装置支持IEC61850,直接通过网络与变电站层监控等相连。

市场特征:该模式在国网和南网都处于大批量推广阶段,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以后会成为变电站标配。

例如:华东500kV海宁变、湖北500kV武东变等。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数字化变电站特征:1三层结构(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2使用了电子互感器,模拟量通过通信方式上送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3通过为传统开关配智能操作箱实现状态量采集与控制的数字化;4间隔层设备通过网络通信方式从过程层获得模拟量、状态量并进行控制;5不同厂家的装置都遵循IEC61850标准,通信上实现了互连互通,取消了保护管理机;6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装置支持IEC61850,直接通过网络与变电站层监控等相连。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会议材料之四国家电网公司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修改稿1)2016年3月3日目录第7章 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5)7.1概述 (5)7.2 电气部分 (5)7.2.1 电气主接线图 (5)7.2.2 电气总平面 (5)7.2.3 配电装置 (6)7.2.4 设备安装 (8)7.2.5 交流站用电系统 (12)7.2.6防雷接地 (13)7.2.7照明 (16)7.2.8电缆敷设及防火 (19)7.3 二次系统 (23)7.3.1 二次设备室(舱)及屏(柜)布置 (23)7.3.3 二次网络设计 (26)7.3.4 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26)7.3.5 一体化电源 (30)7.3.6 时钟同步系统 (31)7.3.7 辅助系统 (32)7.3.8 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 (33)7.4 土建部分 (35)7.4.1 设计基本技术条件 (35)7.4.2 站区征地图 (35)7.4.3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35)7.4.4 站内外道路 (37)7.4.5 装配式建筑物建筑 (38)7.4.6 装配式建筑物结构 (40)7.4.7 装配式构筑物 (40)7.4.8 给排水 (42)7.4.9 暖通 (42)7.4.10 消防 (43)第7章 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7.1概述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技术原则依据电力行业相关设计规定,总结了110kV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经验,同时结合国网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标准施工工艺及两型一化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通用设计16个典型方案均遵循设计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当实际工程与典型方案有差异时应根据导则原则合理调整。

7.2 电气部分7.2.1 电气主接线图电气主接线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接线形式开展施工图设计。

(1)110kV 最终规模2线2变采用内桥接线或线变组接线;2线3变时采用扩大内桥接线;3线3变时采用线变组、扩大内桥或内桥+线变组接线;4回出线以上时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环入环出接线。

智能变电站技术介绍

智能变电站技术介绍

过程层网络 SMV、 GOOSE数据
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
合并单元
环境监控 终端
监测组件
监测组件
监测组件
监测组件
视频监控终端
避雷器
电容/电抗器
变压器
开关
电子式互感器
常规互感器
15
1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历程 2 智能变电站建设情况 3 智能变电站技术演进 4 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5 典型工程应用案例 6 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发展
22
智能变电站建设现状
国内工程建设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程 建设方面部署两批智能变电站试点。 第一批:7个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已经投运; 第二批:42个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和25个改造试点项目正在实施建设。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 规范;从2012年开始,“十二五”期间全部新建变电站(约5000个) 和改造变电站(约1000个)均采用一体化监控系统。
➢广东全省目前共投运有7座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工程,其中包 括广州2座、深圳1座。
24
1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历程 2 智能变电站建设情况 3 智能变电站技术演进 4 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5 典型工程应用案例 6 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发展
25
智能变电站技术演进
一次设备 二次设备 站控设备 一基般本与无采没常功用有对数规控双差时站采系字站制星异钟控样统量基、形,系层值一输本保以满统设同次出一信太足独备步电。致、网站立采采接照用气,远控组用用收规。量实动与层S网插N多定进现等目应:值T个格行全 功前用算P、互式传站能综的法间感编变监。合可、隔器码测控自靠秒采关和层输后量信动性脉样键广设出供,息化。冲值技播备数继转监系。、术流采字电换视统跳在量用量保为、闸于抑I作护R五信基制I同、G防号于策步测-闭和流略B处控码锁开量设理等;、关的置,智电信。VL并能压号A将装N等划其置信分按使息,的组网播络策共略享。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介绍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介绍1

保护与测控
CSWI 开关控制器 PDIS 距离保护
XCBR 断路器
TCTR 电流互感器
TVTR 电压互感器 18
断路器
集成传感器
目标二:自由配置(IED功能)
分立的保护及 智能断路器
站级操作平台
IHMI 人机界面
保护
CSWI
开关控制器
PDIS
距离保护
XCBR 断路器
TCTR 电流互感器
TVTR 电压互感器 19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 工作组成员
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促进和规范智能变电 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工作。
5
编制的主要原则
依据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83-2009)
从指导工程应用的角度
细化、补充和完善 遵循 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 继电保护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 CID: IED配置后的描述文件(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
XML configuration for a specific IED.)
采用XML语言描述变电站的配置
装置模板配置文件 ICD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装置模板组态工具 SCD 系统组态工具 SSD 系统图组态工具 一次系统配置文件 装置实例组态工具
装置配置IED描述文件
CID
IEC61850装置
IEC61850通信要求
传输时间的定义
Fast messages TRIP others Distribution area (P1) Transmission area (P2/P3) 10ms 3ms 100ms
Medium speed
Slow speed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讲解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讲解

ICS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Tech ni 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 on (征求意见稿20XX-XX-XX 发布20XX-XX-XX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 XXX-2009目次前言(1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总体要求(45体系结构(46设备层功能要求(57系统层功能要求(68辅助设施(89变电站设计(810调试验收(811运行维护(912检测评估(9附录A (规范性附录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10附录B (规范性附录设备功能及配置要求(121Q/GDW XXX-2009刖言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为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着力推广新技术,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并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科研等多方意见,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先进性,引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方向。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和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时,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范围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架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丁杰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0年 2010年5月目录背景概述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概要主要内容热点问题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框架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 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一个目标两条主线2009-2010年 2009-2010年: 2011-2015年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2016-2020年 研究试点阶段 全面建设阶段 完善提升阶段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 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 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三个阶段四个体系电网基础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应用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坚强可靠 经济高效 清洁环保 透明开放 友好互动五个内涵六个环节发电 线路 变电 配电 用户 调度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 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 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 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国家电网。

统 一智 能“统一”是前提,“坚强”是基础, “智能”是关键。

统一性、坚强网架、 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国家电网 未来的发展方向。

4坚 强工作方针“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5变电站自动化现状-常规变电站 变电站自动化现状 常规变电站采集资源重复、 采集资源重复、设计复杂 变电站内存在多套系统 变电站内存在多套系统 数据采集要求不一致 大量设备都有数据采集单元 系统、设备之间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差 系统、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 通信规约繁杂 缺乏一致性测试、 缺乏一致性测试、权威认证 线性点表传输割裂了数据之间的联系变电站自动化现状-常规变电站 变电站自动化现状 常规变电站信息不标准不规范, 信息不标准不规范,难以充分应用 原理、算法、 原理、算法、模型不一致导致信息输出不一致 装置信息输出不平衡 通讯规约的信息承载率低数字化变电站国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控制水平的六个重点技术领域 电网自动化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特征:IEC61850及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用于扩大数字化技术范围、统一简 化采集源 IEC61850解决信息建模和互操作问题IEC61850 的内容系统概貌 1 介绍和概述 2 术语 3 总体要求 4 系统和项目管理 5 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 数据模型 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7-4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7-3 公用数据类配置 6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描述 语言抽象通信服务 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7-2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7-1 原理和模型 映射到实际通信网络 8-1 映射到 映射到MMS和ISO/IEC8802-3 和 9-1 通过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采样值 9-2 ISO8802-3之上的采样值 之上的采样值测试 10 一致性测试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互操作性 为不同厂家的设备互联提供互操作性,即不同制造 厂家提供的智能设备可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 执行特定功能 自由配置 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功能和性能的要 求;可灵活配置,将功能自由分配到装置中,支 持用户集中式(如RTU)和分散式系统的各种要求 长期稳定性 支持未来的技术发展,因为它可兼容主流通讯技 术而发展,并可伴随系统需求而进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特点优良的绝缘性能 不含铁芯,消除了磁饱和,铁磁谐振 光缆传输,抗电磁干扰 低压侧无开路引入高压的危险 动态范围大 频率相应宽 不充油,不充气,无易燃易爆的危险 体积小,重量轻 消耗有色金属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数字接口,符合数字化电站的发展潮流目前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存在的问题由于前期没有规范,因此实现方法百花齐放,不能形成标准化 建设思路,各地试点站都要创新 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IEC 61850及电子式互感器,解决的是站 内数字化问题,较少考虑电网的高级应用需求、与生产管理的 融合及资产管理等功能,没有解决IEC61850/61970的问题 功能与常规站相当,缺乏对变电站系统级综合应用功能的考虑 对于网络架构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网络可靠性及经济性的研究 (特别是过程层的组网),网络设备成本偏高 在试点站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较明显,可靠性有待提 高(特别是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侧供电问题) 缺乏检验、试验评估体系 总体上处于试验阶段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关系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数 字化变电站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一部分 智能变电站是进一步综合站内功能与发展对外支撑 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体现“智能 设备智能化+高级 智能”设备智能化 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体现 智能 设备智能化 高级 智能应用 智能变电站并不要求高度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并不要求高度数字化,例如全站采用电 子式互感器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理念、一种符号,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理念、一种符号,不应简单按字 面理解智能,例如也可称为”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2.0”、未 面理解智能,例如也可称为 数字化变电站 、 来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整体技术的跨越智能变电站概念智能 变电 站技 术支 撑及 新的 需求智能电网对变电站提出 了以系列新的要求 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大 量技术基础 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如 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智能一次设备的发展、 智能一次设备的发展、 1000M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 IEC61588等) 等 促进了智能变 电站的发展智 能 变 电 站- 14 -智能电网对变电站功能的重新定位与发展目标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 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含一、 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含一、二次设备 和系统)支撑,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 和系统)支撑,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提 供技术基础 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的智能变电站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 重要保障 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 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 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 实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 实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信息共享以及电网实 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 时控制和智能调节, 高级应用 枢纽及中心变电站全面建成或改造成为智能化变电站目录背景概述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概要主要内容热点问题工作情况介绍7月16日,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编写工作 月 日 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成立主要由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 成立主要由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江苏电力公司专家组成的 编写工作组。

员的专业涵盖了变电站所有的专业。

编写工作组。

工作组专业人 员的专业涵盖了变电站所有的专业。

明确国网电科院为牵头单位,中国电科院、 明确国网电科院为牵头单位,中国电科院、江苏电力公司等单位 配合 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月底完成 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在9月底完成7月21日,召开《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第一次协调会 月 日 召开《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明确要求《导则》要全力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明确要求《导则》要全力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支撑智能电网 明确《导则》 明确《导则》要引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 明确《导则》 明确《导则》以描写智能变电站的功能为主 制定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制定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详细工作计划表意见征求情况9月14日,发出征求意见稿 月 日公司相关部门、全部网省公司、科研单位、 公司相关部门、全部网省公司、科研单位、顾问 集团公司、设计院、三大开、三大变、许继、 集团公司、设计院、三大开、三大变、许继、国 电南自、东方电子等设备厂家, 个单位, 电南自、东方电子等设备厂家,共59个单位,另 个单位 外还有数十位专家。

外还有数十位专家。

收到45份不同部门 单位、专家的反馈意见, 份不同部门、 收到 份不同部门、单位、专家的反馈意见,经 整理、归并共548条意见 另外还有批注式意见5 条意见。

整理、归并共 条意见。

另外还有批注式意见 打印意见1份 手写意见1份 份,打印意见 份,手写意见 份。

号章 号章 号章 号章主要意见集中点是术语和定义、体系结构、设备层功能、系 主要意见集中点是术语和定义、体系结构、设备层功能、 统层功能要求、设备功能及配置要求。

统层功能要求、设备功能及配置要求。

编写组在分类刷选后,与专家进行深入研究, 编写组在分类刷选后,与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修改意 见并实施修改B录附 A录附 B录附 A录附 B录附 A录附 B录附 A录附 21 21 21 21 11 11 11 11 2 2 2 2 01 01 01 01 8 8 8 9 9 9 9 8 8 8 8 7 7 7 7 6 6 6 6 5 5 5 5 4 4 4 4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言前 言前 言前 言前 0 0 0 0 2 2 2 2 02 02 02 02 04 04 04 04 06 06 06 06 17 58 68 68 08 08 08 08 001 001 001 001 021 021 021 021 041 041 041 041 151 061 061 061 061 数见意 11 21 21 21 72 72 72 72 74 74 74 74 12 12 12 12 21 21意见分布情况9月27日审查会意见 月 日审查会意见该导则框架明晰,技术前瞻,对智能变电站 的建设、改造、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可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 改造的指导性文件。

《导则》编制的出发点 导则》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考虑到智能电网发展时间跨度大,为保证技 术的前瞻性及创新性,《导则》仅对变电站 的发展目标和各个环节提出功能性要求,具 体技术实现细节由后续的相关标准完成。

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导则》尽可能描述与传统变电站不同的 技术和功能 提出的新概念体现了一次、二次专业有机 融合的趋势,又考虑适应近期发展现状 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级高级应用《导则》相关内容介绍 导则》 智能变电站定义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 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 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 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 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 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 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 测等基本功能, 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 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 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 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